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帝国文明-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度那边召白水督杨义进见,责备他对客人无礼,将杨义处斩。刘度率领军队直接进驻关头,吞并了杨义的白水军,而后继续进军,占领涪城。双方关系彻底破裂。

    且说曹操南下率十万大军,号称四十万南下征韩玄,荀彧作为谋士随军。荀彧建议曹操等隆冬之际再出兵,那时江水水位下降,江东水军楼船由于吃水不够深,不能下水,让江东水军无法发挥全部实力。

    曹操听从了荀彧的计策,只不荀彧不适应淮南的气候,不幸病倒了,于是就被留在寿春,曹操继续进军濡须。

    曹操大军远来,韩玄先礼后兵,命人送给曹操两盒甜酥。曹操吃了一口,感觉味道十分可口,于拿起笔就在盒子上题了“一合酥”三个字。

    曹操笑着对曹洪说道:“将众将唤来,此酥……”

    曹操话还没说完,来人报后韩玄引军来攻,曹操出帐去了。

    此时张辽、于禁等将都来到帐中,不见曹操,只看见桌子上的食盒,上面写着“一盒酥”。众将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见主薄杨修打开食盒,吃了一大口。

    于禁问道:“杨主簿,丞相留酥在此,你何敢食之?”

    杨修笑道:“此乃丞相之意。于将军不必多问,只吃一口便是,来!”

    于禁将信将疑吃了一口,杨修端起食盒对众人说道:“来来来,诸位都吃一口。”

    众将都知道杨修素来知曹操之意,于是便争先恐后把一盒甜酥全都吃了。有嘴谗的人发现还有一个食盒,就把第二个食盒里的甜酥也吃了,并把盒子盖好,放回原处。

    这时曹操回到大帐,看见一个食盒已经空了,就拧着眉头问道:“何人所为?”

    左右说道:“杨主簿命我等分而食之!”

    杨修此时笑着走上前来,端着食盒,指着上面曹操题的字念道:“修亦是遵丞相之意,丞相且看,一人一口酥。”

    曹操对杨修的歪曲理解十分无奈,众人吃都吃了,他也不好意思说什么。不过曹操却是对杨修猜测自己心思的行为深深忌惮。

    突然,曹操想起荀彧,就命人把另一个食盒送去。这时,荀彧正在寿春养病,正值冬天酷冷,又受了风寒,咳喘不止。

    荀彧收到曹操馈赠的食盒,心里十分高兴。可当他打开食盒一看,却是空的,荀彧心里暗想:“曹公乃精细之人,绝无送我空盒之理。曹公啊曹公,荀彧先前劝谏你,乃欲使汝永为汉臣。今送空盒至此,是让我自裁乎?”

    荀彧想起了未离开许都的时候,董昭与众臣共同上表说:曹公辅弼朝廷,功勋昭著。外定武功,内修文学,又兼立言。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无今日之大功也。宜受九锡,进爵国公,方显殊勋。

    众臣邀请荀彧联名上表,荀彧说:“君等之前曾提议恢复古制,建立公、侯、伯、子、男五等。曹公就曾劝阻:‘能建立五等者,圣人也!非人臣所能定也。吾何能为之?’曹公兴义兵乃为匡朝辅国,本秉忠之诚,退守避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便拒绝署名。荀彧暗自想道:莫非此事传到了曹公的耳朵里,对我不满,故而送我个空盒,暗示让我自裁?

    荀彧转念又想:曹公平时待人,宽容豁达;言谈戏笑,尽无所隐。再加上往日待我推心置腹;若是对我有不满意的地方,必有显露。哪能一无所示便赐我去死?

    荀彧左思右想不得要领,更加觉得寒气袭人。荀彧便命侍从禁闭门窗,添炭取暖,不多时候就昏昏睡着了,可惜从此却再也没有醒过来。

    等到侍者进屋发觉,荀彧尸体已经冰冷,荀彧已去世多时了。仆人不知道真相,以为荀彧服毒自尽。

    若是韩玄在此,必然知道荀彧是炭火攻心而亡,说白了就是一氧化碳中毒。

    侍者急忙将荀彧的死讯上报,曹操正在与韩玄交战,得知荀彧去世后,大哭不止,哀叹道:“荀令君!君德行周备,名重天下。百十年间之贤才,无人能及也!君与我相处二十余载,所进奇谋最多。无荀令君,便无今日之曹孟德!我失荀令君,既丧良师,又折益友,损伤股肱!呜呼哀哉!”

    曹操于是亲自扶着荀彧灵柩,命人送回许都安葬。献帝刘协亲自出城迎接,也是泪流不止,并追谥荀彧为敬侯。

    荀彧服毒自尽的消息传到韩玄耳朵里,韩玄不禁为之惋惜落泪,长叹道:“荀文若啊荀文若,你我初识之时,你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今何以至此也?”

    韩玄昂首而泣,帐下一位面容俊秀的少年将军上前安抚道:“父亲,吾闻荀彧乃曹操帐下远谋之士。今父亲少一劲敌,父亲应当庆幸才是,何故反为其落泪?”

    那少年将军正是韩玄之子韩兴,他如今已十五岁了。韩玄将他带在身边,也是为了培养他,让他了解真正的带兵打仗是怎样的,而不是纸上谈兵。

    韩玄见韩兴一直都处在顺境中,对他的发展不好,便想着找个磨练他的机会。韩玄对他说道:“兴儿,无论何时都要学会尊重你的对手。轻敌是兵家大忌!”

    “父亲所说兴儿知也,元直师父教导我为将之道,兴儿时刻铭记于心。”韩兴自信满满地说道。

    韩玄叹了口气,对韩兴说道:“我军屡屡向曹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我拨你快船一艘,命你率黄叙、陈修等人从濡须口入曹军水寨前探视敌情。你可敢前去?”

    韩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当即拍了拍胸脯说道:“父亲,兴儿愿往!”

    韩兴心中大喜,这可是自己初次领兵。军中无父子,韩兴立刻改口道:“末将韩兴,谨遵楚侯军令!”

    韩兴叫上黄叙、陈修引军乘船去了,他们乘着快船行了五六里,就快接近曹营了。韩兴寻思:我初次领兵定要父亲刮目相待。

    韩兴于是对身旁手持凤嘴刀的黄叙说道:“黄叙,命军士擂鼓奏乐!”

    黄叙心说探察敌情应该隐蔽行踪,韩兴这样大张旗鼓地前进,岂不是太冒险了?

    曹操听见江上擂鼓奏乐,立马出来观望,见到一艘快船上插着“韩”字大旗,船上的江东军整肃威武,感叹道:“生子当如韩子信!”

    曹操随后下令弓弩齐发,不让韩兴的船靠近。不一会,韩兴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颠覆的危险。

    韩兴和黄叙、杨修都急得焦头烂额,韩兴想起韩玄教导他关键时刻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想出办法。韩兴急中生智,下令道:“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受箭!”

第三章 凌统和甘宁() 
曹操见韩兴的轻舟并未离去,心中生疑。这一天江上水雾有些大,曹操部下军士隐隐看到来船上挂的是“韩”字大旗,曹操以为是韩玄亲自来探水寨,便不敢出战。

    毕竟之前赤壁之战时,就是因为陈武亲自来探视已方大军水寨,让陈武抓住了机会,用火烧得自己大败。

    曹操便又让弓弩手一阵齐射,韩兴的船上防护板防护的很严密,人在船舱中很安全。韩兴轻舟这一侧又插满了箭,船体慢慢平衡了过来。

    陈修都松了口气,对韩兴说道:“兴哥,多亏你急中生智,才使船稳住了。”

    韩兴颇为得意,黄叙对韩兴说道:“如今已探得曹军虚实,趁曹操未反应过来,我们还是赶紧回水寨吧!”

    韩兴点了点头,下令返航。没行二里路,韩兴等人惊喜地看到周泰引水军接应。当然是韩玄让周泰来的,自己的儿子初次领兵,韩玄肯定放心不下。

    韩玄在大寨门口等待着韩兴他们归来,见到韩兴的船上插满了羽箭,韩玄的心里不由得一沉。突然韩兴从船舱中走了出来,韩玄看到他心下大喜,大松了口气。

    韩兴和黄叙、陈修等人来到韩玄面前复命,韩兴得意地说道:“末将韩兴,已探得曹军军情。另凭借此船,借得上万支羽箭!”

    周泰也夸赞韩兴道:“果然是虎父无犬子,韩兴公子此番草船借箭,大长了我军士气!哈哈哈,好!”

    韩玄却高兴不起来,说道:“好什么好!”

    韩玄本想让韩兴遭受挫折,磨练一下他的心性,此次派任务给他反而助长了他的骄纵。韩兴见韩玄如此说,便闷闷不乐地退下了。

    韩玄环视帐下诸将说道:“曹军远道而来,其粮草定然不济。我欲于江西屯一支军马,骚扰曹军,使其不能安心屯田。诸将谁敢前往?”

    甘宁刚要请缨,却见身后一员膀阔腰圆的猛将上前拜道:“末将公孙阳愿督军驻守,管教他曹兵一千个来一千个死!”

    韩玄见他勇壮有胆气,拍案而起笑道:“好!公孙阳,我今命你为江西大营都督,率五千精兵驻守襄安。曹军若来攻,坚守勿与之战!”

    “末将领命!”公孙阳接下军令出帐去了。

    甘宁说道:“公孙阳勇则勇矣,但恐不能胜此重任,襄安若有失,则曹兵占据上流,难破也!”

    韩玄摆摆手说道:“兴霸勿忧,我以公孙阳为诱敌之军,实则意在取皖城也。”

    原来此前皖城在曹操和韩玄之间反复易手,城池不固。取了皖城后,江东军将在江北对寿春的曹军形成夹击之势,所以韩玄决意分兵让甘宁去取皖城。

    曹操在派人四下侦察后,终于熟悉了濡须水口地理环境,与程昱、荀攸、吕虔等谋士也推测了韩玄可能进攻的方向。

    曹操的势力范围抵达居巢,含山、无为则属于江东控制。曹操要渡江伐江东,必定要从巢湖经濡须水入江。韩浩清醒地看到,如果濡须水口不保,长江岸防就洞门大开,曹军随时直逼都城建业。

    因此之前韩浩一面迁都秣陵,一面派兵在东关修筑濡须坞。韩浩在吕蒙建议下,在濡须山上筑城立关,在七宝山上建西关,两关对峙,中有石梁,凿石通水,为险关津道,并筑形似堰月形的濡须坞。

    曹操暗自赞叹濡须坞布防之妙,感叹道:“韩浩、韩玄兄弟二人皆非等闲之辈,江东俊杰何其多也!”

    一众曹将都不满曹操所言,纷纷请求出战,曹操派邓龙率二千水军为前部过江来挑战。韩玄则派周泰督三艘艋艟迎战,周泰作战勇猛,亲自指挥战船突进,江东军高歌猛进,邓龙抵挡不住,被周泰率军击杀。

    邓龙一死,曹操水军纷纷溃退,周泰趁势追击,大破曹操水军前部。

    曹操收兵回营,气得拍桌骂道:“尔等已操练水军数年,今为何仍战不过江东兵?”

    荀攸上前拜道:“丞相息怒,江东倚仗长江天堑,水军自是其所长。探马来报,韩玄命公孙阳督军驻守襄安。那公孙阳乃一偏将,可围而破之,以此激励士气。”

    曹操于是命吕布、张辽、于禁率军围攻襄安,公孙阳坚守不出。曹操转而派满宠、毛阶率五千军去攻韩玄江西大营,公孙阳趁夜领兵出城突围。

    不料被张辽部下发觉,吕布、于禁急率军来攻,公孙阳被打回城中。最终在曹军的猛攻下,襄安城破。

    公孙阳殊死力战,一双擂鼓翁金锤常人难以近身。可惜最终体力不支,又对上吕布这样的顶尖高手,终于被生擒。

    公孙阳宁死不降,曹操只好将他斩首,随后张辽、于禁回军,韩玄在江西的大营也被攻破。

    在曹军攻打襄安时,韩玄早已派甘宁、吕蒙率军渡江,攻取了和州,径直杀到皖城。皖城太守朱光,使人往合淝求救,一面固守城池,坚壁不出。

    甘宁自到城下看时,城上箭如雨发,江东军难以靠近城墙。甘宁回寨,与众将商议说:“皖城守军羽箭颇多,我军难进。不若差军士筑起土山,竖云梯,造虹桥,下观城中而攻之。”

    吕蒙却劝阻说:“此法皆费日月而成,合淝救军一至,不可图矣。今我军初到,士气方锐,正可乘此锐气,奋力攻击。来日平明进兵,午未时便当破城。”

    甘宁听从吕蒙之议,第二天五更吃饱饭后,命三军大进。城上矢石齐下。云梯搭上之后,甘宁手执铁链,亲冒矢石而上。

    朱光令弓弩手齐射,甘宁挥动铁链拨开箭林,一链打倒朱光。吕蒙亲自擂鼓,江东士卒都一拥而上,乱刀砍死朱光。其余守军大多投降,江东军又占了皖城。

    甘宁留吕范守皖城,自与吕蒙引一军回濡须坞向韩玄复命。韩玄慰劳完二将,犒赏三军,重赏吕蒙、甘宁诸将,设宴庆功。

    吕蒙请甘宁上坐,对韩玄称赞甘宁的功劳:“甘将军勇武,身先士卒,我军士气大振。如此方取得皖城。”

    甘宁朗声长笑,与吕蒙推杯换盏,对韩玄说道:“幸赖吕子明督劝,否则我军费时费兵,久不得取皖城也。”

    韩玄表面上很高兴,心里却十分苦恼,自己刚损失了一位猛将公孙阳。他比不上曹操手下战将如云,江东猛将很少,这对韩玄进兵中原很不利。

    酒到半酣时,帐外军士来报,凌统特来求见。韩玄爱惜凌统之才,命人引凌统前来。

    凌统进帐便朝韩玄跪拜道:“楚侯!凌统自归余杭,乡人多称赞楚侯之政。凌统一时糊涂,险些犯下大错!今闻楚侯引大军抗击曹贼,保守江东,凌统愿投身楚侯帐下,血战疆场,马革裹尸!”

    韩玄闻言大喜,立即端酒下座来扶起凌统。韩玄赐酒给凌统,敬了他一觞,拍着凌统的胳膊笑道:“凌公绩有国士之风,我欲得公绩久矣!”

    凌统和吕蒙等人都很疑惑,凌统刚投入帐下,众人还对他不了解,韩玄为何会盛赞凌统有国士之风。

    韩玄命人赐给凌统座椅,让凌统与诸将互相敬酒,熟络熟络。凌统敬到甘宁时,想起甘宁与自己有杀父之仇,又见吕蒙夸赞甘宁,心中大怒。

    凌统瞪目直视着甘宁,端着酒觞不饮,忽然闪身过去拔出左右军士的佩剑,站在筵上说:“筵前无乐,看吾舞剑。”

    甘宁知道凌统意欲报父仇,推开放满鲜果的桌子,站起身来,两手取两枝戟挟定,纵步出来说道:“看我筵前使戟。”

    吕蒙见二人都无好意,便一手持藤牌,一手提刀,站在两人中间说道:“二位虽能,皆不如我巧也。”

    吕蒙说完,舞起刀牌,将二人分拦到两边。韩玄见甘宁和凌统二人针尖对麦芒,厉声喝道:“今汝二人同为我帐下大将,当休念旧仇。今日如此,岂非不顾袍泽之情,使曹操坐观吾败乎?”

    凌统哭拜于地上,韩玄再三劝止,上前安慰凌统。

第四章 废察举制() 
韩玄知道凌统的苦楚,杀父仇人就在眼前,可是他却不能报仇。韩玄对此感同身受,李傕灭了董婉满门,害死董婉,韩玄却为了顾全大局,暂时没有与刘度翻脸,让李傕仍旧逍遥法外。

    韩玄劝说凌统要顾全大局,又给他举了一个例子。韩玄的左右给使谷利,本是山越人,江东一名士族将领率军征伐山越,杀了谷利全家,还将谷利抓到家中当奴隶。后来韩玄到那士族将领家中做客,发现了谷利,就收在自己帐下做事。

    谷利时刻想着报仇,但为了顾全韩玄与士族的关系,只有将仇恨埋在心里,不让它左右自己。后来谷利更是因为谨慎刚直,成为韩玄的亲近监官。谷利性格忠诚果断,正直刚烈,说话从不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韩玄非常喜爱信任他。

    在韩玄的耐心劝说下,凌统才渐渐放下了对甘宁的杀念。韩玄让凌统在自己帐下听命,与曹军的作战旷日持久,江东正是用人之际。

    没过几日,前军又来报曹操派张辽、于禁引军来挑战,韩玄使吕蒙、凌统去迎战。凌统身率轻舟当先,斩杀不少曹军,还斩了曹军一员校尉。吕蒙督船大进,杀败曹军,得胜回营。

    韩玄大喜,以功拜凌统为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

    此后曹军数次来进攻,都被江东军打退,曹军战船无法顺河入江。两军一直相持到第二年,春雨渐多,江水上涨,这也意味着江东军的楼船能下水参战了!

    两军相持日久,韩玄也不想再战,于是给曹操写信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为了表示对曹操的敬重,韩玄又附上一张字条,上书:“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拿着韩玄的信,对手下诸将笑着说道:“韩玄不欺孤也!”

    曹操便主动撤军,回到许昌先向献帝刘协复命,同时祭奠荀彧。刘协见曹操在朝中威望无所能及,忠于汉室的老臣死的死、老的老,现在连荀彧这个关键人物也死了,刘协万念俱灰,他知道他已不可能夺回实权了。

    刘协于是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封曹操为“魏公”之事,荀攸、董昭、王朗、吕虔等文武百官一致赞成,劝说曹操称魏公,加九锡。

    曹操于是回到邺城,持节受封为公爵,封国建号为“魏”,赐予象征权威的九锡等物,以冀州的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等十郡作为魏公的封国疆土,置公国百官,于魏郡的邺城建都。

    曹操南征韩玄不成,班师前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韩玄见曹操撤军,也率军徐退回建邺。

    韩玄回到建邺后,将建邺改名成“建业”,来提醒江东之人勿忘进取之心,早日进兵中原才能建立大业!

    曹操称魏公的消息传来,韩玄也有些坐不住了,如今天下局势已渐趋明朗。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而综合对比下来,韩玄和刘度的实力都不如曹操,曹操麾下真可谓是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而韩玄虽然坐用江南九郡和辽东、夷州之地,随着黄忠、徐荣等将的过世,江东面临着人才凋零的残酷现实。

    而江南之地隐匿了汉末从各地涌来的大量的人口,素来不缺文人,那么就要反思了,为何会缺乏人才?首先,制度上就存在缺陷。

    韩玄料定曹操短期不会再南下,刘度在西川的崛起必然会牵制曹操大量的兵力。趁此时机,韩玄决定放手一搏,来一场浩浩荡荡的大变革!

    与陈武商议讨论之后,韩玄将徐庶、石广元、陈群、钟繇、顾雍等人悉数召来建业。

    韩玄高坐主座,对众人说道:“

    我自黄巾起兵以来,不拘一格用人才,百官诸将或有起于寒门者、或有起于士族大家者,玄与诸位戮力同心,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