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10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相对弱小。

    但楚将项娈与其麾下的昭关军却不同,这支军队一直处在楚越边境,是楚国曾经征讨越国的主力军,常年与越人交战,当然要强过楚国的其他军队,这就好比韩国的军队,明明作为王师的邯郸军,却远不如雁门军、太原军、代郡军、北燕军、上谷军等边防驻军强劲。

    “威胁很大么?”

    赵润皱眉询问卫骄道。

    卫骄点了点头,说道:“昭关楚军的装备很精良,士卒亦训练有素,不过最难缠的,还是项娈与他麾下的一支大约五百人左右的骑兵。我雒阳禁军倒是还好,但「义勇军」……由于作战时阵型涣散,几次被项娈率领骑兵讨杀了将领……”

    他口中的义勇军,即是指那二十余万民兵与游侠。

    “……项娈的武力非常惊人,末将曾看好几名游侠,将其提拔为将官,但几乎都被这个项娈给斩杀了……更可恨的是,不知怎么回事,项娈对箭矢、弩矢非常警觉,末将几次派士卒用狙击弩朝他射箭,但都被他躲了过去。”卫骄有些郁闷地说道。

    『大概是因为越人擅长飞矢武器,项娈在与越国军队的交锋中磨砺出了这方面的警觉吧。』

    暗自点了点头,赵润微皱着眉头说道:“如你所言,看来得想办法除掉这个项娈……”

    “正是。”卫骄正色说道:“依末将之见,若能除掉项娈,则诸国联军的进攻力度,怕是立减三成威力。……至少在末将看来,项末、项培、田耽、季武等人,皆不如项娈勇武。”

    “唔。”

    赵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当日,赵润详细地向诸将询问了诸国联军的情报。

    此时细数魏军与诸国联军的兵力对比,诸国联军在相继分兵占领了宋郡与颍水郡后,只剩下百万左右驻扎在魏国的梁郡周边。

    虽然赵润在率领大军初至大梁的那一日,曾让诸国联军尝到了败仗的滋味,且此后双方亦多多少少爆发了一些战事,让诸国联军陆续出现了兵力上的损伤,但总的来说,联军在大梁附近的兵力,仍然维持在百万左右。

    但这并不影响魏军的士气,因为魏军这边,虽然亦陆陆续续出现死伤,但总兵力,却反而有所增长。

    原来,颍水郡虽然被诸国联军攻陷,但郡内仍然有不少英勇反抗的义军以及地方县军,当这些魏国的健儿得知他们魏国的君主赵润竟御驾亲征,亲自在大梁抵抗诸国联军的进攻时,遂纷纷自发向大梁聚集,这使得赵润麾下的总兵力,从最初的约三十万,逐渐增加到三十五万,且仍在持续增加。

    不得不说,「君王赵润御驾亲征」这件事,实在是给予了魏人莫大的勇气。

    在得到了约五万的新生军后,赵润命卫骄、周骥加紧对麾下士卒的操练,并选拔其中的佼佼者,编入「雒阳禁卫军」,作为抗拒诸国联军的主力。

    而另外的二十几万民兵与游侠,则全部编为「义勇军」,作为雒阳禁卫军的协从军,协助后者抵抗诸国联军。

    也不晓得是魏国民风彪悍所致,亦或魏人大多都是天生的战士,总之在近两个月魏军与诸国联军的战事后,许多此前从未有过战场经验的民兵或者游侠,在鲜血与死亡的磨砺下,迅速成长,陆续蜕变为合格的士卒,以至于诸国联军虽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却始终无法攻破魏军的「大梁防线」。

    当然,其中冶城的贡献举足轻重,冶城的工匠们日夜赶工,为魏军打造了不计其数的战车与军备,逐渐将那二十几万民兵武装起来,甚至就连梁郡的妇孺,亦贡献了自己微薄的力量,或为士卒缝补甲胄,或为军队制造箭矢、弩矢,所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莫过于此。

    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诸国联军在近两个月内毫无建树,虽然在此期间,似楚国的项娈、项末以及齐国的田耽、越国的吴起等人,一次又一次率领军队进攻魏军,试图打开局面,但就总得来说,这些位将领的攻势,皆被魏军给挡了回去。

    不可否认,近两个月魏军与诸国联军的交锋,异常激烈,有时候一日之间会有几个战场同时爆发不同程度的战事,但若问对于魏军来说是否凶险,说实话,还真是远远达不到凶险的程度魏军的坚韧,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联军的进攻。

    除此之外,赵润派往颍水郡的两万余骑兵即吕牧、穆青、禄巴隆、孟良、乌兀等人所统帅的两万川雒骑兵,亦与博西勒的四万余羯角骑兵取得了联系。

    据穆青派人送来的消息称,当他们率领骑兵抵达安陵一带时,非常遗憾地,安陵城已被楚国寿陵君景云的军队攻破,当时寿陵君景云据城而守,让两万余魏军的骑兵无功而返。

    在这种情况下,两万余魏国骑兵分兵,由穆青率领三千余禁卫骑兵前往寻找博西勒的人马,而吕牧则与川雒联盟的诸族长们,率领那两万余川雒骑兵骚扰楚国军队,设法切断楚寿陵君景云的粮道。

    楚寿陵君景云麾下,仅有十几万兵马,且其中正军的比例仅仅只有两三成,这就注定这支楚军会被两万余川雒骑兵所压制。

    遗憾的是,骑兵终归是不适合用来攻城,因此,当楚寿陵君景云转攻为守、采取守势时,两万余川雒骑兵也难以得到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无奈之余,吕牧便率领那两万余川雒骑兵突破了楚军的防线,前往商水郡,与沈彧、伍忌等人合兵一处,使得商水郡的实力大增。

    不夸张地说,眼下的商水郡,郡内军队的战斗能力,比较大梁这边恐怕也相差无几。

    当晚,待等成陵王赵燊、安平侯赵郯以及侯聃、卫骄等人相继告退之后,赵润独自一人坐在宫内的甘露殿,思量着麾下魏军与诸国联军的实力对比。

    也不晓得是因为他「御驾亲征」的激励,还是「大梁城战役」的惨烈刺激到了他麾下的魏军,以至于他麾下三十万兵将,在无需他设计的情况下,便挡住了百万余诸国联军这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他此前从未奢想过这场仗以寡敌众的战事,居然是这般‘有惊无险’。

    『……如今韩国已然臣服,若我所料不差的话,四哥(赵疆)他们定会挟裹韩国的降军,顺势南下攻伐齐国,不管能否使齐国臣服,但相信定能切断齐国供给于联军的粮草,如此一来,楚水君麾下百万大军必定溃散……唔,待等来年来春,楚水君必定采取猛攻,只要到时候挡住这拨攻势,则诸国联军再也掀不起风浪,介时,我大魏便可顺势反攻……』

    想到这里,赵润心中亦莫名的振奋。

    就在这时,宗卫褚亨走入殿内,禀告道:“陛下,秦妃娘娘派人送来急信。”

    “唔?”

    赵润闻言心中咯噔一下。

    不可否认,当韩国向他魏国臣服之后,这在赵润看来,他魏国等同于已经提前掌握了这场仗的胜利。

    但前提是,秦国不介入其中。

    赵润最担心的,就是秦国得悉了嬴璎隐瞒的真相,导致秦国恼羞成怒,对他魏国动武,这对于魏国来说,可是一桩极其麻烦的事打败了韩国,却惹恼了秦国,他魏国所掌握的主动,或将因此而失去。

    “让他进来。”

    赵润沉声说道。

    片刻后,便有一名青鸦众走入殿内,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赵润。

    赵润接过书信拆开观瞧,在扫了两眼后惆怅说道:“唉,秦国终归还是得悉了……这个李睦。”

    “陛下?”褚亨惊讶地问道:“发生了何事?”

    只见赵润皱着眉头说道:“虽韩国已向我大魏臣服,但李睦却仍未死心。……据少君在信中所述,李睦故意将蓟城臣服于我大魏的事泄露给秦国的公孙起,使得秦国得知了我大魏在韩国的胜势……”

    “李睦?他为何要怎么做?”褚亨惊讶不解地问道。

    “哼!”赵润轻哼一声,淡淡说道:“无非就是想借秦国之势,力挽狂澜挽救其国罢了……”

    他一眼就看穿了李睦的用意。

    “那、那秦国是什么反应?”褚亨睁大眼睛问道,憨憨地问道:“陛下与秦妃娘娘欺骗了秦王,秦王不会恼羞成怒,出兵攻打我大魏吧?”

    只见赵润扫了一眼信中的内容,淡淡说道:“据少君在信中所言,朕的那位岳丈大人,起初非常恼怒,但次日,似乎是默认了此事,还说什么,如今唯有想办法对我大魏示好……”

    褚亨闻言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脸上露出几分笑容,欢喜地说道:“如此就好,看来秦国不至于会攻打我大魏……”

    “不!”

    赵润打断了褚亨的话,面无表情地说道:“朕的那位岳丈大人,可不是如此轻易就会妥协的人……少君被骗了,秦国即将对我大魏用兵!”

    褚亨张着嘴,不知所措。

    当即,赵润便召来了几名青鸦众,吩咐他们道:“尔等速速前往河西、河东,叫司马安与魏忌做好防御秦军的准备,切记警告他们,休要轻信秦军那「助我大魏退敌」的谎言!……速去!”

    “是!”几名青鸦众应声而退。

    看着那几名青鸦众迅速离去的背影,赵润有些惆怅地吐了口气。

    虽说因为嬴璎的关系,秦国并未在他魏国最艰难的时候倒戈一击,但秦国于此时对他魏国用兵,亦极其削减了韩国臣服后对魏国的有利局面。

    明年开春,他魏国必须抢在秦国攻入三川郡之前,击败诸国联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愿司马安与魏忌能尽可能地拖延秦军……』

    赵润暗暗想道。

第272章:偷袭【二合一】() 
    魏国河西郡,它东起「蒲坂津」、西至「栎(yuè)阳」,北接梁山、东连大河,乃是魏国除梁郡以外地域最小的郡土,面积仅相当于半个卫国,但是它的战略意义却非常重要——它是魏国提防秦国的第一道防线。

    在百余年甚至更早的时候,这片河西之地被胡戎所占据,且戎人在这片土地上建了一座城,自号「大荔」,即成为早先魏人口称的“西戎”。

    当然,在百余年前,这些生活在河西之地上的胡戎,早已并非当年纯粹的大荔戎人,随着岁月的变迁,这里逐渐充斥越来越多的胡戎,于是魏国后来以「河西杂胡」泛指。

    时间往前倒推几十年,魏国与河西胡戎的矛盾亦不严重,虽偶尔也有河西戎人侵犯魏国河东郡抢掠的例子,但并不频繁。

    因为当时河西胡戎有两股强劲的对手,其一乃是三川的羯族人,其二便是秦国。

    当年三川境内的羯族部落,其部落内的胡人奴隶,其中有一半就是河西的胡戎——而剩下的,则基本上就是魏人、楚人、或者巴人。

    对于当年强大的羯族人来说,他们拥有三川这片广阔而肥沃的土地,他们只需要捕捉奴隶,无论是用来替他们放牧羊群,还是战争。

    但不同于三川的羯族人,秦国对河西的渴求,则是河西这片土地——因为河西正好处于秦国的「东进路线」上,是秦国为了达成「踏足中原」战略的必经之路。

    但由于当时秦国正陷入「西境战场」的泥潭,暂时并未对河西大规模用兵。

    所谓的西境战场,即「陇西魏氏」、「西垂诸羌」以及「秦岭之国」这三股势力的争锋,这是一场间断性持续了将近二十年的战争。

    最终,陇西魏氏率先被秦国击败,余下的陇西魏氏族人,在中原魏国的帮助下,东迁至魏国境内,随后在魏国扎根居住下来,诸如繇诸君赵胜、临洮君魏忌,还有姜鄙、侯聃等魏将,皆出自陇西魏氏氏国。

    在陇西魏氏被覆灭之后,西境诸羌也很快被秦国击败——由于秦国的战略目标并非是“西进”而是“东进”,因此,秦国决定趁着胜势与西境诸羌言和,将主要精力放在东面。

    在西境暂时已无威胁的情况下,秦国开始对河西用兵。

    值得一提的是,在陇西魏氏摇摇欲坠的时候,秦国便已经做到了“东征”的准备,如今魏国的秦妃嬴璎,亦是那次刺探三川以及魏国的情报时,结识了当时的肃王赵润,也即是她日后的夫婿。

    数年后,待等秦国彻底消化了陇西郡,便立刻挥军东进。

    当时,秦国选择了双管齐下的战术,由秦国当时的储君「秦少君嬴璎」与秦将王龁等人率军进攻三川,由长信侯王戬进攻河西,试图一口气攻下河西、三川两地,为「东进中原」打下坚实基础。

    没想到,秦少君嬴璎此番进兵,遭到了她日后的夫婿魏公子润的阻击,一场让秦国目瞪口呆的「函谷一日战役」,彻底葬送了二十万秦军,让秦国的第一次东进战略就此搁浅。

    而此时在河西,秦将王戬倒是通过武力臣服了居住在那片土地上的河西胡戎,正准备顺势攻打魏国的河东郡,但由于秦少君嬴璎的全军溃败,使得王戬军中途停止了对河东郡的进攻,将麾下军队退回「大荔城」。

    不久之后,秦国王都咸阳改「大荔城」为「临魏」,并大力增固这座城池,将这座城池视为日后进攻魏国的桥头堡。

    这使得在秦魏两国第二次交锋时,也就是在「五方伐魏」期间,秦军很快地就攻到了魏国的河东郡,使河东郡当时呈现魏、韩、秦三方势力争抢的纷乱。

    而另外一方面,秦国则派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等将领,大举进攻三川。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这场魏国处于绝对劣势的战争中,魏公子润与他当时的副将司马安,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扫灭了当时三川的羯角部落,并在后来与秦军的战争中,在那年冬季,在三日内奔袭八百里,甩掉了武信侯公孙起的军队,一路打到了秦国的王都,逼得秦王囘当时差点动员全国与魏公子润展开一场不死不休的战争。

    好在最终,由于当时魏国君主赵偲的示好,以及秦少君嬴璎的和解,秦魏两国就此停战,且从此缔结了盟约。

    随后,在赵润率领魏秦联军回援本土的期间,路径河西,河西胡戎纷纷投降。

    在此期间,赵润与秦国达成了协议,将河西走廊一分为二,以「栎阳」为分界,西部归秦国,东部归魏国,至此,栎阳至蒲坂津的这片土地,归属魏国所有。

    数年后,魏国调司马安担任河西守、坐镇「临魏」,从此,河西郡既成为魏国连接河套地区的中转,亦成为魏国提防秦国的第一道防线,虽然郡土面积并不大,但从战略考虑却意义深远。

    魏昭武二年十一月末,天降大雪。

    此时中原再度回归平静,魏将赵疆因为天气的关系尚未攻打至齐国,而在魏国旧都大梁那边,魏王赵润所率领的魏军与诸国联军的战争,亦早已停歇。

    而相比较那两块战场,河西郡则更为安宁,这使得河西守司马安,显得有些无所事事。

    说起司马安,近些年曾有人笑称,说魏国的巨富当数这三位:其一是魏王赵润,其二是安陵巨富文少伯,其三则是司马安。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笑谈,那是因为司马安当年在跟随赵润征讨三川郡时,因「百羊灭敌」的轶事而收拢了一批羯族与乌须部落的奴隶,整整有数万人。

    待等后来司马安被调到河西担任郡守后,这些奴隶亦跟随他来到了河西,帮助司马安共同建设河西——正因为如此,司马安被笑称是魏国最大的奴隶主,谁让魏国除了朝廷以外,就属他手底下的奴隶最多呢。

    等到数年后,待等魏国朝廷下令逐步减少地方军的军饷,且叫地方军自筹钱粮之后,司马安凭借着这数万奴隶为他放牧牛羊,非但轻而易举地养活了河西军,还屡次出钱购置了冶城打造的种种战争兵器以及制式军备,叫魏国其余地方军队恨地牙痒痒。

    然而没办法,谁让河西军富地流油呢。

    在魏国分划各军的区域后,纵使在魏国第一梯队精锐军,亦逐渐拉开距离。

    「河西」的河西军、「河套」的魏武军、「安邑」的北一军、「上党」的上党军、「商水」的商水军,等等等等,这些魏国精锐军队,几乎都拥有了各自的屯田放牧之地,可因为地域的差距,各军的收入亦难免有所差别。

    最富的当然是禁卫军,不管是雒阳禁卫还是大梁禁卫,毕竟它是王师,直属魏王赵润;而其次,就是司马安的河西军、韶虎的魏武军、以及伍忌的商水军,毕竟前两者分别有河西、河套两片天然牧场的便利,而商水军,则有商水市的利润。

    这三支地方军队,皆是冶城军备订单上的常客,让其余军队眼红不已。

    因此这些年来,或有人在赵润面前进谗,但赵润却不以为然,因为他太了解司马安的性格了。

    根据天策府左都尉高括的打探,司马安虽然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富豪,但他的本心却丝毫未曾动摇,依旧每日身穿甲胄,一日三餐亦是粗茶淡饭,唯独在给河西军下订单的时候,这位上将军非常舍得,几乎是件件兵器都像禁卫军看齐。

    纶氏部落的族长禄巴隆因为暴富后享尽奢华的生活而导致逐渐失去了战士的体魄,但司马安却不同,严于律己的他,非但自己从来不穿奢华的绫罗绸缎,还禁止他的儿子、甚至是河西军的兵将穿戴这些奢华的衣服。

    在他看来,士卒就得穿戴甲胄,刀剑不离身,随时做好为国家捐躯的准备,这才是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魏卒。

    不得不说,天下诸**队中,属魏军军纪最严,而在魏军当中,就属河内军最严格——这是一支全盘继承了砀山军军纪的军队。

    十二月初,天降大雪,然而在临魏城城外,驻守此城的河西军,却冒着严寒在城外操练。

    只见那一名名面无表情的河内军士卒,毫无顾及地在雪地中摸爬滚打,尽管这里有整整数千人,但却没有一个人抱怨。

    而司马安作为河西军的军主,此时亦环抱双臂站在雪地中,面色冷峻地凝视着麾下士卒的操练事宜。

    不知过了多久,有一队骑兵从远处而来,为首一员魏将笑着与司马安打招呼。

    此人叫做「季鄢」,乃是砀山军的老人——当时司马安麾下最倚重的两员骑兵,其中一人便是季鄢,而另外一人,叫做乐逡。

    当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