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10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看百万余诸国联军仍在魏国境内兴风作浪,但最迟到明年开春,这百万大军立刻完蛋。

    而他秦国的处境,此时亦变得非常尴尬。

    白白被耽搁了半年光景的秦国,此刻仿佛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无法再有效地限制魏国去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难道真要彻底沦为这场旷世之战的旁观者?

    秦王的面色有些难看。

    他无法想象,在这场中原各国打地如火如荼的旷世之战中,他秦国却因为决策的失误而导致从始至终毫无建树,不曾协助魏国,亦不曾限制魏国,眼睁睁看着魏国以一敌五击败中国诸国,这岂不是会让他秦国成为全中原的笑柄?

    更关键的是,一旦魏国战胜了中原诸国,它必定会变得比曾经更加强大,这也就意味着,他秦国将继续被魏国挡在中原之地以外。

    他秦国那踏足中原、称霸中原的战略,将再次被迫搁浅。

    还记得魏洪德二十一年的时候,秦国就尝试踏足中原,但很遗憾,秦国的军队当时遭到了魏公子润的阻击。

    在那场让无数秦人记忆犹新的一日战役中,魏公子润率领强大的魏军,在短短一日之间覆灭了秦国二十万军队,令秦国的东进战略,首次遭到挫败。

    从当日这场战争至今,秦国被魏国挡在东进路线上已长达十七年。

    在此期间,秦国曾再次与魏国争锋,在五方伐魏战役中毅然出兵,结果却被魏公子润千里奔袭打到了王都咸阳城下。

    此后,秦国亦曾与魏国缔结盟约,并让秦王最疼爱的女儿嬴璎嫁给魏公子润也就是如今的魏王赵润。

    总而言之,秦国等候了足足十七年,才等来魏国变得虚弱的这一刻。

    却没想到,只因错信了嬴璎,导致这千载万逢的良机从指缝间溜走。

    别看秦王方才并未对女儿嬴璎发作,但这并不代表他心中不气恼,事实上,他恨不得提刀将那个彻底拐走她女儿的女婿给杀了虽然他其实很欣赏那位女婿。

    打?还是不打?

    秦王犹豫不决。

    理智告诉他,似眼下这等境况,最佳的策略应该是向魏国示好,挽回此前与女婿的裂痕,借出兵相助魏国的名义,尽可能地掠夺既得利益,毕竟说已被魏国所攻占的韩国的土地,亦或是齐国、鲁国、楚国等等。

    但是这样一来,最根本的问题仍旧未能解决,即魏国并未像预期的那样被削弱,它依然强盛,且依然仿佛大山一般阻挡在他秦国的东进路线上。

    而由此,又牵出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就像大庶长赵冉所说的,当他日中原诸国皆无法阻挡魏国的强盛时,他秦国将何去何从?

    虽说秦魏两国间有联姻之亲,但倘若魏国果真顺势吞并了韩、齐、鲁、楚、越等中原诸国,介时的魏国,是否会对他秦国造成威胁呢?

    就算这一代的君主赵润顾念着两国的情谊,那么,下一代的魏国君主呢?下下一代的魏国君主呢?

    更何况,在国家利益面前,秦王亦不保证他女婿赵润会顾念两国的情谊顶多顾念一下赵嬴两族彼此的情谊罢了。

    必须使魏国得到削弱!

    当晚,在苦苦思索了数个时辰后,秦王终于做出了决定:迫于魏国他日强盛到使他秦国倍感压力的可能性,必须在此刻打断魏国的势头。

    次日清晨,秦王召来大庶长赵冉,吩咐后者道:“你即刻叫嬴华、赢设法停止与西羌的战争,率军前往河套,再命公孙起,率军赶赴河西……”

    听闻此言,大庶长赵冉面色微变,惊诧问道:“大王的意思是,对魏国用兵?”

    秦王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见此,大庶长赵冉的面色亦是变得更为严肃,他凝声问道:“不知以什么名义呢?”

    所谓出兵要讲究师出有名,更何况秦魏两国还是盟国,若秦国贸然对魏国不宣而战,势必会遭到世人的指责与声讨,这对秦国的声誉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而尴尬的是,目前秦国并没有魏国的把柄或口实。

    听了赵冉的话,秦王沉声说道:“以魏国不义的名义拿下河西、河套……至于具体的罪名,日后再说!”

    “……”

    大庶长赵冉张了张嘴,一时间竟说不出来话。

    先用兵,再想具体的罪名?

    见赵冉似乎面露犹豫之色,秦王沉声说道:“此战,关乎魏国的国运,事实上亦关乎我大秦的国运,若此战能击败魏国,我大秦自有办法令魏国承认‘不义’,反之,则我大秦日后必定被魏国所制。”

    听闻此言,大庶长赵冉心中一震,连忙点头。

    就在这时,殿外走入一名内侍,躬身禀报道:“大王,公主求见。”

    “请她进来。”

    秦王一边吩咐那名内侍,一边叮嘱赵冉道:“寡人稳住少君,卿可速速前去筹备,切记,勿要使魏国提前得知。”

    “是!”赵冉躬身而退。

    片刻后,嬴璎果然在那名内侍的带领下,来到了殿内。

    “都退下。”

    示意殿内的所有内侍都退出了殿外,秦王目视着嬴璎,不悦地说道:“你这不孝之女,还来做什么?昨日将寡人气地还不够么?”

    他故意装出不悦的样子其实倒也无需假装,事实上他此刻心中仍在生嬴璎的气,只是不忍呵斥责骂而已,充其量也就是抱怨几句、发发牢骚。

    “赵冉大人还未来么?”

    嬴璎瞧了瞧殿内,见殿内此时已无外人,便好言哄道:“父王,昨日是女儿的不是,女儿在此向您告罪。女儿只是不忍此生最爱的两个男人彼此仇视而已……”

    “哼!”秦王不悦地哼了哼。

    他此时岂还会看不出,在女儿的心中,他这位父亲明显不如其夫婿赵润。

    说实话,这让秦王很不是滋味。

    “父王,反正事已至此,父王何不顺应大势呢?”

    “顺应大势?难道你要寡人像韩国新继位的庸主那般,对魏国俯首称臣不成?”

    “父王您说得哪里话,女儿的夫婿,亦是您的女婿……您此前不是还很欣赏他的么?”

    “那只是此前!”

    “父王”

    “……”看了一眼女儿,秦王长叹一口气,故意说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亏寡人此前对你诸般疼爱……罢了罢了,此前的种种商谈,就此撤销吧。”

    听到这话,嬴璎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父王的意思是?”

    只见秦王叹了口气,说道:“寡人老了,不复当年气盛,既然魏国已胜券在握,寡人也只能……”说到这里,他瞪了一眼嬴璎,没好气地说道:“拜你这不孝女所赐,寡人如今还得想想如何向寡人那女婿示好……”

    “父王……”听到这话,嬴璎难免也有些尴尬。

    此时,秦王摆摆手说道:“罢了,不说这个了,你在咸阳多住些日子,多陪陪你母后吧,你这些年在魏国,你母后对你怪想念的……”

    见秦王似乎默认了此事,嬴璎感到意外的惊喜,在与前者聊了一阵后,便欢喜地前往王宫,陪伴她母后去了。

    她并没有注意到,目送着她离去背影的秦王,脸上的笑容却逐渐收了起来。

    数日后,就当嬴璎在咸阳宫陪伴她母后时,秦王的王令陆续送递了渭阳君嬴华、阳泉君赢,以及武信侯公孙起与长信侯王戬等秦国诸将手中。

    十一月中旬,武信侯公孙起从雁门郡的偏关一带撤兵,南下往河套而去。

    而此时,韩国的雁门守李睦,则一直派人盯着公孙起的大军,待得知公孙起率军从偏关一带撤离,似乎是径直往河套而去,他心中大喜。

    在他看来,此时公孙起麾下的秦军直奔河套而去,多半是夺取魏国的河套地区,这意味着秦国或将对魏国开战这跟他的离间毫无关系,只是秦国深知不可坐视魏国继续坐大而已。

    “来人,速速打探西河境内王戬军的动静!”

    “是!”

    当日,李睦立刻派人侦查驻军于西河的秦将王戬,看看这位秦国猛将,又有什么样的举动。

    数日后,李睦收到消息,得知王戬正在西河收拢麾下的兵马,且筹备粮草之事,他心下越发欣喜。

    当得知蓟城沦陷的消息后,李睦恨不得立刻提兵杀回蓟城,匡复国家。

    但他知道,单凭他此刻麾下的这点兵力,根本不足以解救已被魏国控制的国家。

    他必须借助另外一股强大的力量,也就是秦国。

    在他看来,倘若秦军能对魏国的河西、河东两地造成足够大的威胁,那么,多半就能迫使魏将赵宣麾下的北一军,从太原郡撤兵,回援河西、河东,此时,他才有机会收复太原郡。

    先顺势收复太原,此后可借秦国之势,或攻取上党、或收复邯郸、代郡,我大韩境内的魏**队,此时应该大多已挥军伐齐,我收拢雁门、太原、代郡三地之兵,或可直取蓟城,匡复国家……

    李睦暗暗想道。

    此时他唯一顾虑的,便只有韩王然与侯韩武一同册立的,新君韩佶的下落。

    王室正统出身的韩佶,那才是他甘愿效忠的君主,而并非是韩异那个被魏人扶持起来的傀儡。

    世人皆以为韩国已然覆亡,但或许,这个国家仍存有一线生机。

    因为这个国家,还有李睦这位对国家、对王室忠心耿耿的名将。

第271章:变局(四)【二合一】() 
    时间回溯到十一月,即韩国王都蓟城向魏军投降大概半个月,被派往蓟城的青鸦众头领「鸦九」,日夜兼程将韩国臣服的好消息送到了大梁,送到了魏王赵润的手中。

    此时,「秦妃嬴璎」正在二次前往秦国与之交涉的途中,赵润遂一边派人向这位爱妃传达这个喜讯,一边传召此刻部署在大梁防线上的诸魏国将领。

    十一月初一的下午,魏王赵润于大梁王宫内的宣政殿,聚拢众将。

    当时站在殿内左侧的,有成陵王赵燊、赵瑞父子,上梁侯赵安定、赵赎父子,还有安平侯赵郯等姬赵氏王族子弟,除此之外便是卫骄、何苗、朱桂等宗卫出身的魏将。

    而右侧,则是大梁城内官员,包括侯聃、周骥等梁郡将领。

    针对今日君主将诸将召到大梁王宫,诸人都感到十分纳闷,毕竟虽说眼下已临近寒冬,但谁也不能肯定诸国联军是否还会对他魏军发动攻势,是故,按理来说不应当将诸人召到一起才对。

    莫非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诸人在心中暗暗猜测道。

    就在殿内诸人患得患失之际,坐在王位上的赵润终于开口说道:“今日召见诸君,实为传达一件喜讯……据青鸦众送来的消息,这月月初,韩国已向我大魏投降,魏韩之战,终究以我大魏的胜利而告终!”

    听闻此言,殿内诸人先是一愣,旋即一个个激动地难以自己。

    “此乃天大喜讯!”

    “韩国终究向我大魏臣服!”

    “整整六年余……”

    “哈哈,韩国既败,燕王麾下大军相信不日就能支援这边战事,那些可恶的诸国联军,死到临头了!”

    纵使是年近六旬的成陵王赵燊,亦激动地满脸涨红,惊喜地攥紧了拳头。

    见殿内诸人激动地竟在君主面前失态,内朝大臣介子鸱咳嗽一声,提醒道:“诸位,诸位?”

    殿内诸人闻言,这才意识到自己等人的失态,连忙向君主告罪。

    见此,赵润摆摆手笑道:“无妨、无妨,朕传召诸位前来,正是欲与诸位共同庆贺……”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又正色说道:“但,朕希望诸位暂时将这份喜悦藏在心底,毕竟这场仗还未真正结束,百万诸国联军,仍在我大梁一带虎视眈眈,且颍水郡、宋郡两地,亦仍在诸国联军的掌控下……眼下,还未到真正可以庆贺的时候。”

    听闻此言,殿内诸人陆陆续续收起了心中的欢喜,一脸严肃地点着头。

    不过相比较前几日,他们对取得这场胜利的信心,又足了几分。

    一炷香工夫后,殿内诸人陆续退散,皆回到各自的职岗。

    虽说赵润今日只是为了向诸人传达一个消息,便叫诸人聚集到大梁王宫,但诸人心中却非常满足。

    就比如说侯聃,他骑马狂奔二十余里赶到大梁,难道就只是为了听这一个好消息?

    然而,侯聃却满足的认为:别说二十余里,就算是两百里也值了!

    当日,赵润将成陵王赵燊、安平侯赵郯、上梁侯赵安定等掌兵的赵氏王贵,以及卫骄、周骥、侯聃等将领留了下来,在宣政殿的偏殿与他们商议接下来的战略。

    说是商议战略,但事实上,只是赵润想趁此机会与赵燊、赵郯、赵安定等人交流一下情报,毕竟,虽说这些位统率军队的将领也会陆续向大梁发送战报,但这些战报内,未必能让赵润清楚了解他想要了解的情况。

    “臣这边倒是问题不大。”

    率先开口的乃是成陵王赵燊,负责的防区乃是「东山王陵」一带。

    根据成陵王赵燊的描述,诸国联军对东山一带的攻势是最为薄弱的,不过想想也是,毕竟东山一带除了有魏国历代君主的王陵外,其实并没有什么关键性的建筑,确实没有必要为此花什么精力。

    “唔。”

    赵润闻言点了点头,旋即转头问侯聃道:“侯聃,冶城的情况如何?……据你前一阵子在战报中所述,联军对冶城的攻势非常凶猛。”

    “是的。”

    侯聃抱了抱拳,随即轻笑着说道:“总的来说还好,我冶城的机关万万千千,又有诸多战争兵器,只要粮、水不被联军切断,短期内诸国联军应该无法真正威胁到我冶城……”

    『我冶城?』

    已升任为大梁禁卫军总统领的魏将周骥,闻言表情古怪地看了一眼侯聃,心下暗暗嘀咕:你是我大梁禁卫军的副统领,又不是冶城的卫军。

    而侯聃却并未注意到周骥那古怪的眼神,犹用自豪中带着几分兴奋的口吻说道:“目前我冶城正在加紧打造战车,鉴于仓库内的矿石储量日渐减少,我冶城主要还是以打造武罡车为主,截止当前已新造近三百余辆,皆派人送到了雒阳禁卫军那边,交割于何苗、朱桂两位将军。”

    “唔。”

    赵润点了点头,此事他已经听雒阳禁卫军的总统领卫骄说过,并且,雒阳禁卫军在这两个月内数次击退诸国联军,冶城打造的那些战车,着实是功不可没。

    “冶城城内的猛火油,还有多少储量?”赵润又问道。

    “这个……”

    侯聃犹豫了一下,讪讪说道:“我冶城为了自保,动用了不少猛火油,虽几度叫诸国联军无功而返,但也……”顿了顿,他回答了赵润的提问:“几乎所剩无几。”

    “这样啊……”

    赵润点了点头,也不在意。

    事实上他也只是随口问问而已,倒也不至于会动用此物。

    不可否认,猛火油,也就是石油,乃是魏国一件秘而不宣的大杀器,但石油燃烧后的杂质对土壤的危害性太大,在这种污染面前,盐碱地根本算不了什么。

    所以说,这种武器能少用还是少用为妙,尤其是本土作战的时候。

    然而话说回来,待等日后他魏国全面反攻,却攻到楚国、齐国、越国等地时,他却不介意让这些国家尝尝猛火油的威力。

    不过,这也是日后的事了。

    “也就是说,目前诸国联军的主要进攻方向,还是卫骄、周骥、侯聃你们三人负责的防区。”赵润点点头说道。

    “是的,陛下。”卫骄、周骥、侯聃三人点头应道。

    他们三人负责的防区,分别是大梁、冶城、以及两座城池之间的魏军联营其中,大梁一带由周骥把守,冶城一带由侯聃防卫,至于卫骄,则率领五万雒阳禁卫军,占据两座城池之间的空地,建造了十几里的联营。

    所谓的大梁防线,即是指大梁到冶城的这片魏军防区。

    “……诸国联军当中,数项娈以及其麾下的兵将最为悍勇。”

    在赵润的示意下,卫骄开口讲述他对诸国联军内各营军队的大致印象:“正如末将在战报中所述,项娈的昭关军,让末将不由地联想到了伍忌将军的商水军……”

    听闻此言,成陵王赵燊、安平侯赵郯等人皆有些吃惊地看着卫骄,前者皱着眉头问道:“楚军,焉能与商水军相提并论?”

    不怪他如此吃惊,毕竟商水军在魏国的名气非常大可能它在魏人的地位始终不如魏武军,但这并不妨碍商水军被称为魏国第一精锐。

    当然,这所谓的「魏国第一精锐」,必须得将“魏公子润”算在其中,不然,商水军的实力难免要大打折扣。

    可话说回来,就算没有“魏公子润”,魏国上将伍忌率领的商水军,亦是非常强劲的精锐。

    赵润曾经执掌商水军时,喜欢用计,就像齐国将领田耽所说的那样,赵润会在己方势大的时候故意示弱,引诱敌军;倘若是在己方处于弱势的时候,则反其道而行,先打出气势来,使敌军畏惧。

    但近几年魏将伍忌执掌下的商水军,却与最初的商水军截然不同,仿佛从上到下充斥着一股莽劲,碰到敌军,不管是强是弱,反正就是先打了再说。

    这不,据前一阵子沈彧从商水郡送来的消息所说,平舆君熊琥麾下的军队,就是这样被商水军打地满地找牙,若非熊琥又从楚东征调了十几万粮募兵,堪堪挡住了商水军,兼之商水郡的背后又有楚国寿陵君景云的进攻,搞不好,平舆君熊琥麾下的军队早已经被商水军给击溃了。

    “伍忌……么?”

    赵润闻言沉思了片刻。

    他并不怀疑楚国亦能诞生一支实力堪比商水军的军队,毕竟商水军的士卒,原本就是楚人出身,虽说这些年来商水军亦在商水郡境内征募士卒,但别忘了,商水郡的魏人,十有八九都是投奔魏国的楚人。

    这就说明,其实楚人并不比魏人羸弱,只不过大多数的楚国士卒其实并未经过严格的训练,又没有配备优良的兵器,导致大部分楚国士卒在战场上无法发挥潜力,这才显得楚军相对弱小。

    但楚将项娈与其麾下的昭关军却不同,这支军队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