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错天下-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单来说,两宗剑法不仅可以合而为一,还会有归于太极,再由虚无而重生的奇效……静儿,你觉得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静女怔了半晌,很严肃地问道:“安哥,你会不会想多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玄龙洞() 
第五安被问得有些迟疑起来,认真想了想再道:“或许两宗剑法合一的事情确有些牵强,但张真人言下之意却是十分明白,若是我在玄龙洞修炼,既可以中和我身上的暴虐邪气,还能提升功力。”

    静女并未察觉第五安身上有何暴虐之气,但既然张真人说了,那必定是了不得的事情,赶紧道:“那还等什么呢?不管我们两宗剑法能否合一,你都得去炼功,必须得去。”

    第五安本有些犹豫是否先回北平给张信、古醉等人交待下,但却拗不过静女的执著;转念想着最多是几天的事情,且便依了她。

    二人来到玄龙洞,石室内的油灯刚刚熄灭;但外面水面上方有光透入,却是不妨碍视线。

    第五安在石梯上左右看看,觉得并无选择,只有对面那块陆地适合炼功,便与静女跃起了过去。

    脚下刚一沾地,便感觉到一阵青草的芬芳气息扑鼻而来;此处在对面石梯上看着虽是水气袅袅,但置身其中却并不觉得潮湿。

    木屋内几桌俱备,屋后石壁上还有小股清水流下;更难得玄龙洞内竟是温暖如春,怎么看都比山上木屋好些。

    静女大喜,又不辞辛劳跑回山顶,将张三丰和老僧的日常用物、风干兽肉什么的抱来一大堆,看得第五安目瞠口呆。

    一切事毕,二人方于木屋内盘坐,各自开始修炼。

    静女很快入定,内气自发沿小周天运行;不多时身上便泛出一层若隐若现的淡红气体,微微波动起伏,像是在呼吸一般。

    第五安却遇着了问题,而且是两岁修行以来第一次遇着的问题,却是他发现自己竟然不能入定。

    只要气沉丹田,他便感觉小腹中如同燃起了一团火,瞬时便浑身大汗直流,只得眼开眼来、散开内气。

    若是换作他人,或许会心生担忧,甚至暂时放弃修炼。但第五安只是略略缓口气,便再次尝试。

    原因很简单,他相信张三丰。

    稍稍想过,他认定出现这种问题固然意外,但想来不过有三种可能:一是神奇的窃脂肉太过神奇,二是玄龙洞可能很有些玄,三则是身上日渐加重的暴虐邪气已经十分的邪。

    而事实果真很奇、很玄、很邪,他坚持不懈地尝试了一次又一次,竟是无一例外的一次又一次失败。

    如此过去一个时辰……

    第五安一直在流汗,但衣衫却是完全干燥,因为身体早如烧碳一样发烫,耳中也开始隐隐作响。

    但他仍然没有打算放弃。

    再深深吸一口气,他集中所有意念,将内气导入丹田;如之前一样,小腹像突然燃起了一团火,他甚至能感觉到那是一种爆炸形成的火团。

    依旧是咬牙坚持。

    而这次竟有些不一样,不知是不是身体已有些麻木的原因,他仍然觉得浑身如火灼一样,但却可以忍着闭塞耳目口三宝。

    丹田里的内气终于开始运转,突破尾闾、命门、夹脊、百会等穴位,再沿印堂、绛宫、膻中回到丹田,完成一个小周天。

    经此之后,内气突然变得顺畅而快速,开始自发运行;而第五安也便渐渐入了定,感觉不到任何事物。

    又过去一个时辰,静女呼气收功;扭头看了看第五安,顿时吓了一跳。

    第五安盘腿而坐、五心向天,身上散发着一团红光,像火焰一样不停地起伏摇曳,伴随着呼呼的风声,感觉是他整个人在燃烧。

    但静女不是因为这个现象而惊吓,她知道修炼时内气会有所外溢,故而会将修炼者周围的空气扭曲;若折射着不风的光影,便会呈出不同的颜色。

    她惊吓的原因是第五安身外溢出的内气似乎真的是火,她坐在数外之外都能感受到热意,而第五安则满脸通红,嘴唇更是已经干得起了壳。

    静女霍地跃到第五安身边,却又不敢打扰到他,想了半晌只好拿了木瓢到屋内取来清水,只等他清醒过来便赶紧给他喝下去。

    谁知这一等便是两个时辰,静女自己都觉得口舌干得冒了烟,但第五安仍然没有醒来。

    静女越发着急,偏偏又一点办法也没有,忍不住眼泪便要滚下来。终是将牙一咬,用手指蘸了些清水向第五安脸上弹去,想着让他清凉一些也是好的。

    却在这时,第五安突然仰头长啸,紧接着跃身而起,竟是直接跳进了水里。水面咕噜咕噜冒出一阵水泡,然后便恢复平静。

    静女瞪大了双眼,死死盯着水面。

    一柱香时间过去……

    虽然知道第五安内力充沛,在水下憋气的时间自然比寻常人都长,但静女依然有些发慌;低头拾起一小块石子,朝着第五安沉水的地方扔下。

    片刻,水面突然沸腾起来,然后便见第五安呼地跃出。

    静女赶紧上前问道:“安哥,你没事吧?”

    第五安抹去脸上水珠,露出一脸无奈,摇头道:“没事……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原来他入定以后确实是什么都不知道,但同时又有一种感知,仿佛自己在一个烈火熊熊的丹炉内。

    他感知到自己像在炉中被炙烤,但奇怪的是并不觉得有火烧的痛楚,全身经脉甚至血液似乎都变成火一般的温度;唯有内气像条凉丝丝的小蛇在体内运转,浑身奇痒的同时,又觉得无比的舒坦。

    但很意外,火炉像是突然被倾盆大雨浇熄,同时他脑中一震便清醒过来;醒来的第一感觉,却是身上真的像是被火烧一样,于是想也未想便跳入水中。

    几个时辰前他曾落入水中,其时觉得水下温暖无比;此次却觉得水里无比清凉,身在其中便有说不出的舒适畅快,于是索性闭气泡在水里。

    直至水里落下石子,他察觉身上已经没有那种被火烧的感觉,方才跃出来。

    静女听第五安说完,却更加急了。

    她吃窃脂没有任何意外反应,也没想着玄龙洞会有什么古怪,到是念着第五安身上那种暴虐邪气;虽然自己并不能感受得到,但眼中所见一切,岂不正是很邪?

    一念至此,静女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第五安在这里呆久一些,直到他身上的暴虐之气完全消除。

    替第五安取来些清水,静女准备认认真真给第五安谈一谈;不想还未张口,便见第五安又扑通跳进水里。

    不过静女这回到是放了心,毕竟乾元宗大弟子不会自己把自己憋死在水里。

    等得两柱香时间,第五安跃了出来。

    静女道:“是又发烫了吗?现在怎么样?”

    第五安皱眉道:“是啊,好好的没多久,身上便又像是被火烧着一样,泡了后却又没了事,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静女安慰道:“没事,反正有水,感觉烫了再泡一回便是。”

    不想这话一语成谶,仅仅歇息片刻,第五安又感觉身上起了火,好像每一处毛孔都吐着小小的火舌,完全不能忍受,只好又跳进水里。

    如此反复折腾,第五安万般无奈,静女倒是慢慢习惯了,甚至发现了水面上方的茫茫雾气渐渐散开,露出蒙蒙的天空。只是不待多时,蒙蒙天空便完全黑下。

    而等到天空的光线渐渐明亮后,雾气便又开始疑结,不多时便是茫茫一片,不见天日。

    雾气如此一散一凝,便是一夜一昼。

    一个昼夜,第五安不停地扑通下水、呼地上岸,但人却是越发精神,丝毫感觉不到疲惫;与此同时,中间隔的时间似乎越来越长,到第二日便要间隔一个时辰左右,他才会再度感觉到那种火烧火燎的感觉。

    静女自然顾不上练功,在第五安下水的时候她要密切关注水面状况,还要为他准备清水食物;第五安上岸的时候,则是有说不完的话、问不完的问题。

    不过,她觉得这种感觉十分称心,甚至希望就这样一直下去。当然,她没有刻意去想这个想法妥不妥,但也知道绝对是不能对第五安说的。

    如此一晃七日过去,第五安身上的症状仍然显著,但每次发作时间却已相隔到三个时辰以上,而在水中的时间反倒是越来越长。

    此次,第五安沉在水里足足半个时辰,然后突然跃了出,拾起龙渊剑径直走到石壁前。

    静女奇道:“这次怎么这么短?身上不再烫了?”

    第五安道:“我感觉内力又增进了些,想着试一试。”说完内气陡运,挥剑斩于石壁之上。

    待一片火星闪过,静女凑上前去看了看,摇头道:“和昨天差不多。”

    第五安定睛瞧着石壁,摇头道:“增进了些。”

    静女再凑上前去,半晌说道:“昨天有一粒米深,今天差不多有两粒。可是,这离取石成剑还差很远啊!”

第一百三十六章 异心机() 
五十万大军出征,却没有攻下北平城,并且最后只剩下二十万军卒溃逃回德州。

    这样的仗无论放在哪里,也无论是搁在谁身上,都不可否认的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败仗。

    京师满朝文武大臣都认为李景隆败得很惨、折了朝廷颜面,一时群情激动,对其好一番口诛笔伐。甚至黄子澄都保持着沉默,似乎不知道群臣讨伐的是他的亲女婿。

    但朱允炆不这么认为。

    在群臣的口水几乎要将奉天殿淹没的时候,他就问了大臣们一个问题:你们谁能将朱高炽的人头斩下?

    诸大臣哑然。

    朱允炆面色一沉、龙威自现,轻描淡写地为此次北征定了性:大胜!

    微顿,群臣呼声四起,纷道吾皇英明:在凛凛龙威之下,连能征善战的朱棣都兵败白河,险些丢了性命;经此一役,庶人棣元气大伤,收复北平指日可待;曹国公不负皇上圣恩,功勋卓著。等等。

    徐辉祖、徐增寿黯然的心情被奉天殿内的喜庆所覆盖,只得混在群臣当中,时不时说声臣附议。

    事实毕竟在他们心中,被斩下人头的不仅仅是朱高炽,还有他们的大妹大姊徐妙云。

    徐辉祖化悲痛为决心,积极思谋如何将朱棣之乱早日平息;徐增寿则有些怀疑,自己为朱棣通碟消息的选择是否正确。

    散朝之后,徐辉祖被朱允炆留下,商议筹兵备粮、为明年开春再度北征做准备等事宜;徐增寿则回到宅下,令人速速将徐景昌叫来。

    半晌,徐增寿叹道:“昌儿,你我一心为燕王谋划,可此次北平一役,连世子都被李景隆斩杀,让我不得不担心我们的选择啊!你素来与高煦交好,可否通联一下,探探他们的虚实?”

    徐景昌神色坚定,说道:“虽然世子殁了,但此役对燕王来说,总归是得大于失,还望父亲宽心善待自己。”

    徐增寿摇摇头,道:“这个我自然明白,但难免感觉有些伤悲。细细想来,这仗真是一场糊涂仗啊。侄儿打叔叔、表哥杀表弟,乱得不能再乱。只可怜你姑姑,倒是无辜被牵连。”

    徐景昌暗道:“既与他定下盟约,我自然不能让父亲灰了心。”于是说道:“父亲,事已至此,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助燕王尽快达成所愿。也唯有如此,方能告慰姑姑在天之灵。”

    徐增寿想了想,点头道:“或许是我老了,看眼前之情势,双方结果如何,竟是难以断言啊。而我们所为到底有限,毕竟左右而言者,难免会被人察觉,别到头来什么也没捞着,倒像你姑姑一般白白丢了性命。”

    徐景昌点点头,沉思道:“此时尤如行船,不进则退。依孩儿愚见,若是将寅人交出,则定能获得皇上更大的信任,自然也能借此探得更为准确的消息。如果这样,则燕王的胜算必然会增加一筹。”

    徐增寿一喜,道:“真乃一箭双雕的好计!”微微一顿,又迟疑道:“可燕王是否能理解我们的用心?毕竟寅人是他在京师最大的一张牌,断然不肯轻易弃之。而京师知道寅人存在的又不过你我二人,要瞒过他却是不能。”

    徐景昌暗道:“正因为寅人是朱棣最大的一张牌,所以一定要除去啊。”笑道:“父亲忘了,京师还有一个仙人,那可是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揪出一个寅人何足道哉?”

    徐增寿一怔,半晌点头道:“你觉得李景隆其人到底如何?燕王对他是否有十足的把握?”

    徐景昌想了想,道:“李景隆的能力确实超出一干朝臣的预想,但燕王身边也是高人云集,孩儿从来都坚信他将最终胜出。”

    徐增寿思忖半晌,道:“那就如此定下,待他回京师后,立即将寅人将给他。”

    徐景昌点头退下,待走至自己院内,方才回头一瞥,暗道:“父亲,请恕孩儿不能如实相告,实在是此事关系重大啊。”回过头来,又轻声呢喃:“我如此信任你,可别让我失望。”

    ………。。

    时至十二月初十,李景隆奉诏回京师。

    朱允炆领群臣出城门迎贺,气势排场显著,让京师百姓不得不相信曹国公确实是凯旋回师。

    待祭典封赏诸事完毕,朱允炆遣散众臣,独将李景隆留在了殿内。

    朱允炆下殿走向李景隆,抚着对方手臂,正色道:“景隆辛苦!”

    李景隆一脸惶恐,赶紧又下跪请罪。

    朱允炆手中用力,将其拉起身来,笑道:“我在朝臣面前如此挺你,自然是相信你的。”话锋一转,再道:“不过据战报来看,当时你本已破城,却是朱高煦率军援救,最终导致失利。可朱高煦不过两万人马,纵然是彪悍的蒙古骑兵,可不多时便将城外十数万大军打散,实在有些蹊跷啊。”

    李景隆早已知道朱允炆并非好糊弄之辈,但庆幸对自己还是如此信任。而这种信任却是自己计划能否完成的关键,至少现在还是关键,须得小心维护。

    是以,自太行山回到德州后,他便对北平一役进了认真总结;虽说许多事情尚未想明白,但如何应对朱允炆却是早就想好了,此时毫不迟疑便答道:“陛下,这还是要归于一个原因,便是我出征前说的改良火器之事。”

    朱允炆怔道:“你画的图纸早交给兵部、工部,可匠人们却毫无办法,根本造成不出来啊。”忽又惊道:“难道朱棣竟能造出?”

    原来李景隆出征前,到底觉得现代武器厉害,便按着后世的记忆亲自绘了一些枪支结构图纸。

    但他后世对军事了解甚少,只知道现代枪支是撞针击发子弹底坐,再让子弹出膛的简单原理,而子弹有什么结构、又需要什么材质、工艺等等却是完全不知。

    所以,图纸虽然是画了,但他自己也知道据此造出现代枪支的可能生几乎没有。不过这却有了一个托辞,至少让朱允炆知道自己失利北平是事出有因。

    见朱允炆满脸惊讶,李景隆暗忖既要让自己的失利显得情有可原,也不能降低了自己的能耐,于是说道:“朱棣不过一介凡人,如何能造出这等神器?不过,由于第五安的帮助,倒是让铳炮大大地改良了。”

    朱允炆皱眉道:“第五安?怎么又是他?”然后更加诧异,道:“他造出的便是你画的那种神器?”

    李景隆道:“他仙梦机缘尚不如微臣,如何能造得出来?不过是将铳炮改良一番。虽则如此,却也是威力大增,普通军卒何曾见过那般阵势?都以为是天兵下凡,兀自乱了阵脚。”

    朱允炆哦了一声,放下心来,道:“铳炮竟有如此之威力,那你能否也将铳炮改良一番?毕竟你说的那些神器不是一朝一夕便能造出来的,而朱棣显然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春暖之后必然开战。”

    李景隆面色不改,心中却暗道:“废话!我要是改得出来还需要你说?唉,早知道问问度娘也好啊!”

    不想朱允炆竟像自问自答一般,说完又哈哈笑道:“这却是我问得多余,景隆本是经过仙人指点,自然不同常人。就说你那地雷阵吧,惊天动地啊,差点让朱棣命丧白河!既然如此,想来改良铳炮亦不是难事吧。”

    李景隆只好硬着头皮回道:“臣当尽力而为。”

    事已至些,他觉得多日来一直不能下定决心的事情,到底还是不能再拖,于是又道:“不过,臣另有一事,还望陛下栽决。”

    朱允炆点头道:“早与你说了,仅你我二人之时,不必如此多礼。”

    李景隆谢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臣有信心将朱棣之乱平息,却也不得不多作几个谋划。”然后凑到朱允炆身边,窃窃低语。

    半晌,朱允炆惊道:“战事竟会发展到那一步?”

    李景隆垂首道:“此为计谋之一,是否可行当由陛下定夺。”

    朱允炆背负双手,在殿内踱个不停。足足过得一柱香时间才停下脚步,然后脸上现出一抹厉色,道:“大隧之中,其乐融融。准!”

    二人这种密谈,是不允许有其他任何人在场的,包括宦人。纵然是和术,也只能在殿外候着。

    在朱允炆说出最后一句话时,一直倚在殿门外,且似已闭目睡着的和术,眼睑微微动了数下。

第一百三十七章 超人军() 
曹国公府,六百年望台。

    李景隆严令任何人不得打扰,独坐独饮。

    朱允炆同意了他的计谋,似乎又让他的计划回到了最初。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好事,但他知道已经和以前有些不一样。

    至少,如今采取这个计谋多少有些被迫的意味。

    按他最早的设计,当是朱棣绕开济南而长途奔袭京师金川门时,他调动各路兵马勤王,在金川门前布下重重包围,最终将朱棣奸于京师城外。

    那是一种主动,是一种周全策划后的奋力一击,是一种救大厦于将倾的无上成就。

    而现在,这更像是一条退路。

    所以,如果能不走到这一步,当然就不要走这一步;而要避免这一步的发生,则需要解决诸多问题。

    首要的问题是异人。

    北平一役,朱高煦的骑兵给他带来太多的震憾,而太行山下差点被第五安掐断脖子的经历,更让他发现自己身边的武林异人还是少了些。

    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