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3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柜多少本?”

    “两百五十本。”

    “你们觉得只是上柜,要多久才能卖出去?或者说,这本书的由来,要如何宣传得人尽皆知?”

    “大王,届时我们会派人去州学宣传的,而且会赠送三十本给州学图书馆作藏书。”

    “理当如此,不过还不够。”

    “请大王示下。”

    宇文温放下书沉吟起来,他今晚熬夜等书,实际上是要敲定宣传‘文案’,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营思维,不适用于他。

    做买卖,就得有做买卖的样子,宣传,那是必不可少的!

    片刻之后,宇文温提笔在纸上写字,不过刚要动笔便停住了,他要听听手下的构思,毕竟自己亲自调教了许多年,好歹都要有些长进。

    “你们还想出什么宣传手段了?”

    “大王,某等还想出一些口。”

    “说来听听。”

    “某便献丑了。”

    那人干咳一声,随后开口说道:“震惊!贫困学子寒窗苦读《尚书》十余载,竟被伪书骗得家破人亡!”,**,:

第一百一十三章 耸人听闻() 
衡州州治南安,城南郊外村落,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州司马周法明正指挥手下和村里青壮抓猴,一只块头异于常‘猴’的猴子,正在房舍间腾挪跳跃。..

    “那边,它往那边跑了!”

    “你们几个绕过去包抄!”

    “司马,那猴子太凶残了,我们几个…”

    “拿棍子去抡!打死又不用偿命,往死里打!不要放箭,免得射到人!”

    周法明不停调度着,指挥众人去包抄那只猴子,此獠块头极大,样貌怪异,和一般猴子不同,也不知道是哪个山头跑下来的玩意。

    因为到处都是人,所以弓手不敢放箭以免伤及无辜,只是那猴子跳来跳去也确实难抓,有几人已被其抓伤咬伤,所以大家只能是尽量将其逼到死角再想办法。

    折腾了许久,好歹把这怪猴逼到一处院落,见着无路可逃,那怪猴嚎叫着往人群里冲,正好向着周法明窜来,结果被他一棍子打翻。

    众人一拥而上用绳子将这怪猴捆了,准备带回州衙去复命,周法明将那裂开的棍子一扔,向着一旁的村老交代着。

    “你们呐,不要成日里疑神疑鬼的,一只破猴就吓成这般,传到别处,指不定传出什么事来。”

    “上官,并非小老儿胡言乱语,任谁在晚上见着这怪猴,都会以为是见到鬼了。”

    许多人围上来,倒在地上的怪猴确实样貌狰狞,不过如今被捆着,大家便敢近距离

    “散了散了,都散了!往后再有什么闹鬼的,那就是猴子,知道了么?”

    “哦…”

    近日,这个村落许多村民于夜间见鬼,闹鬼之说弄得人心惶惶,闹到官府哪里,州司马周法明便带人到村里蹲点捉鬼。

    村民都说有鬼,但周法明就是不信邪,他认为是有不法之徒招摇撞骗,扮成鬼欲行不轨,所以他要当场拆穿对方的阴谋诡计。

    结果当晚真的见鬼之后,周法明有些不淡定了,从别处请来得道高僧和道士,还有各种符咒和符水,就憋着要将恶鬼斩草除根。

    结果又见了几次鬼后,大家觉得有些不对头,折腾了数晚才现是只怪猴,大概是传说中的山魈一类野物。

    周法明领着手下回城,那只怪猴一路上引来目光无数,以正视听,周法明让人不停解释所谓闹鬼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进了城,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周法明特意放慢度大家都来一饱眼福,免得日后再生此类事件时,人们把怪猴当成鬼。

    的人将队伍围得水泄不通,就在这时,不远处的书肆忽然喧闹起来:“震惊,震惊,寒窗苦读十余载,所读书籍竟是伪作!”

    “不得了了,贫困学子倾家荡产凑束脩,竟为恶人所骗读了假书,情绪激动之下吐血三升!”

    “血泪控诉!那个误导他人走上歧途的黑心先生!”

    让人闻之侧目的呼喊声,引得众人纷纷转过去,原本围在怪猴旁边的人群瞬间消失,周法明见状惊疑不定手下带着怪猴回州衙,他下了马上前一探究竟。

    好容易挤进人群来到前面,周法明现竟然是书肆伙计在吆喝着,吸引百姓过来的书籍。

    ‘混蛋,这样胡乱吆喝,我还以为是有人作恶!‘想到这里,周法明无名火起,他觉得书肆伙计太过分了,用这种耸人听闻的手段招徕顾客,有些不地道。

    “哎哎哎,你们乱嚷嚷什么呢?什么吐血三升,什么黑心先生,无凭无据乱讲话,当官府是眼瞎耳聋的不成!”

    伙计见得有人出来质疑,正要油嘴滑舌之际,却见是常来书肆买书的周司马,随即换了笑容迎上来:

    “周…郎君,您是有所不知,鄙店今日到了新书,那可是一本好书,把传了数百年的一部伪作给拆穿了!”

    “把传了数百年的伪作给拆穿了?”

    “正是,周郎君若有兴趣,可以翻阅一二。”

    听到这里,周法明眉毛一挑:“我说你们…做买卖,搞这种耸人听闻的宣传做什么?”

    “搞得大家还以为闹出人命了,卖书就卖书,不要弄这种花花肠子,将来要是因为这闹出事来,你们是要负责任的!”

    “哎哟喂周郎君,鄙店可不敢传谣造谣,真的是本好书,把那部伪作的真面目揭开了…嘿嘿,周郎君”

    书肆伙计递来一本书,周法明冷笑着接过来,结果刚面就愣住了:书名为《古文尚书真伪初探》。

    嚯,好大的口气!

    周法明为官宦人家出身,虽然周家走的是武臣路线,但水准以上的素养还是有的,他虽然不精通古文《尚书》,但常识却不缺。

    西汉时的今文《尚书》古文《尚书》都已在永嘉之乱后失散,后来晋元帝时有豫章梅内史献古文《尚书》,经无数学者考证后认定就是西汉时的孔安国孔壁古文《尚书》。

    从那以后,数百年来,都有人质疑这部古文《尚书》,连带着《尚书传》《尚书序》都被人质疑。

    然而这些质疑最后都被证明是信口开河,完全经不起经学名家的反驳,所以古文《尚书》肯定是真的,结果现在又有人跳出来聒噪了。

    周法明颇为不屑,觉得莫非是哪个穷酸文人为生计所迫,弄一部书出来耸人听闻,好昧着良心赚钱养家糊口?

    斯文败类,真是太不要脸了!

    想到这里,周法明没了翻书的**,正要把书扔回去,却见封面一角有行小字:“求学社出版。”

    竟然是求学社出的书?求学社居然会出这种书?不会是哪个小作坊假冒的吧?

    周法明对求学社的信誉是信得过的,且不说是那一位的产业,光是有社长章华把关,就绝不会让莫名其妙的书出版,所以…

    翻开第一页,他来,这一紧,直接就愣住了。

    辩论?刘炫杨济两人在州学辩论?现场主持是刘焯?二刘都在场?

    章社长做记?还有郑长史张司录?这是怎么回事?

    周法明心中震惊,原先的怀疑变成了好奇,他在好奇有二刘在场的辩论,到底辩出什么结果来。

    序中已经开门见山给出答案:《尚书传》是假的。

    “是假的?”周法明震惊之际脱口而出,一旁的伙计见状笑道:“周郎君,这书可是真的。”

    “不不…不,不对啊,怎么能是假的?”

    “周郎君,若是感兴趣呢,这本书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您厚度,是不是?”

    “多少钱?”

    “您是老顾客了,自然是优惠价。。。两贯一本。”

    “买了,老规矩,记账,月结。”

    “好嘞!”请:

第114章 耸人听闻 续() 
洛阳西郊,一座新城已初具规模,外廓城墙正在‘增高’,其内已变作巨大的工地,每各处区域内都有建筑在拔地而起,昔年元魏的都城旁,即将出现大周未来的国都。

    新洛阳城位于洛阳以西,横跨洛水南北,外城周长有六十余里,规模空前庞大。

    北依邙山,南对伊阙,洛水贯穿整座都城,城内将会有纵横大街十条,规划有不少于一百个里坊,还有三个大市场。

    营造洛阳新都,周国调动青壮无数,从今年年初动工开始算起,要在一年之内完工,届时国都将从邺城搬到此处。

    负责营建新都的,是营新都副监宇文恺,他出身武勋世家,却和喜欢弓马的兄长们不同,喜欢读书。

    尤其擅长各类将作,而如何把新都营建得完美无缺,就是他现在的问题。

    周国灭隋,收复失地,在不久之后,必将挥师南下平定南朝陈国,届时天下一统,那么作为国都的洛阳城,就要有磅礴气势。

    届时万国来朝,大周需要一个宏伟的都城,来衬托出天朝上国的气派。

    宇文恺知道朝廷的意图,所以领命之后不敢懈怠,亲自带人勘察现场,折腾了月余定下方案,然后就住在洛阳旧城,作为监工来现场监督新都的建造工作。

    今日他临时有事提前从工地返回洛阳,虽然身在家中但心里依旧想着工地上的事情,如今进度已经过半,但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他协调。

    “阿耶。”

    稚嫩的童音将宇文恺拉回现实世界,见着儿子宇文期盼的目光,他微微一笑:“二郎,怎么了。”

    “兄长本来说今日带我上街,结果如今都不知道去哪里了,阿娘也出门了。”

    “那为父便带二郎上街走走吧。”

    “好!”

    宇文闻言雀跃不已,宇文恺交代仆人一些事务,随后带着儿子出门,几名随从紧随其后。

    宇文恺如今暂居洛阳,所以一家人都一起在洛阳住下,他难得有空陪儿子,所以今日便带着儿子逛街作为弥补。

    次子宇文,原名宇文温,结果和如今的西阳王宇文温重名,还都是‘宇文二郎’,去年小宇文温在长安碰见了大宇文温,宇文恺没奈何便把儿子的名给改了。

    ,有皎洁、明亮之意,因为如今的杞王宇文亮、世子宇文明已占了‘亮’、‘明’二字,所以一心期盼次子‘温润、明亮’的宇文恺,只能要这个“”字。

    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父子俩边走边说话,“阿耶,新城何时能修好啊?”

    “要到明年呢。”

    “那现在这座洛阳城呢?还能住人么?”

    “有了新城,旧城当然是要拆了,哪里还能住人。”

    “那,那不是浪费了?”

    对于儿子的问题,宇文恺不知如何回答,浪费不浪费,不是他需要关心的事情,大兴土木必然动用人力物力,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也只有这样,才能保得家门不坠。

    宇文恺之父宇文贵为周国勋贵,去世多年,剩下宇文兄弟三人,因着‘宇文’姓氏,经常被人误以为是皇族宗室。

    虽然祖祖辈辈确实姓宇文,虽然也是从武川出来的宇文氏,但他们家真的和周国宗室没关系,奈何旁人总是有误会。

    所以大象二年的变局之中,杨坚清洗宇文宗室时,差点把宇文恺三兄弟也干掉了。

    亏得宇文恺的二兄宇文忻效忠杨坚,并在邺城一役力战身亡,用生命换来了杨坚的信任,所以宇文恺和兄长宇文善及其各自的家人才得以保全性命,由周国臣子变成隋国臣子。

    奈何时局纷乱,刚建立没几年的隋国完蛋了,大家又变成周国臣子,作为附逆之人,宇文恺兄弟能保住性命就已是佛祖保佑,可以防万一,他们得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出来。

    不然万一某天,被不知道存不存在的仇家那么一撺掇,搞不好朝廷一道诏令,他们就会被灭族。

    即便平安无事,也得为子孙后代着想,宇文善、宇文恺两兄弟的爵位已经没了,再不想办法,想复起就很困难。

    宇文善和其他将门子弟般弓马娴熟,但很难受朝廷信任,如今赋闲在家成日里无所事事,所以‘体现价值’的重任,就压在三郎宇文恺肩上。

    所以他这么拼命在工地里四处奔波,就是要把营建新都的事情做好,得天子和丞相赏识,为自己家族赢得复起的机会。

    不知不觉间父子俩已经来到东市,这里的肆宅、邸店、店铺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其间还有许多书肆,是宇文恺为数不多逛街次数之中,来得最多的地方。

    这些书肆里,售卖山南黄州书籍的书肆生意最红火,黄州书种类丰富价格又合适,宇文恺时常派人拿着他列的书单来此购书,此次带着儿子逛街,逛着逛着就不由自主往书肆靠过来。

    他觉得带儿子来看书,好歹也能让小家伙开开眼界,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结果宇文恺大老远就看见那间书肆面前围了一大群人。

    儿子年纪小,在这么多人中间挤来挤去不方便,宇文恺正打算掉头,却听得那边高声嚷嚷着:

    “无辜学子心力憔悴当街昏倒,是何人所做伪书犯下如此恶行!”

    “真相大揭秘你知道伪造书籍者的罪恶人生!”

    “一场普通的辩论,却让在场人痛哭流涕!”

    “爱慕虚荣的悔恨,读书人都被他骗了数百年!”

    宇文恺听着这样惊悚的言辞,不由得好奇心大涨,他倒要看看是什么丧心病狂之徒读书人“痛苦流涕”、“心力憔悴当街昏倒”。

    “二郎,你先回去。”

    “阿耶,我也要去。”

    “听话,此事涉及凶杀,二郎还太小了。”

    “噢。。。”

    仆人带着宇文打道回府,宇文恺大步走上前去一探究竟,他如今身着便服,所以没谁会特意让开,费了好大一股劲终于挤到前面,却发现是书肆伙计在兜售新到书籍。

    “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售书就售书,为何言辞如此耸人听闻!”

    “这位仁兄莫要见怪,鄙店新到的这本书,就是揭穿某些人欺世盗名的真相!”

    “揭穿?有冤情可以告到官府,你们在此处大声喧哗,无凭无据诬人清白,眼里还有没有王法了!”

    宇文恺正气凛然的质问起对方,他是勋贵出身,又常年当官,所以言谈举止间自然有一股官味,对于店家这种耸人听闻的宣传,可是憋了一肚子火。

    然而书肆伙计见多识广,对付起打官腔的自然也有一套。

    “哎哟,仁兄莫要见怪,这都是读书人的事,读书人争辩真伪,这能叫无凭无据诬人清白么?看看,看”

    伙计拿出一本书递到宇文恺面前,见着上面写着,。uuansh他不由得一愣,随即把书推回去:“古文真伪?是哪个沽名钓誉之辈信口雌黄!”

    “仁兄请息怒,这可是二刘校对过的书籍哟。”

    “管你是二流、三流还是。。。呃,你是说‘二刘’!”

    “正是,两位刘博士校对过的书,总不能说是无凭无据诬人清白吧?”

    宇文恺一把抢过那本书,他已经习惯了线装书的翻阅方式,所以很快就看到了序,看着看着不由得双手一紧:“这这这。。。这怎么可能啊!”

    “没什么不可能的,仁兄,你看看,这是求学社出的书,看看这纸张,看看这厚度,又有两位刘博士做校书,那可是书中精品!”

    宇文恺可不管那么多,一手紧紧捏着书籍,就怕伙计将其从手中抽走,“此书价值几许!”

    “一听就知道仁兄是读书。。。”

    “多少钱!这本书多少钱!”

    “这不刚到的书。。。五千三百文。”

    “这么贵?”

    “贵?仁兄若有空可以去黄州买,那里当然便宜些,可路上的花销加起来就不止。”

    宇文恺看看手中的书,又翻了翻,越翻越是爱不释手,因为他发现书的后半部分居然附有相关书籍,奈何此次出门没带那么多钱,他平日里也没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一咬牙还了个价:“四千文!”

    “仁兄说笑了,小的还靠着卖书挣钱养家煳口呢。”

    又看了看书,封面那几个字分外诱人,宇文恺示意仆人近前:“你,马上回府拿钱过来!”rw

    百度求有求必应!逆水行周,欢迎收藏!求;有求必应!,,。请:

第一百一十五章 二刘() 
长安,城东街道上,几匹马在路边停下,其中一匹马上坐着年逾花甲的老者,是为学者刘臻,他今日要拜访好友刘讷,不过只知道对方住在城东,却不知具体地址。.M

    所以刘臻吩咐随从去找人问路,奈何那人什么也问不出来,在马上闭目养神的老郎主,他硬着头皮说再去问问,转头和同伴商量起来。

    “怎么办?郎主一向不问世事,虽说和刘仪同交好,可从未登门拜访过,我又如何知道刘仪同到底住在何处。”

    “呃,要不随便转转吧,差不多了就说找不到。”

    “唉,还说是好友,连人家住哪里都不知道,这都什么事啊!”

    他们的郎主刘臻,如今六十有一,平日里嗜书如命,尤其擅长两汉书,时人称之为“汉圣”,周武帝时为露门学士,待得杨坚以隋代周,成了太学学士,与学士刘讷交好。

    刘臻终日里沉浸在经史子集之中,不问世事,许多人情世故都不太懂,仆人们私底下都腹诽,说老郎主与其说是“汉圣”,还不如说是书呆子。

    既然是书呆子,那就很好唬弄,两个随从一计较,决定直接打道回府,反正回到自家府邸之后,老郎主大概也会放弃拜访另一位刘学士的想法。

    人家的住址都搞不清楚,还好友!

    随从带着刘臻绕来绕去走了一会,径直转了方向往城南前进,不久之后回到自家府邸,刘臻居然不知,命随从上前拍门,他则大声喊道:“刘仪同在家否!”

    仪同三司,是刘讷于隋国时朝廷所授的散秩,而刘臻亦授仪同三司,所以两位刘学士,同样是刘仪同,当然,如今隋国灭亡,老东家周国可是不认‘伪职’的。

    门房见着是自家郎主在外面叫门,又喊着“刘仪同”,心中惊疑不定,觉得莫非是老郎主癔病,赶紧把大郎君找来。

    “大人!”刘臻长子出门相迎,当然,他口中的“大人”,即是这个时代“大人”的常见用法——指代父母。

    刘臻见着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