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3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箭很快便射出,果不其然又是往头部去,而那士兵又是将头一偏,轻松让过,然后迎接他的是连珠三箭。

    侧身一滚,勉强躲过三箭,他在地上打了个滚,就在刚起身之际,便如同蓄势待的猛虎般,嚎叫一声随即猛然力向前冲刺,

    斛斯万善停止了射箭,搭着一支箭没拉弦,就这么静静等着对方向自己冲来。

    四十步三十五步三十步二十五步二十步十五步。。。

    他奋力开弓,瞄准即将冲到面前的对手,十步的距离,根本就箭矢的轨迹,想要躲是难上加难。

    弓弦声起,那人猛地侧滚躲箭,就在这时,全场的目光集中在斛斯万善手上:箭还在,而弓弦不过是空放。

    那一瞬间,张定和只觉得脑袋一片空白,弓弦空放对弓的伤害很大,所以正常来说没人会如此糟蹋一张弓,而斛斯万善如此使诈,就是骗得对方身形不稳。

    临场应变,真是绝了!

    电光火石间,斛斯万善再度开弓,对准那刚起身的士兵:如此近的距离,又是刚起身到一半,已经不可能躲得掉了!

    我赢了!

    箭离弦的瞬间,斛斯万善心中说道,然后他方以一种奇怪的姿势前倾,竟然就堪堪躲过那近在咫尺的一箭。

    这怎么可能!

    斛斯万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随后回过神来,探手从箭壶抽箭要亡羊补牢,然而对方动作比他还快,弓还没拉开,便已从身边冲过。

    “好!!”

    叫好声如潮般涌来,掌声随后响起,现场人向这一场的对决喝彩,斛斯万善还没回过神,拿着弓原地呆。

    “本领不错,差点就被你得逞了。”

    那士兵走上前来笑着说道,大口喘着气,将面罩取下,露出一张年轻的面庞,“新兵?我过战场吧,不知如何称呼?”

    “洛阳斛斯万善。”

    “好身手!在虎林军好好干!寡人!”

    “多谢。。。呃?”

    斛斯万善差点噎着,对方居然自称“寡人”,那么。。。

    “大王好身手,末将佩服不已。”

    数名将领走上前来,向着宇文温行礼,方才那一幕他们都,原以为根本躲不过的一箭,宇文温居然就躲过了。

    张定和与麦铁杖等新兵,前为众人环绕的宇文温目瞪口呆,他们只是从传言中听说过独脚铜人,没有当面见过其本人。

    什么决战西阳之巅,什么嗜吃人肉强抢民女,没想到居然是身手如此矫健的年轻人,近在咫尺的那一箭,常人根本躲不掉,这位西阳王居然真的躲掉了!

    “大家来投虎林军,寡人很高兴,斛斯万善的箭术了得,而麦铁杖的身手也不错,还有张定和,以及其他几位,都是有些本事的。”

    宇文温前的新兵,掩饰不住兴奋之情:“其他人也不要灰心,只要好好训练,数月之后,同样会有一身好本领!”

    “大大。。。大王,在下不知道是大王亲临,方才多有得罪。。。”

    斛斯万善要行礼谢罪,被宇文温扶住:“斛斯万善,你的箭术不错,日后在战场之上,可要保持今日的水准!”

    “还有大家也是,练兵千日用在一时,大家日夜苦练这么多年,不就是在战场上立功么?对不对!!”

    “大王说得对!!”

    众人齐声说道,每逢大比武,西阳王时常上场比试,所以大家对这位的身手是衷心佩服的,别将田正月见着将士们越聚越多,赶紧扯着嗓子喊道:

    “莫要,不要误了比赛。”

    待得大家散开,他正要到一旁布置相关事宜,却被宇文温一把揽住。

    “大王有何吩咐?”

    “扶着寡人,动作不要太明显。”

    “啊?”

    “方才寡人表现如何?”

    “大王有如神助!”

    “助你个头,拍马屁如此生硬。。。寡人是扭着脚了!”

    “啊??”请:

第六十二章 希望() 
常言说得好:莫装逼,装逼遭雷劈。天籁.⒉宇文温对自己的身手很有信心,因为单刀破弓玩得太溜,所以最后玩脱,扭了右脚。

    虽然没有拉伤韧带什么的,但再想上场装逼是不行了,宇文温收起心思,在各个比武场地巡视,和将士们一起喝彩叫好。

    他昨日傍晚刚回到西阳,今日一大早便赶到军营参与大比武,不满足于做看客,还亲自上场比武,正是所谓的“众乐乐”。

    宇文温如此亲近将士,一是他历来如此,二是另一个原因:在安6坐镇的日子里,他居然长膘了,虽然只是一点点,但让宇文温颇受刺激。

    东汉末年,寓居荆州的刘备惊觉自己因为太久不骑马,居然“髀肉复生”,想到自己一把年纪却未能建功立业,不由得黯然神伤。

    如今宇文温事业未成居然长膘,更是无语凝噎。

    虽然坐镇安6是理所当然,但宇文温觉自己似乎不经意间懈怠了,在安6的日子里没怎么高强度健身,武艺似乎也有些生疏。

    这是个危险的征兆,如今的宇文温没有资本懈怠,所以回到西阳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军营,找回那种枕戈待旦的感觉。

    多年的经验加上充分的训练军中各种比武项目对抗性十足,单对单的比武结束,接下来是小队间的对抗,所谓三人成群,三人小队是混战中最常见的单位。

    三刀牌对三长矛,刀牌手的压力立刻增加,因为随着人数的增加,长兵器的协同配合,能够让其威力剧增,这也是长矛/长枪结阵的优势。

    而要破阵,精锐的刀牌手是必须的,故而以长枪阵见长的虎林军,同时强化矛与盾、攻与防,刀牌与长矛、长枪的对抗,是日常对抗训练的项目。

    小队间对抗,比单打独斗激烈得多,鼓声之中,看着场内攻防不断变化的刀牌和长矛,宇文温心中感慨万千,花了这么多的心血,他的兵,越来越强了。

    这样下去才有希望!

    乱世,有兵才是王道,能打才是活下去的保障,看起来高贵无比的郡王爵,不过是色彩艳丽的羽毛,手中有兵底气才足。

    还是那句话说得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当年,没有兵权的周国宗室,身份高贵又如何?面对磨刀霍霍的杨坚,只能无助的走上刑场引颈就戮,没有兵,连反抗的力量都没有。

    有了兵但打不了胜仗,这样也不行,刚去世不久的丞相尉迟迥,当年拥兵数十万,占据了齐国旧地,若是就此割据建立国家都可以,起兵反杨那叫一个声势浩大。

    原本的历史里,尉迟迥以逸待劳,在邺城迎战朝廷大军,结果却是兵败自杀,其余将领打不了胜仗,被逐个击破,落得个“尉迟迥之乱”的结局。

    现在的历史轨迹已经出现了大幅的偏差,但日后会不会出现“宇文温之乱”的结局,那是谁也说不准的。

    要有兵,要能打胜仗,不光自己能打胜仗,还得麾下各部将领能打胜仗,否则就会和当年楚汉争霸的楚霸王一般,在不断胜利之中走向灭亡。

    光是主帅能打没用,还得有能打的大将,承担各个战略方向的重任,若是需要主帅四处救火,那么距离败亡也就不远了。

    他手里有这样的人才么,有,史万岁就是其一,但这样的人还是太少,所以手下将领还得磨练,八年时间不长不短,远没有到可以松懈的地步。

    宇文温身兼数职,所以手里的军队也分成数支,作为黄州总管,他可以指挥州郡兵;作为柱国大将军,他可以指挥府兵;而作为西阳王,他还有王府卫队。

    加上自行招募的虎林军,宇文温手上共计四股军事力量,若是领兵出征,这几支军队必然会面临协同作战的局面,届时领兵将领相互间的信任很关键。

    换句话说,就是要加强各军将士之间的了解:友军很强?那么到底强到何种地步?友军很弱?那么会弱到何种地步?

    大军作战,有的队伍是作战主力,有的负责侧翼支援是偏师,有的是预备队,有的负责保障粮道,有的负责守卫后方退路,所以必须相互信任,多股才能凝结成一股。

    宇文温是这几支军队的核心,但不可能事事亲为,平日里的调度、协调,需要各部将领的合作,所以需要时不时“互动”一下,增进各自间的了解。

    即便是一母同胞的兄弟,相互间久不走动关系都会生疏,更何况是互不隶属的军队,所以时不时的对抗比赛,是促进了解的一个有效途径。

    因为要有奖励,所以每季度的大比武十分烧钱,但宇文温都撑了下来。

    就像他苦苦支撑起黄州的局面,一撑就是六年有余,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良性循环,最终获胜的希望越来越大。

    场地边,新兵们正观看比武,见着长矛折断、盾牌碎裂的场面频繁出现,不由得冷汗直流,这种强度的对抗,已经不是他们能参与的了。

    时不时有人被钝头长矛捅中,直接被捅得凌空后倒,嘭的一声听起来都让人觉得痛,而那些身手矫健的刀牌手,孤身突破三根长矛的拦截,更是让人热血沸腾。

    麦铁杖仔细看了看那些长矛手的,琢磨着自己能否突破,对方身着铠甲,步伐却很灵活,出矛的度如同闪电般,自己根本就没多少机会。

    真要上场,他力气大,可对方力气也不小,论起身手灵活,这帮牲口也不比他迟缓,如果是在战场上遇见这种士兵,麦铁杖觉得自己除了同归于尽,基本没有别的选择。

    有过从军经历的张定和,看着场上那些疯狂刀牌手,愈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对方破长矛的表现就像疯狗一般不要命,他在想自己若是长矛手,能撑上几个回合?

    对抗中,夺矛与反制的情况时有生,双方较劲的结果是硬生生将长矛掰断,这种强悍的表现,以他的手臂力量来说根本办不到。

    这不是一两场对抗才出现的情景,张定和看了多场比赛,现对抗双方都是身手了得,这说明参赛的各支军伍,都有许多强悍的士兵。

    就连通常被认为是战斗力偏弱的州郡兵,亦有身手不凡的士兵存在,所谓一叶知秋,张定和从这场比武中,看到了西阳王麾下黄州军的实力。

    难怪,难怪西阳王能够击败卫王杨爽,火烧广通仓,立下许多大功。

    看了看身边的斛斯万善,两人相互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喜悦之色:投虎林军没错,有希望了!,。请:

第六十三章 帮手() 
西阳王府前院书房,王妃尉迟炽繁正和王府长史李纲交谈,尉迟炽繁此次从邺城回西阳,不但给府里亲眷带了礼物,还帮李纲捎带了家书。..

    李纲有二子,均已成年,在别处任职所以未随同李纲到西阳来,而他还有一个不是女儿的女儿,在邺城托尉迟炽繁送信。

    清河公主宇文氏,是故齐王宇文宪女儿,当年宇文宪及其子被天元皇帝以谋反罪杀害,剩下一名幼女无人敢收留,是当时的齐王府佐官李纲收养了她。

    在李纲的保护下,宇文氏躲过了风风雨雨,长大后又得李纲做主,嫁做人妇,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她和养育自己的李纲虽无血缘关系,却情同父女。

    一年多前,周国收复失地,宇文氏回到了宗族怀抱,被册封为清河公主,与丈夫到邺城定居,时不时入皇宫,陪伴堂弟天子宇文乾铿聊天。

    她没有忘记李纲的恩情,所以经常写信给远在西阳的恩人,如同女儿向父亲问安一般,当然还有不少礼物,都是拜托西阳王妃尉迟炽繁带回西阳的。

    李纲一向注重礼节,所以当面向王妃致谢,而尉迟炽繁顺便和对方交谈起来,希望他能够匡正自己丈夫的“不良言行”。

    “李先生,大王事务繁忙,分身无术,幕府的日常运行,还得多靠先生监督。”

    “王妃言重了,此乃下官本职。”

    “大王有时突奇想,会有些不寻常的举动,妾等无法劝阻,还得靠先生劝谏了。”

    “王妃请放心,下官义不容辞!”

    ‘也只能靠你了。。。’尉迟炽繁心中无奈叹道,虽然宇文温对她宠爱有加,但这位的倔脾气一上来,她可是拉不住的。

    不是说宇文温不讲道理,而是他一肚子歪理,还一套一套的,尉迟炽繁是说不过,杨丽华也不行,萧九娘更是别提了,所以有了硬骨头的李长史,那真是久旱逢甘霖。

    “李先生,大王时常与那郑译饮酒,妾劝了多次都不管用,还请先生劝谏一二。”

    听得王妃有所托,李纲捻了捻胡须问道:“王妃可知汉高祖与雍齿故事?”

    “知道,可是大王也走得太近了。”

    “此事确实容易让人诟病,不过依下官之见,大王似乎知道分寸,想来杞王也是乐见其成吧。”

    “是么。。。”

    连李纲都如此说,尉迟炽繁稍稍放心,她的舅公家公想要收拢人心,所以善待反正的祸国奸臣郑译,这是最好的示范,但夫君却和这种人交往,她就怕有损宇文温的名声。

    别人的所谓,关键是皇帝的,当今天子的父亲,可以说就是被郑译间接害死的,她担心宇文温此举会让皇帝心存芥蒂。

    “王妃请放心,依清河所说,天子聪颖,必然知道杞王和西阳王的良苦用心。”

    尉迟炽繁知道汉高祖和雍齿的故事,道理她也懂,就是无法权衡利弊,既然一向敢谏的李纲都觉得无妨,那就应该没事。

    自今年年初到任以来,王府长史李纲的数次进谏,弄得宇文温灰头土脸,君那种小孩子受气琢磨着要反击的模样,尉迟炽繁就想笑。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她觉夫君身边敢犯颜直谏的人,除了杨济之外,也就许绍郝吴伯能算半个,如今多了个李纲,那真是舅公的英明决定。

    杨济和宇文温的关系之密切人摸不着头脑,尉迟炽繁甚至怀疑过莫非夫君有龙阳之好,她觉着杨济住在府里总归是有些奇怪,但不好开口说。

    那年她难产,杨济和吴明在外诵经为她母子求平安,这分恩情尉迟炽繁一直记在心里,但一事归一事,杨济又不是宇文温的仆人或者亲属,兼之已在官府任职,住在府里真的不合适。

    而李纲的谏言正好说到她心坎里,也成功的让杨济搬出去住,这就让尉迟炽繁有了信心,她决定日后现宇文温有何不妥的行为,就找李纲来做帮手。

    歪理一套套的是吧?我找李长史来和你斗嘴!

    又交谈片刻后李刚告退,尉迟炽繁转入后院书房,大大小小已经恭候多时,尤其几个小家伙们,坐立不安的东张西望,就等着阿娘过来。

    见着子女们眼巴巴的己,尉迟炽繁笑道:“排好队,大家一个个领东西。”

    拍了拍手,侍女们拿着大大小小的包裹依次走进房间,那是尉迟炽繁在邺城置办的礼物,带回来给自己的子女们。

    子女当然有嫡有庶,作为嫡母的尉迟炽繁,要将庶出子女视如己出,一碗水端平怕是很难,但尽量端平是她一直在努力做着。

    按年龄,从小到大依次上前,从阿娘手中接过礼物,道谢之后回到自己阿姨生母身边,满怀憧憬的打开包裹,然后出惊喜的呼声。

    人人都有份,去了一趟邺城的宇文维城,在一旁向兄弟姊妹们炫耀自己的经历:“我跟你们讲,邺城那边喝的不是茶,是油腻腻的酪桨。。。”

    小家伙们在一旁兴高采烈的玩闹,三个大人谈起家事来,当家的尉迟炽繁离家数月,其责任由杨丽华和萧九娘分担,见着两人有些憔悴的模样,尉迟炽繁关切的问道:

    “人手又不够了?”

    “谁说不是呢,府里以及诸多产业都是事务繁杂,忙起来人手就紧张。”杨丽华叹了口气,尉迟炽繁出远门,转过来的重担分量可不轻。

    事务繁忙,不是找不到人,外面的产业还好,但府里要用的人就得知根知底,宇文温不像那些世家大族,家中没有有祖上几代就是仆人的仆人。

    没有累世家生子,又要知根知底,那就得收养孤儿孤女,但短短数年时间没那么快成年,所以只能让现有的人多做了。

    王妃,但做事的人大部分都在,所以只需要“萧规曹随”就行,可不出纰漏,杨丽华和萧九娘这段日子事必躬亲。

    各类账目当日或者次日就要核对完毕,一有问题马上解决,免得王妃回来对账时有错漏;有些事情怕仆人做不好,还得不时去盯着。

    宇文温是甩手掌柜,府里的产业基本不过问具体事务,后来又去安6住了一段时间,临行前放权给杨丽华,忙得杨丽华和萧九娘团团转。

    她俩本来就分担有一部分事情,如今又增加了原本属于尉迟炽繁的分内事,只能咬着牙扛下去。

    许多需要立刻下决定的事情,两人和王越刘彩云商量着就定下来,事后向远在安6的宇文温去信汇报即可,还还得管着小家伙们,从早忙到晚,按宇文温的话来说,就是“累并快乐着”。

    有事情做,每天过得都很充实;成日里动脑筋,就不会觉得自己渐渐老去;种账目,知道府里产业正茁壮成长,那份成就感人雀跃不已。

    “自从城里有镖行6续开业,大家愈忙碌起来,府里又不能随意增加人手,以防鱼目混珠,所以这样的状况还得持续一段时间。”

    听得杨丽华这般说,又见着萧九娘点点头,尉迟炽繁将她们交上来的账本放好,微微一笑:“既如此,那么两位就做帮手吧。”,**,:

第六十四章 稳如狗() 
巴东城东,东湖,水军营寨内鼓声阵阵,驶出的战船依据鼓声指挥在列阵,中军楼船之上,开府将军来护儿正在施令。..

    在他身后,黄州总管宇文温正饶有趣味的周战舰聚集,今日水军操练,他特地来巡视,是解水军情况,也是激励士气。

    说实话,他对这个时代的战船不是很眼:风帆战舰的极致,是一级风帆战列舰。

    三层炮甲板搭载火炮过一百门,数十吨火药以及一百多吨炮弹,船员**百人,续航能力至少半年,一艘船就是一个堡垒。

    浩瀚的大海上,双方舰队相互抵近炮击,雷鸣声中硝烟弥漫,呼啸而过的实心弹链弹葡萄弹,激起无数血雾和木屑。

    好吧,现在没有火炮,水战利器是拍杆,威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