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宇文温将心比心,换成儿子的角度来想,若是他阿耶是这种人,心里早就拧上了,现在小就先忍着,等到有一日。。。

    最好的例子就是宇文邕和宇文赟父子俩,周武帝宇文邕英明神武,奈何家教失败,儿子品性一个比一个差,他知道太子宇文赟不成器,奈何其他儿子更加不成器,想换没得换。

    这孩子即位后会不会丢了江山?有可能,所以朕要留下忠臣、能臣,还有齐王一起辅佐他。

    结果装好孩子终于熬到头的宇文赟,继位后立刻露出本性,先帝留下的忠臣、能臣还有贤王,全部被杀个精光,才两年多就玩脱了,江山变色。

    老子再能干有何用,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不成器的儿子瞬间败光。

    所以呢,教自然是要教的,但先要有父子之情,不然迟早变仇人,宇文温知道家教的性,但又不是幼教专家,只能按着那个时代的父亲如何对他,来个照猫画虎。

    陪着儿女玩,好歹拉近一下关系,一味摆出严父的高压姿态,儿女肯定走极端,要么变成腹黑演技派,等到老头子老了压不住了,就强力反弹秋后算账。

    要么变成唯唯诺诺的窝囊废,没有主心骨,极度恋母俗称“妈宝”,要么被母亲操纵,要么被强势媳妇或小妾操纵。

    两种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全部都是坑爹货,宇文温不希望被儿子坑爹,所以现在就得下功夫,好好教育下一代。

    亲子活动持续到太阳落山,宇文温让仆人收拾好并端来饭菜,和儿女们一起吃完晚饭,等得小家伙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之后,他开始忙自己的事情。

    柠檬已经清理干净,但那个简单的电铃还在,宇文温从房间一处柜子里提出个木桶,放到书案前。

    木桶有盖,盖上露出两个小孔,宇文温分别将一根铜条和一根锌条插进去,浸没在桶里的饱和食盐水中,又将电铃的两根导线分别接到金属条末端的孔洞里。

    侧耳倾听,没听见府邸上空有雷声大作的迹象,想来天诛什么的不大可能出现,宇文温合上闸刀开关,急促的铃声随即响起。

    水果电池?铜锌原电池才给力!(。)

第六十三章 打死我也不说() 
原电池原理,初中化学知识,将铜片和锌片浸入硫酸溶液里,锌片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是为负极;铜片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是为正极。

    化学能变成电能,很简单的原理,宇文温弄不出硫酸,所以用饱和食盐水做电解质,效果差一些,但还算堪用。

    逆天么?天晓得,重现这么简单的原理都要被雷劈,老天爷的阈值也太低了。

    电池有了,但如何应用是个大问题,首先就是电压、电流强度怎么测量?

    现代的电学知识里,电压单位是“伏特”,电流强度单位是“安培”,电阻单位是“欧姆”,电容的单位是“法拉”。

    这些他都记得,可随后面临的问题就是:这些电学单位的定义是什么?

    电压要多大,才是一伏特?电流强度要多大,才是一安培?

    他哪里知道这些单位的定义是什么,当然对于此时的宇文温来说,伏特、安培,这些名词已经无所谓了,核心问题就是电压、电流的计量单位如何确定和测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确定电学单位之前,先得有东西能测出电流、电压的大小。

    将导线绕在铁钉上做出简单的电磁铁,导线中通过的电流大小,直接影响电磁铁的磁力,电流越大磁力越强,那么被其吸引的指针转动幅度就越大。

    这是残存在他脑海里为数不多的电学知识,但能做出简易的电流计。

    有了电流计,串联上电阻便可改装为电压表,其指针偏转靠通过表内的电流决定,读数则等于电压表本身作为电阻所分得的电压。

    能测出电流、电压,那么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乘电阻,就能算出电阻。

    这是初中物理知识,许多人毕业后就忘了,不过他可没忘,虽然做出来的电流计、电压表很简陋,但这已经足够了。

    用特定体积和浓度的饱和食盐水做电解质,特定尺寸和重量的铜片、锌片做正负极,以此做出来的原电池,测上若干次电流和电压,其平均值就是标准单位。

    对两位科学家致敬,电流、电压的单位依旧是安培和伏特,当然此时的定义,已经和那个时代不同了。

    我的电学我做主,宇文温就是这么想的。

    所以有了电就得有光?

    奈何他不是天才,电灯泡做不出来。

    初中物理知识,电磁感应定律,借此可以制作出发电机,然后反推出电动机,工坊里水力发电的原理验证机已经有了,结果在不幸电死几个人后,进度无限期冻结。

    安全第一,用电安全不是开玩笑的,所以要一步步来,“强电”玩不起,那就玩“弱电”,先把原电池实用化。

    宇文温今日本来还要让儿女们一下另一种装置,不过时间来不及了,所以他现在便自己拿出来温习温习,以便下一次能好好的进行讲解。

    这个装置和那简易电铃差不多,都有电磁铁,也有一个薄铁片,只是铁片的另一头没有挂铃铛,所以只是个衔铁。

    电路很简单,电池一极、闸刀开关、电磁铁、电池另一极,那衔铁电路之中,而是在电磁铁上方。

    宇文温把这装置接上电池,随即合下闸刀开关,电路接通后电磁铁生效,产生的磁力将其上方翘着的衔铁吸下来,断开闸刀后,电磁铁失效,衔铁随即上翘恢复原状。

    也就是说,在这个电路里,借着电磁铁、导线和原电池,可以做到让衔铁的动作和闸刀开关的动作一致,一起落下,一起抬升。

    思路放开一些,如果导线足够长,那么这个电路里面,电池和闸刀开关可以放在一个地方,而电磁铁和衔铁可以放在很远的地方。

    当一个人合下闸刀时,另一个地方的那个衔铁也会同时落下;闸刀和衔铁之间的性,按照特定规则来传递简单信息。

    电话弄不出来,但另一个东西可以试试,不是么?

    。。。。。。

    夜色下,西阳城北郊湖畔,邾国公的湖畔庄园一隅,两间相距大约三十步的房间灯火通明,房间内均有几名年轻人在忙碌着。

    两个房子的顶部立着架子,上面连着一条长线,这根线不是一般的线,而是叫做“电线”。

    铁质双绞线,单根铁线涂有桐油,又包着一层红色防水油布,和另一根包着蓝色防水油布的铁线绞在,一根更粗的双绞铁线就做成了,外层同样包着防水油布。

    得益于水力拔丝机的帮忙,单根铁线能在保证基本强度的情况下拉得很细,可即便如此,铁质双绞线的分量也不轻,即便是在这条电线总长也才五十步的情况下。

    东边的房间内,几个木桶一字排开,其盖上都分别插着铜棒和锌棒,是以饱和食盐水为电解质的铜锌原电池,相互间用导线串联起来,为一个电路供电。

    那个电路上有个装置很简单,是一个摆在案上类似闸刀开关的东西,不过闸刀把手变成了方便手指按压的凹形圆盘,其下端呈锥形,按下之后可以和底盘上的铜条接触。

    这闸刀开关形状特别,所以有了新的名字,叫做“电键”。

    “电线连接完毕检查电路!”

    “电池检查完毕,电流正常,电压正常!”

    “译电员,按着这几个字开始译码,你,负责审核!”

    “译码完毕!”

    “复核完毕,确定无误!”

    “按电铃,通知他们准备开始!”

    一人拉下案桌上的闸刀开关,与此同时,西边房间内一个电铃响起,这是东边通知西边,就要开始了。

    他们同样拉下一个闸刀开关,东边房间内的电铃也随之响起,那是西边通知东边,他们准备好了。

    东边房间内,一个年轻人拿着译电员递给他的纸条,按着上面写着的一组组由点、划组成的符,聚精会神的按动电键。

    电键短按代表“点”,长按代表“划”,而电路将电键的动作,传到了西边房间内的衔铁上,衔铁的末端有一只炭笔,在人力手摇带着移动的纸条上画着点和划。

    衔铁共有三组,摇纸条的也有三人,三组衔铁同时在纸条上记录着点和划,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衔铁不再动作,而铃声响起,说明“发送”结束。

    等候多时的人们,分三组拿起纸条,一人在本子上抄着那些点、划,列成一组一组的符,那是郎主教的“阿拉伯数字”。

    另一人则翻阅着对照表,查出那一组组数字对应的汉字,然后写了下来。

    反复校对几次,确定无误之后,三组人将结果汇总,点、划最后终成一句话:打死我也不说。

    “咦?这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一会你过去,他们问你,你是不是说‘打死我也不说’?然后就被他们打了?”一人促狭的说着。

    “啊?那,那我该怎么说?”

    “笨蛋,把写有的纸拿过去他们自己看。”(。)

第六十四章 距离() 
万里无云,晴空下湖畔边,一大群鸽子绕着湖畔庄园“仆仆”的飞着,?6??是邾国公府养的鸽子,规模蔚为壮观,连同大片湖景一起,已成了西阳城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大家都知道邾国公嗜食鸽肉,而乳鸽,鸽子蛋的各种做法,也是其名下五味斋的菜色之一,所以外人对于这里如此规模的鸽群都习以为常。

    鸽舍外空地上,宇文温正带着儿女们喂鸽子,小家伙们欢呼雀跃,拿着鸽食不停撒着,四周都是“咕咕”声,颜色各异的鸽子们落在地上,把他们围起来。

    宇文温带着家眷来湖畔庄园小住几日,原本也要带堂侄侄子宇文理、小舅子萧r一起过来,不过两位正好这几日要和好友孔颖达在州学“组队”辩论,所以就没有同行。

    说是小住几日,结果住了就不想回去了,尤其是小家伙们,三个最小的留在府邸,由留守府邸的尉迟炽繁带着,而前面四个大的就在庄园乐翻了天。

    城里府邸对于他们来说,

    有点像笼子,而湖畔庄园才是有趣的地方,所以原定小住几日,看来还得再延长一段时间。

    宇文温担负着亲子重任,又不能抛下公务,所以即便是在这里,也是从白天忙到晚上,陪着儿女玩,处理事务,晚上还得“交公粮”。

    交完公粮还得“加一个钟”,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回城到官衙“上班”,下午回来陪着儿女玩,所以他忙得很。

    喂鸽子很惬意,但鸽屎糊脸就不那么惬意了,宇文温擦掉脸上的一泡鸽屎,看着这一大群自己的心血,非但没有恼怒反倒十分欣慰。

    近代以前,长距离通信一直是个问题,信鸽勉强堪用,所以宇文温花了血本来培育、选育信鸽,迄今已有六个年头,成果斐然。

    一代代的筛选,得到了能够稳定飞行千里的信鸽,如今能从邺城飞回西阳的信鸽已经越来越多,为他带来千里之外邺城的各种信息。

    飞鸽能传书,在这个时代没多少人知道,所以掩人耳目,他索性养了一大批鸽子,信鸽、肉鸽混在一起,即便是担上“嗜吃鸽肉”的名声也在所不惜。

    “阿耶!鸽食没有了!”

    “啊?啊,阿耶这里有,这里有。。。”

    一家人正其乐融融间,有名仆人来到附近等候,垂手而立一声不吭,杨丽华见状心知此人有事向宇文温禀报,赶紧和萧九娘一起带着小家伙们去旁边玩耍去了。

    宇文温向别墅走去,那人紧紧跟随,来到书房后,开始向宇文温汇报工作。

    他负责“电报”小组,而该小组从事的相关工作,其“密级”在府里是排名前列的,直接由郎主宇文温指导。

    电池,电磁铁,铜线/铁线,有了这三样东西,他们在宇文温的指导下,终于初步实现了技术构想,但接下来的工作还有很多。

    “电报实验得如何了?”

    “回郎主,已经试验过了,没有问题,如今大家正在练习发报。”

    男子说到这里,将一个小册子捧了上来:“郎主,电报的对照表编制完成过目。”

    宇文温接过小册子,细细的翻看起来,这是电报传递信息的关键,能把文字从电线的一头通过电流“传送”到另一头。

    常用汉字就有上千个,想要通过电报的电键传送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用编码来转换。

    电键传送信息,最基本的要素只有点、划,然后根据组合来代表不同的对应信息,也就是“电报码”,宇文温参考那个时代的汉字电报码原理手下山寨了一份出来。

    以他的名字为例:宇,

    数字编码1111;文,数字编码1112;温,数字编码1113。

    电报码用点和划对数字“1”至“9”还有“0”编码,发电报时发的就是这一组组数字,然后接收方根据这一组组数字,按着汉字电报对照码“翻译”出相应的字来。

    “做得不错他们多加练习。”宇文温将那小本子收好,这是递交给他“存档”的。

    “电报的实验,按着计划一步步来,不求快,但求稳。”

    宇文温详细过问了电报小组的情况,待其退下之后,自己一个人陷入沉思。

    用信鸽进行长距离通信,问题不是没有,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出在鸽子的归巢习性上,简单来说,要用信鸽往一个地方传信,所用信鸽的巢必须在这个地方。

    也就是说这只信鸽得在目的地长期生活过,否则就不能利用其归巢的习性送信。

    宇文温在西阳城,想要用飞鸽传书给邺城送信,那就得有在邺城长大的信鸽,所以要达到这种目的,他必须在邺城养鸽子。

    在一个地方养一群鸽子,可以解释为“嗜吃鸽肉”,但在外地又养了一群或几群鸽子,再解释为“嗜吃鸽肉”就是掩耳盗铃了。

    有心人可以猜得出其中必有蹊跷,宇文温想尽量对飞鸽传书保密,所以信鸽的繁殖地颇受限制。

    要在某地向西阳进行飞鸽传书,先得从西阳带着信鸽过去,信鸽用完之后,还得来西阳拿鸽子,及时性有些差,更别说鸽子在半路上会出各种意外,所以至少要双重备份,一次放飞两只以上。

    这有些麻烦,但勉强堪用,可一旦他转到别处任职,那辛辛苦苦养起来的一群鸽子就作废了,得孵化下一代在新地方成长起来。

    有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不如索性脑洞大开搞个黑科技,来个无线通信?

    搞不出来,免谈,无线通信看起来原理简单,实际上根本他没有那技术水平,不要说无线电话,就是无线电报都弄不出来。

    所以宇文温退而求此次,试图点开“有线电报”的科技树。

    电报长距离可靠通信有了可能,即便是有线电报,在这个时代也是一件,这可是19世纪才出现的装置,在这个时代就是黑科技。

    古代无论中外,幅员辽阔的帝国再大都有个极限,那就是距离。

    太远的距离中央政府的令不能及时传到边疆,山高皇帝远,封疆大吏自成一统,实际上和独立王国没区别,飞鸽传书也许能用一用,但依旧是杯水车薪。

    如果能解决长距离传递信息的问题,那就可以突破传统的疆域极限。

    现在有了有线电报,那么宇文温就可以开启洪荒之力,走上人生巅峰?

    理想很,现实很骨感,电报想要实用化,首先得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同一条电线上,能否让多点都能接发电报?

    如果只是起止两端之间接发电报,那么实用性就大打折扣,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宇文温是不知道的,所以要不断研究。

    一年?五年?十年?天晓得什么时候研究出来。

    而另一个问题就是成本,架设有线电报的线路需要成本,而维护这条线路的畅通,则需要更大的费用,线路越长,相关费用越高,这不是他以一己之力能承担得起的。

    中央政府需要有线电报,这能有效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作为地方官的宇文温,现在推广电报就是作茧自缚:这和往自己脖子上套绞索没区别。

    没有电报,还可以山高皇帝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了电报,早请示、晚请示,搞不好移防一幢兵马都得请示,想装疯卖傻都没机会,一如被婆婆管着的小媳妇。

    不过呢,万一哪天媳妇熬成婆,那就不一样了!(。)

第六十五章 约定() 
长安,一队气势威严的车驾停在太师府前,一人在左右簇拥下从府里走13,正是隋国天子杨坚,他此次出宫是前来探望病重的太师李穆。

    太师李穆已经卧病在床月余,即将油尽灯枯,所以杨坚也算是来见其最后一面,按年纪李穆是他的父辈,也是拥立他为天子最为有力之人。

    正是因为拥立有功,李穆位极人臣,家中子弟一百余人在朝为官,即便是还在襁褓中的婴儿,都受封仪同,一门上下尊贵无比。

    李穆之子李雅,送走了天子后转回寝室,见着面色苍白的父亲,不由得黯然。

    “陛下走了么?”李穆开口问道,气息微弱。

    “父亲,陛下回宫了。”

    “带他过来吧。”

    李雅点点头随后转身离开,片刻后,带着一人走了进来,那人蒙着脸看不清楚真面目,来到李穆榻前随即跪下:“父亲。”

    “我不再是你的父亲,你,也不是我的儿子。”

    “父亲!”

    那人不住的磕头,李雅站在一旁神色黯然,也没劝阻。

    李穆有十几个儿子,长子、次子早亡,还有几个儿子殁于王事,李雅是诸子之中最年长者,而面前这个跪地的,是李穆的不孝子,李荣。

    不久前,李荣为其幼子讨要官职,天子允了,可李穆却发怒了,认为李荣的行为有辱门风,有要挟朝廷之嫌,上表请天子收回成命。

    天子多次居中调解,李穆只是不肯,最后还将李荣逐出家门,父子恩断义绝。

    磕了许多头,李荣的额头淤青,见着弟弟有些发飘,李雅赶紧上前将其扶助,随即看向李穆:“父亲,九郎就要走了,就让他再看父亲一面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