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眼前吃也是个问题,刚才出于面子没跟李有德提出要粮食的事,就算尽快实施劫粮计划,这两三天也得先解决才行,不只是九班,这回还得加上二连了。
胡义沉默着皱了一会儿眉毛,把所有问题梳理一遍,作出决定。让马良现在出发去青山村找老罗他们,让他们带上给他们的那袋粮食和所有装备,火速到二连今夜扎营的位置与九班汇合。自己则带着九班,现在就去找二连,先跟高一刀碰头再说,以防他转移找不见。
……
二连烤鸡的时候,九班灰溜溜地走了,后来二连美滋滋地把鸡吃完,准备好好休息一下,以缓解几天来的疲惫,半夜三更,九班又匆匆回来了。
与二连设在外围的暗哨互相辨别了身份,罗富贵小红缨等又重新回到离开时的那个火堆旁,重新点燃篝火,围拢休息。胡义则单独走向几十米外的二连休息地,在一双双或惊异或鄙视的目光中,来到枕着双膀躺在篝火边的高一刀跟前。
“起来,跟我走,有话说。”
“跟你走?你算老几?有屁你就在这放!”高一刀动都没动,继续数星星。
这种时候胡义没心思跟这货斗嘴,只回答两个字:“劫粮!”
……高一刀静了一小会,猛地反应过来,呼腾一下坐起:“你说什么?”
关于李有德的部分,胡义不希望太多人知道,所以胡义瞅了瞅篝火边的几个二连战士,重新对高一刀说:“单独谈谈。”
虽然两人之间势成水火,可是通过双方多次的‘友好往来’,让双方彼此都看清了对方到底是什么德行的人,了解的更加深刻透彻,双方一点都不用见外,脸面都可以不要,彼此赤条条,再深厚的友谊都没法和这个比,比不起。
公是公,私是私,高一刀知道胡义绝对不可能拿这种事情来扯淡,于是朝篝火边休息的几个战士道:“你们几个赶紧给我起来,到远处再点一堆去,赶紧的!”
胡义瞅着火光映照下的那张黑脸,心说还是你会摆谱,守着篝火交谈当然更舒服,毫不犹豫就在火边坐下来。
“你说的是劫粮?”战士们都离得远了,高一刀当即开口问。
“四万斤。”为了让高一刀尽快进入状态,胡义先报数。
咕噜高一刀吞下一股口水,目瞪口呆。
“粮队出发时间由咱们定,路线能掌握,押运兵力也能提前了解。”
“什么?这……怎么可能?”高一刀怀疑胡义是不是说梦话了。
接着胡义对高一刀简单说明了李有德的情况,然后补充:“情况就是这样,埋伏地点要设在李有德负责范围以外,事成后咱们留下一半,另一半归他。”
“去他娘的,这狗汉奸碰碰嘴皮子,咱们得玩儿命,他竟然敢要一半?”
胡义随手拾起根树枝,拨动着面前的炭火,提醒高一刀:“你小点声,说这些没意义,现在想想这事怎么办吧,是去报告政委,还是直接动手干?”
“除了一连那点伤兵,团里哪还有人了,报告了也没增援,有什么用?”这一点高一刀与胡义的想法一样,停了一下,又问:“现在知不知道押粮的大概有多少?”
“据李有德推测,会有二十辆骡马大车,伪军一个连,负责赶车和装卸,鬼子应该有一个小队,警戒安全。他们来取粮食的的时候,咱们在路上就能提前看见。”
高一刀不禁叹了口气,不好办。光五六十个鬼子就是大麻烦,再加一百伪军,更难。不过,叹气归叹气,这样的情况再不打,那还想打什么样的?独立团断粮迫在眉睫,两万斤粮食,干不成也得干,拼光了二连也得干!
咬了咬牙,高一刀对胡义挤出一个字来:“打!”
要是换做三连长郝平,或者一连长吴严在这,都不可能下这个决心。如果放在正常情况下作对比,一个小队鬼子的战斗力,差不多能抵八路军两个连,何况对方还有一个伪军连,胆量不够敢打么?
胡义也想打,因为被粮食逼的,不打就全挨饿,但是与高一刀的想法略有不同,胡义的态度是打着看,打成什么样算什么样,成不了就跑,机会不能白白错过。
至此,两个人的战略意见统一了。接下来是战术问题,首先就是指挥权,高一刀是连长,理所当然是指挥,可是九班也是奇葩,偏偏是个独立班,双方又水火不容,如果是团里交代任务下来,胡义当然没话说,但是这次又像打炮楼那回一样,是俩人私下合计出来的,怎么办?
高一刀斜眼瞅了胡义一会儿,心知拿连长这个名头压不住他,好在有过前车之鉴,这回也就不用费事了,开口对胡义说:“像上次一样,你九班算友军,计划我来制定,分配给你的任务你有权提出修改意见,或者随机应变,其他的不用你管。”
出乎高一刀意料,这次胡义没有立即答应,一直在看着篝火不说话。九班有自主权,从九班的角度出发,这就足够了,但是这一次是为粮食,事关全团,胡义不会只考虑九班安全,还想要争取成功。
当初端炮楼简单,这次劫粮可困难,虽然能占天时地利,但兵力严重不足是软肋,必须细致再细致,斟酌再斟酌,高一刀这货一个人能扛得起来么?
认真想了想,胡义才抬起头,直视高一刀:“可以,但是我要再加一个条件。”
“说出来听听。”
“我要参与计划制定。”
“蹬鼻子上脸了?”高一刀心说跟你这个杂碎说不出十句话,你就得找挨骂,现在这个话题算是半公半私,那我可就不能再惯着你。
高一刀的反应在胡义的意料之中,参与计划制定,相当于一半指挥权了,如果高一刀能同意才怪了,所以胡义对高一刀的出言不逊没什么反应,继续道:“你听着,第一,只有我有办法联络李有德,你要是不同意,咱们一拍两散,我直接回团里,宁可让政委出山来主持大局;第二,再快也要在这里等两三天,我能解决你二连的吃喝,如果没有我,我不信挖野菜的你到时候还能有多大力气干活。”
让马良带老罗他们拿粮食过来的事情,胡义没说,高一刀当然不知道,所以胡义这话说完,让高一刀恨得牙疼,又无可奈何。
“你说你还有粮食?”
“有,够咱们全体两天的量。”
“那你现在为什么挨着饿?”
“这个不用你操心,只说行不行吧?”
高一刀狠狠地看着胡义,迟迟不说话,轮得到你姓胡的和我平起平坐么?一个狗屁班长,手底下就那么几头蒜,跟我面前装大尾巴狼,不甘!
看着高一刀憋得脸红脖子粗,一直不说话,胡义把手中的树枝扔进篝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悠闲地站起来,准备返回九班那边。
“站住!”高一刀语气生硬地开口。
“同意了?”
“同意一半。”
胡义诧异地回过头,皱起眉头看着高一刀,实在想不明白,这个‘同意一半’究竟什么意思。
“你做参谋。”高一刀实在不甘心给胡义这个死对头分出权力,情急之下,冒出这样一个回答。
胡义差点乐了,亏他想得出来,参谋,最低设在团级,有建议权没决定权,你高一刀可真有创意!看来这是高一刀的底线了,胡义考虑了一下,没必要再矫情了,参谋就参谋吧,反身重新坐下。
于是,胡义暂时成为了第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连级参谋;于是,高一刀破天荒成为了第一个拥有参谋的连长。一对儿混蛋人,造就了一件扯淡事儿……
第134章 有米之炊()
已经过了午夜,夜路上匆匆行进着七个人影。带路的是马良,其后是老罗,跟着是两个人推着一个小车,车上装的就是早上才从胡义那得到的二百斤粮食,再后面两个人抗着个两米多长的‘大抬杆’,走在最后的是个小伙子,叫石成,是老罗的亲外甥。
听马良说明了情况,老罗二话没说,一分钟也不耽搁,领着六个人的游击队带上家当就来了。
虽然初次与九班见面时被误杀了一个同志,可是现在,老罗对九班的看法不赖,把胡义当了贵人。自从成立了这个小小的游击队,还什么大事都没做过,贵人就是贵人,这一回,竟然能赶上一个大行动,几个人心中暗暗兴奋。
见过了二连的暗哨后,又翻了两个山梁,深谷中,七八堆篝火映入眼帘,终于到了地方。
与二连的人不熟,老罗自然而然跟着马良,来到独处一边的九班,与九班的人招呼过后呆在一块。
班长胡义没在这,麻雀虽小也是个鸟,按理说老罗是游击队长,属于独立友军身份,他是可以主动去二连那边,见见胡义和二连长的,但老罗没这么做,他觉得自己这几个人太寒酸了,人少装备烂,哪好意思在八路军队伍里自居领导,所以他谦虚低调地将自己的几个人定位为九班下属一支。
一回生二回熟,这都第四次见面了,双方立即融洽在一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干正事,舀粮做饭。
虽然时间过了午夜,可是山谷里的战士们全都醒着,不是不想睡,而是没法睡。自从胡义和高一刀凑在一起开始研究方案之后,高一刀的嗓门就越来越大,声调越来越高,到现在还在持续,睡着的也被吵醒了。
……
人还是那两个人,高一刀与胡义,连长和参谋,火堆还是那个火堆,现在燃烧得更加熊熊,因为期间高一刀命令战士过来给添了柴。
俩人研究到现在,计划时间已经确定了,越快越好,明天一早就去知会李有德。明天下午,李有德的报告就会送达县城,估计取粮的鬼子后天就会从县城出发而来。
埋伏地点也确定了,就选在二连与九班遭遇的那个路边山梁,路是南北走向,东边平坦西边临山,位置不在落叶村范围,距离县城又远,周围荒芜,就算动静闹的大,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有增援来,撤退进山也方便。
时间和地点问题俩人的意见基本一样,所以互相和声细气地商量确定,可是当谈到具体行动方案,俩人的分歧就出现了,高一刀的嗓门越来越大,胡义的眉头越皱越深,渐渐就变成了针尖对麦芒。
“光鬼子就五十多个,算上伪军总共一百五,比咱们多,拼哪门子火力?”高一刀站在火堆旁边,来回晃荡着,同时脸红脖子粗地问胡义。
胡义坐在火堆旁,歪头看着来回踱步的高一刀:“火力不一定由枪多枪少决定,咱们有首先开火的优势,必须把第一波打击做到火力最大化。如果能在第一波打击中吃掉一半鬼子,后面就有机会继续打。”
“第一波打不掉一半鬼子怎么办?那就会变成阵地战,一个小队,至少他得有三挺歪把子吧?掷弹筒也会有吧?咱们能扛多久?人枪都比他们少,火力优势也是他们的,后边还怎么打?”
“所以要在第一波打击中,重点照顾鬼子的机枪和掷弹筒。”
“就算你第一波打成了,后边的对射咱们就能占到便宜么?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二连里只有十几个老手,跟鬼子对射?那些新兵蛋子早晚都得被爆了头!”
胡义让高一刀呛得头疼,可是高一刀的话也确实有道理,不禁抬起一只手来捏额头。
高一刀见胡义不说话了,停住了踱步,抱起两膀,又道:“我觉得还是得按照我最初的想法来,既然人枪都不够,那就得打得近,打得狠,距离五十米隐蔽,一排枪,两阵手榴弹,然后刺刀冲锋,他枪法再好也没用,掷弹筒也得去喝西北风。只要拼光了鬼子,我不信那些伪军还有胆!”
胡义叹了口气,这高一刀是满脑袋想拼命,到哪都想抡他那三板斧,胡义虽然刺刀拼得不如高一刀,可是对刺刀战术也明白,于是反问高一刀:“你别忘了,这不是普通战场,二十辆装着粮食的大车都摆在路上呢,从你冲锋开始起,敌人肯定都在大车后头了,你算算你这个冲锋得打多少折扣?再说,如果打成肉搏战,就算最后是咱们赢,还能剩下几个人?那这些粮食怎么往回拉?”
这回轮到高一刀不吱声了,战场上的刺刀冲锋讲求的是气势,技巧次要,端着刺刀直冲,借着奔跑气势给当面之敌迅猛一击,如果没有刺中,也不能停下纠缠,必须借势继续向前,冲向下一个敌人,将身后之敌留给其他冲来的战友,这样的刺刀冲锋才厉害,最忌讳止步乱斗比划纠缠,停下的,都是先死的。
胡义说得没错,一冲锋,敌人就会躲在大车后,不会有人跳出来站在刺刀前,这种情况下,冲锋的气势就被抵消了,最终会演变成在大车后边的大乱斗,变为比谁人多刀多,比谁技术更好,后果不用想,鬼子的刺刀技巧优秀,再加上伪军人多势众到处响黑枪,悬!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兵力不够,感觉怎么打都不对劲。这会儿,煞星胡义也没了煞气,只剩下眉头紧锁,目中无人的高一刀也没了傲气,只剩下长吁短叹。两个人一坐一站,都沉默了,都盯着篝火熊熊,呆呆地看。
一时间,山谷中彻底静下来,可是二连战士们更没有睡意了,刚才连长高一刀和参谋胡义的对话,并没有刻意压低声调,所以大家基本都听得见。起初,大家因为即将去劫粮而兴奋,后来大家因为没有妥善计划而纠结,现在,大家和篝火边那俩人一样,陷入呆呆的沉默,不知道都在想些什么。
唯一没有受到影响的,就是九班,和新来的老罗他们。九班有自主权,由班长胡义单独说了算,所以大家根本没心思关注什么计划,反正班长不可能领着九班跳火坑就是了,爱咋打咋打,操不起那个闲心。
篝火越烧越旺,眼见着架在火头上的一排日式军用饭盒里开始咕嘟咕嘟地响,米香四溢。罗富贵眯着眼陶醉地闻着,马良与老罗他们低声交谈着,刘坚强借着火光,围着老罗他们抬来的‘大抬杆’好奇地研究着。
一只小手忽然落在胡义的肩膀上,使篝火边的胡义从愁思中清醒过来,转过头,正看到一对羊角辫在身后。
小丫头笑嘻嘻地眨巴眨巴眼:“狐狸,回家吃饭了。”
……
第135章 以篝火为界()
大抬杆,是一种比火枪大很多的土枪,是介于土枪和土炮之间的一种武器,由于枪管又粗又长,非常笨重,射击时常常要由两人合作,一人在前面扛着沉重的枪管,另一人在后点火击发,可以说是中国独有的,清朝时期盛行军中,到了现在,成古董了,不过民间还有财主富户用此保家护院的。
老罗他们用这东西,也是迫不得已,六个人,总共才三支枪,一支破旧的老套筒,还有一支不伦不类的鸟铳,唯一好点的,就是老罗手里那支驳壳枪。另外仨人啥都没有,总不能空着手,于是把这个老掉牙的大抬杆一起给扛来了。
吃完了饭,胡义借着篝火定睛看着这把大抬杆,长约两米半,枪口直径将近五十毫米,锈迹斑斑,显然是饱经沧桑。
老罗见胡义一直在看那个,不好意思地朝胡义笑了笑:“呵呵,跟你们没法比,这玩意好歹也是个响,总比空手强,我就让带来了。”
胡义并没有因为老罗的话而有什么反应,仍然自顾自地看着。没参军之前胡义做过匪,大抬杆这玩意虽然没用过,倒是挨过,大户人家曾经把这东西架在院墙上,朝自己轰来着。装填慢,射程短,精度更难掌握,动静却大,一放震天响,跟开炮差不多。
罗富贵一边在舔饭盒,一边插言:“白搭,这玩意派不上啥用场,想当初我们黑风山进村的时候,那些不要脸的……”话说到这,罗富贵猛地停住,又改口道:“反正这东西没啥用,累赘。”
罗富贵的话让胡义满头黑线,看来骡子也被这东西揍过,似乎,被这玩意打过的,没几个好人。
一个年轻的声音忽然响起:“慢是慢了点,笨也笨了点,要是使唤好了,照样杀鬼子。”
说话的就是老罗的外甥石成,自幼没了双亲,就给地主做了小长工,后来渐渐大了,人实诚,地主又让他转做了护院的活儿,这个大抬杆就是由他负责的,后来听说舅舅老罗要拉队伍打鬼子,他当即来投靠,顺便把这个大抬杆也偷偷弄出来了。
罗富贵放下手里被舔得一干二净的饭盒,抬头看了看年纪轻轻的石成,一撇嘴:“杀鬼子?看来你小子没见过鬼子吧?”然后罗富贵又拍了拍摆在身边的机枪道:“瞧见没有,这是机枪,一扫一大片,懂不懂?可是就这,打鬼子都不容易。你那东西那么沉,扛着它,鬼子跑了你追不上,鬼子来了你跑不了,就算鬼子不动,你又打不远,你说你那老掉牙的玩意能有啥用?”
石成被罗富贵给说得满脸通红,可是又不甘心就这么被人说扁了,还嘴道:“你机枪一扫一大片,我这一枪就是一片,虽然打不远,只要距离掌握好了,百步远放一个馒头,我一枪能在它上面留十个洞,你机枪能行么?”
罗富贵笑嘻嘻地看着石成:“吹吧你,那玩意连个望山都没安,你咋瞄得准?要我说……”
胡义忽然朝罗富贵摆了摆手,打断他的话,然后扭头问石成:“你用这个用多久了?”
石成答:“五年多。”
“我见过这,可是没用过,你能不能给我说说这是怎么用的?”胡义似乎对这个大抬杆有点兴趣。
石成见胡义神色认真,于是说:“先装火药二到四两,然后灌进一到三斤铁砂,顶实。也有人会用枣核钉替换铁砂,我呢,喜欢两种掺起来用,一枪打出去,由于铁钉和铁砂的重量不同,落点会拖得更长,火药量和铁砂量都视目标远近而定,凭经验定量。最后用粗黑香点燃信口,就是一枪。”
胡义点点头,又问:“射程有多远?”
“百步以内可穿木板,二百步内能伤人,再远就没力气了。”停了一下,石成又补充说:“别看打一枪很费事,可是在百步多远的距离上,一枪能糊一大片,范围得有二十多步宽呢!”
胡义没再说话,重新将目光投向那支巨大的抬枪,眼前似乎看到了这个沧桑火器旧年的荣光,耳中似乎听到它轰鸣的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