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利。所以,陈金倒是给北海国使团开了一个大大的方便。
不但如此,陈金,还派来了几个总督府的衙役,协助孔泰外出采购。名为监视,实为帮忙。陈金白得了10门佛朗机炮和100支火绳枪,还借机捞了2000两白银,自然很给面子。
要是让孔泰自己去采购,身为洋夷,可不像后世的老外在华夏当大爷,而是会被傲娇的大明商人看不起。没准,卖给别人一两银子的货物,敢给你开出5两的高价。
但是,有总督府的差役帮忙站台,那些商人就不敢乱来了。至少,不敢胡乱要价了
得此便利后,孔泰和斯康达两位懂得汉话的人,在总督府衙役的协助下,在广州开始了疯狂的采购
孔泰首先收购的,是油桐树的种子和漆树的种子
这两种树的产品,对于搞大航海的北海国而言,绝对属于战略物资。为何?油桐树果实榨出的桐油,属于造船急需的物资。
目前,欧洲的造船行业,在处理木材时,使用的是橄榄油和亚麻油。但是,它们处理木材的效果,都远不如桐油,而且成本还很高。
马林拥有了美洲后,其实不缺造船用的木材,造船工匠也在大批培养中。但是,造船必须的油料,却是很急缺的。
而且,木材在经过桐油的处理后,不但可以防水,而且防腐的能力会大大提高。对于木船制造而言,桐油绝对是油料中的最佳选择。
同样地,漆树也对造船有重大的作用。若是把桐油和漆树产出的生漆混在一起使用,船只防水和防腐效果更佳。
但偏偏,欧洲没有油桐,也没有漆树,美洲也没有这两种植物,只有华夏和附近的国家有
目前,欧洲所用的油漆,都特么是各种珍贵原料调制出来的混合物,成本很高,价格贵死
所以,马林之所以急着打开大明贸易航线,倒未必多重视贸易的重头戏丝绸和瓷器,反而特别重视引进油桐和漆树。只有拥有了大批量的成本低廉的桐油和生漆,马林才能在美洲低成本地大规模量产船只,形成船海,堆死一切航海竞争对手
正好,北美南部地区,也是亚热带地区,和油桐及漆树生长的华夏南方气候很像,可以大规模种植。前提是——你得有种子
为了收购道足够的油桐种子和漆树种子,孔泰直接竖起大牌子——“大量高价收购油桐种子和漆树种子,每斤种子收购价1两白银”
这个消息直接把大明广州的商人们给镇住了——尼玛,一两银子一斤啊!
要知道,在大明,一石大米一百几十斤呢,价格才半两银子。而这货收购油桐种子,一斤就开价一两银子,简直是冤大头啊
于是,很多人开始鸡飞狗跳地寻找油桐种子和漆树种子,好拿来换大钱
同时,孔泰还打出旗号,大肆收购毛竹种子
这顿时把广州的明朝人给雷到了——尼玛,毛竹这种玩意儿,还有人收购它的种子?不是窜得到处都是么?春天下雨的时候,毛竹竹笋有时候一夜能长老高呢
但是,当大家去找毛竹种子的时候,却遇上了难题——毛竹一生一般只开花结果一次,周期为几十年所以,就算毛竹窜得到处都是,想找毛竹种子也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毛竹一般60年才开一次花,然后结出种子。而一旦开花结种,毛竹的竹身就可能枯萎而死。
所以,毛竹的竹笋好找,种子还真特么难找
孔泰把毛竹种子的收购价格都提高到10两银子一斤了,也没收到。不像油桐种子和漆树种子,好歹每样收了几百斤。
最后,孔泰经过高价悬赏和多方打听,才得知广州城北一个竹林里,有一位隐士,因为酷爱竹,机缘巧合下收藏了几斤毛竹种子。
但当孔泰亲自登门求购毛竹种子的时候,却吃了闭门羹
原来,这位隐士大爷本身淡泊名利,并不爱财。而且,老头对竹子宝贝得很。对于孔泰开出的10两银子一斤的高价,老头理都不理。即使孔泰开出了20两银子一斤的天价,老头也没松口
但讽刺得是,老头虽然淡泊名利,他儿子却不是最终,老头的两个儿子,合伙骗开老头,然后把老头宝贝得紧的5斤毛竹种子给偷了出来,作价100两卖给了孔泰随后,二人瓜分了这100两,每人得了50两,且各自购买了十亩地,算是过上了安稳富足的农家生活。而在此之前,老头的两个儿子每家才5亩地,生活过得很艰苦
孔泰才不管毛竹种子是怎么来的,得到毛竹种子后,他立即赶回了广州城,免得老头赶回来反悔
马林为什么要购买毛竹种子呢?因为,马林要搞混凝土
若是搞钢筋混凝土的话,这个年代钢筋生产成本太高了。马林之前修了一个人工水库,因为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居然耗资几十万金币。然后,马林就不敢随便搞钢筋混凝土了。因为,成本太高了啊除非是王宫和首都的城墙,一般地方马林才舍不得使用钢筋混凝土呢
所以,马林想起来后世流行的一种折中产物——竹筋混凝土
竹子这玩意成本低啊,而且好处理。但最大问题在于——欧洲和美洲都没竹子美洲也许有原生竹子,但论及生长速度,哪种竹子都赶不上毛竹啊
毛竹生长快,两三年就能长成建材。而且,毛竹窜起来厉害。种下一颗毛竹,只要气候适宜,过不了几年,这里也许就窜成一片毛竹林了
所以,马林才让孔泰在广州高价求购毛竹种子的。有了种子,朝美洲一撒,没准过不了几年,那里就长成大片竹林了
竹筋混凝土虽然坚固性和耐久性不如钢筋混凝土,但也勉强能用了。一些民用设施,如堤坝等,完全可以用竹筋混凝土来修建。甚至于,这个年代的小土炮,都未必能轰开竹筋混凝土工事。
而如果在弄混凝土之前,先把毛竹用桐油和生漆处理一下,加强其防腐能力,也许竹筋混凝土建筑用个几十上百年都没问题
事实上,毛竹的繁殖方式并非只需要种子。完好的竹笋甚至部分竹根都可以。但有一个问题是——毛竹长得太快,若是携带竹笋、竹根,以毛竹有时候一夜窜高一两米的水准,哥伦布的船队要一年左右才能回去,船上空间本来就狭小,哪里容得下毛竹疯长?
故而,还是携带毛竹种子回去,比较方便。毕竟,毛竹种子不种下去,是不会不停生长的。只是,毛竹60年一开花结种,种子实在太罕见了
第739章 疯狂大采购(下)()
就在孔泰大肆收购油桐、漆树和毛竹的种子的同时,另一个懂汉话的副使斯康达也没闲着。虽然因为能力不及孔泰,没有负责和大明官员的接触,但斯康达的汉话水平还是足够的。在两广总督衙门的衙役的帮助下,斯康达也负责了部分采购业务。
斯康达负责的第一项采购业务是小麦,马林早就知道,大明朝的小麦品种,比当下欧洲的品种要好。当然,不是说好吃程度,而是指生长速度。
欧洲小麦太坑爹,要整整生长一年。而大明的冬小麦,是和水稻轮作的,一般只要半年左右。所以,马林看重的,是大明小麦的生长速度。
在未来,马林打算在北美南部亚热带气候区,和大明长江流域一样,推行稻麦轮种制度。这样,粮食的产量就更恐怖了,也能养活更多居民。
只不过,在这个年代,廣枺厍遣恢种残÷蟮摹<词沟搅撕笫溃仓挥袕V枺辈可角庞猩倭恐种捕÷蟮摹1暇梗焦愕厍饕侵种菜镜摹K裕诠阒菹胍竦眯÷笾肿樱拐嬗械懵榉场
但是,好在大明朝是一个商业发达的国度。因为大明官员是全国流动的,所以,难免有大量北方的官员,被调往两广地区当官。而北方人习惯吃面食,故而,就形成了一个市场需求。而且,这种需求虽然量未必很大,但却很重要。因为,需求小麦的,是那些北方调来的官老爷啊
要是平民百姓,即使有需求也没人理会——尼玛,到了南方就得吃米,想吃面食?滚一边去
但是,那些大老爷可不能这么对待。他们要啥,就得有啥。尤其是,那些个需要巴结那些老爷的商人,也会想着法子从北方运面粉或者小麦过来。
所以,斯康达和孔泰分开之后,立即去广州城的粮铺去打听有没有小麦出售。而且,重点打听产自长江流域的冬小麦。
不过,毕竟是广州,这边出售小麦的实在太少。那些个粮铺,即使照顾北方客户的需求,一般也都是出售面粉,而不是小麦。很多粮铺,根本就是进的面粉,而不是进小麦回来磨面。
所以,一连几天,斯康达都没有收获。最后,还是在出身贛西的左布政使沈锐的帮助下,斯康达找到一位出身南直隶北部(大约相当于后世皖北地区淮河以北的地方,明代的南直隶包括后世的苏省和皖省)的习惯吃面食的小官家里,花费20两银子的高价,购买了其从家乡带来的两石未曾磨成面的冬小麦。虽然量少了点,但也算有了。
斯康达的第二项任务,则是收购水稻的种子。当然,不是南方热带地区流行的籼稻,而是北方地区流行的粳稻。比如,东北大米这样的稻米。
前世,马林就是江北人,习惯吃软糯的粳米,不太习惯吃南方的籼米。虽然说,籼米中也有香米这样的存在。但总的而言,还是粳米更香软一些。
而且,不管在大明还是在后世,北方人吃大米,都更习惯吃粳米,而不是籼米。甚至,作为大明粮仓的苏南地区,也主要产粳米。这是因为,苏湖一带,是京师重要的稻米供应区。通过京杭大运河,漕船把苏湖一带的大米运往京师,供应京师的官员。
但是,京师很多官员,更习惯吃粳米。所以,大明最重要的产粮区,也根据需求,主要种植粳稻。在后世,苏省依然是全国最大的粳稻产区。包括其江南地区和江淮地区,一直是重要的粳米产区。
当然,说这些都是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马林喜欢吃粳米啊
所以,作为小弟的斯康达,必须为马林寻找粳稻的稻种。然后,移植到北美地区和长江流域气候相似的地方种植,供应给马林食用。
为此,斯康达特地跑去粮铺,采购粳稻的种子
粳稻的种子倒是不难采购,毕竟,粳米在大明就很受出身长江以北的官员们青睐。所以,粳稻比小麦好买多了。斯康达随便找个粮店,就购买了100石粳稻。
在采购完粳稻后,斯康达还购买了大批两广本地的籼稻的种子。毕竟,马林控制的热带殖民地,不适合粳稻的生长,只适合籼稻生长。而在此之前,马林虽然从印度获得了籼稻的种子,但他不太相信阿三的稻种,于是让斯康达在大明也采购一些优质的籼稻种子。
除此之外,斯康达还采购了大量糯稻的种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马林打算以后用糯米酿醋,当然也可以酿酒。此外,还可以打年糕总之,糯稻的用途也很广。虽然糯米不能当主食,可却用途广泛。而用糯米酿醋,也是重要的用途之一。毕竟,用苹果酿醋,成本有点高,还是用糯米酿醋更划算些。而苹果嘛,还是给人直接吃的好
斯康达采购完粮食种子后,终于开始采购别的了
既然来到大明,不采购丝绸简直就说不过去啊!于是,斯康达借用两广总督衙门的威势,请来了广州城里几家大丝绸供应商,向他们采购生丝,以及部分丝绸面料。
之所以以采购生丝为主,是因为东西方的审美不同。大明人认为美的丝绸面料,欧洲人未必认同,反之亦然。
所以,解决东西方审美差异的最好办法,就是从大明采购生丝回去,纺织符合欧洲人审美的丝绸布
眼下,大明的生丝价格非常便宜。市面上,一担生丝(一司马担,重约120斤左右)才50两左右,平均每斤生丝才0。41两白银的样子,比万历年间0。5两每斤生丝的价格还要便宜很多。毕竟,万历年间时候,因为白银的大批涌入,造成了物价的上涨。而在正德时期,白银尚未大量流入,此时大明,物价比万历朝还要低。
斯康达提出大肆采购生丝,但广州的丝绸商人们并不太乐意。为啥?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总不能因为斯康达一句话,就把原本打算卖给老客户的生丝卖给他吧?
但这并不是问题,当斯康达提出用每担生丝56两的价格采购后,那些大丝绸商人顿时抛弃了节操。除了少部分必须优先供给的来头较大的客户外,其余客户的优先级,都被排到了斯康达的后面——谁叫斯康达加价一成多呢
但是,大概因为广州城远离丝绸主产地江浙的原因,加上还没有欧洲人过来每年大量采购。所以,广州城尚未形成大规模供应丝绸的气候。斯康达采购的丝绸,其实是抢了本地人的份额。
所以,尽管出了高价,斯康达总共也不过采购了900担生丝。就这,还把广州城的生丝一扫而空,导致广州生丝供应短期内出现了严重困难。
当然,这要是搁在明末,就绝不可能了。因为,明末的时候,大明丝绸的供应相当充足。甚至,在明朝嘉靖年间,出于经济上的考量,湖州等江浙地区,出现了大面积“改稻为桑”的情况。因为,种桑养蚕,出售丝绸,利益比卖稻米大多了。一石稻米才半两银子,而一担生丝价格几十两
在西洋人大肆采购大明丝绸之前,虽然种桑养蚕收益也高。但碍于市场有限,还没有人愿意大面积改稻为桑。但自从葡萄牙人开始在大明大量采购丝绸后,出于经济利益的刺激,江南地区才开始出现了大面积改稻为桑的情况。对此,后世一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还详细描述了这个情况。
不过,马林身为历史系高材生,自然知道大明王朝1566所讲的严嵩父子大力推进“改稻为桑”,并不惜毁堤淹田,来强行推动的剧情是不符合史实的。
事实上,真正推动江南地区改稻为桑的,是利益。而执行者,也并非严嵩父子,而是拥有大片田地的江南士绅。比如,徐阶所在的松江徐家这样的超级大户,才是真正的推手。而如此做的原因,自然是丝绸外贸的暴利了。
不过,那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如今,哥伦布的船队第一次来大明,大明还没有从丝绸贸易中看到暴利呢,自然也不存在改稻为桑的风潮。所以,丝绸的供应量,也不是很充足。要是搁到崇祯年间,只要你有钱,还能在大明自由采买,别说900担生丝了,9千担都能买得到
眼看买不到足够的生丝了,斯康达就开始转变目标——开始采购瓷器
在这个时代,瓷器在欧洲可是老值钱了。一件瓷器的价格,都是以金币为单位的。很多中,欧洲古代国王发怒,都喜欢摔上一两件“珍贵”的瓷器,以表明其真的怒火滔天了。不然,也舍不得把如此珍贵的瓷器摔掉而这个梗,也多次出现在很多里
所以,斯康达这次,自然不会放弃瓷器的采买。为此,他雇佣了一大批脚夫,跟着去那些瓷器店扫货。几天下来,斯康达居住的驿馆仓库,堆满了他从广州各大瓷器店扫来的货。斯康达不但购买了大量精美的瓷瓶、瓷罐等摆设用的瓷器,同时还购买了大量的瓷碗。别说青花瓷了,普通的青瓷碗,都买了老多。结果,这导致广州城百姓买碗困难。要是谁家不小心打坏了饭碗,想去瓷器店买个新的都买不到
就这样,在孔泰和斯康达两位使者的努力下,哥伦布带来的一艘500吨级的战舰和两艘250级武装商船上,堆满了各种货物而两人的疯狂扫货的行为,也严重干扰了广州城的市场。比如,丝绸行业和瓷器行业的供货,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为此,很多人都向官府投诉,搞得两位布政使也有些头大。好在,两人的疯狂采购,终于把三艘船的货舱都装满了,也就停止了扫货。不然,情况会更严重
第740章 超级暴利的茶砖贸易()
和斯康达那边如烈火烹油般的热闹贸易场面不同,孔泰负责的采购,种类少,量也不大。但是,却都非常重要。
只是,广州是一个贸易港,而且处于珠江三角洲下游平原地区。所以,周边地区种植水稻较多。而油桐和漆树等多半产自丘陵山地,平原地区,多半被开垦成稻田了,不会被浪费用来长树,更何况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四周?
所以,尽管开出了高价,孔泰的收获也不是很大。比如油桐种子,他才收购了500斤,基本把广州城里的油桐种子库存都扫光了。而漆树种子更少,他只收购了300斤,也是把广州城的漆树种子都买光了。至于毛竹种子就更惨了,只有从城北竹林那里弄到的5斤种子
倒不是说世面上这些种子稀少,而是,在广州这样平原地区,这些种子是比较少的。因为,这些种子就算买来了,也不可能种植在珠江三角洲下游地区。既然没什么人种植,自然供货就少了。孔泰能够买到500斤油桐种子和300斤漆树种子,还是因为他出了高价,收集了很多散货,才凑到这么多的。
当然,如果孔泰能够在广州呆上个一年半载的,长期收购,肯定能够收购更多。但是,因为没有获得朝贡贸易资格,孔泰肯定无法长久呆在这里。所以,这种急促的收购行动,所获自然不多。
但这些也不算少了,一斤油桐树种子可达上千粒,这还是油桐种子比较大的缘故。按照一个坑点两三粒种子的稳妥点法(种子播种下去未必发芽,所以多点两个中子保险。如果三个种子全发芽,那最后就留下长势最好的那一株,拔掉另外两株。当然,如果土地面积足够,拔出来的另外的两株(也有可能不发芽),也是可以移栽道别处的,但长势肯定比不过保留的那一株)。即使按照一半的低发芽率来保守计算,一斤种子也是能够种出四五百棵油桐树的。而漆树种子要小得多,一斤种子估计能种活千棵以上漆树。所以,只要好生照料,孔泰收购的500斤油桐种子和300斤漆树种子,还是可以种出至少两万多株油桐和三万多株漆树的。
至于毛竹那5斤种子,毛竹种子非常轻,千粒种子才重24克左右。1斤毛竹种子,居然有两万多个。5斤的话,足有10万多粒就算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