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长矛弄这么长,其实是为了对付骑兵的冲锋的”

    “对付骑兵?”刘孟立即来了精神。要知道,终大明一朝,塞北的蒙古骑兵,一直是大明的头号心腹大患。野外相遇,面对蒙古骑兵的冲锋,明军十次有七次会被屠杀。若是有克制之法,绝对是大明之福啊。

    “是的,刘大人!”孔泰清了清嗓子,然后悄悄翻了翻马林给的宝典。

    过了一会儿后,才介绍道:

    “若是面对骑兵的冲锋,长矛手可蹲下,把长矛后端插在土里,斜着向前。若是敌军骑兵硬冲,一丈二(4米)长的长矛,即使斜着立在地上,对面骑兵冲过来,也必定先装上长矛。然后,战马被刺中,敌人骑兵落马。我方其余长矛手可将摔下来的敌人刺死”

    刘孟比划了一下,发现长矛若是有4米长,还真能做到这一点。而且,把长矛斜着插在地上,即使对方骑兵撞上来,力道也会传到地上,而不会把手持长矛的步兵撞飞

    但广州前卫指挥使徐勇却插话道:

    “可是,蒙古骑兵擅长骑射。他们在老远处就放箭了,如何破解?”

    孔泰不慌不忙,因为马林的宝典上有过说明:

    “徐将军,您忘了我们的火绳枪了?他们有骑弓,我们有火绳枪!不信请看其威力”

    然后,随着一声令下,30名火绳枪手,分成三拨,开始了三段击的表演

    此时,40步的靶子尚未撤去,又被放回了原位。表演三段击的射手们,开始了排队射击

    “砰——砰——砰——”第一排的10名火枪手瞄准完毕后,在指挥官的下令下,一起把枪弹倾泻往前方的目标

    然后,第一排火枪手从1米宽的间隔中侧身后退道最后。而第二排火枪手则顶到了最前面,待站好位置后,第一排火枪手射击产生的硝烟也散去大半,可以大致看清前方了。然后,指挥官大声下令开火,第二排的火枪手也纷纷扣动扳机,驱动火绳压入药池,激发了火枪

    就在第二排上前射击的时候,第一排的火枪手们已经到了后边,开始了装填弹药的工作。第二排退下来的时候,他们还在装填。但当第三排上前射击完并退回来后,第一排的火枪手们,也大致装填好了。也就隔了几息的时间,第一排终于装填好,走到了最前面,举起了火绳枪,在军官的号令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射击

    如此,三排火枪手进行了相对比较连贯流畅的三段击,看得在场的大明官员和将士们眼花缭乱。

    “果然不愧是黔宁王发明的三段击,如行云流水,犀利无比啊!”刘孟由衷地赞叹道。得,功劳全归大明黔宁王沐英了

    “黔宁王犀利!”在场的大明文官也赞道。他们不会赞扬番邦,但赞扬本朝名将,还是不吝夸赞的。而廣枺钡兀浣币桓鋈死骱Γ蓟崴怠昂孟。 保土趺系韧饫垂僭保脖挥跋炝

    但这时,负责整个千户所的火铳队的百户李三水却是疑惑道:

    “孔大人(孔泰),我观贵军装弹只需30息,而我军装填弹药,铳管更短,却需要60息以上,为何?要知道,把铅弹放入铳管,很是麻烦,需要费很大的工夫”

    作为专业人士,李三水发现,这些北海国的火枪手,貌似把铅弹装入枪管很轻松啊。如此轻松,李三水怀疑这些铅弹都要比枪管内径小。可是,那样一来,不就漏气了吗,会影响射程的可是,这些北海国的火铳,射程明明那么远

    刘孟听到专业人士李三水的疑问,也关注地看过来。

    孔泰听了李三水的疑问,伸手招了招。于是,边上一个闲着的火枪手,带着火绳枪走了过来。孔泰接过火绳枪,示意火枪手把弹药拿过来

    在倒入火药粉,并用通条捣实了后,从皮包里拿出了铅弹

    “李百户,请看好了!”

    李三水和刘孟都盯着看,但见孔泰又拿出了一个小纸片。纸片泛着油光,貌似是油纸

    然后,孔泰用油纸片把直径小于枪管内径的铅弹包裹了起来,放入了枪口,然后用通条轻松地一压到底。

    之后,孔泰解释道:

    “李百户,铅弹在枪管中,最忌讳闭气不严。否则,会影响射程。因此,我主在十年前,就发明了用油纸或者鹿皮包裹着稍小的铅弹,然后压入枪管的办法。”

    “如此一来,把铅弹压入枪管就简单许多了。你看,刚才我把铅弹压到底部是不是一气呵成?若是用正合枪管内径大小的铅弹,想要将其压到底部,那可就难了,还要用锤子压着通条将其用力往里敲打,非常费时。而用了包裹油纸或者鹿皮的方法,可节约几十息的时间,大大加快装填速度!”

    “正因为我主的这个厉害的发明,使得我国火枪手战力大增。10年前,我主的领土,只有不到一个县的大小。而如今,我主的领土,大小足以和半个胡(福)建那么大!”孔泰自豪地说道。

    “啊——半个胡建?”刘孟顿时震惊了。他可是在胡建当过参政的,知道胡建有10府2州共69个县。有半个胡建那么大,岂不是有三十多个县那么大?

    要知道,大明那些亲王的封地,也没那么大啊。看起来,这个北海国还实力强劲啊

    “是的,我国现在共分为东弗里斯兰、西弗里斯兰、奥尔登堡、不莱梅、石勒苏益格、日德兰、北明斯特和南明斯特共八个省。当然,我国的省肯定远不如大明的省那么大,8个省加起来,也只有半个胡建那么大”

    “已经很大了!”刘孟很清楚,这个面积,比大明属国琉球群岛,就大了十倍都不止。他当初在胡建也混过,而琉球国朝贡贸易的地点是在福州,刘孟为此和琉球人打过交道,知道那边的情况。而区区琉球国就被朝廷封了王,且北海国面积比大明那些亲王的封地都要大。当然,明初朱元璋分封的藩王领地除外。朱元璋分封儿子很大方,给的国土面积很大。比如秦王、晋王、庆王和肃王(后两者的封地最大,但很贫瘠,属于西北荒凉地区)。而后来的王爷,领土就小很多饿了,一般只有一府之地或一州之地。像马林的领土面积,差不多有5个府那么大了,远超朱元璋时期以后的明朝亲王领地。

    “如此看来,这种火铳和其战法很厉害啊!”沈锐惊叹道。

    “我主愿将这些都献给大明朝廷,成为大明藩属,愿大明更加繁荣昌盛!”

    “善!”

    “大善!”

第737章 需要走个流程,你且明年再来() 
就在沈锐和刘孟二人夸赞马林对大明的“忠心”的时候,千户所的火枪队指挥官李三水百户忽然问道:

    “孔副使,请问,贵军的火铳所用的火绳是如何制作的?在下观贵军的火绳燃烧又慢又稳,不知是何道理?”

    李三水的问题非常专业,一般绳索,比如棉线,一旦点燃,要么燃烧很快,要么一会儿就熄灭。像火绳枪这种样子,缓慢、稳定地燃烧的,的确比较罕见。但是,这很适合火枪的应用。要是火绳燃烧太快,估计扛一麻袋火绳,都不够支持一场战役的。

    孔泰自然知道原理,毕竟,他就是负责来进献火绳枪的。于是,他解释道:

    “这些火绳,都是用几股细亚麻绳搓成的。然后,放在锅里用醋煮一下。或者,泡一泡硝石水。但是,泡硝石水的火绳燃烧速度有点快。因此,使用醋煮一下为佳。但若是嫌火绳烧得慢,也可以用稀释的硝石水泡一泡。记住,硝石水不可太浓,不然火绳燃烧速度太快”

    醋这种玩意,在欧洲比较贵。因为,欧洲的醋,是用苹果酿的苹果醋,自然娇贵。但在大明,醋是糯米酿制的,成本较低,所以更容易得到。

    李三水赶紧找来纸笔,把火绳的制法记了下来,以备日后之用

    但李三水问及如何铸造弗朗机炮,和如何打造火绳枪的时候,孔泰却没有说太多了。

    毕竟,孔泰是来寻求获得朝贡资格的。你特喵的还没准许我朝贡贸易,我把一切都告诉你?这不成了棒槌了么?

    所以,对于铸炮和制造火绳枪的技术,孔泰推脱说,自己并非铁匠,也不是太懂其中办法。不过,若是北海国成了大明藩属,国主马林肯定会派出一批工匠,来大明指导工部如何铸造精良的弗朗机炮和火绳枪

    孔泰的解释倒也合情合理,一般而言,哪有外交官精通铸炮造枪的?所以,这话没人能挑出毛病来。

    接下来几天,孔泰和斯康达二人,就专门留在了千户所,陪同炮兵指挥官雅各布和另一名叫威塞特的火枪手指挥官,操练广州前卫挑选出来的一批精锐的炮手和火枪兵。毕竟,孔泰他们肯定要离开的,即使把弗朗机炮和火绳枪送给大明,也得有人会用是不?

    看到北海国的人对于训练大明将士如此上心,沈锐和刘孟两位负责主管夷务的主官也很是高兴。

    期间,新上任的廣枺哺С陆鸹固氐乩床喂哿艘幌潞奔慕鸱⒈萄鄣姆怼?吹娇滋┑热司⌒木×Φ匕锩骶盗放谑趾突鹎贡彩敲憷思妇洹6遥陆鸹辜孀帕焦阕芏降耐废危匠Rぴ鷱V西的梧州,负责镇压瑶乱。在看过弗朗机炮和火绳枪的威力后,陈金巴不得把马林进献的40门佛朗机炮和那500杆火绳枪都划拨道他麾下镇压瑶民起义的官军中。但可惜的是,因为北海国还没有正式成为大明藩属,这些枪炮目前严格来说,还不是大明的呢。

    另外,即使这些枪炮属于大明了,但作为贡品,也必须先送交礼部,由礼部负责接收完了后,才能算是大明的。然后,才能进行分配。

    但是,陈金知道,佛朗机炮和火绳枪这样的利器,送到京师后,肯定优先供应北方长城一线的边军,根本不会轮到两广总督麾下的二三线部队。因为,大明军事重心在北方长城一线。防御蒙古,才是大明朝的军事重心。平定瑶民起义什么的,根本不算太重要的大事。

    所以,在离开千户所的时候,作为两广总督兼廣枺哺У某陆穑聪蚰40门佛朗机炮和500杆火绳枪,那叫一个恋恋不舍啊陈大总督心说——要是平定瑶民起义的官军配备了这样的利器,该多好啊

    眼看陈大总督如此眼神,本来头脑就灵活的孔泰哪还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于是,孔泰急忙赶回广州城内,找到哥伦布

    找哥伦布干啥?自然是要那批被哥伦布贪污下来的枪炮啊

    之前,马林曾打算赠送马六甲王国20门佛朗机炮和200支火绳枪的。但是,哥伦布这厮贪婪,竟然擅自做主,贪墨了一半,只送了10门佛朗机炮和100支火绳枪给马六甲王国。

    孔泰身为副使,也不好和哥伦布这个名义上的正使和男爵大人说什么。但是,看到两广总督陈金特别喜爱这些枪炮,孔泰决定——把哥伦布贪墨下来的那10门佛朗机炮和100支火绳枪拿出来,赠送给陈金

    哥伦布听了孔泰的想法后,开始还发脾气,不肯交出来。但孔泰威胁说回国后告状,哥伦布不得不屈服。毕竟,他也知道,孔泰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副使,绝对是马林眼前的红人。

    于是,哥伦布贪墨下来的10门佛朗机炮和100支火绳枪,被孔泰全部送给了两广总督陈金。

    “这这怎么好意思呢”陈大总督见到孔泰这么有眼力劲,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但是,他很喜欢佛朗机炮和火绳枪,也很想尽快平定瑶民起义。于是,就半推半就地收下了

    在广州前卫的炮兵和火枪手接受完使用培训后,两广总督陈金就迫不及待地从这批人中抽调一半的人,随同孔泰送他的10门佛朗机炮和100支火绳枪,派往了两广总督驻地梧州,用于廣西镇压瑶民的前线

    不过,廣枺颊狙妹糯戳艘桓龇浅2缓玫南ⅰ焙9袢〈竺鞒笨昂希峙卤冉侠

    为什么呢?因为根据广州市舶司提举丁海山的打听,前来广州市舶司朝贡贸易的占城(越南南部)、暹罗(泰国)、满刺加(马六甲)等藩属国的官员和商人,甚至是来自锡兰和大食的商人。结果,他们中没有一个人知道北海国的

    这下问题就大了

    要知道,大明王朝确认藩属国存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派礼部小官去该国考察,确认其存在;另一种,则是因为藩国离大明太远,不便派人去实地考察。这时,就需要原有的藩属国帮忙证明该国的存在。

    可是,北海国是欧洲大陆西北的小国。而来大明广州贸易的国家,基本是东南亚的小国。即使偶尔有来自印度和阿拉伯地区的,也的确没有听说过北海国。因为,北海大公国才建立多长时间?名声还没传到阿拉伯地区呢

    所以,这下就尴尬了

    沈锐和刘孟虽然对北海国使团很有好感,但他们并没有确定北海国贸易资格的权利。若是有原本的藩属国的官员或商人能证明北海国的存在,他们倒是可以根据规定临机决断。但偏偏没有人听说过北海国所以,两人也没办法了

    为今之计,两位布政使只能上疏朝廷,让朝廷的礼部和内阁去头疼去了

    孔泰很郁闷地向刘孟打听:

    “刘大人,这朝廷批复一下,大约要多久啊?”

    刘孟郁闷地说道:

    “老夫也不知啊,这是朝廷必须走的流程时间嘛也许要很久你且明年再来看吧”

    “啊这么久啊?”孔泰直接吃惊地长大了嘴巴。但很快,他就开始佩服马林的神机妙算了。

    为啥?马林来之前就预测过了——以大明官场的尿性,审核北海国朝贡资格,估计会争吵很久。也许,会花上一两年的时间吵架争执也说不定反正就是拖沓这种现象,即使到了后世,也屡见不鲜

    好在马林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不然非得郁闷死不可

    不过,现在孔泰最关心的是——北海国使团,这一次能否在广州采购大明的货物

    沈锐和刘孟两位布政使也比较为难,因为,在没有获得朝贡贸易堪合的情况下,按照规矩,北海国是不允许在广州采买货物的。而且,沈刘二人也没有权利下决定

第738章 疯狂大采购(上)() 
就在两位布政使左右为难的时候,孔泰之前赠送佛朗机炮和火绳枪给陈金的行为,收获了奇效——两广总督兼廣枺哺С陆鸪鍪至

    廣枺颊狙妹牛挥姓乒軓V枺扑昂兔裾娜ɡ6杂谑欠衽急焙9诠阒莶陕颍敲挥腥ɡ龀鼍龆ǖ摹

    但是,两广总督能

    作为大明两广总督,陈金虽然不直接管理地方政务。但因为是朝廷派出的钦差大臣(明朝的总督不是地方常设官,而是相当于钦差大臣,一般还兼挂右都御史的职务。而且,明朝两广总督,主要是负责镇压廣西山民起义的,总督府一般设在廣西梧州),是代表皇帝的。因此,陈金可以“临机决断”一些不好处理的为难事。

    当然,这种“临机决断”的钦差权利,却是不能够赐予北海国获得朝贡资格的。因为,“临机决断”,只能用于临时处理一些棘手问题,但不能形成常例。也就是说,这种权利是一次性的,没有连贯性,也不能作为后来处理类似问题的参考。

    不过,对于北海国使团来说,也不需要一下子获得朝贡贸易资格。孔泰所求的,不过是这一次能够在广州获得采买资格而已。

    陈金刚刚收了孔泰的大礼,正考虑如何回报对方呢。孔泰求上门,陈金经过反复考量后,决定动用总督的钦命皇权,临时授予孔泰一行在广州府采买的权利。

    当然,孔泰等人在广州采买,并非以朝贡国的名义,而是以两广总督大营的合作商人的名义。

    两广总督陈金发出公文,说明本人通过中人介绍,认识了“海外夷商”孔泰,从其手里“采购”10门佛朗机炮和100支火绳枪,作价两千两白银,用于平定瑶乱。此外,总督陈金以钦差的名义,授予孔泰一行在广州采买一次的权利,作为此次枪炮交易的奖励和恩赐

    事实上,陈金此次获得10门佛朗机炮和100支火绳枪,一文钱都没付出。但是,在公文中,两广总督大营却“支出”了两千两白银不用说,这两千两银子,自然是进了陈大人的腰包

    要知道,在同西方贸易之前,大明的白银还是很稀罕的。两千两白银,绝对算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怎么说呢,在这个时代,大明七品县令的年薪是45两白银。2000两白银,相当于大明朝的“县长”44年的工资。

    而且,大明朝是可以花钱买文凭的。在景泰年间,平民(只要不是商籍、匠籍、乐户等“贱籍”)可以捐800石米买到一个国子监上学的名额。而在成化年间(就是刚去世的弘治帝他爹在位的时代),捐一个监生,才需要100石米。而100石米价值多少呢?才50两银子。

    但监生毕业后,能干啥呢?虽然不是科举正途,无法授予县令这样的正官。但是,可以授予州县佐贰官职。而州县佐贰是什么职务呢?一般为州同知、县丞、主簿等副官。搁到现在,相当于副县长级别的大佬啊而且,若是干得好,也不是没有扶正为县令的机会

    50两银子就能买到一个可以当副县长的文凭,这文凭的含金量,就是华清和京大也远不及啊

    而2000两白银可以在成化年间购买40个当副县长的文凭这尼玛绝对是巨款啊

    当然,明朝后期就不提了。因为美洲墨西哥和秘鲁的超大银矿和日本的石见银山产出的白银每年都大量流入大明,导致明末白银泛滥。结果,明末的内阁大佬们,家产一般都是几十万两白银起步的比如张居正,已经算是相对较为清廉的了。死后被万历清算抄家,抄出黄金两万两、白银十余万两这还只是现金,不包括花费银子购置的那些土地——那些才是大头

    但那是明末,就这个时代而言,因为尚未获得美洲和日本的海量白银,白银在大明还是很值钱的。一般而言,大臣有超过万两白银的财富,绝对是大款了而陈金通过这次操作,弄到两千两白银,也算大赚一笔

    也算孔泰的运气,换做清朝的两广总督,虽然更有实权,但已经算是常设的地方大员,不再算是皇帝的钦差了,因此没有“临机决断”的权利。所以,陈金倒是给北海国使团开了一个大大的方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