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孙悦看那信使一抽一抽的好像还没死透,抄刀还要再砍,却被韩崇训一把给拦住了。
“唉,悦哥儿昨天没睡觉吧,你太累了,休息一下吧。”
“睡麻痹啊!你能睡得着?田守奇……艹,让老卓拦住他,不能让他们过江,同时让弟兄们留意一下,周保全搞不好真跑咱们这来了,还有,把……”
韩崇训一把将孙悦搂住,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道:“悦哥儿,休息吧,你顶不住了,剩下的就交给我吧。”
韩崇训已经看出来,孙悦经过这一天一宿的折腾,已经不太正常了,否则他就算拒绝出兵,也完全可以去想别的方法,就算真的是非得杀人不可,也没必要亲自动手去杀,要知道两天前这还是一个没事儿整把扇子乱摇的装哔货呢。
事实上孙悦,已经有点快被逼疯了。
他一个现代人,一个纯粹的书生,就在一天之前,亲自制定了一个屠戮数万人的军事行动,而且转脸还要挤出虚假的笑容去城里宣扬炎黄子孙一家亲的那套理念,还要计算慕容延钊和李处耘分别在哪在干什么,他又不是真的铁打的,要不是腹中一腔怒火撑着他,他早就崩溃了。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这又不是你的错,不要再这么强绷着自己了,我才是新军战时的最高领导,现在我命令你,休息吧,别再管了。”
孙悦哇的一下就哭了,虽然他心里年龄都足够当韩崇训的爹了,但是他真的忍不住了,抱着韩崇训就不撒手,哭的眼泪鼻涕一把一把的,要多狼狈就有多狼狈。
“哥,我睡不着,一闭上眼睛,就全是血,你说我好端端的来他麻痹的枢密院干什么啊!我这么有才华,我特娘的干什么混不上一个宰相啊,我特娘的跟你们出的哪门子征,打得哪门子仗,杀得哪门子人啊!我……我想回家。”
韩崇训叹息一声,孙悦这一哭,整的他也有点受不住了,要知道他也才十五岁,他也是第一次上战场,他爹杀过多少人毕竟跟他没什么关系,这么大的压力就算孙悦抗下了大半,他又能轻松到哪去?
可孙悦能哭,他却不能,因为孙悦是个文人,而他,是个军人。
杀人,那是军人的宿命。
“睡不着就喝点酒,我陪你喝点,喝醉了就睡得着了,我们马上就能回家了,这一仗我们不是已经打赢了么?慕容主帅还有两天就到了,挺一挺,等回了开封,你还要请我吃你做的菜呢。”
孙悦点了点头,突然冲着门外喊道:“李!处!耘!我艹你十八辈祖宗!!”
第一百六十三章 赵宋百年天下,必赖此子!()
开封,大内。
“呔!呔!呔!呔!呔!”
却见赵匡胤穿着黄袍,却手持一柄利剑,正与四个全身重甲的内殿班值大开大合的比武,一把大剑在赵匡胤手上舞的是虎虎生风,好不威猛,直打的四个卫士抱头鼠窜,好不狼狈。
当然,以他的身份来说只有他砍别人的份,谁敢跟他真的还手啊,与其说这是在练武,不如说他纯粹是在发泄。
直到打的满身是汗,四个卫士也快招架不住了,赵匡胤这才住了手,取过宫女手中的湿毛巾胡乱擦了一把脸,就坐在御花园里哀叹一声开始饮酒。
赵光义见他停下,笑着走了上前,挥手示意服侍的宫女太监们都退下,取过壶中的美酒给赵匡胤斟了一杯,笑道:“兄长,前线传来捷报,朗州和潭州都已经夺下,怎么,看您还不太高兴啊。”
赵匡胤冷着脸道:“怎么?你觉得我应该开心么?李处耘这个混账东西,胜仗人人能打,他打的是个啥?”
“兄长何必如此呢,不管怎么说,胜仗总是好事啊,兄长烦闷的,可是那湖…南民心?弟愚见,打仗么,总是要破而后立,只要大宋对他们善加安抚,想来,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归心了。”
赵匡胤叹息一声道:“二弟以为,我只是为了朗州一地之得失而烦闷么?我烦的,是这个世道人心啊!刚才殿前议事,那李处耘做出了这等混账之事,却居然有将近两成人劝我功过相抵,三成劝我重赏?建议我严惩不贷的居然还不到一半啊!”
“这也是情理之中吧,毕竟李处耘吃人也是为了速胜,从结果而言,至少朗州兵不血刃的打下来了,兄长欲严惩,有人替他感到不平,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他也没有私心。”
赵匡胤对此只得摇头苦笑,就连他的亲弟弟也有这样的想法,这让他更加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他,还是活在五代十国之中,他自己,就是那第六代!
这是一个标准的五代十国式的胜利,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胜利,以抢劫为主要目的的胜利,这,不是他想要的胜利!
缓缓的抽出配剑,赵匡胤不由的凝望着上面的锋芒,他不由的反复到底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剑,到底能给他带来什么。
按说,他赵匡胤出生在五代十国,成长在五代十国,拼杀在五代十国,他对这东西简直太熟悉了,他的荣耀,他的家业,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无不是靠着手中锋刃砍杀出来的,若论杀人的本事,天底下还有谁能比他更善于杀人?
但是,赵匡胤却并不喜欢杀人,甚至他当皇帝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时时刻刻的告诫自己不要杀人,这些年来他哪怕是气疯了也顶多凿掉大臣的大板牙,从来没动过刀子,始终保持着绝对的克制。
因为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终结五代十国,他要超越五代第一圣主,超过他的前任,超过那个无敌的男人:柴荣。
以柴荣之强,有生之年无日不争无日不战,严于律己也苛求于人,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对手都能战而胜之,将整个天下都霸气的踩在了自己的脚下,于霸道上几乎做到了人君的极致,可是那又怎么样呢?这天下现在还有他柴家人什么事儿呢?
以刀剑之利威服天下,难道你的刀剑还能永远不锈不钝么?
他明白,想要超越柴荣,靠刀剑是绝无可能的,唯有放下刀剑,不杀!他才有可能做到柴荣都做不到的事情,这道理他一早就明白,他开国四年来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可是,光他明白又能有什么用啊!为什么满朝文武,不能明白呢?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官家,八百里加急,大事不好了!”
跌跌撞撞进来的信使,几乎是连滚带爬的跑到了赵匡胤的眼前,打乱了他的思绪。
“慌什么!发生什么事了?难道是后蜀出兵了?”
“不,是……朗州前线发生兵变,慕容主帅夺权,新军都监孙悦,斩杀了禁军大将田守奇,绑架了李监军,禁军与山南军几乎火并啊!”
赵匡胤还没怎么样,赵光义却先懵了:“谁?孙悦?孙春明的那个十一岁的儿子?他造反了?”
赵匡胤也是一头雾水,却也知事态严重,这十万大军就算不是他的家底,也算得上是他的心头肉了,这要是出了什么差池他非得疯了不可,一把抓起战报看了起来,而与战报一同送来的,还有一封孙悦的请罪信。
不过,想象中的雷霆之怒却没有到来,赵匡胤初看之时脸色还是阴沉的,可是越看那脸上的表情却越精彩,看到最后反而嘴角上扬笑了起来。
“哈哈哈!好!好!太好了!此子懂我,此子懂我啊!我赵宋百年江山,必赖此子矣!”
赵光义在边上彻底的搞不懂了,刚才听到孙悦造反兵变的消息,他脑子里都已经在琢磨着如何跟孙春明去划清界限了,怎么兵变还给他乐成这样了呢?莫不是气糊涂了?
赵匡胤将战报和孙悦的请罪书拿给赵光义,“二弟也看看,哈哈哈,好,太好了,赵普真是收了个好弟子啊!”
赵光义赶忙拿过来翻看,先看战报,战报上说,孙悦奉慕容延钊之命孤军独取益阳,本是为了慕容延钊和李处耘合兵时作为呼应,结果他们俩打的一个比一个猛,谁也不用他呼应。
后来朗州的李处耘吃了人,乱了起来,资水以北军民齐叛,孙悦和韩崇训下令封锁资水,片舟不许过江,李处耘的军令下来,他不但不率军北上帮着李处耘平叛,反而斩杀信使,与慕容延钊隔岸观火,坐看李处耘在湖…南反叛中狼狈不堪,被打的焦头烂额。
这也就罢了,更过分的是,周保全逃到了资水之后被孙悦的新军找到,韩崇训带人亲自将其俘获,为了跟田守奇争功,竟将田守奇当场杀了!李处耘气急之下亲自带兵前去益阳质问,孙悦居然跟他火并了一场,将人给绑了!
这特娘的有什么可高兴的?这样大逆不道的贼子大卸八块也不解气吧!
“看出什么来了?”
“这……臣弟愚昧,实在看不出,这封战报何喜之有啊。”
赵匡胤眼中闪过失望之色,他这个弟弟啊,终究还是差了点水平,刚刚他仅凭战报可就是将事情分析出了八九不离十的。叹道:“那你再看看孙悦的请罪书吧,此战,那孙悦不但无过,反而是我大宋第一功臣。”
第一百六十四章 跟李处耘赌命!()
让我们将时间轴往前拨动几天,看看孙悦到底做了什么。
本来,孙悦和韩崇训的打算,只是锁死资水而已,他也从没想过要亲自跟李处耘去怼,毕竟那李处耘再怎么疯也是堂堂枢密副使,是可以跟他师父赵普掰手腕的大佬级人物,他这小细胳膊小细腿,实在跟人家不是一个量级。
而事态急转直下,其实都是因为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周保全。
朗州易主之后,周保全就在大将汪瑞的保护下逃到了资江南岸的一处佛寺中藏了起来,也是昏了头,当时的周保全并不知道益阳已经姓宋,等他知道的时候,其实已经晚了。
周保全本就是强弩之末,身边亲卫所剩也不过三千多人而已,再加上连日奔波,人困马乏,正好落到了以逸待劳的韩崇训手里,要知道新军本来也是禁军中的精锐,所以作战过程相对也没什么好说的,半日不到,周保全和汪瑞就成了阶下之囚。
生擒周保全,这可是泼天的大功,孙悦也很兴奋,亲自到寺庙里跟周保全谈了会心,因为孙悦和周保全同岁的关系,他们俩还真的有许多共同语言。
总之,孙悦的套路就是极尽安抚,对周保全及其家眷,可以说伺候的是恭恭敬敬,完全就是按照一国国主的礼遇去对待,毕竟湖…南现在乱成这个熊样,若能让周保全亲自站出来安抚湖…南百姓,这比多杀十万人、二十万人还要来的划算的多啊。
甚至于,孙悦还打算劝降汪瑞,并亲自领着他们在益阳转了一圈,告诉他们,自己和李处耘是不一样滴,宋军也不是每个人都像李处耘那样神经病滴,天下一统又是这个大势所趋滴,我们官家对你们也是非常有诚意滴,这些百姓这么跟宋军拼命,这是在用自己的脖子跟宋军的刀子比谁硬啊,这湖…南百姓供养你们周家好几十年,为了这一方百姓的福祉,能不能请你们站出来,让这场闹剧尽快平息呢?我们官家在开封给你们建了可豪华的宅院了,你们的晚年生活,那是非常有保障滴。
周保全才十一岁啊!他能懂什么?你以为每一个十一岁的少年都能像他一样天才么?
在孙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之下,周保全终于动心了,并答应给藏在深山里打游击的张崇富写信劝他投降,孙悦自然是大喜过望,连夜就给慕容延钊写了封信,让他赶快扔下手头的事儿来益阳,只要他这个主帅拍板认可,这事就算是定死了,大宋平湖…南,所付出的代价也就比原本历史中少的多了,他也终于特娘的不用再杀人了,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结果,就差了那么一点点,信使前脚刚走,估摸着信还没到慕容延钊手里呢,田守奇就来了。
田守奇那叫一个气啊,要知道他可是李处耘的心腹,否则追讨周保全这种事也轮不到他,他为了这泼天的功劳也是真急了眼,从朗州一路到资水一天一夜都没下过马,现在大腿里子上面还全都是血。
结果,孙悦和韩崇训两个小娃娃,不但杀了他的信使还抢了他的头功,换了谁能忍啊!也顾不得这俩娃娃背后通天的背景了,指着他俩的鼻子就是一顿骂,直接让亲兵把人给包围了,非要跟他们俩算算账。
这事儿吧,说实话也确实是孙悦他们理亏,再加上这田守奇又是上官,韩崇训也并不缺这么一份所谓的功劳,便同意将这个功劳分润给他一半,就说他们俩是在田守奇的英明领导之下,才抓住周保全的,这也是军营里的规矩,上官分一半么,几千年来哪个国家都是如此。
韩崇训对此没有意见,孙悦自然也不会再节外生枝,毕竟他是文官么,他看中的是周保全三个字的政治意义,功劳不功劳的他还真不怎么在乎。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田守奇就是个棒槌!他居然要去欺辱周保全的后妈!
周保全的后妈,那就是周行逢的女人啊!周行逢虽无国主之名,却有国主之实啊!他的女人,那就是王妃啊!
上梁不正下梁歪,李处耘不严苛军纪,宋军在湖…南自然就烧杀抢掠,而田守奇手底下那些大兵自然也就跟田守奇差不多都是一路货色,周保全好歹带着几百个家眷呢,哪个不是大美女,再加上寺院里一地的金银财宝,这些将士们全都眼红了。
周保全他们倒是不敢杀,但是除了周保全之外,他们敢杀这寺院里的任何一人,敢干任何的事儿,可要真让他们把周保全的家眷先玩一遍过了瘾,周保全还能给张崇富写劝降信了么?十一岁他也是男人啊!十一岁也是有血性的好吧!
孙悦这下可是真急了,加上最近在他的命令下被杀的人也有那么个一两万了,身上的杀性不知不觉的有些重了,一时间急中没生出智来,便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杀!!!
然后,战报上新军就兵变了。
这一刀砍出,痛快倒是挺痛快了,但孙悦的小命,说实话也就悬了。但说实话,这事儿干的吧,孙悦并不如何后悔。
穿越过来将近四年的时间,孙悦的身体一天一天的长大,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越来越像是个宋人,不敢说什么为万世开太平,但得益于魏仁浦对他的教育,至少他觉得,君子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么说可能有些矫情,有些不太像是个现代过来的穿越者,但是,彼时彼刻,那就是他的本心。
军民齐叛,在青史中只是单调而苍白的四个字而已,看上去没有任何的感觉,但,若换成这资水之上滚滚而下的血呢?
周保全一封信,换来的很可能就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湖…南百姓的命啊!当然,田守奇在这场国战之中跟自己一样,都不过是小人物而已,劝降张崇富最大的障碍,从来都是李处耘。
一边是自己的前程甚至是身家性命,一边是十几万几十万的湖…南百姓,怎么选?四年前刚穿过来时候怎么选不知道,但现在,他选择,跟李处耘赌命!
第一百六十五章 请罪书(书单欠更三)()
比较让孙悦感动的是,韩崇训这次比较坚定的站在了孙悦的这一边,其实这事对他来说,最优的选择应该是将孙悦反手给绑了交给李处耘,因为他是个纯粹的军人,打仗是军人的事,政治上的事其实跟他毛的关系都没有。
但韩崇训却毅然决然的陪着孙悦把命给赌上了,要知道孙悦只是个都监,没有韩崇训的帮忙他什么都干不了。
这个情,孙悦得记一辈子,要知道这事要是整砸了,他爹就算是殿帅也救不了他,搞不好还得被他连累。
这世间的事啊,甭管多难,只要第一步走了出去,后面的硬着头皮也就是那么回事,造反都是如此,更何况兵变呢,反正田守奇已经杀了,那绑架李处耘,也就没什么心理障碍了。
一场火并,在孙悦的出其不意之下李处耘很快就成了阶下囚,不过他们也被李处耘带来的兵给包围了,新军九营死战不退,给孙悦感动的直哭,总算是等来了姗姗来迟的慕容延钊。
理所当然,命不久矣的慕容延钊这次站在了孙悦这边,说实在的他巴不得孙悦把李处耘直接弄死才好呢。
要知道李处耘只是监军而已,慕容延钊才是这十万大军真正的统帅,加上他从军几十年的无敌威望,很快就将一场大乱给平息了,一封八百里加急送进京,请官家降罪,剩下的,就是看孙悦和李处耘他俩谁的命更硬了。
…………
开封,赵光义打开孙悦的请罪书,上面居然洋洋洒洒的写了几千个字,但要说这是请罪书吧,除了开头,用了个‘罪臣孙悦疏’之外,愣是一点认罪的相关文字都没找着。
你要说这是陈情答辩吧,似乎这上面也没有几个字是写事情经过的,写的部分跟战报也没什么出入,毕竟那战报是出自慕容延钊的手笔,慕容延钊总不会害他,所以事实俱在,没有半点偏颇,真没啥好狡辩的。
那么,这么长的篇幅,孙悦都写了些什么呢?这货居然丧心病狂的写了一篇策论!!你当你是在考状元啊!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刑赏忠厚之至论,全文将近一千五百字,就不用来水字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这是苏轼的成名作。)
说实话,这篇策论写的是真特娘的好,简直是赵光义自看书以来读过的最好的策论了,有理有据,但说的不过还是仁义乃赏罚之本的那套。
这文采,啧啧,估摸着全天下也找不出来能与之比肩的了吧。可你拿这玩意代替请罪书,这可就有点看不懂了,最关键的是,自己的大哥光是在一旁听,就听的一副如痴如醉的样子,还连连的点头,仿佛终于找到了知己一般,脸上的赞叹之色只要不是瞎子就都看得出来。
自己要是不捧哏一下怕不是会被当做傻子吧!
“看明白什么了?”
“这个……额……孙悦是在劝您善待湖…南百姓,这我倒是看得懂了,他绑了李处耘,是因为李处耘不同意劝降张崇富,而且他这次在朗州干的事,也确实是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