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爸,这好像是北宋-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光美尴尬地笑了笑,他长这么大,还真没被一个女人这么数落过,一时间居然还有点手足无措。

    这货可不是一般的老小,稍微分析一下就能得出结论,杜老太后生他的时候至少也在四十五开外了,毕竟赵匡胤上面还有一个早夭的和一个可以拎着擀面杖满城削他的姐姐,说是老来得子,但实际上应该跟孙子的年纪差不多,他姐从年龄上来说跟他已经是两代人了,全家人都把他捧手心里,冷不丁的被女人一数落,这货居然还脸红了!

    抬头瞥了眼曹妮儿,赵光美更觉惊奇,却见今天的曹妮儿,穿了一身青色的布料长衫,就是男人穿的那种,却又收了腰,花了袖口,领口处还秀了一朵小花,看上去不伦不类,却还挺好看。

    曹妮儿见赵光美瞅她衣服,也低头看了一眼,不太自信地问道:“这衣裳,是我娘买来长衫之后改的,我要上学了,也不知应该穿什么,你是大户人家出来的,见多识广,这样穿,是不是很怪呀。”

    赵光美摇头道:“不怪,一点都不怪,挺好看的,而且还有一点书卷气。”

    曹妮儿一听立马欢喜了不少,嘴角都往上翘了,既然赵三这样的权贵人家小孩都说不怪,那自然就真的不怪,谁敢说怪就是谁土包子。

    孙悦突然想起来他兜里还有一钗,掏出来道:“对了阿姊,这是赵兄弟昨日的贺礼,我看这款式婶婶也戴不上,喏,你带着吧,甭跟他客气,他有的是钱。”

    女人么,不管什么年代,都对亮晶晶的东西没有抵抗力,闻言欣喜地接过钗,赞叹道:“真好看,好东西啊,城北淑芳阁里都极少见这么精致的东西吧。”

    赵光美挠挠头,颇为不好意思地道:“我加钱给他们,专门让他们打的,本想送给我大侄女,恰逢其会赶上了,我倒是觉得你带上更合适一些,这钗,跟你有缘。”

    曹妮儿听了心里美滋滋的,笑道:“那谢谢你了啊,我弟既然说你有钱,就不跟你客气了。”

    赵光美又道:“不过既然是要上学,又配了这身衣裳,插钗就不太匹配了,这样,我侄女那有一把是扇子,象牙镶珠的,上面有雕刻大师制的镂空的花纹图案,另配了一个用金丝缝角的香囊,上学的话,拿在手里最是合适不过,明日我去给你要来便是。”

    孙悦闻言,一阵咳嗽,好悬没把二陈汤从鼻孔里喷出来。

    什么情况?

    该不会是。。。。。。艹!

    曹妮儿不好意思地道:“既然是你侄女的心爱之物,怎么能让你拿来送我呢,心意领了,东西就不用了。”

    “没事没事,我侄女那好东西很多的,也不差一把扇子,我回头再送给他一些好东西也就是了,你不用跟我客气,就像悦兄弟说的一样,我们家有的是钱。”

    曹女闻言一阵欢喜,明知道要人家侄女的东西不好,只是听这赵公子描述,他是真的喜欢那样的一把扇子,拒绝的话又说不出口,索性低下头,啥都不说了。

    赵光美又道:“还未请教。。。。。姑娘芳名?”

    曹妮儿一听脸就拉下来了,咣咣两下把空碗放到托盘上,没好气地道:“走了,我还得给其他宾客送药茶呢。”

    说完,曹妮儿摔门而去。

    赵光美懵逼地道:“她这是。。。。什么情况?”

    就像前文说的,宋朝时女子地位很高,远不像明清时候那样,对外人说个名字就跟定了终身似的,虽然也不能给的太随便,但朋友之间互通名姓本就是应有之理,所以赵光美一时真的有点搞不清状况。

    孙悦苦笑道:“不是冲你,我阿姊没名字,这是扎她心了。”

第三十五章 官家也有无奈时() 
皇宫,大内。

    赵匡胤跪在地上,殷勤地服侍着杜老太后。

    过年之后杜老太后的身体一日差过一日,兴许这一二年就要没了,这活儿按说不该他来干,哪怕是出于孝道不用丫鬟,也可以用儿媳妇,但赵匡胤却坚持要亲自来。

    有个老娘可以亲手伺候,这不是受苦,而是一种福气,多伺候一天就赚一天。

    杜老太后的精神头也有些不济了,在赵匡胤的服侍下吃干了一碗参茶,就又有些倦了,却问道:“老小呢?今儿怎么没过来请安?”

    赵匡胤登时脸就黑了,恨声道:“老三在外边玩野了,昨晚居然喝得酩酊大醉,睡在外面的百姓家里了,连给娘请安都忘了,简直是岂有此理,等他回来我非揍他不可,不学无术!”

    老太太抬手照着赵匡胤的脑袋就是一巴掌,怒道:“打打打,就知道打,十二岁的大小伙子了,喝顿酒怎么了?他平日里被你管的那么厉害,过年了还不许人家放纵一会?你都已经是官家了,就不能让你弟弟痛快一些?连钱都不给够花,你这大兄当的,也是够心狠的。”

    赵匡胤一听就炸了,道:“娘您又给他钱了?”

    杜太后自知失言,尴尬地笑了一笑,道:“给了点,过年么,一点压岁钱而已。”

    赵匡胤急道:“娘,这才一年不到,他都花了将近十万贯了,哪有这么个花钱法的?十万贯,够我养一营将士了,您可不能再这么惯着他了,慈母多败儿啊”。

    杜老太后大怒,骂道:“你这是在教训为娘么?”

    赵匡胤赶忙又重新跪下道:“儿不敢,儿错了,儿不是这个意思。”

    杜老太后舒了一口气,语气缓和了一点道:“儿啊,你现在都是官家了,天下都是咱们家的了,你弟弟花点钱怎么了?”

    “娘~,如今天下凋敝,百姓贫苦,多少人连饭都吃不饱,所谓上行下效,咱们皇家不崇简恶奢,下面的官员有样学样,老百姓可就惨了,更何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今正是开国之初,子孙后代都看着咱们呢,不给后世子孙立下规矩,他们将来只会愈发奢靡,这不是十万贯的事啊!”

    老太太怒打其头道:“万民表率有你这个做官家的就够了,跟你弟弟何干,他跟你们兄弟俩不一样,不是个做大事的,一辈子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也就够了,老身不管,老身没钱了,你一会让人送点钱过来。”

    赵匡胤瞪大了眼珠子道:“您没钱了?娘,您这是又给他多少啊!”

    “什么又给他多少,老身就不能自己花钱了?你给不给,你就说你给不给。”

    赵匡胤憋了半天,他知道他给多少最后都会跑到赵光美那去,可你要他说不给?他说不出口啊!

    于是,回了寝宫之后的赵大怎么想怎么郁闷,这口气他还真有点咽不下去了。

    拿出弹弓,砰砰啪啪又打死十好几只鸟,这怒火才总算是消下去一点,召来赵光美的侍卫,问道:“老三还特娘的没回来么?”

    侍卫无奈,只得哆哆嗦嗦地跪在地上,他能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啊!

    “他昨晚上怎么说的,你给我学一遍。”

    “……”

    “嗯?”

    “官家,昨晚三大王喝醉了,说出来的话不作数的。”

    赵匡胤大怒:“酒后吐真言,他说什么了,他是不是非议我了?我命令你说,敢有半句虚言,我就砍了你。”

    那护卫无奈,只得把昨晚赵光美醉后胡咧咧的那些话复述了一遍。

    赵匡胤越听脸越黑,这叫一个气!气得他拿玉斧乓乓的凿桌子啊。

    “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不识好歹!他还想买宅子?他还想出去住?就他那个花钱的劲,他出去了还好的了么?没有娘护着他,俩月他就得哭!他还说我管的严?你说,我管他管的严么?严么?”

    那护卫低着头也不敢说话,心里要多委屈就有多委屈,那是你弟弟,你跟我发什么火啊。

    良久,赵匡胤叹气道:“德钧,你说,我管他管的严么?”

    张德钧,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王继恩,此时却还只是个伺候赵匡胤的小太监,闻言笑着道:“呦,这话啊,我一个做奴才的可不敢说。”

    “让你说你就说,这是我的家事,你也算是咱们家里人了,有什么不敢说的。”

    “成,那我就说说,老奴以为啊,其实不是管的严不严的问题,三大王年幼,性子顽皮,一直以来顺风顺水的惯了,想问题做事情难免单纯了点,官家对他的心意啊,他恐怕体会不深,而且他从小到大没缺过钱,也不知道这东西的来之不易,行事孟浪一些,也是有的,这么大的孩子,刚有了自己的主意,从小被官家管惯了,有点叛逆,也是人之常情,寻常百姓人家也是这样的,又有老太后宠着,自然也就不服管教了。”

    赵匡胤闻言无奈地叹了口气,这特么对他来说就是个死结,天下间任何的人和事他都可以想办法解决,唯独这个弟弟,他是真没办法。

    当年老太太多厉害的一个人,自己十六岁就被踢出家门自谋生路,好悬没饿死在外面,可放在小儿子身上,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掉根汗毛都疼她心尖尖,管教赵光美,就等同于忤逆老太太,老太太这么大的岁数,活一天少一天了,他能让老太太不高兴么?

    所以赵匡胤除了又叹了口气之外,一点招都没有。

    张德均笑道:“奴才以为啊,三大王的情况,得顺毛捋,引导比管教来的实在,得找个能说的听他的人。”

    赵匡胤一想,似乎有点道理,便问道:“老三还在那对神童父子家里?他跟那个神童关系很好?”

    “额。。。应该是,他跟小的们说过,那孙公子是他生死弟兄。”

    “你替我传个信给那父子俩,就说我请他们,帮我管教管教这个孩子,不求他能有多大出息,只求他能少花点钱,少惹点祸,别干出类似于强抢民女那样让我难做的事情来就行。”

    那护卫疑惑道:“可是三大王似乎不希望那少年知道他的身份啊,这个。。。。”

    赵匡胤嗤之以鼻道:“那对父子粘上毛比猴还精,老三那心机能瞒得住?人家这是知道他是三大王哄着他玩呢,你告诉他们,他们要是能把老三帮我管好喽,我今年就开一科童举,算了算了,你别去了,我让老二去找他爹说去。”

第三十六章 黑脸() 
日上正午,孙春明吃了午饭喝了两盏淡酒,正打算去店里溜达一圈,看看营收,却被下人告知,二大王来了,正往客厅里走呢。

    孙春明连忙小跑着过去迎接,同时心里思虑,这货来干什么?

    要说这一年以来,孙春明和赵二自然是有来往的,赵二想收他为幕僚的心不死,摆足了礼贤下士的态度,而孙春明的生意又确确实实受了人家不小的好处,偶尔也会回馈一二,开封城百废待兴,凭后世的经验偶尔帮他做做城市规划什么的,也算是还他这个人情,加上两人本就年龄相仿,一年多以来,这关系越处越和谐,赵二也常对人说,这是他挚友。

    只是挚友归挚友,通常都是赵二使人唤他过去,却少有他亲自来的时候,这大过年的,皇家礼仪最是繁琐,他怎么有空跑自己这来了?

    微微躬身行礼道:“见过二大王,今儿是什么风,把您给吹寒舍来了?”

    赵光义笑笑道:“这不过年了么,我就不能来给你拜个年?”

    “呦,那还真是在下的荣幸,蓬荜生辉了。”

    赵光义随手送了点贺礼道:“一点新茶,南唐进贡来的,我知道你喜欢,就给你带了几包。”

    孙春明连忙双手接过,交给下人收好。

    “昨日舍弟给你们添麻烦了吧。”

    孙春明一听脑子嗡了一下,用了半秒钟时间反应,索性也不再装了,道:“三大王与犬子颇为投缘,昨夜因家中有喜,多喝了两杯,倒是思虑不周了,您放心,以后不会再出这样的事了。”

    赵光义摆摆手道:“安心,没有怪罪你的意思,舍弟任性,我和我大兄都是没办法的,这次来见你,也是我大兄的意思,家中父亲死的早,三弟是被母亲一手带大的,难免疏于管教,现在再想管,已经有些晚了,大兄的意思是,这件事想求你们帮帮忙。”

    孙春明吓得连连摆手道:“不敢不敢,官家有用得上我父子俩的尽管吩咐便是,可不敢当一个求字。”

    赵光义将官家的要求说了一下,孙春明自然是连连点头答应,在这之前他们父子俩可以装糊涂,在这之后可是不行了,赵匡胤的话虽然没说透,但他哪里还听不出这其中的弦外之音来。

    赵二道:“我大兄说了,若老三真的能懂事一点,他今年便开一科童举,令郎可千万莫要错过机会啊。”

    所谓童举,是指科举考试的一个分支,并不像科举一样几乎年年都有(宋初科举一年一次,),属于随官家心情而来的恩科,啥时候考,到底考不考,都是他说了算,考什么也没有定数,总之就是俩字,任性。

    童举目的在于鼓励天下孩子早读书多读书,算是一种奖励小朋友的手段,所以规定十五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参加考试,考中之后也没个明确的去处,最基本的奖励是绢布二十匹,有点奖学金性质,但如果是比较优秀的则会赐进士及第,特别优秀的也可以直接赐官,比如著名的词人晏殊就是十四岁中的童举,晚年时也做了宰相。

    孙悦的才能赵大和赵二都太清楚了,童子举对他来说完全没有难度,只要朝廷开,他就肯定能中,其实自从他们父子俩击鼓鸣冤之后赵大就始终都关注着孙悦,未尝没有感慨,开童举的这个想法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今这一做法,也算是公私两便。

    孙春明闻言自然大为惊喜,童子举考试可比进士简单太多太多了,不过这其中的潜台词也很明白,把人家弟弟教育好了,人家给你开一个童举,你真有本事的话赐你个进士出身,可要是教育不好,信不信科举都没你啥事了。

    便听赵二道:“春哥儿,舍弟的事,不仅是大兄的一块心病,我这个做二兄的,也是时常挂念的很啊,大兄的承诺是大兄的,我这个做二兄的自然也得有所表示,城北有一个丰乐搂,你可知道?”

    “开封第一酒楼,如何不知。”

    “他们家掌柜私通李重进,已经被我查到了证据,等过完了上元节就要抓人了,这犯人家产么,我打算找几个咱们开封城的酒楼行的翘楚一块商量商量怎么处置,春明兄的食店虽然是开在南城,却也是咱开封有名的去处,到时候还请一并过来,商量商量。”

    孙春明内心狂震,那丰乐楼地理位置优越,离金鳞池不过数百步,周边的宅府非富即贵,又是四层多的高楼,算面积的话少说也有几千平,还带着院子和酒窖,便是此时开封的房价没起来,也值个百十万贯,这礼可不可谓不重了。

    当然,到时候肯定是要走拍卖程序的,宋朝时的拍卖制度很发达,并不比现代弱多少,不过走的却是暗拍,要知道,即使是现代招标这里头的门道也大了去了,有赵光义这个开封府尹亲自操持,恐怕这拍卖的结果跟白送的区别也大不到哪去。

    便在这时,曹妮儿端着茶水进来了,施了一礼后给赵光义斟了一杯茶,道:“二大王喝点茶水吧。”

    赵光义笑着点头,孙春明的脸却刷的一下黑了,问道:“你不是正跟赵三公子他们一块听悦哥儿讲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呢么?你怎么知道二大王来了?”

    “哦,悦哥儿不讲了,因为军哥儿被爹给揍了。”

    “为甚?”

    “军哥儿拿着根棍子上桌子,比比划划的,我爹路过就问他,你这是在扮演孙悟空么?军哥儿说,爷爷在此,然后爹就把他打了,军哥儿哭得实在厉害,悦哥儿就讲不下去了。”

    孙春明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问道:“那悦哥儿和那位赵三公子现在在干什么?”

    “悦哥儿说,他还从没去过青楼,赵三公子和军哥儿说他们也没去过,便偷偷翻墙躲开赵三公子的侍卫,逛青楼去了,我一个女娃,自然不能跟他们三个一块胡闹,听说二大王来了,就煎了点茶。”

    啪叽一声,孙春明的茶碗就掉地上摔碎了,赵光义的脸也黑的跟炭似得了。

第三十七章 青楼女子() 
孙悦三人走在大街上,琢磨着上哪去领略青楼文化。

    宋初承旧唐五代故制,绝大多数的制度习俗跟唐朝时相差都不大,唯有一点不同,就是城市的规划。

    唐朝时长安分出了一百零八坊,各安其事各司其职,早上敲鼓起床晚上敲钟睡觉,天一擦黑就宵禁,临街不得开门,买东西只能去东西两市,玩姑娘只能去平康坊,要的就是个严正有序。

    而开封,除了大概分成南北,还没有明确分界线之外,其余一律随便,天黑也不宵禁了,住客栈也不用身份证明了,临街的开个窗口就可以卖货了,这青楼,自然也开得到处都是了,要的就是这么个自由自在,朝气蓬勃。

    既然青楼开得遍地都是,那这服务质量自然也就千差万别了,有人说宋时青楼看临安,因为那有三十六条花柳巷,却不知,汴梁的花柳巷已经数不过来了。

    从曲院街西,到御街东西两侧一直到朱雀门外,竟然全是青楼,史料记载宋初时光在开封府登记在册的青楼女便有一万以上,若算上那些为了偷税漏税没登记的,半卖半不卖的,还有大大小小的暗娼,这数字绝对超过后世的阿姆斯特丹。

    所以说,青楼的水很深,若不找个闲汉甚至都玩不明白的那种深,以至于从没来过这地方的三人,站在脂粉飘香的院街街头,咧着大嘴傻笑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有那闲汉见三人衣着华丽,也不管是不是少儿不宜,舔着脸就凑过来道:“三位小公子,可是来开开眼界,寻一番快乐的?小的窜天鼠,常年厮混在这一片,开封城大小的楼子院子都熟,您三位想玩什么,保证都能给您安排的妥妥帖帖。”

    这种类似于后世东…京的歌舞伎听案内人,专门为客人提供服务的,如果客人出手阔绰,就会给客人介绍最棒最好的姑娘,得一点赏钱,如果客人囊中羞涩,就介绍生意不好的楼子,从中抽一点抽成。

    孙悦随手一角银子扔去道:“我兄弟三人要那一等的女子,快快带路,若是满意的话自有你额外的赏钱,不过我丑话说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