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申天变-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队伍做直角大转弯,疾风一样朝东飞奔。

这个方向的闯军开始明显减少,而且分散的很。整个队伍在到处是血到处是火的帝国核心显得异常渺小,却势不可挡的冲杀了出来。

从永定门一路杀出来,大家都跑的满身是汗,大部分都带了伤。尤其是那些文官,很多人已经跑的肺叶子都要从腔子里跳出来,要不是紧紧抓住车尾的栏板,根本就是一步也走不动了。

和气喘吁吁的皇宫内卫相比,叉子队的体力未必就强了许多,但他们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端,默默的拼命喘息,默默的在奔跑中稍微恢复体力。遇到敢于挡路的人影,毫不犹豫的立刻出手。

漫天阴云,冷风骤起,竟有彻骨之寒。

骚乱已经蔓延大半个京城,皇城处似乎起了大火,蒸天般红的触目惊心。

随着队伍的快速东移,能够遇到的闯军越来越少,跟随在队伍后面的百姓愈发增多,已汇集成滚滚人流,约有千百之众。

闯军在攻城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发生激烈战斗(甚至可以理解成李闯没有攻城就占领了京城),城门就莫名其妙的开了,然后乱糟糟的涌进来。

破城如此之顺利大大出乎任何人的意料,以至于来不及制订周密的策略,号称百万实则十四万的闯军就蜂拥而进。

对于京城的百姓来说,城破的太过突然,还来不及想什么就已经是满大街的贼兵,只能本能的朝着东北两个方向乱跑。而一路所向披靡的这支队伍就成了众人观瞻所系,在求生欲念的支撑下,盲目的跟随而来。

广渠门,京师九门中最小的一门,兵力也最薄弱。

在大半个京城都落入闯军手中的时候,广渠门依然在大明宦官督军的掌握之中。

“是……什么人?”低矮的箭垛上传来太监尖锐的声音。

PS:并不是李自成不想制订四面合围的进攻方略,而是兵力不允许。闯军有号称百万的嗜好,其实真正兵力不可能有那么多。尤其是山西留下大量兵力之后,沿途更布置许多人马,进攻北京的总兵力在12到14万之间,扣除辎重和民夫这个数字还要打个对折,而且是兵分两路,从实战的角度考虑,闯军每个突破方向能有三四万战斗力就顶天了。真到了实战的时候,不可能实现对北京城的四面合围。

在正式的大战开始之前,闯军的几次试探性攻城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战果,很多闯军将领甚至鼓噪在京郊一带抢掠一番然后跑路。当彰义门开成投降的时候,李自成根本就不知道,可见李闯进京是多么混乱和糟糕的一次战役。

很多人习惯把这次足以改变历史的战役想象成横尸沃野血可泊船的大战,其实……根本就没有激烈的战斗。

啥话也不说了,今天还有更新

火中栗

第四十八章 咱们要回家

东方的天空隐隐现出一抹蒙蒙的青色,身后的北京城只剩下一个轮廓,在这将明未明的时刻,竟然有些模糊了。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大明朝将带着她所有的功过是非成为过去。

崭新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

终于从鼎沸的城中突围出来,让所有人都长舒口气。在厮杀和混乱中狂奔大半个夜晚,体力已经透支到了极限,大家再也支撑不住,不管不顾的就地而坐,先把胸中这口气喘匀实了再说。

始终作为开路先锋的叉子队头上蒸腾着热气,满身血污仿佛从九幽黄泉破土而出的索命厉鬼。

尽管已经累的脱了形骸,很多人都在打晃,依旧握紧手中武器保持警戒姿态,仿佛饿了整整一个冬季随时准备扑出的猛兽一般。

“真真的是铁军虎贲呐。”东宫詹事姚明恭看看胡乱躺倒的皇宫内卫,再看看身披锁子加手持铁叉的这群汉子,不禁动容赞叹:“百万军中破贼而出,此等战力非李闯贼军可阻其万一……”

“李闯贼军算个甚?和满洲披甲骑兵那次大战比这惨烈百倍。满洲重骑的战力你们是没有见到哇,真真的是刀枪不入战力惊人……”能够参加那次战斗是杨廷麟永远的骄傲,一想起来就让这个老学究通身血沸:“硬生生被李校典的这支民练全数歼灭,就连满洲奴酋皇太极都陨命在李校典手上……”

“太子殿下……你没有受伤吧?”专门负责给太子选书编书的刘理顺挣扎着爬起来,摸到马车旁焦急的询问。

“我……唬煞我了。”从来没有见过这等阵仗的太子早就吓的半死,一路都爬在李四的脚下连脑袋也不敢抬起。

李四也不看还在瑟瑟发抖的太子,一瘸一拐的奔到队伍最前头:“此地不宜久留,赶快清点人数,就地休息……”

清点人数之后,才知道叉子队有十七人失踪,剩余的个个带伤。这失踪的十七条汉子落入闯军浪潮之中,生还几率基本为零。

这些可都是朝夕相处寝食与共的兄弟,是并肩御敌的同袍。每一个人的身后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家中妻儿正倚门翘首,盼望着他们能够回去过平凡的日子。

这些都是未来的火种,是能够掀起滔天巨浪的那个小水滴。

自己给了他们短暂的不能再短暂的富足生活,却要他们付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如今把他们永远的留在了北京,连遗体也带不回来,他们的死让李四心中一痛。也许这就是在民族存亡断续时候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他们死的其所。

默默抬头望天,仿佛那些雄魂壮魄就萦绕在这青蒙蒙的夜色之中。

或许是为了激励士气,或许是李四心有所感,回头朝着北京方向跪倒:“弟兄们好走,剩下的路我们会坚持走完。终有一天,终于会有那么一天,你们会知道我要走的是怎样的一条路……”

路涧丁乙等人也默默的跪倒在地,朝着西北拜了几拜。

“这些民练为太子而死,是不是应该让太子下车祭一祭?”杨廷麟小声的对姚明恭说道。

“太子去祭他们?恐他们受不起的吧?与礼制也不合的么”姚明恭看了看半躺在车上的太子等人,微微摇头小声说道:“待到太子收复河山之后,赏他们一个忠烈之名赐他们一个子荫妻封也就是了,毕竟也是为国捐躯的,这样也不算薄了他们,太子也不会落下刻薄寡恩的名声……”

李四起身探手入胸,掏出那面已经破败的明军战旗,陡然迎风展开,沉声喊道:“但愿日月常照苍天,莫忘同胞鲜血满地,兄弟们就附在这战旗之上,随我回家。”

“回家!”齐刷刷的一声大吼,让歪歪斜斜躺了满地的众人一惊。抬眼处,李四和叉子队的汉子们已经迈步前行。

“李校典,大家都走不动了,乏的很,不如歇到天明再赶路不迟。”

“你我尚在险地,李闯若是知道了太子在此,派兵来追的话,弹指之间你我就有灭顶之灾。”李四指了指太子和那些跟随撤出的百姓,沉声道:“赶紧北撤,片刻不能耽搁。”

“实在是走不动了。”

走不动拉倒,这些人要是真的不走,李四毫不怀疑自己会抛弃他们,带着太子继续北上赶去和老路汇合。

好歹杨廷麟也勉强算是带过兵的,晓得现在的局面,勉力起身招呼众人:“大伙赶紧起来赶路,李校典说的不错,现如今还不是歇息的时候。等到了刀把村,有了李校典的虎贲主力,咱们就无虑了……”

执掌大明朝的崇祯皇帝肯定是不在了,如今的太子已经是事实上帝王,欠缺的只是一个登基程序而已。等找到一个安稳的所在,以太子的名义振臂一呼,天下的勤王之师何止百万?到时候大伙都是擎天保驾的大功臣呢。

“这个李四,功劳是有的,却也忒跋扈了些。”姚明恭嘟囔着:“武夫么,终究是犬马而已,等太子登了大位,主持朝局国政的还得是我们这些文臣。”

从通州西北绕过,过榆河,顺手毁了河上的锁浮木桥,断去追兵之路,李四才稍微安心一些。就算是李自成察觉到太子的行踪,一时半会也追不过来了。

这么一路紧行慢赶,大家已经奔波了差不多一个昼夜,所有人都是滴水未进粒米无沾,两条腿都走的失去直觉。就连坐在车上的太子等人也难以忍受,要不是李四一再催促,这些人真是一步也不想走了。

走在最前的路涧也是疲惫到了极点,脑门上的虚汗一阵接着一阵,视线也开始模糊。虽然走的摇摇晃晃,依旧挑起日月血旗,努力挺起胸膛。因为他明白四叔要做的是何等的大事业。

亡国之际,独立拯救国储于为难之中,定天下气数于掌中,这是何等的英雄伟业。

把大明官军打的鼻青脸肿的闯军,被自己割草一样的放到,然后在潮涌一般的乱军中突围,这样的战果听也没有听说过。光凭这一点,足以让手持叉子的汉子们骄傲无比。

按照大明军队的惯例,所谓的急行军也不过一日三十里(读者没有看错,明军一天走三十里就算是火速急行军了,当年辽西骑兵在一个吴姓太监督军的催促下,曾经创下九天走一百里的“急行军”记录),而自己和战友们经过大半夜的厮杀,又走了一百里的路程。

这样的雄壮之举一定要告诉家里还在吃奶的儿子,让儿子知道他的父亲是何等的英雄。

一想到自己也算是英雄了,路涧走路也轻了几分,把日月血旗挑的更高。

一直走到戌时光景,天色阴沉的愈发浓重,夜色中目不能视物。走在最前头的路涧忽然感觉前面有许多人,这是一种近乎于野兽本能一般的直觉,立刻平端起叉子大叫:“四叔,遇敌……”

听到路涧的大喊,对面的人也大叫起来:“是涧儿,我的老天爷爷,你们可算是回来了,差点把我急的上吊……”

是路丙寅!

“老路,不是叫你在牛家铺等候的么?”

“都等了两天一夜了,听说李闯……实在急的没了法子,我才带人出来迎迎。”好像是分别了半辈子一样,老路唏嘘了半天。

“爹,你可算来了,我累的很,先歇一歇……”

“你四叔都不说累,你累个屁。”老路对儿子从来就没有丝毫的耐心,一脚踹在路涧大腿上:“还遇敌,你爹是敌?再不看清楚就瞎咋呼老子踹死你……”

挨了老子一脚的路涧忽然蹲下身子,好像没了骨头一样软软栽倒,可把老路吓坏了,立刻抱住儿子,说话都带着哭腔:“我的儿,你这是咋了?是不是我踹的不对付?”

“涧儿没事,恐怕是累坏了。”李四爱怜的看着已经倒地不起的路涧:“估计是脱了力,要好好养几天才成。”

一听说儿子没事儿,老路立刻大骂起来:“真是个不成器的东西,走几步路就累成这样,回家再教训你。他四叔,咱们回家吧。”

PS:老话一句:还有更新

火中栗

第四十九章 皇帝死了?真是大喜呀

“皇帝死了?哦,驾崩了?”这可是个石破天惊的消息,路丙寅惊的大叫起来:“李兄弟你可是亲眼看到的?这话可不能乱说。”

“死的好!”魏无牙喜的拍案而起,因为过度兴奋,嘴角处的几缕鼠须都在颤动。

自从李四进京之后,这条老神棍就本能的感觉到天翻地覆的变化已近在眼前,坐立不安的他有事没事总是往老路家里跑,想着打探出一点消息来。

李四和路家父子都还没有回来,魏无牙几次来到路家屁的消息也没有得到,反而挨了路大嫂几扫帚。

因为这老东西手贼的很,每次过来都会顺手摸走点吃食。在他准备偷走房檐下悬挂的腊肉的时候,被“嫉恶如仇”的路大嫂发现,拿着扫帚追了他足足有两条街。

虽然路大嫂和娥子母女极度厌恶魏无牙,老东西还是腆着脸过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俺是李四的军师谋主,你四叔还等着俺给他拿主意呢。”

这个自封军师的老家伙,其实还是有些个眼光的,李四也愿意参考一下他的想法。

“不用李兄弟亲眼见到,皇帝肯定死了。”魏无牙兴奋的手舞足蹈,吐沫星子飞溅出去三尺远:“贼军进京,帝都陷落,这么大的黑锅谁也背不起来,皇帝不死也得死。”

李闯进京一事太过重大,要说没有崇祯的责任,也实在说不过去。要说全部都是皇帝的责任,也太过牵强。王朝灭亡帝都陷落的责任肯定是要有人来承担的,当然那些权高九重的阁臣是不会站出来的,天大的一个黑锅只能交给崇祯皇帝一个人去背吧。

谁叫他是皇帝呢。

对于崇祯的死,路丙寅黑着个脸沉默不语,路大嫂则在一旁抹眼泪。毕竟是皇帝么,虽然没有给百姓留下什么好处,心底的那层念想还是有的。

而魏无牙则毫不掩饰他的欣喜。

崇祯就是魏无牙的灾星,要不是当年他扳倒了九千岁,魏无牙还过着出则车食则鱼的风光日子呢,哪里会象现在这样?惶?

崇祯的死除了让这个老神棍感觉到一丝报仇之后的快感,更有一种要成为英雄的莫名兴奋。

这十几年来,老东西走南闯北的晃悠,对大明朝下层民众的疾苦看的一清二楚。

土地的疯狂兼并造就成两个相对的阶层:极度贫困的百姓挣扎在饿死和造反的边缘,极端贪婪的士绅官僚疯狂压榨,地主所收的地租已经几十倍于国家田赋。这直接造成了国库的空虚和此起彼伏的农民暴动,而贫穷的官军根本无力面对混乱的局面。

这种烽烟四起伏莽处处的局面对于魏无牙这种人来说,是一个充满了机遇的时代。

凭着对大明朝透彻的了解,魏无牙清楚的知道就算没有李自成,肯定也有张自成王自成,大明朝的丧钟早已敲响。

如何利用这动荡的局面来成就自己是魏无牙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主动投靠李闯之后很快做了逃兵,其一是因为老神棍发现闯军难成大器的本性,更主要的闯军没有给他晋身上层的机会。

老神棍始终坚信自己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之才,如苏秦张仪般经纬天下,似孔明刘基般辅佐新君,都不过是寻常事尔,只不过缺少一个施展的机会而已。

崇祯一死,乱世到来,魏无牙这个老神棍本能的感觉出自己的机会要来了。可眼下的情形是闯军已遍布周围数省,太子等人就是肋生双翼也飞不出去,至于登基光复大明朝完全就是痴人说梦。

“也许,咱们可以去联络平西伯,山海卫(实辖山海关和广左右两屯,到这个时候已经是包括宁远在内的一种统称,为了便于理解,直接忽略宁远用山海卫的这个称呼,其实在李闯进京之前,吴三桂的主力是在宁远的)有宁远精锐,距此不过八九百里的路程。咱们少派些精干人手经密云后卫出长城,在蒙古人的地界上绕道而行,十日左右就能联络上吴三桂……”路丙寅的想法很明显,就是要和东边的吴三桂取得联系,以他的精兵创抗闯军。就算打不过李自成,还可以掩护太子南下。

“吴三桂?”魏无牙犹豫半晌,终于否定了老路的说法:“吴三桂已成事实上的藩镇,莫说他的那点精锐不够李自成塞牙缝,就是他有足够的兵力也不会为了个太子就和李自成死拼。”

事实上的吴三桂早就已经成为一个半独立的体系,如今天下易手,他那点兵力就成了更加宝贵的筹码。这天下不管是姓朱还是姓李,只要手上有兵,都要拉拢他吴三桂的。本月初三崇祯就飞檄调吴三桂率兵勤王,一直到北京城彻底落入李自成手中,也没有见到吴三桂的一兵一卒到达京师,可见吴三桂的全部心思还是放在如何保存实力上。

吴三桂只会为自己打算,大明朝是不是灭亡反在其次。李四的优势就是比当时的任何一个战略家更明白这一点,当然话是不能说的这么直白,要不就真的被人当成妖怪了。

“绕道去联络吴三桂?吴三桂已经是唯一有力的武力了,离了他吴三桂大明朝看似真的没有了任何希望。”李四磕了磕烟锅子,眯缝起眼睛说道:“你们想过没有?吴三桂会不会出兵迎请太子姑且不论,从咱们的村寨出发,到山海卫起码需要十日,就算吴三桂星夜来此,算上整顿兵马准备粮草的功夫,再算上抽调宁远以及广左广右两屯人马的时间,一个月之后能杀到这里已经算是神速。一个月么,时局还说不准会有甚的变化呢。”

江山已经易主,朝代已经改换,这种变化已经是天翻地覆,这样的剧变还算小?还能有什么更大的变化?

“中原如此剧变,满洲人会坐视不动?”

“不会,趁火打劫是满洲人的秉性,八辈子也改不了。”老兵路丙寅太熟悉满洲人的秉性了,立刻理会了李四的意思:“兄弟你是说满洲人会趁机入关?”

“依我看,满洲人也不会安生,定然会有所动作,这样的话吴三桂更不敢轻举妄动。”魏无牙早就想透了这一点。只不过受他本人思想的局限,他还想不到吴三桂以后的举动。

“满洲人入关已是必然,其兵道无非有两条,其一是猛攻辽东,其二么……”

老路忽然起身:“看来咱们又要准备大战了。”

借道蒙古,从长城隘口密云方向入关是满洲人的老路数了。

火中栗

第五十章 跑出来就开始瞎琢磨了

从进入刀把村开始,太子等人和一众的东宫文官就没有消停过。

一些脑袋里灌满水的家伙刚刚没有了性命之虞,立刻摆出大明忠贞之臣的架势,嗷嗷叫着让李四集合民练反攻北京。

许下的好处自然是不少,还搬出许多大义微言的圣人教诲,多是“社稷危亡,匹夫效死”云云,总之就是一句话:你李四反攻北京就是大大忠臣,否则,嘿嘿……

反攻北京?收复帝都?拿叉子队这么点人和李自成打?这不是扯淡是什么?对于这种莫名其妙的狗屁说辞,李四就当没有听见。

好在大部分人的脑子还算清醒,没有附和这种滑稽的言论。当然叫嚷最厉害的那些家伙也不会当真,只是借机表一表他们对大明朝的深厚“感情”而已。

闯军在京中大肆铐掠的消息早就风传开来

由于李闯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京城,这块蜷缩在长城拐角处的三角地带暂时还算平静。但是这种平静注定保持不了几天,对于新顺王朝来说,前明太子等人就在眼皮子低下这种事情不可能隐藏太久,于是南下就成了杨廷麟等理智派的主题。

虽然整个西北和华北大部都已落入李自成手中,可大明这家近三百年的老店依然占据江南半壁和大半个西南,光是江南就有百万控弦之士,再加上西南沐家的精兵,完全可以抗衡甚至打败李闯。

只要太子南下统领群臣,励精图治收复失地的可能极大,至不济也能和李闯划江对峙,所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