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神鬼志怪小说-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第二天,他和弟弟一同去削师家里,等候那人,到了取剑时间,竟是他的父亲,骑着白马,穿的衣服都象活时穿的一样,有五六个随从。

    兄弟俩在道左出来拜见父亲,悲泣了很久,元英拿剑下马,引领两个儿子到偏僻的地方,分别交代了家里的事,最后问他们的母亲在家没有。

    他们说:“(跟您)合葬已十五年了。”

    元英说:“我当时不知道。”

    再三叹息,对儿子说:“我有公事,不能久住。明天,你们可以再到这,应当拿走一点钱财,帮助你们度过艰辛的日子。”

    他儿子按约定时间到了地方,元英也到了,儿子拿到三百千银两,父亲告诫他们说:“几天内一定要用完钱。”说完要诀别离去。

    儿子们就跟随哭泣,元英又对儿子说:“你们还不知道这个道理吗?人和鬼的路是不一样的,哪里有百年父子的呢?”

    说完就急忙诀别离去,儿子跟着骑上马出走到东门,遥望父亲进入邙山中,又几十步忽然隐藏不见了。

    过几天,买东西把钱用光了,三天后,商人拿到的都变成了纸钱。(这才像是鬼故事的一般结局!)

    【原文】杨元英,则天时为太常卿,开元中,亡已二十载。其子因至冶成坊削家,识其父圹中剑。心异之,问削师:“何得此剑?”云:“有贵人形状衣服,将令修理,期明日五时来取。”子意是父授,复疑父冢为人所开。至日,与弟同往削师家室中,伺之。至时取剑,乃其父也,骑白马,衣服如生时,从者五六人。兄弟出拜道左,悲涕久之。元英取剑下马,引诸子于僻处,分处家事。末问:“汝母在家否?”云:“合葬已十五年。”元英言:“我初不知。”再三叹息,谓子曰:“我有公事,不获久住。明日,汝等可再至此,当取少资,助汝辛苦。”子如期至,元英亦至,得三百千,诫之云:“数日须用尽。”言讫诀去,子等随行涕泣。元英又谓子曰:“汝等不了此事,人鬼路殊,宁有百年父子耶?”言讫诀去。子随骋出上东门,遥望入邙山中,数十步忽隐不见。数日,市具都尽。三日后,市人皆得纸钱。(出《广异记》)

鬼诱入墓() 
唐朝开元年间,薛矜任长安尉,执掌为宫内采买事宜,每天他交替往来于东西两个集市。

    一天,在东市市前,他看见一驾坐车,车中有一妇人,手白如雪,薛矜顿生爱慕之心。(都是好色惹的祸!)

    于是派手下人拿一只银镂小盒,站在车傍。

    妇人让侍婢去问价钱,薛矜手下人说:“这是长安薛少尉的东西,吩咐说如果车中人问,就廉价卖给她。”

    妇人很高兴地道了谢,薛矜稍稍挑逗了这妇人,妇人竟很高兴,就对薛矜说:“我住在金光门外,你应该去看看我呀!”

    薛矜派手下人跟着去了她住的地方。

    第二天,薛矜来到妇人的住处,看到门外有很多坐骑,犹豫着没有通报。

    渐渐客人们都散去了,薛矜叫通禀说自己在门外,并让手下人呈上自己的名片。于是薛矜被邀请到外厅落坐,说:“稍候片刻,妇人在修饰打扮。”

    薛矜觉得火很冷(什么火?),心中暗暗生疑,感觉事情有点奇怪。

    不一会儿,薛矜被领入堂中,堂上的帐幔是黑布的,远远地看见一盏灯,灯光有点儿暗淡,灯光象在近前,却又似离得很远。

    薛矜怀疑这女子不是人,但已经要求见面,(心里只好盘算着)见面后马上离去。他心中不停地默诵“千手观音咒”。

    走到内室,见那妇人坐在帷帐中,用罗巾蒙住脸。

    薛矜用力拉,好一会儿才把罗巾拉下来,看见妇人的脸有一尺多长,纯青色(原来翻译的是黑色,人死了皮肤就是青黑色的),发出了象狗一样的叫唤声。

    薛矜被吓得立即昏倒在地。

    他的随从到了(妇人的房间前)只看到了一处临时停放棺材的地方,薛矜正在里面,里面一点空隙都没有。

    随从立即推倒墙壁,看见薛矜已经昏死过去,只有心上还有点儿热气,随从把他抬到店中细心护理,过了一个多月薛矜才醒过来。

    【原文】薛矜者,开元中为长安尉,主知宫市,迭日于东西二市。一日于东市市前,见一坐车,车中妇人,手如白雪。矜慕之,使左右持银镂小合,立于车侧。妇人使侍婢问价,云:“此是长安薛少府物,处分令车中若问,便宜饷之。”妇人甚喜谢,矜微挑之,遂欣然,便谓矜曰:“我在金光门外,君宜相访也。”矜使左右随至宅。翌日往来过,见妇人门外骑甚众,跃蹰未通。客各引去,矜令白己在门,使左右送刺。乃邀至外厅,令矜坐,云:“待汝束。”矜觉火冷,心窃疑怪。须臾,引入堂中。其幔是青布,遥见一灯,火色微暗,将近又远,疑非人也。然业已求见,见毕当去,心中恒诵千手观音咒。至内,见坐中帐中,以罗巾蒙首,矜苦牵曳,久之方落,见妇人面长尺余,正青色,有声如狗,矜遂绝倒。从者至其室宇,但见殡宫,矜在其内,绝无间隙。遽推壁倒,见矜已死,微心上暖。移就店将息,经月余方苏矣。(出《广异记》)

鬼幽会() 
东都洛阳思恭坊的朱七娘,是个激女;当时有位王将军,平时和朱七娘有私情。唐朝开元年间,王将军患病死去,已经过了半年,朱七娘也不知道。

    那年七月,王将军忽然来到朱七娘住处,呆了很长时间,天色已经很晚,王将军说:“能跟我到温柔坊我的住处吗?”

    朱七娘想跟他去,但朱七娘那位很有名气善歌舞弹唱的女儿,不愿让母亲去,说:“将军留在这里本来挺好的,还有什么顾忌吗?”女儿没有阻止住母亲。

    王将军把朱七娘放在坐骑后面载着她一起去了他的住处,进入院内,就象过去一样与朱七娘欢爱。

    第二天早上,王将军的妻子让婢女收拾灵柩的床被,看见被中有个妇人,立即跑回去报告。

    王将军的几个儿子,感到很惊奇,个个都跑来看,并寻问其中的缘故,才知道是亡父领来的。(作鬼也忘不了自己的情人啊!)

    大家哀痛了很久,后来就把朱七娘送回家去了。

    【原文】东都思恭坊朱七娘者,倡妪也,有王将军,素与交通。开元中,王遇疾卒,已半岁,朱不知也。其年七月,王忽来朱处,久之日暮,曰:“能随至温柔坊宅否?”朱欲许焉,其女弹唱有名,不欲母往。乃曰:“将军止此故佳,将还有所惮耶?”不获已,王以后骑载去。入院,欢洽如故。明旦,王氏使婢收灵床被,见一妇人在被中,遽走还白。王氏诸子,惊而来视。问其故,知之父所引。哀恸久之,遂送还家焉。(出《广异记》)

洛阳鬼兵() 
唐贞元二十三年,夏历六月,皇帝在东都洛阳。

    百姓们互相惊吓说有鬼兵出没,都不知逃跑到哪里去了,有的自相冲撞击伤。

    那些鬼兵刚从洛水之南经过,街市喧闹,渐渐到了洛水以北。

    听到鬼兵经过的时候,天空中象有几千万穿着铠甲的骑兵,人马嘈嘈声不断,不久全都过去了。

    每当黑夜过去,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来,皇帝非常厌烦这件事,派巫师向鬼

    神祝祷以消除灾祸,每夜晚就在洛水边摆设饮食。

    皇帝曾经读过北齐的书,书上也记有这样的事。

    天宝年间,晋阳说有鬼兵,百姓争着击打铜铁来吓唬鬼兵,不久就全丧命了。

    【原文】贞元二十三年,(按贞元无二十三年,下云帝在东京,疑贞字为开字之误。)夏六月,帝在东京。百姓相惊以鬼兵,皆奔走不知所在,或自冲击破伤。其鬼兵初过于洛水之南,坊市喧喧,渐至水北。闻其过时,空中如数千万骑甲兵,人马嘈嘈有声,俄而过尽。每夜过,至于再,至于三。帝恶之,使巫祝禳厌,每夜于洛水滨设饮食。尝读《北齐书》。亦有此事。天宝(宝字原空缺,据黄本补。)中,晋阳云有鬼兵,百姓竟击铜铁以畏之,皆不久丧也。(出《纪闻》)

鬼石窟() 
唐代东都洛阳道德里有一个书生,有天晚上走到中桥,遇到显贵人及部下随从,车马很多。

    他们看见书生,招呼他让他跟在后面。

    有位高贵的女主人,二十多岁,容貌和身姿绝世少有,她和书生不停地说着话。(有蹊跷)。

    因而向南走离开长夏门,便到了龙门,进入一个最好的住宅,华丽的厅堂幽静的屋子。

    女主人召呼书生,赐予他美酒佳肴,后来就和她同床共枕了。

    过了半夜,书生醒来,看见所躺的地方,竟是石窟,前面有一个死了的妇人,身体浸泡在水中,月光照着她,污秽不堪,臭不可闻。

    书生便踩着危险的石头攀援着,勉强能走出来。

    天亮时到了香山寺,对寺僧说了这件事。

    寺僧送他到家,没几天就死了。(人不能好色啊,要不鬼都不放过你!)

    【原文】唐东都道德里有一书生,日晚行至中桥,遇贵人部从,车马甚盛。见书生,呼与语,令从后。有贵主,年二十余,丰姿绝世,与书生语不辍。因而南去长夏门,遂至龙门,入一甲第,华堂兰室。召书生赐珍馔,因与寝。夜过半,书生觉,见所卧处,乃石窟。前有一死妇人,身王洪涨,月光照之,秽不可闻。书生乃履危攀石,仅能出焉。晓至香山寺,为僧说之,僧送还家,数日而死。(出《纪闻》)

巫 炎() 
巫炎,字子都,北海郡人,曾在汉武帝时任驸马都尉(为皇帝管理车马的官)。汉武帝有一次出巡,在临潼的渭水桥上看见了巫炎,(当时)他头顶有几丈高的紫气。

    武帝就把巫炎召到面前,问:“你有多大年纪,修炼什么道术,怎么会头上冒出仙人的紫气?”

    巫炎说:“我已经一百三十八岁,并没得过什么道术。”说完就要走。

    这时武帝又把东方朔召来,让他看看巫炎有什么道术。

    东方朔回答说:“这个人懂得男女的房事秘术。”

    武帝就让左右回避,向巫炎请教。

    巫炎说:“臣六十五岁时,苦于腰疼脚凉,身体不暖,口干舌苦,鼻涕不断,四肢关节疼痛,腿部麻痹不能久站。自从得了yin道之术,又活了七十三年,现在已生了二十六个儿子,身体强壮,从不得病,气力像年轻时一样,从来没有愁事。”武帝说:“你真不够仁义,有道术不传给我,不是个忠臣。”

    巫炎回答说:“我的确知道我得的道术是真的。但男女阴阳交接的事,宫中自有专门的人研究,作臣民的很难向皇上进言。况且我的这种道术,实行起来都是些违反常情的办法,能按照我的方术实行的太少了,所以也不敢把这种方术奏闻皇上。”

    武帝说:“你不用告罪,我刚才是开玩笑。”

    于是武帝学习了巫炎传授的yin道方术。

    巫炎二百岁时,服用水银,身体和灵魂一起升天。

    汉武帝照着巫炎的方术实行了不少,虽然没有都用上,仍然比以往的帝王寿命长很多。

    【原文】巫炎字子都,北海人也,汉驸马都尉。武帝出,见子都于渭桥,其头上郁郁紫气高丈余。帝召问之,君年几何?所得何术,而有异气乎?”对曰:“臣年已百三十八岁,亦无所得。”将行,诏东方朔,使相此君有何道术。朔对曰:“此君有yin道之术。”武帝屏左右而问之。子都对曰:“臣年六十五时,苦腰痛脚冷,不能自温。口干舌苦,渗涕出。百节四肢疼痛,又痹不能久立。得此道以来,七十三年,今有子二十六人。身体虽(明钞本、陈校本虽作强)勇,无所疾患。气力乃如壮时,无所忧患。”帝曰:“卿不仁,有道而不闻于朕,非忠臣也。”子都对曰:“臣诚知此道为真,然阴阳之事,宫中之利,臣子之所难言。又行之皆逆人情,能为之者少。故不敢以闻。”帝曰:“勿谢,戏君耳。”遂受其法。子都年二百岁,服饵水银,白日升天。武帝颇行其法,不能尽用之。然得寿最长于先帝也。(出《神仙传》)

鬼偷小儿() 
唐开元末年,东京安宜坊有位书生,夜里关门整理书籍。

    在门缝中,忽然看见一个人伸出来头。

    书生就呵问是什么人,回答说:“我是鬼,现在想要找你(有事啊)。”

    于是邀请书生出门。

    书生随他到门外,在地上画了个十字,便向前走。

    走出安宜坊,到了寺门铺,书生说:“寺观在眼前,一定不能通过。”

    鬼说:“只要跟着我走就行了,不用苦恼这个”。

    不久,到了定鼎门内,鬼背着书生从门隙中出来,向前走到五桥,道旁出现一座坟,天窗中有火光。

    鬼又背着书生上天窗旁边,低下头看见一个妇人,对着有病的小孩啼哭,她的丈夫在旁边假装睡觉。

    鬼就跳下,用手遮挡灯光,妇人害怕,呵呼丈夫说:“儿子现在快要死了,你怎么忍心贪睡?现在还赶上有个坏东西来遮掩灯光,赶快强行起来点上灯。”

    丈夫起来添灯油,鬼回避妇人。

    忽然拿出布袋包了她儿子,小孩还能在布袋里动,鬼就背着出来。

    到天窗上,又背着书生下到地上,送他到定鼎门,到书生的住宅,感激地说:“我奉地下人的吩咐,来抱小孩,这事须活人作伴,所以这次麻烦您了,应该可以理解我吧。”

    说完就离开了。

    那书生当初随鬼去时,所停的地方都画十字。

    第二天,书生领他的兄弟察看那些十字。

    十字都验证了,于是到丢儿子的人家里询问情况,也都相同。

    【原文】开元末,东京安宜坊有书生,夜中闭门理书。门隙中,忽见一人出头。呵问何辈,答云:“我是鬼,暂欲相就。”因邀书生出门。书生随至门外,画地作十字,因尔前行。出坊,至寺门铺,书生云:“寺观见,必不得度。”鬼言:“但随我行,无苦也。”俄至定鼎门内,鬼负书生从门隙中出,前至五桥,道旁一冢,天窗中有火光。鬼复负书生上天窗侧,俯见一妇人,对病小儿啼哭,其夫在旁假寐。鬼遂透下,以手掩灯,妇人惧,呵其夫云:“儿今垂死,何忍贪卧!适有恶物掩火,可强起明灯。”夫起添烛,鬼回避妇人。忽取布袋盛儿,儿犹能动于布袋中。鬼遂负出,至天窗上,兼负书生下地。送入定鼎门,至书生宅,谢曰:“吾奉地下处分,取小儿,事须生人作伴,所以有此烦君。当可恕之。”言讫乃去,其人初随鬼行,所止之处,辄书十字。翌日,引其兄弟覆之,十字皆验。因至失儿家问之,亦同也。(出《广异记》)

士田公() 
豫章各县,都出产好木材,谋利的人去采伐木材,将它运到广陵,价钱就增加几倍。

    唐天宝五年,有个叫杨溥(浦,pu,广大)的人,和几个人到树林中找好木材。

    冬天的傍晚,满天飞雪,深山中没有住处。

    有个粗大的木头横卧在那里,它里面是空的,可容纳几个人,他们就进入里面同

    住。

    可是向导没睡的时候,他对着山林又拜说:“士田公,今夜寄宿在这里,希望得到您帮助。”

    象这样几次祈祷之后才睡觉。

    深夜,雪更大了,靠南边树下,忽然有人喊道:“张礼。”

    树上有人答应道:“唉。”

    “今天夜晚北村有一家女儿出嫁,有丰盛的酒饭,我们一起去。”

    树上人说:“有客人在这,要守候到天亮,如果离开,黑狗子无知,我担心伤害到他们,就不可宽恕了。”

    树下的人又说:“大雪天这么冷,姑且找点吃喝,理当同去。”

    树上的人又说:“下雪天虽然冷得厉害,已经接受他的请求,按理不应该去,应防备黑狗子。”喊他的人就离去了。

    到了天亮,杨溥他们装车完毕,撤掉铺的毡子。

    原来有条黑蛇在下面,蛇大得象瓶子,长三尺而冬眠不动,大家方才惊骇不已。

    (究竟是鬼,还是神?)

    【原文】豫章诸县,尽出良材,求利者采之,将至广陵,利则数倍。天宝五载,有杨溥者,与数人入林求木。冬夕雪飞,山深寄宿无处。有大木横卧,其中空焉,可容数人,乃入中同宿。而导者未眠时,向山林再拜咒曰:“士田公,“今夜寄眠,愿见护助。”如是三请而后寝。夜深雪甚,近南树下,忽有人呼曰:“张礼。”树头有人应曰:“诺。”“今夜北村嫁女,大有酒食,相与去来。”树头人曰:“有客在此,须守至明。若去,黑狗子无知,恐伤不宥。”(明钞本不宥作人命。)树下又曰:“雪寒若是,且求饮食,理须同去。”树上又曰:“雪寒虽甚,已受其请,理不可行,须防黑狗子。”呼者乃去,及明装毕,撤所卧毯,有黑虺(音:ui,古代传说是龙的一种)在下,其大若瓶,长三尺而蛰不动,方惊骇焉。(出《纪闻》)

绑鬼腿() 
琅邪太守许诫言,曾经说他小的时候,和家里外面的兄弟在一起,夜里说到鬼神。他们当中有些勇敢的人,就说:“我才不信呢,哪里有鬼?”

    没等说完,房檐头有个鬼忽然垂下两只腿,腿很粗大,黑毛也很长,脚长的踩在地上。

    刚才说话的人吓得逃掉躲藏起来。

    许诫言的内弟萧正人,沉静寡语,单单不怕鬼。

    径直抱住鬼的腿,然后脱下衣服急忙把鬼捆上。

    鬼想抬起腿到屋檐上,因为腿被萧正人捆住了,上不去。

    只好又下来,象这样折腾了几次,当时没有相救的人,萧正人只好放了,鬼就逃脱消失了。

    而萧正人也没有得到什么灾祸。

    【原文】琅邪太守许诫言,尝言,幼时与中外兄弟,夜中言及鬼神。其中雄猛者,或言:“吾不信邪,何处有鬼?”言未终,前檐头鬼忽垂下二胫,胫甚壮大,黑毛且长,足履于地。言者走匿。内弟萧正人,沉静少言,独不惧,直抱鬼胫,以解衣束之甚急。鬼拳胫至檐,正人束之,不得升,复下,如此数四。既无救者,正人放之,鬼遂灭。而正人无他。(出《纪闻》)

地狱见闻() 
京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