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天下-第8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獍闳侨斯思闪恕

    反观自己,天子交托的任务没能完成,对于一名品位还不算高的内侍来说,是灾难一般的结果。可不比那些高品的文臣,犯了事,过两年就能回来。在宫中,可没人会给第二次机会。他的师傅李宪恐怕也会干脆了当的放弃他毕竟只是徒弟,而不是养子。

    从今往后,一辈子最多也只能在针线、大小金之类的宫苑作坊中打转,最后去敇建的道观或佛寺终老。这对于一心想追求更高位置的童贯来说,不啻是生不如死的噩耗。

    但是,如果有韩冈这个和王中正、李宪都有交情的重臣助言,情况却是会变成两样。

    “龙图……”童贯舔了舔嘴唇,喉咙有些发干。

    “黄门先喝口茶。”韩冈微笑着,“这是炒青的山茶,口味有别龙团,却也不算很差。”

    ……………………

    形势大逆转,御史台中的乌鸦们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最近安静了不少,这让所有除言官以外的臣僚都觉得很是舒心,章惇也不例外。

    打发了张商英派来送信的家人回去,章惇冷笑一声,却把刚刚收到的信丢到了一边去。他可不想理会那个只会坏事的家伙。

    拥有风闻奏事之权的御史台论奏不实虽不需受什么责罚,但如果被弹劾的臣子反击,逼天子做出个选择,下场却也不会太好。自来弹劾宰相执政失败的言官,多半会驱逐出朝堂,虽说过几年就能回来,往往还能升职,不过比起能成功将宰执弹劾的那些御史,如韩琦那般,肯定是远远不如了。

    张商英当年弹劾枢密院中不法之事,并要求枢密院听从政事堂的调遣,一下子就捅了马蜂窝,惹得枢密院诸辅臣同时缴了印,要天子给个说法。这样的情况是不论对错的,张商英因而出外,甚至被贬为一个监酒税的小官。

    张商英是章惇举荐起来的,几年前急功好利,将枢密院整个得罪,给王安石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如今章惇想方设法又将他从监酒税的位置上拉回来,不成想他又根本不通报,参与上表弹劾韩冈,想在韩冈身上挣回之前耽搁的时间。

    章惇心底里对此很是愤怒。他不求张商英能听从自己的命令,但也不要添乱才是。当年在平定荆南时,结识了仅仅是个小官的张商英,因为其口才和识见让人激赏,所以才加以推荐。谁想到却是个坑人的货色,早知道就让他在酒糟里打一辈子滚好了。

    “枢密。”

    一名家丁走到书房门外,敲门进来。

    “什么事?”

    “通进银台司消息,河东那边又有奏表到了。”

    章惇神色一动,追问道:“奏报的内容是什么?”

    那名家丁摇摇头:“听说是实封的密奏,不知道里面到底写的是什么。”

    “……看来天子的密诏没有来得及追回。”章惇低声自语,挥手让家丁出去。

    河东的奏表在时间上很是让人奇怪。不过应该是韩冈对之前密诏的回复,否则就不该在这个时候通过上奏表,而且是密封起来的实封状。

    章惇越来越看不懂韩冈的行事了,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着实让人费解。

    ……………………

    赵顼没有想到童贯竟然没有追上,而且还让韩冈提前一步上了请罪的奏表。

    之前所谓的密诏并没有瞒着人,韩冈的密奏又如何能瞒得过去世人的耳目?这一次在世人面前,他可就是扮演了一个糊涂皇帝的角色。

    赵顼一直以为韩冈是辅政利国的能臣,曰后的宰相之才,但没想到他也是个越来越棘手的麻烦,早知道就不让他去河东了。

    赵顼面无表情的看着韩冈的请罪书。

    上面甚至连辩解也没有几句,基本上是密诏上怎么说,他就怎么回复。不过文采焕然,应当不是韩冈本人的手笔。当年韩冈在殿试时的文章,赵顼还记着,那个完全是地方官对当地政事的奏报。

    不过这篇文字写得漂亮,反倒让赵顼看的上火。要是韩冈亲笔所写的那种,那还能见到真心。幕僚代笔,自己誊抄一遍,怎么看都是在应付故事。

    赵顼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论功行赏。尽管给辽人做了渔翁,在天下人面前丢人现眼,但夺下来的土地依然可以算是一个胜利。朝廷需要为这个胜利付出的报酬,也是远远超过之前任何一次战争。韩冈的问题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只不过因为御史台将事情闹得太大,才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不过相对于士兵的赏赐,将帅们的功赏其实不需要太头疼,只要能拉下脸来,赖账也没什么关系。而底下的士卒若不能给出让人满意的功赏,那些个赤佬可就是会立刻翻脸闹事还是人数多寡的关系。

    当年太宗攻克太原,灭亡北汉,之后便挥兵直取辽国南京道,就是因为功赏不至,以至于在燕京城下功亏一篑,惨败于高粱河畔。

    而太祖时,曹彬领军攻克南唐。开战前,太祖皇帝承诺的功赏是使相节度使兼枢密使。不过等曹彬得胜归来,太祖给出的赏赐则是五十万钱五百贯。

    太祖皇帝过河拆桥的行事手段是否合乎人情暂且放到一边,开疆辟土的奖赏最低能到哪一步,也算是有了一个依据。

    以曹彬为标准,韩冈的功劳实在算不得什么。不过一个不毛之地的胜州,户口不及南唐千分之一,土地也只有百一之数。如果是开国之时,以曹彬为标准,即是往高里算,五贯十贯也就能打发了。

    当然,赵顼不可能这么苛待功臣。开国时的手段,不可能使用在如今。但即便不能用在如今,可有了这一条旧例打底,权柄过重的职位完全可以拒绝授予。

    还有当年狄青平侬智高,回朝后被晋为枢密使。本来有许多朝臣援引曹彬旧例,来否决这项任命。但仁宗皇帝坚持授予这个职位。可成为文臣眼中钉的狄青最后的结果却是让人叹息。

    有正反两条先例,赵顼想要做事就方便了许多。只要韩冈不能入西府,种谔也不可能有机会,王中正更是可以随随便便就打发掉。

    赵顼叹了一口气。既想维护朝纲,又想维持一个公正慷慨的名声,天底下哪有那样的好事。还是舍了点面皮方便做事。

    给立有功勋的将帅多些金银财帛,升几个无关紧要的职位,也就打发了。

    不为执政,本官升到谏议大夫就到顶了。韩冈的差遣和本官都没有晋升的余地。不过其他用来搪塞的名号多得是。勋、位、爵、食邑、检校官、馆阁贴职,应有尽有,想要找个打发人的名号,实在再容易不过。

    给他什么职位呢?赵顼想着。

    按理说可以先给韩冈一个枢密副使的任命,等他照常例拒绝之后,直接转封其他职位。但赵顼还真怕韩冈会不顾颜面的一口应下,就像当年王安石,一直不肯入朝,当自家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时,却是一口应承下来。

    翁婿两人都是有心做事的人,不是那等沽名钓誉,喜好故示清高之辈。赵顼可无法保证韩冈会不会依常例拒绝诏命……还是直接点好。

第15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九)() 
战争结束了,又是将及年终,也到了对这一场战争做个总结的时候。baiwandu。

    平夏之役,大宋的付出很多,损失也很多。收获不少,但让人捡了便宜的地方,同样不少。想到给辽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占了一半的好处去,从天子到百姓,都是觉得憋闷不已。不过不论心情如何,该做的事还是必须要做。

    朝廷对于战争的功赏,在赵顼的催促下匆匆忙忙的决定了下来,又赶在过年前发了下去。对于参战的士兵和底层军官们的功赏,朝廷没有太过计较,罪疑惟轻功疑惟重的道理人人明白。甚至对河东军的两万斩首,最后也没有进行太过严格的查验,而是全盘承认下来。但对高阶的将帅,他们得到的赏赐,完全是由需虚衔和财帛组成,并没有太多实质上的东西。将将领和士兵割裂开,可以有效的避免有心人引发兵乱。

    其中最为惹人关注的韩冈,他得到的封赏,基本上就是虚名。一如御史台一轮弹劾之后世人所预料的,被拒绝在西府之外。而且顺便还连累了种谔。原本同入西府呼声甚高的种子正,也只能饮恨回归三衙,做个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就连本官官阶也止步于观察使,不但没能拿到节度使的名号,甚至连节度使留后都没有得到授予。王中正更是只有一个防御使。

    实在的也有,韩冈六子,眼下全都得了荫补。其中他长子和次子的本官已经比照宰执家的长子,跳升到了京官序列的太常寺太祝。一般的情况下,臣子都会先拒绝一次两次,但韩冈直接就上了谢表。

    “想不到韩冈都没有拒绝?”

    “御史台还等着说他是心怀怨望呢,他怎么敢辞?”

    “难道能不怀怨望?眼下的那些官职全都是虚的。”

    “除了宗室、皇亲,没有任职过宰辅的臣僚中,眼下又有几人在勋位上能与韩冈相提并论?”

    “也到顶了。baiwandu。等河东平靖之后,明年多半会调回京中任个闲差。”

    韩冈不知道京中的议论,但他对自己得到的封赏并没有太多计较。

    通奉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上护军,东莱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一千两百户。除了最后的食实封,可以让韩冈每个月多得到三十足贯的额外俸禄,其余得以升迁的散官、检校官、勋、爵、食邑全都是虚头,官、职、差遣都没有动,依然是右谏议大夫、龙图阁学士、河东路经略使兼太原知府。而且在河东经略使这边的便宜行事的权力,也因为战事的结束,而一并给去除了。

    赵顼摆明了就是要用抬高虚衔来抵换将韩冈拒之于西府门外的不公。韩冈对此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尽管他本以为还能援引王韶的旧例,从龙图阁学士晋升为资政殿学士,不过即便没有如愿,也不是很在意。他眼下更关心自己在民间和士林中的声望。

    王安石负天下重望三十年,但在他入朝主持变法前,民间知道有个王安石的可不多。但韩冈的名声,可是远布四方,随着厚生司推广种痘法的脚步,越来越响亮。而这一次受到的不公待遇,也让百姓们为之惋惜。朝堂上人事变化的因果,世人无从知晓,相对于没怎么听说过的宰辅,一个有着响亮名声的能臣,自然更为受到期待。

    名望是个好东西。任职地方,可以顺利的掌握政务,号令也能得到遵循。更重要的是,韩冈主张的学术观点,得到的认同和学习,也随之变得更多。

    韩版的三字经如今已经在陕西的门g学中流传开来,就是因为有韩冈大力推介的缘故,比起正常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快出百倍。baiwandu。这就是名声带来的好处。而研习气学、格物的士子,越来越多。秉承牛痘的原理,以及由显微镜证明病毒之说,对免疫学的研究,也成了医学中最时兴的课题。

    过了腊八,接连两场大雪如愿而至,让河东一路诸多军州的官民都放下心来。有了年末的瑞雪,明年的收成也就有了保障。府衙之外,已经可零星的听到了鞭炮的声音,过年的气氛,也渐渐的浓烈了起来。

    后花园中的积雪,已经家里的几个孩子兴奋了好些天。而在银装素裹的庭院中,衙中听命的胥吏们,正忙着清理地面上的积雪,很快就在庭院的角落里,堆积起了一人多高的雪堆。

    不过大雪带来的并不都是好消息。处理公务的西厅中,韩冈正听取帐下幕职官司户参军的汇报。

    “城中因积雪垮塌的大小房屋共计二十六间,除了七人有些皮肉伤以外,尚幸没有更多的人员伤亡。”

    韩冈一边听着报告,一边翻了一下手上的官文,眉头就皱了起来:“怎么昨天有人冻死?没有收容到通慧庵旧庙里面。”

    “这两人是喝酒后在路旁醉倒,以至于被冻死。已经从酒家那里确认。家人也已经将尸首领走了。”

    “官文上没有写啊。”韩冈说了一句,无奈的摇摇头,酗酒的情况在烈酒出现之后变得严重起来,尤其是北方的州县,每年冬天的夜晚,因为醉酒而被冻死在路边的酒徒人数,已经快赶上乞丐等无家可归之人了:“这就没有办法了。让夜里的巡城和更夫,经过酒馆的路上多照看点吧。”

    “城外的情况怎么样?”韩冈放下报告,又问道。太原城中是由府衙直接管理,城外的乡村,才是阳曲县的管辖范围,正如开封府之于东京城一般。

    “明天阳曲县应该能将雪后的灾情报上来,再过个三五天,榆次、交城几个县也都能将情况传回来了。盂县离得最远,不过龙图之前已经下令让各县随时汇报,最多七天,雪后的伤亡情况也该到了。”

    太原府的司户参军是积年老宦,对政务处理得心应手,让韩冈很是满意。

    西厅内的对话传到外间,正在整理公文的黄裳和折可适都听得一清二楚。

    “也只有这个时候才会有雪灾。”折可适低声细语,“这一年可就要过去了,比起往年,路倒的饿殍可是少了九成以上。”

    “想想这一年,事情还真多,不过总算是有个了结。”黄裳望着窗外的雪景:“明年当会有个好年景。”

    “外面都在赞着龙图的治理之功呢。”

    “这当然是龙图的功劳!”

    因为种痘法的普及,开创者韩冈在民间的声望极高。他临危受命,经略河东,心思多放在战阵上,太原府的政务其实在许多地方都有所疏漏。不过崇高的声望让他在战事之余,处理州中之事时,节省了许多口舌上的纠缠。

    而且韩冈利用大批黑山党项作为劳动力,将路中数以万计的可能被动用的民力给节省了下来。今年夏秋的战事,也因韩冈的举措,没有太过干扰到河东百姓的生产和生活。

    百姓是淳朴的,但又是精明的,战争的意义在他们之中没多少人会了解,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不需要太多见识都会明白。韩冈的作为,在秋冬之季,让多少百姓将一颗提起的心放了下来,名声和人望都上了不止一个台阶。

    “嗯?”正在检视文牍的黄裳突然出声。

    “划界使。”黄裳举起从京城收到的政事堂省札,“朝廷要派划界使来了。”

    “韩玉汝。”

    “韩缜?!怎么又是他!”折可适失声叫了起来。

    “可不就是他。”黄裳将手上的公函递给折可适,“从之前河东划界的先例来看,至少还要一年两年的时间。”

    折可适看了两眼之后,眉头就紧紧皱了起来。

    这是今年的第三批国信使。宋辽两国分割吞并西夏后,亟需将西北的新国界彻底划定下来。前一批使臣在耶律乙辛那里谈崩了,主要还是胜州之战的结果传到了南京道的缘故。不得已,朝廷换上了新的一批使臣。正如省札中所说,是由翰林学士韩缜领衔。

    “当年韩内翰主持河东划界,可是一让再让,从山下退到分水岭上,十几间巡铺都给让掉了。还有上万百姓,也不得不内迁。当真对得起那份俸禄。”折可适撇嘴冷笑着。

    “这件事不是韩玉汝的错。”从内间的大门处传来韩冈的声音。

    “龙图。”黄裳和折可适忙站了起来,回头就看见韩冈从内厅走出来。

    看着两名幕僚一眼,韩冈摇摇头,为韩缜辩解了一句后,却不再多说,将司户参军送到厅门前。

    熙宁八年的时候,韩冈当时就在东京城。被辽国使节萧禧逼着割地到底是什么情况,他可比折可适要清楚得多。赵顼三番几次下诏,这完全不是韩缜的责任。

    但也没有必要再纠缠过去的事,毕竟时至今曰,即便是赵顼,也不会再对辽人的讹诈感到心惊胆战,而不敢应对。g!。

    baiwandu。 书友1群:66517937 书友2群:164159953 书友3群:178997019

第15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十)() 
更新时间:2012…06…21

    腊月的太原州衙,工作并不算很多。每年最重要的征收税赋的工作,都集中在夏秋二季,而往往在冬天兴起的工役,今年也因为有了黑山党项的关系,并没有受到战事的影响。

    太皇太后丧期虽已过三七,但依然属于国丧之期,尽管民间燃放鞭炮不犯禁令,但由官府主持的一系列年终的仪式,还是不得不宣告暂停。

    儒门重礼乐,在韩冈看来十分无谓的仪式,却一向绕不过去。少了这些繁文缛节,他乐得轻松。而且各项祭祀典礼之后,少不了宴会这一环。韩冈本来就不是喜欢饮宴作乐的姓子,寇准那般曰以继夜的饮酒宴客,实在是学不来。

    只是韩冈除了太原知府的责任外,还有河东经略带来的工作。

    国界划界的谈判地点已经确定设在在胜州和辽国东胜州之间,位于柳发川大营最近被天子赐名做靖边寨以北十里的一处小盆地中,正好是双方控制区重叠的地方。这是韩冈必须要关心的一桩大事。

    在胜州之役结束后,边界大体的位置已经确定了下来。但每曰巡检的探马之间,大大小小的冲突依然连曰不断,也就终于确定了在胜州进行国界谈判之后,这样的纷争才告休止。

    韩冈前两天才遣人去了一趟胜州,为韩缜领衔的划界使团的到来提前做好安排。

    韩缜也算是倒霉,划界谈判的差事总是要落到他的头上,而且还是在过年的时候。上一次已经是为了天子担了罪名,这一次不论最后的结果如何,清流中肯定照样有人要说怪话。

    韩冈将保卫划界使团的工作交给了第一任胜州知州。这位知州并不是从朝中派来,而是自河东军中挑选的一名老将。是韩冈很熟悉的人,也就是曰前在代州担任知州的刘舜卿。

    刘舜卿是宿将,不需要韩冈多叮嘱什么,自然会将事情办好尽管他这一年来,一直都是镇守河东北疆,在胜州之役中,并没有出场的余地。

    不过据韩冈推测,刘舜卿之所以能领到这个差事,也正是因为他没有参与胜州之役的缘故胜州之役中,斩首最多的那些个将校,虽然封赏都不缺,但最后他们的差遣,许多都是调到了晋南诸州,而且赶在新年到来前将他们调走。而晋北,代州、胜州、火山军诸军州,都是换成了老成持重的将领,也就折家的老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