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阑萸涞热耸切陆〕迹堑牡轮杏屑父龈宜岛允切医玻坎慌绿熳又苯优厝ィ
韩冈的一桩桩功业,许多身居高位的大臣都没能做到,他晋升之速,立国以来难有匹敌,是仗着功劳成就,而不是哪人的看顾。韩冈这段时间来,已经受过不少弹劾,但其中的最为激烈的言辞,也只是集中在行事的手段和他的人道德,而不是能力和功绩上。
这就是韩冈的底气,让他可以抬眼直面吕惠卿投来的锋锐视线:“韩冈浅薄之材,为一府界提点尚且不足,惹来众多议论。到了天子面前,还得先行请罪,哪敢有非分之想。”
他在京府立此大功,擢升入朝本是应有之理,哪有什么必要承吕惠卿的人情?要想来拉拢人,得先拿出点实在的东西来。他也不是只有投靠吕惠卿一条路可走,毕竟他吕吉甫还不是宰相。
韩冈说得足够坦白,话中之意,吕惠卿不可能听不明白。
将猛然腾起的不快之意压在心底,吕惠卿微笑起来,端起茶盅:“玉昆还是这般谦虚。”
一番长谈之后,韩冈告辞离开。吕惠卿降阶相送,给足了韩冈脸面。
等他送了韩冈回来,一人从屏风后转出,是吕惠卿的二弟吕和卿,“大哥,韩冈此子似有异心啊……”
吕惠卿沉着脸坐了下来。
虽然经过时间不短的谈话,但这番谈话中,韩冈的态度依然不明确。
唯一能肯定的,是韩冈支持新法——这个时候,他不可能在背离新党。但韩冈会不会以自己马首是瞻,吕惠卿却没有把握,甚至已经不抱希望。
吕升卿在后面听到了全部对话,对韩冈的态度很不快,“韩冈桀骜不驯,宁可与其反目,也不能把腹心之患留在朝堂中。”
吕惠卿摇了摇头,“此事不妥。”
不能容人者无亲,吕惠卿虽然权欲旺盛,可还不至于无法容忍韩冈今天表现出来的独立性。
在王安石的面前,韩冈就一直是这个态度,始终都没有变过。要是今天突然变成了满口谀词,吕惠卿反而要警惕起来。
而且即便吕惠卿觉得韩冈在朝中是个祸害,要将他赶出朝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要让韩冈出外,谈何容易”吕惠卿长叹道,“不光天子那一关不好过,也要考虑王介甫那边的想法。他一去位,我就将韩冈逐出京城,王介甫会怎么想?天子又会怎么想?还有朝中,也免不了议论。为一个韩冈,却坏了自己的名声,未免不值。”
吕升卿恍然:“……难怪韩冈有恃无恐。”
吕惠卿摇摇头:“还是先想想自己吧。我已经准备荐二哥你担任崇政殿说,若能才学,我是不担心二哥你。就是你素乏捷才,侍从天子时,恐难以应付。”
王安石主持编订三经新义,新党之中才学上佳的成员都参与了其间。吕升卿虽然不及其兄,但在福建乡里也颇有些文名,负责了《诗序》一篇的注解。他将诗经三百篇的总纲一句句的注释出来后,连王安石都没有怎么改动,而在中全盘加以收录。
只是吕升卿反应慢,许多事要反复考虑过才能想明白。吕惠卿知道这一点,“我会安排沈季长跟你一起做。”
“沈道元【季长字】?他也做崇政殿说?”吕升卿闻言立刻问道。
吕惠卿点了点头:“既然我安排了王介甫的妹夫做了天子近臣,那即便对付起他的女婿,王介甫当也无法说什么了。韩冈的脾气,他应该明白。”
“大哥已经决定要对付韩冈了?”
吕惠卿面色阴沉:“那还要看他本人会怎么做了”
:
第40章 帝乡尘云迷(四)()
一阵寒流从北而至,透骨的北风刮了两天之后,阴云密布的天空终于放晴。 分喊,而在河阳南门外流淌过的黄河之水,终于冻透了底。
韩绛一早就安排了人手去河上探查冰情,回来报告时便说,黄河上现在已经有行人往来。冰层已厚有一尺,足以让车马能在其上通行。
韩绛等得就是这个消息,连忙点起了州中厢军,依照历年来的惯例,在冰面上用木板、草席铺设过河的道路。
当天午后,新任宰相韩绛便带着浩浩荡荡的家人和护卫,车辆数十,骑手上百,越过冻结的黄河,望着东京城急急而去。
韩绛可是急着回东京城就任宰相一职。
再过几日就是冬至的郊祀大典,若是误了时候,就只能让次相冯京代劳了。
他可不愿意这份功劳,落在了冯当世的手中。
郊祀是国家首屈一指的大典,侍奉天子、参与其中的官员都能得到丰厚的赏赐。而所谓的赏赐,决不仅仅是金银财帛那等俗物。官爵晋升,荫补子孙,都是应有之义。而主持整套典礼流程的宰相,更是能得到其中最大的一份。而且若能让大典安然结束,在天子面前,韩绛也足以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宰相了。
不过韩绛现在考虑的,并不是怎么从冯京那里接手郊天大典的主控权,而是在与幕宾秦洳,商议着该如何顺利接收王安石留下的政治遗产。
一行车队中,韩绛所在的马车是最大也是最安适的一辆,是孟州驿馆中最好的马车。
车厢壁上辟出来隔间内点着个香炉,三条腿卡在凹槽中,车子晃得再厉害,也不动分毫。浓浓的檀香味从炉中飘散出来的同时,也将融融暖意在车厢中散布开来。
韩绛盘膝坐着,已经年过六旬的他现在不复当年在陕西,指挥着千军万马时的精神。须发皆已花白,脸上的皱纹也一天多过一天,只是腰背依然挺直,即便是在颠簸的车厢中,他也没有靠着身后的软垫。世家子弟的自幼练出来的仪态,任何时候都不会松懈下来。
坐在他对面的幕僚秦洳,相貌清癯,身穿青布遥溃鲎湃迨看虬纭J且桓鲆苍谕拍耗曜呷サ睦险撸迨晟舷拢⑾铝糇湃瞥ば耄畚采咸舻囊欢苑镅郏纳钅巡狻
秦洳的声音平和澹然,将韩绛面临的形势娓娓到来:“相公离朝已有多年,朝中故旧不是出外,便是已经生疏。而冯京自今上登基后,便没有离开京城过。熙宁三年开始担任执政,如今在政事堂中已有四载,根基早已厚植。而王珪境遇也与其相类,都是在政事堂中时日久长。而吕惠卿虽然年资浅薄,但他一直辅佐王介甫,在曾布叛离之后,他就是新党第二号人物,如今王介甫出外,新党中人当是就要以他马首是瞻。”
秦洳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韩绛,直言道:“真要论起来,政事堂中的两相两参,势力却相公你这位首相最是单薄。”
这个道理韩绛当然明白,要不然他何必在摇晃的马车中还找来秦洳商量,依然保持着沉默,听着幕僚的后续。
秦洳继续说了下去:“相公是为首相,举荐之权在相公手上,审官东院也脱不出相公的掌握。不过相公若是刚刚上任,便引用私人,必然会惹起议论,天子那里,怕也会失望。”
“所以要任用谁,提拔谁,都要有个准数,不能妄为。”这点官场上的常识,韩绛何须他人提醒,只是等着秦洳将答案给他,才耐下性子,顺着话题说话。
“相公所言甚是。”秦洳点着头。
秦洳他作为韩绛的耳目,这些年来多在京城中居住,常年写信通报。不过他是今日一早才过了冻结的黄河,见到了韩绛。对于京城中的大事小事,秦洳给韩绛写信说了不少,但有些话必须要当面说才能让人放心。
“朝中职位成百上千,可其中只有中中的职位,虽然阶不高,却最为关键。尤其是中五房检正公事这一职,决不能让冯京抢过去”
“那是自然。”韩绛点了点头。
只看中五房检正公事这一个职位设立以来都是谁人担任,就知道这个位置的重要性了——吕惠卿、曾布、章惇,哪一个不是王安石的心腹,哪一个不是新党中的核心?
韩绛做了多少年的官,早知道要想在政事堂中,中五房检正公事的职位上必须坐着自己人。
而秦洳此时话锋一变:“但即如前面所说,任用私人决然不妥,而相公举荐上来的人选也很难争得过冯京、王珪和吕惠卿。”
“哦……那深秀你觉得该用谁人?”韩绛饶有深意的问着。
“听闻相公是王介甫荐上来的,天子任用相公,当也有稳保新法的用意。所以相公荐上去的人必须是……”秦洳说到这里话声一顿。
韩绛立刻急问道:“新党?”
“不,必须是王相公的戚里,这样才能让吕惠卿不便反对,而不得不支持相公。同为一相一参,作为首相的相公,当能压倒冯京、王珪。而且京中也有传言,王介甫去任不以罪,天子甚有愧疚。”
秦洳终于说到了韩绛想听到的地方。
“可是王平甫【王安国】?”韩绛先说了一句,却又立刻摇头否定:“王平甫喜声色,为人轻佻,此人不合用。王和甫【王安礼】却是不错,他在河东的几年,做的事让人无可挑剔。”
“不是王安国,也不是王安礼。”秦洳摇着头。
“那是谁?”韩绛眼中透着讶异,还能有谁?王安石的另一个弟弟王安上任职的地方离着京城太远了,一时之间可调不回来。
“是韩冈”
“韩冈?”韩绛闻言一惊。
秦洳沉沉的点头:“正是韩冈韩玉昆”
韩绛沉思不语,手轻轻拍着膝盖。
其实他对韩冈的评价不低,毕竟韩冈在罗兀、在咸阳所作的一切,韩绛都看在眼里,让他对王安石的这个女婿报着不小的好感。
经过了这么多事,尤其是安置数十万河北流民,使得韩冈已经被公认为是朝中为数不多的能臣之一。有富弼旧年在青州的表现,韩冈宰相之才的四字评语便无人能否定。不过世间多是夸赞韩冈的才干,也有称赞他说服叛军、扭转天子心意的纵横之术,但韩绛对韩冈的评价,当先一条却是为人正直。
韩冈曾经当着他的面,反对横山攻略,说其必不能成事。而后来传出的消息,韩冈更早一点的时候,更是对着王安石说,即便横山成事,他也不愿领那份功劳。
如果是寻常大臣说了这句话,即便不会暗地里使坏,也会消极怠工,不让自己日后成为笑柄。但韩冈却完全例外。他在罗兀城,皆心尽力,但凡当日一起被围在城中的将校,无人不赞其功。甚至可以说,没有韩冈,罗兀的战局在西夏大军围城的时候,就已经无可挽回了。就是靠了韩冈的谋划,才一直撑到天子诏令逼迫撤军的那一天,且也不见颓势,甚至犹有余力,打了一个伏击。
虽然反对某件事,却能不以私心坏国事,而尽心尽力的去完成。韩绛自问自己也难以做到,他所见朝臣之中,几乎无人能有这个气度。只是有个问题,让韩绛不便去考虑韩冈。
“韩冈的确可以大用。”考虑良久,韩绛抬起头来,对着秦洳说道,“但他未免太过年轻了一点。”
“年轻又如何?府界提点都当了,中五房检正公事难道他当不了?”秦洳反问道。他看得出来,韩绛其实是在推脱。
韩绛看了秦洳半晌,叹了口气,终于说了实话。他将心中顾虑告诉了幕僚:“以韩冈的身份地位,想必吕惠卿多半已经提了他的名字。以如今新党的现状,新党之中并无其他更为合适的人选。”
“那不是正好”秦洳忽然笑了起来,“相公既然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不如同荐韩冈。相公以示公心的同时,也让新党安心,这样一来,新党中人难道还会都被吕惠卿给拉过去。相公可是宰相啊”
“而且相公还可以多给韩冈一些职位,吕惠卿、曾布当年能做到的,难道韩冈会比他们差?比如判军器监,现在是曾孝宽在做,他与吕惠卿关系不差。但韩冈若是进去了,曾孝宽绝对比不过他。有霹雳炮、雪橇车、沙盘军器在那里摆着呢再比如判司农寺,韩冈是右正言,又是知州资序,难道还做不了?吕惠卿、曾布当年坐上这个位置的时候,不过是太子中允而已。只要韩冈得任要职,新党必然要分裂。吕惠卿绝容不下第二个曾子宣。届时,韩冈也只能投靠相公。”
听着秦洳之言,韩绛点着头,频率一点点的在加快。
眼见于此,秦洳知道自己成功了,便追加一步,“而且素闻相公支持新法,却对王介甫的新学有所保留。而韩冈的态度也是如此。”
:
第40章 帝乡尘云迷(五)()
寒冬终于到了。
连着两场寒流,京畿河北普降瑞雪,整整下了两天一夜,白马县的街道上积雪多达三尺之厚。
路上不见了寻常的车马,不过却跑起了雪橇车。站在路边,能看到车子一辆接着一辆,长长的木条压着积雪一滑而过。才一年的时间,韩冈当初的发明,竟然已经在京畿普及开来。虽然拉着雪橇的牛马走得也吃力,但有车子能载货,比起往年冬天,一到雪后,商业交通便完全中断的情况要好上许多。
府界提点司衙门的后院的池塘,此时也冻透了底。韩冈让工匠打凿了一具小小的冰橇,丢给了府中的小孩子们去玩着。正好是今天是个大晴天,后院中不但晒满了被褥,家里的女眷和侍女都出来看着小孩子玩在一起。
周南、素心给他生的一对儿女算虚岁已经三岁了,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加上还有王旁的儿子。三个小家伙,就在后院中堆雪人,打雪仗,然后坐着冰橇在池塘上乱跑。
踏着那满园的乱琼碎玉,三张小脸冻得红扑扑的,一边跑着跳着,一边又笑又叫。
小孩子的尖叫和欢笑声透过房支起的窗户传了进来,吵得房中说话都听不清楚。正在跟韩冈说着事的王旁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话也停了。
韩冈站起来抬手将支着窗户的木撑拨开,向下开的窗户啪嗒一声合了起来,回头对着王旁笑了笑:“的确是吵得慌。”
王旁摇摇头:“玉昆你也太宠他们,该管一管了。”
韩冈倒是无所谓,小孩子就该活泼一点,闹腾就闹腾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就让他们闹着吧。我家和你家的三个加起来还不到十岁,再大点自然就好了。”
“你也是闲的。”王旁对妹夫倒没有客气,“雪橇、冰橇,用的是地方,都是军国之器,你却拿来给小孩子玩。”
韩冈呵呵笑了笑,最近他真的比较清闲,刑狱都审核了一边,大赦的名单也呈递上去了。剩下的那些流民们,韩冈的上也已经得到天子的回复,同意他的提议,在流民中招募人手去熙河路实边,或是去荆湖南路屯田。韩冈派了人下去询问,但真正要行动,还要等到明年过了年节之后。
“难道不见小孩骑着竹马、拿着木刀吗?玩具和用具本就一类,小时候玩过,长大了也不会生疏。”韩冈对着窗外指了指,“你家的大哥儿,可比我家的儿子有精神多了。”
王旁摇摇头,对韩冈的话没有太大反应。不过这个态度已经让韩冈很满意了。
小别胜新婚这句话还是挺有道理。分别了几个月之后,王旁夫妻之间关系也算缓和了许多。至少王旁现在在表面上看不出来有什么异样了,心中的芥蒂虽然不清楚到底消除了没有,但他对妻儿的态度比过去好了不少。
在韩冈这边,没再有过去岳母吴氏写信来时,抱怨着家中鸡犬不宁的事情发生,虽然不能用和睦幸福来形容,可至少能做到字面意义上的相敬如宾了。
王旁之前怀疑儿子不是亲生,只是疑心病而已,谁也不能说儿子一定要像老子。且庞氏是大户人家出身,就算叫韩冈来看,她也的确是个规规矩矩的大家闺秀。当初又是在相府之中,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怎么可能有机会会闹出什么丑事来?王旁的疑心是没来由的,王旖私下里都跟韩冈说过好几次,为她的二嫂打抱不平。
不过若不是王旖的缘故,韩冈也不会掺和进他人的家事中。至少在千年之后,就算是亲戚朋友,也是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相类似于王旁的事情,很难插手其中。
只是因为王旖,韩冈才插手此事。虽然有违他做人行事的习惯,可如今得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结果,也就无所谓了。
窗户关上之后,房间中就登时安静了不少。
衙门里的公事没几句话就说完了,话题就转到了朝堂大事上。王旁接着之前的话题:“韩绛已经到了京城,不知道政事堂中他到底能不能给控制住大局。”
“这要看他的本事了。”
韩冈不怎么看好韩绛。韩绛在横山的表现,在韩冈眼中,可是不合格。而从口气中,不免将心意的带了出来。
王旁也听了出来,道:“看来多半还是由吕惠卿来掌控新法,韩绛只是居中把着大纛。”
“那也说不准,韩绛和吕惠卿恐怕不会如杜正献【杜衍】和范文正【范仲淹】那般和睦。”韩冈不信韩绛能甘心在政事堂中做一个摆设。
韩冈在京中与吕惠卿的交谈内容,回来后并没有对任何人说。不过他的态度,却已经让他的几个幕僚,甚至王旁都看出了来:“那样的情况也不算坏,玉昆你说呢?”
“究竟最后会如何,现在还不能确定。说这些还为时过早,等着看吧……很快就能见分晓。”韩冈说了几句没有内容的空话,就意欲敷衍过去。
王旁笑了笑:“愚兄倒是觉得玉昆你最好还是能担任中检正一职,以你之材,当能不让吕惠卿、曾布、章惇之辈专美于前。”
韩冈知道为什么王旁会这么说。有吕惠卿、曾布在前作为例证,中检正很明显就是一个飞速晋升的台阶,如果当真坐了上去,只要事情办得好,蹿升起来也就转眼间事。
就像御史中丞、翰林学士以及三司使那般,是晋升政事堂和枢密院的捷径,坐在这几个位置上,有不少人是直接晋身宰执的。
但韩冈则不在意的笑道:“中检正倒也不一定要争,我坐上去也不可能如曾、吕二人那般直升翰林、三司。说起朝中职位,我倒想着能去管着军器监,当能得心应手。”
过去的布局,现在差不多到了该收线的时候。种下去的树,也改去捡果子了。眼下正是去担任军器监的好时机。
正好赵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