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316章 反扑(中)()
“快一点,快一点。”紧张的催促在暗夜中响起。
刨土的声音又快了几分。一蓬蓬泥土,沿着斜坡滑落下去。
长长的斜坡是堤坝的一半,背对宽阔的河面,面前是一望无垠的平原。
还是那个声音,冲着堤坝上半人高的洞窟里喊着,“挖了多深了?”
“四丈深,一多半了。”一个灰头土脸的矮个子从里面钻了出来,“再来一回就好。”
跟在他的身后,如同捅了兔子窝一般,一个接着一个从里面飞快的钻出四五个人来。
“都闪开,都闪开。”矮个子把后面的人都从洞口前排开。
就听见噗的一声闷响,自洞中喷出一蓬灰来。
正是秋汛涨水的时候,堤坝后奔涌不息的黄河水,掩盖了一切声音。
“好了好了,快下去。”
催促中,一堆人又鱼贯而入。
很快。刨土的声音又从洞中响起,一筐筐泥土从洞中推出来,沿着斜坡倾倒下去。
只剩下问话的人在洞口周围徘徊。背着手,一副首领的模样。就是来来回回来来回回,脚底的摩擦声都透着焦躁。
堤上堤下都有人来回巡视。不过他们对人和洞口都视而不见。中间有人下来问了两句又上去。来回徘徊的脚步又快了一些。
半个时辰之后,矮个子又出来了。
“好了?”首领劈头就问。
“好了。”矮个子拍拍身上的灰土,“前面的土都在往洞里渗水,再往下去直接就挖对穿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回头,把跟在他后面的同伴一个个拽出来。
那几个同伴没他那么精力充沛,在洞里辛苦了几个时辰,上来后就瘫倒在地上,一动都不想动。
“别挺尸,”矮个子走过去,一脚一个,把人都踹起来,“回去有的是时间休息。赶快把东西放进去。再有一个时辰就要天亮。”
连哀怨声都没有,几个人忙爬起来,上到堤坝顶上,搬下几个箱子。
这时候没人催他们。领头的两个人都变得婆婆妈妈,“慢一点,慢一点,小心一点,小心一点
。别晃,别晃。要稳,一定要稳。”
箱子抬了进去。洞中又传出悉悉索索的声音。
矮个子盯着洞里,一边说,“你弄来的这炸药还真是好东西。只要有个百十斤,把火一点。任你是石头还是水泥,轰隆一声全没了。”
“是八箱四百斤。要不是为了保险起见,就跟这条夯土的大堤。”另一人嘿嘿冷笑两声,又开始催促从洞里爬出来的几人上去抬箱子,“快一点快一点,救赵氏江山。挽大宋危亡,就看今夜了。”
月影西沉的时候,一个个装满炸药的箱子全填塞进了大堤上的坑洞里。
众人爬上大堤的顶端。月亮从西边照过来。拉出很长的影子。
引线绕在轱辘上,矮个子就拿着轱辘,顺着大堤往上游走,一边后退,一边放线。
众人护着他,前后左右盯着。
在堤坝上巡视的人,先后过来通报几句,又问问情况,都是神色紧张。不时有人催促再快一点。
把引线放到尽头,就换一个轱辘把线头连接起来,继续放线。一直退出了有一里路。
“差不多了?”
“够远了。”
“打招呼吧,看到那边退了多远。”
火把举了起来,在头顶上摇晃几下。十几秒钟过后,下游方向很远的地方,有一点星火在晃动。肉眼看不太清晰,但在望远镜中倒是很清楚。
“差不多有三里,没问题了。点火吧。”
火把放了下去,贴近了地面。一点火星亮起,然后瞬息远去。
大堤蜿蜒,在暗夜中,仿佛一条匍匐的巨龙。向东向西,无限的延伸开去。
但两条河堤之中的水脉,才是真正的巨龙。
自出三门峡后,黄河就在中原大地上曲折东行。浇灌了数千万亩的土地,滋养着无数生民。
可一旦失去的河堤的约束,黄河又会一下变成吞噬生命,席卷平原的恶龙。
正是秋汛泛滥的时候,奔涌的洪水距离五丈多高的黄河金堤顶端,还剩下五分之一的距离。
“可惜不是5月6月的时候。”
“章惇不会选择在夏汛时
过河。
两人进行着没有意义的对话。缓解着心头的压力。
贴着大堤顶端那闪烁的火光,离他们越来越远。距离那坑洞越来越近。
长达半年的筹划,半个月的紧张,以及半个夜晚的忙碌,结果就要呈现在面前。
伤亡可能会达到一个恐怖的数字,两人都有大义在心中,但数以万计的性命,却也沉甸甸的压在心头。
“不知会有多少户人家流离失所,”
“后悔了?”
“不,只是一时感慨。”
“范文正曾经说过,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我也想说一句,一路哭何如天下哭?。赵氏危亡,天下将倾,要挽回大局,牺牲难以避免。他们是为天下而死,死得其所。”
“说的是。等我们除掉韩章二贼之后,再好生赈济就是。”
自我肯定的对话中,火星没入了洞窟。
对话停下来了,众人都屏住了呼吸。
等待的时间似乎变得漫长起来。
是熄灭了吗?还是之前布置时发生了错误?
脚下的地面震动起来,人们所关注的堤坝,在坑洞的那一段忽然向上拱起,就像人们在被子中翻了个身。
没有炸药带来的火光,而爆炸的轰鸣声,近乎微不可闻。
下一刻,爆炸的那一段忽然塌陷了下去。就像炭笔的画,突然被人擦去了一块。十几丈长的缺口出现在坚固的黄河大堤上。被拘束已久的河水,撒欢般的一涌而上,从缺口处喷薄而出。
黄河下游的河床,远远高出大堤另一侧的地面。这是一条能成为分水岭的地上悬河。
破堤而出的洪水,就像瀑布一般划过数丈的高差,恣意昂然的向北方的城池村庄涌去。
拼命想挣脱束缚的河水,将堤坝上的缺口越冲越大。从十几丈到几十丈,仅仅用了半刻钟的时间。
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连言语的功能都似乎失去了。
今晚就是他们引发了大自然的威力,但众人依然看得目瞪口呆。
河水汹涌。
宛如雷鸣。
。
第317章 反扑(下)()
这是黄河北岸不远处的一座庄子。
一两百户人家聚居,男女老少不到1000口人。耕种着周围大约七八千亩的土地。
村庄外围有着两丈多高的围墙,用来抵御南下的辽人和盗贼。,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多年的太平日子,围墙年久失修,已经有了几处垮塌。只在开战前,匆匆用木板和石块堵了起来。
河北大地上随处可见这样的一个普通村落。夜色已深,整个村庄都陷入了沉眠。
村庄的一角,一座院落,一对夫妻正安然酣睡。
窗外隐隐有雷声传来,丈夫一下惊醒。
“是打雷了吗?”
他披上外套,下床推开窗户,向外面探出头去。
秋夜清寒,天上星光灿烂,看不到半点云翳。
妻子也醒了,她同样听见了仿佛来自天际的滚滚闷雷,“下雨了吗?”
“没。也不知是哪里下了。”丈夫紧了紧衣襟,颤颤索索的钻回被子里。
“说不定稍晚一点我们这里要下雨。八月的天,说变就变。”
妻子说,“可别下太大,地里得去看看,别淹了。”
丈夫点点头,“天亮就去。看哪天天气好,把冬天的衣服拿出来晒晒。再下几场雨,就要到冬天了。”
妻子答应下来,又说,“大姐的衣服已经很旧了,要买新的了。不然媒婆都看不上眼。”
“好,好,我知道了。等地里的秋菘收了就去城里扯块好料。”
“还有大哥的炭笔和簿子。都用完了。这两天就看他拿根木棍在地上画了。”
“知道,知道。”
“大哥算数好,上回东家娘子还找他算香油钱。要是能读出来,就能去城里做账房了。”
“看你那眼界,学会的陈会首都夸过大哥。大哥日后要考进士的,算学进士。最少都有一个举人。到时候,官人能做,议员也能做……””
“好,好,进士,进士。睡吧。明天还有好多事。”
夫妻俩又躺了下来,很快又进入了梦乡。
狗突然叫了起来。
全村
的狗接二连三的惊起,疯狂的乱吠着,此起彼伏,有什么令他们恐惧的东西正在逼近。
夫妻俩再次被惊醒。丈夫警觉的说,“把大哥大姐都叫醒,出事儿了。”
全村的灯火,一盏一盏的点亮。村民们纷纷出门探看详情。
早起的农夫在大街上狂奔,恐惧的大喊着,在他身后,洪水正从围墙缺口处挤进来。一道道水柱挤过缝隙,水脉漫过街道。
丈夫双脚一软,“发水了!”回过头他嘶声喊“他娘,快把大哥大姐叫起来!”
十三四岁的女娃子,还有个八九岁的男孩,被他们的母亲从房里拉了出来。
“他爹,”
轰的一声巨响,村子南面的围墙消失不见。被围墙阻拦在外的洪流瞬息间横扫村庄。
街道上的一切,忽然消失不见,人和牲畜绝望的在水中挣扎。
一家四口,提前一步爬上了院中的枣树。
水越涨越高,飞快的淹过了门槛、淹过了窗户,把整个门户吞没,一点点的覆盖了屋顶。
围墙一段接着一段的垮塌,没入水底。
在他们眼中,鳞次栉比的村庄,很快就只剩下屋脊忽隐忽现。
妻子脚下一滑,手没抓稳,一下落入水中。只见浪花一卷,人就没了踪影。
“娘!娘!”两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
丈夫把儿女往树梢上推,并不粗壮的树桠已经摇摇欲坠,他咬咬牙,“爹去找你们娘,你们就在树上,大姐抱紧你兄弟,抓紧了。。”
他放开手,一下被水冲远,挣扎着露出头,“别放手!千万别放手!”
……………………
黄河的另一边,一个少年正哧溜一下从大堤顶端滑下来,走过一段小道,再晃晃悠悠穿过一段田埂,快天亮的时候,回到自己的家中。
他的父亲刚刚起来,“堤上怎么样了?”
“水退了。”
“这么快,水位多少?”
少年家是佃户。
侍奉的地主家中有四百三十多亩地,三家佃户和六个长工为他耕种。
地主最引以
为傲的是他自然学会预备会员的身份。作为家在黄河边的会员,被派了一个日常记录黄河水位的工作。早晚两次上堤记录,黄河汛期,更是又加了一个巡视堤岸的差事。
而他把这两项工作,交给了自家的佃户中,认识几个字的一个。
而佃户要忙着农活,便把夜间巡视堤岸和检查水位的责任,交给了自己的小儿子。
贪玩的少年对于得到夜间出入家门的权力十分开心,但一夜大半时间都用来与小兄弟们一起在快要收割的高粱地里捕捉鹧鸪,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匆匆到堤坝上瞄了一眼。
然后他发现水退了。
水位比昨天看到的脚下不远处翻滚的洪水低了近一丈下去。
如果水没有退,少年还能有一个晚上的自由时光,但现在水已经退了,他只能失望的跑回家去,告诉他的父亲。
“呃……低了好多,有一丈吧。”
“胡说八道。”佃户上下一打量,就一巴掌刷在儿子后脑勺上,“跟张家二小子去地里玩的吧,叶子还在身上。还敢骗你老子!皮痒了是?!”
也不听儿子解释,扯着他的衣领子,一路骂骂咧咧,往大堤上走。
堤坝上只瞄了一眼,看见脚下半露的河堤,他就叫了一声苦,连滚带爬的跑了下来。
佃户在黄河边住了四十年,他能分得清楚,水位下降,到底是洪峰过去,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
也顾不得错怪了自己儿子,直奔向自家的佃主。
片刻之后,一个矮胖子骑着马赶来。
手脚并用的爬上堤坝,愣愣的呆立了一刻钟,看着指示水位的标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节节的从水下暴露出来。
“破堤了,破堤了。”
这一天,黄河大堤开封段曹村埽下游十七个观测点先后上报,本段水位急剧下降。
这一天,三山浮桥上报,北岸水漫,不知边际。
这一天,黄河决堤,水漫大名,河南地与河北的联络,全线中断。
一封封金牌急脚飞报京城。
河北大军,音讯全无。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318章 无妄(上)()
雪片一般急报送入都堂。
一份份的又从都堂转到宰执们的手中。
黄河决堤的位置已经确认,不是南岸崩塌,开封可保无虞,让两府诸公安心不少,但北岸破堤,泛滥的洪水直抵大名,截断了中枢与前线的联系,京城中不免人心惶惶起来。
“如有人在公然散布谣言,别管他们是什么身份,不用客气,送去孟津筛沙子也好,送去大名修堤也好,都可以。”
“这时候,不能有任何放纵。宁可错抓几个,也不要遗漏了危险。”
警察总局副提举,在黄裳身边唯唯诺诺,一个劲的点头。
“好了,我知道你一向勤谨,做事有章法,不过多嘱咐几句,照常做事,记住我的话就行。”
打发了值夜的副提举,黄裳身边又变得静悄悄。身前身后的亲随护卫,都在沉默的走着。一队队警察,巡视在道路上。路口都设置了鹿角栅栏,普通人除了急诊或婚丧嫁娶,都必须等到五更天之后才能放行。
这是宵禁。
京师内城的宵禁,并不是因为洪水爆发才开始。在章惇率军出征时,宵禁就开始了。
违反宵禁令的路人,全送到各厢的警察分局看押起来。一开始挺多,这几日逐渐少了。但反弹也很大,警察总局抵抗不住,黄裳知道他们的难处,方才遇上了顺便就给他们一点支持。
一队人马这时追了上来,领头一人穿过护卫的队列,没人拦着他,就这么挤到黄裳的身边。
黄裳抄着手,望着空寂的街道,“真安静啊。都不像京城了。”
深夜的京师,一向是喧闹的。汴水上有装卸货的工人,州桥夜市中有谈天说地的老饕,鬼市子里有捡便宜的主妇,甜水巷处还有往来的酒徒嫖客,以及钻进瓦子通宵达旦的赌客。城墙外,还有一群一群等着入城的牲畜家禽,哼哼叫着,绵绵叫着,嘎嘎叫着。
“无事最好。”李信依然少言寡语。
黄裳笑了笑,“幸好玉昆相公放了你在京城。换成是王舜臣、赵隆,我可就要头疼了。”
“都走了,京师里总得留人。”
“为了能赶上这一战,一个两个都哭喊着要出征。生怕错过这一次,就没有日后了。”
李信露出一丝怅然,“毕竟是辽国。”
看到李信已经换上了出行的外袍,黄裳问,“这就准备走吗。”
近黄昏的时候,都堂内部交流了一下,决定派人,几方权衡,最终决定派出一文一武,文官主持救灾,武官则指挥兵马,重修堤坝道路,并剿除盗贼。当然,当务之急,还是联络上前线并打通补给线。
文官直接就是大名知府,武官这里,选了李信。
“都堂下令,哪敢拖延?”黄裳轻轻点头,武将中,还是以李信最是省心。
“尽快恢复交通,联系上行辕。还有,仔细察看堤坝,确认是否是人为。”
黄裳并不担心这一场洪水会让此番出征功败垂成。
过去还没有铁路的时候打仗,从前线到京师,消息要走个二三十天。中间有个什么波折,就是半个月音信不通。现在也就耽搁个四五天,并不影响太多。
章惇出征之前,预案做了一个又一个。
粮草都没人担心。从开战前,朝廷就把军粮运输完全委托给福建商会。三分之一走铁路,剩下的从海上运输。章惇出事,福建商会拼了性命都会把粮食送过去的。开战前,枢密院还在沧州囤积了三百万石粮食。
更有沿海的铁路,虽然不是干线,运力也小,从路程上还兜了个大圈子,但至少能支撑前线一定比例的军需。
黄河决堤也有预案。正是担心黄河泛滥对后勤的影响,才将开战时间,选在了入秋后的七月。也就是预案中,黄河决口的位置是在南岸,这一回北岸堤破,让一多半准备做了无用功,但终究还是有一半的准备还能派上用场。
只要河北、京畿全力动员起来,能够很快把这一场洪水平息下去。
而现在最大的疑问,就是这一次决堤的原因。
“参政还是觉得是有人作祟?”
“都八月入秋,哪来的洪水?”
世人都知道秋汛,但历年来黄河水患,几乎是在夏季达到最高点。决堤也多在夏时。秋天决堤的情况极少见。尤其是黄河大堤整修之后,稳定了干流流向,已经多年来没有过决堤的记录了。
黄裳已经收到自然学会传来的消息。
汛期开始后,南岸一日一传讯,向京师报平安。各地记录点的水位数据,三日一汇总,一同发往京师。
“秋汛开始后,开封段的水位都在警戒水位以上,但只是超过了一点,并没有达到近年来夏汛的最高水位。四天前今年第六号洪峰进入开封段后,并没有新的洪峰。这堤坝到底是如何破的?”
李信在河北驻扎过,知道一点河北黄河大堤的情况,“北岸金堤当年就没有修好。”
“希望就这么简单。你太太平平的把洪水堵回去,前面章相公也太太平平的把辽国灭了。”黄裳疲惫的,“等这一仗打完,我就回去编纂道藏。在京城里过一年,人能老两岁。我还想多活几年。”
“祝参政心想事成。”
“我去找熊伯通了。你都走了。他这只惊弓之鸟应该安心一点了。”
李信只能呵呵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