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天下-第1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置使司里做事了。而且在河北军中人缘很不错。

    看到了韩家子的情况,章惇稍作考虑,也答应了章援的请求。

    看章援最近的来信,他在军中与人结交,很是交了不少朋友。根据暗探回报,章援也的确没有摆宰相家衙内的谱,礼贤下士的姿态做得十足,的确结交了不少可用的将校。

    听到章恂也如此说,章惇脸上的线条也更加柔和了,“二哥算是有了点出息,不过大哥就不行了。”

    次子已经有了些长进,而长子却还是那副不着三四的模样,是不是放他出京城去,找个能磨炼人的地方,好好历练几年。

    “我想着,让大哥出去历练一段时间。十三你看哪里合适一点?”

    章惇像着一个普通父亲一般问着。

第197章 火箭(五)() 
透明的双层玻璃隔绝了屋外的寒意,却将阳光放了进来。

    新近改造过的书房,有着有别于旧式屋舍的轩敞。阳光穿过近一人高的巨幅玻璃窗,将整间书房照得内外透亮。

    新样的弹簧软椅放在阳光最通透的地方。

    韩冈就半躺半靠在软椅上,清澈的阳光从侧面洒到他手中的报纸上。

    哗哗的报纸声响中,阳光中的灰尘狂飞乱舞。报纸一张张被翻得飞快,一版报纸通常只被扫了几眼就被翻了过去。

    一个年轻人悄步走进韩冈的书房,又是厚厚一沓报纸就轻轻的被放在了韩冈左手边的小几上。

    年轻人正准备悄声退出去,韩冈偏头看了看厚实的几十份报纸,抬起头,“今天的报纸都在这里了?”

    年轻人生怕吵到韩冈一般的轻声道,“还有十几份没整理好。这一次是辽国的报纸,一起送来了。”

    韩冈读报的时间,通常就是在早上。饭后的休息时间,韩冈在绕着院子走过两圈之后,通常都会花上两刻钟的时间,将送来的报纸浏览一遍。不仅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其实也就只有辽国了。

    “哦?这一回总算早了点。”听了年轻人的话,韩冈就扬起眉,笑道。

    他一向是很喜欢看辽国的报纸,因为总是看的很开心,

    辽国的报纸那是真有意思,看起来行文严肃,内容却是荒腔走板,可堪一笑。

    韩冈喜欢看原汁原味的报纸,而不是被人挑选过的剪报,原因也在于此。

    “耶律乙辛这一次怎么编排我的?”

    年轻人低眉顺眼,没有回话。而韩冈说着就丢下手中的报纸,放到了右手边一沓子报纸的最上面,拿起了刚刚送来的报纸,只看了封面,就发出了‘呵’的一声嗤笑。

    “王师涿州大捷?!”

    韩冈笑得嘴角都咧起来了。

    辽国的报纸上说涿州大捷,开封的报纸上也说涿州大捷,两边说的都是一场战斗。

    夏秋时节河北河东两场大会战,一时间耗尽南北双方的资源和战意,几个月来,河北河东的战局都是波澜不惊。辽人缩回窝里舔舐伤口,而官军这边,也没有大规模进攻的能力,而是采取了浅攻蚕食的战术。用一场场千人以下的小战斗,一点点的消耗辽人在边境上的实力。

    十余天前涿州方面的战事,算是比较大的一次战斗了。围绕着涿州城外围一座周长只有五百步的堡垒,双方直接参战的总兵力超过一万。战斗持续了一天半,最后以辽人主动放弃堡垒而告终。

    河北制置使上报说是这一战败敌七千,斩首两百,己方伤亡则有一千多,其中阵亡有三百了。

    从交换比上,双方持平,不亏不赚——斩首能有两百,那么辽人至少得有三百以上的战死者,轻重伤更要翻几倍。不过这样一来,作为防守方的辽人,竟与进攻方的官军损失相当,那辽人肯定是吃了亏。再算上南北两朝的国力底蕴,人员数量,生产水平,以及恢复能力,辽人吃的亏就大了。而且官军的战斗目标也是达到了:尽可能的在边境上消耗辽国的战争潜力——即使是有铁路能连通到析津府,韩冈也是不愿意在燕京城下与辽人决战,三百里的补给线依然是太长了。

    韩冈还是比较相信制置使司捷报的。尽管其中无可避免的有一些花头,尤其是有关伤亡方面,水分总是有的。可只要不像海军在日本的战报海水一样多的水分,那韩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

    而不管兵力、伤亡、斩获等方面的水分多寡如何,夺占下来的土地城池总归是无法作假,拿下了作为这一战胜负的关键点,那胜利自然不会有伪。

    可是在韩冈手中的报纸上,这一场多达七八万人的大会战上,大辽王师大获全胜。三百勇士扼守要隘,硬生生的挡住了百倍敌人的进攻,整整三天,城墙下尸积如山,而这些勇士也伤亡惨重。眼看着城池将破,神火军便如神兵天降掩杀而至,大败南蛮,甚至连南朝主帅王厚都中箭而逃,至于王厚手下下面的将校,更是一个个命丧黄泉。

    在报上罗列的战果中,韩冈还看到了一个极熟悉的名字。他失声而笑,“二哥这是死了第三回了吧。”

    年轻人一点头,“是第三回了。”

    之前的辽国报纸上,韩钟已经死了两回了,算上今天的这一次,那就是第三回了。

    韩冈呵呵的拿着报纸笑说着:“三个月就死三回,等这一战打完,家门口的白灯笼怕不要挂上二三十年了。”

    韩冈又丢下这份报纸,随手翻了一下剩下的。几家报纸加起来十几期,几乎都是在说涿州方面的大捷。在上面,王厚的箭创一次比一次更重,而韩钟也是死了一回又一回。都是被放在头版、二版上一说再说。

    而在其他版面,韩冈和章惇主导的大借款,也是一样成为热点。

    这一回的大借款,在京师、在国中,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理所当然的,消息也传到了辽国。

    韩冈这两天,在加急送来的几份辽国报纸上,都看到了相关的新闻。从时间上看,辽国刚刚得到了大借款的消息,就急急忙忙的对外公布了。

    相信随着借款细节的不断传递,皇宋朝廷一借两三千万贯,国中商人踊跃出资,耶律乙辛和他的臣子们,怕是不敢对外宣扬了。

    当然了,这些细节,只会表现为调门逐渐变低,然后让这一个新闻点自然而然的冷下去,最后无声无息的消失掉。

    利用报纸引导舆论,利用舆论引导人心,在中国做了一个优秀的示范之后,辽国的皇帝也飞快的全盘学习了过去。

    不过由于统治方式的不同,辽人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就简单粗暴了许多,除了得到皇帝耶律乙辛批准的几份报纸,其他任何报纸都无法公开发行,一旦被发现,直接归入煽惑人心的死罪。

    耶律乙辛的这个命令被执行的不错,辽国国中的确找不到其他私家报纸。不过韩冈觉得,还是因为辽国办报不赚钱的缘故。

    他在报纸的一角轻轻一捻,就有几片碎纸黏在了手指上。这质量,几乎跟国内拿来烧的黄表纸差不多了。

    析津时报社是南京道上几家汉人世族联手创办的报纸,是得到耶律乙辛准许的大报,现在却连买好纸的钱都没了,看起来在辽国办报亏本的确是真的。

    报纸都是这等质量,那报道的内容,自然也就是那么一回事了。

    “穷兵黩武。”

    “好战必亡。”

    “饥民嗷嗷待哺,权相——”韩冈又忍俊不禁的笑了一声,“只看这报纸,北虏真是为中国操碎了心。”

    又翻了一回,见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韩冈放下报纸,问那年轻人,“你爹的病可还好些了?”

    年轻人连忙躬身,“谢相公垂问,小人父亲自转到天水的疗养院后,就说病情一下好了大半,咳嗽也比过去少多了。”

    韩冈点点头,温声道,“等过年时,你就回去看看。跟你爹说,就说是我说的,痨病得好好静养,让他不要心急。”

    年轻人眼圈微红,“小人肯定会父亲说的。父亲听了,肯定会相公的。”

    韩冈笑着摇摇头,“你爹啊,当年事事争先,这急脾气也不知改了没有。”

    痨病也就是肺结核,眼下只能在空气清新、没有污染的地方静养。这些年,全国各地建了许多处高山疗养院,富贵人家的痨病患者去疗养院将养成了流行。

    不过全天下至少有上百个研究小组,正通过各种手段来采集各色菌种进行培养,从中找出可以杀灭结核杆菌的菌株,只是时间和运气的问题。

    韩冈没有研究能力,但是在科学研究上,单是一个明确的方向,就已经最大的贡献了。韩冈的记忆,对抗生素的研究帮助良多。

第198章 火箭(六)() 
稍稍聊了几句家常,又拿着穷困潦倒的辽国报社说笑了几句,年轻人悄步退出了韩冈的书房。

    韩冈轻轻展开报纸,他并没有忽略年轻人离开时,眼眶里闪烁的崇慕和激动。

    对身边人的关心,是韩冈的日常。他在政坛上历练了几十年,收买人心的手段已说不清是虚伪还是真诚,只是本能。

    本能的嘘寒问暖,本能的收买人心,本能的培养心腹。

    韩冈身边亲近的使用人,基本上都来自西北。年长的多曾跟随韩冈南征北战,年轻的就是韩冈当年旧部的子弟——最早的有广锐军,之后还有西军各部,全都是从小就听着韩冈起家、发达时的各种丰功伟绩,对韩冈的景仰来自于十几年的日常。能到韩冈身边,没有不用心的。

    韩冈从来没有将他们当成是仆人,而是当作自家势力未来的骨干来历练和培养。放在身边,是培养,也是为了增进感情。

    说起来,就有点像韩冈前生曾经听说过的,欧洲贵族子弟成年前都要去其他贵族家里做扈从,学习各种技能。虽然这种说法,是史实还是野史,韩冈并不清楚,但他最早从庄客子弟开始,不断吸纳有潜力的军中子弟在身边培养,确实与欧洲的贵族养成模式有几分相似了。

    汉时年轻士人之佼佼者多入朝为郎官,如今西军子弟杰出者多入相府为侍从。虽然远比不上能议政朝堂的侍从官,不过在家乡中,足以荣耀乡里。

    这就是名望、地位和历史相结合的成果。韩冈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牢牢控制住了西军。章惇虽也有宰相之位,但人望不比韩冈,与军中的渊源也难比韩冈,福建的军事更是不能与西北比,他费尽心力去培养海军,在时间上也比韩冈扎根军中迟了十多年,想要追赶上韩冈对西军的控制,那是遥遥无期。

    军队就是韩冈最大的依仗。韩冈的施政有对有错,一些方针计划连他自己都不能确定是否能够顺利施行,但只要军队在手,就有足够的容错空间。即使有人能抓住韩冈的错漏对韩冈不利,他们的一切图谋和野心,都会在共和二型燧发枪的黑洞洞的枪口前化为齑粉。

    韩冈完全相信他的战士能够扫平一切敌人。不论是朝廷内,还是朝廷外,乃至于国外。

    西军的势力不断渗入河北、河东两地的禁军,如今的战果,就是他们的成绩。河东的惨败,只会让更多的西军将校加入河东禁军的行列。

    韩冈现在拿在手中的报纸上,字里行间之中,都能看见辽人的绝望。

    即使辽人在报纸上不断发出诅咒,用虚假的胜利来妆点脸面,也改变不了他们藏在背后的怯意。

    军费已不成问题,物资也不虞匮乏。而从商人购买国债的踊跃程度上,以及两位宰相推动发行国债所表露出来得信心和意志上来看,耶律乙辛和他的儿子应当不会觉得两国之间还有和平的可能。

    国债的根本,虽说是国家信用,但这第一次发行,本质上售卖的还是韩冈和章惇的信用。人无信而不立,信用乃是根本,两位宰相都将自己的根本搭上去了,只要稍有点头脑,就会不指望这一次的宋辽大战,能以和谈而告终。

    将沉的船,连船上的老鼠都会往外跑。南朝要血拼到底,辽国这艘破船也到了要沉的时候,辽国国中,愿意与船偕亡的寥寥无几,要临时下船的老鼠倒是许多。如果耶律乙辛知道,析津时报的几位东家,私下里与自己的勾连……

    韩冈正冷笑,刚出去的年轻人又进来了,“相公,何干办在外求见。”

    韩冈点点头,“让何矩进来。”

    一个圆圆滚滚的球形生物很快就进来了,比寻常人要多耗三倍布料的肚子,是擦着门框进来。

    韩冈上下一打量,就笑道:“何矩,你这是又胖了?”

    何矩拿着手巾擦着汗,赔笑说:“相公好眼力,今年秋天过来,小的这是又胖了两斤。”

    何矩是顺丰行的老人,十几年前就执掌顺丰行的京师分号。现在年纪大了,就被安排在雍秦商会中,参与主持商会的内部庶务。名为干办,实际上就是秘书长——只不过朝廷有一个秘书监,秘书乃是官称,民间会社不方便用此名号。

    “坐吧。”韩冈对人一向宽和,但有事时不喜多寒暄,对何矩也不例外,“今天过来,可是有事?”

    何矩笑容收敛起来,肃容点头,“是米彧的事。”

    “米彧?”韩冈眼神微动,“他的事我知道,且让他去。”

    “相公!”何矩一得到消息就匆匆赶来,没想到韩冈已经知道他要禀报的消息,更没想到韩冈对此竟然不在意,他急忙劝道,“米彧一破落户,本来欠债欠的要跳海,若不是相公,他哪里有今天的好处。相公对他恩重如山,他竟然还吃里扒外,此人心眼都坏了,无可救药。”

    韩冈摇头,“莫管他,眼下不是分心的时候,过段时间再说。”他看看急红了脸的何矩,“你放心,榜样的作用,我还是记得的。”

    韩冈做了决定,何矩不便再劝,点点头,又狐疑的看着韩冈,米彧投效章相,以韩冈的性格不应该如此温和。

    韩冈没去在意何矩的心情变化,直接问到,“先说说川中的事,你负责跟他们联络的,有什么想法。”

    川中在经贸圈中,算是关西的势力范围。因为三峡航道过于艰险,进出东川的难度太高,成都府路更多地还是从北面与关中联系上。

    而川中的商人虽然依靠雍秦商会,但一向自立。前几年甚至还自组商会,不过他们找的几个靠山都相继垮台像,最后还是投效了雍秦商会,只是自己抱团,跟雍秦商会内的其他成员来往要疏远一些。

    这几天在他们那里受了些气的何矩也很干脆的说了一句俗话,“闽蜀同风,腹中有虫。”

    “好了。”韩冈摇摇头,这种地域歧视随口而来,已经是无可救药了。

    韩冈建立雍秦商会,其实也加深了地域歧视造成的隔阂。京师的商人、四川的商人、河北河东的商人,能够加入商会中,但并不会像关西的商人那样,全心全意投入到商会组织的各个项目计划中。

    而批评四川人,却又挂到福建人,北方人对福建人的看法一贯如此,也怪不得何矩——这句俗语中,川地也是背了一点锅。

    地域歧视是千古难题,韩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尤其是无有外患的情况下,更是团结不起来。

    中国商人外无强敌,甚至连海外市场都不算大。对外出口不过一两千万贯的大饼,还不够七八家大商人瓜分的。进口贸易规模也大不起来,在中国占据了南海之后,大食和阿剌伯的胡商能带来的商品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

    真正有赚头的还是海内贸易。国内的贸易额,是以亿来计量的规模。各方商业势力,争来夺去,抢得都是对方嘴里的肉。

    即使韩冈能天下商人都团结起来,设立一个商会,将这些恨不得对方全家死光的商人勉强捏合在一起,也不过是把外斗改为内斗罢了。

    即使是依靠权势,韩冈最多也只能设立一个协调机构让这些商会的成员有个打嘴仗的地方。至于其他方面的作用,实在是让人看不出来。

第199章 火箭(七)() 
“‘你们看着办吧。’相公是如此说?”

    迎上几道狐疑的眼神,何矩呵的冷笑,“我嫌命长了,敢篡改相公的话?”

    眼神中的狐疑消退了,但困惑就多了起来,“那件事不提,怎么倒把川中的事提起来了?相公还让我们看着办,那该怎么办?”

    这句话放在不同场合,自有不同的解释。但以韩冈说话时的情形,放在官场,那就是便宜行事之权。尽管没有明文,以韩冈的性子,也不可能会事后否认。

    事情办好办赖,只有事后奖惩,办事的时候,一切可都由主事者独断。面对蜀地商界,可谓是方面之权,这个权力可不小了。

    几人面面相觑,权力大了,也就意味着责任大了,印把子是好,但烧得通红——烫手啊。

    蜀地的商人,的确有些不妥当,尤其是在韩冈即将离任的时候闹出事来,更让人觉得愤恨这帮子天生反骨,但要是事情没办好怎么办?不作就不会错的道理有谁不懂?

    “只是有些苗头……”

    何矩却是在回来时想通了,冷冷一哼就打断,“苗头?有苗头那就有根子,有根子那就有土壤,你们觉得川中的水土怎样?尽出些反骨的。川中的事,我们觉得是小事,但我们的眼界能与相公比吗?既然相公提到了,那就肯定是大事。”

    他横着几人一眼,“我们做事,不问相公就自作主张,那是我们的错,可相公有了吩咐,还犹豫不定,那一样是我们的错。冯公着意北境,南面的事我们也的确不能疏怠,免得冯公回来,我们没脸见他。这件事我何矩是得了相公当面吩咐,也是在相公面前应承下来的。本想着有各位襄助,一齐发起动议,也就能集会中之力,全力发动。但若诸位不敢襄助,那我也就拼着多亏上身上的百十斤肉,都压上去算了。”

    几人越听越是沉默,到了最后,竟无人说话。

    好半晌,才有一人干笑起,“何胖子,你说这话亏不亏心,还百十斤,身上的肉得有三五石了吧。真给你压上去,大议厅里的那张圆桌还不得塌了。”

    有此人领头,另一人也笑道,“能被何胖子你压着不出事的,也就晚晴楼的满娘了。”

    一阵插科打诨过去,谈话的几人却都把何矩的气势给压回去了。

    何矩的权势已经都大了,若是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