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旖又瞪了丈夫一眼,却又不安的问起来:“真的没有事?”
“没事,没事。”
韩冈之前已经提醒过向太后,皇城也因为处在丧期,上下管束得极为严格。
另外,韩冈安排在外面的耳目,也是一晚上都没有回报说有异状。
这几日宵禁虽然严厉,可还是有漏洞钻。毕竟此时的开封不是唐时的长安。唐时长安,城有城墙,坊有坊墙,入夜后将里坊大门一关,长安城内就是一座皇城加上一百一十座寨子。
而开封府中里坊数不下长安,可每一座里坊,外面的坊墙都没了。弄得与后世一样,一个个破墙开店,除了皇城左近的一圈里坊,大多数里坊,临着大街都是一排门面房。大街小巷,内外畅通,怎么防也防不住。能守的,也就几条大街的街口。
韩冈安排了人手藏身在离御街不远的院落中——那是顺丰行在京城中的产业。如果有宰辅入宫的迹象,几十人、上百人的大部队打着灯笼直趋入宫,与十几人的巡城甲骑完全不同,无论如何,只要长着眼睛都不会错过。
不与宰辅联络,宫里面再怎么折腾都是笑话。没有宰辅配合,谁会犯傻去跟名声都臭了的二大王结交?还要去联系深宫中的太皇太后。
看看上朝的时间将近,韩冈梳洗更衣,吃了点早饭,便上马出门,前往皇城。
这是大祥祭典的次日。
依然还是在丧期之中,也是丧期内的仪式之一,在京的全体朝官都要参加这一日的朝会。
韩冈出门后,很快便转上御街。
快到上朝的时候了,御街上人头涌涌,一队队的都往北面的皇城赶过去。
看到了章惇一行,不过中间隔了挺远,中间还有几位低品的朝官,在御街上不方便追上去,韩冈也就随着人流逐步前进。
快近皇城的时候,王安石和他的亲随们也从另一条路上过来,不过离得也远了。
一路过来,韩冈看到了十几支侍制以上重臣的队伍,还有一堆皇亲国戚,韩冈认识其中几个,都是在赛马和蹴鞠两大总社中常常抛头露面的。
整整三个月,京中不得赌赛,估计都憋得慌了。赛马总社的会首淮阴侯赵世将脸色就难看得很,小小的县侯周围围着一圈王公,都在长吁短叹。赵顼的丧事,影响的不仅仅是日常娱乐,还有他们的日常生计。一年中四分之一的事件被耽搁,三分之一收入泡了汤。
他们的这副可怜模样,前几天就已经很明显了。唯一看起来没有影响的,就是二大王了,他在两家总社中没有半点产业,赚钱也好,亏本也好。都与他无关。只是赵颢周围空无一人,似乎被孤立了。这本在情理之中,也没人会同情他。但今天韩冈却没看到二大王,只有一人的空白圈子,理应十分显眼才是。
不过韩冈很快就没时间多考虑了,宰辅们正陆续抵达皇城。
除了王安石和章惇,韩冈还见到了郭逵,隔着近十丈,遥遥的打了个招呼——彼此之间官员很多,接近起来都不方便。
后面上来的张璪近前来打了个招呼,对行了礼,聊了两句闲话。
待张璪再去与他人打招呼,周围的文武官,便纷纷上前,向韩冈问安行礼。
就算韩冈一时间受到了挫折,但谁都知道,不会太久,向太后便会给他补偿回去。难道还真的让他只管着现在还不存在的图书馆?
李信和王厚,也在人群内,他们同样要上朝,先后过来与韩冈聊了两句。
首相韩绛姗姗来迟,骑着与昭陵六骏中的名马同名的飒露紫,直抵宣德门前。
他前方的官员,如同海水分开,全都给他让出了道。宰相可以骑马直入皇城,就是在宫门前也不用下马。
不过他在王安石面前,还是从马上下来,行礼打招呼,寒暄起来。待会门开后,两人都会骑马入宫——虽不掌实权,但王安石从官职上论,依然是宰相一阶。
剩下的宰辅,曾布、薛向正在宫中。而蔡确,自矜身份的次相,一向是到得最迟,总是卡在时限上抵达。朝臣们早就习惯了。
一切就跟平日里没有什么两样。
看着门前广场上纷乱却隐然有序的文武官们,韩冈觉得自己的确是担心太多了。人到得应该是蛮全,宫里面怎么还能有事?
礼炮声响,伴着晨钟之音,宣德门的侧门缓缓开启。
宰相们领头,一众大臣鱼贯而入。
石得一守在皇城城门内侧,督促着新近的士兵。
看到宰辅,他的态度一如平日,恭恭敬敬的向包括韩冈在内的宰辅们低头。
近千文武官云集在大庆殿前。
曾布和薛向来得很早了,一东一西的对面站着。两人昨夜宿直宫中,理所当然的要比任何人都早一点。
只是蔡确在哪边?
韩冈的心情突然间有些焦躁,蔡确虽说是习惯了迟到,但现在也应该到了。
作为两位宰相之一,蔡确与韩绛要率领群臣入殿,少了一个可就是笑话了。
幸而蔡确没让韩冈等朝臣担心太久,很快便从后匆匆而来,站进了班列中。而与他近乎是在同时而来,还有二大王赵颢和中书舍人苏轼。应该都是从宣德门那边过来的。
蔡确、赵颢和苏轼先后入列,赵颢刚刚站定,韩绛与蔡确便率群臣列队徐步走进了大庆殿。
大庆殿中,一如往日一般阴暗。阳光穿不透高大的殿宇,而现在也还是清晨,更没有阳光来照明。
朝臣们按照昨日的排列,在殿中依序站定,开始等待太后与天子的出现。
等待的时间过去很慢。但实际上,也就是半刻钟多一点而已。
净鞭响过,宋用臣尖着嗓子提醒着一众朝臣的仪态,而一阵轻微的环佩响,太后和幼主从后门步入前殿,往御座上走去。
朝臣们照例低头,等待皇太后和天子入座。只有韩冈瞟着上面,遍体生寒,如坠冰窟。
进入屏风后的不是向太后,而是老迈的太皇太后。
而坐上御榻的,身形虽的确是幼童,但比天生就有不足之症的赵煦,那个小儿还真是大了一圈。韩冈还认识他,那是赵颢的长子孝骞!!
他们真的做了!
他们真的成功了!
纵然一直在考虑这个可能,但突然间变成了现实,这还是让韩冈觉得匪夷所思。
怎么做到的?
不!
现在该考虑的是要怎么去面对。
“尔等是谁?!”
“太后何在?!”
“天子何在?!!”
韩冈第一时间怒吼了出来。
敢在皇太后与天子出场的时候,盯着上面辨认的,也只有韩冈一人。
就像当年的吕端,在真宗即位的情况下,看见披头散发的皇帝,叩拜之前,还要去拨开头发认个清楚,担心跪错了人。
但王安石也不遑多让,看清了坐在御榻上的人,也愤怒的从班列中一步踏出去,颤声怒喝,“上面的是谁?!”
朝臣们一时间糊里糊涂,一齐抬头往上看去。本来照常是在韩绛、蔡确的引领下叩拜圣安,但现在韩冈突然大叫,王安石也同样的怒吼,是小皇帝给二大王篡了位?
赵颢瞪大了眼睛,兴奋得盯着韩冈,身子都在颤着!
没看到他跪拜下去,的确是个遗憾,但看见韩冈绝望中的怒吼,却让他有着数倍于之前的快感,浑身酥麻直欲登仙。
正是这个感觉啊!
不枉自己昨夜随寥寥数骑夜入皇城,等的就是这一客!
更不枉自己装疯卖傻也要活下来,盼着的正是这一天!!
韩冈!
你完了!
你完了!!
第三章 岂得圣手扶炎宋(中)()
“太后何在?天子何在?可是被尔等逆贼害了?”
韩冈在殿上旁若无人的怒吼着。
“太后与延安郡王自安然无恙,韩冈你何以胡言乱语?”
行了。
不论太后和皇帝两人到底是死是活,韩冈要的就是这一句。
蔡确参与了对赵煦的拥立,而且是主导者之一,他绝不可能否定赵煦的天子身份。
而赵煦既然是天子,那么赵颢想要他儿子接位,要么直接弄死赵煦,要么则是废立。
在事前的密谋中,蔡确绝不会同意弄死赵煦,然后让赵孝骞顺理成章的即位,宋用臣、石得一也不可能答应。已经有了拥立之功的内臣、外臣都绝不会参与其中。
废昏主犹是忠臣之为,而弑君就没有任何解释的余地——弑父如此,弑君亦如此。换上来的皇帝,日后也不会容忍。政敌更是会拿来做武器。杀了魏帝曹髦的成济,究竟是什么结果?
不论赵煦和向太后是几天后因伤心和悔恨而病死,还是被锁在深宫几十年。宫中日后的一切,都是由高滔滔和赵颢来负责。而在这之前,太后和小皇帝都必须还活着。
从情理中推测,很容易得到结论,但只有当事人亲口承认,才能让周围的人安心。
“蔡确。谁给你那么大的胆子?!”
王安石的手指颤抖着,几乎指到了蔡确的鼻尖上。
蔡确神色不动。
这完全是败犬之吠,没见其他宰辅都没有出来?过去他要敬王安石的地位,但现在却不一定要了。
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蔡确想着。
这不是顺理成章的继承。而是彻头彻尾的政变。若是韩冈等人都在宫外,闻说宫中有变,立刻就能火炮袭城,那时候宫内又有谁能挡得住?
幸好大祥后一日的朝会,在京的朝官都要入宫上殿。抓住了这个机会,让韩冈和王安石糊里糊涂的走进大庆殿中,还不是任凭搓扁捏圆?
太宗皇帝接位,便是这样做的。太祖暴毙,他先一步入宫即位,等到群臣来拜,君臣之分直接就定下来了。
蔡确便是如此准备。今天的大朝会,是最好的机会,也是仅有的机会。等到群臣入宫,他领头带着同僚们一拜。君臣之份既定,事情也就结束了。
王安石、韩冈纵是满心不甘,三五力士就能让他们无能为力。
李信、王厚等爪牙,也不敌过石得一手下的几千皇城司亲从。
皇城司控制着城门,大门不开,禁卫军中,就是有人想通风报信,除非变成苍蝇,还得能在冬天里飞。
只是还没到宣布胜利的时候。蔡确不敢冒险。在韩冈的背后,还有看似沉默,但绝不可能认输的王安石。有两人在,无论怎么讨论,结果都不会改变。
见蔡确没有反应,王安石就将目标转到了曾布的身上。两名宿直的重臣若不是已经参与进去,又怎么可能留在宫中,还安然上朝。
这时御史班中,一人闪了出来:“王安石!韩冈!尔等岂得渎乱朝仪,喧哗殿上?!”
韩冈看过去,却是刑恕。
也有他一个?
韩冈想着,又怒斥道:“谋朝篡位不喧哗,朝廷养我辈何用?倒是刑恕你,在程伯淳那里学到了什么?”
“恕惟知忠孝而已。”刑恕冷声道,“忠臣孝子,德配天地。弑父之君,便是汉废帝与商太宗也瞠乎其后。”
王安石怒声呵斥:“先帝崩阻,乃天子孝心之误。岂能与太甲、刘贺相提并论!”
韩冈此时暴怒如狂,心中却寒如冰雪。
不意一时的疏忽,就被人抓住了机会。
已是性命交关的时刻,现在半步也不能走错。
韩冈扫视着周围,殿中有上百名班直禁卫,还有钧容直的乐班。不过乐曲已经停了。
敢于上殿面见群臣,最差也已经能够指挥这些班直。而更重要的是,太后与天子还在他们的手中。正是手中有了足够的底牌,他们才敢大喇喇的坐上来。
如果自己坚持反对,高滔滔会不会直接让殿上的班直来扑杀自己?
不。韩冈立刻在心中否定。只要自己还没有表现住颠覆一切的势头,他们还不敢放手杀人。
上面有高滔滔,居中有蔡确以及曾布和薛向。外面还有握有兵权的石得一,甚至有可能还有王中正——倒是张守约,他还在殿中,就在对面,他现在安是一脸的疑惑,以及愤怒——上下内外都齐了,所以才能成功。
“刑恕自束发受教,便习忠孝之道,不能奉弑父之主!”
听着刑恕抓住忠孝二字,与王安石辩驳,蔡确十分安心。
韩冈虽有天纵之才,王安石的威信更是重于泰山,却也无能为力了。大势所向,谁能逆水而行?
韩绛的身周正散发着阴冷的气息。虽然看不见,但蔡确也能猜到他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蔡确知道,这一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昭文馆大学士,甚至可能比韩冈还要愤怒——对他的暗中策划,对他的独断独行,必然是恨之入骨。
但有当年韩绛独自让慈圣光献曹后撤帘一事在前做例子,蔡确完全没有考虑过将韩绛一并拉过来。
大不了就像韩琦和富弼一样从此割席断交,左右他与韩绛根本没那么好的交情。
而且韩琦与富弼之间的恩怨,是富弼单方面咬牙切齿一辈子,而韩琦好端端的做他的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甚至还能悠悠然的摆出高姿态,每年给富弼送寿礼,激得富弼丢人现眼,被世人认为是有失风度。
不过是韩绛跳脚,这份功劳,有什么必要分出去的?
皇城中五重禁卫,皇城司亲从官第一重,宽衣天武官第二重,御龙弓箭直、弩直为第三重,御龙骨朵子直第四重,御龙直为第五重。由外而内,一重重将天子保护在中央。
石得一控制了皇城司,宋用臣掌印玺,又设计将御龙四直掌握住。张守约在殿上,王中正被囚禁,宽衣天武和诸班群龙无首,看似惊险,却没有多少风险。
韩冈枉为大儒,却根本不知道,他一力要维持住赵煦帝位的行径,正是让宫内人心惶惶不安的元凶。没有他,就不可能会有太皇太后和二大王卷土重来的一天。
要不然,已经几乎到了内侍能拥有的最高位的石得一和宋用臣,此二人如何会反叛?尤其是宋用臣,他对先帝是真正的忠心耿耿,不是失望到极点,又怎么会转投高太皇?
“臣蔡确,请太皇太后颁下大诏,并晓谕国中”
蔡确对着上面行礼,打断了王安石和刑恕。
他不满的看了刑恕一眼。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乱。而王安石和韩冈,最喜欢的就是乱。越乱,他们就有机会浑水摸鱼。
刑恕终究是年纪轻,不知道虚中内守,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却差点给王安石带进水里。
蔡确对赵煦有拥立之功,现在又让赵煦退位,另立新君,他的作为,几乎可比拟霍光。但也正是这样,蔡确才分外的警醒,许多事情他都交给了外人,而不是自己去做,或是从自己的人中挑选。
就如这一篇诏书,明赵煦之罪,让废立之事变得顺天应人。并非一定要苏轼的手笔,蔡确自己也能做得来。但苏轼有声望,现在的朝廷需要他的名声。
所以苏轼被连夜招入宫中写诏书。明明是外制的中书舍人,做的事却是内制的翰林学士。而事实上,等今日事毕,他就要进入玉堂,成为真正的翰林学士。
宋用臣已经抑扬顿挫的开始念着诏书。
那位准翰林学士的大作,韩冈没有去听。
也许写得很好或者说,肯定能写得很好。
以苏轼的水平,甚至可以媲美扬雄为王莽写的剧秦美新,不会在为袁绍檄豫州文与讨武檄之下。
但韩冈没那份余暇去听废话。双手藏在长袖中,正一根根的屈起手指。
一根、两根、三根、四根。
蔡确。
必然的主谋,没有他在外配合主持,太皇太后还只能被软禁在宫中,而赵颢,更是得继续疯下去。
曾布。
薛向。
虽然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参与进去的,但正好在他们当值的时候出事,自然是早早的就决定下来的。
苏轼。
应该是拉人头的。以苏轼在京城士林中的声望,包括民间,都算得上很不错。不过禅位大诏写得的确不错,还真把宫闱政变变成了顺天应人的禅让。
石得一。
宋用臣。
赵颢家做监视的内侍,都是宋用臣安排的。而皇城司那边是石得一在管,手握重兵。
他们都会反叛,从利益上,很难说得通。
韩冈心中自省,是自己慢了一步,也低估了赵煦失德,对宫中人心的影响。
废立天子的诏书才念到一半,不想再听废话,韩冈提声打断,“太后临朝,权同听政,此一事出自先帝。尔等欲废天子,那太后呢?”
还不死心?赵颢放声道:“先帝这一诏令就是错的,以母改子,有何不可?”
“我只闻在家从夫、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不闻以母改子。”
“失德之君,不可王天下。”
“篡逆之辈,难道可以做天子?!”韩冈声色俱厉,上前两步,与赵颢对峙着。
他这一段,是将太祖皇帝都骂进去了,但没人觉得好笑。
这是困兽之斗,已经没有了反败为胜的可能。
垂死挣扎的韩冈,不免让观者腾起一股兔死狐悲的伤感。
看见韩冈又愤怒的上前了几步,两名站在台陛下的御龙骨朵子直禁卫,立刻跨了出去,一左一右夹住韩冈,拦着他继续往前。
两名禁卫,皆是一身金甲,外套红袍,手中一支涂金铁骨朵。这是大宋军中,最为精锐、也最为亲信的班直侍卫,守护在天子左右。现在,则是保护着屏风后的高滔滔和坐在御榻上的赵孝骞。
在声名显赫的韩冈面前,两人虽然带着为难和畏缩的神色,但依然是毫不动摇的拦住了他。
韩冈没再上前,他抬头向上,盯着屏风,以及屏风背后的高滔滔。
屏风后沉默着,不是无言以对,而是嫌有**份。她在看着韩冈的挣扎,这是猫戏老鼠的余裕。
没有得到回应,韩冈垂下头去,然后又抬起来,“韩冈虽愚鲁,却不敢逆圣人之教,奉篡逆之辈为主!”
他音声冷澈,神色愤然。
双手摘下了头上戴着的长脚幞头,递给了左手边御龙骨朵子直禁卫。
那禁卫手忙脚乱接了下来,却是一脸的茫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