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天下-第1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得一管勾皇城司,通报灾情其实不关他的事,但现在谁管那么多?他是朝廷的耳目之寄,这么大的事,他不及时来报,就是他的责任。

    远望着烟火,无论哪一位的宰辅都手脚发冷。

    京城的建筑多是木制,房屋又是鳞次栉比,尤其是外城街道两旁的屋舍,唯恐浪费半点空间,不比内城之中,王公贵胄、名臣显宦们的宅邸,都有着绝大的空间来布置后花园。

    张璪转身,指着旁边的一名内侍,“速去将此事通报太上皇后。”

    章惇皱了下眉,火不是在皇城里面烧起来的,还没得到具体消息,没必要现在惊动太上皇后和天子。

    对张璪的轻燥,韩冈也微不可察的摇了摇头,却也没阻拦,不是大事。

    “应该不会是城内。”苏颂盯着烟云半晌,突然道:“如果是城中厢坊,不可能一下子就烧起来。又有街道、坊市,很难有这么大的火势。”

    “城外?”

    苏颂道:“那边是石炭场的方向。”

    “的确。”蔡确看了一阵,点头认可,“河南河北十二场中的后六场都在那个方向上。”

    贯穿京城的汴河,在城外的一段,河南河北皆有一座座占地面积极大的石炭场,用来储存京城百万居民的日常用炭。

    “是储存的石炭烧起来了?”韩绛向苏颂确认。

    “多半是。”苏颂点头。

    韩绛长舒了一口气,“这就好。”

    其他人也都松了一口气。如果损失的仅仅是不值钱的石炭,而不是京城百姓,绝对是个让人安心的好消息了。

    但韩冈并不觉得能多安心,冬天的石炭场中,是一座座由煤堆成的小山,不论哪一座烧起来,依然是一场灾难。要是这几日风大一点,卷起火星,京城可不知有多少地方会跟着烧起来了。

    这一回,新任的知开封府李肃之有难了。

    片刻之后,太上皇后和宰辅们重新来到崇政殿。

    石得一这位管勾皇城司总算是到了,而开封府知府李肃之直接去了火场,派了一名推官过来通报消息。

    的确是石炭场烧起来了。

    至少现在还仅仅局限在石炭场中。

    河北第十一场的煤堆无火自燃,石炭场中的守兵扑灭不及,眼睁睁的看着火势扩大,风助火势,在一刻钟之内,就烧遍了全场。驻守石炭场的百来名士兵伤亡惨重,有整整一半没能逃出来。

    一下死了五十多人,开封知府必须要为整件事负责,不过开封府推官也汇报道:“李大府已经率城中潜火兵三百人去了火场,亲自指挥灭火。”

    听了石得一和那名推官报告,韩绛立刻问:“河北第十一场存了有多少石炭?”

    刚刚查过账簿的曾布,喉咙仿佛是多少天没见雨水的田地,干哑艰涩,“在京的任何一座石炭场都至少有十万秤,而汴河后六场,没有少于五十万秤的”

    向皇后在屏风后惊讶道:“怎么这么多?!”

    苏颂叹着气:“现在是腊月,这是京城百万军民一个冬天的份量。”

    一秤三十斤,五十万秤就是一千五百万斤,十五万石。六座石炭场的总储量,已经有百万石之多。

    百斤石炭,节省一点足够三五口的小户人家一月之用。但大户人家,取暖、炊事,一个月随随便便都能用去上百石。而京城之中,最不缺的就是豪门大户、官宦世家。京城的人口在百万以上,还有大规模的钢铁工业,以及其他需要加热熔炼的手工业,其煤炭的消耗,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由于水运的时间限制,以及年节放假的问题,冬至之后,一直到年节结束之前,也就是差不多到二月为止,石炭进京量几乎下降到零。整个冬天的份量,都会在冬至前运抵京城。尤其是腊月前后,京城中石炭的储备量几乎快要超过粮食的储备,京城周围大小二十余座石炭场,平均到每座石炭场中的存煤要超过十万石。

    “好端端的,怎么就烧起来了?”向皇后叹着,至少百姓没有遭灾,让她放心许多,但几十万秤的石炭一下就给烧了,放在谁身上都会心疼。

    “无火自燃,这可能吗?”韩绛皱着眉,质问道。

    “煤堆的确会自燃。”见石得一和推官都摇头自陈不知,韩冈出面回答,“这与天气的变化有关,前些天下的雪这几日化了不少,尤其是煤场,雪化得最快,煤堆湿了之后,很容易就自燃。记得前些年河南第七场就烧过,幸好当时就扑灭了,火没起来,似乎当时报的就是自燃。”

    “的确是报称自燃。”蔡确道,“当时臣正在御史台中,太上皇曾下旨彻查。”

    “不过也不能排除有奸人纵火。”韩冈又道,“年底了,正是查账的时候。”

    “此事要严查!”向皇后厉声道,“要彻查到底。”

    “殿下。”韩绛提声道,“当务之急是救火。”

    “韩相公说的是。”得了提醒,向皇后连忙点头,“该如何处置?”

    蔡确随即道:“依现在的火势,只能放弃河北第十一场了,但必须要做到不让火势蔓延出去”

    河北第十一场的石炭积蓄量大约足够十万人一个月的使用,绝对不会缺乏燃料,对于已经烧成这般模样的煤山,灭火的队伍没有任何办法。能做的只有阻止火势蔓延。煤山的火是扑不灭的,只能等到烧光为止。至少在这个时代,用简陋的工具,完全扑救不了。

    章惇也跟着道:“但兵马要准备调动了,现在在火场上的兵力完全不够。”

    曾布补充着:“还要选调精兵巡守城中。潜火铺的铺兵被调去城外灭火,要是今日城中再有火情,他们都来不及调回来。”

    几名宰辅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自己的意见。

    “殿下。”又是韩绛站了出来,“这件事还是先让开封府先全权处理,朝廷先好准备,随时调人支援。”

    韩绛打断了一群人缺乏实际的议论,将事权归于现场。

    具体怎么救火,不用任何人插嘴,京城中的专业人士很多。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城市,尤其是开封这样的巨型城市,见识过的火灾不会比任何人少,只要做过亲民官,也不会缺乏救火的经验。

    而宰辅们都没有表示异议。现在不插手,事后也方便推卸责任。若是在殿上乱指挥,一旦有错,就是黄泥落到裤裆里了。

    向皇后和宰辅们在皇城中焦急的等着消息。为了不影响工作,宰辅们还是返回各自的衙门,韩冈也一起回到了宣徽院。

    这短短的一个时辰里,李肃之接二连三的遣人回来求援。火场热浪滚滚,炙热的风刮过四周,潜火兵甚至连靠近都难。现在开封府勉强建起两道隔离带,将火势暂时局限在了石炭场周围。

    向皇后和两府连下几道诏令,附近的几座石炭场,一口气派去了三千多士兵,就站在煤堆上监视着。他们的脚下,一堆堆石炭全都用草席盖上,更硬是从附近掘了泥土,一点点的铺在草席上。

    午后听人传报,中午时分,因为风向突然转变,有两名潜火兵走避不及被卷入火中,尸骨无存。

    而另有十余人,被火烧伤,送去了医院。不过据韩冈得到的消息,送去医院的都是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可以说都没救了。而那些仅仅轻度烧伤的士兵,依然被留在现场,就地治疗后,便继续投入灭火工作。

    这场火从上午烧到了黄昏,烟尘已经完全笼罩了这座城市。

    从门窗紧闭的房中出来,刺鼻的烟气让韩冈忍不住连咳了好几声。

    落日的辉光透过烟雾后,模糊得只剩一点暗红。而东侧映上半空的火光,却比余晖更加明亮。

    望着东面的天空,韩冈用手捂着口鼻,心中烦躁,这场火不知要烧到什么时候?

第47章 岂意繁华滋劫火(中)() 
宗泽带着口罩出了门。

    都快入夜了,东面依然红光漫天,空气也变得更加污浊呛人。

    望了望东方被红雾渲染过的天空,宗泽忧心忡忡,不知道会不会连城中都给烧起来。

    如果有可能的话,宗泽宁可窝在房间里。只是咕咕叫的肚子提醒他,最好还是趁早出去。

    到了街上,行人比平日少了许多,街道两边的店家都清闲得出来聚着说话,看他们视线方向,就知道话题离不开仍在熊熊燃烧着的炭场大火。

    几名士子从宗泽面前走过,他们是从前面的图书馆出来的,听口音是两浙的钱嘉人氏,离义乌近在咫尺。宗泽在国子监中大小是个名人,京城士林中也能算,不过这几位士子不认识宗泽,宗泽也不认识他们——或许也是带着口罩的缘故——就这么擦身而过,宗泽猜度着多半是上京来赶考的贡生,相约往图书馆看书。

    进入腊月之后,开封图书馆的工程也慢了下来,开馆准备还没有完成,尤其是里面的图书编目的工作,进展比想象的要慢很多。不过为了及早展示成果,图书馆中已经先行开放了几间专供阅览图书的厢房,提供一部分经史书籍和报刊供人阅读,顺便还提供熟水。虽然图书馆中没有火炉取暖,但有热水也勉强能抵得过了。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京城的士子愿意去图书馆读书的不在少数,想要在里面占个位子,非得早早的就过去排队等着开门。

    宗泽最近还听到一个消息,朝廷正在筹备建造一座由砖石砌成的大图书馆,而不是借用已有的建筑,名为皇宋大图书馆。不仅搜集通行于世的一干经史子集,连一些珍藏在皇城内的珍本、孤本,都会抄写、翻印,然后收入馆中,据说最后能有十万部,百万卷之多。

    宗泽觉得那是胡吹,自仓颉造字之后,几千年来世间到底有没有十万部图书还是两说,加上散佚的不计其数,又怎么可能收集到十万部来?不过数目也不会太少就是了,藏书上万部不是不可能。

    而且那应该是多少年以后了。别的不说,善财难舍四个字,宗泽就算还没有做官,也是早有体会。皇宋大图书馆想要建起来,至少数十万贯,加上馆中藏书,百万贯亦是等闲。此外馆中藏书,光是编订目录,也是时日久长,不是一年半载就能见全功。

    但那终究是儒林盛事,一旦此事功成,就像是医院从京城普及到地方一样,州县中也肯定都会设立图书馆,供贫寒士子借阅。很多贫家出身的士人不能出头,不是才智不及,而是他们能看到的书太少,少了见识和学问,以博学著称的儒臣,往往都是出自高门,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若是拿了错讹过多的版本当成正本来苦读,更是南辕北辙的一桩事了。有了图书馆,这样的情况也会稍稍改善一点。

    不过这样的天气,不会有什么人还留在图书馆中,宗泽往图书馆的方向看了看,就发现一群群士子正从那边过来,看样子今天是提前关门了。

    走过街口,宗泽往平日吃饭的小酒家走去。

    呛人的烟雾弥漫在城中。带着口罩,宗泽连声咳着,想着是不是去医院的药房去买点清润咽喉的成药?但再想想路上要走多远,他立刻就打消了念头。

    来到定点的食堂,宗泽掀帘进门。

    “宗秀才来了!?”

    隔着一层口罩,小酒店的店主依然一下就认出了宗泽。他忙丢下手中的账本,上前去笑脸相迎。

    这是每个月丢下两贯钱在店中包伙的熟客,还时不时带着朋友来光顾,贡生的光环不算什么,但沉甸甸的铜钱铁钱,在这家门前连个迎客的小儿都没有的小酒店店主眼中,可不比进士差了。

    看着店中满满当当的都是人,宗泽随即便笑道:“今天生意好啊。”

    “人再多也会将宗秀才你的位子留下来。”店主点头哈腰,领着宗泽往里走,“今天小店刚熬了一锅化痰止咳、清咽润肺的贝母秋梨汤,这些都是来喝汤的。秀才要不要来上一盅?”

    宗泽在老位子坐下来,点点头:“先来一盅吧。”

    小酒店就是有这个好处,什么都能做。酒菜之外,夏天卖凉汤,冬天卖热饮,从来不会浪费一丝赚钱的机会。

    转眼店主就端了一盅川贝秋梨汤来,在宗泽面前揭开盖子,尚是热气腾腾,一股独特的香味扑面而来。

    店主在宗泽面前叹道,“本来是要用枣子为主料做汤的,不过今天早间一看城外的石炭场起火了,小人就立刻换了一锅贝母秋梨汤。”

    宗泽闻言摇头笑,“这火看样子是要烧上几天了,这明天后天可都有着赚了。”

    店主连忙道,“那就多谢秀才公的吉言。”

    宗泽点点头,直接将店主丢到了脑后。掀开一角窗帘,从窗中看出去,东侧的天空更加明亮。

    那店主顺便就带了一眼过去,同样望着天边的火光,立刻喃喃有辞:“千万别烧到城里面。”

    宗泽笑着宽慰:“有城墙挡着呢,不用担太多心。”

    两人正说着话,就听见外面当当的敲着梆子,梆子声后又接上人声,不知在嚷嚷些什么。

    “还没到点呢,怎么就打更了?”店主满头雾水,探头向外面看。却迎面过来一名士子,忙不迭的迎了进来。

    那士子进来后左右看看,见了宗泽,便大声叫道:“汝霖,怎么还在这边?”

    “安邦兄。”宗泽站了起来,那是他的知交李常甯,“怎么了?”

    李常甯走过来,与宗泽对行了礼,这才说道:“外面在敲锣呢。今天要宵禁了。你要吃饭可还是快点吧。”

    “宵禁?莫不是怕火飘过来?”店家连忙问道。

    真要失火,夜市人头涌涌的话,的确会很让人头疼。

    但两名士人正说话,区区一个店主敢随便插话进来,李常甯立刻就拉下了脸。

    “可不止这一些。”宗泽上去打着圆场,“还是怕贼人作奸犯科。更是怕有心人想要浑水摸鱼。”

    店家听不懂也探不出其中的联系,但李常甯很清楚,“还有谁能浑水摸鱼?天子都即位了,太上皇后坐镇朝中,更是赢了”

    李常甯的话才说到一半,就听见杂乱的脚步声从街上传来,数百士兵自门前奔行而过,到了前面的街口便转向东去。

    宗泽隔着小窗,目光追着他们,心中的忧虑又深了两分。

    匆匆调兵出城,事态恶化的可能性居多。

    “怕是又出事了。”李常甯一把将帘幕全都掀开,望着远去的士兵,心中不无担忧。

    在李常甯的催促下面,宗泽匆匆会了钞出门,然后好事心重的两人沿着汴河往东去,很快就听到前面一片声传来,“第八场烧起来了。”

    “第八场不是在河南吗?”李常甯惊讶道,在京城久了,对于这些地名所处的位置,立刻就能反应过来。

    “汴水才多宽?河南第八场就在十一场的汴河对岸,火又烧得这么大,只要风向一变,火星就能刮过去,然后烧起来。”

    李常甯叹了一声:“这一回,城内城外都是更热闹了。”

    应该是避火的缘故,宗泽发现汴河中的船只比平常多了多,东城外的百姓估计也会进城来投靠亲友,的确是更‘热闹’了

    宗泽远眺东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熄火,戴着口罩实在是不舒服。

    不过他现在更希望朝廷能安安稳稳,不要让有心人觉得其中有什么破绽可以利用。想来宰辅们也应是一般的想法,这时候朝廷万万动荡不得,不留一点空隙给那些有异心的人。。

    ‘还是希望能太太平平的过个年啊。’宗泽如此期盼着。

    暮色沉沉。

    崇政殿中,有向皇后和众位宰辅大臣。火情变化,让他们不得不重又聚在此处。

    他们刚刚安排好安排今天以及之后数日在宫中值守名单,两府宰执,再加上韩冈,之后的几天,便是要轮班守在皇城中,可以随时处置各项急务。

    接下来,就是对权知开封府李肃之的问询。

    旧火未灭,新火又起,这火情的蔓延,让太上皇后和宰辅们极为恼火。多了几十万秤的燃料,这火势更是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消退了。

    平日里还是比较注重仪态的李肃之,今天显得狼狈不堪,脸上甚至还有黑灰。听到向皇后的询问,立刻就在沉默中有了动静。

    “装模作样。”章惇的声音只有身边的韩冈听见了。

    堂堂权知开封府,能站在火灾的第一线,还能对他有什么苛求?如果韩冈不是知道这一位领军救火,硬是没有出城,而是就留在城门内指挥工作的话,多半会觉得章惇是太过求全责备了。

    但现在他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几座煤山想要烧完,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中间说不定还会有反复。权知开封府可不能留在庸官的手中,最好能够尽快换人。

    得换上一个能力出众,又有威信,还能亲自搏命的新知府。

第47章 岂意繁华滋劫火(下)() 
李肃之汇报过灾情,很快就离开,前往火场指挥。

    当然,韩冈知道他应该还是会留在有城墙防护的城内,而不是当真前往火场。

    现在缺乏足够的灭火手段,士气又十分低落,躲在后面的官员,在指挥上就隔了一层,更不用说与下属之间的信赖关系。

    他之前之所以能让向皇后改了提举太极观的任命,转为权知开封府,是因为他的经验——曾经两任开封知府——调和京中内外事也能得心应手。对于这项任命,在今天之前,没多少人有异议,他表现得很不错。

    但现在遇上急难,他的劣势就凸显出来了。年纪太大,不能高效迅速的指挥灭火。当年在瀛洲知州位置上处理地震的才能,看起来已经随着时光而消磨殆尽了。

    殿中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清楚,李肃之在开封府的时间已经没有多少了。

    如果没有大量人员伤亡,李肃之的位置或许还能保得住,朝廷也会给他这位老臣留一分体面。现在才被引燃的石炭场,又是一批伤亡。人数还没来得及统计出来,但数量绝不会少。就算之后火势顺利的被扑灭,李肃之都很难逃脱罪责——总要有人出来为这么大的伤亡和损失负责。

    而且从一座石炭场,蔓延到第二座,火势不仅仅是翻倍那么简单,需要防护的范围一下扩大了数倍,需要调遣的人手也陡然增加了数倍。李肃之到底能不能控制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