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良帝后-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不要去偷偷翻他的书。

    李昭听明白了,反问道:“可是我不知道要看什么啊,就是觉得万岁爷看的,什么书都好看,您看什么我就看什么。”

    杨厚照:“……”

    他的小女人以他为榜样呢。

    对上眼神中充满崇拜之情的大眼睛,杨厚照拒绝的话又说不出来了。

    心想我以后看到小**,就都秘密的藏起来,把正经书摆在案头,这样阿昭就找不到了。

    绝对不能让阿昭知道他不务正业啊。

    杨厚照眼珠一转,阿昭这么好学,如果他不做个榜样,以后怎么让皇后崇拜?

    男人要有担当。

    杨厚照放开李昭,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道:“那朕也要处理正事了,阿昭你好好看,等朕忙完了,再陪你。”

    谁用他陪?

    三国演义李昭看过两遍,所以对故事都了解,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杨厚照坐过去,她用余光偷偷盯着,杨厚照好面子,这回应该会看奏折了吧?

第二百一十九章 螳螂捕蝉(二)() 
杨厚照坐下之后习惯性的拿起右手边的折子,刚要打开,心想这几天言官出幺蛾子,天天要弹劾狗腿,那这些坏蛋会不会把折子参合在国家大事里给朕看啊?

    他盯着那折子上的封面看了一会,后暗下决心,如果是,如果有,肯定骂死他们。

    这样想着他慢慢打开奏折。

    李昭:“……”

    杨厚照脸黑了,完了,眼睛瞪圆了,脸红脖子粗了,毁了,要发怒了。

    “真是岂有此理。”杨厚照一拍桌子。

    李昭:“……”

    看吧,生气了。

    她放下三国演义,十分心疼的样子问道:“万岁爷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了?”

    杨厚照招招手:“阿昭你快看,这人好像是在骂老刘他们,但是怎么朕看不懂呢?”

    李昭:“……”

    怎么还好像呢?

    她把头凑过去,杨厚照把折子拿向她这边给她看。

    李昭:“……”

    杨厚照道:“你能看懂吗?”

    李昭摇摇头,方才她就看过了,不少地方都看不懂,可是她是现代人啊,杨厚照这个古人也看不懂吗?

    杨厚照伸出纤长的指头指着那些骈句:“你看,感觉写的很好啊,字朕也都认得,那怎么放在一起不知道说什么呢?”

    李昭又看了一遍,发现了问题,奏折的内容辞藻华丽,引经据典,文笔优美,可就是引经据典太多了,很多故事她肯定是没听过的,意思就更不懂了。

    所以就如杨厚照说的,到底秀个什么玩意儿。

    她想想道:“万岁爷管他说的是什么东西,只要大概内容明白了就行吗?”

    反正八虎的名字她认得,就是一封弹劾八虎的奏章,被内阁十分重视,理解其中的涵义就行了。

    杨厚照听了李昭的话却将奏折往桌子上一扔:“话都说不明白,还听他们什么?脸大,朕不听。”

    随后杨厚照站起,转身抱着李昭道:“咱们回去吧,还是抱阿昭比看奏折高兴的多,今天不看了。”

    小皇帝说话的时候不时翻着白眼,语气优雅但满含埋怨,这是厌恶什么东西的表现。

    接下来肯定不会再看奏折了,而且有可能厌恶的接下来几天都不看。

    李昭多么了解杨厚照,这时候绝对不要再劝他了。

    她趴在杨厚照怀里,目光却看着那桌子上躺着的孤零零的奏折。

    忽地她眉心一蹙,也不知道这几个字到底是谁写的?难道身为王朝的官员,都不知道自己皇上什么水平吗?拽什么拽?

    真是气死了。

    ………………

    奏折的署名是户部尚书韩文,其他几个大臣都署了名,也就是大家附议,都是要除掉八虎的。

    但是李昭不知道的,写这份奏折的人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大才子,他叫做李梦阳。

    前面几个奏折石沉大海,这让韩文觉得,杨厚照肯定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一想起来小皇帝的所作所为,韩文就忍不住老泪纵横,痛心不已,先帝就这么一个独苗,可怎么办啊?

    正好这李梦阳和他是好朋友,也有一腔热血,二人晚上从衙门里出来,约到一个小酒馆喝酒,韩文一杯佳酿下肚,顿时感慨万千,感觉既对不住朝廷也对不住黎民百姓,竟然不能把昏君变成明君。

    李梦阳就说,身为国家大臣,却只会哭,能哭出什么名堂来。

    韩文问他不哭又如何?李梦阳说,近来言官弹劾八虎的奏章很多,三位阁老都主张严办,如果内阁之外的大臣能够联络好了,同心协力,想来三位阁老一定会响应,到时候弹劾如潮,皇上还怎么保护八虎。

    李梦阳的意思就是人多力量大。

    韩文一听是这个理,于是令李梦阳提笔写下一份奏折。

    这李梦阳是出了名的大才子,写这一个小奏折还不是绰绰有余?

    说道李梦阳的才华,那读书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忽道。”

    一般这种尚古的人,就是那种对辞藻要求特别高的人,李梦阳也正是如此,文笔极好。

    得到韩文的委托,李梦阳费了一夜工夫所写的奏折,看起来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

    韩文看了惊叹才华横溢,于是署了名,再联合几个要好的重臣,一起附议,这折子就交给了通政司,通政司就转给内阁、司礼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内阁二楼的小会议中,五位辅臣都在,这是内阁临时召开的一个碰头会议,专门针对八虎的。

    刘健主持,他懊恼的敲着桌子,道:“再一次留中不发,很有可能皇上还没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各位阁老,你们都是国家的顶梁柱,都有什么主意,拿上来提一提,咱们食君俸禄,必然要忠君之事,不能让八虎这样的阿谀奉承小人留在皇上身边为虎作伥。”

    之前他可是信心满满的,因为折子并不是御史写的,可是六部大臣联合,分量极重,却得不到皇上的重视。

    刘建这一声之后,杨宁等人理论纷纷。

    有说皇上是故意不看折子,这就是昏君之相,然后把皇上一顿批判。

    有说说是八虎怂恿皇上不理朝政的,把八虎骂的狗血喷头。

    还有给刘健出主意,让刘健直接闯宫去见皇上,跟皇上对峙的。

    简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换个角度想,好像也是黔驴技穷的感觉。

    李阳东听了好一会,突然道:“元首,能不能是奏折太深奥,皇上看不懂。”

    其他四人:“……”

    大家都用恍然大悟但又有些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他。

    李阳东这个猜测绝对不是凭空想来的,韩文的奏折他也看了,一看文笔,就知道是李梦阳写的,这个才子他认得,非常尚古,有些傲气,所以文章写的很好。

    但是别的方面,也就是书生意气多一些。

    所以在奏折呈报之初,他就不看好能收到什么好的效果,但是刘健和杨宁非常推崇李梦阳,更相信六部的分量,非常推崇这个奏折,他就不好泼冷水。

    而事实上,跟以往的奏折投进去,效果没什么两样,应该就是看不懂。

第二百二十章 螳螂捕蝉(三)() 
李阳东又说了一句:“自打先帝仙逝,皇上上课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

    众人:“……”

    所以小皇上那文学水平……

    刘健想了一会,暗暗心惊,李阳东说的,非常有可能是真的,皇上看不懂,所以署名都不看。

    刘建:“……”

    他犯了“不了解敌人文化水平”的错误,但是错误已经造成,内阁首辅是不能认错的。

    他缕着胡子,声色威严道:“西月你说说看,你有什么高见,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皇上正视这件事。”

    李阳东道:“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从御使给事中,到三品大员联合起来弹劾八虎,皇上应该已经意识到,八虎这样的谄媚小人,不适合留在他身边,但他年少,也有自己的主意,所以刻意躲避,留中不发,也就是说从局面上来讲,现在火候已经到了,我的意见是,咱们内阁应该起带头作用,韩尚书的奏折皇上留中,那元辅大人应该署名奏折,咱们都来附议,难道皇上还要躲避吗?”

    他的意思,是内阁正面跟皇上对上。

    其他三人都看向刘健。

    刘健想了好一会,确实已经没别的办法了,只能硬碰硬。

    他微微颔首:“火候到了,也确实该拿出个像样的章程来了。”

    如果说御使给事中们的奏折是一种信号,是一种探视,那么到了内阁这里,影响就非常大了,甚至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可是连六部尚书的奏折都石沉大海,除了内阁起草弹劾的奏折,还能拿出什么章程来吗?

    刘健说了话,其他三人都没有异议,李阳东就是提议的人,他就更没有异议了。

    刘健接下来安排工作:“西梦,你文章写得好,这奏折你来起草。”

    李阳东心想其实奏折根本不用写得多么完美,应该是越简洁,越通俗易懂才好。

    这个度他也能拿捏,没有拒绝。

    但是刘建不知道李阳东所想,为了吸取之前的教训,他在散会的时候故意走在后面,还拉了拉李阳东的袖子。

    李阳东等别人都走了回过头看他:“元辅大人,您有何吩咐?”

    刘建低声道:“还是要顾及一下文章的实用性,语言浅显些,咱们万岁爷……可能看不懂。”

    李阳东:“……”

    “卑职记下了。”

    接着二人一同出门,到了回廊里,李阳东突然想起了问题的关键,道:“元辅大人,万岁爷这几天据说都不看折子了,写了怎么让他看见。”

    刘建捋着胡子想了想:“多半还得司礼监的人使些手段。”

    ******

    “虎园”正殿的后面,是一块百丈见方的空地,空地上铺了一层细沙,四周用木台子搭的三尺高的看台。

    种地中央摆着射击用的靶子,还有三匹战马在最东边的角落里被小火者牵着……

    所以这是个骑射场。

    是杨厚照的骑射场,不光能练习骑射,撤掉靶子,还可以在沙地上训练他的“内侍兵”,这也是他常来的地方。

    今日阳光大好,上午生机勃勃的时机,也正好是运动的时间。

    此时杨厚照正与五名内侍比骑射。

    规则就是在要从靶子的位置往远处跑,跑到五十步的时候,可以回头射击。

    谁跑的距离越长,射中的环数越多,谁就赢了。

    杨厚照穿着他的大红窄裉箭袖劲装,下身还是那个镶嵌着各种宝石可以把人眼睛晃瞎的绿色灯笼裤。

    骑着一匹白马,气势十足,那种一种让人想不看他都难的“光彩夺目”。

    他冲在队伍最前面,极其骁勇……

    不用看也知道最后谁能赢,即使杨厚照不骁勇,那五个内侍为了捧臭脚,也不会抢了万岁爷的风头。

    李昭之前在他们没比试的时候和杨厚照溜了一会马,她有点屁股疼,于是找了借口,到正殿后的屋檐下休息了。

    那是一排长廊,长廊的对面没有高的看台,正好能看见骑射场的动向。

    不过李昭没有过多关注杨厚照,她坐在可以斜躺的躺椅上,看着长廊棚顶的铆钉结构,思绪早已经飘远了。

    她在想弹劾八虎的事。

    其实在事情发生之前,她一直有个疑问,到底该不该让事件发生,当文官集团迟迟没有动静的时候,她虽然感觉自己的布置都用不上了,有些失望,但是内心深处,是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的。

    因为这件事对杨厚照来说,没有多大便宜可以占。

    唯一的好处就是把刘健逼走了。

    刘健个性固执,又是上一朝天子留下来的老人,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现在的经历感觉都用在给杨厚照立规矩,立性格上了。

    杨厚照一天不听话,他一天都不会放弃争夺权利,这样和领导有情绪的对着干的下属,政事怕他给耽误了,而且也危险啊,所以再好的人都成了阻碍。

    他是可以走的。

    刘建走后李阳东会成为首辅,再加上杨厚照的老师杨廷和会入阁,都是政治家,处理国家大事的能手,所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刘建更可以走了。

    但是,他的走也给杨厚照带来了骂名,尤其是杨宁也跟着致仕了,还有后面跟风的大人,走了很多文官,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事情不发生对杨厚照也有好处。

    可是事情转了个小弯,最后还是发生了。

    事实上也必然会发生,还是那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内阁要夺权,必然要经历这种权利之争事件,任何新的帝王登基都会经历的事件。

    可是如果事情一定会发生,那按照宿命论的解说,杨厚照还会因为这件事落下骂名。

    李昭暗暗摇头,最后事情还是发生了,她应该尽其所能,避免杨厚照的悲剧。

    如何避免,首先得让杨厚照面对这件事啊。

    李昭摩擦着手掌,可是小王八蛋折子都不看,怎么面对。

    忽地眉心一凝,其实想让杨厚照面对,有方法可以一试。

    给皇上提意见,为国家谋前程,那是多么实在的一件事,不能秀技能的。

    所以她只要找一个人,写一篇通俗易懂内容浅显的文章,然后拿给杨厚照看就行了。

    让杨厚照看折子她有办法,但是写奏折的人找谁呢?

第二百二十章 小黄雀碰到了大难题(一)() 
找谁,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能写奏折弹劾朝臣的一定要是言官,再不济也得是读书人,有功名的读书人。

    对别人来说可能认得很多言官,可是如果她有可以写奏折的人帮忙的话,说不定都不用入宫。

    她不过是卖玉的,她爹是个玉匠,上述八辈可能不全是贫下中农,但是到了她这辈,已经是毫无背景了。

    既无背景,就难有人脉,所以她不认识读书人啊。

    李昭将认识的人在心里过了一遍,之后又过了一遍,再次又过了一遍……

    就那么几个人,真是找不出来。

    她又将自己未卜先知的记忆调动出来,搜索一下本朝出名的官员,还是没有熟悉的。

    其实有个人好像可以信赖,那就是辅臣李阳东,这个人十分的老练圆滑,刘健和杨宁因为杨厚照没有惩罚八虎,负气致仕,李阳东本来也是刘健一伙的,折子他都附议的,但是最后他没走。

    文官许多人看不起他,后来赵瑾得势,他跟赵瑾关系还挺好,更为人们所不齿。

    但是在最后,就是这位别人眼中贪慕官位,没有文人气节、两面三刀的小人,他搬倒了赵瑾。

    从成败论英雄的角度来看,李阳东更为隐忍,他因为的目标是为了除掉八虎,是为了国家大业,而不是逞一时之气,可以信赖。

    可她和李阳东毫无交情。

    就算有交情,其实也难以联系上,她一个后宫女人,连宫门都出不去。

    李昭泄气似的往后一仰,没有外臣帮忙,好像即便她是妲己,也翻不出来什么风浪。

    就这么眼睁睁的坐以待毙吗?

    这个结论下了之后,李昭脑海中立即有个小指头在对她指指点点,说她虚伪。

    好吧,其实确实有一个读书人,既有办法写奏折,还能听她的话,但是她每次想到他的时候,都会逼着自己把他过滤掉,当没这个人。

    可是一个人想成就事业,尤其在无人可用的时候,越不让自己想那个人,那个人却越是在脑海中转悠。

    那个人就是韩澈。

    韩澈已经入了翰林院,正好能帮她的忙。

    想到韩澈,李昭咬了咬嘴唇,这是她犹豫的时候惯有的动作。

    韩澈跟她是自小的交情,韩澈读书出的大部分钱都是她的,可以说这个人才是她一手培养起来的。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她最应该找的人就是韩澈。

    但是韩澈和她的关系是那样的微妙。

    李昭希望韩澈忘了她,按照韩澈的个性,她找韩澈,韩澈一定会肝脑涂地,但是这样藕断丝连其实是在折磨韩澈。

    再一个,怕她的小狼狗知道了暴跳如雷。

    李昭捶着脑袋挣扎。

    可是大丈夫做事不拘小节,在国事上,她都可以随时牺牲,那她和韩澈的那点儿女私情又算得了什么?

    她也不是要利用韩澈,而是在权利之争中,韩澈本身也不可以置身事外。

    李昭挺起身子打了个响指,管他是韩澈还是谁,她要改变杨厚照的命运,必须要有可靠的外臣帮忙,而且肯定不是帮忙一次两次,她必须要有自己的外臣心腹,也只有韩澈这一个认识人了。

    韩澈……

    李昭在心里默念这个名字,下定决心要找韩澈跟她站在一队,但是要怎么找韩澈呢?

    韩澈可是在宫外的啊。

    这个问题比想不到人还棘手,后宫之地,想要走动一步都艰难,更别说出宫了,她根本就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去找韩澈。

    就算不光明正大,哪怕只偷偷的,她也出不去。

    人选有了,却没办法实施计划,这不等于这么长时间都瞎想了吗?

    真是……

    李昭急的从椅子上站起来来回的走动。

    秦姑姑也跟来了,应该是见她正在心烦,所以捧了点心来给她吃。

    见到秦姑姑,李昭脑中突然灵光一闪。她是无法见到韩正,但是秦姑姑有个冤家,那个冤家是南镇抚司的人,是可以出宫的,他肯定能见到韩澈。

    秦姑姑见李昭看着她蓦然发笑,那笑容温暖如风,绝对不是娘娘的风格,故而诡异。

    秦姑姑打了个突,问道:“娘娘,奴婢脸上有花啊?还是你打算捉弄奴婢?”

    李昭:“……”

    她捉弄她干什么?

    李昭问道:“你最近见到张公公了吗?”

    秦姑姑:“……”

    她脸颊发烫,道:“娘娘,奴婢是您的奴婢,不是张公公的,人家不知道他。”

    李昭撇撇嘴道:“本宫昨晚还看见你们在廊下说话了呢。”

    “娘娘……”秦姑姑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