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徐茂公是真的靠着分析判断得出的结论。

    李翊不得不表示佩服,这99的智谋,真的是神了。自己和田丰的智谋也不算低了,一个95,一个93,自己两人思来想去,才弄出了几个非常勉强的解决方法,还花了不少钱。可人家徐茂公只是略一沉吟,便解开了答案,而且还是直指本质。

    这一刻,李翊一万分的相信,有了徐茂公的辅佐,自己的争霸大业必然可以事半功倍。

    李翊朝徐茂公伸出大拇指,感慨道:“先生真张良再世矣!本将刚刚得到急报,一切正如先生所料。”

    徐茂公傲然一笑,没有说话。

    李翊沉吟了一下,说道:“先生,如今本将虽然暂时摆脱了宵小的算计,但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那些宵小肯定会一计不成,再生余计。不知道先生可以应对此局面的方法。”

    徐茂公端起茶水呷了一口,点头说道:“当然有。事实上,主公现在的官职,就是最好的解决知道。”

    李翊一愣,不解的问道:“我的官职?幽州牧还是?”

    徐茂公点点头,说道:“是的,幽州牧。”

    徐茂公下意识的摇了摇手中的羽扇,继续说道:“这幽州虽然是我大汉十三州中最偏远贫瘠的一州,但却也是最得天独厚的一州。它偏处北疆,远离中枢,只要主公低调一些,朝中必定无人注意。主公就可以在此缓缓发展,积蓄力量,以待天时。”

    李翊问道:“何谓天时?”

    “纲常崩坏,君不是君,臣不是臣,群雄并起,即是天时。”徐茂公又挥舞了一下手中羽扇,缓缓说道。

    李翊在此目瞪口呆,尼玛,这徐茂公也太妖孽了吧?莫不是已经被系统告知了这个时代的一切?或者是他也同样是带着记忆来到这个时空的?(未完待续。)

第0172章 面圣(第五更求支持)() 
可是,李翊的震惊还没有到极限,只听徐茂公继续说道:“幽州如今虽然贫瘠,但它必将成为未来的天下之腹心。尤其是蓟县,这蓟县虽然是个县城,但亦有上万户人口,更重要的是此城北依山险,南压中原,若坐堂隍,俯视庭宇,气势不凡,隐隐有帝王之气。倘若殿下在此高筑城墙,招徕百姓,若干年之后,只怕其规模气势都要远超东西二都。而主公以此为基,亦将汇聚天下龙脉气运,此乃制霸天下之本矣!”

    李翊顿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虽然自己是个穿越者,但身在庐山中当局者迷之,纵然绞尽脑汁也看不到这一步,这应该就是智力和眼界的差距吧。那些两千后的愤青以为自己穿越之后,可以轻松扫平乱世的想法实在是夜郎自大。

    李翊如今已经是心悦诚服了,心说怪不得这个年代的霸主都要招揽大批谋主,看来这谋士的作用决不在冲锋陷阵的将军之下。

    他站起身来,对徐茂公躬身为礼,说道:“先生大才,本将佩服的五体投地,聊聊几句箴言,便让本将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徐茂公呵呵一笑,示意李翊不要激动,然后缓缓说道:“主公稍安勿躁,经过绩深思熟虑,决定为主公献上十六字,主公若能善用,必能实现心中所愿。”

    李翊急忙问道:“哪十六字?请先生提点。”

    徐茂公摇动羽扇,缓缓说道:“幽州为基,北扫诸胡,南图河北,进谋天下!”

    李翊默然。

    徐茂公继续说道:“以幽州作为根基之地,吸纳百姓,招兵买马,广积粮草。而北方诸胡实乃幽州心腹大患,亦是我华夏千百年来的心腹之患。主公盘踞幽州期间,北伐诸胡,不但可以让朝中大臣不再关注主公,亦是国之大义,还可积聚名气,增强实力。等到天下大乱,诸侯并起之时,主公挥师南下,轻取河北。至此,主公大势已成,天下何人当之?到时候,天下霸业尽在掌控之中矣!”

    听了徐茂公的一番话,李翊顿时热血沸腾,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称霸天下的样子了。他高兴的对徐茂公说道:“先生之才胜过姜子牙和张子房多矣,从今以后先生便是本将的军师,待本将称霸天下之时,丞相之位必属先生。”

    徐茂公连忙起身回礼,说道:“谢主公,徐绩必然庶竭驽钝,全力辅佐主公!”

    ………………

    大汉国光和七年(公元184年)9月。

    天子大赦天下。

    圣旨传到幽州,数十万黄巾俘虏和流民欢欣鼓舞,锣鼓喧天。然后,他们很快投身到秋收和开垦新的土地的运动中去。

    按照幽州州牧府给出的承诺,每一个流民和黄巾俘虏,只要愿意在幽州定居,都可以获得二十大亩土地,还可以以极低的价格从州牧府赊购耕种工具以及牛马等牲口。当然,他们耕种土地所得的五成,将作为租子交给州牧府。

    尽管如此,数十万流民和黄巾俘虏,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幽州。相反,他们很多人还选择南下冀州,把自己的家人也带到幽州定居。这使得幽州再次增加了整整二十万人口。至此,李翊所掌握的幽州西部五郡,总人口达到了三百二十万之巨。

    而在田丰回到冀州之后,也带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天子要求李翊进京面圣,接受赐封。

    于是,李翊命令徐茂公率领大军撤回幽州,然后率领岳飞、关羽等将领,在五百亲卫的护送下,跟着皇甫嵩和曹操的大军,一起向洛阳方向赶去。

    ………………

    大汉国光和七年九月十日,大军抵达洛阳城外。次日,李翊率领众将进城。

    洛阳数十万百姓夹道欢迎,李翊学着后世大领导的模样,频频挥手致意,一派亲民的风范。

    这让跟在他后面的曹操非常不爽,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被李翊给吸引走了。倒是走在李翊旁边的皇甫嵩显得很淡然,对此不以为忤。

    很快,李翊便和皇甫嵩一起,带着众将来到了皇宫外面。

    皇宫分为南宫和北宫,宫阙壮丽、气势宏伟,两宫之间以有屋顶覆盖的复道连接,南北长七里。

    所谓复道,是并列的三条路,中间一条,是皇帝专用的御道,两侧是臣僚、侍者走的道。每隔十步还设一卫士,侧立两厢,十分威武。

    南宫是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的地方。建筑布局整齐有序,宫殿楼阁鳞次栉比。主体宫殿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自北而南依次为:司马门、端门、却非门、却非殿、章华门、崇德殿、中德殿、千秋万岁殿和平朔殿。

    中轴线东西侧各有两排对称的宫殿建筑。西侧两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东排为鸿德门、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门、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西排为云台殿、显亲殿、含章殿、杨安殿、云台、兰台、阿阁、长秋宫、西宫。东侧两排,西排为金马殿、铜马殿、敬法殿、章德殿、乐成门、乐成殿、温德殿和东宫;东排为侍中庐、清凉殿、凤凰殿、黄龙殿、寿安殿、竹殿、承风殿和东观。

    李翊所到的是南宫正门。此处宫墙高十余米,宽两米有余。城门楼奢华,大气,与后世的紫禁城不相上下。

    “这一次,爷终于要进这皇宫了!”李翊发自内心的喜悦,因为他距离自己的目标,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他首先下马,随后众将一起下马。

    城门楼上,便有等待的宦官大声道:“李翊、皇甫嵩、曹操……汝等入宫面君,其余人等,宫外等候。”

    李翊便与皇甫嵩、曹操、公孙瓒、岳飞、关羽等主要将领步行入宫门。宫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皆是手持战戈长矛,威武雄壮的近卫军。

    凡是李翊一行人所到之处,诸人皆低头。

    不一刻,他便来到了德阳殿几十丈高的台阶下。便见朱儁等在南方作战的将领,已经先一步到达此地。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李翊产生的蝴蝶效应的缘故,这一次朱儁竟然在宛城接受了黄巾军大将韩忠的投降,没有像另外一个时空那样完全不给黄巾军活路。

    因此,这就导致了荆州黄巾军提前两个月被平定。

    当然,这也许也跟天子在九月初就颁布了大赦天下的诏令有关。

    双方拱手为礼,因在皇宫内,也不便多言。

    李翊仰视雄伟的德阳殿,便是后世紫禁城的乾清宫,在高度与面积上也多有不及。

    这便是大汉皇帝接见百官的正殿!

    李翊是汉族,亦可称汉民,眼见这巨大的宫殿,心中顿生一股自豪。

    “若是有一天,劳资……”他望着面前的宫殿,手紧紧攥起。

    就见大殿内走出一人,洪亮的喊道:“宣……诸平叛有功之臣,入殿觐见!”

    “宣……诸平叛有功之臣,入殿觐见!”

    “宣……”到得三声传宣逐一连接下来,才到殿下最后一处台阶。

    殿下诸人带着笑意彼此看了看,上千年来“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思想,让这些人一生的志向便是建功立业,封侯荫子。所以,他们的面上是难掩的喜悦。

    李翊作为首功之臣,官职又是最高的,被皇甫嵩和朱儁要求走在最前面。李翊也不谦让,朝两人拱拱手,然后大踏步前行。身后皇甫嵩和朱儁落后一步,并肩而行。再往后就是曹操、公孙瓒、岳飞、关羽、赵云、张飞等有功将领。

    曹操望着走在最前面的李翊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嫉妒,面无表情,暗骂道:“可恶的李翊,你凭什么先行!”

    十余人先后跟进,拘谨前行,与李翊相比,少了一些洒脱。

    当李翊迈过最后一个台阶,站在殿门前平台的时候。通过敞开的殿门,可以看到殿内的景象。

    文武百官列整齐的队伍,人数众多,但无一丝杂声。

    李翊心中暗凛,心说这就是皇帝上朝的宫殿,果然气势不凡!

    德阳殿,汇聚了东汉两百余年的皇威气概,让初识的李翊浮躁尽去,对他的心神涤瑕荡秽。

    这一刻,他的心中升起无边的渴望,咬牙暗道:“总有一天,我也会在这殿上,凛然举印!”

    李翊正要举步进殿,可殿前的侍从却不让。他心里一动,便也就此止步。

    片刻后,皇甫嵩等人到来。然后就听见一个明显不男不女的声音响起:“宣……诸功臣入殿觐见!”

    侍从听到,这才让行。

    李翊大步走了进去,皇甫嵩想要提点一下,可也没有机会。

    德阳殿占地数千平方米,巨柱如林,玉壁目不暇接。气派非凡,令人侧目。

    李翊大踏步前行,来到百官中间的通道的最前方站定,抬头望去,就看见中间那最高处的龙椅上,坐着一个干巴巴的小老头儿,瘦长脸,三缕长髯,眼中有些神采,不过脸色枯黄,一副不久人世的模样。

    李翊知道,那就是当今天子刘宏。只是,他记得刘宏的年纪应该不大,如今也就是三十岁不到的样子,怎么看上去就像是垂垂老矣的样子?

    随后,皇甫嵩等众将也很快到来,大家一齐参拜。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三跪九叩之类的,就是行稽首礼。更不用像后世某些脑残电视剧里面演的那样,要三呼万岁什么的。(未完待续。)

第0173章 艳后(第一更求支持)() 
诸将拜见完毕,天子就大声说道:“诸位爱卿与吾大汉有功,张让,宣旨!”

    “光和七年九月十一日,天子宏诏曰:骁骑将军李翊,斩敌首,剿灭黄巾有功。其人素有贤名,忠义有加。迁前将军,领幽州牧,进爵泉州侯,食邑五千户。”

    皇甫嵩等人闻言,不免心惊。这前将军可是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等一等将军,与车骑将军、卫将军并列的第二等级的将军了,地位几乎等同于九卿,再进一步就是位极人臣了。而且进爵五千户的侯爵,也是极为显赫的封赏了,差点就是万户侯了。

    曹操心里极为不爽,心说第二等级的将军、五千户侯,这起点……简直让劳资追赶无望啊。

    张让并没有放下诏书,显然这一份诏书还没有宣读完毕,众将侧耳倾听,只听张让那不男不女的声音继续响起:“念功惟德,历代所同,追远怀人,弥与事笃。故少府李膺,风格峻远,器宇渊邵,清猷盛业,问望斯归。缔构义始,肇基王迹,契阔屯夷,载形心事。朕膺天改命,光宅区宇,望岱瞻河,永言增恸。可追赠太尉,封襄城侯,食邑千户,由其嫡长子李瑾袭其爵。其次子李瑾,追赠司徒。”

    听到这里,众人心中的羡慕嫉妒恨就更不用提了,他们哪里不知道,这对李膺和李瑾的追封,都是天子看在李翊的面子上的。要不是李翊在剿灭黄巾贼的事情上立下滔天大功,谁还记得已经死去多时的李膺啊?更不要提未曾出仕的李瑾了。这就是典型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颍川李氏从此之后,肯定要飞黄腾达了。

    李翊对这份诏书也很意外,在他想来,以太尉、司徒和司空为首的几个朝中重臣,在之前都是下了狠手,要把自己往死里整,他们在自己的封赏上肯定也会横加阻拦,自己应该不可能得到什么重大的封赏。可现在看来,好像并不是这样啊。

    看了看旁边正一脸笑意的看着自己的大将军何进,还有前面同样是满脸微笑的看着自己的天子和张让,李翊算是明白了,看样子是自己送出去的那些钱财起到作用了。

    就在他心中念头急转的时候,张让继续宣旨。

    “剿贼中郎将皇甫嵩,三朝老臣,与社稷有功,封左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

    “镇贼中郎将朱儁,予有其功,进为右将军,钱塘侯,封光禄大夫……”

    “骁骑校尉曹操,迁为济南相……”

    曹操听到这个封赏,心中的郁闷就可想而知了。尽管在之前就从张温那里得到了自己的封赏信息,可此时亲耳听到,再加上跟李翊的巨大悬殊,还是让曹操心中非常的不爽。

    “公孙瓒,多年戍边,功在社稷,今剿贼有功,迁为辽西太守……”

    “岳飞、关羽、赵云、张飞四人,皆为虎将,剿贼有功,迁岳飞为东中郎将,关羽为西中郎将,赵云为南中郎将,张飞为北中郎将……”

    听到这里,曹操吐血的心都有了。尼玛,劳资跟李翊差距那么大就算了,可就连他的属下,都跟劳资同列了,这让劳资怎么混啊?

    “寇准,剿贼有功,迁为前将军府长史……”

    “田丰,素有贤才之名,辅佐前将军李翊剿贼有功,封为前将军府司马……”

    随后,张让还念了包括刘备、徐荣、张颌、典韦等在内的众多将校的封赏,当然,幽州军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获封比两千石级别的校尉、都尉的,足足有十余人。其余的军司马、军候级别的将领,更是不知凡几。

    不得不提一下的是,刘备这小子,竟然也在这次封赏中,得到了一个厌次县令。虽然比起其他获封的大将来说,显得很不起眼,但毕竟这个县令也是千石级别的官员了,比起在另一个时空的四百石的县尉来说,不知道好了多少。

    张让一直念了小半个时辰,念得口干舌燥,才终于念完了长长的封赏名单,退到了一旁。

    天子这才说道:“诸位爱卿,快快平身。”

    待得诸人直起身子,天子便在李翊身上张望,看的他心里发毛。

    天子如此,是不认识李翊,此刻见其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心中认可,说道:“天佑大汉,虽逆贼并起,但朕有李爱卿屡立战功,杀敌无数,才得以顺利平叛。”

    李翊急忙拜道:“陛下威仪天下,勤勉为政,万民敬仰,尧舜禹汤都远远不及。又有雄才大略,仅高祖武帝可堪比肩。臣等在陛下的带领下,才得以顺利平叛。陛下多年励精图治,恩泽天下,将来必定是千古一帝,名垂青史……”

    汉灵帝心中还是有理想的,就是李翊所说的这些。但却从未有臣子说过,此刻听了李翊一番话,心中喜不自胜,就像是被李翊挠在了痒处,好不舒服,差点脱口而出:爱卿这话,真太喜欢了。

    文武百官一时间被李翊这一番马屁给弄得懵了,完全颠覆了他们心中李翊作为一个驰骋疆场的铁血武将的形象。

    “这小子,是当官的材料!”不少官员心中暗自想着。

    何进眼中精光连闪,暗道:“就如陈琳所说,此子识时务,不过这样的人不好掌握啊。不要紧,只要本大将军的权势在,此人就可用。”

    邓盛、张温和袁隗等之前曾经暗算过李翊的人只感觉背后冷汗涔涔。他们不怕一个战功赫赫的武人,但是却害怕一个能文能武的统帅,那才是他们最大的威胁。他们毫不犹豫的在心中,将李翊的威胁排在了第一位,甚至还在那些宦官之前。

    尤其是袁隗,心中更是念头急转:要是此子不能为我所用,必在其完全成长起来将其除去方可,否则我袁氏图谋数十年的大计,很可能就要毁在此子手中。

    “此子深知吾心。”天子暗道。

    自此,群臣之中,李翊最得灵帝欢心。每每接见他的时候,便是天子最开心的时候。

    “诸位爱卿,今晚中德殿设宴……”天子嘉勉几句后,今天的重头戏就算过去。

    李翊一番夸赞之词,天子自己大多都不知道,便带着喜悦的心情回宫,一天的时间都在翻来覆去念道千古一帝,名垂青史的词语。

    “我靠,终于完事了。皇帝老儿也不怎么样,怪不得宠信宦官,糟蹋了东汉最后的家底。”李翊一边往皇宫外面走去,一边想着。

    在京师洛阳,李翊也被天子赐予了一座宅子,如今这座宅子已经被李家商会的人给拾掇出来了。李翊琢磨着自己短时间内肯定是不能离开洛阳了,也就决定在那间宅子里住下来。

    晚上的夜宴很平静,甚至在李翊看来很无聊。至于吃的食物,在李翊看来也算不上有多美味。

    倒是在晚宴上,何皇后露面了,李翊见到了这位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结局更可悲的皇后。

    不得不说,何皇后绝对是一个美女,而且绝对纯天然,远不是他在后世看到的那些处处显露出人工雕琢痕迹的所谓美女能够相比的。

    何皇后的身材非常高挑,据李翊估计,应该不会低于一米六五,说不定就有一米七,比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