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琳便说道:“将军掌握国家兵权,当总揽皇威,整肃朝纲。然必要先诛灭宦官,则应博征智谋之士为己所用。这李翊有仁义之名传于天下,更兼出身名门,其祖颍川元礼公德高望重,虽然今日被一些宵小嫉妒,暗使诡计算计。但在某看来,以李翊的能力,他必将顺利渡过这一劫难。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大将军切不可因为小利而将之拒之门外。”

    何进从其言,点头道:“明日朝会,既然这李翊有此心,吾当另有计议……”

    ……

    就在何进跟陈琳计议的时候,中常侍张让的府上也迎来了一个客人。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泉州县令张毅。

    这张毅是张让的从子,张让因为自己的身份,注定绝后,所以非常喜欢张毅这个颇为机灵的从子,在四年前将其运作到泉州县令的位置上。

    按照张让的打算是让张毅去混混资历,然后再给他谋取一个好位置。却没想到张毅去了泉州竟是落到了狼窝里,被李翊给按照控制了。这几年里面屡次被李翊逼迫着,拒绝了张让给他谋取的升迁机会。

    如今李翊羽翼已丰,觉得这张毅的利用价值已经被榨取的差不多了,再加上这次被朝中几位重臣算计,就决定最后一次利用这张毅帮他办事,然后就放张毅让其自由。

    张毅这些年在泉州被李翊教训的够呛,对其又恨又怕,现在得到李翊允诺,自然是没口子的答应下来,然后马上进京,帮李翊打通张让这边的关系。

    张让从张毅处得到了不少李翊送来的好处,再加上这次李翊还在给天子的奏章中替张毅这个他最看重的侄子表了功,心里非常高兴,决定在朝堂上帮李翊说话。(未完待续。)

第0170章 朝堂博弈(第三更求支持)() 
来日朝堂之上,百官列队,见天子面露喜色,皆心有所想。

    天子乐呵呵的说道:“前日冀州转来捷报,李翊一战斩杀张梁,并收复了广宗城,冀州黄巾被荡平。”

    百官齐声道:“恭喜陛下,得此良将以弼汉室社稷,真是可喜可贺!”

    朝中百官虽然很多人因为李翊而损失了李翊,但是相对来说,他们更加憎恨黄巾军。因为黄巾军自从叛乱以来,到一地就会杀尽当地世家大族,那真的是洗地一般的屠杀啊。朝堂百官皆是世家大族出身,闻言弹冠相庆。

    张让在天子身后一甩拂尘,进言道:“陛下,自从黄巾蚁贼叛乱以来,朝廷官军在各方战场屡战屡败,是李骁骑最先在幽州大败黄巾军,开启了朝廷官军的胜利之路。其后李骁骑更是独力剿灭幽州四十万黄巾蚁贼,诛杀贼酋张宝,进而南下冀州,扭转了冀州战场的败局,如今更是诛杀贼酋张角和张梁,剿灭冀州黄巾贼。陛下当封赏其战功,以为天下楷模。”

    何进得了李翊的钱财,又知他有投效自己之意,也是想要再朝堂上为其表功的。此刻见宦官也为李膺表功,便十分不悦,决定暂作观望。

    何进作壁上观,但有些人却等不及了,司空张温便是代表,他马上出班奏道:“启禀陛下,李翊虽然得胜,但其在邺城损兵折将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他在甘陵战场逡巡不前,造成皇甫嵩将军兵败隋家山,以及在高唐城下延误战机,差点导致高唐陷落,皇室宗亲沦落敌手。此等都是他的失职。故在微臣看来,功过相抵,命其继续统兵西征,剿灭益州米贼。若是再有新功,再封赏不迟。”

    天子背后的张让从张毅处得了李翊好多财物,若是为其讨不到封赏,实在难堪。便进言道:“大将军所言,有失偏颇。李翊斩张宝、张梁,逼死张角,剿灭百万黄巾蚁贼,平定河北之地,朝廷诸将无人出其右。至于邺城之战,实乃因为蚁贼兵锋太盛,双方实力悬殊,更何况李骁骑最终依然是打破蚁贼,剿灭蚁贼二十余万,纵使孙武再生,吴子再世,也难保比李骁骑做的更好,岂可因此言罪?高唐之战亦然。至于隋家山之败,更是与李骁骑无关。因此在臣看来,李骁骑全无罪责,又何来功过相抵之说?若是朝廷吝于赏赐,必将冷了诸将立功之心,则今后朝廷有事,何人还会再尽心竭力?”

    司徒袁隗见天子再次被张让说的有些动心的迹象,心里大急,慌忙出班奏道:“启禀陛下,李翊虽屡立战功,但其已经凌驾于皇甫嵩、朱儁诸位将军之上……”

    这话只说了一半,但后面一半诸人皆能想到。

    “已经是诸将中职位最高的了……”天子闻言点头,沉吟道,“既如此,便令李翊继续进兵益州,围剿米贼张修的叛军。张让,汝在铜驼街上选一处府邸赐予李翊,便当做他此番立功所赏。”

    天子已经定下,谁敢再多言,朝堂诸人一起称善。

    就在这个决定将要盖棺定论的时候,却听殿外卫士高声叫道:“报!汉中太守苏固送来捷报!”

    天子正高兴呢,这一听到又有捷报,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大声道:“呈上来!”

    卫士很快把捷报呈上,天子一看,原来是汉中太守苏固在汉中大败五斗米道张修,率领大军杀入巴郡,米贼张修抵挡不住,率领极少残兵败将逃入巴郡东部的大山中,益州反贼算是被平定了。

    想到在短短半年时间,百万反贼就灰飞烟灭,天子就很是自得,便感到自己的天下稳若磐石,自己的臣子才华横溢,自己的功绩堪比高祖和汉武。

    兴奋已极的天子当即命令张让宣读了苏固的捷报。百官连忙再次对着天子又是一番吹捧。但是,太尉邓盛、司空张温和司徒袁隗等人却是脸色大变,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自己等人费尽心思的摆了李翊一道,让天子给他下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没想到苏固那小子竟然打败了米贼,让他们的计划一下子全落空了。

    想到自己等人的计划竟然被苏固给破坏了,几个人心里暗暗把苏固也给恨上了。

    何进本来就有笼络李翊的打算,现在见袁隗等人暗算李翊的计策落空,他再为李翊说话已经不算是得罪袁隗他们了,便出班说道:“前日朱儁将军大破宛城,荆州蚁贼覆灭在即,我大汉天下重归太平,此实乃天大的喜事,陛下当论功行赏,以彰功臣。”

    新任宗正刘虞原本见到李翊要陷入危境,正心急着呢,却没想到在关键时刻,事情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李翊将要面对的危险一下子没有了,心中也不由得为李翊暗暗庆幸,也出班奏道:“陛下,大将军所言甚是,陛下当在这普通同庆之时,顺应民心,大奖功臣。”

    邓盛、张温和袁隗等人正恼怒于自己苦心孤诣的计划破了产,现在听了何进和刘虞的话,心中更是愤怒。要是按照两人的意思,岂不是意味着刚刚被他们压下来的封赏之事也要作废了?

    一下子,三人将何进、刘虞连同讨伐反贼的皇甫嵩、朱儁等将来都给恨上了。

    但是,百官见蚁贼已经被平定,李翊等人的功劳是怎么都掩盖不了的,再加上李翊本就是名门出身,而且是德高望重的颍川元礼公的嫡孙,也就不再为难李翊了。袁隗三人孤掌难鸣,再也抵挡不住。

    但是,就该如何封赏讨贼众将,朝臣再次发生了很大的争议。

    张让等宦官认为李翊功劳冠绝诸将,可谓是一人扭转了局面,应该加以重重的封赏。张让甚至认为应该拜李翊为骠骑将军,封万户侯。刘虞也赞同张让的意见,他也认为李翊功劳重大,不加以重赏不足以显示天子的恩宠。

    但是,两人的意见遭到了其余所有官员的反对。毕竟骠骑将军的位置实在是太耀眼了,仅次于大将军,与三公同列,是真正的万石大员,这已经站到了大汉朝百官的巅峰了。

    可是李翊才多大年纪?刚刚过二十岁!真要是如此封赏,简直就跟霍骠骑一样了。

    这要是李翊以后再立下功劳,那又该如何封赏?

    尤其是之前就想要整李翊的袁隗三人,更是激烈的反对。他们坚持李翊现在得到的封赏已经足够了,不能再给多余的封赏了。

    当然,三人的意见依然是极少数意见。百官大多数的意见还是应该再将封赏提一提,可不能提高太多。如果能够用财物赏赐,那就更好了。

    可是,这个意见自然不可能得到天子的赞同了。天子就是个见不得金子的守财奴,怎么能忍受把自己的钱送出去的痛苦呢?这不,上次赐予李翊千金就已经是在割他的肉了。当时是因为蚁贼猖狂,需要让李翊出大力气,所以他才忍痛拿出了那些钱,现在就不要再想了。

    当然,收到了李翊暗中送来的大量钱财之后,天子也不好意思给李翊的封赏太寒酸了。作为一个在历史上曾经将官职明码标价的皇帝,汉灵帝在这方面还是很有节操的。经过仔细考虑之后,他决定在官职和爵位以及封地上多封赏李翊一些。

    最终,在多方妥协之下,勉强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拜李翊为前将军,领幽州牧,晋爵泉州侯,食邑五千户。

    另外,追赠李翊已经死去的祖父李膺为太尉,襄城侯,食邑千户。由于李膺已经故去,由其长子,也就是李翊的伯父李瓒袭其爵。追赠李翊之父李瑾为司徒。

    如此一来,颍川李氏也算是一门四世三公了,成了大汉国屈指可数的豪门世家。

    在搞定了李翊的封赏之后,接下来的封赏就好办多了。

    迁剿贼中郎将皇甫嵩为左将军,领冀州牧,晋封槐里侯,增加食邑千户。

    迁镇贼中郎将朱儁为右将军,领荆州牧,晋封钱塘侯,增加食邑千户。

    北中郎将卢植复职尚书。

    另外,参与剿灭黄巾贼的众将都各有封赏,骁骑校尉曹操迁为济南国相,校尉公孙瓒迁为辽西太守,平原郡兵曹掾史刘备迁为厌次县令。

    当然,最耀眼的还是幽州军众将校以及官员的封赏了。

    岳飞迁为东中郎将,关羽迁为西中郎将,赵云迁为南中郎将,张飞迁为北中郎将。如此一来,李翊麾下就有了四大中郎将了。

    不但如此,其它的大将中,程普迁为赞军校尉,韩当迁为武猛校尉,张颌迁为骁骑校尉,典韦迁为折冲校尉,田豫等幽州军其它中下层将校也都各自官升一级。

    另外,寇准迁为前将军府长史,田丰迁为前将军府司马,至于李翊刚刚召唤过来的徐茂公,朝中还不知道他的存在,暂时没有任何封赏。

    随后,刘虞又出班奏道:“启禀陛下,李将军托人送来奏章。”

    天子正高兴呢,马上让刘虞呈上去。看了之后,大声道:“李爱卿果然是忠臣,事事为朕着想。传旨天下,为了庆贺剿灭黄巾蚁贼,朕决定大赦天下,普天同庆。”(未完待续。)

第0171章 神算子徐茂公(第四更求支持)() 
铜驼街右侧辅道居中的位置,有一处府邸,占地百多亩,庭院数百进,是这条街上首屈一指的豪宅,这里就是当朝司徒袁隗的府邸。

    这天袁隗散朝回府,召集左右心腹,商量该怎么对待李翊的问题。

    袁隗说道:“这李翊真乃异数,短短时间便立于朝堂之上,若是他再有战功,来日必定在吾等之上。”

    这话可不是无的放矢,前将军可是仅次于九卿的官位,仅仅比他现在的司徒低了两级。要是李翊再度立下大功,晋升为车骑将军或者是骠骑将军,那就真的跟他同列了。

    这个晚上,不只是袁隗府上在谈论着李翊的事情,在铜驼街这一带,大多数的府邸都在谈论着差不多的事情。

    一些当初跟李膺关系亲近的家族决定加强跟李家的联系,但是也有不少像袁家这样的,决定打压限制李家。

    ………………

    李翊此时还不知,自己已经真正走上了大汉政治的舞台。甚至,他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不需要再西征了。

    此时的他正在信都城中,处理军务,为西征做着准备。

    就在李翊看完一份文书之后,准备拿起另外一份文书的时候,典韦走了进来,大声道:“主公,外面有个叫徐茂公的前来投军!”

    李翊被典韦的大嗓门吓了一跳,没好气的说道:“顺之,你声音就不能小一点儿吗,我又不是听不到,就像是打雷一样。”

    典韦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说道:“主公,末将天生大嗓门,小不了啊。”

    李翊无奈的摆摆手,说道:“算了,算了,你刚才说什么?”

    “哦,我说刚才有兵士前来汇报,说是大营外有个叫徐茂公的家伙来投军。”这一次典韦稍稍的放低了声音。

    “徐茂公?”李翊心中大喜,他刚才召唤了徐茂公之后,没来得及询问系统,这徐茂公要如何出现,系统就已经关闭了。当时李翊可是郁闷的不得了,狠狠地将不负责任的召唤系统给嘀咕了一番。

    李翊还担心徐茂公闹出什么乌龙,跑到别人麾下去了,却没想到,这徐茂公竟然是主动来投军了。

    李翊心情大好,大声道,“快快有请!不,本将亲自出营迎接……”

    说着,李翊就动身往外面走去。

    典韦不解的看着李翊,问道:“主公,你认识那小子?”

    李翊这才想起,自己有些反应过激了。不过典韦这小子脑子不太好使,很好骗,李翊随口就找了个理由,说道:“我当然不认识徐茂公了,不过他是第一个来投奔大军的人,本将自然要慎重对待。这叫千金买马骨,对以后本将招揽人才有好处,知道吗?”

    “原来是这样啊。”典韦挠挠头,赞同的说道,“主公真是尊重人才。”

    李翊笑了笑,不再言语,当下在典韦伴随之下大踏步的出了营寨。

    来到大营门口,李翊远远的看见十几个幽州军骑兵正监视着一名身穿长袍的儒士,那儒士身量极高,足足有八尺的样子,只是因为天黑看不清容貌,但李翊却知道这就是足以辅佐自己争霸天下的人。

    李翊推开巡逻的士兵,朝着徐茂公深深一躬:“来的可是徐先生?本将这厢有礼了。”

    此刻靠的近了,在士兵手中火把的照耀下,依稀可以看清徐茂公的容貌,只见他二十出头的样子,作为一个儒士,他的皮肤当然是白晰的,但是他的脸部棱角却分明得有若刀削斧刻,两条又粗又重,斜斜上挑带出一种如剑锋锐的眉毛下面,是一双略略下陷的眶。如琥珀般明亮的双眸中,明明带着一种天真的透彻,可是却又矛盾的飘起几缕顿悟世事,笑看红尘的苍桑。

    他脸上带着善意而无害的温笑,似乎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友情与信任,但是久经沉淀已经在他的骨子里刻下最深刻印痕的高傲与华贵,却让每人人都不由自心的在内心涌起一种自惭形秽,下意识的和他保持相当距离。所以,他的眼睛中,总是带着一种无奈的落寂。

    他手中拿着一把羽扇,与诸葛亮半截黑半截白的羽扇不同,徐茂公的羽扇是全白的,就像他的人一样,处处透着骄傲。

    徐茂公朝李翊一抱拳,平静的说道:“草民济阴离狐徐绩,拜见骁骑将军。”

    李翊连忙扶住徐茂公,高兴的说道:“先生长途跋涉而来,想必有些疲惫了,还是随本将入营再叙。”

    来到营中,徐茂公就先介绍起了自己:“今年年初,黄巾蚁贼并起,寇掠州郡,天下震怖。绩心中不胜愤慨,只恨无力讨贼。庆幸天佑大汉,降下如将军这般英雄人物。闻悉骁骑将军在北疆起兵,讨平幽州,并挥军南下,绩便告别家小,前来相投,还请将军不要因绩年轻识浅而见弃。”

    “先生太客气了,李翊观先生言行,便知先生是绝世英才。如今国事摧颓,李翊正感自身力薄,能得先生相助,庆幸还来不及,岂敢见弃!”李翊一边说着,一边亲手给徐茂公倒了一杯茶,“先生请用茶!”

    “绩自己来便是,不敢劳烦主公。”

    对于李翊的表现,徐茂公非常满意,虽然嘴里说不敢,但还是接过了李翊递来的茶杯。而在口中也自然的将李翊称为主公,算是投到了李翊的麾下。

    李翊叹息一声,沉声道:“先生既然来了,本将便把困境诉说与你,先生替本将参谋参谋。李翊虽然侥幸剿灭河北蚁贼,但却因木秀于林,被人嫉妒,向天子进谗言,要本将在九月之前,集结五万大军,赶往益州平定米贼张修的叛乱。如今只剩下五天之其,可冀州距离益州千万里,李翊就算是肋生双翼,也难以率大军赶到。可天子圣旨已下,已成成命,如之奈何?”

    徐茂公摇了摇羽扇,淡定的说道:“主公已然有了主意,何须徐绩多言?”

    李翊知道被徐茂公看破了心思,有些不好意思。好在他的脸皮也够厚,张口就说道:“李翊自知计短,虽然有了一些应对之法,却恐难以奏效。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还请先生多多指教。”

    徐茂公点点头,说道:“既然主公问起,那绩就说说吧。主公所忧,无外于天命难违。可主公是天定之人,自然事事逢凶化吉,宵小之阴谋诡计虽然得逞一时,却不可能对主公造成任何威胁。那米贼张修不过是一无识之辈,而汉中太守苏固却是我大汉良臣。二人之差距犹如天地。苏固所以节节退却,不过是诱使张修远离本营,以最小的代价将其歼灭而已。恐怕此时汉中之战已经分出胜负。如此,主公还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呢?”

    “哦?”李翊听了徐茂公的话,有些怀疑的说道,“先生确信?”

    徐茂公自信的一挥羽扇,笑道:“千真万确。”

    就在这时候,典韦又走进帐来,小声对李翊说道:“主公,刚刚接到军师从京师来的飞鸽传书,汉中太守已经剿灭张修叛贼,我军无需再前往益州了。”

    听了典韦的话,李翊目瞪口呆的看着徐茂公,尼玛,要不要这么神啊?

    李翊可不相信徐茂公在之前就得知了汉中方面的消息,因为那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其它传递信息的方式,能够超过飞鸽传书。而这种传信方式,只有李翊掌握了,而且是最近才开始应用的。

    也就是说,徐茂公是真的靠着分析判断得出的结论。

    李翊不得不表示佩服,这99的智谋,真的是神了。自己和田丰的智谋也不算低了,一个95,一个9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