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常山国两个郡国被河间国相公孙瓒控制着,我也命令不了。”

    刘虞和大臣们将信将疑地看着一脸沮丧的韩馥,谁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堂堂一个冀州牧,竟然只控制着一个魏郡一个甘陵国,说出来谁敢相信?(未完待续。)

第0467章 乱局之兆() 
韩馥指着卢植说道:“诸位不信就问问子干先生,当初太傅以京官出任州郡的事,子干先生一清二楚。”

    卢植苦笑,摇摇头。当初袁隗和自己怎会预料到讨董大业会演变成今天的祸国殃民之举?

    卢植说道:“威考,元方,公熙,你们在冀州各地买粮的时候,就没有听到这方面的风言风语?”

    袁滂冲着他抱歉地拱拱手,说道:“听是听到了,谁知道会这样严重?不管怎么说,你是冀州牧,袁绍是渤海郡太守,你说出的话总该有点份量。”

    韩馥哭笑不得,说道:“诸位,你们不要忘了,袁绍手持‘承制诏书’,以车骑将军代领国事,号令天下。从讨董联盟这方面来说,他是我的上官,我得听他的指挥。我此次到泉州,就是先征询了袁绍的意思。如果袁绍不同意,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我夹在朝廷和讨董联盟之间,你们让我听谁的好?”

    众臣相顾无语。

    袁绍手上有袁隗的书信,讨董一事也是由袁隗、卢植、丁宫、袁滂等诸多大臣一手策划的,如果撇开袁绍奉弘农王的承制诏书要废黜当今天子和袁绍冤杀大臣两件事来说,袁绍也没有错,他一直在忠实执行着以太傅袁隗等一帮三公大臣定下的除奸兴国之策。

    “今天你们要是不逼我,我也不会说,我丢不起这个人啊。”韩馥惭愧得连连摇手,“冀州有许多郡府官吏说我不好,说我为人刻薄,喜欢骂人。诸位想想,我面对一张张虚情假意的笑脸,面对一句句威胁****的话,我怎能不刻薄?我怎能不生气?”

    “我一再对翁叔说,这个朝廷要建就建在冀州,把朝廷和讨董联盟合二为一。我不是为了我自己,也不是为了冀州的军政大权,而是为了拯救社稷的大业。诸位请仔细想想,泉州朝廷现在刻意避开袁绍,避开讨董联盟,那将来怎么办?泉州朝廷如果不和袁绍坐下来好好谈谈,不把朝廷和讨董联盟之间的所有分歧解决了,如何去整合州郡力量?”

    “比如说我、刘岱、张邈、丁原、袁遗、王匡、陶谦、孔伷,你让我们这些人到底听谁的?如果两个都听,事情就没法做。如果听一个不听一个的,我们就得罪人。泉州朝廷讨董,讨董联盟也讨董,我们该怎么办?”

    刘虞想了半天,然后望着几位大臣说道:“文节说的好啊,这事我们要立即考虑,尽早解决。现在看起来,阻碍振兴社稷大业的不是李翊,也不是袁绍,而是我们自己啊。讨董的事我们已经没有办好,如果泉州建朝的事我们再办砸了,我们就是败亡大汉的罪魁祸首了。”

    韩馥虽然声情并茂地诉了一番苦,但张温和袁滂等人没有放过他,继续追讨赋税。冀州两年没缴赋税了,你做为泉州朝廷的三公之一,总要拿出一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否则天下谁能信服?

    三天后,朝廷和冀州的议事在双方激烈的争论中尘埃落定,冀州依然处于自我孤立状态。

    太傅刘虞和张温看到骠骑大将军李翊时,面孔都有点燥热。泉州朝廷建立之初,李翊可以说要什么给什么,如果不是打仗需要他,恐怕他连军权都交出来了。但朝廷呢?依然没有从冀州要到一个钱,想想实在对不起人,惭愧啊。

    ………………

    十二月中,长安。

    长公主诏书遍传天下。董卓看到这份诏书后不怒反喜,立即召集在京将领置酒相庆。

    李傕,郭汜等人闻讯后十分不解,问道:“主公,刘虞、李翊、韩馥等人在泉州另设朝廷,宣告要讨伐主公,攻打长安勤王,这可不是好事啊。李翊得到了冀州的钱粮支持后,必会如虎添翼,实力大增,京畿马上就有一场恶战了。”

    董卓泰然自若,谈笑风生,毫不在意的说道:“诸位不要惊慌,不出数月,袁绍、袁术、孙坚等顽劣小儿必定望风而逃,唯独北方那头老虎有点麻烦,哈哈……”

    众人惊惧不安地望着董卓,不敢出言再劝。

    ………………

    十二月下,冀州,邺城。

    韩馥回到冀州后,立即接到了袁绍的书信。

    袁绍在书信中说:“当今天子不是先帝所出,皇统被篡,先帝蒙羞,朝廷为奸侫董卓所挟持,形同虚设。虽然长公主在泉州另建朝廷,但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早日铲除奸侫,平定叛乱,振兴社稷,我和刘岱、王匡、袁遗等十几位州郡大吏准备拥戴青州牧刘虞为帝,重建朝廷。恳请文节兄以大汉社稷为重,早下决心,共襄大举。”

    韩馥大惊,心里忐忑不安,举棋不定。

    早在年初举事时,袁绍和他就在一起商量过,如果讨董成功,皇统该由那一位藩王继承。但由于骠骑大将军李翊不愿意出兵讨董,此事随即被搁置。现在李翊出兵讨董了,长公主也在泉州建朝了,一切看上去开始步入正轨了,这时候袁绍却突然杀出来,联合其他州郡大吏要求废黜当今天子,重建皇统,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袁绍再一次重申了为什么要废黜当今天子重建皇统的理由。这些理由表面上看上去冠冕堂皇,但说到底,就是怕当今天子将来蓄意报复,杀了袁阀全族和当初举事的大臣们。

    袁绍还详细列举了刘虞继承皇统,登基称帝的诸般好处,但在这一连串华丽词藻的下面,韩馥看到的不是振兴社稷,而是祸乱和血腥。

    韩馥胆怯了,他考虑再三,无法下定决心。

    府内的几位亲信僚属对此事也是意见不一。

    刘恭说:“刘虞和主公相交多年,他是什么人,主公应该很清楚。刘虞只是宗室,不是藩王,他根本没有资格继承皇统,他也不可能答应做皇帝。袁绍此举,显然是别有用心。”

    韩馥问道:“袁绍到底想干什么?”

    “他想控制长公主和泉州朝廷。”审配说道,“现在不论主公是否答应此事,袁绍和冀、兖、青、徐、豫等州郡大吏都会派出使者到泉州,上表要求拥戴刘虞为帝。主公你想想,此事发生后,刘虞还能待在朝中主政吗?他一定会离开泉州。”

    “刘虞离开泉州后,继任刘虞主政的一定是主公你。也就是说,大家会认为这一切都是主公在背后操纵,主公想独揽泉州朝廷的大权。这种流言传开后,主公还能到泉州主政吗?主公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只好放弃。然后呢?然后各地州郡会推荐袁绍到泉州朝廷主政。”

    “这时问题来了。骠骑大将军打董卓需要粮饷,他肯定能接受主公到泉州主政,但袁绍就不行了。袁绍有什么资格到泉州主政?他不过就是一个渤海郡的太守而已。于是,泉州朝廷就成了骠骑大将军的。如果骠骑大将军主政,天下州郡想必没人愿意听从,包括主公你。如此一来,好事成坏事,社稷更乱了。主公难道愿意眼睁睁地看着社稷倾覆?”

    “所以,主公无需犹豫,直接向泉州朝廷摆明态度。冀州关系社稷兴亡,国家权柄当然应该由主公来主掌。”

    韩馥怦然心动。如果能够掌控北疆朝廷,那岂不是意味着他有机会拿下北疆强大的军队?

    ………………

    十二月下,南阳。

    下雪后,徐荣和胡轸率军缓缓后撤。孙坚趁机兵出鲁阳,并一直追到河南尹的梁城,和徐荣军对峙于汝水两岸。

    这时斥候来报,董卓率军出关来援。看到河对岸高高飘扬的大纛,孙坚担心中计,急忙领军撤回鲁阳。

    到了鲁阳后,孙坚接到孔伷急书,说董卓亲自率军支援胡轸,几万大军猛攻阳翟城,自己守不住,已经败退到了颖阴城。

    阳翟城丢失,孙坚的右翼随即失去保护,大军两面受敌,情况危急。就在他考虑是支援孔伷,还是撤回宛城会合袁术的时候,孔伷再次急书。平虏将军张飞突然出现在颖阴城下,北疆军重创了胡轸,击杀了李蒙。董卓大败,退回阳翟城。

    孙坚喜出望外,立即书告袁术,请他速速领军北上会合,共击洛阳。袁术的大军现在一部分在宛城,一部分由纪灵、桥蕤带着正在尾追董越、李肃,手上无兵可调,所以他立即急书襄阳刘表,请他出兵北上攻打洛阳。

    袁术念念不忘荆州,他的这点心思谁都能看得出来。

    刘表回信说:“南郡的贝羽之乱还没有平定,长沙、武陵两郡的苏代、曹寅还在争战不休,荆州军暂时无力北上攻打洛阳。我认为荆州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迅速平定叛乱,稳住郡县,然后竭尽全力给公路兄和各路勤王讨董大军提供粮饷。”

    刘表在书信后面说道:“公路兄率领各路讨董大军攻占洛阳后,功勋卓著,必能入朝为公。这个南阳太守自然是不会再兼任了,因此,南阳是不是尽快还给荆州?”(未完待续。)

第0468章 阴谋发动() 
PS:感谢创世几位书友投出的月票。再有六个小时,本月就结束了,在这里,雪恋感谢大家这个月来对雪恋的支持,同时请还有月票的书友都投给雪恋,另外,也求一下新的一月的保底月票。

    ……………………………………………………………………………………

    袁术冷笑,对前来送信的蒯越说道:“刘景升这是威胁我。我如果不答应,他是不是不给我提供粮饷?”

    蒯越说道:“袁将军以后将军一职兼领南阳太守,这是谁下的圣旨?难道袁将军尊奉董卓和长安朝廷?董卓是****,和袁将军有血海深仇,长安朝廷更是董卓的朝廷,这样的圣旨袁将军也遵从?袁将军既然视董卓为****,长安朝廷的这道圣旨就没有任何作用,也就是说,袁将军现在依然是后将军,而不是南阳太守。”

    袁术无言以对。

    蒯越又说:“荆州内乱不平,我家主公如何能保证粮饷的持续供应?袁将军要想顺利攻占长安,我家主公就必须要先稳住荆州各郡。”

    ………………

    大汉国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正月。

    正月辛丑日(初六),天子大赦天下。

    ………………

    正月初,南阳,宛城。

    长公主在泉州设朝,遍告天下勤王讨董的诏书送到南阳。

    冀州牧韩馥、兖州牧刘岱、山阳太守袁遗、东郡王肱三人的书信也同时送到了袁术手上。在刘岱的书信里,还夹带着一封袁绍的亲笔信。

    四封书信的内容如出一辙,都是劝袁术和他们一起,共同拥戴刘虞为帝,重振大汉社稷。

    李业、杨弘、荀正、阎象四人非常震惊。

    李业长叹道:“振兴社稷的大好机会,就这样被葬送了。”

    “谁能料到,泉州朝延转眼间就成了摆设。”荀正也苦笑道,“董卓知道后,从此可以稳居关中,高枕无忧了。”

    袁术大笑道:“袁本初和韩文节欺人太甚,自取死路。有了冀州就可以控制北疆吗?真是笑话。不过,这样一来,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主公决心和北疆走到一起?”阎象担忧地问道,“将来……”

    “将来的事将来再说。”袁术笑道,“只要有了荆州,我也就高枕无忧了。”

    “那现在我们怎么办?还是主张暂时打武关?”杨弘问道。“袁绍此举可能会激怒刘虞和李翊,北疆和冀州如果大打出手,洛阳大战也就不会打了。”

    “泉州朝廷和北疆对此争会做出何种反应,我们很难准确预测,只能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袁术说道,“只要牢牢抓住荆州和豫州,我们进退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了钱粮,有了军队,无论出什么事,我们都能从容应付。”

    袁术在给袁绍的书信里面说道:“当今天子职明睿智,资质出众,乃绝世奇才。贼臣董卓乘国家危乱之时,挟持天子,控制朝廷,不过是我大汉一个肖小的厄运。你说天子不是先帝所出,没有皇室血统,这纯粹是诬蔑,是以下犯上,是大逆不道,应该处以极刑。你说我全家被杀,不能再向这样的皇帝称臣,这更是胡说八道。到底是谁杀死我们的亲族?是董卓,不是年劫的天子。你是不是瞎了眼睛啊?我袁术对天子、对大汉忠心耿耿,我尊奉当今天子,我满腔赤诚,我现在只知道要勤王讨董,要振兴社稷,其他的事我一概不知。要重建皇统,你一个人去干,不要连累了我们袁家,败坏了我们袁家的声名,污辱了我们袁家的列祖列宗。”

    ………………

    正月中,泉州。

    安平国国相张岐,冀州府长史刘恭,从事审配,渤海郡的从事许攸、逢纪,还有其他各州郡官吏共十七人冒着风雪赶到了泉州。他们代表各州郡大吏,联名上表,要求废黜当今天子,重建皇统,正式建朝。

    长公主闻讯后骇然心惊,立即手诏一份,以八百里快骑急送河东,督请正在河东剿灭白波贼的骠骑大将军李翊急速回朝。长公主府陈纪迅速指挥虎贲卫士包围了太傅府。

    太傅刘虞勃然大怒道:“如今天子蒙难,奸侫祸国,社稷危难,你等州郡官吏不思报国,却反而策划这种逆谋来玷污我的声名,天理何在?”

    张温等朝廷大吏捶胸顿足,仰天长叹:“社稷败亡在即,非人力所能挽回。”

    老臣们万万没想到,泉州朝廷建立一月有余即遭崩溃之祸,但更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却是士人自己。

    骠骑大将军府寇准急报李翊,泉州朝廷突遭变故,恳请主公立即下令收回北疆所有军政大权,把北疆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三府合议,寇准建议泉州朝廷全力解决皇统危机,太傅府暂时不再处理国事,太傅府所有政务暂时交由骠骑大将军府处理。

    寇准奏请长公主,立即以八百里快骑急赴晋阳,命令奋威将军徐达立即率八千大军南下,陈兵壶关,防备冀州有变。再下旨给讨逆将军、河间国相公孙瓒,命令他立即率步骑两万,准备南下攻打巨鹿、安平,渤海三郡国。

    张温、崔烈、马日磾等老臣坚决反对动用大军威胁冀州。

    寇准纵声吼道:“此等祸国奸侫,岂能不杀?”

    长公主左右为难,手足无措。

    卢植面对激动的寇准,极力劝阻。建立泉州朝廷的目的是为了制约各方权势,阻止各地州郡拥兵自重,最大程度地整合各地州郡的力量,以便勤王、讨董、平叛,挽救社稷。所以无论出了什么大事,我们都要从这个目的出发,想尽一切办法化解危机,保住长公主和朝廷的无上权威。

    此次各地州郡拥戴刘虞为帝,引发皇统危机,看上去大汉形势非常严峻,朝廷濒临崩溃边缘,但其实仔细想一想,这也不算什么大事。

    韩馥和袁绍等州郡大吏之所以要这么做,无非是不甘于自己的权势被镇制,想从泉州朝廷得到更多的权力。他们的本意是要挽救社稷,是想让朝廷更加稳固更加具有权威,而不是想摧毁这个朝廷。如果社稷没有了,他们能得到什么?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们也不懂?

    因此,解决这场皇统危机的办法不是使用武力强行镇制各地州郡,而是重新分配权力。只要朝堂上各方权势平衡了,各方都能从社稷振兴中得到最大利益,这场危机自然也就平息了。武力威胁解决不了危机,只会逼迫各地州郡拥兵自重,和朝廷反目成仇,引发双方对抗挑起战火,这样不但加速了危机的爆发,更有摧毁朝廷和社稷的隐忧。

    寇准冷笑,毫不客气的驳斥了卢植。

    寇准说道:“泉州朝廷能建立,是因为我家主公和北疆做了巨大让步。诸位都是朝中老臣,应该清楚朝廷的权力平衡已经到了极致,没有再次调整的可能。当初老臣们从长安带来的建朝策略,是许多大臣一起筹谋的,其中诸多关键问题都经过了他们的仔细推敲,都是他们深思熟虑的结果,几乎无懈可击。以太傅刘虞的威望和我家主公的武力作为朝廷的主体构架,这个主体构架因为刘虞和我家主公的关系,显得非常牢固和强悍。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强悍的主体构架,有了迅速振兴杜稷的可能,各地州郡才会积极响应,纷纷云集而来。”

    “讨董联盟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强悍的主体构架,袁绍本身力量不足。虽然他利用袁阀盘根错节的关系拉拢了一批州郡,手上也有承制诏书,但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掌握多少力量。你们这些老臣之所以轻视袁绍和讨董联盟,没有把他们作为一股力量考虑到权力分配中去,原因也在于此。州郡力量就是一盘散沙,它只能附庸于主体构架,在主体构架的控制下逐渐凝聚形成合力。”

    “现在各地州郡因为不满自己的权势被朝廷剥夺,所以假借重建皇统之名,威胁朝廷重新分配权力,妄图以州郡力量作为朝廷的主体构架。”

    “刘虞是无辜的,他只是一个牺牲品,朝廷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从情理和律法上来说,他都没有资格继续执掌权柄了。如果长公主同情他的遭遇,赦免了他的罪责,刘虞就算非常幸运了。刘虞离开朝廷后,行丞相事的大权应该由谁来填补?按照子干先生的说法,要重新分配权力,那自然是韩馥了。韩馥代行丞相事,袁绍就能成为三公之一,主掌监御史府。如此一来,朝廷的主体构架就变成了各地州郡的力量,换句话说,就是由袁绍和讨董联盟控制朝廷。

    袁绍轻而易举地控制了泉州朝廷,此事对朝中老臣来说,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勉强可以接受。老臣们的目的卢植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只要能挽救社稷,任何牺牲都可以,牺牲刘虞也可以。

    寇准挥舞着双手,怒不可遏的大吼道:“你们两手空空跑到北疆,又是设朝,又是掌权,该拿的东西你们都拿去了,你们当然无所谓什么牺牲,你们当然能忍受。但我们不能忍受,北疆不能忍受,我家主公不能忍受。今天你们可以牺牲太傅,牺牲青州利益,明天你们就能牺牲骠骑大将军,牺牲北疆利益,将来你们就可以牺牲天子,牺牲大汉社稷的利益。长此以往,你们还有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