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性力量,因此,我们现在不但不能压制和掣肘他,反而要尽可能帮助他,让他发挥最大的武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击败董卓。”

    “基于这一点考虑,我认为,冀州要以最大的力量帮助北疆,但韩馥这个人办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这个人必须要拿掉。但现在拿掉韩馥,阻力太大,必须要得到李翊的帮助,也就是说要得到泉州朝廷的帮助。但李翊不可能帮助我,在我和韩馥之间,他更愿意选择韩馥。我们应该怎么办?”(未完待续。)

第0465章 北疆朝廷()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利用皇统之争,让李翊背上挟持公主和泉州朝廷的罪名,让李翊成为第二个董卓,让长公主和朝廷失去作用。”袁绍看看众人惊异的目光,微微一笑,“如此,则大事可定。”

    “何谓皇统之争?我们重建皇统。重建皇统有什么好处?可以重建真正意义上的朝廷,天子、三公、九卿、百官俱齐。从社稷到黎民,人人可以从中收益,所以没有人会不答应。那谁做皇帝?太傅刘虞。刘虞乃东海恭王刘强的六世孙,宗室中声望最隆之人,拥戴此人为帝,必定振兴我大汉。”

    “问题是刘虞会答应吗?不会。长公主会答应吗?不会。骠骑大将军李翊会答应吗?他傻了。反对?他不敢。冀州和我们都竭力拥戴刘虞为帝,刘虞又是他的故主,对他恩重如山。他敢说什么?答应?他更不敢?先帝的两份遗诏就在他手上,他敢答应?他只有不说话。”

    “而我就是要他不说话。我们一旦要拥戴刘虞为帝,刘虞必定要匆忙逃离泉州。将来勤王讨董成功,天子主政,刘虞死定了。”

    “刘虞逃离泉州,泉州朝廷由谁主掌权柄?骠骑大将军。长公主、刘虞、张温等等,包括北疆诸吏,他们在骠骑大将军不敢说话的时候,怎么想?”

    “至此为止,骠骑大将军的真面目暴露于世,他是董卓第二,而且比董卓更加残暴,更加狠毒,更加卑鄙,他不但背叛先帝,还陷害自己的故主,这就是我大汉国的骠骑大将军。”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泉州朝廷濒临崩溃,冀州断绝对北疆的支援,我还是讨董大军的车骑将军。”

    “到了那时,骠骑大将军就要和我谈谈了。我的条件很简单,拿掉韩馥,我做冀州牧,我成为泉州朝廷的三公之一,我代行丞相事,我和骠骑大将军共掌权柄。晋阳朝廷一分为二。我居冀州,主掌大汉行政;骠骑大将军居泉州,主掌大汉军事。长公主和长公主府居泉州。这个代理国事的长公主,还是留给骠骑大将军为好,这可以让他天天想起先帝对他的恩宠,让他誓死效忠于大汉效忠于天子。”

    书房内静寂无声。

    良久,逢纪才轻轻问道:“主公,如果骠骑大将军愤而驳斥呢?”

    “那时,他在洛阳,不在泉州。”袁绍说道,“刘虞到了泉州,李翊就不会留在洛阳了,难道他还不相信刘虞?”

    “韩馥会拥戴刘虞为帝?”许攸怀疑地问道。

    “这件事,子远和正南去办,我相信你们会有许多办法,会让韩馥高高兴兴地答应。”袁招望着他和审配笑道,“另外,我会派人告诉刘岱、袁遗、张邈、王匡等人,我会联合各地州郡一起联名上奏。”

    许攸又问道:“如果骠骑大将军和我们再度决裂怎么办?”

    “不可能的。”袁绍自信地笑道,“李翊要想得到冀州的钱粮,要想缓解北疆危机,只有和我联手,舍此以外,别无他途。”

    “这件事你们要秘密进行,千万不要走漏了风声。正南,你先回邺城。”袁绍说道,“你告诉韩馥,我渤海郡全力支持他。”

    审配躬身答应。

    袁绍又问道:“前段时间我请你帮我征辟沮授先生,这事怎么样了?如今社稷危难,他怎么能待在家里看书念经,不问国事?”

    审配笑道:“过完年,袁将军去信催一催,他应该会来的。”

    袁绍大喜道:“好,好,多谢正南了。”

    ………………

    十一月下旬,泉州。

    李翊乘坐北疆海军旗舰“燕京号”回到了泉州。

    太傅刘虞带着三十多名府内从事、掾属,五百铁骑赶到泉州。同行的还有卢植和追随他的二十多名弟子。

    冀州牧韩馥带着十几名掾属,一千兵赶到泉州。同行的还有老臣崔烈、马日磾、陈纪、袁滂和四个人在冀州延请、征募的六十多位名士大儒。

    北疆诸府官吏,北疆大军的将军、中郎将,幽州、青州、兖州各郡太守,能来的都来了。

    短短时间内,泉州一地聚集了一百多名秩俸两千石以上的大吏。

    长公主面对一张张熟悉的、不熟悉的面孔,面对跪倒在大帐内黑压压的公卿大臣,再也忍不住心里的激动,掩面而泣。

    众臣想起今日风雨飘摇的大汉,也是黯然神伤,唏嘘不已。

    建朝之前的诸府合议高潮迭起。

    所有人,包括北疆诸府大吏,都以为权力分配最大的障碍是骠骑大将军李翊,但李翊的态度却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李翊首先就放弃了和朝廷的十年之约,把北疆的军政全部交了出来。

    李翊说:“和朝廷的十年之约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社稷的稳定。现在大汉危难重重,北疆摇摇欲坠,我已经没这个能力再继续主掌北疆的军政了。这十年之约从今日起就算解除了。”

    不管北疆如何贫瘠困难,泉州朝廷在筹建之初就拥有了四个州级行政区的军政控制权,这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都保证了皇权的尊严和朝廷的权威。

    随着北疆军政的交出,大臣们对李翊的看法大为改观。虽然韩馥等大臣认为李翊居心叵测,暗藏祸心,但李翊率先放权之举,还是极大地振奋了人心。

    但接下来李翊却做了一个更加惊人的举动。

    这几年李翊无论是远征大漠还是威胁朝廷,其本意都是为了解决北疆的流民,为了解决北疆的屯田,北疆屯田诸府和北疆盐铁都尉府对北疆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翊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对北疆屯田和盐铁的控制,但李翊语出惊人,他放弃了,他把屯田和盐铁全部交给了朝廷。

    刘虞、张温和一帮老臣们惊喜交加。

    李翊一直对他们说自己愿意放弃北疆军政,但从来没有说自己要放弃北疆屯田和盐铁。李翊是不是被众臣的拳拳赤诚之心打动了,头脑一时发热,激动得不知天南地北了?看样子武人要单纯得多,要远远比读书太多的人更加忠诚于大汉。

    韩馥和一帮心思相差无几的大臣面面相觑,无法相信这是一个骠骑大将军应该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骠骑大将军脑子有问题,骠骑大将军府的人脑子也有问题?

    穆桂英、岳飞、关羽、赵云、张飞、徐达……骠骑大将军府的将军、中郎将、从事们呆呆地望着意气风发的李翊,傻了。

    昨天晚上骠骑大将军府议事的时候,李翊还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牢牢抓住屯田和盐铁,怎么睡了一觉后,事情就完全变了?难道主公要放弃为之奋斗了多年,牺牲了几十万将士的北疆?

    寇准和田丰相视苦笑。虽然两个人知道李翊的真正心思,但送出去的东西要想要回来,恐怕就没有今天这么简单了。接下来形势的发展,会不会像大将军预料的一样?大将军打仗的时候,一向喜欢兵行险着,但国政不是打仗,这种行险之策能不能奏效?

    大帐内众臣沉默无语,只有李翊兴奋的声音在四处回响。他慷慨激昂地挥手说道:“和过去一样,我率军征伐,长公主和诸位大人坐镇泉州。我勤王讨董,争取在一年内击杀董卓,救回天子,重振社稷。”

    宇文成都猛地站了起来,振臂狂呼:“誓死追随主公勤王兴国……”

    岳飞、关羽、赵云等北疆将领一跃而起,同声呼应,一时间,大帐内吼声如雷,勤王报国之心霎时直冲霄汉,许多老臣心神震颤,热泪盈眶。

    除了兵事权,李翊把所有的权力全部放弃了。这使得泉州朝廷拥有了相当的实力,但同时泉州朝廷也把北疆所有的危机全部接了过去。

    本来一无所有的泉州朝廷现在手里拿着北疆行政大权,背上驮着北疆重重危机,在短暂的兴奋之余,刘虞和张温等大臣感觉到的不是显赫的权力,而是让人无法喘息的深重困苦。

    李翊把权力一交,一身轻松,没他的事了,他只有插插嘴,点点头的份了。

    刘虞紧随其后,立即把青州牧的权力移交给了朝廷,朝廷直接控制青州三个郡国。青州有六个郡国,但平原郡在刘备的掌控下,北海国和东莱郡在孔融的掌控下,所以刘虞真正掌握的只有齐国、济南国和乐安国三个郡国。

    韩馥置若罔闻,视而不见,提都不提冀州军政的事。你北疆和青州再怎么交权都没用,你们两个都是穷光蛋,要想生存,要想勤王讨董,还要看我冀州的脸色。

    刘虞和张温等老臣也没提冀州军政的事。

    在泉州朝廷的三个上卿位上,刘虞是太傅,代行丞相事,在泉州朝廷里权力最大,相对于他今日的权力来说,青州军政其实还在他手上。

    李翊是骠骑大将军行大将军事,在泉州朝廷里代行太尉事,他即使交出了北疆军政,手上还有二十几万大军,依旧是大汉国实力最强悍的重臣。

    唯独韩馥就是个冀州牧,在泉州朝廷也不过就是个有名无权的御史大夫,你叫他让出冀州军政,那他还有什么权力?所以刘虞等人也实在说不出口。(未完待续。)

第0466章 很骨感的现实() 
最重要的是,这个泉州朝廷能不能起到主掌天下州郡作用,关键还要看冀州的钱粮。没有雄厚的财赋为支撑,不要说让天下州郡云集景从,就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

    虽然韩馥自己不愿意让出冀州军政,长公主和刘虞等人也闭口不谈,但这件事大臣们看在眼里,心里明白的很。考虑到大局,各方权势之间必须要求同存异,所以大家也就私下议论议论,并没有人公开指责韩馥。

    朝廷该拿到的权力都拿到了,随即就是置府,征辟掾属。

    长公主府中有老臣丁宫、陈纪、卢植,原长公主府从事张范、邢颙,原骠骑大将军府的寇准、田丰、陈群、钟繇,原太傅府的刘放,原冀州府的黄岳、马丰等数十名掾属。

    太傅府有张温、崔烈、马日磾、袁滂等老臣,原太傅府的魏攸、孙瑾、张逸等从事,原骠骑大将军府的荀谌、辛评、辛毗、荀衍、荀悦等掾属,原冀州府的吴良、袁宏、胡干等掾属。十三曹掾属加在一起,大约有六十多人。

    骠骑大将军府的从事掾属因为抽调了一部分补充长公主府和太傅府,所以人员相对少一点,但现在骠骑大将军无需再处理北疆军政,人员少一点也无大碍。

    监御史府由韩馥主掌,老臣杨彪和原骠骑大将军府的郗虑为副,掾属有原冀州府的李历,还有原监御史府的其他官吏。

    考虑到韩馥大部分时间都要留在邺城主持冀州军政,所以这监御史的日常事务,主要由杨彪代理。把名震天下的杨彪置于韩馥之下,算是给足了韩馥面子。

    泉州朝廷的大臣们是这么想,但韩馥又是怎么想的呢?从他最近脸上的忧郁可以看出,他非常不满和失落。

    冀州对泉州朝廷如此重要,作为冀州牧的自己,竟然被挤出了权力核心,韩馥当然不高兴了。

    在讨董联盟里,他韩馥沦为袁绍的下属,只能言听计从。在泉州朝廷里,他虽然名义上位居三公之末,但权力还不如太傅府的一个长史。

    难道就我韩某人老实好欺?

    ………………

    大汉国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十二月。

    十二月初六,在泉州举行了隆重的长公主代理国事的典礼。长公主以天子命诏告天下,泉州朝廷成立。

    初七,长公主领大臣们拜祭了位于蓟城北山之巅的高皇帝庙和世祖皇帝庙。

    初八,长公主主持了泉州朝廷的第一次朝议。

    朝议是在长公主府最豪华的大帐内举行的。大汉国的大臣们感觉很新鲜,兴趣盎然。

    大臣们曾经劝说长公主迁到蓟城去,把朝廷设在蓟城,但长公主拒绝了。长公主说不出什么道理,她就是不干。

    张温后来笑着对众臣解释说,我大汉国的高祖皇帝和世祖皇带建朝的时候都很穷困,在大帐内议论国事乃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今长公主仿效先祖,于大帐内朝议,是件好事啊。这可以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社稷尚处在危难之际,苍生尚处在浩劫之时,我们应该节俭治国,日夜操劳,以图早日稳定社稷。

    议事的主题就是平叛、讨董、勤王、振兴社稷。

    太傅刘虞提出了重振社稷的三策。

    一策是调集北疆大军主力前往洛阳,朝廷随即迁到京都,以迅速恢复朝廷对各地州郡的控制,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稳定除西疆和关中以外的所有疆域。

    二策是平定黑山和白波黄巾军,彻底平息叛乱。

    三策是争取在两到三年内稍加恢复国力,然后以举国之力讨董勤王,攻占关中,解救天子,振兴社稷。

    泉州朝廷的第一次朝议在一片充满希望的笑声中结束了。

    ………………

    太傅府。

    太傅刘虞对长公主不愿迁到蓟城之举非常赞赏。现在国家危难,北疆穷困,百姓饥寒交迫,哪里还有钱兴建宫殿?能省当然要省了。能不能振兴社稷不是靠豪华的宫殿,而是靠大臣们的齐心协力和将士们的浴血奋战。如果帐篷中的泉州朝廷能挽救社稷,未尝不是一件青史留名的事。

    财赋的极度匮乏是泉州朝廷急需解决的事。为此,太傅刘虞召集长公主府的丁宫、陈纪、卢植,监御史府的韩馥、杨彪,护田中郎将府的赵岐等大臣齐聚太傅府议事。

    一帮老臣坐在一起,回想起过去在洛阳的岁月,不禁感慨万千。

    逝去的岁月里的确有很多值得怀念的地方。大家闲聊时,喜笑颜开,非常高兴,但一等说到正事,立即唇枪舌剑、剑拔弩张,先前融洽的气氛荡然无存。

    冀州连续两年没有上缴赋税了。在这两年里,冀州只有沿黄河的部分郡县遭受了一点灾患和战祸,基本上可以算是丰收。冀州的流民大部分被赶到了北疆和幽州,赈济十分有限,虽然去年骠骑大将军远征塞外,今年讨董联盟攻打洛阳,冀州都提供了大量的钱粮,但冀州提供的钱粮是有限度的。按照刘虞和袁滂等人的估计,冀州这两年至少应该上缴朝廷十亿钱的赋税。

    袁滂过去是大司农,对这个事非常清楚,所以他提出冀州应该立即给泉州朝廷上缴赋税,至少要上缴一年的,也就是五亿钱的赋税。

    韩馥的态度出乎大家的意外,他一口否决了。韩馥说冀州没钱,赋税都用掉了。

    刘虞和袁滂立即反驳,两人扳着手指头给他算帐,算来算去,扣掉韩馥所说的,冀州至少还有六七亿的财赋存余。

    韩馥坚决不承认冀州有这么多钱,又说朝廷拨给北疆的三亿钱赈济,骠骑大将军已经答应不要了。

    袁滂很生气,说去年朝廷拨给北疆和幽州的赈济你没给,今年你又不给,那冀州的赋税哪去了?还有,骠骑大将军答应不要那笔钱,是因为当时骠骑大将军急于通过冀州向北疆迁移灾民,是迫不得已答应你的。如今骠骑大将军已经把北疆军政全部还给朝廷了,现在是朝廷向你要钱,你不但不给,反而拿骠骑大将军来做挡箭牌,你什么意思?

    袁隗让韩馥出任冀州牧的时候,袁滂也是极力赞同的,谁知道现在手握大权的韩馥竟然无视泉州朝廷,无视他们这些老臣的权威。袁滂愤怒了,拍案而起。

    其他老臣对韩馥的态度也非常吃惊,纷纷出言指责,只有卢植静静地坐在一旁沉默不语。

    过去在洛阳,韩馥不过就是尚书台的一个尚书,和在座这些三公九卿级别的老臣相比,无论是权势还是官阶,都相差十万八千里。老臣们一直以为韩馥会尊奉长公主和泉州朝廷,会对自己的命令言听计从,谁知道却是这样一个结果。

    阻碍振兴社稷大业的不是李翊,却是他们最信任和放心的韩馥。这让他们无法接受,脸面上也很难堪,言词渐渐尖刻起来。

    面对这些赫赫有名的国家重臣的威逼,再加上袁滂不停地提到袁隗,韩馥心里愧疚,不得不说了实话,冀州牧府的确没有这么多赋税,冀州五成的赋税都在袁绍手上控制着。

    冀州有九郡,最大的就是渤海郡。渤海郡人口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一百五十多万,它的赋税收入一直占据冀州总赋税的两成左右。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事开始,中山、常山、巨鹿、赵、魏郡、甘陵等六个郡国因为靠近太行山,遭到了连番战火,只有渤海、河间和安平三郡国幸免于难,一直安稳无事。所以这几年冀州赋税主要靠渤海这三个冀州东部郡国提供。

    太傅袁隗非常清楚冀州对讨董大业的重要性,为了保征讨董大业能在袁阀的绝对控制下,他在安排韩馥出任冀州牧的同时,也更换了渤海、安平两个郡国的太守,要不是河间国是李翊支持的公孙瓒占据着,袁隗连河间国也不会放过。为的就是力争袁阀最大程度地控制冀州。毕竟,冀州牧权力太大,如果韩馥这个人出了什么问题,那讨董大业就很难成功了。

    不过,他对这样的安排还是不放心。袁隗放弃参隶尚书事后,董卓随即就以天子命让袁绍出任渤海郡太守,让袁术出任后将军,这显然是袁隗和董卓之间的一次交易。袁隗为了讨董成功和袁阀自身的安全,最后还是决定让袁绍亲自主掌冀州的渤海郡。这样一来,袁阀牢牢控制了冀州的渤海和安平两个郡国,控制了冀州的命脉。

    韩馥仔细解释了一番原委后说道:“诸位,我名义上是冀州牧,但我实际上只控制了魏郡和清河两个郡国。巨鹿郡、赵国和安平国三个郡国的太守国相只听袁绍的命令,根本不听我的。中山国、常山国两个郡国被河间国相公孙瓒控制着,我也命令不了。”

    刘虞和大臣们将信将疑地看着一脸沮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