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乱,稳定社稷。”

    接着袁术笑道:“我既然已经同意了骠骑大将军的建议,骠骑大将军和公孙瓒将军是不是可以出兵阳翟城,打开西凉军的封锁,让孙坚平安归来了?”

    刘伯温说道:“我家主公和公孙瓒将军接到袁将军的回书后,阳翟城当然会还给袁将军,孙坚也会安然无恙地回到鲁阳。只是,袁将军是不是也应该做出点表示?”

    袁术点头道:“西凉军撤回河南尹地界,我就撤军,然后我在南阳等候骠骑大将军的消息。只要骠骑大将军有请,我立即派人和你们商谈诸般制衡和平叛的具体计策。”

    “那粮食呢?”刘伯温问道,“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豫州和荆州等地任意买粮?”

    “骠骑大将军可以,但董卓不行。”袁术说道,“如果你们把粮食转手送给董卓,我立即封锁各处要道。我绝不会让董卓得到一粒谷子。”

    第二天,刘伯温拿着袁术的回书,告辞而去。

    朝廷招抚使太常马日磾、御史中丞皇甫嵩和尚书令丁宫此刻也到了南阳宛城。

    袁术没有出城去接,而是命令李业先去问问,他们来干什么?如果是受董卓的指派来谈和,那就免了,叫他们立即滚回长安去。如果是奉天子令来下旨,我就去接。

    皇甫嵩对李业说,你去告诉袁公路,我们是奉天子令来下旨的,和董卓没有关系。

    进了城,袁术接旨。只是尚书令丁宫还没有读上几句,袁术就跳了起来,大叫道:“招抚?招什么抚?我是大汉叛逆吗?我是祸国的蚁贼?这哪里是天子的圣旨,这分明是董卓的矫诏。此旨我不接。”

    马日磾怒骂道:“袁公路,你竟敢忤逆圣旨,你眼里还有天子吗?”

    袁术冷笑道:“我袁家世代忠良,忠诚于天子,忠诚于大汉,但我不忠诚于奸侫,不忠诚于董卓。今日天子受奸侫胁持,朝政为奸侫所控,我袁家更是惨遭奸侫杀害,我岂肯接这奸侫的圣旨,听从这奸侫的摆布?”

    袁术转身指着杨弘说道:“把檄文读给几位天使听听。”

    马日磾、皇甫嵩和丁宫三人听完袁术所拟的檄文,顿时又惊又喜。

    惊的是,骠骑大将军到底还是快了一步,他不但成功说服了袁术,同时也把大汉天子和律法践踏至尽,大汉危矣。

    喜的是,此行的目的算是达到了,袁术不但停止进攻洛阳,还要和李翊一起去征讨蚁贼,京畿危机算是暂时解决了一半。

    “我袁术今日指天为誓。我尊奉当今天子,愿意为大汉社稷粉身碎骨。”袁术手指苍穹,义正严辞地大声说道,“待我平定了蚁贼之乱,我将和骠骑大将军联手西击,铲除奸侫,共迎天子回京主政。”

    袁术坚决不接招抚圣旨,但他接下了天子的赐封圣旨。

    他现在名正言顺的以后将军一职兼领南阳太守,还做了阳翟侯,食邑两千户。孙坚受封破虏将军的圣旨他也代孙坚拜领了。

    此时对马日磾等三人来说,袁术愿不愿意受抚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说服他接受皇甫嵩所提的内部制衡之术,以便完全解决京畿危机,尽快让天子回京主政。重振朝纲,挽救倾覆在即的大汉社稷。

    三个人都是袁术的长辈,也是名震天下的大汉重臣,他们所提的建议袁术不能不重视,但他无法忍受和董卓同殿为臣。这不仅仅是因为董卓杀了袁隗和袁家五十多口性命,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了大义。如果和董卓握手言和,那讨董檄文又做何解释?袁阀将来何以立足于朝野之间?

    “董卓不诛,我绝不回朝。”袁术非常坚决地说道,“这一点。请三位天使务必理解。现在兖青徐三州蚁贼肆虐,社稷动荡,平定暴乱远比铲除奸侫重要,所以我不想打洛阳了,我要暂时放下讨董之事,和骠骑大将军一起到兖青徐三州平定叛乱。待叛乱平定了,我自会和骠骑大将军解决董卓之事。”(未完待续。)

第0391章 李翊的真实目的()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马日磾、皇甫嵩和丁宫三人久历朝政,知道此时不宜再劝。现在只要让袁术了解长安朝廷上的士族官僚对解决京畿危机的态度,只要能让讨董大军暂时转移和搁置朝廷内部这个激化的矛盾,转而去集中力量平叛,此事终究会随着时间的逐渐延续和形势的千变万化而出现不可预料的转机。

    大汉的士人也罢,武人也罢,谁都不想去摧毁这个自己赖以生存的社稷。比如现在,当青州的蚁贼之祸危害到大汉安危的时候,针锋相对的武人和士人随即放弃了争斗,这就像当年的奸阉和党人,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大家义无反顾地放下了彼此的仇怨,上下齐心,一起剿杀危及自己生存的巨大威胁了。

    挽救大汉的转机必然会随着青州蚁贼的平定而出现。

    马日磾说:“你既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尊奉天子,忠诚于天子,那天子要你把赋税送交大司农府,你愿不愿意?”

    袁术笑道:“我当然愿意,但我现在拿不出来。从去年十二月开始,我就起兵讨董。到现在已经整整五个月了,你说我要花费多少钱财?还有,我马上要整顿军队去兖青徐三州平叛,我的军队,孙坚的军队,豫州的军队,还有北疆骠骑大将军和公孙瓒的军队,几万大军都需要粮饷辎重,你说我要准备多少钱粮?请三位回奏陛下,臣的确是有心无力啊”

    马日磾摇头苦笑道:“那这样吧,你不要封锁通往武关的驰道了,你把路让开,让关中的门阀富豪可以到南阳来买粮,行不行?”

    袁术面对马日磾三人咄咄逼人的眼光,犹豫着说道:“你们知道,最近袁绍为家主继承的事和我争得很厉害……”

    “好,我为你解决。”马日磾气道,“我和义真留下,为你四处游说。元雄带着你的奏章和你那份遍告天下的檄文立即回京,为你向陛下讨要一份嘉赏诏书,这样你继承家主应该十拿九稳了吧?”

    袁术微微一笑,满意的说道:“等天子圣旨一到,我立即让开驰道。”

    ………………

    在袁术接到圣旨的差不多同一个时候,在襄城驻留的李翊也接到了圣旨。

    天子拜李翊以骠骑大将军职领大将军事。

    在汉朝,大将军一向都是由外戚担任,李翊不是外戚,按律也只能兼领了。现在天子年幼,董卓主政,拜李翊为代理大将军显然是董卓想拉拢李翊,和天子的宠信扯不上半点关系。

    大将军掌四方征伐,所以天子特意下旨,考虑到大汉现状,命令李翊主掌司隶、并、幽、冀、兖、青、徐七州以及辽东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总共九个州级行政区的兵事大权,速速平息京畿危机和蚁贼叛乱。

    李翊接到圣旨,就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划起来。他之所以这么急切的想要去豫兖青徐四州剿灭叛乱,并不是说他真的有意为这些地方的诸侯帮忙,而是为了这些地方的人口。

    作为重生者,李翊非常清楚,这些地方的叛乱,等到当地的诸侯腾出手来剿匪的时候,十个人中至少有七个人要丧命。大汉朝的人口,之所以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有六千多万的巅峰,滑落到只有一千多万人口,除了诸侯间的相互征战带来的人口伤亡之外,各地层出不穷的叛乱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些东汉土生土长的诸侯,心里根本就没有百姓,他们把老百姓当作蝼蚁,当作牲畜,随意抢掠****。他们一个个都把人命看得很轻,动不动就是屠杀。

    李翊很清楚,自己很难改变这些人的观念,也阻止不了他们的行为。所以,他只能尽一切可能来减少这些行为造成的百姓伤亡。他的计划是,去这几个州之后,用粮食开道,尽可能的劝降叛乱的百姓,并将他们迁移往北疆。

    事实上,如今的北疆,因为李翊通过召唤系统兑换到的一系列先进农业科技,生产能力已经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如今的北疆,缺的不是粮食,缺的是人口。

    在超过六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一千五百多万人口,人口之稀少可见一斑。这简直比后世的加拿大的人口密度还要小。人家加拿大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好歹还有三千五百多万人口呢。

    根据李氏商会的私下统计,在此刻的中原和南方的十个州,有四千万左右的人口。李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北疆迁移至少五百万人口,没有上限,越多越好。

    因此,李翊在看到袁术的檄文和回书之后,非常高兴。他决定答应袁术所提的条件,立即和袁术商谈具体的制衡之策和共同出兵平叛事宜,争取在七月初之前和袁术组建平叛大军到徐州平叛。

    不过,李翊感觉跟袁绍议和的事估计非常困难,因为双方的分歧太大了,袁绍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权利,所以李翊要求留守幽州的穆桂英和留守并州的徐达尽早商量一个办法,利用袁绍和黑山黄巾军缠斗不休、粮草紧缺的机会,主动出击,重创袁绍,能把他杀了最好,免得将来遗祸无穷。

    李翊派了郭嘉到洛阳去,尽一切力量说服朱儁,利用朱儁的威望,先把三方制衡的事定下来,这样出兵徐州才有可能。

    另外,他还决定组织人力到豫州、荆州去买粮,赈济流民,帮助朱儁把河南尹稳定下来。

    李翊专门写了封信给张燕,命令他立即派人到黑山去联系各路黄巾军首领,尽可能说服白绕于毒等人率部下山。愿意受抚当然是好事,不愿意受抚也没有关系,他们可以到冀州的常山、中山、巨鹿和赵国四郡屯田,只要不祸乱大汉,有些事将来再说。

    李翊说:“如果白绕于毒等人的大军过了黄河,和兖州、青州的司马俱、徐和等黄巾军会合了,中原势必大乱,那这场暴乱想平定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最后,李翊给董卓写了一封信,要求他按照双方之前的约定,让张绣和徐荣等人收兵回洛阳。李翊感觉到袁术和孙坚的力量已经被大大削弱,如果任凭张绣和徐荣等人继续攻打孙坚和袁术,他的目的恐怕就很难办到了。

    ………………

    河内,怀城。

    幽静的书房内,袁绍望着案几上的地图,凝神沉思。

    青州蚁贼暴乱早在他的预料当中,只是蚁贼暴乱的规模和蔓延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结果彻底打乱了他的讨董大计。

    袁绍本来打算在四月的时候,逼迫骠骑大将军李翊和自己联手攻陷洛阳,然后重立藩王为帝,中兴社稷。

    但这个计策随着荥阳惨败、蚁贼暴乱、董卓退守长安、韩馥、乔瑁和张邈等人迫于形势背盟而惨遭失败。

    如今北疆危机正在逐步缓解,李翊已经逐步掌控了主动,即使有公主的督请、先帝的遗诏和刘虞的命令,也无法迫使他向讨董大军低头了。

    没有北疆大军的帮助,仅靠讨董大军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讨董目的的,袁术、孙坚、孔伷等人的失败就是个例证。

    董卓和李翊一旦掌握了足够的优势和主动,遭殃的就是讨董大军了,但两人刚刚取得的一点优势却随着蚁贼暴乱的迅速蔓延瞬间毁于一旦。

    蚁贼暴乱越来越厉害,不但严重打击了讨董大军的实力和士气,同时也把董卓和李翊再一次推进了困境。现在无论董卓和李翊两人如何殚精竭虑,也无法稳定京畿局势了。

    冀兖青徐四州的蚁贼暴乱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规模,如果任其肆虐而不去平定,首先就是生灵涂炭、田地荒芜,然后就是流民之祸。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流民像蝗虫一样,流到哪,哪里就会生机尽绝,暴乱迭起。

    小小的京畿之地自然无法避免这股流民大潮。京畿乱了,各地州郡乱了,社稷距离败亡也就剩下短短一步之遥了。

    袁绍轻轻叹了一口气,眼晴盯在了地图上的河阳城。王匡、韩浩等人的一万河内军就驻扎在这里,动弹不得。

    早在袁术、孙坚等人向洛阳发起迅猛攻击时,朱儁就数次来信催促袁绍集中兵力,不惜一切代价渡河攻击,以牵制河南尹地界的西凉军的兵力,策应袁术、孙坚在洛阳南面的攻击,趁机占据洛阳,但袁绍迫于河内郡的严峻形势,竟然迟迟未动,白白放弃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袁绍想进洛阳,为此他后来默许了乔瑁、张邈、孔伷对朱儁的钱粮援助。他不愿看到洛阳流民成灾,更不愿看到洛阳的宫殿陵园都变成废墟。

    洛阳变成废墟,不仅仅是将来重建需要耗费多少钱财的问题,而是天下人丧失了对大汉的忠诚和希望的问题。

    都城是汉祚的象征,都城没有了,汉祚名存实亡了,这对天下人来说是个无法承受的打击,对大汉国祚的打击更是毁灭性的。

    袁绍如果能先进洛阳,声名、威望将到达顶峰,不要说继承袁阀的家主了,就是提出重立藩王为帝主掌国事估计也没人敢提出反对。(未完待续。)

第0392章 不安的袁绍() 
朱儁非常希望袁绍先进洛阳,因为他看不起袁术,认为他就是个纨绔子弟,官场混混,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即使进了洛阳,做了袁阀的家主,也干不出什么大事。

    朱儁是真的非常希望袁绍趁着洛阳南面战场上激战正酣、洛阳北方兵力空虚的时候,渡河攻击从而一举占据洛阳,但袁绍的犹豫和迟缓让他非常失望。

    袁绍有袁绍的难处。

    三月,黑山黄巾白绕、苦酋等十几支军队同时下山,二十多万人的大军从不同的方向攻击冀州魏郡的邺城,河内的荡阴、朝歌,他们不但切断了冀州和河内的联系,还向东南方向的黎阳、顿丘等地顽强挺进。

    黄巾军的意图很明显,他们想渡过黄河,攻击兖州的东郡,和兖州、徐州等地的黄巾军会合。

    如果两支黄巾军会合,黄河要隘被他们打通,青州和兖州的黄巾军随即就会北上攻击冀州。这样一来,冀、兖、青、徐、豫五州全部遭殃。因为战乱而失去家园和田地,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求生的流民将达到千万之巨。

    这几年由于各地叛乱不止,灾患频繁,流民灾民本来就多,如果再经这么一番大乱,流民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数量和规模。

    这么多流民缺衣少食、饥寒交迫,势必要造成空前的灾难,这个灾难要远远大于中平元年张角暴乱所造成的灾难,对大汉国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由于蚁贼暴乱,今年冀、兖、青、徐、豫五州肯定要欠收或者颗粒无收。这五个富裕州郡没了粮食,大汉国也就基本上陷入绝境。

    各地州郡既无力赈济流民,也无力平叛,只好任由蚁贼肆虐掳掠,流民饿莩遍野。

    其结果是恶性循环,叛乱越来越厉害,蚁贼和流民越来越多,平叛越来越无力,田地越来越荒芜,最后人死绝了,社稷也倒塌了,大家一起完蛋。

    蚁贼暴乱的巨大危害不仅仅是袁绍一个人意识到了,冀州牧韩馥、兖州牧刘岱、青州牧大司马刘虞、平原太守刘备、徐州牧陶谦等诸多官吏也都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各地的求援书信就像雪片一样飞来飞去,就差没有封封带血了。

    该回去平叛的军队都回去了,但因为形势已经失控,平叛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司马俱、徐和等人的黄巾军已经形成强大实力,平叛陷入了困境。

    青州牧大司马刘虞被困临淄,刚刚回到领地的北海相孔融被困剧县城,泰山太守丁原被困奉高,琅琊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沛国相袁忠、山阳太守袁遗等人纷纷被困治所,兖州牧刘岱、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等人的军队被黄巾军阻挡在了济阴郡一带,寸步难进。

    袁绍这时只有一个挽救局面的办法,那就是集中兵力,把黑山黄巾军阻挡在黄河以北,把兖州黄巾军阻断在黄河以南,坚决不让两地黄巾军会合。然后在魏郡、河内战场上击败黑山黄巾军,在兖青徐豫四州交界地的泰山、鲁国、东海、彭城、沛国一带击败青州黄巾军。即使平叛时间长一点,也比酿成惊天大祸败亡社稷要好。

    在兖州战场上,兖州牧刘岱指挥各路兵马攻击徐和的黄巾军,阻止他们向西北方向的东郡前进。在冀州魏郡,冀州牧韩馥指挥兵马攻击苦酋黄巾军,阻止他们向东南方向的黄河前进。

    河内的袁绍很苦,他同时要面对三个战场:河内太守王匡率军陈兵黄河,假做三万大军威慑洛阳。刘勋、高干率军在野王、山阳一带和于毒作战。淳于琼、韩琼的大军在朝歌、鹿肠山一带攻击白绕。

    袁绍在兵力和粮草都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集中力量先打黑山黄巾军了。

    袁绍的这个计策得到了刘岱和韩馥等人的鼎力支持,同时也成了陶谦、刘虞等人的救命稻草。

    但袁绍心里很痛苦。他是以放弃洛阳、放弃讨董和洗雪家仇为代价的。袁绍其实不愿意放弃攻击洛阳,然而此时此刻,他己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从酸枣大军的解散就可以看得出来,没有人愿意放弃自己的州郡,无偿地帮助袁阀打天下。讨董己经快要失败了,唯一的希望就是袁术。只要袁术占据洛阳,讨董就算胜利了。

    虽然这是一种名义上的胜利,但它最起码证明了讨董的正义,证明了讨董大军的力量,给了天下人一个交待。尤其重要的是,因为这个功绩,袁阀权势倾天,自己承制天下就更有威力,更能让人信服了。

    然而,袁术败了,败得惨不忍睹。

    袁术大败的消息是朱儁从洛阳送来的,而且朱儁还告诉他,长安出了两路招抚使。一路到南阳和豫州,一路到河内和兖州。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毋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环已经于四月底之前出了虎牢,往陈留郡去了。

    袁绍立即感到事情不妙。

    袁术的性格他很了解,在今天这样的危局下,入主洛阳已经不可能,家主之位更是遥不可及,袁术必定要孤注一掷。

    重整军队继续攻击洛阳显然不可能,这对袁术半分好处都没有,也不符合袁术精明透顶、唯利是图的性格。

    袁绍认为袁术唯一的选择就是和骠骑大将军言和,固守南阳和豫州,先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再说,免得西凉军趁胜追击。

    要和骠骑大将军言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