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术方寸大乱。几万大军连续打了败仗,张绣不但占据了阳翟城,还把鲁阳洗劫一空,这说明自己不但已经无力北上,而且还有可能被张绣击败南下逃命。

    但荆州南部此时出现了叛乱,自己如果要南下,也存在着很多危险。

    孙坚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北上后,当时正在荆州南部各郡巡视的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匆匆赶到荆州刺史府。他一面急奏朝廷弹劾孙坚,一面命令自己的从事苏代暂领长沙太守,自己暂领荆州刺史。

    光禄大夫温毅认为,武陵太守曹寅纵容手下将士威逼王睿要粮饷,是造成孙坚杀死王睿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同时也把曹寅弹劾了。

    曹寅大怒,以温毅大肆搜刮钱财,收受贿赂为名,怂恿部下把他杀了。苏代要为故主报仇,当即起兵攻打曹寅,双方大打出手。

    主薄杨弘奉袁术的命令继任荆州刺史,他赶往荆州的路上听说了此事,心想自己去了也是白去,于是就返回南阳了。

    杨弘刚刚回到南阳,袁术又接到了南郡太守的禀报,说南郡的华容县贝家宗长贝羽见荆州大乱,认为有机可趁,随即杀了华容长造反了。

    荆州的大宗非常多,很多都是过去归属的蛮夷人,一族有数千,势力非常大。这些人不谙教化,经常寻衅滋事,是荆州多年无法解决的难题。

    袁术自顾不暇,也无力解决这些事,随即丢到一边不问了。

    袁术立即命令封锁前方兵败的消息,防止聚集在南阳议事的门阀宗族中人闻讯而走。同时召集长史李业、司马荀正、从事中郎杨弘、主薄阎象等人商议对策。

    李业四十多岁,相貌堂堂。一把一尺多长的黑髯,嗓音洪亮,看上去非常忠厚。他是汝南名士,袁逢的受业弟子。曾经任职戈阳令,沛国相。

    李业对骠骑大将军在襄城坐山观虎斗的做法非常愤怒,骂道:“在虎牢关的时候,他就怂恿主公克扣孙坚的粮草,导致孙坚大败,离间主公跟孙坚的关系。现在拿着我们供给的粮草,在颍川一带搞武装游行,却坐视我们跟西凉军血战,一点儿也不出力。简直是黑白不分,根本就是一个白痴。骠骑将军府的刘伯温曾经派人来对主公说,他要帮助主公入主洛阳,但我们怀疑他用的是离间计,所以严词拒绝了,结果他今天来报复我们。就在百里之外,坐视西凉军把我们打得这样惨。难道我们是叛逆不成?”

    “按时间来算,李翊早就接到了主公的回书,他当然要报复我们了。”阎象忧虑重重地说道,“现在张绣和樊稠、徐荣等人联手攻击我们,而骠骑大将军和公孙瓒近在咫尺,却在旁边坐视不管,说明骠骑大将军和董卓已经达成了默契。如今我们直接面对西凉大军,打起来更没有胜算了。”

    袁术摇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敬佩之色,说道:“据我们得到的消息,北疆目前的情况比京畿还危急,以我对李翊的了解,他决不会放弃北疆南下入京。”

    “我很少佩服一个人,但我佩服李翊,他是一个……”袁术停了一下,皱眉说道,“我也说不清,但我觉得他是个真正的武人。你们知道他几位夫人的事情吗?”

    李业等人疑惑地看着袁术,不知道他突然提到李翊的夫人们是什么意思。

    “李翊一共有五位夫人,正室是蔡邕的女儿蔡琰,她如今替李翊掌管着李氏商会,那是我们大汉国最大的商会。二夫人邹氏,是当年洛阳城的一位舞姬,当初他还为了得到这位舞姬,跟张济干了一架。三夫人卞氏,曾经是一位歌姬,是李翊母亲收留下来的。如今这两位夫人都是正室蔡琰的助手,和蔡琰一起管理着偌大的李氏商会。”

    “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的四夫人穆桂英,这可是一个叱咤沙场的女豪杰,这些年随同李翊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官拜建威将军。这次李翊率领铁骑南下,她替李翊执掌骠骑大将军府,管理着北疆两州两都护府的一切事务。”

    “李翊的五夫人叫李影,曾经是李翊的贴身侍女,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但据我得到的密报,这位五夫人同样很厉害,掌管着李翊的谍报力量,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是李翊的影子。”(未完待续。)

第0389章 李翊的目的() 
袁术简单的给手下们介绍了一下,然后非常钦佩地说道:“只有一个真正的武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你们哪一个自问能做到?要是我,我就不愿意。堂堂大汉国的将军,名震天下的英雄,竟然让自己的几位夫人都抛头露面,你们能想象的出来?”

    “李翊能这样做,说明他为人忠义,没有野心,这一点对先帝来说,太重要了。先帝因此对李翊更加宠爱和信任,在临终之前还特意给了李翊一道遗诏。没有这道遗诏,当今天子早就死了。如果少帝继位之初,大将军何进能杀死当今天子,哪里会有今天的事?正是因为有小董侯的存在,才有皇统之争,正是因为有皇统之争,才有今日之祸。”

    杨弘望着袁术,慢吞吞地说道:“主公,你说这话的意思,是不是指骠骑大将军另有解决京畿危机之策?他既然忠于先帝,自然会遵奉当今天子的圣旨,但如此一来,他和我们形成对立,彼此已经结下了仇怨,他哪里还有什么解决之道?”

    杨弘是弘农杨阀的人,杨彪的堂兄弟。天子下诏以古文经学为官学,设立古文经博士后,杨弘应京中杨彪之约,带着弟子赶到洛阳声援,于北宫门外示威。

    北军血洗朱雀门时,杨弘的弟子死了不少,他自己也被赶出了京城。杨弘不敢回家,和好友阎象一起到颖川避难。袁术在鲁阳募兵讨董,征辟天下名士,杨弘,阎象和荀家的荀正都接到了袁术的征辟,于是三人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讨董大军行列。

    袁术叹道:“如今董卓带着天子退回长安,李翊拥兵坐视,袁绍被阻黄河,我们连战连败,兖、青、徐爆发蚁贼叛乱,试问诸位,我们哪里又有解决之策?”

    荀正点头道:“主公言之有理。祸害国家的是董卓,杀死太傅的是董卓,我们要讨伐的也是董卓,但我们不反对当今天子继承皇统,这一点我们和袁绍是不一样的,而袁绍之所以没有立即得到袁阀诸势力的鼎力支持,原困就在如此。他不但反对当今天子继承皇统,还诬蔑说当今天子不是先帝所出,袁绍这么做太过份了。主公说骠骑大将军是个真正的武人,那也就是说骠骑大将军绝对忠诚于当今天子。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和骠骑大持军是一致的。”

    阎象颇为惊讶地看了荀正一眼,又看看低头不语的袁术,小心翼翼地问道:“你的意思,是和骠骑大将军讲和?难道你认为我们和骠骑大将军讲和了,主公就能进京?”

    杨弘也从荀正的话里听出了弦外之音,他急忙说道:“骠骑大将军虽然是奉了天子圣旨,但他好像没有和董卓联手的意思。你们发现没有,虽然西凉军在战场上连续取得胜利,但是董卓本人却是回到了长安。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猜测,董卓是受骠骑大将军所逼,不得不退到长安?”

    “朱儁的来信正是这个意思,所以他急切希望我们立即进入洛阳,”李业迷惑不解地说道,“可李翊为什么要坐视我们被西凉军攻击,甚至还暗示公孙瓒也不出兵?是不是李翊真的要进驻洛阳?”

    袁术摇摇手,问道:“我问你们,我们进入洛阳的目的是什么?”

    “占据洛阳之后,主公就能威震天下。然后主公可以逼迫骠骑大将军和我们联手,以清君侧勤帝王之名,号令天下州郡兵马,从东、南、北三个方向攻击长安,击杀董卓,拯救天子。”阎象又快又熟练地说道,“但我们如果和骠骑大将军讲和了,这事情就很难说了。现在骠骑大将军坐视董卓的军队攻击我们,和我们已成水火不容之势,如果大家不是畏惧于他的实力,担心他倾力而下横扫天下,恐怕早就把他和董卓归为一类,喊他李贼了。”

    “说得对,你说得对。”袁术猛地一拍案几,指着阎象说道,“原因就在如此。我们忠诚于当今天子,不是忠诚于少帝。我们是讨董,不是讨李,这是天下人人皆知的事。

    “现在,我们连遭败绩,实力、士气都受到了惨重打击,继续北上攻击根本不可能。守呢?如果张绣、徐荣全歼了孙坚后,一泻而下,我们守不住南阳。退呢?我不能退,不是因为南方有叛乱,而是因为袁家的这个家主啊。我一退,等于拱手把家主之位让给了袁绍,而且我还成了胆小鬼,成了天下人耻笑的对象。”

    袁术一脸无奈地说道:“我不能退,固守也不能得到家主之位,只有北上。我只要攻进洛阳,才能得到家主之位,那我如何才能进入洛阳?”

    “握手言和?”李业瞪着眼睛说道,“你要握手言和?和谁?李翊还是董卓?”

    “我忠诚于当今天子,矢志讨董,当然是和骠骑大将军联手了。”袁术嬉皮笑脸地说道,“我说错了吗?有什么不对吗?”

    杨弘等人一时间很茫然。

    袁术的话听上去有道理,但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当初董卓还在洛阳的时候,袁术大骂李翊,差点把那个使者杀了,现在董卓不在洛阳了,他对李翊的态度却马上来了个大转弯。怪不得他刚才说自己很钦佩李翊,原来就是为了这句话。

    “主公,你必须要考虑到董卓离开洛阳的原因。”荀正迟疑了很长时间,终于还是忍不住劝道,“董卓如果是被李翊逼走的,那京畿的形势就完全被李翊控制了。但是现在北疆大军还窝在大草原上不见动静,就连他率领南下的铁骑,以及公孙瓒的军队,也同样在襄城一带踟蹰不前,这说明了什么?”

    袁术笑道:“说明李翊决定不让任何人走进洛阳,包括他自己。要以最快的速度迅速稳定京畿局势,以便调动大军平定兖青徐三州的蚁贼叛乱。”

    李业、杨弘、荀正、阎象四人目瞪口呆:袁术竟然比谁都清楚京畿局势的发展?!

    “我说过,我很钦佩李翊,李翊是个真正的武人。”袁术看看四人,得意洋洋地笑道,“李翊逼走董卓,也让关东联军失败,为他解决北疆危机争取了足够的时间。现在北疆各地的春耕也如期展开,那他下一步要干什么?”

    “平叛。”袁术摊开案几上的地图,指着太行山和泰山说道,“我想了很长时间才想明白,李翊为什么会放任西凉军连续攻击我们。他这样和我们作对,好像根本不怕天下人唾骂他为董卓的走狗,不怕影响他的声誉,原因就在于青州的蚁贼暴乱。”

    “董卓乱政说到底是朝廷内部的事。董卓虽然祸国,但还远远比不上大将军梁翼和那些奸阉,当然更比不上王莽了。我们可以内部解决,完全没有必要像今天这样起二十万大军去打他,这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了。”

    “你们看看各地有多少州郡支持我们讨董?打来打去。其实都是我们袁家的势力在冲锋陷阵,我们自己还不知道,还以为天下人都在支持我们,还在这沾沾自喜。全然不知大难已经悄然临头。”

    “蚁贼暴乱一旦蔓延开来,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北疆和关中两地反而相安无事。等到我们所有兵力都投去平叛的时候,我们离死也就不远了。那时不要董卓和李翊出兵,我们自己就败亡了。”

    “无论是兵力还是财力,我们都不能和当年平定张角叛乱时的朝廷相提并论。蚁贼之祸遍布全国,天下人骂谁?是骂董卓和李翊,还是骂我们?我们把洛阳团团围住,把董卓和李翊的兵力都困在这里,甚至连当今天子都不承认,结果大家谁都不能去平叛。你们说,天下人骂谁?亡我大汉的又是谁?

    “是我们,是我袁家。”袁术指着自己的鼻子,扯着嗓子叫道,“现在的大义不是讨董,而是平叛。讨董不但不能拯救大汉,反而要亡我大汉。只有平叛,只有把太行山的黄巾余孽和兖青徐三州的蚁贼全部杀了,才能拯救大汉,才能保住社稷,这才是大义,你们知道吗?”

    “李翊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才任凭张绣和徐荣在颍川一带肆意攻打我们。我们打败了,无力攻击洛阳了,更无力平叛了,这时李翊站出来,大声说我要去平叛,我要去拯救大汉社稷,谁要是阻挡我,谁就是大汉的奸侫。你们瞧,李翊又是英雄,整个大汉国的人都在欢呼,没有人会记得他曾经坐视西凉军董卓攻打我们。天下人只知道,我大汉最勇猛的英雄又来拯救大汉社稷于危亡之间了。”

    “这时候董卓呢?他已经失去了一切,只能待在关中苟延残喘了。我们呢?我们很可怜,就象一只老虎被打掉了牙齿,又被拔掉了锋利的爪子,只能乖乖地跟在他后面去平叛了。”

    “这就是李翊解决京畿危机之策。大义、声名、权势,他全部得到了,而我们则成了他的工具,只能任其摆布。将来蚁贼平定了,以李翊的声望和实力,董卓又岂是他的对手?我们就更不行了,估计早就给他杀得差不多了。”(未完待续。)

第0390章 联合() 
袁术举起陶谦的书信,用力砸到地上,愤怒的说道:“玩来玩去,我们都给李翊玩了。最气人的还是袁绍那个蠢货,刀都架到脖子上了,他还在和我争什么家主之位,混帐东西……”

    大堂上寂静无声。

    “主公,那我们……”李业迟疑道,“我们是不是主动和李翊商议一下?”

    袁术点点头,说道:“立即拟订一份平叛檄文,遍告天下。另外,给袁绍,还有乔瑁、张邈、韩馥等人急书一封,说明我的想法,要求和骠骑大将军议和,立即举兵平叛。我们先把大义的名分拿到手。这次我倒要看看,袁绍还有什么地方比我强。”

    “伯兴、你去襄城,面见李翊。”袁术指着李业说道,“我们几个拿着陶谦的书信,再去见见我的叔叔伯伯舅舅姑爷们,我就不信,我说服不了他们。”

    袁术、李业等人刚刚写好告天下的平叛檄文,待从就来报,骠骑大将军的军师祭酒刘伯温来了。

    袁术等人大喜,匆忙出迎。

    众人坐下后,杨弘首先把那份檄文给刘伯温看了。刘伯温大为高兴,急忙拿出了李翊的信件。果然和袁术所料不差,李翊以平叛为借口,提出和议,并且第一次提出了四方制衡之策。袁绍和袁术为四方权势的其中两方。

    李业不客气地说道:“伯温兄,骠骑大将军这是何意?这不是明摆要桃起袁家的内讧吗?”

    刘伯温从容笑道:“袁公路将军是袁阀的家主,当然要算一位,而袁本初手持所谓的‘承制诏书’,勉勉强强也只好算一位。”

    袁术脸色一变。

    阎象急忙问道:“此话是何人所说?”

    “当然是我家主公了。”刘伯温笑道。

    袁术问道:“制衡之策是我所提,平叛之议也是我所提,不知骠骑大将军能否接受?”

    刘伯温大笑道:“我家主公有话在先,只要袁将军同意制衡和平叛,北疆可以唯袁将军马首是瞻。”

    杨弘陪着刘伯温到别院休息,袁术和李业等人仔细看了骠骑大将军李翊的书信。

    李翊在这份书信里详细说明了自己对当前京畿危机的看法,并提出了制衡之策以及制衡之策对暂时稳定社稷的益处。

    李翊在书信的最后说道:“如果公路兄同意制衡,愿意合力出兵平叛,我将竭力帮助公路兄铲除奸侫,报仇雪恨,以戡乱社稷,实现太傅未了之愿。”

    袁术对李业等人笑道:“怎么样?骠骑大将军在书中只字未提洛阳,其用意非常明显,他不会再让我们进洛阳集结兵力攻打董卓了。”

    “只是这样一来,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荀正说道,“虽然主公可以因为制衡之策暂时平息了京畿危乱而获得盖世功勋,可以因为出兵平叛暂解社稷危机而获得大义名分,但主公和各地州郡需要派出兵力去兖青徐三地平叛。平叛需要时间,需要消耗大量的钱财和兵力,而董卓和李翊则可以趁此机会得到足够的喘息时间恢复元气。一旦他们养好了伤口,我们……”

    “李翊的说法是对的,你们未免过虑了。”袁术说道,“由于李翊的阻挠,现在我们已经无力攻击洛阳了。如果兖青徐三州的蚁贼叛乱不能及时平息导致蔓延成亡国之祸,那我们就面临生存危机。大家不得不花费更大的力气去平叛,到那时结果就很惨了。我们伤痕累累,实力巨损,不但无力攻击董卓,更有被董卓铲除的可能。”

    “我们现在答应李翊的制衡之策,主动和他联手平叛,其结果就大不一样了。有了北疆大军的参加,平叛自然要迅速容易得多。我们也能因为李翊的支持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李翊也能因为得到我们的帮助而恢复元气。”

    “平叛结束后,李翊是继续和我们荣辱与共稳定社稷,还是和董卓狼狈为奸祸乱朝纲?显而易见,李翊会选择前者。李翊如果要和董卓联手,何必花费这么多心思?他直接拿下冀州和南阳不就行了?”

    李业、荀正和阎象等人想想也是。李翊这么做,虽然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自己的北疆,但对争执各方来说,尤其是对岌岌可危的社稷来说,何尝不是利大于弊?

    袁术几人商议了很长时间,反复权衡了其中的利弊,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阎象随即去请刘伯温议事。

    望着阎象匆匆离去的背影,李业长叹道:“我们这么做,置天子和朝廷于何地?”

    袁术冷笑道:“这年头,天子算什么?看看董卓和李翊,我大汉最有权势的两位重臣。谁把天子和朝廷放在眼里?董卓随意废黜天子攫取权柄,李翊肆意践踏皇权蔑视天威。这两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为所欲为,早就无法无天了。天子现在就是个摆设,朝廷就是个空架子,将来……”

    袁术嘿嘿冷笑道:“将来只有把这两人杀了,我大汉才有重振的希望。”

    等到刘伯温到来之后,袁术对他说道:“我将重拟檄文。向天下遍告制衡和平叛之策,以便和骠骑大将军迅速联手,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平息京畿危机,共讨蚁贼之乱,稳定社稷。”

    接着袁术笑道:“我既然已经同意了骠骑大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