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卓背心一凉,再次想起了何进之死。何进虽然在洛阳城里饱受各方权势的掣肘,但他优柔寡断,做事瞻前顾后,白白错失了许多杀死奸阉的机会,这也是导致他最后功亏一篑死于非命的原因之一。

    董卓已经明白了寇准话里的意思。

    寇准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现在自己虽然说控制了北军,但这才几天?这个控制也不过就是嘴里说说而已,心里其实一点把握都没有。

    段煨和鲍鸿是自己的老朋友,但老朋友并不代表他们就对自己忠诚。侯成、张扬、毋丘毅过去都是大将军的人,如果天子亲自下诏,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掉转矛头杀向自己。曹操就更不用说了,从他那双桀骜不逊的眼睛里,董卓已经看到了愤怒和背叛。像曹操这种人,还是找个机会杀了稳妥。

    如果哪一天太后和袁隗趁着自己高兴昏了头的时候,把自己困在皇宫里,然后再下诏命令北军联合京畿其他几路兵马把西凉兵杀个干净,那自己就步了何进的后尘死无葬身之地了。

    董卓用询问的眼神看着寇准。

    寇准挥了挥手中的马鞭,从容笑道:“董将军应该挟雷霆之威,迅速控制洛阳,掌控权柄。”

    ………………

    八月二十八日,深夜,平乐观。

    尚书何颙、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突然接到董卓的手令,匆忙赶到了北军大营。

    “明天,我要召集百官商议废黜天子的事,你们给我做好准备,比如废黜天子的诏书,新帝登基的诏书等等。”

    “明天?”何颙神情震骇,难以置信地说道,“这不可能。废黜天子是件大事,需要从长计议,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需要一个稳定的政局。现在洛阳大乱未稳,人心惶惶,仓促行事容易出事,尤其京畿的各路大军,董将军自信能全部掌控?只要有一路大军举兵叛乱,洛阳就会再次陷入危局。”

    董卓摇摇头,指着铺在案几上的地图说道:“明天,寇准的两万人马将赶到函谷关,而我留在函谷关的一万人马将赶到洛阳城。另外,寇准在离开河东的时候,已经下令典农校尉国源再起五万屯田兵急速南渡黄河。所以,京畿一带固若金汤,你们不要担心。”

    何颙、周毖和伍琼三人面面相觑,心中极为不安。

    “昨天我们已经说好了,这废黜之事必须要等一段时间,董将军为何突然变卦?”周毖问道。

    董卓笑道:“刚才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脑袋挂在洛阳城楼上,而天上竟然有一轮弦月。”

    他看看惊疑不定的三人,放声笑道:“所以我不想等了,我也怕死啊。后天是满月之日,就让新帝在满月之日登基吧。”

    何颙想了一下说道:“董将军,此事还是和太傅商议一下吧。没有他的默许,阻力很大。”

    “我没有时间。”董卓笑道,“不同意的,就让他去陪何进吧。何进不就是死在嘉德殿吗?”

    何颙骇然心惊。

    ………………

    八月癸酉日(二十九日),上午,嘉德殿。

    太傅袁隗病,司空董卓主持朝议。

    董卓站在大殿上,面对文武百官,大声说道:“当今天子昏庸无能,宠信奸佞,致使洛阳大乱,社稷动荡,这样的君王怎可以奉承宗庙为天下之主?今天我要效伊尹、霍光之事,废黜天子,改立陈留王为皇帝,诸位以为如何?”

    大殿上霎时一片死寂,百官震骇,无人应答。

    就在这时,数百名全副武装的西凉铁骑在李儒的带领下,突然冲了进来。士卒们一个个列于大殿两侧,虎视眈眈。

    嘉德殿内的气氛顿时紧张的令人窒息。

    与此同时,牛辅带着数百名铁骑把嘉德殿团团围住了,胡轸也带着三千铁骑把皇宫围了个水泄不通。

    董卓背着手在大殿上来回走动,过了很长时间,他才慢悠悠地问道:“诸位是否同意?”

    大臣们神态各异,有的愤怒,有的惊怖,有的茫然,有的泰然自若,有的一脸漠然,但面对咄咄逼人,杀气腾腾的董卓,就是没人说话。

    董卓怒瞪双目,挥手说道:“过去霍光定下废黜之计后,田延年手握长剑,诛杀所有反对之人。今天我也一样,谁要是胆敢反对废黜之计,一律诛杀。”

    大臣们无不震骇。

    尚书令卢植缓缓站了起来,冷声说道:“从前太甲继位后昏庸不明,昌邑王罪孽深重,所以才有伊尹、霍光的废黜之事,但当今天子继承大统不过三月,年龄不足十五,行为并无过失,何来废黜之说?我看将军废黜是假,独揽权柄是真,将军要祸害我大汉社稷吗?”

    董卓大怒,指着卢植叫道:“来人,抓起来,给我砍了。”

    周瑟大惊,跪地哀求道:“将军息怒,卢子干和将军一样,都是为了匡正大汉,振兴国家。如果将军一怒之下把卢子干杀了,岂不让天下人误会了将军的一片忠心?”

    议郎彭伯也急忙劝阻道:“卢子干是当世大儒,名震天下。将军如果杀了他,不但有损将军的威名,更会激起士人的愤怒,这对将军振兴大业并无丝毫的好处。”

    董卓本来就无意杀他,闻言赶忙就势说道:“罢了官职,遣散回乡。”

    卢植被押了下去。何颙、周瑟、韩馥等大臣率先在废黜之策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到了下午,所有大臣都在董卓的威逼下画押签名。

    董卓派人把废黜之策送到袁府请太傅过目。

    太傅袁隗大笔一挥,废黜之议就这样不可思议的顺利通过了。(未完待续。)

第0353章 董卓废帝() 
八月二十九日,下午,长秋宫。

    董卓带着废黜天子策觐见太后。

    看着美艳无双的何太后,董卓的血液瞬间沸腾了,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何太后。

    这个女人就是曾经母仪天下的太后啊,实在是太漂亮了,自己这一辈子并不缺少女人,但是却没有哪个比得上这个女人。听说她已经三十几岁了?可这样子完全不像是三十多岁的女人啊,倒像是豆蔻少妇,实在是太诱人了。

    可是想到寇准带来的某个人的书信,董卓就像是被一盆冷水兜头淋下一般,熄灭了刚刚燃烧起来的火焰。

    那个人是怎么知道,自己可能对何太后起心的?竟然想到提前警告自己?哼,那人真是虚伪,明明是看上了美艳的何太后,还说什么是先帝对他有恩,必须要保证他的遗孀和后人的性命安全。

    想到这里,董卓不由得对某人嗤之以鼻。

    这个某人,自然是骠骑大将军李翊了。李翊不但让寇准南下洛阳,还带来了一封他的亲笔信。

    在书信中,李翊表示董卓可以做他想要做的一切事情,他不会阻拦,但是必须得有底线,那就是必须保证汉灵帝的后妃和子女们的人身安全,否则哪怕是踏遍天涯海角,也必然将其挫骨扬灰。

    对于李翊这赤果果的威胁,董卓的心中非常愤怒,可他却不得不强行忍下来。因为李翊有说这样的狠话的实力,哪怕在之前的几个月,李翊在草原上和鲜卑人血拼了一场,实力大损,董卓也不敢违逆了他的意思。

    想想这些年倒在李翊脚下的人,董卓不由得脊背都感到一阵凉悠悠的。无论是张角,还是辽东诸胡、乌桓、匈奴,以及刚刚被李翊消灭掉的鲜卑人,他们拥有的力量,都远远不是他董卓能够相比的。

    何太后却不知道董卓心中的想法,更不知道,她差一点就要被眼前的这个大胖子给蹂躏玷污,她对于目前的情况,已经是六神无主了,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

    现在大将军死了,宫内的中官也死了,大汉朝的内外廷都是士人的天下,太傅和朝中的大臣们为什么还不满足?为什么还要废黜天子,逼迫自己还政于朝?

    何太后颤抖着声音问道:“太傅呢?”

    “太傅连日劳累,已经病倒了。”董卓装作恭敬地回道。

    何太后又问道:“九卿和诸卿大臣们在哪?本宫要见他们?”

    董卓不慌不忙的说道:“他们正在嘉德殿内等候太后懿旨。”

    何太后霎时万念俱灰,泪如雨下,她大声哭泣道:“太傅为什么要背叛大汉国?公卿大臣们为什么要背叛大汉国?”

    董卓冷笑道:“臣等忠心耿耿为了大汉国,何来背叛之说?先帝归天三月有余,大汉国就到了亡国绝境,这是谁干的?臣等若再不力挽狂澜,大汉国就没了,我大汉四百年的基业转瞬就要化为齑粉。臣恳请太后立即下旨,废黜天子,还政于朝。”

    何太后悲痛欲绝,掩面痛哭。

    董卓神色凌厉,高声再奏:“臣恳请太后速下懿旨。”

    何太后被董卓的吼声吓得肝胆俱裂,不由自主地尖声叫道:“来人,来人护驾。”

    没有人,一个中黄门都没有,他们早就死了。

    董卓缓缓站起来,从自己的怀内拿出了一份已经拟好的圣旨,冷着脸说道:“臣恳请太后在这份圣旨上盖上印玺,以免误了国事。”

    ………………

    八月三十日,嘉德殿。

    皇宫内外兵甲重重,嘉德殿上百官云集。

    何太后、天子和陈留王惶恐不安,战战兢兢。太傅袁隗平静如水,司空董卓欣喜兴奋,文武百官疲惫不堪,精神委顿。

    司空董卓首先宣读《策废少帝》:“少帝天姿轻佻,没有帝王应有的威仪,在服丧期间,怠慢懒惰,德性恶劣已经昭然于世,淫*秽之举已为人所知,他的所作所为严重侮辱了神器和宗庙。太后教导无方,没有母仪之德,使得社稷荒乱。永乐太后暴崩,至今仍令人困惑不解。天地所设立的三纲之道,已经有了缺陷,这都是莫大的罪过。……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于朝。”

    董卓问:“可有异议?”

    众臣沉默。

    尚书丁宫随即套用《春秋》大义来印证废黜少帝,拥立新帝的合理性,用诸多天象和事例来说明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大汉新帝的正确性。

    董卓又问:“可有异议?”

    众臣沉默。

    尚书何颙随即宣读太后诏,废黜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大汉新皇帝。

    太傅袁隗把少帝刘辩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刘协,然后扶弘农王刘辩下殿,向坐在北面的刘协称臣。

    兄弟两人一下一上,相视流泪。何太后哽咽流涕,痛苦不堪。众臣悲凄。

    众臣参拜新帝,新帝登基。

    尚书何颙宣天子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汉。

    董卓上策,说何太后在先帝归天不久,即逼迫太皇太后遣返藩国,致使太皇太后忧虑悲伤而死,违背了儿媳孝敬婆母的礼制,应该受到责罚。

    董卓问:“可有异议?”

    众臣沉默。

    尚书韩馥随即宣读了太后的罪己诏。

    天子下诏,赦免太后不孝之罪,迁太后居于永乐宫。

    ………………

    大汉国永汉元年(公元189年)九月。

    九月初一,洛阳。

    这一天,预感到山雨欲来的洛阳官员们开始了大逃亡。

    京中的大小官僚名士大儒们一日之间纷纷辞官,更有甚者丢下印绶,逃之夭夭。袁绍、卢植、荀爽、王谦、申屠〉热俗眼间就在洛阳消失了。

    这一天,司空董卓忙于整顿十万北军,准备分兵驻守京畿八关和洛阳城。

    同时,天子下旨遣返并州屯田兵,命令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桥瑁和骑都尉鲍信各领兵马返回州郡。

    这一天,太傅袁隗忙于京官外任。

    京官外任是官僚避难的另外一种办法。其实外任的也不是真的去做官,他们的归宿是家乡,此事大家都知道,彼此心照不宣而已。

    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牧,骑都尉张邈为陈留太守,孔伷为豫州牧,张咨为南阳太守。

    执金吾丁原也在其中,他被任命为泰山太守。董卓是很想杀了这个敢率军攻打他的忤逆之徒,给士人一个警告的,但是奈何丁原手中兵力不少,战力强悍,还有河内太守王匡、济北相鲍信这两个死党在一边帮手,所以他犹豫再三,还是没有敢对丁原采取行动。

    如此一来,本该被董卓用来杀鸡儆猴的丁原,竟然逃得一命。

    后来在大草原上的李翊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半天无语。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天定,这句话还真是有道理啊。自己把丁原手下的几个得力干将都抢走了,无论是吕布,还是张辽和高顺,如今都是自己麾下的大将,丁原麾下只剩下自己看不起的宋宪和侯成两个人。

    自己的挖墙脚的行为,无疑是大大的削弱了丁原的实力,但是却也让他侥幸留得一命。真要是吕布还在他麾下,谁知道他会不会步前世的后尘,被吕布给砍了呢?

    同样留得性命的还有何太后,因为李翊给董卓的书信,她避免了被董卓借口造成何进的死亡而被毒死的命运,依然被软禁在永乐宫中。

    但是,她的哥哥何苗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他被董卓挖出其棺材并将其尸体肢解。同样没有幸免的还有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她被董卓所杀,弃尸于苑枳落中,甚至都没有人给她收尸。

    另外,尚书许靖也在外任之列,本来安排他去做巴郡太守,但是没成行,他被董卓留下做了御史中丞,帮助尚书令周毖重建尚书台。

    这一天,天子下诏,任命朝中公卿及以下官员的子弟为郎官,以填补原来由宦官担任的职务,在宫殿侍侯皇帝。

    九月十二日,司空董卓和太傅袁隗向天子上奏,提议任命原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封襄贲侯,而司空董卓改任太尉,兼前将军,并加赐节钺和虎贲卫士,进封为郿侯。不久,天子又依两人的奏请,拜太仆杨彪为司空,拜豫州牧黄琬为司徒。至此三公再现朝堂。

    董卓逐渐掌控了洛阳,志得意满,个人欲*望也逐渐膨胀起来,他见城中富足贵族府第连绵,家家殷实,金帛财产无数,便放纵手下士兵,实行所谓“收牢”运动。这些士兵到处杀人放火,奸银妇女,劫掠物资,把整个洛阳城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

    董卓军进驻洛阳时,曹操也在京城,而且手中掌握有一定兵权。董卓在扩充兵力、统收兵权的过程中,也曾想通过诱之以利来吃掉曹操。但曹操识破董卓的阴谋,拒绝与他合作,不辞而别,逃离洛阳。

    卫尉张温曾担任太尉,素来对董卓飞扬跋扈、野蛮残忍的行为极为不满。董卓也视张温为眼中钉,为了除掉这一心头大患,董卓便在朝中散布谣言,诬蔑张温与袁术长期勾结,对抗朝廷。不久,便以“莫须有”的罪名,笞杀张温。

    在董卓的淫威逼迫和阴谋陷害下,他的竞争对手和朝中许多忠义之臣,不是被逼迫出逃,就是被铲除消灭。

    董卓恣意玩弄权术,滥杀无辜,引起广大官员和人们的强烈愤慨和反对。(未完待续。)

第0354章 洛阳喋血() 
大汉国永汉元年十一月中,洛阳。

    天子下旨,拜董卓为大汉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尊宠之致。

    同时,董卓下令立古文经学为官学,设立设《周礼》、《左传》、《谷梁》、《古文尚书》、《毛诗》五个博士、以示朝廷对古文经学的认可。

    这个举动引发了太学诸生大乱,双方随即产生冲突,接着冲突演变成了流血事件。

    袁隗的门生弟子多,气势旺,受到的打击也最厉害。

    等司隶校尉宣Т盼辣系教⒘四质碌闹钌螅厣弦丫傻辜甘隽恕

    事情闹大了。

    太学诸生们并不畏惧,他们冲出了太学,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一路呼号,直扑北宫。他们在北宫门外跪了黑压压的一片,声泪俱下的恳求天子立即废除古文经博士,禁绝古文经学。还有一部分诸生依旧在城内四处游行。洛阳城里一片混乱。

    杨阀的杨奉、杨秦,伏阀的伏完,崔阀的崔烈,种阀的种拂,张阀的张温,王阀的王谦等诸多京中的门阀世族的当家人陆续赶到北宫门外,声援今文经学博士、诸生,更有京中皇室权贵刘弘、刘廷、刘博、刘表等诸多宗室赶来助阵。一时间,北宫门外声势惊人,吼声如潮,洛阳城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天子和诸多大臣惶恐不安。董卓不为所动,泰然自若。他下令北军八校尉立即出动,各领兵马分驻京畿八关。中郎将董越领一万军回长安驻守,中郎将段煨领一万军驻守潼关,中郎将牛辅领一万军驻守函谷关。司隶校尉宣А⒑幽弦踉省⒊敲判N疚榍砀髁煳辣彩勇逖舫牵乐褂腥顺没质禄龊Π傩铡

    至于诸生名士大儒,随他们闹去,想怎么闹就怎么闹。

    然而,董卓低估了士人的力量。

    几天后,河南尹、弘农郡的儒生纷纷聚集到洛阳,洛阳反对古文经学为官学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强烈。而长安和三辅的儒士也开始在长安城游行,并数次冲击京兆尹府,京兆尹董旻在驱赶闹事儒士时遭到了刺杀,差点丢掉了性命。

    同一时间,天子诏书所达的州郡儒士也纷纷聚集于郡府衙门请愿,不过这些地方儒士较少,一般也就是以请愿上书和辩论为主,不像洛阳、长安的儒士,大有不死不休的架势。

    但即便是如此,各地州郡的长官还是纷纷上书,其中东郡太守乔瑁更是把矛头直接对准了相国董卓,怒斥他擅权祸国,妄改祖制,应该引咎去职。

    随着乔瑁的这一道上奏,朝野上下几乎在一夜之间同时痛骂董卓,洛阳诸生儒士更是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要求董卓请辞去职,滚回西凉的喊声响彻了洛阳城。

    董卓下令中郎将郭汜、胡轸率军进城,包围太学和所有参予北宫请愿的门阀世家,命令虎贲校尉李傕、胡骑校尉樊稠领军驱赶聚集在北宫门外的博士、诸生和名士大儒。若有抗旨不遵者,立即抓捕。

    然而,董卓军令里的“驱赶”到了李傕和樊稠的嘴中却变成了“捕杀”,西凉铁骑趁着夜色冲进了洛阳城,展开了血腥屠杀。

    一夜之间,太学五位博士,三千多名诸生,几十位名士大儒成了刀下亡魂。洛阳城有十七座府邸变成了坟冢,皇亲国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