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昏时分,牛辅、胡轸等西凉将领率领一万大军赶到了平乐观。他们被袁绍挡住,只好于显阳苑附近扎营休息。

    天黑后,尚书何颙在十几个卫兵的护卫下,飞马赶到了平乐观。

    董卓虽然用假圣旨控制了北军兵权,但他心里忐忑不安。他倒不是惧怕包围平乐观的几路兵马,而是天子。

    上午,朱儁、刘博和周慎带人来到大营的时候,他就紧张了很长时间。如果朱儁当时拿出了节制北军的圣旨和符节,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杀了朱儁,要么老老实实地把到手的兵权交出去。

    北军将士可不是自己的西凉兵,他们绝对忠诚于天子。即使是老朋友段煨,他也只认圣旨不认人,所以董卓只有杀朱俊。

    还好,朱儁随便看了看那道血迹斑斑的圣旨后掉头就走了。

    董卓和李儒因此认定洛阳城内的动乱还没有结束,天子和太后还在奸阉手里。

    董卓大喜,随即整顿北军。他大力收买西园军将领,让他们统领各部,并把北军十几个军司马全部征调到自己的大帐内暂时任职参军事。

    五万北军将士有四万是原来的西园军,这些西园军里又有十几个军司马、军候原来就是董卓的手下,他们都是去年跟随董旻到京参加西园军的西凉军官。

    一番大调动之后,董卓感觉心里踏实多了。

    何颙的到来证实了董卓和李儒的猜想。

    何颙直言不讳,把洛阳的局势详细解说了一下,然后说道:“将军虽然用非正当的手段控制了北军,但太傅还是非常感激将军能够及时予以援手,只是将军想过天子脱困之后的事吗?”

    董卓沉默不语,忽然没头没脑的问何颙道:“我是不是老了?”

    何颙笑道:“将军今年五十有七,尚未到古稀之年,不算老。”

    李儒看董卓沉默不语,于是接过何颙的话,微微笑道:“天子脱困之后,我家主公或许深陷危境,但太傅罪责深重,恐怕也难逃九族尽诛之祸。”

    何颙笑而不语。

    “洛阳城内有虎贲羽林,有数万人马,但天子竟然至今没有脱困,是不是太傅故意而为之?”李儒问道。

    何颙笑道:“我刚才已经说了,有些事必须要想清楚了才能动手。”

    李儒再问道:“那太傅想清楚了吗?何时解救被困天子?”

    何颙看看董卓,小声问道:“将军有什么良策?”

    董卓皱皱眉,沉声说道:“如今骠骑大将军远在大漠之上,洛阳无论如何不能乱。伯求请代为回禀太傅,如果明天上午天子依旧被困北宫,我将率大军进城。太傅既然解决不了,我来解决。所有后果,我一力承担。”

    何颙脸显惊色,急切的说道:“将军,这事关天子和陈留王的性命,大意不得。

    董卓冷哼一声,挥手说道:“你回去吧。明天下午我率军进城。”

    何颙不再多说,躬身告辞。

    ………………

    李儒送走何颙之后,急步走回大帐。

    “从何颙的话里来看,袁隗已经决定让步了,但他让步的条件一定非常苛刻。奸阉和大将军死后,洛阳本来是他的天下,但由于主公突然掌控了北军,让他措手不及无法按既定策略行事。袁隗为了洛阳的稳定,无奈之下也只有选择让步了。”李儒兴奋地说道,“主公,留在洛阳吧,你可以成为中兴大汉的一代名臣。”

    董卓想了很久,这才开口说道:“太傅袁隗现在参隶尚书事,暂理国事,如果他以天子的名义执意反对我进城,执意命令我返回西凉,那我就很难留在洛阳了。没有天子的圣旨,没有士人的支持和帮助,我如何在洛阳立足?靠武力吗?把朝堂上反对我的大臣都杀掉吗?”

    董卓摇摇手,继续说道:“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我就不能留在洛阳。袁隗和朝中的大臣们如果坚决反对我参与朝政,我们之间就会因为权柄而争得头破血流,洛阳的动乱就不会停歇。那么长安的皇甫嵩、河东的寇准就会趁势而下,远在大漠的李翊也会因为洛阳的动乱而被迫放弃他的行动。”

    董卓看看李儒,神情冷峻地问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李儒脸上的兴奋之色渐渐散去,他不敢想象李翊在被迫放弃他在大草原上的行动后有多么的愤怒,而董卓又是否有能力承受李翊的雷霆之怒。

    他手捻短须,在大帐内来回走动。

    “主公目前最惧怕的是谁?”李儒突然问道。

    董卓不假思索地说道:“天子。”

    李儒又问:“袁隗呢?”

    董卓若有所思,低声说道:“他最惧怕的也是天子。”

    李儒眼里猛然露出一丝骇人的怨气,脸色霎时狞狰可怕。想起自己的血海深仇,李儒睚眦欲裂,恨不得冲进皇宫杀个血流成河。

    他勉强镇定了一下心神,低头说道:“主公还记得先帝为了让小董侯继承大统,在洛阳掀起的狂风暴雨吗?宫内的中常侍、小黄门蹇硕、太尉刘虞、大将军何进、骠骑大将军李翊、太傅袁隗和许多大臣无不牵涉其中,而李翊和刘虞就是先帝手中最强的两股力量。”(未完待续。)

第0351章 胖子进京() 
董卓顿时明白了李儒的意思,神情极度震骇。他瞪大一双眼晴死死地盯着李儒,凛冽的杀气几乎要把李儒撕成碎片。

    “你想让我灭族吗?”董卓冷森森地骂道,“你心中装满了对先帝的怨恨,装满了对奸阉的怨恨,但先帝已经归天了,奸阉也尽数伏诛了,你为什么还不能放弃自己的仇恨?”

    “主公……”李儒躬身说道,“与其把自己的性命交给别人,还不如自己操控别人的性命。”

    “当今天子年幼,太后临朝主政。妇人主政,对国家危害之大天下皆知。今日洛阳之难由谁而起?你知道将来她还会做出什么危害社稷之事?此次洛阳大乱之后,太后是相信太傅还是相信你?主公如果不离开京城,势必要受到太后和太傅的联手打击和掣肘;主公如果离开京城,太后、太傅和各门阀士族大臣之间必定要争权夺利,这洛阳又何来安稳之日?洛阳不稳,国家又如何安宁?百姓又如何安居乐业?”

    李儒慷慨激昂地说道:“主公乃国家重臣,饱受皇恩,在今日国家危难之际,应当挺身而出,效伊尹、霍光之法,别立新君,以保社稷,以安天下。”

    董卓缓缓站了起来,狠狠地瞪了李儒一眼,然后拂袖要去。

    李儒急走几步,一把拉住了董卓,大声道:“主公,一旦扶立幼主,你就是辅弼之臣,可以瞬间掌控国家权柄,大汉国尽在你一人之手,天下谁敢不从?洛阳稳定之后,即使是袁隗、卢植之流,又怎敢和主公相抗衡?又怎敢违抗天子之旨荒废国事?就算是远在北疆的李翊,主公也不是不可以将其拿捏住!”

    “尤其重要的是,扶立陈留王为帝,既能解除袁隗和士族大臣们的隐忧,又能顺应太尉刘虞和骠骑大将军李翊的心意。也就是说,主公废黜之举,必定内无阻力,外无兵祸,乃是一件顺天应人,重振社稷之伟业,就是先帝在天之灵,也会全心全意佑护主公替他完成未了之愿。”

    董卓冷笑道:“你说得对,我也想成为伊尹和霍光,也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我要是没了脑袋,我就连想都不能想了。没有袁隗和李翊的承诺,没有袁隗和李翊的支持,我绝不会做出此等离经叛道、人神共愤之事。”

    ………………

    一个时辰后,何颙再次来到平乐观。

    何颙对董卓说:“太傅把董将军的话上奏了太后,但太后考虑到天子的安全,不同意董将军率军进城。太后说,董将军为稳定洛阳局势立了大功,待天子脱困后,当予以重赏。”

    董卓说:“如果不能立即救出天子,天子的性命堪忧。天子一旦出事,洛阳何时才能稳定?所以我明日定要进城。”

    何颙说:“太后不同意,董将军擅自率军进城,可是死罪啊。难道将军要攻打洛阳吗?”

    董卓冷笑道:“请何先生代我禀奏太后,如果洛阳大乱,骠骑大将军远征失败,他势必要亲自南下解决洛阳所有问题,包括皇统。”

    何颙叹道:“等骠骑大将军南下,大汉国已经摇摇欲坠,来不及了。”

    董卓心里一动,和李儒暗暗交换了一个眼色,对何颙说道:“何先生还是尽早回禀吧。”

    话音刚落,董卓掉头出了大帐。

    李儒等董卓走远之后,悄悄吁了一口气,对何颙说道:“伯求,我家主公说,他需要得到太傅和骠骑大将军的承诺。”

    何颙惊喜地问道:“你说服他了?”

    李儒伸手摸摸脸上的伤疤,无奈地说道:“骠骑大将军现在远在塞外,我说服我家主公了又有什么用?”

    “这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何颙高兴地拍拍李儒的肩膀,“骠骑大将军李翊在北征之前,已经把处理北疆以外事务的所有大权全部交给了骠骑大将军府长史寇准。只要寇准能来,大事可定。”

    ………………

    八月二十七日,凌晨。

    何颙再次来到了北军大营。这次和他同来的有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

    周毖是武威人,早年就和董卓相识。伍琼是前度辽将军张奂的帐下司马,曾经和董卓在边疆并肩作战多年。

    三人带来了袁隗的密信。

    袁隗在信中只字未谈废黜,但他明确表示支持董卓为稳定洛阳而采取的所有举措。袁隗说,张让已经提出要携天子去青州投奔太尉刘虞,考虑到天子的安全,他已经答应了。只要董卓做好一切准备,他就让张让出城,把救驾的功劳让给董卓,从而让董卓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洛阳。

    当天上午。

    寇准在带着护卫疲惫不堪地赶到了平乐观。

    寇准见到董卓的第一句话就是:董将军还在犹豫什么?为什么不杀进洛阳?将军在洛阳主掌朝政,我家主公在北疆戍守边塞,大汉国指日可兴。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寇准的心中却直犯嘀咕:主公,你让我释放了董卓心中的恶魔,我真的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啊!希望主公你这次的决定跟以往一样是正确的,否则我们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

    当天下午,董卓终于做出了决定。

    牛辅、胡轸等人带着一万大军进驻平乐观。

    董卓和寇准带着出城前来会合的董旻和一千铁骑急速驰向了小平津。

    八月二十七日,深夜,黄河小平津渡口。

    张让和段珪胁持着天子和陈留王,带着几十名仅存的中黄骑,赶到了黄河岸边。

    负责护送他们的是尚书令卢植和河南尹王允的手下中部掾闵贡。

    这时董卓和寇准带着铁骑飞奔而来。

    张让和段珪大惊失色,以天子和陈留王的性命威胁董卓。

    寇准指着张让骂道:“你杀了天子和陈留王,我大汉国的皇统难道就断绝了吗?藩国之内皆是皇统,我大汉国何愁没有皇帝?”

    张让和段珪面无人色,知道生机已绝。张让轻轻放开了大哭不止的天子,磕头拜别:“臣等就此辞别陛下了,望陛下自爱珍重。”

    随即和段珪两人投河而死。其他一些宦官有的跟着他们跳进了黄河,有的被一拥而上的铁骑砍成了碎片。

    董卓翻身下马,大步走到天子面前躬身行礼。

    天子看到强壮的像小山一样的董卓,吓得面无人色,哭得更加厉害了。

    董卓冷哼一声,大声说道:“臣甲胄在身,不能全礼了。今日洛阳之祸,都是因为陛下宠信奸阉所致,陛下责任不小啊。”

    搀扶天子的中部掾闵贡闻言大声呵斥道:“董卓无礼。”

    董卓站直身躯,指着闵贡冷声说道:“你要不想死,给我趁早滚开。”

    他向后招招手,大声道:“来人,护驾回京。”

    ………………

    八月二十八日,洛阳。

    董卓护送少帝回到京城。

    天子大赦天下,改年号,将光熹元年改为昭宁元年。拜前将军董卓为司空。

    皇帝六玺全部找到了,唯独丢失了传国御玺。

    当天下午,南宫嘉德殿。

    百官齐聚嘉德殿,商议洛阳大乱之后的善后事宜。

    天子因为受到惊吓,待在长秋宫休息,朝议由太傅袁隗主持。

    袁隗面对高高在上的龙座,大声禀奏了自戊辰日(二十五日)以来洛阳发生大乱的始末,宣布了死于这场大乱中的奸阉,奸阉的门生子弟和属于奸阉一系的大臣们的罪状,对攻打皇宫和杀死车骑将军的逆贼们做出了诛灭九族的惩罚,并大力褒奖了前将军董卓平定洛阳叛乱救护圣驾的功劳。袁隗恳请天子重重封赏董卓和其他参予平乱的有功之臣。

    袁隗说完之后,尚书许靖拿着袁隗的奏章匆匆赶往长秋宫。

    自从中官被驱出皇宫后,为了保证何太后顺利主持朝政,大臣们和太后之间的联系基本上都由尚书台的几位尚书暂为代理。在何太后懿旨没有下来之前,嘉德殿就变成了大臣们聚集清谈争论的地方。

    袁隗、杨彪、卢植、朱儁等人围在一起高谈阔论,站在中间的董卓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立,一种无法融入士人的孤立。

    这些大臣们无一不是当朝名士大儒,个个学识渊博谈吐不凡,自己不要说提出见解了,就是听明白这些人的话都要费一番功夫。

    董卓第一次有了自卑的感觉。虽然袁隗等人顾及他的面子,不想冷落了他,常常对着他侃侃而谈,还不时地问道:“将军认为呢?”

    董卓支支吾吾无法回答。他非常尴尬,他觉得袁隗和这些大臣们是在故意嘲弄和侮辱自己。

    他甚至觉得这些人的笑容里都带着对自己的极度鄙视。董卓面孔发烧,心里恼怒不已。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是因为自己是个粗鄙的武人,还是因为站在自己周围的都是当朝赫赫有名的名士?

    难道武人就粗鄙吗?皇甫规、张奂和段颎都是学识渊博之人。他们曾经也有成百上千的门生弟子,但他们依旧不能被士人所认同。

    这不是武人本身是否粗鄙的问题,而是在士人的心里有个根深蒂固的观点,他们认为武人就是粗鄙。

    董卓年少时也熟读经文,他被前司徒种嵩征辟为掾史的时候,他的文章还得到过种嵩的夸奖。

    董卓不认为自己是个粗鄙的武人。(未完待续。)

第0352章 董卓的心路历程() 
董卓退到大殿的一侧,望着大殿内的大臣们,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自己虽然手握重兵,但真的能逼迫这些士人同意废黜之议吗?如果废黜之议受阻,自己怎么办?是不是要大开杀戒?袁隗的承诺是不是真的?

    董卓想到了大将军何进,感觉到了何进的无奈和悲哀。

    何进和自己一样,都是因为卑贱的身份而无法得到士人的支持,虽然何进想尽办法征辟名士入府,绞尽脑汁想成为士人的一员,但最后他还是被士人无情地践踏而死。

    如果士人愿意帮他,他早就铲除了奸阉,成了这洛阳最有权势的人了。

    自己会不会也被这些士人践踏而死?会不会被他们利用后无情地抛弃?

    董卓想起何进之死,心里不由得一阵战栗。

    何进说起来是死在奸阉手上,但真正杀死何进的却是这些站在大殿内举止优雅的士人们。

    在短短的三天内,士人们把洛阳城内奸阉和外戚的势力铲了个干干净净,可见他们早有准备,早有连根拔除奸阉和外戚之心。

    何进在即将成功的一刹那败亡了,失去了所有的一切,究其根源是什么?董卓认为何进是死在没有掌控军队,没有掌控权柄上。

    何进之死就是前车之鉴。从何进败亡这件事上,董卓想明白了一件事:要想不死,就要有足够镇制士人的军队,要有足够控制士人的权柄。

    现在洛阳只有自己所代表的武人和士人这两大势力,看看自己今天这个样子,要想让士人接受和认同,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凉州三明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自己还是趁早放弃幻想现实一点好。要么被士人杀了或者被士人赶回西疆,要么就把洛阳控制在自己手上,把士人践踏在自己脚下。

    董卓负手望着殿宇,脸上露出一副倨傲神情。

    不久,许靖带回太后懿旨。

    太后同意太傅的上奏,一切善后事宜都依太傅所议。

    太后以司空董卓参隶尚书事,与太傅同理国事。拜前司徒崔烈、丁宫为左、右尚书仆射,诸事由这两位老臣到长秋宫禀奏。

    ………………

    黄昏时分,寇准和李儒看到董卓走出皇宫,急忙迎了上去。

    董卓聊聊数语把朝议内容说了一下,最后说道:“袁隗上奏太后让我参隶尚书事,太后已经同意了。你们看,这是不是代表袁隗已经默许了。”

    “主公的揣测非常有道理。”李儒说道,“主公用非常手段控制北军,还杀了越骑校尉伍孚,这对太后和朝中大臣们来说,是件无法容忍的事。即使他们迫于洛阳的现状不敢立即采取对策激怒主公,但他们也绝对不会让主公入主朝堂。主公权势越大对洛阳的控制也就越强,对他们的威胁也就越大,所以没有人会同意给予主公更大的权力。今天主公能以司空职参隶尚书事,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袁隗已经和朝中的大臣们达成了默契。”

    “目前董将军并不具备参隶尚书事的资格和条件。”寇准小声说道,“如果没有袁隗的支持和说服,不但其他大臣们会激烈反对,就是太后也不会同意。因此,可以肯定的说,袁隗已经默许了董将军的废黜之议。但是……”

    董卓眉头微皱,转脸看向寇准。

    “但是太后为什么会同意?袁隗对她说了什么?”寇准低声说道,“现在何进死了,何苗死了,许相和樊陵也死了,太后难道不知道这背后的真正原因?袁隗和士人们为了独揽权柄,一夜之间把所有的对手全部杀死了。太后难道还会继续信任袁隗?袁隗不是威胁太后就是答应了太后什么,但依袁隗的身份,肯定不会出言相胁,只会……”

    董卓背心一凉,再次想起了何进之死。何进虽然在洛阳城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