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张角率领太平道教门徒揭竿而起,轰轰烈烈地杀了大半年,最后一败涂地,惨淡收场。

    襄楷看到两种实现理想的办法均告失败,痛定思痛之后,决心另起炉灶,再图良策。

    今年十月初,他望天观星,预言朝中奸宦气数已尽,覆亡在即,无论中常侍还是小黄门,都要被灭族诛杀。

    他立即派人通知自己的门徒许谅和伍宕,请他们告之大将军何进,如果想诛奸阉,清君侧,这时最好时机。

    十一月底,许谅和伍宕亲自赶到了平原郡。

    “大将军为人太过谨慎,做事瞻前顾后,没有魄力。”襄楷手捋花白的长须,叹道,“前几年,我派你们去做他的门客,他很爽快,不但收留了你们,还待你们为上宾,但他一直不肯和我们有更深一层的接触,唯恐被人发现,落人口实。这次,因为屠刀已经架到了脖子上,没有办法了,这才派你们到平原郡来找我,看你们鬼鬼祟祟的样子,像是求我帮忙的吗?”

    许谅陪着笑脸说道:“大师,朝中的权势斗争很激烈,大将军也是身不由己啊。这几年,大知堂的收入成倍的翻翻,都是大将军特意关照的结果,这一点,大师应该很清楚。”

    “我知道,这几年门派兴旺,多亏了大将军的照拂,你们也有功劳啊。”襄楷笑道。

    “大师,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伍宕说道,“大将军拜托的事,大师可有什么要交待的?”

    襄楷沉吟半晌,缓缓说道:“你们回去告诉大将军,事成之后,请他务必兑现今日的诺言,朝廷要以黄老学执政,以《太平经》治国,仿效前朝的文帝和景帝,实行清静无为,依法治国的策略,采取无为而治,清静守法,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办法重建大汉王朝。”

    许谅和伍宕连连点头。

    襄楷看看两人,然后神情极其严肃地继续说道:“为了办成此事,我要调用所有的力量,但我们的力量相比于洛阳的北军,差距较大,想当初大贤良师张角的几十万黄巾军都失败了,不要说我们了,所以请大将军务必按照约定的时间让荥阳那边的人举兵起事,以牵制洛阳北军,给我们腾出足够的时间。”

    “大师请放心,这事关系到国家社稷的命运,大将军绝对不会疏忽的。”许谅说道。

    襄楷微微颔首,停了一下,手指两人说道:“你们立即离开平原郡,以后我们不再联系了。”

    ………………

    冀州刺史王芬是太傅陈蕃的门生。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是本朝道德文章的化身、士大夫的领袖。他和大将军窦武策划并发动了北宫事变,失败后,他被奸阉打死在北寺狱,家人尽数被诛,只有在外为官的长子陈逸逃亡了。

    王芬到达冀州后不久,一直逃亡在外的陈逸悄悄赶到高邑,隐藏在王芬的家里避祸。

    这一日,襄楷来访。

    王芬听说大师来访,匆忙出迎。两人是老相识,王芬倾心于黄老之学的研究,相信《太平经》可以治国,一直是太平道教的忠实门徒,他和襄楷志同道合,都有心重振大汉,再兴前朝文景盛事。

    “元山,我们的大业有望成功了。”襄楷笑道,“你我的夙愿马上就要变成现实。”

    王芬面显惊色,小声问道:“大师看出了什么惊人的天象吗?”

    “对,我夜观星象,发现朝中奸阉气数已尽,大汉朝的天要变了。”襄楷说道,“元山,伯彦还在这里吗?他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了。”

    “伯彦还在我这里。大师,我们去书房细谈。”王芬热情邀请道。

    陈逸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双鬓已经灰白,脸上的皱纹也非常多,干瘦的脸上有一双忧郁而悲伤的眼睛。十几年的逃亡生活,让他变得既苍老又孤寂,他郁郁寡欢,默默地坐在襄楷的身边,听着襄楷滔滔不绝地说着他的计划。

    “我们以武力劫持皇帝之后,立即倡导天下,废掉天子,另立明君,以拯救我垂垂可危的大汉。”襄楷兴奋地比划着双手,小声说道,“这个计划我们已经策划了很久,但就是一直没有机会实施,如今碰上这么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岂能错过?”

    王芬沉思良久,问道:“大师,你肯定明年三月,天子一定回冀州河间国老家祭祖?”

    襄楷抚须笑道,“元山,估计你马上就要接到圣旨了。”

    王芬和陈逸都用崇敬的目光望着襄楷,认为他有高超的法术可以做到这一切。

    襄楷又说道:“这件事从头至尾都是你在台前指挥,你可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能出错啊。”

    王芬连连点头,笑道:“我和伯彦立即召集一帮朋友,精心策划此事。保证做到万无一失。大师什么时候去见合肥王?”

    “我等到京城的圣旨送到高邑,确定天子大概的起行时间之后,马上就去合肥。合肥王得到这个消息一定很高兴,他终于可以登上皇帝的宝座,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了。”襄楷叹道,“合肥王对黄老之学颇有研究,信奉祖宗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治国之策,我大汉能不能再次尊奉黄老,罢黜儒家,重现文景时期的繁华盛事,就全指望他了。”

    陈逸迟疑了一下,说道:“大师,如果大皇子留在洛阳,他在大将军的扶持下,可以立即登上皇位,我们……”

    “伯彦,你放心,这次我们不但能诛杀奸阉,还能为太傅和窦大将军洗尽冤曲,你的苦日子快熬到头了。”襄楷摇摇手,胸有成竹地笑道,“大皇子想和大将军一起待在洛阳,根本不可能,天子怎么会放心呢?洛阳的事情,我都已经安排好了,你们不要操心,只管集中精力抓住天子就行了。”

    “大师,太行山那边……”王芬刚想开口说什么,被襄楷制止了,“太行山的事,等我回来再说。”

    这天下午,天子圣旨送到刺史府。天子将在明年春二月回冀州河间国老家祭祖,天子命令王芬做好相关事宜的准备工作。

    襄楷当天晚上就离开了高邑,匆匆南下合肥。

    王芬随即上书天子,说流窜在太行山南麓黑山一带的黄巾军时常出没冀州,骚扰郡县,境内不安全,他希望能够得到天子的批准,就近在冀州募兵组军,清剿黑山黄巾,为天子明年回老家扫清障碍。他向天子要两万人的郡国兵建制,并说这支军队的所有开支都由冀州自己筹措,无需朝廷出钱。(未完待续。)

第0272章 曹操的决断() 
朝堂上,太尉张温向天子禀报最新的边境战事。

    本月初,北部鲜卑拓跋部两千多骑兵袭击了并州,西部鲜卑人和羌人以小股骑兵袭击凉州边境的北地郡、武威郡等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天子很气愤,高声疾呼道:“哪位大臣愿意北上边塞,击杀蛮胡?”

    大堂上一片寂静,无人应答。

    天子恨恨地骂了几句,因为距离远,没有大臣听到他在骂什么。

    “陛下,冀州刺史王芬已经连续三天上书,要求募兵剿贼,为陛下回乡根除隐患。”大将军何进出列奏道,“马上要过年了,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天子不高兴地说道:“洛阳北军有五万人,北军不去冀州剿贼,却让冀州刺史府临时募兵剿贼,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不过,既然他自己掏钱,就由他去吧。准奏。”

    司空许相随即出列,盛赞光禄勋刘虞,卫尉刘廷在最近两年任期内的出色表现,向天子提议要升两个人的官。

    天子考虑到自己过两个月后就要回乡,于是迁刘虞为宗正,帮助太常刘焉等人处理回家的具体事情。刘廷河内郡任太守,帮助王芬剿灭黄巾蚁贼。

    大将军何进立即出班上奏,推荐条侯董重为卫尉,尚书丁宫为光禄勋。董重是皇帝的亲戚,丁宫是沛国人,在尚书台的时候是皇帝的亲信,所以皇上觉得这两个人选自己都很满意,于是准奏。

    天子回家祭祖的开支,到底是归大司农还是少府,朝堂上的大臣们再度吵了起来。

    ………………

    大将军何进回到府上,听说许谅和伍宕回来了,急忙召见。

    “以黄老之学治理天下?”何进笑着说道,“黄老学已经废弃不用两百多年了,再想捡起来,势必登天还难。以我看,襄楷大师不过是个痴子而已。”

    许谅拱手说道:“大将军差矣。我大汉自高祖到惠帝,文帝,景帝这七十多年间,国家富裕,百姓丰衣足食,开创了一个辉煌的盛世。当年,城乡的粮仓都储满了粮食,国家粮仓里的粮食因为太多堆不下,只好放仓库外面,任其霉变损毁。各级府衙里都有多余的钱财,京师国库的钱都积累到了巨万,串铜钱的带子都朽坏了。那个时候的人都很淳朴自爱,根本不敢触犯法律,大家办事都以义为先,很少有人去干坏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方比比皆是。”

    “国家统一之后,各地的收税关卡都取消了,开发山泽自然资源的禁令也取消了,所以当时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商品交换没有不通的,大家都得其所欲。朝廷在煮盐、冶铁等领域全面开放,规定普通百姓也可以自由经营。朝廷甚至在冶铜铸币这样的货币发行领域也向百姓开放,允许百姓从事铸币业务。由于各个方面的政策都很随意自由,以至于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富裕起来了。”

    “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朝廷当时以黄老之学治国,采取了清静无为,轻徭薄赋,依法治国的政策。而当今之世,以儒学治天下,以德治国,德主刑辅,其后果是大汉战乱频起,祸患无穷。两种治国之道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大将军难道要背弃自己的承诺?”

    何进想了半天,说道:“我答应襄楷大师的,是任其在大汉州郡传经布道,而不是答应他以黄老学治国。一切都等大师成功以后再说吧。”

    许谅和伍宕暗暗叹了一口气,心里有点失望。他们哪里知道,襄楷大师此时正在去合肥城的路上。

    何进随即催促河南尹何苗回到河南郡治所雒阳去,不允许他待在洛阳。何苗不愿意,天天泡在洛阳和一帮狐朋狗友吃喝嫖赌,彻夜不归。

    何进大怒,把何苗打了一顿。何苗又气又怕,躲到亲家公中常侍张让府上去了。

    张让说,过年了,当然要留在洛阳好好玩了,这个时候跑到雒阳守着个空府衙干什么?你哥哥蛮不讲理嘛。

    何苗说,他何止不讲理,他还忘恩负义要杀你们呢。

    张让吃了一惊,眼里顿时闪出一丝杀气。

    ………………

    冬天的夕阳早早地落下了地平线,黄昏渐去。

    陈逸纵马飞驰,在豫州谯国城的城门关上之前,冲进了城内。

    陈逸寻到一座豪华的宅邸前,拍门喊叫。

    “请问先生找谁?”看守门房的一个仆役探头问道。

    “我是你家家主的朋友,你去禀报一声,就说有一个邙山的游魂来访。”

    时间不长,大门轰然拉开,一个洪亮的声音传了出来:“伯彦兄别来无恙!”

    陈逸举手喊道:“孟德兄弟,一向可好?”

    “兄长突然来访,失礼之处,请多多海涵。”随着话音,从屋内走出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华服儒生,此人身材不高,皮肤较黑,圆脸短须,浓眉下有一双凌厉而充满了睿智的大眼,笑声欢语里,显得豪放不羁。

    这华服儒生正是曹操,这货在东郡太守的位置上,被朝廷任命为议郎。

    对于这样的任命,曹操自然是不干了。作为统领七八十万人口的大郡太守,自然不是没什么实权的议郎可以比拟的。再说了,太守可是两千石大员,而议郎却是六百石小官。因此,在今年秋天的时候,曹操一怒之下,直接弃官回了老家隐居。

    事实上,如今的曹操是有心干一番大事的。在他担任济南相期间就干得不错。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但也正是因为这件事给他后面埋下了祸根,他到东郡任上不久,就被赶了下来,重新任命为议郎。

    可以说,这一次的经历,给曹操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曹操一把拉住陈逸的手臂,笑道:“伯彦兄,我们有六年没有见面了,兄弟想你啊。走,走,进家去,今夜我们喝个一醉方休。”

    陈逸感动地笑笑,说道:“又来打扰兄弟了。”

    “哪里话,我叫你留在我这里,不要到处流浪,你就是不听。这次回来,还走不走?”曹操拉着他一边屋内走去,一边笑着问道。

    陈逸苦涩地笑笑,说道:“我明天就走。”

    曹操脸上的笑容顿时敛去,他仔细看了陈逸一眼,问道:“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

    “有。”陈逸说道,“有一件天大的事。”

    ………………

    深夜,曹操在书房内来回走动,委决不下。

    曹操苦思冥想了整整一夜,还是难以取舍,直到看到自己的小妾刘氏。这刘氏原本是曹操正室丁氏的侍女,丁氏嫁给曹操后,填房成了曹操的小妾。

    却不曾想,丁氏嫁给曹操几年,一直没有生下一子半女的,反倒是小妾刘氏,在十年之内先后给曹操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如今又怀上了第五个孩子。

    因此,本就很喜欢刘氏的曹操更加看重她了,将其封为平妻。

    刘氏看到曹操彻夜不眠,非常心痛,清晨时就端了一杯茶给他。

    刘氏说:“夫君,父亲已经来了几封信,催着让我们去洛阳过年,你可不要累坏了身子,耽误了行程,惹得父亲不高兴。”

    曹操蓦然惊醒,拍额称庆,他搂着刘氏赞道:“夫人真是我的贵人啊。”

    曹操立即去见陈逸,委婉拒绝了陈逸的邀约。曹操说:“伯彦啊,此举很难不成功啊。因为废立之事,是天下至为不祥的事。古人能干下这种事情的,只有伊尹和霍光。”

    “这两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都是因为他们心怀忠诚,高居宰辅之位,在手握重权的情况下可以为所欲为。比如说大汉的霍光,他能废昌邑王,首先在于他受先帝之托,师出有名,其次就是昌邑王即位没有几天,不成气候,也没有什么庞大势力。”

    “现在,伯彦兄和王使君自认为有伊尹、霍光的权势吗?合肥王的声望比汉初叛乱的诸侯王们强吗?而当今天子和昌邑王比起来,他的根基有多稳固你难道不知道吗?”

    “伯彦兄,你还是放弃吧。大知堂和黑山黄巾的力量加在一起不足以诛杀朝中的奸宦,也无法撼动大汉朝。即使你们成功了,天子被你们挟持了,但你们有力量抵抗朝廷大军,尤其是幽州那一头猛虎的反扑,在冀州站住脚吗?有办法让合肥王得到朝中大臣的承认吗?你们有办法进入洛阳吗?”

    陈逸一脸的忧郁伤愁,默不作声。

    “我看伯彦兄还是报仇心切吧。”曹操叹道,“伯彦兄,听我一句话,放弃吧。我父亲来信说,天子连续下了三道诏书,招卫将军李翊回到京城,我想天子有可能让他随行回乡祭祖。如果……”

    陈逸凄然一笑,说道:“谁来我都不怕,谁来我都不怕……”(未完待续。)

第0273章 蠢蠢欲动() 
豫州是中原腹地,自古人才辈出,英雄驰骋,尤其以汝南和颖川两郡人氏最多。自本朝光武皇帝到顺帝年间,汝南和颍川就曾涌现出一批经学大师,汝南有戴凭、钟兴、许慎、周举、蔡玄,颍川有张兴、丁鸿,无不蜚声海内,这些大师有的享有“五经无双”、“五经纵横”的美誉,有的招收门徒弟子成千上万,为一代宗师。

    汝南和颖川两地的门阀更是赫赫有名,仅仅汝南就有四世三公的袁氏门阀,三世三公的许氏门阀,代代均出大儒的应氏门阀,以及最近大汉朝势头最盛的李氏门阀。

    许氏门阀出自汝南平舆,其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水利专家许扬。还有一位叫许峻,以占卜之术名闻天下,其孙许曼,是历史上的一代易学大师。他们家还有一位著名人物叫许慎,他著有《说文解字》。

    本朝中晚期,许氏家族的后代许甫及其子孙六代,都是高官,百年不衰。许甫自己官至公府椽。他的儿子许敬官至司徒。许敬的儿子叫许训,官至太尉,为三公之首。许训的儿子就是本朝的司徒许相。

    从许敬到许相,汝南平舆许氏三世三公,和许相同辈的许家名士有许虔、许劭、许靖,无一不是当代超绝人士,由此可以看出汝南许氏已成为声闻遐尔的大汉第一流的世族。

    司空许相的儿子正月十六要娶亲,所以最近一段时间上门送贺礼的人络绎不绝。

    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中常侍赵忠,张让和段珪,少府樊陵,大鸿胪曹嵩都在同一天的下午,亲自上门给许司空送贺礼。

    许相眉开眼笑,一路寒暄着,把几位同僚让进了书房。

    “那头猛虎早上已经到了洛阳。”曹嵩说道,“陛下为了见他,竟然连早朝都免了,诸位怎么看?陛下这么看重李翊,难道他真想立即动手?”

    赵忠挺着个肥大的肚子坐在曹嵩身边,笑道:“巨高啊,陛下是我们看着长大的,他那点胆子,能做什么事?放心吧,他下不了决心,他心肠软着呢。”

    樊陵眯着一双小眼睛,笑道:“现在看起来,陛下对李翊很看重,他担心李翊来京中被人杀了,把他安排在漳月台暂住,还亲自派了两百南军严加保护。夏恽夏侯爷也被陛下突然赶回了长安。陛下这么做,是不是认为洛阳一定有人要杀李翊?而且还就是几个侯爷要杀他?”

    “杀是一定要杀的。”段珪冷笑道,“这个李翊太凶残,现在不杀,将来一旦羽翼丰满,他就要杀我们。为了防患于未然,还是杀了他好。”

    张让皱皱眉,那张干瘦的老脸更难看了。他叹了一口气,说道:“大将军要对付我们,你们知道吗?”

    “我早就说过,这个大将军的位置不能设,你们不听。何进兄妹当初无权无势,当然要尽力巴结我们,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将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