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在大明-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刻之后,张妙手双手在空中起伏按压的同时,也在说道:“大家安静一下,在这之前,商议投降之时,大家原本的打算就是静待时局而变,再次扯起反抗的大旗。现在时机到了,大家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闯王,张首领,闯将,这没有好商量的,你们尽管直接说就是,大家接下来该怎么做?”老回回上前一步,大刺刺的说完之后,又进一步的问道:“接下来,咱们是一股脑的渡河而过,各走各的?还是分成几队,一一南渡黄河?”

    这一刻,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三人身上,而李自成与张妙手又看向了高迎祥,后者没有任何的推迟,径直说道:“各位首领,依我之见,各路起义军还是分为三路的好,一一渡过黄河。”

    语气一顿,高迎祥环视左右,看到众人露出疑惑的神情,不等他们询问,随即解释道:“之所以这样安排,黄河水面上虽有积雪,但只是薄薄一层,冰面太滑。所以,在渡河之前,先盖上一层门板,再辅以泥土,就能纵马疾驰而过,不错半天的功夫,全部的人马就能越过黄河。”

    “在会议之前,我已经安排一部分李家军的兵马行动,开始收集门板和干草,以备渡河之用。现在就需要大家同时行动起来,收集更多的门板和干草,这样才能更快。”

    所有人都清楚,什么他高迎祥早有安排?不过是人家李自成早就有了行动,做好了准备,转手将好事儿让给了他罢了,从而进一步地树立他闯王在起义军之中的威望。

    当然,高迎祥虽然解释的有一些语无伦次,不甚清楚,众人还是听明白了其中的大概意思,无非就是,如果一起渡过黄河的话,将会需要大量的泥土和门板。否则,就会造成人摔马倒的结果,很难渡河。

    毕竟,光洁的冰面太滑了。即便是给马脚裹上一层布,也不顶什么作用。

    就在众人的脑海里闪过这个念头之时,突然有一名首领询问道:“闯王,收集门板,我还能明白,收集干草干什么?”

    “呵呵。。。扫地王,你怎么迷糊了?”高迎祥爽朗一笑,不等对方回应,进一步的解释道:“在这天寒地冻的气温下,地面早就结了冰,泥土非常硬,唯有点燃干草,烘烤一下,才能挖掘泥土,以作过河之用,平铺在冰面上。”

    这时,高迎祥刚一说完,李自成又补充了一句:“而且,这些干草还有出奇制胜的大用,用于阻击追兵。”

    闻听此言,所有人都是神情错愕,为之一愣,面露不解之色,老回回更是直接问道:“哦,不过是一些甘草罢了,能阻击什么追兵?闯将,你在和大家开玩笑不成?”

    “哪能?”李自成应了一句,随即卖了一关子,不答问道:“马首领,咱们渡过黄河之后,将这些干草放置于冰面之上,一把火将其点燃。事过之后,如果官军沿路尾随追来,走在冰面之上,你说会有什么结果?”

    很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反应了过来,但还是有人明白了过来,通晓李自成的意思,罗汝才最先赞叹的说道:“妙。。。实在是妙!用火将冰面烤化,使得冰层变薄,一旦官军尾随而至,追杀咱们,非得掉入黄河之中,喂鱼鳖不可!”

    刹那间,众人恍然大悟,各种赞叹与夸奖的声音不断,此起彼伏,恭维李自成的奇思谋略,拒敌之策。

    同时,众人更加深信了自己的猜测,这一切的种种,都是以李自成为主导,高迎祥不过是捡现成的,动动嘴皮罢了。

    不过,即便如此,深知其中的缘由,众人还是不吝溢美之词,夸赞高迎祥,谁叫人家有几个能干而又出众的外甥儿呢?

    “对了,闯王,闯将,既然决定了再次扯起反抗的大旗,准备南渡黄河,那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渡河地点吧?”过天星喊了一句,问出了所有人的共同疑惑,顿时将所有的目光吸引到三人的身上。

    不过,目光主要还是集中在李自成与高迎祥之间,前者更多一些,结果却是出乎众人的意料。

    “各位首领,经过高某与外甥儿和张首领商量之后,从毛家寨渡河最佳。听附近的乡民讲,相对而言,那里的冰层最后。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那里的河面最窄,相应的渡河时间也就越短。”

    听到高迎祥前面之言,众人还不以为然,只要冰层足够厚,从哪里不是过?再一听后面之语,轻轻一点头,算是默认了。

    毕竟,所有人都明白,心里都很清楚,河面越窄,不仅是需要铺的门板越少,过河的时间更短。一二十万的起义军,使用的时间肯定很长,早一刻到达对岸,就少了一分危险。

    所以,哪怕是一分一秒,对于各路起义军而言,都是弥足珍贵。

    “在黄河南岸,最佳的登陆之地有两个,分别是渑池的马蹄窝和野猪鼻。为了加快渡河时间,尽快让所有人到达对岸,咱们分为三路人马,依次而过,先登上马蹄窝,然后就是野猪鼻,两者轮流交替使用,才不会造成拥堵的现象,将渡河的时间缩到最短。”

    高迎祥不再说话,而是笑眯眯的看向张妙手,意思已经非常明显。

    “各位首领,接下来就由张某讲述。”张妙手双手抱拳,对众人应付了一句,对高迎祥也是回以微笑,轻轻一点头,转而继续说道:“为了平衡三路兵力,使得每一路起义军都能安全渡过黄河,第一路是横行狼、一斗谷、扫地王、满天星等八营;二路是高迎祥、李自成、马守应、张献忠等部。。。。。。”

    听到这些名字,李自成的面色虽然平静,却觉得头昏眼胀,忍不住的想要笑,但还是忍住了,什么八大王,什么三只手、一条龙、一字王、一丈青,还有诈手、关锁、金翅鹏等诸如此类的。

    这么多的名号,听得李自成眼花缭乱,每次听到都想笑,太奇葩了!

    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第二百八十三章 渑池渡(下)() 
在张妙手分派任务的时候,进行分组,每个人都很服气,安排的非常公平公道,每一路的起义军搭配的正合适,几乎所有的小团体都各自在一起。

    当然,所有人都明白,张妙手为何格外强调“安全渡过”四个字,这是一个防患于未然的举措。在渡河的过程中,谁也无法保证官军会不会突然而至。如果这么多的起义军汇成一路,共同进退,完全可以一保安全!

    不久之后,黄河北岸,毛家寨的地界,起义军的队伍黑压压一片,绵延足有几十里,场面十分壮观,旌旗招展,随风而舞,铮铮作响,战马打响鼻的声音此起彼伏。

    随着大量兵卒的行动,一条宽约十米左右的土路横亘在黄河冰面上,快速向前推进,直达对岸,简易而实用。

    “驾。。。驾。。。驾。。。”

    刹那间,最前方的一路起义军奔腾而去,策马而行,风驰电掣一般。眨眼之间,不过是半个时辰,第一路起义军已经过去了十之八九。

    就在这时,突然之间,在渡口的东南方向出现一团黑影,距离起义军越来越近。

    李家军早已到达了对岸,属于最先登陆的一支起义军,担任警戒的任务,防患于一切突然而至的危险,或许这就是能者多劳的好处,可以第一个渡河,无可争议。

    此时,李自成与高迎祥并肩骑在马上,幽幽地看着那团黑影,眸光闪烁不定,取出了随身携带的望远镜,极目远眺。

    只见,一队骑兵疾驰而来,后面还有一队步兵在跑步前进,紧跟在骑兵的后面,冒着风雪而来,不断接近起义军这一边。透过缤纷而落的雪花,隐约之间,模糊地看到,那些人全都是官军的装束。

    “刘芳亮,高一功,分别给你们一千人马,给我解决这一支突然而至的官军,将其全部消灭,不留一个活口,快去快回。”李自成淡淡地命令道,双手依旧在举着望远镜,观察突然而来的官军。

    “是,老大!”刘芳亮与高一功异口同声答了一句,随即转身而去,策马飞奔起来,两支骑兵就像两柄利剑一般,分为左右,直刺那团黑影而去。

    “自成,如此恶劣的天气之下,你说会是谁率领的这一支官军?”高迎祥平静地问了一句,仿佛并不将突然而来的官军放在眼里,对刘芳亮与高一功二人十分放心,一定能够将其歼灭。

    李自成放下了望远镜,依旧在看着那团黑影,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露出思索之色,略微思忖了一下,随即答道:“嗯。。。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舅舅,这应该是防河中军官袁大权的部队。”

    李自成话说得虽然保留了余地,但透着丝丝的自信之意,高迎祥听了出来。

    “应该不会有差。作为防河中军官,负责这一带的黄河段,应该是袁大权的河防中军。”高迎祥轻轻一点头,附和了一句,转而又问道:“自成,据我所知,袁大权的手里至少有千人的兵力,你只派了两千骑兵过去,是不是有一些冒险了,不够稳妥?”

    刚一说完,高迎祥就意识到自己的话有歧义,又进一步地补充道:“只是两千骑兵,如果只是打败袁大权,舅舅我并不怀疑。但是,要是想全歼,不留一个活口逃走,回去通风报信,两千人可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毕竟,步兵也就算了,骑兵要是想逃的话,很难保证不逃走一个。”

    “舅舅,你说的不错,如此这个时候,确实应该做到万全的地步。一旦被玄默知道了,一定会派重兵追杀各路起义军,反而不利于咱们的撤离。”李自成轻轻一点头,深以为然地说道。

    “不错,自成,舅舅就是这个意思。”高迎祥附和了一句,有进一步地说道:“官军越晚知道,对咱们越有利,各路起义军才能出其不意的攻占一些城池要地,补充物质。”

    李自成没有再说什么,转头看向自己的身后,命令道:“白广恩,李牟,你们这一队人马立即迂回包抄过去,彻底断绝官军的后路。如果有一个官军骑兵逃走,我就拿你们是问!”

    “是,老大!”

    两人异口同声的答应一声,旋即,策马奔腾而去,绕道最近的一条小路,直插袁大权的大后方。

    听到李自成这样安排,高迎祥暗暗长舒一口气,没有再多言,转头看向河边,静待第二路起义军渡河,登陆另一个落脚点,心里隐隐泛着些许期待之意,弥漫着一股莫名的兴奋。

    一旦第二路起义军到达另一个登陆点,他们第一路起义军的警戒任务就算是完成,就可以纵马飞驰而去,攻城略地,攻占朝廷防守极为薄弱的城池。

    想到将来的发展,实力将会在河南腹地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高迎祥就觉得兴奋,高兴不已,有一种大干一场的踌躇满志之感。

    在第二路起义军一大半渡过黄河之时,刘芳亮、高一功、白广恩等人已经归来,来到李自成的身前,异口同声道:“启禀老大,袁大权所部已经全部被斩杀,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嗯,知道了,立即归队,咱们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李自成满意的点点头,吩咐道。

    “是,老大!”

    这时,看到第二路起义军就要全部渡过黄河,又见到刘芳亮等人顺利归来,高迎祥有一些激动地询问道:“自成,第二路起义军马上就要全部渡过黄河,接下来,你觉得咱们应该去哪里?攻打哪一些城池?”

    “卢氏山区~”似乎早有所料一般,李自成没有任何犹豫地脱口答道,神色非常平静。

    听到平淡的四个字,高迎祥迟疑了,眉头微皱,不解地问道:“自成,那里重山叠嶂,山路崎岖,人烟稀少,你怎么就选上了卢氏山区?”

    然而,面临亲舅舅的询问,感受到那一份浓浓的疑惑,李自成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并未立即回答,而是面露郑重之色,认真地说道:“舅舅,第二路起义军差不多已经全部渡过黄河,咱们先行一步,前往卢氏山区。在路上,外甥儿一定会向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看到高迎祥有一些不愿意动,似乎是心生不满,李自成又进一步地说道:“舅舅,外甥儿向你保证,之所以做出这样一个决定,绝非是心血来潮,也不是一时的鲁莽之举,而是经过一番的深思熟虑。要不这样吧?咱们先离开这里,为第三路起义军腾出地方,不能影响后面的起义军渡河。”

    “嗯,好吧,那就先离开这里再讲。”高迎祥轻轻点头,算是勉强答应了。

第二百八十四章 消息传来() 
当各路起义军正在南渡黄河之时,在济源的原本驻扎之地,那些帐篷依旧在那里,还有一支几千人的兵马分布其中,正在拔着帐篷,为首者分别是吴汝义和李过。

    “哎李队长,咱们老大还真够精明的,太能忽悠了。三言两语之间,就将那些起义军的首领唬得一愣一愣的,不仅所有的帐篷全部留了下来,就连那些金银珠宝和粮草,也扔掉了大半。”

    李过深以为然地点点头,附和地说道:“汝义,你别看老大是俺亲叔叔,但我一点也不偏袒,这也太会做生意了。就是这些各路起义军扔下的物质和粮草,加上这些钱财,足够王屋山根据地吃一年的。”

    “得了吧!你这还不是偏袒呢?”吴汝义撇了撇嘴,不以为然地反问了一句。

    “对了,汝义,将这些东西运到王屋山根据地之后,你准备去干嘛?是去追老大他们?还是就留在王屋山根据地?”

    看到李过说得认真,谈到主题,吴汝义神色也是一敛,收起了玩笑之意,沉声答道:“帮你弄完这些东西之后,老大交代了,让我带人前往武安和涉县一趟,通知那里的起义军,让他们趁着官府还未察觉,赶紧渡过黄河,向南发展。随后,我要去广武山根据地,与徐先生他们会合,协助他们在河南发展新的根据地。”

    “也是~”李过露出恍然之色,附和了一句,同时一点头,似乎想到了什么,话题一转,又进一步地说道:“纵观全部的根据地,最为紧缺的就是硫磺和芒硝,而在河南,有不少的山脉盛产这个。如果能在河南多发展几个根据地,咱们李家军就不必为火药的缺少而烦心了,就可以大规模的使用火器。”

    “不错,老大就是这个意思。”吴汝义一脸的郑重之色,如此说道,李过之言反而提醒了他,转而说道:“不过,李过,你们的担子也是着实不轻啊,任重而道远。”

    “在这山西之地,不仅盛产煤炭,还有丰富的铁矿,如果你能稳定发展王屋山根据地,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开辟新的根据地,咱们李家军将会拥有数之不尽的铁器。无论是根据地的建设,农业发展,还是武器方面,都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

    下午之时,临近傍晚之际,河南彰德府,安阳城内,一记铁骑飞驰而入,身后插着一柄旗帜,另一手拿着一份塘报,并高声连续大喝:“紧急军情紧急军情紧急军情”

    随着一声声大喝,声嘶力竭的呐喊,在骑兵飞驰的过程中,街道的行人自动让路,无论是谁,无人敢挡。宛若一溜青烟般,转瞬就消失在大街上,惹得行人议论纷纷,弥漫着紧张的氛围。

    这一刻,凡是看到这一幕的街上行人,所有人都知道,又有大事儿发生了。

    骑兵身后的那一杆旗帜,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足以说明了一切。

    一时间,安阳城内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那种感觉,渐渐地,全城皆惊,城里的居民人心惶惶,忐忑不安,这种氛围不断向四周蔓延。

    驿站里,河南巡抚玄默正在拿着那份塘报,快速展读,神色越来越凝重,越来越难看,铁青一片。

    突然间,随着“啪”的一声,玄默猛地将塘报一合,愤愤地将其拍在桌子之上,再也抑制不住心里的那份怒意,怒吼道:“熊玩意儿!”

    下座两侧的诸将一阵错愕,全都是大眼瞪小眼,从未见过玄默如此失态。

    虽然不知道塘报的内容,但众人也意识到情况不好,心里顿时沉重起来,一侧为首的左良玉更是谨慎地问道:“大人,发生什么事情了,让你如此愤怒?”

    玄默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努力地平复胸中的怒意,尽量的让自己平静下来,回归理性,将塘报抛给左良玉的同时,也沉重地说道:“终于还是发生了,那些乱贼再次复反,已经向河南腹地逃去,现在不知所踪。而且,袁大权等人全部阵亡。”

    闻听此言,两侧的众将皆是一惊,心里闪过一丝明悟,知道了玄默刚才是在冲谁发火,骂的又是何人?

    除了那些主张招抚之人,还能是谁?

    “难怪到现在才得到消息,原来袁大权等人全部阵亡,被封锁了消息。”左良玉自语了一句,已经看完塘报,将其递给旁边的其他将领传阅,回头看向玄默,同时提醒道:“大人,此事关系重大,咱们已经晚了一步,不能再耽搁了,必须得追查出反贼的行踪。一旦朝廷追究下来,咱们也好有所交代,不能俩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

    “左总兵,你说的不错,咱们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皇上追问下来,对于反贼的行踪,咱们要是一问三不知,模棱两可,可定会遭到连累。”

    说完这句话,玄默沉吟了一下,不等其他人再说什么,看向一侧的汤九州,命令道:“汤将军,你现在立即带兵追击上去,不求歼灭乱贼,只要查探到他们的行踪就可。”

    听到前面之言,汤九州的一颗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里,让他两三千人追十万左右的乱匪,不异于自寻死路,去送死,还好只是追查反贼的行踪。

    “是,大人,末将这就去追查反贼的行踪!”

    汤九州答应一声,随即抽身而起,双手一抱拳,利落的行了一个军礼,转身而去,行走之间,身上的铠甲叮咚作响。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李卑提醒道:“大人,还是赶紧将此事上报于朝廷。如有耽误,难免会被有心人利用,从中刁难,说大人你贻误军机,不可不防啊。”

    “李将军,你说的不错。”玄默满脸的阴郁之色,轻轻一点头,深以为然地附和了一句,转而沉声说道:“黄河以南,河南腹地的几个州府,兵力防守极为薄弱,各地的文官武将更是没有与乱匪交战的经验。要是乱贼向腹地涌去,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