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元义使了个眼色,让身边的两个小喽啰将奚利伟押到偏僻的角落,慢慢询问。
“老实点,别动!”马元义用匕首顶住奚利伟的腰部。
三人将奚利伟押到一处墙角僻静的地方。
马元义看着奚利伟的穿着打扮,就觉得他不是一般人,不是富贵人家就是官家的人。
“快说,你是什么身份!”马元义晃着手中明晃晃的匕首,威胁道。
“我乃朝廷议郎曹操的幕僚,只是没有什么官职!”奚利伟答道。
“将军,是朝廷的人,要赶紧解决掉!”黄巾随从慌张道。
“急什么,这人都在我们手中,不如问清楚了再说!”马元义喝骂道。
马元义上下打量着奚利伟,阴险地笑着,“果然是官府中人,你刚才说的话什么意思,莫非朝廷已经知道了我们的事情!”
“朝廷怎么可能知道,只是现在官府中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而已!”奚利伟乃后世的人,黄巾起义岂能不知呢。
“你知道个屁,休想框我们话!”黄巾军随从甲骂道。
黄巾军随从乙也附和,“是啊,将军,不要听他胡言,这小子八成是要死了,口无遮拦!”
奚利伟不屑,看样子不说出点有用的,今天怕是要死在这里了。
“你们打算起义,你们老大是张角!”
噔~
三人几乎惊掉了下巴。
“原来你早就暗中在调查我们!”马元义厉声道,“说,是谁在背后指使你这么干的,是不是你刚才说的那个曹操!”
奚利伟一阵嗤笑,“你们张角不是号称‘太平道人’吗,不是能呼风唤雨,预知未来么,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我刚才不就是和你说过了么,朝廷当中就我一个人知道么!不过……”
“不过什么!”
“再过些时候就不一定了!”奚利伟卖关子道。
“我就知道你小子还有其他的同党!你把他说出来我就饶你不死!”马元义心凶狠地说道。
奚利伟淡定自若,他知道马元义已经相信了自己了,于是便悠悠道,“同党我是没有,但是叛徒么我就知道一个!”
马元义这下子就不明白了,这奚利伟说的叛徒是什么意思。
“别看着我,这叛徒是你们黄巾军里面的,要不然你们的秘密也不会泄露出去!”奚利伟说道。
“你少这里瞎扯了,我们军中有叛徒,我们都不知道,你一个外人何以知道!”马元义压根就不相信奚利伟的话。
“这人就是唐周,你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就是告诉你你也不会相信的!”奚利伟立马回道。
奚利伟的回答立即引起对面三人的哄笑,三人都用一种十分讥讽的目光看着奚利伟。
“唐周是叛徒,你别逗我了,唐周是张角大师的得力弟子,我马元义的副将,我太平军任何人叛逃,也绝不会是他!”马元义信誓旦旦道。
“哦?是么,既然如此,我又怎么会知道你们军中有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呢!”奚利伟讪笑道。
看着眼前的男子的诡异神情,马元义一阵惶恐,难道这唐周真的和朝廷勾结在了一起么!
第273章 贼首被擒()
若是唐周真的和朝廷勾结,那么自己现在不是正处于险境。
再一看眼前的男子,马元义不由得一阵寒意涌上心头,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难道这与自己素未谋面的人会无缘无故乱说话么,倘若是为了保命,也犯不着拉别人入水啊。
“你此话当真?”马元义追问道。
“千真万确!”奚利伟笃定道。
马元义双目怒睁,眼眉之间透出凌冽的寒气。
“将军,唐周将军今日已经赶来洛阳了!”身旁的随从甲说道。
“什么!”马元义猛地回头,“你说什么!唐周此刻已经来了洛阳?”
“是!”
“他来做什么!”
“是奉张角将军的命令,前来传话的!”
“大事不妙,我们赶紧撤!”
马元义命令道,便吩咐两个手下,立即挟持着奚利伟逃出了城。
就在四人刚出城的时候,城门立即被关闭了,全城开始大搜捕,目的就是搜出黄巾贼的头目马元义。
“小子,还真被你说中了,怎么样,有没有兴趣跟着我们,我可以封你一个军师!”马元义见奚利伟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有意拉拢。
如果说是后世记载这这次起义成功了,那么奚利伟现在毫无疑问会一口答应。但是历史上说了,这次起义最后以太平道的黄巾军惨败而收场,张角三兄弟更是死无葬身之地。
就是这样的结局,奚利伟哪里会啥的自己还要往上凑。
洛阳城中大肆搜捕马元义,正是因为唐周在前往封谞的路上,突然改变了心意,直接往洛阳太守的府上奔了过去,直接将张角的事情给告发了。
马元义挟持着奚利伟跑到了山阳县。
“将军,我教在洛阳还有数千教徒,这可如何是好!”侍从担忧道。
马元义只是携带几人仓皇逃窜到了山阳县,还有数千的教徒留在洛阳,群龙无首。
马元义也是整日来回踱步,束手无策,心中惴惴不安。
“先生,既然事已至此,我等应当如何是好!”马元义已经没了主意,竟然请教起奚利伟来,要是洛阳的事情搞不定的话,到时候张角将军一定怪罪下来,自己更是白白葬送了数千教徒的性命。
“你们的起事怕是要提早了,而且在宫中的内应,怕是也帮不上什么忙了,自己都泥菩萨过河了,还有你,还是多想想你自己吧!”奚利伟说道。
“将军,那洛阳的教众就不管了么!”随从乙不安道。
“恐怕现在也是顾不上了,就按先生说的做吧,回去告知张角将军,先行起事,再去荆州扬州调集数万军士,到时候杀回洛阳,不能白白牺牲了我们的教众。”马元义忿忿地说道。
“是!”两人齐声应道。
就在几人收拾行囊准备动身返回幽州的时候,官兵冲了进来。
官兵将四人冲从包围,山阳县令一声令下,十数名甲士一齐冲了上去。
“贼首给我把活口留着,其他人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奚利伟可是朝廷中的人,怎么能再此就被冤枉了死在这种地方。
于是官兵冲进来的那刻,奚利伟就立即抱头投降了。
围着奚利伟的官兵先是感到一阵惊讶,再是由惊转喜,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对付的反贼。
那马元义和他的两名手下,自然是不肯屈服的,那两名马元义的手下被当场斩杀,马元义则是被俘虏了。
被俘的那一刻,马元义恶狠狠地瞪着奚利伟,重重地吐了口唾沫,“先生,真是好手段啊!”
奚利伟刚要辩解,那马元义便被押了出去。
奚利伟实在是冤枉得很,不过被贼寇冤枉就冤枉了,这马元义也是一个将死之人,只是死前都不知道是谁害了自己,这也是很悲哀的。
在扭送走马元义之后,山阳县令便疾步走了进来。
“你们这是干什么,还不快放了奚大人!”山阳县令怒道。
转而对奚利伟恭敬道:“奚大人,您可安好!”
“你认识我?”奚利伟狐疑。
“奚大人,上头已经吩咐下来了,说是这贼首掳走了朝廷命官,让我等一定要注意您的安全!”山阳县令哈着腰说道。
“朝廷命官?”奚利伟哈哈大笑起来,“这曹大人还真是看得起我啊!”
想来也是曹操动用关系在寻找自己,这京师里的官员,哪怕是芝麻绿豆大的也是可以成为朝廷命官的,不过自己这些日子也是着实受了一些罪了,正好让这山阳县令好好款待一下自己。
马元义是皇帝要的人,抓捕当日就急送回京城了,而奚利伟则是被山阳县令硬拉着在山阳县的豪华五星级酒店住了一晚,好吃好喝招待着。
这山阳县令也是一个阿谀奉承的主,以后说不定还派得上用场。
第二日一大早,奚利伟便匆匆往洛阳赶去。
一到洛阳城,只见曹操就站在城门口等待。
“奚先生!”曹操老远便开始叫喊了。
更是迫不及待地快步走了上来,“奚先生啊,你可知道,我可担心死你的安危了!你走这几日,我真是饭都吃不下,觉也睡不好,真怕你有什么三长两短啊!”
“曹公多虑了,我此次正是被黄巾军小头目,马元义所劫持,他们怕是已经在幽州起事了!”奚利伟言道。
“奚先生,此时我已经知晓,那张角的教徒唐周已经投靠朝廷了,皇上正在城内大肆搜捕太平教众,奚先生你可真是神了,你说的一切都已经成为了确实的事情!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曹操越说越激动,说完之后还躬身一拜。
“曹公,你万万不可这样!”奚利伟上前扶起曹操,“对了,那马元义,现在如何!”
“那马元义,也不失为一条英雄好汉,言行拷问了一夜,竟然连一个字都没有说,今日皇上已经派大将军何进处以车裂之刑!”曹操回道。
“何进?就是何皇后的哥哥何进么!”奚利伟好奇问道。
“正是此人!”曹操点头道。
“奚先生,这被俘的贼寇之事就不要过多操心了,快与我回府中,我要给奚先生你接风洗尘,顺便商议一些要紧的事情!”曹操急忙道。
曹操所谓的要紧的事情,便是太平道的黄巾军起事之后,自己该如何应对。
第274章 黄巾爆发()
自从马元义被杀之后,太平道简直就是炸开了锅,在洛阳的太平道也因此露出了马脚,上千人就这样步了马元义的后尘。
马元义从被捕至被车裂,只字未提,威逼利诱都不能撬开他的嘴,也不失为一条汉子,而朝廷对于黄巾军的情报,也只能是从叛变的唐周口中得知。
在马元义被处死之后,封谞和徐奉等人也是遭受到唐周的告发而下了大狱。
洛阳近千名教众被杀,大方得力将军马元义被杀,这件事情很快传到了远在幽州山区的张角。
张角勃然大怒:“好你个唐周,竟然背叛我,待我杀入洛阳皇宫之后,定将你碎尸万段!”
“传我命令,星夜起兵,通知各方,集结于帐下,与我攻伐幽州!”张角一声令下,有十数名通信教徒四散而去,前往全国各地下达指令。
公元184年二月底,张角不得不提前发动叛乱,他自称为“天公将军”,二弟张宝称“地公将军”,三弟张梁称“人公将军”。
不过几日,张角就集结了四十多万的反叛军队,当然这些人大多是由各地的农民组成,都是太平道的教众,其中还有好些都是靠着喝张角大师提供的免费福水长大的孩子。
誓师大会之上,张角头戴黄巾,身披铠甲,俨然一副将军的姿态,但是他的身形却是十分瘦弱,外貌清秀,实在是像极了一个读书之人。
“今日,汉朝的国运即将结束,圣人已出,你们更是应该顺应天意,和我共同讨汉,这个世道的安乐太平,全仰仗给位了!”张角对着眼前集结的教徒宣道。
太平军的势力实在是过于庞大,而且每到一个地方,就吸纳一批百姓,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没有几天的时间,三十六方黄巾军,攻占了所有的郡县,在各地直接火烧官府,将囚中的犯人给释放出来,凡是和官员沾的上边的人,全部严惩,因为是打击地方的霸强和豪绅的缘故,竟然一时间得到周围百姓的不断支持。
汉灵帝最先开始还只是命令冀州的刺史捉拿张角,但是眼看这黄巾军的人数越来越多,也是有些慌了神。终于在全国八个州全线溃败之后,汉灵帝才紧急地才用军事手段起来。
朝堂之上,汉灵帝急的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各位爱卿,这可如何是好啊!”
“皇上,京师之地尤为重要,不如先让大将军何进保卫京师要紧。”皇帝身边的太监张让说道。
“啊呀,让父说的极是,何国舅,不若你就留守京中,护卫朕的安全吧!”汉灵帝急切地言道。
“哼!皇上,宫廷宿卫极为森严,况且京师亦有重兵把守,何须臣再留于宫中守卫。”何进似乎想一口回绝皇帝的请求。
转眼就是怒目看着张让,“张常侍大人,你是否怕我打仗太过于勇猛,而将黄巾一党清除地太快啊!宫中封谞和徐奉都已经伏法,先前怎么不见大人你站出来说一句话啊,怕是勾结黄巾逆党之人也有你一份吧!”
“你休得胡言,我是看你身为国舅,不愿让你身先士卒,若是你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岂不是让皇后娘娘伤心!”张让肃然说道。
“哼!你少扯到我那妹妹,你怕是我立了功,权势越大越不好对付了吧!”何进更是言语相讥道。
汉灵帝见两人在大殿上吵闹不休,有心劝阻。
“你们两个,一个是朕的国舅,一个是朕的爱卿,切莫在此争吵了,国舅,让父说的极为有理,况且朕也是不舍你去前线,你还是留在宫中宿卫吧,朕另外派兵镇压黄巾军!”
“既然陛下有此安排,臣只要从命!”何进拜道。
“如此甚好!”汉灵帝十分开心。
汉灵帝下令,大将军何进保卫宫廷安全,并且在京师附近的八个紧要的关口设置重兵把守,设置守城的都尉,对于京师的安全,防守地非常严密。
然后在派遣朝廷的数万精兵前去镇压黄巾军。
由北中郎将卢植带领一路士兵,从黄河的北部进兵,另一路由左中郎将皇甫嵩和右中郎将朱俊共带领一支精兵攻打颍川一带的黄巾军。
因当时颍川地区的黄巾党尤为猖獗,汉灵帝还派遣了当时一心只为报效国家的曹操拜为骑都尉,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在颍川相助皇甫嵩和朱俊共同御敌。
“圣旨到~”事态紧急,传旨的公公也是马不停蹄赶到了曹操的家中。
“今特命曹操为骑都尉,率五千骑兵,前往颍川助战!”战事吃紧,圣旨也是简略了好多。
曹操闻之大喜,一个劲地夸耀这眼前的奚利伟。
“奚先生真是神机妙算,此次我携五千骑兵前往助战,乃是我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统兵打仗,先生觉得结果会怎么样啊!”
“曹公之前虽没有统兵打过仗,但是时常练习骑马射箭,舞枪弄棒,而且对于兵法可谓是钻研地透彻,此次初战必能大胜而归,功名利禄尽在眼前。”奚利伟这话并不是在阿谀奉承,只是事实而已。
曹操听后大笑,“那我就与奚先生一同享受以后的荣华富贵!”
言罢,曹操反身回房抓紧准备起来上路的行囊。
终于要和曹操一同到前线打仗去了,虽然奚利伟在前阵子就已经想到这个结果了,但是正在到了事情到来的时候,还是感到异常的兴奋。
奚利伟记得在这场战役中,著名的桃源三兄弟也参与其中,只是很不凑巧,这个时代的两个大英雄在那天差点就碰上了面了,不过虽然曹操碰不上,自己却也许可以耍点小聪明,尽早地看看这三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大英雄。
现在的自己可以说是曹操身边的第一智囊了,然而奚利伟自己这个智囊,却为自己感到十分惭愧,这神机妙算却也不是靠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而是自己本来就知道这些事情的发生,这只能说是一个自己的金手指罢了,而仅仅是靠着这样一个金手指,奚利伟就可以吃遍整个三国了,甚至还可以秒杀后期曹操身边的顶级谋士,奚利伟想想都觉得刺激。
第275章 张榜招兵()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万名黄巾甲士在幽州城下呐喊,为首的张角身穿黄色道袍,头系黄巾,举着火把带领着众教徒在幽州城下已有数日。
幽州太守刘焉,是江夏竟陵人,这刘焉还是一名皇室宗亲,张角选则幽州亲自带兵来攻陷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些皇室中人一旦溃败,会给汉朝带来不小的震撼和打击,对于自己的军中士气也是大有裨益。
刘焉立即招来校尉邹靖议事。
“刘大人,黄巾军数量太过庞大了,我们才区区几千人马,实在是不够啊!”邹靖说道。
“那依校尉所言,该当如何应对!”刘焉问道。
刘焉驻守幽州,一直都是兢兢业业,从不敢怠慢朝廷交由自己的重任,也是礼贤下士,凡事都要召集贤士进行商议,可以说是汉灵帝时期为数不多的老实的皇族宗亲,但是后面等到年纪大了,也不知道是咋了,受到时局影响,竟然野心勃勃,走上了一方诸侯的霸权主义道路。
“刘大人,请派军士严防死守幽州城门,后方应速速招兵买马,在黄巾攻破之前需召集万名精锐甲士才足以应对啊!”邹靖说道。
“那便按校尉的意思去办!”
与邹靖商议完毕之后,刘焉就火速派人出榜招募义兵。
幽州城内,最为热闹的市场,聚集着来来往往的客商,还有大量前来购物的百姓和小贩。
而且市场又离城门口很近,进进出出城的人都能看得见。
张榜的士兵士兵就在这个市场的公告栏上,张贴了招兵的榜文。
这榜文一贴出来,果然是吸引了大量的行人和商客上前观看。
“这写的是啥啊!”
“俺是个砍柴的,俺也不懂啊!”
“让俺来看看……”
“嘿嘿,俺也不认识!”
周围的人一阵议论,却大多都是大老粗一个,还有来往的商人也是顾自地看着,只有一个人拼命地往前凑了过去,这人长相宽和,面庞比较和善,但是一双耳朵的耳垂都快挂到肩膀上了,双手伸直了竟然都快碰到膝盖骨了,这乃是帝王之相!
这人姓刘名备,字玄德,是皇室宗亲,只不过算是外支庶出的后人,绵延好几代了,此时也就和庶人差不多了。
刘备自小就爱读书,读书读得眼睛有些近视,不凑近看榜文还真是有些看不太清。
众人见到面如冠玉的刘备,一看就是一名饱学之士。
“喂!读书人,这榜文上面写着什么啊,你给我们读读呗!”
“是啊是啊!”
众人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