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崇焕好像不认识眼前这个姬庆文一般,抬眼将他重新打量了几遍,这次啊开口说道:“那你有什么主张?”
“我能有什么主张?”姬庆文答道,“袁督师领军作战,我是心服口服的,自然愿意遵照袁督师的命令执行。然而督师现在一意孤行,不愿透露下一步的计划,难免落下刚愎自用、不听谏言的恶名。不但督师麾下将领会有些意见,就连皇上也难免会……”
说到一半,姬庆文忽然“哼哼”冷笑两声:“皇上的手段,恐怕袁督师要比我清楚得多。”
袁崇焕听到这里,终于有些不淡定了,试探着问道:“按你的意思,是要我将下一步的计划通报全军将领,并由你用专奏之权陈奏给皇上?”
“对,就是这个意思。”
“不行!”袁崇焕脱口而出地说道,却又立即改了口,“向皇上通报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满洲皇太极狡猾刁钻更胜其父努尔哈赤,说不定就在我军中安插了奸细。我今天将作战计划通报下去,闹不好明天就回摆在皇太极的书案之上。”
姬庆文想了想,觉得袁崇焕的主张倒也有几分道理,便也妥协半步,说道:“既如此,那就请袁督师将作战计划向我透露一些,我当场写好奏章,便派锦衣卫指挥佥事李元胤,直接送到紫禁城里去。保证这件事情,除了你、我和皇上之外,不会有第四个人知道。”
袁崇焕也低头考虑了一下,终于请姬庆文在书案旁边坐下,慢慢地将自己的作战计划说了出来。
原来是袁崇焕觉得皇太极此次从西北喜峰口入关,动作虽然干净漂亮,总体计划却太冒险了一些,一旦明军突袭喜峰口要害,便能将女真八旗精锐全部堵塞在关内,从而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因此只要运行得当,便能将八旗主力全部消灭,从而从根本上解除辽东女真的威胁——从这方面讲,这次满洲八旗进关不是一个重大的危机,反而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战机!
然而想要达成这样的作战目的,首先就是要诱敌深入,将皇太极手下的八旗主力,往京城方向引诱,从而造成遵化、喜峰口这两处关节的空虚,然后才能出一支奇兵将这两处攻打下来,从而封堵住皇太极的退路。
为了达成这样的战略目的,现在万万不能同皇太极正面交锋——
若是胜了,皇太极在受到损失之后,便会知难而退,直接退回关外;若是输了,那袁崇焕麾下的辽东铁骑便会失去战斗力,别说是攻打遵化、喜峰口了,能否保住京师安全都在可与不可之间。
姬庆文听袁崇焕讲到这里,才知道这位袁督师是苦心孤诣,想要利用此次机会,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歼灭满洲八旗主力。
作为一个紧密依托于大明朝廷,才能依靠垄断地位赚取大量资本的官商,姬庆文自然是要极力促成袁崇焕这样的计划的。
于是他毫不犹豫,当即用自己歪歪扭扭的字写了一封奏章,说明袁崇焕的打算,希望皇上能够全力支持配合。
写完之后,便送给袁崇焕过目。
袁崇焕见他虽然文采疏漏,却也将一件事情写得清楚明了,便也不去改动,而是亲自将奏章密封好了以后,递还给姬庆文,让他这就派李元胤送到京师紫禁城里去。
姬庆文将这件事情办完,又道:“袁督师,皇上虽然心里有数,可底下将领却还有不解之处。要不要向他们吹吹风,也好稳定一下军心?”
袁崇焕说话态度缓和了一些,主张却依旧十分坚决:“不用。这些人,只需严格听从我的号令便好,让他们知道那么所作甚?”
这是大明崇祯二年十一月初九发生的事情。
袁崇焕按兵不动,对面的皇太极也一样是逡巡不前,每天派出小股兵士四处游弋而已,大军则集结在遵化城周围,既没有大举向关内行动、也没有退出喜峰口,更没有尝试寻找机会同袁崇焕决战。
过了两天时间,关外镇守锦州的锦州总兵祖大寿、都督佥事何可纲也奉旨领军进关,并同袁崇焕在蓟州会师。
祖大寿所率兵马五千余人,乃是从李成梁开始一脉相承的辽东铁骑,虽然性格桀骜不驯,然而同女真人作战经验极为丰富,是一支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有生力量。
因此,有了祖大寿、何可纲的加入,袁崇焕手里便又有了一张王牌,心中的底气更加充足。
对姬庆文而言,祖大寿的到来,倒是给他带来一个见过几面并且还算投缘的故人。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祖大寿的妻弟吴襄的儿子吴三桂。
吴三桂在崇祯元年时候进京赶考武进士,同姬庆文颇有一些缘分,一同受到崇祯皇帝的赏识。
经过了两年的历练,如今刚满十八岁的吴三桂已是长得人高马大、相貌堂堂,唯有唇上长出的两撇还显柔软的小胡须,给他脸上增添了几分稚嫩。
有了这些生力军的加入,袁崇焕手上兵权越来越重,然而他却依旧没有半点主动出击的意思。
他手下那些将领,原本希望性格暴躁刚烈的祖大寿,能够出面催促一下袁崇焕,却不料祖大寿对袁督师是死心塌地的佩服,无论袁崇焕做出怎样的决定,他都是不打半点折扣地执行。
如此这般到了十一月十四日,还是皇太极那边先沉不住气。
倒不是他性情不稳,而是皇太极带来的八旗子弟,出兵作战时候只随身携带三天的干粮,其余补给说好听些便是因粮于敌,说难听些便是从占领区抢夺——如今他们在一座小小的遵化城里等待了十天,抢夺来的粮草已快消耗殆尽,要么立即退回关外、要么继续向京师进攻。
皇太极选了第二条路。
他同手下的兄弟和谋士商量过之后,决定孤注一掷,只留少部分老弱病残在遵化虚张声势,其余全军主力绕开重兵把守的蓟州城,直扑京师——料想袁崇焕即便有抄自己后路的打算,也是投鼠忌器,不敢不派出全军主力来追击堵截住自己的大军。
果然不出皇太极之所料。
袁崇焕接到前方传来的皇太极已离开遵化城的消息之后,便是大喜过望,以为到了能够实现自己“关门打狗”战略的时候。
然而进一步的消息传来,却又令他陷入了犹豫。
皇太极这次竟一概往常以稳为主的风格,竟调集起全部八旗精锐并协同的蒙古、汉军部队,总数超过十万人,全军向京师猛扑,似乎有要围困并攻破京城的打算。
这无疑让袁崇焕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让这位素来果断自负的蓟辽督师也禁不住犹豫起来。
第一四一节 吹出去的牛皮()
袁崇焕的犹豫并没有持续多久。
原来是替姬庆文去京师递送专奏的锦衣卫指挥佥事李元胤回来了。
他回来的同时,还带了崇祯皇帝写给姬庆文的回信。
并且除了这封回信之外,另带了崇祯给袁崇焕的秘旨。
崇祯给姬庆文的回信写得很简单,不过寥寥几个字:“知道了,写得好,今后常进密奏。”
而给袁崇焕的密旨也同样简单:“不可使皇太极大军攻击京师。钦此。”
这旨意虽然简单,态度却异常清晰,更将袁崇焕心中的一切逡巡犹豫之情全部打散,只能召集全军人马,尾随追击皇太极。
姬庆文没想到皇帝简简单单一道旨意,袁崇焕便会将苦心孤诣谋划的“关门打狗”之策全部推翻,忍不住问道:“袁督师,皇太极急于进攻京师,反而说明其补给已到了极限,现在放弃既定计划,未免有些太可惜了吧?”
全军上下,袁崇焕也只有姬庆文一个人可以推心置腹,便叹口气道:“这是皇上的旨意,又能有什么办法?”
这一点姬庆文是同意的,却不赞成袁崇焕全军出击的命令,说道:“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全军追击皇太极,可留一部偏师在此,可以试探着攻打一下遵化城,或许就能将皇太极的退路拔了,岂不是两全其美?”
袁崇焕白了姬庆文一眼:“这道理我会不懂?可留谁、不留谁,可是一个大学问。跟着走的,势必要同八旗精锐展开一场血战;留下的,便能保全实力。哼!谁都想吃肉、谁都不愿啃骨头,所以我干脆带他们全都去啃骨头去!”
姬庆文不仅蹙眉道:“袁督师奉旨节制三军兵马,发号施令,谁敢不听?”
袁崇焕脸色黑的仿佛锅底,答道:“我本部人马自然能够调遣随意,可祖大寿、何可纲等人都是助战而来的,他们肯奉命固然不错、若不肯奉命,大军岂不四分五裂了吗?说句难听话,遵化城就在前头,本督师这就命令姬大人所部去强攻遵化,姬大人是什么想法?”
姬庆文听了一愣——遵化城虽然已没了皇太极主力的驻扎,然而城中守军到底有多少实力,谁也不知道。仅凭姬庆文五百人马,去攻打遵化城池,搞不好就是以卵击石。
袁崇焕见姬庆文也不免有些犹豫,冷笑一声道:“哼,既然姬大人也无意见。那我这就要传令下去,全军出动追击皇太极,姬大人所部都是步兵,也请早作准备吧!”
…………
袁崇焕全军追击皇太极主力虽然是出于无奈,不过也并不全不讲章法。
他并没有简单尾随敌军行动,而是利用自己熟悉关内地形的优势,截弯取直,从蓟州出发直趋京城门户的通州城。
袁崇焕此次带入关内的精兵,大多是骑兵,行动速度比起女真八旗铁骑落不了多少下风,后发先至,只用了两天功夫,便已进驻通州。
而姬庆文麾下五百团练,虽都是步兵,却在陈文昭的严格训练之下,无不练就了一双飞毛腿,行动速度比起关外铁骑也慢不料多少,不过是前脚后跟的功夫,便也进入了通州城——而他那辆装了火炮的战车,也在八匹驮马的牵引下,如期进入了通州城。
至于其余同样归袁崇焕节制的各地勤王军队,则被远远落在身后——袁崇焕本来就瞧不起这些杂牌军,自然也就懒得去同他们多计较了。
进城之后,袁崇焕照例派出斥候探查皇太极的情况,不久便知其大军正在通州以南四散劫掠百姓、收集补给。
袁崇焕觉得一味退守城池、消极避战,放纵皇太极四处劫掠,难免皇帝面上有些过不去,便点起几员战将,要其各领本部人马,出城寻机同女真人打上两仗,也好打压一下皇太极的气焰。
于是袁崇焕手下大将,祖大寿、何可纲、吴襄吴三桂父子,及其他将领,各率所部数千精骑,出通州城寻找同满洲八旗交战的机会。
至于姬庆文,袁崇焕虽然有意看看他用戚继光军法招募的团练的势力,却因他与袁崇焕同辈,又有遇事直奏圣上之权,不愿直接下令调动,而是专门将他请来,用商量的语气请姬庆文领军同女真人较量一番。
姬庆文倒也想试探一下满洲八旗的势力,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像后世的清宫戏里吹的那样不可战胜,便答应下来。
可一会自己营帐,姬庆文将自己的决定告诉陈文昭的时候,却引来陈文昭的忧虑。
陈文昭同女真八旗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知道在京师附近这样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带,八旗骑兵如鱼得水,仅凭自己手下没有骑兵策应的五百团练步兵,恐怕难以在同八旗铁骑对抗中占有多少优势。
姬庆文听了陈文昭这话,不免有些后悔起来。
可是自己吹出去的牛皮,就是跪着也要实现。
于是姬庆文只能硬着头皮勉强率军出征——只求不要遇到八旗主力,以免陷入打不过、走不脱的窘境。
因此姬庆文所部五百团练,驾着战车、扬起战旗、扛上兵器、排好队伍,并随身携带两天的干粮,离开蓟州城,终于要迎来这支“戚家军”、“姬家军”成军以来最大的考验。
这时,姬庆文优于其他将领的另一个优势就体现了出来。
别人家出征作战,都需要自派斥候侦查前方情况,而姬庆文身边站了个锦衣卫指挥佥事李元胤,自然就可以依靠密布于京师周围的锦衣卫耳目,将情报信息源源不断地送到自己眼前。
果不其然,姬庆文原定以通州为圆心,走一个两天路程的为周长的圆周,再回到通州。
可他出城走了不到两个时辰,便传来情报:东南方向有一队女真骑兵,人数在五百人左右,打红色旗帜,正往我军方向赶来。
姬庆文听了这消息,赶忙召来李岩、陈文昭商议对策,决定是先去接触一下,还是暂且避战。
却不料却是陈文昭主动提议道:“姬大人,打红旗的队伍,不出意料乃是满洲正红旗的人马,旗主是努尔哈赤的二儿子代善,皇太极的哥哥,最嚣张便是此人了。末将觉得可以乘敌军数量不多、轻敌冒进的机会,去打他一打,也好挫一挫对手的锐气。”
陈文昭原本谨慎得近乎胆小,此刻却来了勇气,不禁让姬庆文感到有几分奇怪。
他正要开口询问,却听李岩在一旁笑道:“我猜出来了。想必当年浑河一役之中,攻打戚家军的,也有这位正红旗的代善的份吧?”
陈文昭点头道:“李先生果然聪明。末将日思夜想,就是如何报仇雪恨。没料到今日不服吹灰之力,便抓住正红旗下五百人马,正好可以拿来开刀,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只是不知代善这厮,是否在阵中……”
说到最后,陈文昭已是咬牙切齿。
姬庆文认识这位昔日的戚家军游击将军也有一年多了,终于看见他作为一名铁血战将身上洋溢出来的杀气,想也不想便点头道:“那好,我还没见过真的女真人长啥模样,去杀他一杀正合我意!”
于是姬庆文便让李元胤密切关注这支八旗正红旗队伍的动向,又让陈文昭指挥五百团练这就取出干粮、清水,抓紧时间饱餐一顿之后,便向敌军的方向侦查前进。
走了不过半个时辰,前头便有锦衣卫的探子传来情报,五百八旗骑兵就在前方三里之处,转眼就要赶到。
姬庆文赶忙爬到战车之上,掏出从郑芝龙那里取来的那只望远镜,朝正前方望去,果然看见前头烟尘之中,有一哨骑兵身穿皮盔皮甲,正飞速往自己这边赶来。
第一四二节 跪着也要实现()
陈文昭也已看清情况,赶紧下令道:“女真作战已骑射为重,凡暴露在外的兵士,无不中箭仿佛刺猬。想要保命的,全部给我躲藏于战车之后,不听号令敢于探头东张西望者,不待我施以军令,敌军便已将其射死!”
他话音刚落,五百兵士便排列好了齐整的队伍,带着颇为紧张的神情、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谨小慎微地躲藏在战车之后。
姬庆文也同样躲藏起来,并透过战车厚实的木墙上预留的观测孔朝外观察,却见八旗铁骑须臾之间便已杀到,在距离战车五十来步的地方勒住了战马,五百精骑张弓搭箭,只待一声令下便会箭如雨下,将眼前的敌军统统射成刺猬。
却不料女真骑兵并没有直接动手,而是从阵中走出一人,用颇为纯熟的汉语大声喊叫道:“来者何人?通报姓名!”
姬庆文心想:两军交锋,打就是了,为什么要通报姓名?难不成是《三国演义》看多了,尽学会了小说书上的套路?
于是他想也不想就答道:“我姓‘我’,单名一个‘爹’字,你们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没话没屁,就赶紧开打!”
那过来传令的八旗兵丁倒也实诚,顺着姬庆文的意思说道:“‘我爹’将军,看你们队列齐整、旗帜鲜明,并非乌合之众,不如就投降了我军,大贝勒必然不会亏待‘我爹’将军。”
这人一本正经地“我爹”、“我爹”地说个没玩,逗得姬庆文手下兵士不禁窃窃发笑,原来紧张无比的气氛顿时变得松快起来。
姬庆文勉强忍住笑,高声说道:“要打就打,多废话什么?爹还忙着呢!”
正在这时,八旗阵中又见一员战将跨马上前,问那传令兵道:“说半天了,你打听出来对面是谁没有?”
这位老实巴交的传令兵回答道:“这位将军乃是‘我爹’,看来并不愿意投降,如何交战,还请大贝勒定夺!”
同样躲藏在战车之后的陈文昭,听见“大贝勒”三个字,神情顿时严肃起来,在姬庆文耳边低语道:“姬大人小心了,大贝勒便是代善,皇太极的哥哥,是满洲八旗里作战最勇猛凶悍的。”
姬庆文听了心中也是一紧。
可他这份紧张维持了没有片刻功夫,随即又放松下来。
只听代善扯着粗哑的嗓子大喊了一句:“你藏着做什么?‘我爹’,你出来说话!”
姬庆文忍不住放声大笑道:“乖儿子,你找爹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好了。爹我忙着呢,没空出来跟你说话!”
话音刚落,姬庆文身后的兵士顿时爆发出哄堂大笑。
陈文昭唯恐麾下团练起了轻敌之心,赶忙回头瞪着眼睛训斥道:“噤声,不许发笑!”
五百团练兵士,这才勉强忍住大笑,握紧了兵器,准备即将到来的厮杀。
代善那边有个似乎是汉人的军官纵马走到代善身旁,在他耳边说了好一阵话。
代善这位不可一世的大贝勒终于反应了过来,满脸狰狞地说道:“好个南蛮子,老子看你打了‘戚家军’的旗号,才同你多说几句,没想到你这蛮子居然敢调弄老子,活的不耐烦了!”
说罢,代善大喝一声:“给老子射箭,把这南蛮子射成刺猬!”
满洲八旗的战斗力果然是名不虚传,这五百精兵更是代善统领的正红旗下的精锐,听得大贝勒一声令下,手中的箭矢便如飞蝗一般向姬庆文发射过来。
好在姬庆文花了大价钱,又集合了宋应星、汤若望这两位中西科学家心血的这辆战车,就是专门为防御女真人的骑射而打造的——不仅整车都用结实的桧木制造;木材表面又不知涂了多少层桐油,涂得光滑无比,就连苍蝇都没法站住;更在木材连接之处增加了铁皮的保护,变得更加坚固无比;车身更是高达一丈,八旗兵士无论骑在怎样的高头大马之上,都没法居高临下直射杀敌。
因此八旗兵数阵箭矢射过,只在战车表面造成了深深浅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