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工程师-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还瞪得溜圆,仿佛不相信自己遇到的事一样。

    数一数,串在长枪上的脑袋差不多有一百多个,正好一个百人队的数量。

    姜建勋身后的首领们开始低声议论起来,纷纷叹服:“看到了吗?一百多个蒙古人的脑袋啊。”

    “看到了,真是不简单,那些蒙古人每一股以百人为一队,凶悍得很,一人双马,来去无踪,逮着我们人少就杀,我们人多就远远骚扰,弄得我们撵又撵不上,打又打不过,连城都出不了。”

    “这些白甲兵居然灭了一队,着实厉害,不过,看上去不像韩家和虞家的兵啊。”

    骑兵们跑向一旁,烟尘散去,露出了后面的大队人马,有数骑驰骋向前,当先的两人,正是大伙的熟人,韩昭宣和虞胤。

    这两人意气风发、满面春风,脸上洋溢着喜气,好似马上就要入洞房的新郎官。

    姜建勋等人一喜,连忙策马迎上去,到了近处,正欲打招呼,却见韩、虞两人将座下马儿一拔,两人分开两边,欠着身子将身后一人露了出来。

    韩、虞二人态度谦卑,模样恭维,好像后面的那人是两人不敢得罪极为尊贵的人物一般。这可不大对劲,了解的两人的都知道,韩昭宣和虞胤可不是轻易低头的主,两人在平阳府呼风唤雨,拥众数十万,连姜建勋都不大放在眼里,是两个独霸一方的军阀人物。

    这更加刺激了众人的好奇人,纷纷和板着脸的姜建勋一起,凝神看向了打马前出的那一人来。

    只见此人白马白甲,猩红色的大氅裹着流苏迎风招展,铁盔上一对凤翅配上虎面,甲胄上两块铜镜搭着铁叶,腰间劲弩高悬,手中长刀紧握,一身的戎装神采奕奕,偏偏虎面下一张脸庞清秀得宛如一个书生,虽皮肤黝黑身高体壮,却从骨子里透着一股文人般的气质,浑身亦文亦武,丰神俊朗,让人恍惚间犹如见到一员年轻版的周瑜现世。

    所有的人都安静下来,一腔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

    那韩昭宣很得意的看到这伙人的表情,眼神流露出“瞧你们这没出息的样子”的意味,然后咳嗽一声,清清嗓子,用无限恭敬的语气高声道:“诸位大人,这位是大明平凉候、川陕总兵,挂平北将军印,御赐尚方宝剑,奉朝廷谕旨,领兵赴山西抵御东虏,凡山西诸镇,皆受其节制,以安大明疆域!”

    此言一出,无人不惊!

    姜建勋等人的脸,顿时就垮了下来!

    (本章完)

第390章 顺我者昌() 
韩昭宣本是当过官的人,这番话喊得官腔十足,铿锵有力,好似一架楼梯,将王欢高高抬起,平地升高三尺,带着光环让众人仰望。

    但听在姜建勋耳中,却如小皮鞭狠狠抽打,一鞭就把他打矮一截,接连几鞭,打得他矮了七八分。

    没法不矮啊,看看人家身后那宛如天兵天将一般的白甲军队伍,在瞧瞧自己身后那伙歪瓜裂枣七高八矮十个人里就有五种衣甲的大头兵,姜建勋就不得不憋住了闷气。

    当然了,如果仅仅凭借衣甲鲜明就能让他服气颤抖,那他就不是姜建勋了,在稍稍的迟疑之后,他恢复如常神色,不卑不亢的策马向前,朗声向王欢道:“原来是平凉候到了,末将大同镇参将姜建勋,奉晋国公之命,在此召集义军共谋讨伐太原方略,有幸得见平凉候,真是三生有幸!”

    王欢微微错愕,讶然问道:“晋国公?”

    见他吃惊,姜建勋的虚荣心很是得到满足,刚刚被小皮鞭抽打的自尊心也平复了许多,带着一丝骄傲,他拱手道:“侯爷大概还不知道,大明朝廷为褒奖山西军民忠君之心,前些时日特遣中官马鸣图,携带敕书印劄赶赴大同,册封大同总兵、镇帅姜瓖为晋国公,统领山西军兵,共拒胡虏。”

    王欢眉头一展,点头道:“原来如此。”

    姜建勋抬头举目朝四面扫了一圈,眼神凌厉,目光所及之处,众义军首领目光游离,除了侯和尚等人热切的回应之外,其余的人都纷纷侧目。

    这伙见风使舵的家伙,刚才眼看就要被说动归附自己了,却在节骨眼上被王欢打断,如今见了陕西兵威风腾腾的样子,当然更不会把自己当回事了!

    姜建勋咬着牙齿,山西西边和南边,因为靠近河南和陕西,土地贫瘠、灾害频繁,人民苦贫、民风彪悍,历来不被官家重视,也是姜家势力的薄弱处。

    但是如今姜家苦心经营的晋北和晋东,已然成了战火纷飞之地,清廷重兵屯集,姜建勋本人就是被清兵从忻州打得大败,退到晋中的,现在站在身边的义军首领,大半都是跟姜家关系不深的明朝故吏,要将他们抓在手中,非常困难,今天好不容易聚集齐了,威逼利诱之下即将成功,却来了王欢这尊神,当然令姜建勋狠得牙痒痒了。

    把心一横,姜建勋冲王欢拱手一揖,肃容道:“侯爷既然到了,此间众议还未有结果,不如请侯爷移步,共同到城内商议,按照晋国公定下的方略行事。”

    这句话,就等于摆明了,你王欢远来是客,就听我们的吧,山西的战事,可不能让你说了算。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顿时一怔,王欢倒是波澜不惊,脸上看不出什么来。韩昭宣和虞胤却庞然变色,一齐喊了起来:“姜建勋你何德何能,要侯爷按你说的办?”

    姜建勋板着面孔,冷然向二人道:“这是晋国公的山西,当然要按他老人家的方略办,尔等也是晋官晋将,难道要胳膊肘往外拐吗?”

    韩昭宣大义凛然,指着他怒道:“荒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山西是大明的山西,岂能归晋国公个人?平凉候有谕旨在手,奉旨驰援,当然不能居于晋国公之下!”

    姜建勋满面寒霜,如果不是王欢大军在侧,他早就抽刀把韩昭宣砍了,此刻他不得不压着火气,冷笑一声:“那么谕旨上,可曾写明山西主事者是平凉候?”

    韩昭宣顿时一窒,扭头向王欢看去,他没有见过什么谕旨,只见过夔州军的刀和炮,当然答不出来。

    众目睽睽之下,王欢面不改色,眯着眼缓缓道:“这个倒是没写,朝廷没有督师在山西,也就无人主事。”

    韩昭宣眼神一暗,顿时焉了几分,而姜建勋却兴奋起来,笑容越显阴冷,这王欢看来是个傻子,居然主动承认谕旨中没有写明他是山西主事者,要知道这谕旨没人看到过,他怎么说都行啊。

    还未待他做出反应,却听王欢缓缓的又说出了下文:“不过也没有写主事者是姜瓖啊。”

    姜建勋一愣,继而大怒,大声道:“姜总兵为国公,侯爷你不过是侯爵,论起级别高低,当然以晋国公为尊!”

    王欢瞅他一眼,毫无动怒的意思,依旧缓声道:“爵位不过决定朝堂上站班的次序和俸禄的高低,外出领兵,应当以实职为重,姜瓖和本候,都是挂印总兵,没有尊卑高下之分,平职而已。”

    “即是平职,相互间也就没有从属关系,大家都是大明臣子,只要一心为公,精诚团结,同样能做出一番事来。”

    他看向站在姜建勋身后,默不作声的众多义军首领,话带旁音的说道:“至于在场的各位,何去何从,是单干还是跟着官军协从,自行决定吧,不过本候有言在先,但凡今日表态愿意归附大明的,今后建功立业,加官进爵,一寸功劳我也不会少你的。今日过后,再无此路!”

    虞胤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武将,拙于口舌,故而刚才都是韩昭宣在说话,他插不上嘴,这时逮着机会了,立刻高声附和起来:“众位,平凉候一个时辰攻下翼城,两个时辰破开平阳府城,此等强军,正是我大明前所未见的中兴之将才有的风范,我老虞目不识丁,只认得一个道理,乱世中拳头为大,谁猛我就跟谁!各位可要考虑清楚,可别错过侯爷的美意,将来后悔啊!”

    他话音刚落,姜建勋身后就跳出来一个光头,怒骂道:“虞蛮子你个不义之徒,放的什么狗屁?姜总兵当年的恩情都喂到狗身上了?”

    虞胤大眼一瞪,看清楚原来是侯和尚,立刻破口大骂的还嘴道:“你侯和尚有脸说义气?老子在平阳跟清兵死磕,向你借兵你理都不理,还厚着脸皮论义气?来来来,今天我俩就在这练练!”

    说罢甩蹬下马,大踏步的向侯和尚走去,他斜披一件半身甲,敞胸露怀,一身肌肉盘根错节,黝黑发亮,望之令人生畏,侯和尚却毫无惧意,应声跳下马去,迎着虞胤就奔了过去,两人如两只暴怒的狮子碰在一处,挥拳踢腿的打了起来。

    没人去劝,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王欢身上,只见王欢瞥了一眼姜建勋,不再理他,高居马上,傲视群雄,淡然的补了一句:“愿意跟着我打鞑子的,都过来吧,我也不进城了,就在这里和诸位会盟吧。”

    在他身后,大队夔州军已经排成了方阵,如一块块凝固了的白云,在猎猎军旗下默然肃立,那百余个蒙古人的脑袋被扔在了近处,堆成了一座小山。

    韩昭宣很自然的第一个走到王欢身后,他还面带喜色,觉得自己第一个站过来是一种荣誉。

    余下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望望那排列整齐、刀枪林立的白甲军阵,在心里掂量了一回轻重,有相互熟悉信任的,还凑在一边咬了咬耳朵。

    很快的,第二个人站了过去,有人带了头,剩下的人就好办了,纷纷朝王欢身边聚了过去,后面有动作慢的,甚至跑了起来,唯恐落在后面。

    他们从铁青着脸的姜建勋身边经过时,甚至没有正眼看他一眼,任由他那怨毒的眼神在背后放射火花。

    很快的,几乎所有的义军头领都归在了王欢一侧,他们不便去骚扰王欢,就围住了韩昭宣,悄声打听什么,而韩昭宣则面泛红光,高声的讲述起来平阳城破的经过。

    用的评书语法,就跟他从那小兵嘴里听来的别无二致。

    而姜建勋这边,则只余下寥寥数人,都是姜家在晋中为数不多的铁杆盟友。

    抛开还在厮打的两个武夫,城外的阵营已经分明,王欢得到了大部分义军首领的拥戴,姜建勋完败。

    (本章完)

第391章 劝服() 
眼瞅着王欢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姜建勋的脸色越来越难看,面色由青转黑,偏偏又不能用强发怒,最后变成无奈的苍白。

    王欢并没有一直盯着他看,他的目光望着汾州城头的方向,仔细观察打量着。

    汾州城,曾为山西布政使司直隶州州治,万历年间升为府,辖一州七县,泱泱大州也,加上紧靠省治太原,境内多富商豪族,更有两座藩王府设在城内,故而城池高大坚固,虽不及太原、大同之类的巨岜壮观,却也极为气派。

    不过经过累月的战乱,城上已呈现破败之势,三层高的木质城楼早就被付之一炬,唯留下一些烧焦的梁柱残骸,城墙上不少地方,青砖剥落,露出里面黄色的夯土来,就连很多条石砌就的垛口,都缺角少棱。

    王欢摇摇头,暗叹乱世炎凉,汾州可是晋商发家的大本营啊,明朝有句话,叫做“辽东行商,山西过半,而以汾州居多。”说的就是后金与大明商人做生意,主要就是同晋商打交道,最初是用些人参貂皮跟明人换些铜铁米盐,到后来逐渐熟络了,开始交换昂贵奢靡物件,到最后,晋商把大量宝贵的军事物资例如火药、火器、兵器等等,通过边墙走私或者海路运输,贩卖给后金,换取大笔银子,顺带的还通风报信,传递些军情过去,故而后世有人说,晋商就是大明的第五纵队,是藏在内部的硕鼠。

    他们赚钱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过,换到自己手中的银子,都是后金从大明掠夺过去的,强盗只不过把它们过了次手,交到他们手中而已。

    大概城里的富户,都已经逃到太原去了吧。

    王欢心想,这些商人,跟清廷关系深厚,唯恐乱兵一到受到波及,一定在山西反清伊始就卷起家财走了。

    到时候可不能便宜了这些家伙,太原城破,第一时间就要搜罗他们的家财。

    想了一阵,王欢收回思绪,将目光重新放到眼前来,却惊讶的发现,对面的姜建勋身边,一个人也没有了,除了几个孤零零的亲兵,一个义军首领都不再。

    回头一看,韩昭宣正口水横飞的向聚在身边的一群义军首领发表演讲,这人打仗稀松,文官嘴上功夫却是极为出色,将平阳府城破时的情景讲得惟妙惟肖,娓娓动听。

    虽然他并没有亲眼见到过。

    伴着他的讲述,围观众人不时的发出倒抽冷气的“呲呲”声,宛如一群唧唧叫的老鼠,特别是当听到夔州军火器万炮齐发,数百颗“火弹”齐射,犹如地动山摇般的轰塌平阳城墙时,“呲呲”声到了高潮。

    “你们跟着平凉候,那是你们的福分,看到了吗?我和虞胤拥兵数十万,还不是甘当侯爷的马前卒。”韩昭宣的口水仿佛多得喷不完,一直在玩命的四溅,他还神秘兮兮的压低声音,向众人轻声道:“还有,皇上器重侯爷,要将崇祯帝的女儿长平公主许配给他,各位,你们谁当过皇亲吗?没有吧?侯爷今后就是皇亲!今上还没有龙子,一旦有个好歹,侯爷的公子指不定就是……明白了吗?”

    这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浇在众首领头上让他们恍然大悟,纷纷用热切的目光看向了王欢,如果不是顾及到在场的姜建勋的颜面,一定有人上去大肆拍马,媚词如潮了。

    正所谓有人欢喜一定有人忧,王欢这边热烈激昂,姜建勋那边就是凄凉孤单。

    姜建勋脸上挂不住了,他无心也没脸再逗留下去,也不可能像那些义军首领一样去紧抱王欢的大腿。

    他用怨毒的目光死死看了韩昭宣一眼,然后漠然向王欢拱一拱手,冷冷道:“既然侯爷自有主张,末将也不便再说,但汾阳是末将打下的,还请侯爷不要为难。”

    王欢瞄他一眼,眼皮微眯,没有说话,只是将手轻轻一挥,示意他去吧。

    姜建勋咬一咬牙,今天他已经咬了多少回牙了,然后将拔转马头,头也不回的径直入城去了。

    李定国勒马于后面不远处,见姜建勋远去,策马上来,靠近王欢轻声问道:“要不要……?”单手做了个下劈的动作。

    王欢摇摇头,看着姜建勋的背影缓声道:“不必了,此子并非罪大恶极之徒,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维护姜家在山西的权威,换做是你,一样会为了本候的利益而不惜得罪权贵的。”

    这话是说姜建勋的,却让李定国听得血脉偾张,心里暖流四溢,赶紧的低下头免得在王欢面前失态。

    王欢却没有察觉,自顾自的继续说道:“他要汾州,就给他吧,没有他在身边碍手碍脚,倒还清静自如些。”

    李定国应声喏喏,王欢回过头来,向另一个方向指一指道:“去把那两人分开吧,打了这么久,就不嫌累吗?”

    李定国循声一看,笑了起来,原来虞胤和侯和尚两人,居然还在一边打得不可开交,连姜建勋已经拔马离去都没有注意到,打得忘我,打得投入。于是将手一挥,领着十余个膀大腰圆的军士,朝两人奔去了。

    王欢又向和韩昭宣聚在一处的众多义军头领微微一笑,团团拱手,惊得这伙人忙不迭的跳下马来,弯腰作揖,唯恐失了礼数。

    “诸位大人,本候初到,还不知晓各位姓名,据地何处,请各位一一道来如何?”王欢笑容可掬,客气的问道。

    “这个应该的。”韩昭宣又是第一个开口,然后仿佛吩咐小弟般的冲众人道:“各位来吧。”

    这些人都是豪强,当然不大满意韩昭宣这种大师兄一样的做派,不过也无人反对,反而一个个拍着队一样恭声向王欢禀报自己的名字籍贯。

    “下官永济州李企冕,见过侯爷!带兵五千,愿追随侯爷,共赴国难!”

    “下官石楼封汝宦,见过侯爷!带兵两千,也愿意追随侯爷!”

    “末将潞州胡国鼎,见过侯爷,率众三万,愿随侯爷征战!”

    “末将泽州陈杜、张斗光,率众两万,见过侯爷!”

    ……

    好像太和殿上排班上朝一样,数十个义军首领,规规矩矩的站到王欢面前,自行通报姓名,报上自己的领地军力,这些人的手下,数目并不准确,为了彰显自己的力量,往往夸大其词,而且就算是实数,其主力也是不成规制的民军,所以王欢很清楚,虽然这些人报出的数字即使是个天文数字,还是不够看的。

    不过王欢依然面带微笑,待每个人都上前说过话了,心里一一记下,然后向其中一人朗声道:“王淳明,本候欲领大军会盟众头领于交城,你可否尽地主之谊,为我大军预备营地,布置节堂?”

    叫做王淳明的首领,顿时有些措手不及,在众人注视下,面色涨红,略显惶恐,这也难怪,交城不过一小小县城,民不过万,兵不满千,王欢却在众多大豪中偏偏叫出了他的名字,当然让他即欢喜又局促。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侯爷大驾,小县蓬荜生辉啊!”王淳明感觉自己好像瞬间长高了一头,昂着脖子应道。

    交城,隶属太原府,距离太原府城,不过一百一十里,中间广袤空旷,无山无水,没有天险阻碍,一天之内,可兵至太原城下。

    (本章完)

第392章 围点打援() 
交城很小,周长不过七里,城有四门,在西门外另有卫城一座,当然更加窄小了。

    因处于晋中官道上,交城城虽小却很热闹,城外自发的搭建有不少民居房舍,规模竟然比县城还大,官道从中横穿而过,两侧的房屋夹道而建,林林种种的商铺店家旗幡如河边的芦苇荡一样茂密,白日里,来来往往的行人熙熙攘攘,道旁商铺伙计的迎客叫卖声高亢婉转,街道要紧处,整座县城唯一一座姐儿窑的临街二楼上,姹紫嫣红的红妆粉黛为灰扑扑的街道平添了无穷色彩,只要是男人,都会吞着口水朝挥着手绢媚笑的窑姐们贪婪的看上一看。

    不过这种繁华的景象,已经很久没有见着了,城外的街区宛如鬼城,一个人也见不到,往日里喧嚣嘈杂的店铺全都落下了门板,门板上厚厚的灰尘显示出,这些商家起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