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隼吹摹
原本锦州镇的枪兵,尤其是像忠武营这样的精锐枪兵,都是身着重甲,普通弩箭是根本打不穿的,否则怎么在广宁战场上面对数万建奴骑兵骑射而不倒?
但是没有穿战甲的锦州军士卒毕竟是血肉之躯,不可能抵抗住满天的箭雨,加上人数本身就严重不足,不久之后,就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这时候,突然宫城外却又射入无数羽箭,锦州军后背受敌,更是阵型不稳了,随着宫门轰然倒塌,竟然冲进来一个俏脸寒霜,身材高挑,绝色动人的姑娘来。
“我乃无生老母座下圣女洛鸢,投降免死!”
。。。。。。过了很久,江帆才吃力的睁开了眼睛,一缕刺眼的阳光让他不自觉想要伸手去挡,但是一用力才发现双手都已经完全被绑缚住了,根本动弹不得。
“江统领,你醒了?”江帆醒来,就听到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声音稳重低沉,中气十足,竟然仿佛王者之气蕴含其中,让人折服。
“你。。。你是谁。”江帆断断续续的道。
“孤乃李倧。”那边的人,正是朝鲜的被册封的正统君主,被李沐将近软禁了一年之久的朝鲜王李倧!
“李倧。。。”江帆嘴里嗫喏着,虚弱的道:“袭击王师的。。。是你?”
“是孤。”李倧大方的承认了。
“殿下。。。真是。。。自,取,灭,亡!”江帆恶狠狠的看着李倧,一字一句的道。
“哈哈,你们忠武营经此一战,全军覆没,甚至你们的熊督师,估计都走不到山东,锦州镇,怕是从此要成为历史了。”李倧冷笑道。
“跳梁小丑尔。”要是换了江帆刚参军那时候,肯定不管不顾先骂了再说,但是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也有了自己的大局观和判断力,尽管还不成熟,但也不会轻易被人动摇。
“你们以为辽东巡抚袁崇焕,东江总兵毛文龙那些破事督师真的不知道吗?以为辽西那些关宁狗们背后里做的勾当能瞒得过熊督师,就算瞒得过,能瞒得过李督师吗?!”江帆张着满是鲜血的嘴,一边说着一边笑了起来,后来简直忍都忍不住。
提起李沐,李倧心里瞬间一紧。对锦州军的这个局,是包括朝鲜、白莲教以及无数不能细说的各方势力联合起来下的手,要说熊廷弼能跳出来,他是绝对不信的,否则熊廷弼第一次就不会被人陷害下狱,差点把命都丢了。
但是李沐。。。李倧真的说不准。
善恶是非,忠奸好坏,在李沐眼中似乎并不是那么难辨,对于他来说,仿佛坐在象棋棋盘边的棋手,谁是车谁是马,谁是忠心之士,谁是过河的小卒,几乎一目了然。
李倧在定睛看时,江帆已经没了气息,至此,驻朝忠武营两千一百零四人,已经全部处死,没有一个活口。
其实除了江帆昏迷被抓和几个在朝鲜有家室的投降了以外,其他全部都战死了。
李倧手下的人马也是死伤惨重,原本就不多的世子翊卫司和王家卫士,损失了一千六百多人。
要知道,这可是在地方完全不设防,甚至连战甲都没有的情况下突袭的啊。
就凭着那些人,能不能拿下熊廷弼和一万三千多锦州军,现在李倧真的没有底了。
“传旨,立刻递交国书赴大明,朝鲜有白莲逆匪作乱,世子翊卫司和大明忠武营来援官兵并肩作战,铲除反贼,叛乱已被镇压。忠武营官兵死伤惨重,统领江帆力战而亡,我朝鲜感佩天兵之气节,必将优加抚恤,所有阵亡官兵抚恤由我国承担。并且我们还会在宫城福泰门下,立碑记录王师将士名单,以示天朝恩德,臣不敢忘。”
第117章 船政条例()
朝鲜发生的变故,一时半会儿是传不到李沐这里的,现在的李沐正在细心的审阅手中的文件。
文件不厚,但是字迹清楚,条款分明,封面上写着六个大字东南船政条例。
这是李沐对于自己所辖范围内第一次颁布有条可循的法令,其中对于经过宁波提举司和泉州港审批过的合法商船,给予了利益上的保护,包括官府在内,不得无故扣押和没收未运输违禁商品的船只。
另外关于关税的问题,大明设有关钞收取通行之费,但大多没有成文规定,且主要集中于内河和京杭运河,税率混乱,管理不善,很多税关沦为地方官府盘剥百姓的工具。
新的船政条例其实就是规范了东南三省和沿海的贸易税收,按照货物价值的一成到两成抽取关税,比较昂贵的商品,则加收一成,某些从西洋进口的精巧奢侈品,则收取价值的一半作为税款。
给朝廷请立新的东南海关总署的折子,内阁已经看了,报请皇上圣裁后,天启皇帝指示,只要李沐能赚到银子,做的事情不出格不造反,就任由他折腾。对于天启来说,他是没读过什么书,关税不关税的他也不关心,只要能有银子进账,就是实打实的功劳。
内阁叶阁老还是持谨慎态度,出票拟要求先于苏州地区试行,并且给了一个七品的架子,命名为苏州海关衙门,为期半年,如果成效显著,则可在东南诸省予以推广。
虽然李沐的要求没有全部达到,但是李沐也没有什么不满,客观上来说,海关这种东西,只有李沐知道它的重要性,对于朝廷来说,基本是一个完全没有见识过的新鲜事物。叶向高老成谋国步步为营无可厚非,天启皇帝反而有些不负责任的感觉。
除了设立海关,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裁撤原来的税关,苏州府内八大关钞全部撤销,只在长江和京杭运河设两处海关,对于出海的商船和来往江上船只收取定额关税。
这样一来,内河航运的费用大大降低了,有效的促进了大明内部商品的交流和发展,同时对外贸易的税收也开始有效的被规范化,走私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江南地区,从事走私贸易的各大世家何其多,其实李沐知道,船政条例颁布,必然会引起各大世家的强烈反弹,以前大家都是走私入境,税收什么的从来都没听过,现在动不动要两成的税,岂能让你轻松如愿了。
其实船政条例一开始,李沐就做了开战的准备,东南下辖的福建水师已经开始战备训练,登莱水师由于驻防地改为嘉兴,则更名为浙江水师。
两支水师有官兵两万四千余人,战船七百余艘,当然大多数现在还是小船,能携带大炮的战船只有二十余艘,整体实力其实和游荡在广袤东南沿海的各大世家的走私船队差不多。
你不比别人强,就很难让对方低头。大炮才是让敌人谈判的唯一手段,在刘喜和郑芝豹把原本答应好的银两送来之后,原本半死不活的龙江船厂秘密的开足马力,开始全力造船。许多被船厂开除的老船工又被重金聘请,龙江坞荒废已久的九号和十号船坞都重新注水。船厂里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
船政条例的风声刚刚放出去,各方势力就已经议论纷纷,暴跳如雷者有之,秉持观望者有之,不屑一顾者亦有之,李沐也在默默的等着这些世家大族忍不住的消息时,却没想到等来了非常意外的一群人。
此时的杭州浙江巡抚衙门的官厅里,难得一见的看见东南经略安抚使李沐,浙江巡抚杨涟,杭州知府周英都在场,而在宾座施礼的,竟然是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尊敬的总督阁下。”那几个外国人不知来自哪个国家,说着一口语调奇怪的汉语,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让李沐心中不住的冷笑:“我们是来自大英帝国,西班牙帝国和荷兰王国的使节,对于大明帝国关于海关的税收,我们有一些非常小的建议。”
“你呢?”李沐见还有一个没有自我介绍,就开口问道。
那坐在最后面的竟然是一个年轻貌美的白人姑娘,身材火辣又清丽动人,和后世号称全球公认的美女艾玛沃特森竟然有几分相像。那白人姑娘指了指自己之后,确定李沐是在叫他,才有些慌乱的回答道:“回大人,我叫林蓓,我不是使节,我是定居在苏州的一赐乐业人,家祖从宋代就已经在江南生活,至今已经历经十四代,今天是来给大人做翻译的。”姑娘的汉语发音纯正,完全没有其他语言的口音,应该是从小在大明长大的“明籍犹太人”。
一赐乐业人,就是现代的以色列的古音译,属于犹太人的后裔,十字军东征之时,犹太人被大量的屠杀,这个种族无论在***教还是基督教的教典中都不是什么光辉角色,所以被大规模的屠杀和欺凌。其中一部分人在宋代迁往江南,当时皇帝赐他们一赐乐业人,并且赐林姓,传承至今。(宋代确实对于生活在河南开封的犹太人赐有汉姓,一赐乐业也是官家给出的称呼,但是林姓并不在其中,历史上很多一赐乐业人的汉姓都是复姓,读音很多比较拗口,所以没有使用。)
看来这几个“使臣”的汉语也是半吊子水平,根本不过关,所以拉着林蓓给他们做翻译,这个姑娘看上去年纪轻轻的样子,竟然好似精通多国语言,对于英语,西班牙语和荷兰语竟然都有涉猎。
翻译的过程不再单独赘述,总之在林蓓的帮忙下,李沐算是大致理解了这些所谓“使臣”的意图。
其实泰西诸国离大明万里之遥,哪能那么快接到消息就派使节来,这些人估计都是常年来远东做生意的船长,说好听点叫航海家,说直白点就是西方国家承认的海盗罢了。
“你们以为大明商税税率极低,就不用交关税了?”李沐冷笑一声,对着那三个“使臣”道:“大英帝国?现在你们英吉利和西班牙好像关系不怎么样吧?怎么,大西洋上打不过,跑来打我大明的主意?什么叫加了关税会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影响百姓生活?你们花钱来买我们的东西,我欢迎,保证不收你的钱,但是你要卖给我们东西,就要按我们规矩办事!”
两方互不相让的说了半天,并没有任何进展,虽然过程中,三个白人对李沐一直恭恭敬敬,但是就是打死也不松口。
等到三人悻悻地起身告辞之后,李沐却派人追上了林蓓和西班牙的船长,单独和两人谈起了话。
西班牙的船长名叫“西多”,除了母语西语外,还会说英语和葡语,算得上是难得的多语言人才。
等到双方再度落座,西多还是一脸诚恳的望着李沐,但是眼神里满是反正我不会交那么多税,你说了也白说的意思。
“西班牙帝国的无敌舰队,我是有所耳闻的。”李沐一开口,就把在场的所有人吓了一跳,包括杨涟,周英在内的大明官员都愣住了。
盖因这小子竟然说的一口流利的英文,让西多一时半会都没有反应过来。
“不知道西多先生是什么军衔?少校?还是上校?”李沐知道,能在吕宋等新兴殖民地控制西班牙舰队的人,肯定不会是少尉之类的虾米绝色,所以也直接就往大了问。
“总督阁下去过西班牙?”西多很是吃惊的问道:“对不起,我失态了,阁下的见识实在是让我感觉到非常的吃惊,我是海军的一名上校。”
“我没去过。”李沐用英语回答道,其实他用英语也不是为了镇住谁,主要还是因为杭州知府周英,算是浙党悉心培养的干将之一,有些话,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只是有所耳闻罢了,塞利维亚广场上的白鸽,皇家骑士俱乐部里斗牛的勇士,夜幕余晖下的塞利维亚大教堂和充满阿拉伯风情的阿尔拜辛小城,都是让我向往的风景。”
“总督阁下。。。您真是一个伟大的人。”对于一个如此年轻的总督,去过西班牙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除非他刚生下来就被爸妈带着出国旅游了,但是对于现在大明帝国和李沐的出生背景来看,这样的事情明显是天方夜谭。
“贵国和英吉利时代恩怨,几乎已经无法调解,走向战争也只是时间问题,只要贵国同意我的一个请求,我就会支持贵国对抗英吉利的战争。”李沐依旧微笑着说。
“恕我直言,总督阁下。”西多也不是傻子,轻轻摇头道:“既然阁下了解我国的现状,也就应该知道大明帝国距离我国路途遥远,来往非年余而不可达。”这个时候,联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还没有开挖,从欧洲出发经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到达太平洋的线路根本还没有影子。欧洲的商船需要经过好望角,绕过整个非洲大陆,航行超过一万公里,才能到达东方的大明。
“西多先生,我可不是要派兵去帮你们作战。”李沐也轻轻的摇头道:“如果你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就会为西班牙商船的普通货物进行免税,对于奢侈品只征收一成的税款。另外,我会开放口岸,允许西班牙传教士进入大明内陆传教,并且只承认贵国传教士的合法性。相信如果你们拿这个作为条件,可以轻松得到教皇的支持,有了教廷的支持,难道英吉利敢不认输?”
这个时代的教廷和教皇,拥有自己的领土和强大的骑士团,而且在欧洲各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如果西班牙能成为像大明传教的唯一代言人,为了吸收大明这个东方最强大的帝国成为基督世界的一员,教廷肯定不介意拉西班牙一把。
这个条件一说,西多就不吭声了,其实他心里早就千肯万肯,但是还是小心的问道:“那大人想要什么?”
“我想要的,是希望贵国舰队的所有水手和工匠留驻大明一年,我会给你们最好的待遇,在这期间,贵国工匠和水手要教习我大明水师远洋航海的技术和提供贵国所有火枪和火炮的铸造图纸和方法!”李沐道。
“这!总督阁下,这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了!总督阁下,我愿意用南洋支那群岛的所有贸易收入换总督阁下这个珍贵的承诺。”西多急切的说道。
南洋支那即现代的印度尼西亚,被荷兰和西班牙瓜分,如果西班牙真的愿意交出所有贸易收入,怕是每年都八九百万两白银不止。
“不用。”李沐毫不客气的回绝了:“西多先生,大明离贵国万里之遥,这是你说的,大明的水师永远不可能威胁贵国的海上地位,我们将会是永远的朋友,是贵国在东方殖民利益的坚定盟友。”
“让我想想,让我想想。”西多呢喃道。
李沐看着西多患得患失的样子,不由得微微一笑,他知道西多一定会答应他,教廷的支持,对于现在被英国狠狠压制的西班牙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至于大明强大之后的威胁,至少也要到好几十年以后再考虑了。
“西多先生,你有足够的时间想,但是,我也不确定,英吉利的雷诺船长会不会也像你一样思考这么久。”李沐依然和煦的笑着,但是语气中的威胁之意已经非常明显。
“不,总督先生,请您不要这样。”西多看着李沐那坚定而充满威胁的目光,知道这位大明的总督,不知道为什么,竟然对欧洲的政治经济情势如此的了解,一下子就戳到了他的软肋上,几乎让他无法拒绝。
“那好吧,总督阁下,我可以答应您,但是空口无凭,还是希望您留下国书,我可以向我的国王禀报。”西多叹了一口气,认命的道。
“当然,西多先生,我想我们一定会合作愉快的。”
第118章 梨园巧遇()
其实目前为止,李沐对于穿越之后的生活整体还算比较满意。相比起在这个年代众多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老百姓来说,李沐无疑是非常幸运的一员。否则,前世电气工程专业出身的李沐估计还在为一顿饱饭而奔波,这个年代连电都没有,更别说需要电学的专业人才了。
暗自庆幸之余,李沐其实还是有些闲暇的,盖因从一个网络发达,传媒极度强大的时代到了这里,未免也太无聊了一点。
要说大部分的人到了李沐这个年纪,除非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估计都已经结婚生子,陪陪妻子教育教育孩子也算是天伦之乐。晚上夜深人静,和心爱的姑娘说说体己话,做些大家都懂的事情,也不失为放松身心的好办法。
李沐觉得,古人崇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太闲了,除了有钱人出去寻花问柳,吃肉喝酒以外,大晚上没事可干就只好早点睡觉早点起床了。
所以,对于李沐来说,放松心情的唯一办法就是去这个时代的电影院看一出陈世美或者唐伯虎的故事,也算是聊以慰藉这颗寂寞的心了。
当然,这个“电影院”不是真的电影院,而是极有中华特色的梨园。
对于唱戏,李沐是一窍不通的,但是他发现,由于娱乐活动的单一和匮乏,自己身边的其他人多多少少就会绕上两句。就连一天到晚板着个脸不怎么说话的三跃,竟然闲暇时也会哼上两句铡美案里的“欺君王,瞒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在李沐这个门外汉看来,还真像模像样呢。
其实李沐倒是觉得这个戏嘛,听得多了,了解了戏曲背后的文化背景之后,确实有几分难以言喻的韵味,所以这小子跑梨园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多,颇有向忠实粉丝发展的意思。
这个年代,很多后世经典的曲目都没有产生,大名鼎鼎的国粹京剧,还没有形成,但是徽腔调子已经开始广为流行,直到乾隆年间,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进京为乾隆帝八十大寿献艺,才有了后来的京剧。
只是李沐要是真的下大力气灭了满洲,那乾隆肯定是没有了,没有了乾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京剧这一说。
杭州梨园内,已经是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今天的李沐除了带着自己亲信的几名护卫以外,还约了府学的同学张采一起前来,但是今天除了张采,还有一个一直被李沐当妹妹养着的小萝卜头,李茗儿。
李茗儿已经快七岁了,身量窜的很快,李沐在一年多前,还要蹲下来才能和她说话的。现在的李茗儿已经快到了李沐的胸口了,拉着李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不多时,手上糖葫芦,酥糖,油煎饼就拿了一堆。
在杭州梨园大院里,多的是来自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物,大明阶级森严,规矩井然,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国家承平日久,礼乐已经逐渐崩坏,很多原本的规矩也随便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