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000贯这样的而数字,对于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家庭来说,拿出来都没问题,只不过不像是巨富那样,随便就可以追捧,拿出来买了当收藏,他们必须要有真正的需求,才会购买。

    现在,证明了这么一个武器是非常实用的一个武器,对于任何的将军来说,在关键时刻,拥有这么一个武器,或许就会救命。

    不同于普通的士兵的,将军们更加是如此,也因此,一些有资格就会来找王松,有意无意的套着近乎的,想要跟定海侯拉上关系。

    这种情况之下,王松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了,甚至一些以前走不通的关系,也开始逐步的走通了。

    县官不如现管,当整个大名府,所有的圈子,所有的途径,都跟王松扯上关系的时候,王松在这里做任何事情,都方便了不少。

    在经过了众人的请求之后,也认识到了之前的武断,三个月四把有些少,可以增加到八左右,也就是说,他在最近放出风声,半个月之内,会还有4把神兵利器问世,其中就包括了一把重武器。

    没错,是重武器,冷兵器时代,单兵武器跟重武器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这是一款意外得到的武器,本身是打造成单刀,在打造的时候稍稍出现了点问题,重了许多,经过了工匠的调整,变成了一个长刀的胚子,再配合精铁制作杆,最终就合成了这么一把重武器。

    对于力量足够的武将来说,单兵武器只能够护身,真正的重武器,才是攻城拔寨的杀手锏,特别是可以破开步人甲的。

    能够破开步人甲,整个北宋,甚至是这个时代的中国,能够挡住他的铠甲,一个都没有,他也吸引了很多顶级将门,比如种家,杨家和郭家,他们也都明确的表示,要加入争夺之中。

    拍卖这玩意,不就是多多益善了,有众多的人的追捧,这件武器才能够水涨船高,借着这样的机会,王松顺利的完成了赵信的要求,在距离大名府很近的地方,找到了未来铁匠坊的地址,不但非常的大,而且交通相当的方便。181

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铁作坊() 
庞大的船队,在运河之上,算是比较少见的,却因为的定海侯的旗号,没有受到多少为难,定海侯,这样的侯爷,在整个运河之上,还是相当的唬人的。

    赵信的船队没有在大名府停留,他们在接近大名府的时候,就得到了王松的快马报讯的,地址已经选好了。

    这并不是在城市的旁边,只是靠近运河,交通稍稍方便一点的地方,在大名府要做到这一切很难,大名府的地盘有限,在大名府周边,甚至是个个县里,这样的地方,可是依照一把抓,太多了。

    王松在大名府,通过的神兵和生意,笼络了不少的人,几乎每一个县,靠近运河,而且可以被开辟为铁匠作坊的地方,都被敞开了让他选,在差不多十来个的地盘之中,最终选定了一块地盘。

    这个地盘距离的大名府大概25里左右的,在大名府靠南边一点,跟南乐距离也不远,之所以选择这里,这里各方面的情况是必备的条件,位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

    保州城在大名府北边,可是当大量居民,还有工匠的离开,苗家庄已经废弃掉了,只能够做为一个农庄的存在,当然了,那个棱堡,会驻扎3个都的军队,作为保州城的屏障之一,这对于守军而言,这不算什么,却增加了保州的防御强度。

    未来赵信的核心是在定海军,虽然现在的定海军,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荒岛,可是现在是,不一定未来是,定海军是在南方,这里更容易跟定海军联络,哪怕少几十里,也是少。

    大名府已经是整个北宋,最精华的区域靠近北方一点了,这样的布局更合理。

    船队越过大名,让一些想要跟赵信联络的人微微有些失望,可是这些消息灵通人士都知道,在大名府向南30多里的地方,一座非常庞大的作坊正在兴建,听说是铁匠作坊?

    什么时候,一个开国侯居然涉足铁匠了,虽然说,北宋对于武器相当的控制,可是大规模的铁匠作坊略微的涉足兵器,也不是不可能的。

    他们也不认为赵信能够造反,想要造反,早就跑到穷乡僻壤之中了,在大名府这个北宋北方的核心地方造反,那不是嫌命长么?

    船队到了,在一个临时的小码头上面,简单的停靠,站在高大的船上,赵信也可以一览无遗王松的劳动成果。

    这应该是运河上的一个转弯,正好有一片平摊的盐碱地,如果换成是良田,这些底层官员或许会犹豫,毕竟要毁掉良田,这跟一贯的做法不相符,可是盐碱地就好说了,再说了,王松也没有白要,盐碱地都拿出了中田的钱,这就让底下的人容易接受,甚至没有使用官府欺压的方式,简单一个交接,钱到了就可以了。

    不过接下来的工作就很多了,需要建设的部分很多,到现在,只是一个初具规模。

    赵信看到了王松的劳动成功,非常的满意,从位置上面说,这个位置选的很好,地势开阔,没有大量的树林之类的,还有的交通方便,有一条大概500米长的小路通往运河岸边。

    关键的是,小路的尽头,还有一个小小的镇子,有一个港口。

    港口虽然不大,跟现在的港口不太一样的是,那是一个固定的港口,而不是一个临时的港口,可以停靠更多的船。

    赵信的船会直接停在这个临时港口,是因为王松想要给赵信惊喜,让赵信看看这个庞大工程做的怎么样,可是更方便的还是那个港口。

    在运河上面,有港口跟没有港口,完全两个概念。运河交通很方便,可是却受限于港口,港口虽然不能决定他的上限,却可以决定他的下限,下限是最重要的。

    运河就是后世的高速公路的话,那么码头就是高速公路的入口,高速公路的好坏,决定了整个通行能力的上弦,可是开口的位置,开口的多少,则决定着下限,在很多时候,下限才是决定一切的。

    一个小小的港口,停靠大量船只,不过这就不是能够买到的,临时借用还可以,买到,就有些问题了。

    赵信也不在意,他不在意是否控制港口的所有权,但是要有一定的影响力,正好港口周围,靠近运河岸边,还有一片大概百亩左右的土地,赵信想了想,让王松争取把他买下来。

    港口属于小镇可以,他可以借用,可以签订合同,甚至租用一些仓库,这边则是需要单独建设的,跟港口对接,扩大港口的容纳程度,未来,这个铁匠基地,耗费巨大未来产出也大,需要一个良好的港口。

    将来会在这个港口的基础上面,进行了一定的扩建,这个工程,在王松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的,王松在得到赵信的要求之后,就去购买那些土地。

    跟随着赵信半年多的时间,王松对于赵信的心里摸得相当的准确,他既然已经决定的事情,那就是无法改变的,必须要不打折扣的必须要完成,否则,就是呵斥。

    王松不愿意赵信呵斥,更重要的是,作为奴仆,他的命运已经跟赵信结合成一个整体了,赵信的地位,就代表着他的地位,就跟最近的,在大名府的情况一样的。

    土地很重要,对于任何时代都是如此,但是又不重要,听起来有些矛盾,可是实际上,一点都不矛盾。

    有价值的土地很贵,任何人都不愿意放弃,没有价值的很便宜。

    如果说,靠近港口这边的土地,放在大名府,那绝对是很值钱,大名府寸土寸金啊,可是放在这里,甚至距离港口还有一定的距离,那就不算太值钱。

    王松很大方,用中田的价格买下了他们,然后开始了兴建。

    对于这个时代的港口来说,特别是运河上面的港口,要想建设并不困难,。

    跟海港不一样,不用避风提,也不用大量的泊位,一个平整的,可以停泊船只的地方,再加上一些仓库就可以了。

    实际上,仓库是最多,也是最先兴建的设施,在赵信到来的时候,位于铁匠作坊的仓库已经开始建设了,在砍伐了一部分的木头之后,港口这边也会兴建。

    未来,这一片土地,将会成为的最少有的20个200石泊位的的港口,这算是否诶长庞大的一个港口,除了运河上,少数的大型节点之外,最大的。

    可惜,这个不够,未来,如果有可能的话,赵信甚至希望,这会成为年吞吐量超过20万吨的大型河港,未来这里会成为北宋最大的冶炼基地的。

    这个基地是冶炼为主的,因为没办法树立炼钢炉,那需要不断的试验和完善,暂时准备当道回到定海军在做,这里还是传统的冶炼设备,但是量相当的大。

    未来会有1000个冶炼台,这些冶炼台还是传统的方式,但是赵信会对这些台子进行修改的,稍稍修改之后,提高效率,降低能耗之后,每天可以产出400斤铁。

    听起来不多,可是当这个400斤乘以1000这个数字之后,也就意味着,每天的产出,可以达到40万斤,听起来非常天方夜天,因为在后来的清朝,一年才几万吨而已,单纯一个作坊就可以达到7万吨,这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这个单台的产量,是在苗家庄验证过的。

    单独一个铁匠为核心,辅助几个帮工还有劳力,在14个小时左右,就可以生产400斤,如果赵信在这里推行三班四班的轮班制,这个数量还可能更多,说不定可以达到600斤。

    北宋铁的产量在15万吨以上的,这不是开玩笑,而是真正存在的,依靠的不是大型炼钢炉强化生产,依靠的就是这些普通的,一个个细微的小铁匠,小炼铁台。

    改造只有炼铁炉,比不上高炉,却可以24小时运作,在北宋,比较平和的环境之中,铁匠们采用的是订单每天可能打出一炉就可以了,这样存在着极大的浪费。

    一次性打造一把农具,跟打造一把其他的东西,着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赵信采用的,是一次性成型的打法,有时候,会采用铁是液体的关系,进行磨具制作、

    虽然说,北宋的冶炼,还没有达到把铁炼制成的液体的程度,1500度左右的温度很难,加上密封,再加上一些添加剂和催化剂,应该可以提升一点,可是放在钢上,就很容易,钢的熔点只有1200度,这就极大的降低了,在密封和一系列的手段达到的前提下,让冶炼铸造成为了可能性,这就极大的增加了效率。

    只是几个小小的区域,却让整个效率提。1000个台子,每天可以产出大量的铁,然后铸造成各种的物品,甚至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想要的话,一天可以持续24小时,换人不换设备,甚至可以再增加一倍。

    此时冶炼作坊,正是一团糟,从确定位置,只是完成了平整的过程,从周围雇佣过来的工人,加上前期抵达的铁匠们,正在紧张的工作着,一些最先动工的铁匠台,已经快要完成了,因为条件有限,连房子都没有,只是一个棚子。181

第二百四十二章 标准的力量() 
1000个铁匠台子,不代表只有一千多个铁匠,这是一个分工协作,在保州的时候,就已经研究过了,一般而言,需要一个大匠和几个帮工,还有一些必要的劳力。

    不是说普通的铁匠做不了劳力的活,是没有必要,按照3班倒来说,1000个铁匠台子就需要3000个大匠,和近乎一万多普通工匠,这对于人力的压力相当的大。

    北宋地大物博,读书人很多,识字的也多,可是合格的铁匠不算多,因为还是沿用旧有的打铁方法,必须要有一定经验。

    实际上,已经尽可能的简化了,把一些关键性的步骤给固定下来,其他的,不太专业的,用学徒,帮工来替代,最不重要的劳力,就是普通人,这是最没有技术含量。

    3000多铁匠的缺口,在保州带来了大概200人左右,他们都是可以作为铁匠的主导存在的,在大名府和周围市镇之中,又招募到了800铁匠和2000个学徒,这些人如果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就可以充当小组的负责人,其中一些快要出师的,也可以填充到队伍之中。

    实际上,招募这些人很容易,不是每一个铁匠都可以开铁匠铺,也不是每一个铁匠铺都可以赚钱的,以保底5贯的铁匠工钱,2贯学徒工钱,还有1贯左右的劳力的工钱,这个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有诱惑的数字。

    这样的情况下,周围的铁匠几乎蜂拥而来,甚至最远,在京畿,甚至是淮南路的,也都蜂拥而来的。

    运河上面,方便快捷交通,还有消息传递的渠道,到现在为止,还陆续的有人赶来。

    对于这些人,赵信是来者不拒的,专业技术人员越多越好,就算是这个铁匠工坊人满了,还可以应用到定海军。

    从工业社会之中走出来的赵信,很清楚人的效果,如何利用更多的人,让所有都发挥出效果,是工业社会的关键,而专业的技术人才,更是倍增器,一个普工跟一个专业的技工,一个专业技工跟一个技师,伴随着实力的提升,他们在工业之中发挥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北宋这个时候,要出一个的技师那是不可能的,甚至专业技工都不可能,但是铁匠是少有的专业人员,特别是在铁匠工坊这样,基本上沿用了旧有的铁匠冶炼方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面,稍稍的有些改变的,更是需要这些专业人员。

    铁匠有1000个,可是合乎作用的也就是200个,以苗家庄过来的200个为主体,先开启了200个台子,未来在逐步的磨合了之后,会逐步的加大开启的力度,最终到全部开启的状态。

    当然了,暂时而言,不可能沿用3班倒或者2班倒的方法,人没有那么多,先把人控制在1000人左右,未来增加的铁匠,也会放入到有些小组之中,暂时适应着,一直到超过1500人,甚至是1800人的时候,才会小批量的进行三班倒。

    之前,在小型港口那边,已经开始等岸了,不过前期抵达的20艘船之中,过来了差不多100多个铁匠,他们已经安顿好了,住的地方不怎么样,在旁边的村落,租了大概20多套房屋,以高低床为主,甚至这些高低床,也是保州兵变的时候,棱堡之中使用的。

    原来,可能一间房间,只能够住三五个人,就算是大通铺也是如此,现在,有了高低床,几乎一倍,估计勉强能够把这些人给安顿下来。

    在建设工作之中,房屋的建设,被放在了后面,这不是必须,可以稍稍的晚一点

    ,铁匠们已经逐步下来了,铁匠们携带的东西并不多,一些必备的物品,其他的,早就在王松的准备之下的,20天的时间,或许1000个不太可能,500左右的铁匠台,还是可以制作完成。

    1000个铁匠台,完成了500个左右,这些太子相当的简易,他们没有房间,只是一个简易的棚子,却可以使用了。

    铁匠台全部都是新的,这种情况之下,他们简单的安顿下来之后,就投入到了劳动之中,那些前面安顿下来的,已经自主的结合,形成了一个个的小组,浓浓的黑烟冒起来,整个工坊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

    对于这些铁匠来说,他们月俸是从开始劳动的那一天开始的,在过去,在没有开始之前,王松给予简单的津贴和每天必备的东西的,可是这跟最终的挣钱相比,有较大的区别。

    补助能够有多少,一天几文钱,就算是一日三餐,也不可能都是大鱼大肉,只是一个基本,这跟之前答应,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说没有准备好,他们可以等等,现在铁匠台都是合用的,材料什么也有,为什么不开工。

    材料这东西,王松早就准备好了,大名府附近,没有铁矿,不过,交通便利,再加上他很早的准备,到时积累了一批铁矿石,还有煤炭。

    在赵信没有来之前,就有人提议,特别是那些新来的,被王松拒绝了,王松知道,赵信对于所有的东西,都会有一个统一的布置,跟传统的绝对不一样,哪怕那些铁匠们威胁,也不为所动,一直到前期抵达的铁匠们到达,才在询问之后开工。

    甚至为了保守,他只是让保州来的,组成小组,最多派遣了一部分的帮工。

    此时,差不多有100多个炉子,冒着黑烟,他们已经开始两天了,最开始只是熟练工具,没有进行精细化的加工,而效率和质量,也让后来的那些铁匠们目瞪口呆。

    他们本身还想要比一比,可是看完了保州来的铁匠们的效率和速度之后,他们一个都不敢开口,老老实实的跟着学习。

    明明所有的过程都很简单,而且都是他们能够做到的,可是偏偏,对方居然有这么高的质量和成功率,特别是知道的,流行大名府的神兵利器,也是其中的师傅冶炼,他们更加不敢说话了。

    每一个铁匠,都是有追求的,神兵利器就是他们的终极追求,这段时间,在贵族圈子内流行的神兵利器,也多多少少传到了铁匠的圈子之中,一些出色的铁匠,甚至被请去,检验这个神兵利器的成色,可以说是佩服万分,现在只做这个兵器的神匠,就站在他们的面前,他们不敢有丝毫放肆,听话的跟在身边学习。

    赵信对于传统冶炼方法,改动的不多,实际上,冶铁从春秋战国开始出现,到现在,差不多就有一千年的历史了,在聪明的工匠的代代传承之下,技术已经相当的熟悉了,赵信对它做出的改变,程序上不多,更多的是细节和认知上面的。

    冶铁,就是把铁矿石之中其他化合物去掉,留下来单质的铁,这是一个化学的过程,在高温和其他的一些材料的作用下,逐步的返回,这个过程已经很熟练,可是从铁到钢,再到各种材料的合金上面,这个永无止境。

    铁可以跟碳,跟其他的微量元素,慢慢的作用,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转变为合金,合金实际上跟铁,已经不算是同样的东西了,哪怕是最简单的钢。

    不对材料,对于合金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仅仅依靠着手工摸索的经验,根本无法推动材料上面的巨大提升,赵信不懂冶铁,但他清楚钢是什么,清楚后世的一些试验和尝试的方法,用这个调整配方和记录试验结果的方法,逐步总结出来的规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