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容宅随笔-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
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失则烝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
疽,奔则喘乏,竭则焦槁,发乎面,动乎形。天地亦然,五纬缩赢,孛彗飞
流,其危胗也。寒暑不时,其烝否也。石立土踊,是其瘤赘。山崩土陷,是
其痈疽。奔风暴雨,其喘乏。川渎竭涸,其焦槁。高医导以药石,救以砭剂,
圣人和以至德,辅以人事,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睿宗召司马
子微问其术,对曰:“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夫心目所知见,
每损之尚不能已,况攻异端,而增智虑哉!”帝曰:“治身则尔,治国若何?”
曰:“国犹身也,故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与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
孙公、司马所言,皆至道妙理之所寓,治心养性,宜无出此者矣。

元微之诗

《唐书·艺文志》元稹《长庆集》一百卷,《小集》十卷,而传于今者,
惟闽、蜀刻本,为六十卷。三馆所藏,独有《小集》。文惠公镇越,以其旧
治,而文集盖缺,乃求而刻之。外《春游》一篇云:“酒户年年减,山行渐
渐难。欲终心懒慢,转恐兴阑散。镜水波犹冷,稽峰雪尚残。不能辜物色,
乍可怯春寒。远目伤千里,新年思万端。无人知此意,闲凭小阑干。”白乐
天书之,题云“元相公《春游》”。钱思公藏其真迹,穆父守越时,摹刻于
蓬莱阁下,今不复存。集中逸此诗,文惠为列之于集外。李端民平叔尝和其
韵寄公云:“东阁经年别,穷愁客路难。望尘惊岳峙,怀旧各云散。茵醉恩
逾厚,樯歌兴未残。冯唐嗟已老,范叔敢言寒。玉烛调魁柄,阳春在笔端。
应怜扫门役,白首滞江于。”乐天所书,予少时得其石刻,后亦失之。

谏缭绫戏龙罗

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穆宗诏索盘绦缭绫千匹,德裕奏言:“立鹅、天
马、盘绦、掬豹,文彩怪丽,惟乘舆当御,今广用千匹,臣所未谕。”优诏
为停。崇宁间,中使持御劄至成都,令转运司织戏龙罗二千,绣旗五百,副
使何常奏:“旗者,军国之用,敢不奉诏。戏龙罗唯供御服,日衣一匹,岁
不过三百有奇,今乃数倍,无益也。”诏奖其言,为减四之三。以二事观之,
人臣进言于君,切而不讦,盖无有不听者。何常所论,甚与德裕相类云。

详正学士


唐太宗时,命秘书监魏征写四部群书,将藏内府,置仇正二十员。后又
诏虞世南、颜师古踵领之,功不就。显庆中罢仇正官,使散官随番刊正。后
诏东台侍郎赵仁本等,充使检校,置详正学士以代散官,此名甚雅,不知何
时罢去。然秘省自有校书郎、正字,使正名责实足矣。绍兴中以贵臣提举秘
书省,而置编定书籍官二员,亦其类也。

容斋五笔

卷第三(十五则)

人生五计

朱新仲舍人常云:“人生天地间,寿夭不齐,姑以七十为率:十岁为童
儿,父母膝下,视寒暖燥湿之节,调乳哺衣食之宜,以须成立,其名曰生计;
二十为丈夫,骨强志健,问津名利之场,秣马厉兵,以取我胜,如骥子伏枥,
意在千里,其名曰身计;三十至四十,日夜注思,择利而行,位欲高,财欲
厚,门欲大,子息欲盛,其名曰家计;五十之年,心怠力疲,俯仰世间,智
术用尽,西山之日渐逼,过隙之驹不留,当随缘任运,息念休心,善刀而藏,
如蚕作茧,其名曰老计;六十以往,甲子一周,夕阳衔山,倏尔就木,内观
一心,要使丝毫无谦,其名曰死计。”朱公每以语人以身计则喜,以家计则
大喜,以老计则不答,以死计则大笑,且曰:“子之计拙也。”朱既不胜笑
者之众,则亦自疑其计之拙,曰:“岂皆恶老而讳死邪?”因为南华长老作
《大死庵记》,遂识其语。予之年龄逾七望八,当以书诸绅云。

瀛莫间二禽

瀛、莫二州之境,塘泺之上有禽二种。其一类鹄,色正苍而喙长,凝立
水际不动,鱼过其下则取之,终日无鱼,亦不易地。名曰信天缘。其一类骛,
奔走水上,不闲腐草泥沙,唼唼然必尽索乃已,无一息少休。名曰漫画。信
无缘若无能者,乃与漫画均度一日无饥色,而反加壮大。二禽皆禀性所赋,
其不同如此。

士大夫避父祖讳

国朝士大夫,除官避父祖名讳,盖有不同。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在
礼固然,亦有出于一时恩旨免避,或旋为改更者。建隆创业之初,侍卫帅慕
容彦刽、枢密使吴廷祚皆拜使相,而彦钊父名章,廷祚父名漳,制麻中为改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同二品。绍兴中,沈守约、汤进之二丞相,父皆名举,
于是改提举书局为提领。自余未有不避者。吕希纯除著作郎,以父名公著而
辞。然富韩公之父单名言,而公以右正言知制诰,韩保枢之子忠宪公亿,孙
绛、缜,皆历位枢密,未尝避。岂别有说乎?

元正父子忠死


唐安禄山表权皋入幕府,皋度禄山且叛,以其猜虐不可谏,欲行,虑祸
及亲,因献俘京师,在道诈死,既含敛而逸去。皋母谓实死,恸哭感行路,
故禄山不之虞,归其母。皋潜奉侍昼夜南奔。既渡江而禄山反。天下闻其名,
争取以为属。甄济居青岩山,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安禄山入朝,
求济于玄宗,授范阳掌书记,济不得已而起。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因谒
归,阳欧血不支,界归旧庐。禄山反,使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首。”
济引颈待之。使以实病告,庆绪复使强舆至东都。会广平王平东都,诣军门
上谒,肃宗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唐书》列二人于《卓行传》,褒之
至矣。有元正者,在河南幕府,史思明陷河、洛,辇父匿山中。贼以名召之,
正度事急,谓弟曰:“贼禄不可养亲,彼利吾名,难免矣。然不污身而死,
吾犹生也。”贼既得,诱以高位,瞋目固拒,兄弟皆遇害。父闻,仰药死。
事平,诏录伏节十一姓,而正为冠。皋、济之终,与正皆赠秘书少监。予谓
皋、济得生,而正一门皆并命,故当时以为伏节之冠。而《唐史》不列之《忠
义》、《卓行》中,但附见于其祖万顷《文艺》之未,《资治通鉴》亦不载
其事,使正之名寂寥不章显,为可恨也!白乐天作张椷碑云:“以左武卫参
军分司东都,属安禄山陷覆洛京,以伪职淫刑,胁劫士庶,公与同官卢粪潜
遁于陆浑山,食木实,饮泉水者二年,讫不为逆命所污。肃宗诏河南搜访不
仕贼庭、隐藏山谷者,得六人以应诏,公与哭在焉。繇是名节闻于朝,优诏
褒美,特授密县主簿。”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至以答楚童奴为之过。予
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
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
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
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
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
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
陵,永王璘召之,不见。刘展反,围雍丘,副大使李承式遣兵往救,大宴宾
客,陈女乐。颖士曰:“天子暴露,岂臣下尽欢时邪!夫投兵不测,乃使观
听华丽,谁致其死哉?”弗纳。颖士之言论操持如此,今所称之者浅矣。李
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
之焉。

石尤风

石尤风,不知其义,意其为打头逆风也。庸人诗好用之。陈子昂《入峡
苦风》云:“故乡今日友,欢会坐应同。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戴叔
伦《送裴明州》云:“潇水连湘水,千波万浪中。知君未得去,惭愧石尤风。”
司空文明《留卢秦卿》云:“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无将故人酒,不及
石尤风。”计南朝篇咏,必多用之,未暇忆也。


江枫雨菊

作诗要有来处,则为渊原宗派。然字字执泥,又为拘涩。予于此学,无
自得之见,少年时,尤失之雕琢。记一联,初云:“雨深荒病菊,江冷落愁
枫。”后以其太险,改为:“雨深人病菊,江冷客愁枫。”比前句微有蕴藉。
盖取崔信明“枫落吴江冷”、杜老“雨荒深院菊”、“南菊再逢人卧病”、
严武“江头赤叶枫愁客”,合而用之。乃如补袖衣裳,殊为可笑。聊书之以
示儿辈云。

开元宫嫔

自汉以来,帝王妃妾之多,唯汉灵帝、吴归命侯、晋武帝、宋苍梧王、
齐东昏、陈后主。晋武至于万人。唐世明皇为盛,白乐天《长恨歌》云“后
宫佳丽三千人”,杜子美《剑器行》云“先帝侍女八千人”,盖言其多也。
《新唐史》所叙,谓开元、天主中,宫嫔大率至四万。嘻,其甚矣!隋大业
高官遍天下,所在皆置宫女。故裴寂为晋阳宫监,以私侍高祖。及高祖义师
经过处,悉罢之。其多可想。

相里造

唐内侍监鱼朝恩,怙贵诞肆,凡诏会群臣计事,折愧坐人,出其上。虽
宰相元载辩强,亦拱默。唯礼部郎中相里造、殿中侍御史李衎,酬诘往返,
未始降屈。朝恩不怿,黜衎以动造,又谋将易执政,以震朝廷,乃会百官都
堂,且言:“今水旱不时,屯军馈运困竭,天子卧不安席,宰相何以辅之?
不退避贤路,尚何赖乎?”宰相俯首,坐皆失色。造徙坐从之,因曰:“阴
阳不和,五谷踊贵,皆军容事,宰相何与哉?且军努不散,故天降之诊。今
京师无事,六军可相维镇,又屯十万,馈粮所以不足,百司无稍食,军容为
之。宰相行文书而已,何所归罪?”朝恩拂衣去,曰:“南衙朋党且害我。”
此段载于《唐史·宦者传》中,不能记相里造之本末。予谓造当阉寺威权震
主,生杀在手之时,以区区一郎吏,而抗身与为敌,后来名人议论,及叙列
忠言鲠词,未见有称述之者,《通鉴》亦不书,聊纪于此,以章潜德。同时
刘给事争幸河中,亦然。

先公诗词

先忠宣公好读书,北困松漠十五年,南谪岭表九年,重之以风淫末疾,
而翻阅书策,早暮不置,尤熟于杜诗。初归国到阙,命迈作谢赐物一劄(zh2)
子,窜定两句云:“已为死别,偶遂生还。”谓迈曰:“此虽不必泥出处,
然有所本更佳。东坡海外表云:‘子孙恸哭于江边,已为死别。’杜老《羌
村》诗云:‘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正用其语。”在乡邦日,招两使
者会集,出所将宣和殿书画旧物示之。提刑洪庆善作诗曰:“愿公十袭勿浪
出,六丁取将飞辟历!”辟历二字如古文,不从雨。公和之曰:“万里怀归
为公出,往事宣和空历历!”迈请其意,曰:亦出杜诗“历历开元事,分明


在目前”也。绍兴丁已,所在始歌《江梅引》词,不知为谁人所作,己未、
庚申年,北庭亦传之。至于王戌,公在燕,赴张总侍御家宴,侍妾歌之,感
其“念此情,家万里”之句,怆然曰:“此词殆为我作!”既归不寐,遂用
韵赋四阕。时在囚拘中,无书可检,但有《初学记》、韩杜苏白乐大集,所
引用句语,一一有来处。北方不识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故皆注所出。

其一,《忆江梅》云:“天涯除馆忆江梅。儿枝开。使南来。还带余杭
春信到燕台。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愬(s))谁?空凭遐想
笑摘蕊。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更听胡笳哀怨泪
沾衣。乱插繁华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元注引杜公:“忽忆
两京梅发时。”“胡笳在楼上,哀怨不堪听。”“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
华向晴吴!”乐大《忆杭州梅花》:“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
车驾时在临安。柳子厚:“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
远客?”江总:“桃李佳人欲相照,摘蕊牵花来并笑。”高适:“遥怜敌人
思故乡,梅花满枝空断肠!”卢仝:“含愁更奏绿绮琴,相思一夜梅花发。”
刘方平:“晚岁芳梅树,繁华四面同,东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东坡:
“忽见早梅花,不饮但孤讽。”“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其二,《访寒梅》云:“春还消息访寒梅。赏初开。梦吟来。映雪衔霜
清绝绕风台。可怕长洲桃李妒,度香远,惊愁眼,欲媚谁?曾动诗兴笑冷蕊。
效少陵,惭《下里》。万株连绮。叹金谷,人坠莺飞。引领罗浮翠羽幻青衣。
月下花神言极丽,且同醉,休先愁,玉笛吹。”注引李太白:“闻道春还未
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绿珠楼下梅花满,今日曾无一枝在。”江总:
“金谷万株连绮甍,梅花隐处藏娇莺。”何逊:“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杜公:“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椒花媚远天。”“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
禁。”乐天:“赏自初开直至落。”“莫怕长洲桃李妒,明年好为使君开。”
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梁简文赋“香随风而远度”,及赵师雄《罗浮见美人
在梅花下有翠羽啾嘈相顾》诗云:“学妆欲待问花神。”崔橹:“初开已入
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

其三,《怜落梅》云:“重闺佳丽最怜梅。牖春开,学妆来。争粉翻光
何遽落梳台。笑坐雕鞍歌古曲,催玉柱,金卮满,劝阿谁?贪为给子藏暗蕊。
敛蛾眉,隔千里。旧时罗绮。已零散,沈谢双飞。不见娇姿真悔著单衣。若
作和羹休讶晚,堕烟雨,任春风,片片吹。”注引梁简文赋:“重闺佳丽,
貌婉心姻,怜早花之惊节,讶春光之遣寒。”“顾影丹墀,弄此娇姿,洞开
春牖,四卷罗帷。春风吹梅畏落尽,贱妾为此敛蛾眉。”又:“争楼上之落
粉,夺机中之织素。”梁王诗,“翻光同雪舞。”鲍泉:“索窗落梳台。”
江总:“满酌金卮催玉柱,落梅树下宜歌舞。”太白:“千金骏马邀少妾,
笑坐雕鞍歌落梅。”古曲有《落梅花》。又:“片片吹落春风香。”谢庄赋:
“隔千里兮共明月。”庾信:“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东坡:“抱丛
暗蕊初含子,玉妃谪堕烟雨村。”王建:“自是桃花贪结子。”

第四篇失其稿。每首有一笑字,北人谓之“四笑《江梅引》”,争传写
焉。

州县名同


晋、宋以来,置立州郡,惟以多为贵。先是中原陷胡、羯,本土遗民,
或侨寓南方,故即其所聚为立郡。而方伯所治之州,亦仍旧名。如南徐、南
兖、南豫、南雍州、南兰陵、南东海、南琅邪、南东芫、南鲁郡,其类不一。
魏、周在北,亦如此。隋、唐不复然。国朝之制,州名或同,则增一字以别
之。若河北有雄州、恩州,故广东者增南字;蜀有剑州,故福建者,亦增南
字。以至西和、西安州亦然。其声音颇同,患于舛误,则俗间称呼,自加上
下东西为别。故称岳为上岳,鄂为下鄂。清州与青类,称为北清;郢州与颍
类,称为西郢;融州与容类,称为西融者是也。若县邑则不问,今河南、静
江府、巩州皆有永宁县,饶、邛、衡州皆有安仁县,蔡、英之真阳,庐、汝
之梁,光、台之仙居,临安、建昌之新城,越、筠之新昌,婺、蜀之永康,
处、吉之龙臭,严、池之建德,渭、秀之华亭,信、吉之永丰,郴、兴国之
永兴,衢、嘉之龙游,施、临江之清江,洪、万之武宁,福、循之长乐,郴、
连之桂阳,福、桂之永福是也。

三衙军制

乾道四年正月,迈为中书舍人,因入对,论三衙军制名称不正:“以祖
宗之制论之,军职之大者,凡八等。除都指挥使或不常置外,曰殿前副都指
挥使、马军副都指挥使、步军副都指挥使,曰殿前都虞候、马军都虞候、步
军都虞候,曰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秩秩有序,若
登梯然,不可一级辄废。一或有阙,即以功次递迁。降此而下,则分营、分
厢,各置都副指挥使,如捧日左厢第一军、天武右厢第二军之类。边境有事,
命将讨捕,则旋立总管、铃辖、都监之名,使各将其所部以出。事已,则复
初。累圣相承,皆用此术,以制军诘禁。自南渡以后,触事草创,于是三帅
之资浅者,始有主管某司公事之称。而都虞候以下,不复设置,乃以宿卫虎
士而与在外诸军同其名,以统制、统领为之长。又使遥带外路总管、铃辖。
考之旧制则非法,稽之事体则非是。以陛下圣明,能知人善任,使所谓爪牙
之士,岂无十数人以待用者?若法祖宗之制,正三衙之名,改诸军为诸厢,
改统制以下为都虞候、指挥使,使宿卫之职预有差等,士卒之心明有所系,
异时拜将,必无一军皆惊之举。于以销厌未萌,循名责实,则环卫将军虽不
置可也。乞下枢密院讨论故实,图议其当,恐或可以少赞布昭圣武之意。”
读劄(zh2)子毕,孝宗甚喜,即批付枢密院。是时,知院虞允文使四川,同
知刘珙不乐曰:“舍人要如何行?”对之以“但随所见敷陈,若施行与否,
自系庙堂处分。”竟寝不行。后阅《华阳集》,王珪撰《高琼神道碑》云:
“王为殿前都指挥使,管军员阙,兼领二司,王乃言曰:‘臣老矣,如有负
薪之忧,谁为可任者?先朝自殿前而下,各置副都指挥使,及都虞候,常有
十人,职近事亲,易以第进,又使士卒预识其威名,缓急临戎,上下得以附
习,此军制之大要也。’有旨从之。”据琼所言如此,正合前说。

欧阳公勋封赠典

吉州新刊《欧阳公文集》,于年谱下尽载官爵、制同,无一遗落。考之
今制,多有不合。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谩书于策,且记典章随时之异云。公
自太子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