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白眼狼-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梁启超打量张寿增之际,徐彦卓又给张寿增介绍起梁启超:“老张,这位是梁启超先生。”

    “梁先生好!”张寿增很有礼貌的向梁启超做了一个揖,不待梁启超答话接着说道:“其实,我早就见过梁先生了!早年,我曾就学于京师俄文学堂专修俄文,所以有幸目睹了先生风采。”

    梁启超是京师大学堂的创始人之一,也算是张寿增的师长了。

    “张先生好!”梁启超回了个揖,然后转过头对徐彦卓愤愤道:“徐公子。我们相处的日子也不短了,你怎么还把我当做外人呢?”

    徐彦卓莫名其妙:“没有呀,梁先生。我怎么会把您当做外人呢?”

    “还说没有?那我问你,你叫他什么?”

    “老张呀!”

    “那你叫我什么?”

    “梁先生呀!”

    “为什么他是老张,而我却是梁先生呢?这不是把我当做外人是什么?”

    “这个……”徐彦卓愣了愣,接着会意道:“那我就不客气了,以后就叫你老梁了!”

    “这就对了!”梁启超像个孩子似的哈哈大笑起来。

    “好了,老梁。老张。咱们言归正传!我有一件天大的事情要和你们商量!”徐彦卓招呼二人坐定一本正经道。

    梁启超和张寿增两人侧耳倾听。

    徐彦卓递给他们一人一本小册子:“老梁,老张。不管你们有什么想法都先忍住,看完了再说!”

    梁启超和张寿增点点头。各自开始翻看手中的小册子。徐彦卓端着一杯茶水,在那里悠闲地品着!

    终于,梁启超和张寿增看完了小册子。满脸通红地望着徐彦卓,就像两个小学生面对老师那般紧张的说不出话来!

    徐彦卓见状,哈哈一笑:“我说的没错吧,是天大的事情吧?怎么样感受如何?”

    徐彦卓给梁启超和张寿增二人的小册子的名称为《在中国成立特区的构想》,这是他结合后世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深圳经济特区的模式搞出来的一个大杂烩。

    梁启超听了徐彦卓的一席话,浑身激动地不住颤抖,他看了看张寿增,见他虽然也有一丝激动,但却面色如常,不似自己这般把持不住,不觉奇怪道:“老张,你以前听说过这些?”

    “没有,我和你一样今天是第一次听说!”张寿增老老实实地回答。

    “你我都是文人,我相信你对中国未来的走向也是有过思考的,为何你听了徐公子这一番前无古人理论,居然会无动于衷呢?”梁启超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张寿增笑了笑,意味深长的看了徐彦卓一眼:“原因很简单,早在去年的时候,我就知道徐公子不是一般的人,我亲眼见证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所以,今日听公子这一番理论,虽然惊异却也在意料当中。不仅如此,我坚信公子在今后还会创造更多的奇迹!”

    “老张,说实话,论起对徐公子的了解,我远不及你,受教了!”梁启超深深地向张寿增一躬。

    饶是徐彦卓的脸皮再厚,这会也有些脸红,他赶忙打断二人:“我说老梁、老张,现在我给你们的只是一个设想,具体操作就靠你们了。从现在开始,我给你们十天时间,把设想变成可行的方案,我要拿到大总统那里去让他审批呢!”顿了顿,徐彦卓又说道:“特区就设在琼州和赣州,名字就叫琼赣特区!”

    梁启超不解:“特区为何要设在两个不搭界的地方呢?”

    徐彦卓解释道:“如果仅选择内陆或沿海地区进行实验,结果代表性不强,一定会有失偏颇。而选择一个内陆和沿海地区同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就强了许多。我计划把琼州变为最大的对外进出口基地,而把赣州变为国内最大的贸易集散地。赣州有丰富的钨矿,琼赣特区的创立和发展没有任何经费资助,几乎可以算是白手起家。有了这些钨矿,至少可以为特区创些外汇。”

    梁启超接着问道:“徐公子,你怎么知道袁大总统一定会批准你的计划呢?”

    徐彦卓微微一笑:“所以,我们有分工呀。你们的任务是制定方案,我的任务是使方案顺利通过!我们各司其职!”

    梁启超还要再问,张寿增在一旁道:“我说老梁,你就放心吧!公子说有办法他肯定就有办法,你就拭目以待吧!”(未完待续。)

第171章 三种方案() 
徐彦卓来到了李平书的家中的时候,朱葆三和虞洽卿早已在李平书家中等候徐彦卓了。朱葆三代表民生公司向大股东徐彦卓汇报了公司的经营情况,徐彦卓不置可否,而是直接向三人告知了他准备设立琼赣特区的想法。果然,徐彦卓说完之后三人都陷入了沉思当中。

    最终,还是朱葆三发了话:“不知徐公子你准备如何安排民生公司!”

    徐彦卓早已经想好了:“三个方案你们选!第一,我退股,你们收购,以后民生公司和我没有关系!第二,你们退股,我收购,以后民生公司和你们没有关系!第三,把民生公司一些不适于个人发展的产业移交给特区政府,作为补偿,特区政府将民生公司当作战略合作伙伴,在特区开发中给予政策优惠!”

    朱葆三等人听了徐彦卓的话,不由思量起来。让徐彦卓退股,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当初成立民生公司他们三人还抱着半信半疑的想法,那么现在他们对徐彦卓已经是深信不疑了。他们都是生意人,不相信花言巧语,只相信事实。现在的事实就是民生公司已经成为全国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了,更何况还有徐彦卓为他们分析的在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的大饼在等着他们呢,他们怎么能让徐彦卓退股呢?他们退股也是不可能的,这和徐彦卓退股没什么区别。那就只有第三个选择了,移交一些产业给特区政府,然后做特区政府的战略合作伙伴,听上去不错,只是他们还有些疑虑,不知这是不是一种巧取豪夺?

    “琼赣特区在琼州将要建设四个全国最大的港口。进出口量将是现在上海的十倍以上!”在朱葆三等人沉默之际,徐彦卓像是在自言自语:“港口附近的地价、房价、物价都将会大幅上涨!”

    朱葆三等人眼睛一亮。

    “特区政府允许私人成立轮船公司进行远洋贸易,并给予优惠政策!”

    朱葆三等人的眼睛更亮了。

    “特区政府将会在赣州建立全国最大的贸易集散地,到时候赣州的商铺将会寸土寸金!赣州和琼州将会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需要国内外更多地公司参与其中,特区政府将会建立自己的银行,发行特区货币……”

    “不用说了,徐公子,我们同意您的第三种方案!”

    “那好!三位前辈,我还有一个想法。想和各位商议一下!”徐彦卓接着说道。

    “公子请讲!”

    “根据你们三人的情况,我是这样的考虑的。李老从商多年,又在上海军政府中担任过市长。此次就和我一起去特区政府任职,专门负责民政事宜!”徐彦卓首先对李平书进行了安排。

    “感谢公子的厚爱,我定当不辱使命!” 李平书对徐彦卓的安排非常满意!

    “虞老,今年上海可能要变天,你尽快脱离民生公司的日常经营,牵头在上海成立商会。由你任商会会长。民生公司要作为上海商会的龙头。而商会要撑起上海经济半边天,取得话语权!”徐彦卓意味深长的对虞洽卿说道。

    虞洽卿惊异道:“徐公子。您的意思是陈督军他……”

    徐彦卓点点头:“以后不管谁来主政上海都没关系,上海必须要由青帮和商会说了算!我会让青帮加强和商会的配合。没有青帮和商会的支持,谁在上海都将寸步难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上海谋福祉!虞老。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你放心,徐公子,我会尽快建立商会,保证把上海经营得水泼不进!” 虞洽卿信心满满,让他搞一个经济独立王国,这对他既有吸引力又是一个挑战。

    “朱老,这民生公司就全靠你一个人经营了,本来公司业务一直就是由你来负责的。今后,民生公司不仅仅只是一个公司了,而是上海和特区的纽带,同时也是中国政治和经济的风向标!我的计划是在五年内,民生公司的总资产达到五亿元!”徐彦卓对民生公司的期望很高。

    “斯!”朱葆三倒吸了一口冷气。一个注册为一千万元的公司,在五年后资产会升值50倍,做了一辈子生意的朱葆三想都不敢想。

    徐彦卓见状笑着说道:“朱老,你放心,我绝对不是说笑。我们碰上了一个发财的大好时代,只要按照计划去做绝对没有问题,民生公司的总资产达到五亿元只是我最保守的估计!”

    朱葆三被徐彦卓的自信感染了,他也笑呵呵的说道:“你放心,徐公子,我会按照计划去做的!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证到如此宏大的经济奇迹,我老头子死而无憾了!”

    “对了!李老,你准备一处宅子,然后再组织一些得力助手,!从明天开始,我要在《迷津报》发广告,招揽天下精英。特区那么大,我们白手起家,刚开始最缺的就是人才。李老你可要做好这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呀,三百六十行的人才我们都要!”

    “我明白,徐公子,我这就去安排!” 李平书进入角色非常快!

    ……

    三月三日,上海租界孟神父路一百二十七号,《迷津报》编辑部。

    “笃笃”《迷津报》总编室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请进!”总编辑黄世仲头也没有抬一下。

    门开了,只见一个人走了进来,也没有说话,就坐在了黄世仲对面的沙发上。

    “不知您……”黄世仲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笔,向上推了推眼镜,开口准备询问眼前之人的来意,却突然愣住了!

    “黄总编,一年没见了,你可是风采依旧呀!”来人笑嘻嘻的看着黄世仲。

    “徐……老板……” 黄世仲结结巴巴道。

    “你这是怎么了?一点也不像当初那个意气风发、叱咤风云的黄总编了!还是叫我徐公子吧!”徐彦卓不满意道。

    “是,徐公子!”黄世仲略略有些恢复正常了!

    “黄总编,把你那个叫凌晨的徒弟喊来吧!你不是经常在信中夸他吗?我可要考校考校他,如果真的如你所说,我会把他带走,今后让他挑大梁!”徐彦卓直接对黄世仲吩咐道。看着黄世仲拿起了手中的电话,徐彦卓对他补充了一句:“最好别和他提前打招呼,就当我是普通客户!”(未完待续。)

第172章 当面考校() 
“黄总编,您找我!”凌晨和黄世仲打招呼道。

    “凌晨呀,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徐公子!” 黄世仲起身向凌晨介绍道。

    凌晨这才看见了坐在沙发前的徐彦卓,他很有礼貌道:“很高兴见到你,徐公子!”

    徐彦卓点点头,然后看向黄世仲:“黄总编,我能问凌副总编几个问题吗?”

    黄世仲很客气地微笑道:“徐公子,没有问题,您请随便问!”

    凌晨惊异地看着自己的师傅,平时黄世仲虽然不是盛气凌人,但至少是不苟言笑。今天难道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黄世仲不仅对面前的小孩如此客气,而且还谈笑有加。

    徐彦卓看着凌晨:“凌副总编,我想知道《迷津报》的办报宗旨是什么?”

    “徐公子,《迷津报》的办报宗旨是开启民智、顺应民心、引导民意。”凌晨回答道。

    “不错!那再请问《迷津报》开启民智,开启的是哪些民的智?”

    “应该是广大没有知识的普通百姓。”凌晨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道。

    “没错,确实应该给广大普通百姓普及知识,让他们明白道理!但也不可偏颇,有些有知识的人也应该给他们开开智,君不见阻碍社会发展的人很多都是有知识的人。比如说,现在的保皇党,哪个不是饱学之士?”徐彦卓的话让黄世仲和凌晨若有所思。

    徐彦卓接着问道:“顺应民心,请问凌副总编辑,何为民心?”

    “这……”凌晨被问住了,虽然天天把民心挂在嘴上,但真要说明白却却也不容易。

    见凌晨望向自己,徐彦卓双手一摊:“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正确答案,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来看,所谓民心就是顺应老百姓想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期望!”

    徐彦卓不待凌晨思考接着说道:“好了,民心暂且放放。咱们来说说引导民意,作为一个办报人,你认为报纸应该如何引导民意,应该把民意引向何方?”

    徐彦卓问完话,见凌晨张嘴就要回答,赶紧摆摆手阻止道:“你先别急,这次我举个实例。你根据实例来具体回答,如何?”

    “没问题,徐公子!”凌晨很有信心。

    徐彦卓微笑着继续问道:“凌晨副总编。今年年初国民党国会选举获胜的事情你知道吧?”

    “当然知道!国民党在选举中得到三百九十二席,民主、共和、统一三党得票总数,不及国民党票数的三分之二,国民党大获全胜!”

    “那据你估计,下一步中国政局走势将会如何?”

    “宋教仁将会组建清一色的国民党政党内阁!”凌晨毫不犹豫道。

    “那好,我所举的实例就是从这里开始。下面你要认真听。同时要认真思考!”徐彦卓满脸严肃道。

    “您请讲,徐公子!”凌晨信心十足

    “假如。我说的是假如,在这个时候宋教仁突然被刺杀了。将会怎么样?”

    黄世仲和凌晨两人面面相觑,他们不明白徐彦卓怎么会有这种假设呢?

    “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应该如何引导民意?又把民意引向何方呢?”徐彦卓问完以后。起身就往门外走去,走到门口他突然停住了,转身对黄世仲问道:“我之前安排让你把《迷津报》所有的版面都给我空出来,没问题吧?”

    “已经空出来了,这两天都按照您的意思,整版就打了‘招聘’两个大字。”黄世仲点头道。

    “那就好,等会李平书李老会来找你商量广告的事情,他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不要问为什么!”

    “我知道了,徐公子!”黄世仲点点头。

    “还有,你可以抓紧时间辅导一下你的徒弟,以后恐怕辅导不了几次了,说不定见面都难呢。明天这个时间我会再来的,希望你们俩别让我失望!”说完,徐彦卓开门走了出去。

    看着徐彦卓出了门,凌晨这才觉得自己的身子有些僵硬,似乎是太紧张的缘故。三月的天气还带着少许的寒意,不经意间凌晨发现自己不仅额头渗出了汗珠,而且连背后也湿透了。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转头问道:“师傅,这个徐公子何许人也,竟然如此大的威势?”

    “徐公子叫徐彦卓,当年曾经率部攻克杭州府和江南制造局,改造新青帮,智破假钞案,平剿蒙古叛军。孙文先生称他为革命精灵,各国驻沪大使称他为东方精灵。”黄世仲对徐彦卓如数家珍。

    “哦,难怪呢!小小年纪,居然是个传奇人物!”凌晨恍然大悟。

    凌晨突然一转念,又对黄世仲说道:“不对呀,师傅!就算他是个人物,你也没必要对他如此客气!这不是你的风格呀!”

    “没办法,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什么身份?”

    “他就是《迷津报》的老板,是你我的东家!”

    “什么,他就是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板?”凌晨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神情。

    “你先别管别的事情,赶紧想想老板留的考题!他明天可是还要来的!”黄世仲满脸苦色。

    凌晨这才想起刚才徐彦卓还给他留下了一道题,于是也开始苦苦思索起来。

    不想不知道,细细一想吓一跳,顺着宋教仁被刺杀的思路想下去,中国居然会有内乱的危险,两人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立刻没有了着落。

    就在黄世仲和凌晨苦苦思索之际,徐彦卓悠哉悠哉的来到了德国大使馆。

    “你好,徐公子,我们又见面了!让您久等了,请见谅!” 德国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纽尔斯满脸笑容的出现在会客厅门口。

    “纽尔斯总领事,我也很高兴见到您呀!”徐彦卓用德语回应。

    坐定之后,徐彦卓开门见山:“纽尔斯总领事,按照我们中国话来说,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您看看这个!”

    说完,徐彦卓递给纽尔斯一本册子。纽尔斯接过认真看了起来,看完之后满脸严肃道:“徐公子,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我必须报告皇帝陛下,由皇帝陛下做决定!”

    “我就是这个意思,希望纽尔斯总领事尽快发电报报告德皇。如果你不能及时回话给我,我可要去找威尔士总领事和摩西总领事了,我想他们会我的提议感兴趣的!好了,纽尔斯总领事,不打扰你了,我先告辞了!”徐彦卓微笑着向纽尔斯总领事告别离开。

    纽尔斯总领事的确效率很高,徐彦卓前脚刚走,他后脚就把电报发到了德国。

    ……(未完待续。)

第173章 指点迷津() 
“师祖,我来了!”徐彦卓召见,杜月笙跑得飞快。

    “小杜,你来了,坐 !”徐彦卓朝着杜月笙点点头,也不知怎么回事,每次徐彦卓见到杜月笙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或许是杜月笙在后世的名声太响的缘故吧。

    “不坐了,师祖,有什么事情您尽管吩咐!”杜月笙弯腰道。

    “从现在开始,你把手头所有的事情都放下,专心做一件事情!”徐彦卓很慎重的对杜月笙吩咐。

    杜月笙做出认真聆听状。

    “你在青帮专门成立一个组织,任务是打听消息,收集情报,名字就叫做采风处!经费由虞洽卿的上海商会提供,你直接和他联系。人员你可以在青帮内挑选,不仅要伶俐,关键是要忠心和嘴严!别的要求我没有,我只希望在上海没有采风处打听不到的消息,并且采风处只对我一个人负责!你明白吗?”徐彦卓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你放心,师祖,我会尽力做好的!”杜月笙向徐彦卓保证道。

    “好,你去吧,别让我失望!”徐彦卓点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