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驻扎在姑苏城胥闾之间营地。
1927 年夏,北伐战事推进到陇海路一线,战事暂息。骑兵营驻扎在苏州,休整待命。为庆祝北伐取得的重大胜利。骑兵们兴奋万分。有人提议:每人捐款2 块银洋,集中置办礼品,派代表到南京,向蒋校长祝贺慰问。这个建议得到沈振亚、陈继承的首肯,并通过各队推派代表。
由于戴笠对此事特别热衷,亦被推为代表之一,并经他毛遂自 荐。代表们又公推他负责采办礼品。戴则突然提出到上海去,说他已打听到校长已到上海。代表们不知就里,信以为真,就带着骑兵营学生捐献的数百块“银洋”, 跟着戴笠到上海。住进大东旅社。一行人中大多数是第一次到十里洋场,唯有戴笠对上海相当熟悉。戴笠故作关心地对大家说:“你们初次到上海,各人可随便出去玩玩,见识见识。我上商店去采办礼品,明天一起去见校长, 一定要给骑兵安排好的位置。”
戴笠一席话说得大家春风满面,放心地把数百块大洋悉数点交戴笠。
当天晚上,代表们陆续回到大东旅社,却不见戴笠回来。起初尚不以为意,认为戴笠定是事情没有办妥,也就耐心等待。可是,两天、三天过去了,还是不见戴 笠踪影。代表们着实恐慌起来,身边的钱所剩无几,伙食费、旅社住宿费都已开销不出。于是急忙写信到苏州向沈振亚、陈继承报告。沈、陈立即派人到上海,付清了伙食费、住宿费,把一行人领回苏州。
戴笠把腰间的几百元大洋已花得精光之后,便从上海直接赶往南京,投奔蒋志清的侍从副官的胡靖安。 戴笠于胡面前谎称:因在清党中告发学生,结怨在身,现在有人借机报复,进行陷害,军校不能立足,请求保护。
胡靖安负责情报工作,正是用人之际,也就向蒋禀报同意,收留在自己身边。戴笠基本达成了徐彥卓的意图,通向蒋志清的路程只差一步之遥。
戴笠在胡靖安手下,没有任何军职,每天只是自动去搜集情报, 以晚生身份向胡靖安递送。戴笠搜集的情报,因为不了解高层意图,也没有活动经费和职业情报特务的经验及眼光,情报来源面很窄,大都是凭自己过去的功底,搜集一些社会花边新闻之类。有时偶尔打听到一些较有价值的情报资料,经过胡靖安一转递,往往又成了胡靖安的功绩。戴笠人微言轻,寄于胡靖安篱下,当然不会去跟胡靖安争功。相反,他为了感激和报答胡靖安的收留,取得胡的信任,还经常跑到胡家,给胡抱孩子,做一些杂事,以取悦于胡。
胡靖安在蒋志清身边负责情报工作的还有一人,叫蔡劲军,是黄埔二期毕业生,胡是江西赣北靖安人,蔡是广东海南万宁人,两人都受到蒋的宠信,并以侍从参谋和副官的身份搜集情报,向蒋呈递。
戴笠半途脱离黄埔军校, 按定例应作为自动放弃军校学籍处理,经胡靖安疏通,学籍虽得以保留,但还没有取得六期毕业生的资格,每每见了蔡劲军、胡靖安,犹如见了顶头上司,毕恭毕敬,谨言慎语。蔡见戴态度谦卑有礼,工作勤奋,人亦机警敏捷,精明能干,也就常常给予关照。
1927 年7 月,蒋志清在政治上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他在南京建立的政府,与汪精卫为代表的武汉政府形成宁汉对立的局面。汪精卫主动提出宁汉合作,但蒋志清认绝合作,引起国民党内各派政治力量的不满,使蒋志清处于被动地位。同时,在南京政府内部,蒋志清与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矛盾爆发。
在这种复杂的政治形势之下,蒋志清决定加强情报工作,随时掌握新桂系的动向以及嫡系部队各级部队长的忠诚情况。于7 月底,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成立密查组,派侍从副官胡靖安为组长,戴笠成为为该组成员,这是蒋志清成立最早的一个特务组织。(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839章 以退为进()
密查组成立后,戴笠很快显示出他这方面的特殊才 能。他的情报不但来得多,而且来得快,视野开阔,质量较高。一般每隔两天,他就有一份材料报蒋。
戴笠以密查组成员的身份难以直接见蒋志清,但他又不甘心每每假胡靖安之手转递,把自己辛辛苦苦搜集到较为重要的情报材料,为他人作嫁衣裳。于是,每逢搜集到较为重要的情报材料,戴笠总是千方百计直接交到蒋志清的手中,以期引起蒋志清的注意。
为此,戴笠常常守候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或中央军校官邸门口,当蒋志清的汽车减速到达时,戴先远远立正,敬一个军礼,然后快步上前,双手把材料递过去。
开始时,蒋志清对戴笠的情报不甚重视,往往粗略地看过一遍,就丢过一边。原因就在于蒋志清是经过历练的人,深知下属的心理。他认为戴笠这种人不经过常规传递手续,唐突地越级上送, 无非是沽名钓誉之徒,企图一步登天罢了。虽然有这种心理活动支配,蒋志清每次坐车 看到戴笠站在路边等候,照例吩咐停车,命令警卫人员接过戴笠的情报。戴笠也不问情报送上去有没有引起重视,每当搜集到稍有一点价值的情报,就用拦车的老办法送上去。久而久之,蒋志清觉得戴笠这种精神着实可嘉,并且他发现戴的情报大都出于第一手资料,比较真实,也就逐渐重视起来,开始注意到戴笠的情报才能。
后来,蒋志清亲自下条子追认戴笠的黄埔军校六期正式毕业生资格。偶然也慰勉戴笠两句,让他多多搜集情报,以补耳目不足。在这段时间里,戴一人调查搜集的情报, 比密查组其余所有成员搜集到的情报都要多。
1927 年8 月。政局继续急剧变化。8 月8 日。蒋志清在徐州前线指挥军事失败。回到南京,将前线总指挥、第十军军长王天培处决。李宗仁、白崇禧也受到极大震动,担心做王天培第二。于是。李、白相约“逼宫”。南京四周几乎都 是桂系的部队,李宗仁和白崇禧决定趁此良机向蒋志清摊牌。
在这种情况下,陈布雷建议蒋志清以退为进,宣布下野。
蒋志清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也看清了当时的局势。他明白。如果不及时辞职下野,他将成为众矢之的,宁、汉 两方无论是分还是合,因为有汪精卫在,自己都只能当半个国民党领袖。一旦下野,就避开了各派的攻击,作壁上观。坐收渔利。把个中道理想透彻了,蒋志清决定下野,自处超然事外的地位。
蒋志清下野后,回到了奉化,但他却始终发挥着影响。控制着时局。他指令胡靖安领导密查组人员继续秘密活动,搜集各方面情报,直接送交蒋亲阅。戴笠多次秘密来往于南京、上海、杭州、溪口之间,向蒋志清递送情报,与蒋经常接触。
……
1927年11月26日,上海各大报均刊登了蒋志清与宋美龄结婚的启事,美国的《纽约时报》抢先向全世界发布了消息,全世界21家报纸杂志陆续作了报道。
11月30日,在结婚的前一天,蒋志清在《迷津报》上刊登了一则启事,里面写道:今日得以与最敬爱的美龄结婚,为有生以来最光荣愉快之一日,余奔走革命以来,常于积极中忽萌退志,前辈常询何日始可安心工作,当时未答,今日圆满答复,即确信自今日结婚后,革命工作必有进步,即从此可安心为革命尽责任。余深信人生若无美满婚姻,一切皆无意味,故革命当从家庭始,今日结婚实为建筑我二人革命事业基础。
徐彥卓早已安排杜月笙,为蒋志清在上海拉都路准备了一个公馆,作为新房。可宋老夫人不肯让爱女马上离开自己身边,于是改在西摩路的宋家公馆内另辟新房。
1927年12月1日,蒋志清和宋美龄的结婚典礼在上海隆重举行了。婚礼分两次举行,一次是在宋家,这是安静的并且合乎基督教的习俗,时间较短,由宋霭龄操办。另一次是在豪华的上海大华饭店面向宾客的世俗婚礼,有些中国传统的味道。
清晨,当穆尔教堂沉闷的大钟撞响的时候,宋家的亲戚好友已经聚集到西摩路的宋公馆。他们是宋霭龄、孔祥熙、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等51名基督教徒和至亲好友,其中并没有宋庆龄。
宋庆龄是很爱小妹的,但她认为小妹这样的决定肯定会让自己痛苦,她力求说服小妹,但宋美龄已下了和蒋志清结婚的决心,宋子文也由反对转为支持,生米已做成熟饭,为时已晚了,无奈之下她只能躲开了。
宋公馆内的礼堂设在西边花厅,正中悬挂宋嘉树的遗像,堂中安放一张红木长方桌,上面陈放着两个花篮。
当教堂钟声再次响起的时候,婚礼正式开始。奏起基督教圣乐,一位男高音高声唱着圣歌。人们聚集在耶稣的像前,蒋志清和宋美龄这对新人站在最前排。第二排是宋氏家族的人,其次是宋氏家族的亲朋。宋老夫人今天显得格外硬朗,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身体很好,神采奕奕,她对今天的一切安排很满意。可以说对第3个女儿的婚礼,她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前两个女儿的婚礼都是在日本举行的。当时她闭目祈祷几句后,主持婚礼的牧师从后门步入教堂,这是南方卫理公会及阿伦纪念教堂的余日章牧师。
在余日章牧师的主持下,婚礼进行得颇为顺利。
婚礼第一项是主婚人余日章致新婚贺词,随后,新郎新娘先后朗诵誓文:
我蒋志清,情愿遵从上帝的旨意,娶宋美龄为妻。从今以后,无论安乐患难,健康疾病,一切与你相共。我必尽力地爱敬你、保护你,终身不渝,上帝实临鉴之,这是我诚诚实实地应许你的。如今特将此戒指授予你,以坚其盟。
我宋美龄,情愿遵从上帝的旨意,嫁你蒋志清。从今以后,无论安乐患难,健康疾病,一切与你相共。我必尽力地爱敬你、保护你,终身不渝,上帝实临鉴之,这是我诚诚实实地应许你的。如今特将此戒指授予你,以坚其盟。(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840章 豪华婚礼()
接下来双方交换戒指。新郎郑重地把戒指套在新娘手指上,随后低头在新娘面颊上轻轻一吻,宋美龄含情脉脉地望着新郎,报以微笑。
最后,由主婚人余日章宣读祷文和祝福词。祝福完毕,新郎新娘向余日章鞠躬致谢。宗教仪式的婚礼正式结束。
这第一次婚礼并不热闹,只充满了宗教气息,既庄严肃穆,又显得有几分沉闷寂寥。
婚礼告一段落,大家簇拥着蒋、宋二人走出了肃穆宽敞的教堂,接着一行人前往外滩戈登路的大华饭店舞厅,再次举行邀请来宾参加的世俗婚礼。
如果说刚才的教堂过于严肃的话,那么大华饭店则是张灯结彩,花团锦簇,异常的热闹。偌大的大华舞厅,在沪上是很出名的。大舞厅外面正墙上是一片绿白相间的叶子,两旁是鲜花组成的巨大影壁,上面用红色花朵组成“长寿”和“幸福”字样。一条黄绿相间的玻璃屋檐,把建筑雄伟的大华饭店和舞厅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
从大门到大厅的行道上铺着红地毯,新郎新娘将由此进入。饭店的入口处除了蒋志清的便衣卫兵,还有众多的警察和杜月笙的手下,戒备森严。
大厅内装饰豪华的天花板上,吊着金黄流苏的五彩宫灯,宫灯四周又有小彩灯相配,犹如众星捧月一般。辉煌的大厅布置得光彩夺目,饭店特地请刘易斯育婴堂用彩带和白色鲜花编成了巨大的婚礼之钟。在临时搭起的台子上悬有一幅孙中山先生的大幅画像,画像两边是国民党党旗和国旗——青天白日旗和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台上摆着白色鲜花。一个大红“喜”字占了显赫的位置。
在另一个台上坐着白俄的管弦乐队,他们个个穿着笔挺的白色制服,可谓浑然一体;在管弦乐队的旁边,是来自各地30余家报纸杂志的记者;他们手提照相机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婚礼的开始;大厅里早已坐满了1300多名被邀的来宾,他们怀着兴奋的心情耐心地等待着。
国民党各要人几乎全部参加了这次婚礼。像汪精卫、吴稚晖、戴季陶、陈果夫、沈钧儒、陈布雷、周佛海等都来了。来宾中。有三个人比较显眼,他们正是蒋志清的结义兄弟张群、何敬之与徐彥卓。
徐彥卓的左首坐着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儒雅男子,他瞥了一眼不远处就座的那些外国人问道:“老五。他们能来参加二哥的婚礼,都是你的功劳吧?”
说话的是徐彥卓的三哥张群,张群在蒋志清的南京政府里担任着总参议与军政部政务次长的职务。尽管张群为人很低调,但蒋志清经常把最不放心、最难处理的事情交给张群去办理,张群也最能领会蒋蒋志清的意图。总会不折不扣去执行。
徐彥卓还没来得及答话,却听他身边的何敬之大大咧咧道:“这还用问吗?除了无所不能的老五,还有谁有这本事。”
这几年,何敬之因为与蒋志清、徐彥卓的关系,可谓是平步青云。蒋志清在黄埔军校的筹建过程中,将何敬之拉来帮忙。黄埔军校成立后,何敬之被孙文授予少将军衔。任黄埔军校副总教官。何敬之工作勤勉,待人随和,有标准军人风范,很受蒋志清赏识。何敬之任教官时,参与讨平广州商团叛乱。广东军阀陈炯明叛乱。蒋介石率两个教导团讨伐。何敬之带的第1团连战皆捷。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何敬之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军委会将所属军队编成国民革命军,黄埔学生军编入第1军,蒋介石任军长,何敬之任师长,后又出任黄埔军校教育长1926年7月北伐,何敬之任第1军军长,打了不少胜仗。如今,蒋志清虽然下野了,可黄埔嫡系的第一军却掌握在何敬之手里,这也是蒋志清敢于以退为进宣布下野的重要原因。
说到这里,何敬之悄悄指了指某个方向道:“你们看,汪精卫的脸都绿了。”
张群与何敬之话中所说的“他们”,是一些外国人,包括英国、美国、法国、德车、日本、挪威、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领事,甚至连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布里斯托尔上将与他的手下也到场了。当然,还有外国在上海的知名大公司代表和大报社的记者。蒋志清此时还在下野,亟需获得西方列强政治、财政和军事上的支持。来宾中引人注目的外国驻上海的领事,他们的到场无疑是通过特殊的外交形式对中国局势做出的政治表态,他们一方面表示了对蒋宋婚姻的赞成,同时也表示出对蒋志清复出的期待和支持,强化了蒋志清在国民党中的地位,这对于准备复出执政的蒋志清是非常重要的,难怪汪精卫的脸色会不好看。
徐彥卓只是淡淡道:“能为二哥出点力还不是我应该做的?”
此时,徐彥卓的心思,并没有放在这些来宾身上,他在不停地张望着,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舞厅外面还有1000多名看热闹的人,被门卫堵在门外;大华饭店3层楼的房顶上垂下10行花花绿绿的鞭炮,一直到地面。看热闹的人围观着,笑谈着。只等那爆竹点燃,便是隆重婚礼的开始了。
下午4点15分,爆竹点燃,乐队开始奏乐,一时煞是热闹。“剥剥”的鞭炮声把沉寂多日的大华饭店震醒,把人们的兴致推向**。如果说外面热闹,那舞厅里更是热闹。
婚礼由南京政府的教育部长蔡元培主持,他开始用英、汉两种语言向来宾致意,台下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先生们、女士们,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客盈满厅,让我把各位来宾以及外国来宾介绍一下。”
舞厅里顿时鸦雀无声,蔡元培逐一将众来宾向观众介绍,足足持续了半个多小时。
末了他宣布:“欢迎新娘、新郎入场,向众位宾客致谢礼!”(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841章 心有灵犀()
在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悠扬的乐声中,只见蒋志清穿着高雅的欧式礼服,在孔样熙和作为男傧相的首席秘书的陪同下出场,舞厅里顿时热闹迭起。人们热烈鼓掌欢迎这位号称“中国第一强人”的下野军事领袖,摄影师把镜头对着他不停地闪动、拍照。
又一次掌声响起了,伴随着“新娘来了”的古老乐曲,新娘挽着她的姐姐宋霭龄及哥哥宋子文的手臂从廊子后面走进舞厅。廊子上铺着大红地毯,两边摆着白色的鲜花,宋美龄穿着白色长裙礼服,披着银白色乔其纱,披纱用一枝香橙花别着,稍稍偏向一边。饰以银丝的白色软缎拖裙长长地拖在身后,像一只出水的白天鹅,透过轻纱裙可以看到她脚上的银色皮鞋。新娘的乌发藏在白色尚蒂利桃花的罩纱里,罩纱垂到肩上,形成第二层披纱。她手里捧着一束用银白色缎带系着的淡红色麝香石竹花和棕榈叶子。
徐彥卓伸长了脖子,细细地打量着,他关注的不是宋美龄,而是随着新娘宋美龄的女傧相。只见她身着桃红色软缎衣,上面镶着钻石和桃红色珠子。软缎袖子长仅齐肘,在肘部用浓淡相宜的桃红色乔其纱做成宽大的袖口。
为宋美龄作女傧相的不是别人,正是胡若珊。就在徐彥卓打量胡若珊的同时,胡若珊心有灵犀一般也朝着他望来,二人的目光交织在一起,短暂的停留之后,各自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这是一次高雅文明的婚礼。与基督教的习惯相反,新郎、牧师或其他人都没有拥抱或亲吻新娘。
新娘款款走到新郎身边停下,镁光灯闪烁着。摄影机快速地转动着。
新郎和新娘拍完照片后,向讲台正中的孙文先生的肖像三鞠躬。然后是向宋老夫人鞠躬,向证婚人鞠躬,向来宾鞠躬和夫妻对拜鞠躬。在众人的注目下,新郎、新娘按照主婚人的指挥。一丝不苟地做了。
接着。蔡元培先生宣读结婚证词。宣读完毕,一个大印盖在结婚证书上,一式两份。新郎新娘每人一份。在接受证书的时候,一对新人向主婚人蔡元培先生躬身施了礼,然后又向周围观众施礼。
“向新郎、新娘献花!”在蔡先生的口令下,只见两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头扎红头绳。手捧鲜花,跑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