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徐彦卓把陈其美拉了过来,将陈其美和李燮和的手硬拽在了一起,做起和事佬来:“旧事咱就不提了,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革命同志,就当以前什么都没发生吧……”
当陈其美和徐彦卓兄弟五人出门后,屋里传来了哭声:“不带这么欺负人的……还有没有天理了……呜……”
听到了李燮和的哭声,兄弟五人相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当天晚上,徐彦卓来到了李平书的家中,朱葆三和虞洽卿早已在李平书家中等候徐彦卓了。
李平书、朱葆三和虞洽卿三人都是上海工商界显赫一时的人物,上午徐彦卓离开上海商会的时候,给李平书递了张纸条,告诉他晚上要去家中拜访,让他事先把朱葆三和虞洽卿约来有要事相商。
“三位前辈,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徐彦卓歉意道。
“哪里,哪里,徐小公子,你的大名在上海可是家喻户晓了,我们能见到你可是荣幸万分呀。”朱葆三哈哈笑道。
李平书抱拳对徐彦卓说道:“上午光复会的事情,还未谢过徐公子呢!”
“谢我什么?我可什么都不知道啊!”徐彦卓装起了迷糊。
李平书先是一愣,继而明了笑着点头不语了。
虞洽卿也说道:“徐公子,你那句‘上海的督军就让人家上海人去做吧’可是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去了。”
李平书见徐彦卓不愿再提光复会之事,便开门见山道:“不知徐公子请我们前来,有何吩咐?”
“吩咐不敢当,只是徐某有一桩生意要与三位前辈合作,不知三位前辈可否有兴趣?”徐彦卓径自坐在沙发上。
“哦?徐公子,您说来听听。”李书平这才知道徐彦卓约见他们的真实目的。
“这桩生意很大!我想我们几家出资联合成立一家公司。”徐彦卓首先说道。
三人不动声色,继续听着下文。
“公司总部就设在上海,另外还要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设立分公司。”
李平书的眉毛向上挑了挑,依然不动声色。
“我个人出资四百万元,大约占40%的股份,青帮投资200万元,占20%的股份,剩下的40%的股份不知三位有没有兴趣?”
三人此时皆已动容。刚开始的时候,徐彦卓说要成立个公司,他们并没有放在心上,在上海注册一两万元就可以成立一个公司。可是听了徐彦卓的投资计划,公司的注册资金竟然达到了一千万元,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公司呀?怎能不让他们三人心动呢?
三人依然没有问为什么,继续往下听着。
“公司下面要开办很多新型工厂。”
“有多少工厂?”虞洽卿忍不住第一个问道。
“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除了租界以外的上海滩都是我的工厂。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黄浦江两岸,都是我的工厂。”
虞洽卿不说话了。
第72章 指点迷津()
“我只是大股东,具体的经营由你们三个来负责,但是,你们必须和青帮签定一份合约,所有工厂的工人必须由青帮来提供。”
朱葆三惊呼道:“这怎么可以?青帮的人都是地痞**,怎么能当工人呢?”
徐主卓微笑着说:“朱先生,你说的那是以前,以后不会了。”
徐彦卓说完他把庞大的青帮改造计划详细地述说了一遍。
最后他总结道:“今后的青帮将是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有朝气的上海新青帮。给你们提供合格的工人,那是绰绰有余的。”
李平书笑道:“徐公子,您的这个青帮改造计划如果能够成功,上海的治安状况将会大为改善,这比开一百家工厂的功德都要大呀!”
“还有,你们必须和每个工人签订劳动合同,每天工作不得超过八小时,每月有四天的带薪休假,休假期间加班要付双倍工资。”
李书平三人愕然不语,等着徐彦卓的解释。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我也是股东,难道我就不怕亏本吗?如果,我告诉你们,在未来的两三年之内,英、法、俄、德、美等几十个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将会爆发战争,你们会怎么想?”
三人如傻子一般地看着徐彦卓。
徐彦卓自然不能说他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何时爆发,但是好在他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于是,他从老牌殖民帝国英、俄、法与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抢夺殖民地说起,一直说到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将李平书等三人忽悠得云里雾里。
最后,徐彦卓断言道:“这些国家肯定会发生一次大的战争,并且这次战争的时间至少要三四年时间。所以,我才计划成立这么一家公司的!”
徐彦卓见朱葆三还要张口,直接用话封住了他的口:“朱先生,我知道您想问什么!放心吧,不会有万一的,难道我投入的四百万是废纸吗?再说了,我会和你们三位签一份秘密合约,如果我的假设不成立,你们三位所有的损失都由我来负责全额赔偿。怎么样,现在可以放心了吧?”
徐彦卓说的兴起,直接起身开始踱起步了:“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着手准备,抓紧时间修建厂房,尽早从各个国家引进生产线。重点放在药品、被服、毛毯、帐篷、雨衣和罐头上。其次是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和枪械弹药生产,江南制造局现在在我们手里,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这对我们是很有利的。另外,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及早大量囤积铜、铁、钨、锡等战略物资。这仗打的时间越长,我们发财就越多……”
这一夜,他们四人一直商议了很久。当徐彦卓离开的时候,李平书等三人还在兴致勃勃地讨论个不停。
第二天下午,杜月笙来到了他的住处:“师祖,您交代要找的人我给您带来了。”
徐彦卓对杜月笙一笑:“很好,你很能干,去吧,有事我会再找你的。”
杜月笙离开之后,徐彦卓打量着眼前之人:“您就是黄世仲黄先生?”
“是的,徐公子!不知你找我来是……”
昨天晚上徐彦卓离开李平书住处的时候,让朱葆三帮他物色一下是否有合适的主编,他准备办一份报纸。长期从事报业生意的朱葆三毫不犹豫的向他推荐了黄世仲,并简要的叙述了他的经历。听了朱葆三的介绍后,徐彦卓就暗暗记住了这个人,今天一早他就让吩咐杜月笙尽快将黄世仲带来。
“我想办一份与众不同的报纸!”徐彦卓开门见山。
“哦?如何与众不同?”黄世仲一听到办报眼睛就亮了。
“报纸名叫《迷津报》,取指点迷津之意。我办报是为了开启民智、顺应民心、引导民意。第一年报纸完全免费,第二年半买半送,第三年以后正常发行,我会逐年加大对报纸的投入,至于能不能盈利我不做要求。”
黄世仲也算见多识广了,还没有见过这么奇怪的东家。
“报纸总部设在上海,办报所需人员、办报地点以及相关事宜你全权负责办理。要想办法与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德国《柏林日报》、法国《巴黎时报》、日本《读卖新闻》等国外知名报纸分别取得联系,与他们签订合约,尽量实现新闻内容共享。另外,全国各地也要安排记者站,任何新闻都要尽快传递回来。你明白吗?”
黄世仲作为老报人,听了徐彦卓的一番话是又喜又忧。喜得是如果徐彦卓的做法真的能够实现,那这份报纸就有了“快”、“新”、“全”三大优势,想不成为全国各大报纸中的领头羊都难。忧的是这个无底洞得需要多少钱往进去添呀?
黄世仲的想法刚冒出心头,就听见徐彦卓说到:“你去做一个预算,报纸初创,用钱的地方多,该花就花,别替我省钱,需要多少钱我就给你多少钱。总之,我要得是全国第一流的报纸!”
……
徐彦卓背着手在自己的屋里来回转悠,他没有想到自己也有了新房子。不,准确的说应该是自己有了新宅子。
这所宅子是李平书、朱葆三和虞洽卿以三人共同的名义送给他的,他知道这是无法拒绝的。再说他也确实需要一处地方安置天罚战士和铁血战士。这个宅子面积很大,让他们都住进来也绰绰有余。新宅子分为前院和后院两个部分。前院为厅堂区,建筑十分考究,雕梁画栋,工艺精细,屋顶面采用双层瓦片行板结构,有冬暖夏凉之奇效。后院为生活区,植有紫薇、香圆、罗汉松、古松翠柏等古树名木,常年郁郁葱葱,绿树成荫。50余间生活用房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独具匠心。看着这环境幽静,风光独好的庄园式园林建筑,徐彦卓不禁出了神:这要是放在后世寸土寸金的上海,该值多少钱呀?
第73章 北京邀请()
“老五!”一个大嗓门打断了徐彦卓的沉思,陈其美来风风火火闯了进来。
徐彦卓收回了天马行空的思绪,笑着迎了上去:“大哥,你这大忙人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既然来了,就陪我聊会儿天吧,顺便看看我这新宅子怎么样?”
“和你聊天?自从你给我抢回这么个上海督军之后,我现在忙得是昏天黑地的,哪像你这么优哉游哉的小日子过得那么舒服!”陈其美大倒苦水。
徐彦卓面上显出尴尬之色。
陈其美笑了笑,掏出一张纸递给徐彦卓:“我是来给你送电报的,你先看看,看完好好想想。晚上到我那里,我约了老二、老三、老四,我们兄弟五个好好合计合计。”
说完,陈其美将电报塞到徐彦卓的手中,然后匆匆离开了。
徐彦卓一头雾水,打开电报仔细看了起来,看过之后徐彦卓眉头紧锁。
原来电报是清王朝的总理大臣袁世凯发来的,内容很简单,请他赴京面谈,谈什么也没有说。难怪陈其美要让他晚上去合计呢,这事的确透着蹊跷。徐彦卓从日本回到上海短短不到二十天时间,袁世凯怎么会知道自己呢?想了很久,徐彦卓也没有想明白自己什么地方和袁世凯有过交集?
袁世凯这个人徐彦卓没有见过,但对他却一点也不陌生,说是如雷贯耳也丝毫不过分。
袁世凯是何许人?后世像自己这样读着教科书长大的人,没有人会对对这位“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又建立中华帝国的“洪宪皇帝”抱什么善意,他的身上始终被贴着一个不光彩的标签--窃国大盗。可让徐彦卓感到不解的是,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知识分子,大多数人都对袁世凯的印象都不差,包括他的大哥陈其美对袁世凯也极为推崇,在私底下也承认袁世凯比孙中山更合适做执政领袖。
晚上,在陈其美的住处,兄弟五人坐在酒桌上边吃边聊着。
“老五,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去还是不去?”蒋志清一脸担忧地看向徐彦卓。
“去!为什么不去?说实话,我挺想去见见这位袁大人的!”徐彦卓倒没有说假话。
“可会不会有危险?”蒋志清心里还是牵挂徐彦卓的安危。
“应该不会,如果你是袁大人,你会对我这么个小孩子动手吗?就算他想动手,也不会用这种办法的。”徐彦卓分析的丝丝入扣。
“老五说得没错,袁大人目前已经向武汉军政府表达了诚意,他愿意推翻满清,拥护共和。袁大人现在的声望已经和孙先生难分高下了,他没有理由对老五下手的。”陈其美的消息渠道要比他们多,分析的也更准确些。
“这个袁大人也真是的,找我们老五面谈哪门子吗?”张群嘴里嘀嘀咕咕的。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事不宜迟,陈大哥,我准备明天就出发前往北京。”徐彦卓下了决心。
“老五说得对,来,让我们共同给老五敬一杯酒,祝老五平安归来!干了!”哐当,五个酒杯碰在了一起。
第二天,徐彦卓在伊贺纳言和伊贺笠原的陪同下,来到上海火车站。除了陈其美、蒋志清等兄弟四人以外,李平书、朱葆三、虞洽卿、黄世仲也来了,张仁奎和杜月笙也代表青帮前来送行。
徐彦卓对四位兄长笑了笑:“别搞得跟生离死别似的,记得回来给我接风请我喝酒!”
“老五,出门在外,自己当心!”兄弟四人点头答应。
徐彦卓转向李平书、朱葆三、虞洽卿三人:“三位前辈,成立公司的事就有劳你们了,但愿我回来的时候,一切都可以进入正轨。”
三人点点头,不再多说。
“黄先生,《迷津报》的事你可要抓紧呀。”
“徐公子,你放心,多则半月,少则十日就可以办妥,绝对没有问题。”
“张师弟,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青帮的事你就多费心了。小杜,那三件事情要抓紧时间办。如果有什么事情的话,我会打电报给你们的!”
……
徐彦卓进了火车的头等舱,从车窗向送行的人挥手道别,直到火车徐徐开动。
“爸爸,你不是说这是中国最好的火车嘛?怎么会这么旧呢?”对面传来了一个女孩子的声音。
徐彦卓心中一动,转头向那个女孩看去。并不是那个女孩子的声音吸引了他,而是那个女孩子说的语言,让他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没错,女孩子说的绝对是英语。之所以会感到陌生,那是因为穿越几年来,他几乎没有听到一个人说过英语。说熟悉也不是夸张,后世的徐彦卓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对面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外国女孩和五十来岁的老人。女孩子金黄的头发,白皙的皮肤,充满了年轻朝气。老人大腹便便,满脸和蔼之色。
“孩子,没错,这的确是中国最好的火车了!”老人笑眯眯的用英语回答道。
“爸爸,就算是去内华达的货车,也绝对比这列火车要好的多!”那个女孩子满脸都写着不满意。
徐彦卓听明白了,这父女俩是美国人。
“还有,这些中国人,那么愚昧,看起来是那么没有教养。”女孩子似乎看什么都不顺眼。
徐彦卓眉毛挑了挑,最终还是忍住。、
“孩子,你还不了解这个民族,这是个优秀而伟大的民族,你以后就会慢慢明白的!”老人善意了纠正着自己的女儿。
“难怪日本人说中国是个劣等民族呢,他们确实和我们美利坚民族差的太远!”女孩子子自顾自的摇头。
“一个成立还不到一百五十年的国家,还好意思说什么民族?一百五十年以前你们的祖先在哪里,你都没有考证清楚,现在居然大言不惭的在这里对别的国家评头论足!”徐彦卓最终还是没忍住,一连串的英语从嘴里崩了出来。
对面那一老一小瞪着溜圆的眼睛,张着大嘴看着对面这个小孩子。
第74章 旅途邂逅()
“刚才是你在说英语?”女孩子似乎有些不相信。
“是我说的。是不是觉得我这个劣等民族的人,说出来的英文也很蹩脚?”徐彦卓对眼前这个女孩子没有半点好气。
“哦,不不,您的英文说的非常好。我第一次见到能说如此流利英文的中国人!”女孩子有些语无伦次。
与女孩子相反,她的父亲倒是一言不发,笑眯眯的看着徐彦卓发飙。
徐彦卓继续说道:“亲爱的小姐,你知道吗?你刚才所说的内华达铁路,包括被誉为世界铁路史奇迹的横贯美国东西的大动脉,原计划十四年建成。就是由于有了一万四千多名勤劳坚毅的华工积极参与,仅用了七年时间就建成了,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七年。这条铁路之所以能早日建成,大部分应归功于哪些被你蔑视为劣等民族的中国工人。”
女孩子似乎不相信徐彦卓所说的,转头看向她的父亲。
“孩子,他说的没错!”老人点了点头。
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英语水平,徐彦卓哪能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滔滔不绝的开始了长篇大论的演讲,从中华五千年历史一直讲到美国的历史,对两国的历史详细比较,有理有据的对两国优势、劣势进行了全面分析,直把女孩子听的是目瞪口呆。
最后,徐彦卓意犹未尽的对女孩子说道:“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中的复杂绝非一知半解的外人所能看透。民族与民族间的误解已为世界带来诸多灾难,稍有理智的人都该懂得以史为鉴。但是,我没想到在现实生活中,居然碰到了一个自诩高人一等的美国人,在别人的国度里,毫不慎重地污蔑异国文化,丝毫不顾他人会有何感受?难道这就是你所说的那个美好、有序的国度的公民应该做的吗?小姐,我希望你能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而不是居高临下地一味批判……”
“太好了,我的孩子!你说的真是太好了,这是一次堪称经典的一次演讲!”女孩子的父亲耐心的听完了徐彦卓的话之后,起身鼓起掌来。
然后,他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道:“琳达,想必你听完了这位小朋友的话,不会再说中国是劣等民族了吧?也不会还是那么骄傲自大了吧?”
女孩子很大方的对徐彦卓笑了笑:“我叫琳达,我为我的无理表示惭愧,我向您真诚地道歉!”
“我叫徐彦卓,我接受你的道歉!”徐彦卓当然很有风度。
“徐彦卓?你就是那个领着青帮攻克江南制造局的徐彦卓?”女孩的父亲吃惊道。
通过攀谈,徐彦卓知道了对面的这个男人叫做摩西?米歇尔,是美国驻上海租界领事馆总领事。女孩子是他的女儿琳达?米歇尔,最近才从美国来到上海看望她的父亲。摩西是因公去北京的美国大使馆,顺便带着女儿四处转转。
三人聊得熟了,徐彦卓随口问道:“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你们可否认识?”
“天哪!密斯特徐,太不可思议了,你怎么会认识小罗斯福呢?”摩西一脸惊讶。
“哦,我的一个亲戚在哥伦比亚大学上学,他写信告诉我说小罗斯福的叔叔是共和党人,曾经是总统,可小罗斯福却以民主党的名义从政了。我觉得挺有意思,就记住了这个名字!”徐彦卓撒了一个谎,他当然不能说这个罗斯福后来连续蝉联了四届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