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付他们。他通过与这些人接触,更加精于欺压诳骗、鸡鸣 狗盗等旁门左道。同时,他结识了好友胡宗南。
戴春风结识胡宗南始于杭州西湖的一次奇遇。
当时正值炎夏酷暑,戴春风每隔一天,必要去完成一个“功课”,这就是到杭州西湖里洗澡,兼把自己身上唯一的一套夏衣脱下来在水里洗净,然后放到湖边的草地上晾晒。等衣服干了,他再上岸穿起来,去逛大街,串门子访朋友。他的一双白帆布鞋每次穿脏后,也是先在湖里洗一次,然后花上一个铜板,买点白粉涂抹上去,又像新的一样。虽如此,他却颇为得意地对那些打流的朋友夸口:“我的衣服只有一套,鞋子只有一双,却比别人穿得干净。”
这一天,戴春风照例又去灵隐寺入口处附近的湖滨完成洗澡的功课。阵风不时 从湖面上吹过,戴春风怕晾在湖边的衣服被风刮跑,特地在上面压了几块小石子, 又裸身退回湖中。当时湖滨游人尚少,戴春风又是利用中午天气炎热、游人不多的 时机洗澡,可说是万无一失。
偏巧这天来了一群小学生,从湖滨经过,其中有几个调皮的,竟将压在衣服上的石子捡起掷向湖中,眼看衣服被风吹起在草地上翻滚, 戴春风不禁在湖里大声喊叫起来,可是身子却不能出水,极为狼狈。这一窘况被队伍中一位带队的青年教师发觉,他重新捡起几块石子把衣服铺平压好,并与泡在水中急红了脸的戴春风相视一笑,飘然而去。戴春风见此情景,立即趁四周无人,从水中窜出,穿起衣服,尾随学生队伍到休息的地方,与那个青年教师攀谈起来。
通过交谈,戴春风方知那个青年教师名叫胡宗南,字寿山,是浙江孝丰县鹤落溪村人。1919 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吴兴中学,毕业后受聘于孝丰县立高等小学任教。这天是带着班里的学生到杭州旅行游览的。胡宗南的境遇虽强于戴春风,但因其祖籍是浙江镇海人,属钱塘江以东的客籍过江人,在学校里受到本地员工的排挤,心情郁闷,有寄人篱下、怀才不遇之感,戴春风则本是落魄之人,两个人同病相邻,一见倾心,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1920年初,戴春风回到家乡。受过打流生活的磨练,戴开始变得成熟起来。
不久,经人推荐任仙霞乡的学务委员,让他做一些社会事务,目的也是引导他走上正道。但这些工作很快使戴感到厌倦,觉得如此终日徘徊乡里,无所作为,终非久计,心情郁郁不乐。百无聊赖之中,只得仍以一些史籍来消遣时间。(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705章 赣州炮战()
就在这个时候,白朗上门找到了戴春风,他们二人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谈话,每月两百大洋的薪酬让囊中羞涩无所事事的戴春风眼前一亮,甚至连白朗的底细都未询问就欣然应允同意了为白朗服务。
白朗也甚是大方,提前支付了戴春风半年的酬金共一千二百块大洋。白朗的做法让戴春风更加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他将一千块大洋留在了家中,安排妥否当后便随白朗离开了家乡。
戴春风跟随白朗来到琼州后的第十天,便再一次启程来到了赣州。
……
“白老板,您刚才说什么?”这些日子戴春风一直称呼白朗为老板,现在已经习惯了。
“没什么!”白朗岔开话题问道:“我问你,你对刚才的会议有何看法?”
戴春风犹豫了一下:“我怕说不好!”
“没事,我不会介意的,大胆说吧!”白朗鼓励着戴春风,他想看看这个让徐彦卓异常看重的年轻人到底有多少斤两。
“我觉得赣州必胜!”戴春风的话出乎了白朗的意料。
“你怎么知道?要知道赣州现在处在绝对的劣势!”白朗不动声色继续问道。
“就因为有那位徐公子,我感觉这场战事像是那位徐公子有意布置的一个局!”
戴春风此言一出,让白朗感到了震惊。这个局若不是徐彦卓早早告诉自己,自己也不会猜得透。事实证明,琼赣特区那些首脑就没有完全猜到。而眼前这个年轻人作为局外人居然能一语中的,着实不简单,难怪徐彦卓会对他如此青睐。
“你可知道这位徐公子是何许人?”白朗脸上露出了一丝赞许。
“琼赣特区的徐彦卓公子。国人何人不知何人不晓?”
“你可认识徐公子?”白朗好奇地问道。
“素未谋面!”戴春风摇摇头。
“这就奇怪了?”白朗嘴里嘀咕了一声,又问道:“那你可知道我是谁?”
戴春风点点头:“之前我不知道,现在知道了,你曾经是大名鼎鼎的白朗军司令、如今琼赣特区的安全厅长。”
做情报工作的白朗被人翻出了老底,还颇有些不习惯。不过。这让他对戴春风多了一丝好感。这家伙似乎有做情报工作的天赋。
“你可曾申请过加入琼赣特区?”
“当然申请过,不过没被批准。琼赣特区人才济济,必须要有做出过较大贡献的人才能加入。”戴春风一脸的遗憾。
“原来是这样!”白朗突然变得有些神秘兮兮道:“有人给你出了三道题。若是你能做好了,不仅可以加入琼赣特区,而且还可以让你身居高位,英雄有用武之地。”
“谁?谁有这么大的能耐?”戴春风瞪大了眼睛。
“徐彦卓徐公子!”白朗一字一句道。
“啊!”戴春风愣在了当场。
……
为了集中兵力,李维君根据梅秋杰的建议将所有的军队都撤到了赣州城。赣州三面环水。是三江汇合之地,相当于一个倒着的“丫”字,“丫”的两岔分别为章江和贡水,那一竖则为章江和贡水汇集为成的赣江。赣州城就建在这丫岔的中间,城墙北面依贡水而建,西面和南面环着在此拐了个弯的章江。赣州城墙高厚,自东晋太康年间太守高琰筑城始。又在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扩城。北宋嘉佑年间,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翰任赣州太守时,用铁加固城墙,后经历代修葺。李书平到达赣州之后,更是对城墙用混凝土加宽加厚。有“铁赣州”之称。
赣州战役是以炮战揭开序幕的。
滇军和桂军虽然人多势众人,但平射的攻坚炮火很少,炮弹更是不多。滇桂两军虽少重炮,但野炮和山炮却不少,大概有近200门各类轻型火炮,而且炮弹也不匮乏,虽说轰不塌城墙,但完全可以压制城内的火力兵力的。
赣州城内的火炮都是自产的,射程要远高于敌人,钨金炮弹的威力,也远远强于滇军和桂军。最重要的是铁血军的炮兵,都是经过由罗冒作校长的特区炮兵学校集训的,素质要比滇军和桂军强的多。
赣州炮兵早已构筑了完整的炮兵观察、发射阵地,把对方可能进入的所有道路、山口等都测定了距离。标定了标号,区分了炮兵火力覆盖射击任务区域。
3月22日清晨,滇桂联军装好了射击诸元,只要一声令下,就能够把赣州城打成一片火海。敌人的炮火很盲目,仅仅10分钟,赣州的炮火便开始还击,对方炮阵地同样被炸的火光冲天,血肉四溅,双方的试探性炮击只持续了20分钟。
第二天,双方都没有行动。
3月24日,滇桂联军集中了所有的3000发炮弹,第二次炮战即将开始。滇桂联军定于早晨8:30开炮,赣州炮兵在7:20,比其提前10分钟开始了覆盖性炮火急袭,打得滇桂联军一片狼籍,3000发炮弹全部被打得原地爆炸,10分钟后,赣州军队停止炮击。
滇桂联军没有了炮弹,双方的炮战变成了赣州炮兵单方面炮击。唐继尧和陆荣廷龟缩在指挥部中气得牙痒却也无可奈何,只好等后方运送来炮弹再战。
谁知道三天后传来消息,滇军和桂军的后勤补给队分别遭受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袭击,所有炮弹均被炸毁,这下滇桂联军的火炮在一个月内全部变成了废铜烂铁。
炮战没有奏效,唐陆二人便派人入城劝降李维君。李维君却水火不浸油盐不进,只说了一句话:“要想夺赣州就从我的尸体上踩过去,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有了任何退路了,只有强攻一条路可走了。
3月29日晚,滇桂联军进行了第一次攻城战斗,他们采取了最原始的方法——架设云梯爬城,在机枪的掩护下,十人一组,从各处城墙向城墙攻击,由于赣州军队是严阵以待,结果是上一组被打下一组,没有成功,这个办法确实有点笨。
3月30日,滇桂联军从三个方向发起第一次总攻,几经冲锋,但被机枪火力封锁,激战一小时,伤亡残重被迫撤出。(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706章 秘密使命()
鉴于赣州城墙高;护城河又宽又深;仰攻不易;滇桂联军决定挖地道轰炸城墙。由围攻东门的滇军一个师;选定东城墙一段;由工程兵挖掘隧道;通至城墙之下;长达一里多地。隧道挖成后;用3个巨大棺材装火药数千斤;并在棺内放置手榴弹为导火索。
4月4日晚11时许;一声巨响;烟尘蔽空;不仅城上守军被震跌下来;而且城下进攻的滇军也有不少被震得昏迷不醒。但由于隧道未挖至城墙之下;仅将关墙顶端震塌极小部分;以失败告终。滇军不甘心失败;继而转向城东北角一带进攻;并专门从找来挖煤工人挖掘隧道;企图穿过护城河;直达城内。城内守军日夜侦察;设法辨别隧道的方向和距离;遂按其方向掘深沟以防备。当敌军挖透时;用柴草、辣椒面、鼓风器等;向洞口引火煽风;使夹带强烈辛辣气味的浓烟冲入隧道;再向洞内猛射毙敌;使其再也不敢挖地道炸城了。
滇桂联军围城数日不胜;还伤亡了数千人,军心动摇。唐继尧陆荣廷焦急之下;召集各师师长商议对策。桂军第四师师长徐振请求组织一次猛攻。陆荣廷听罢大喜,拨赏金数万。徐振即准备爬城云梯200架;从全师选好敢死队1500人;以东北城角为攻击点。
4月11日深夜,徐振率一旅兵力;用两个团突袭,;1个团掩护。徐振亲率卫队1个营督战。王部先头部队数十人爬上城墙后;即与城上守军展开肉搏战。城上守军人少;渐渐支持不住;即派人向司令部求援。此时;徐振率领的攻城军已借助云梯陆续爬了上来;但守军毫不示弱;不断将敌军击退。不久城内援军到达;城上守军顿时勇气倍增。战斗持续到翌日清晨;桂军伤亡惨重;败退收军。
围城日久;虽然赣州城内弹药充足,但有数十万军民需要吃饭,粮食缺乏;滇桂联军企图引诱守军投降。包围西北城角的滇军第二师张连长常带护兵至城河洗衣服;和城上李毅连长时常谈话;渐渐熟悉起来。李毅常下城到张连长处聊天;并涉及军务;张见有机可乘;便引李毅拜见滇军第二师师长贾济川。
往返数次;双方达成内外策应攻克西北城角的协议。其条件是:;等攻城后晋升李毅为团长;其他官兵以次递升。
随后;李毅派人下城3次;约定4月18日晚献城。一切就绪后;李毅遂向李维君报告了上述情况。李维君将计就计;诱敌如期攻城;其部署是:抽调两营;各配属重机枪连;趁夜出城潜伏;俟敌溃退时;协同西门守军夹击敌军,并组成“吊敌队”;每人带绳子一条;准备把敌军吊上城墙后捆绑吊上城墙之敌。
当晚11时许;贾济川率3个旅;携带大量云梯及其他爬城工具;向西北角移动;先头部队1个营到达城河边;派张连长到城下联系妥当后;即令部队赶至城下;攀着守城部队放下的绳子纷纷上城。城上守军将爬上城墙的敌军先缴枪;后用毛巾或破布紧塞口内;迅即关押城内;接连诱吊敌军300多人。
后来,赣州军队在缴敌军连长短枪时遭到反抗而走火;守城士兵相继向敌射击;一时炸弹齐掷;砖石俱下;敌军混乱;自相践踏;仓皇逃遁。
潜伏城外的伏兵即向逃敌猛烈射击;敌军遗尸数千具。
……
赣州战役激战正憨之时。一名年轻人出现在了广西玉林,此人不是别人,正负有秘密使命的戴春风。
戴春风的秘密使命是策反广州的李宗仁,迫使陆荣廷从赣州撤兵。尽管他从来没有做过如此的事情,心中一点底都没有。但他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了。戴春风心中隐隐有种感觉。这种工作似乎挺适合自己的。
在来广西之前,戴春风并不了解,甚至连李宗仁的名字都没听过。但是。现在戴春风对李宗仁了解的清清楚楚,这一切都源自于白朗给他的情报。戴春风实在想不明白,白朗是通过什么方式把一个人搞的如此通透,他甚至想得到,当初白朗来找自己的时候。恐怕也是把自己了解的清清楚楚。
……
李宗仁,字德邻,出生在广西桂林县西乡的耕读家庭。父亲李培英是当地的塾师,母亲务农。他们生有子女11人,李宗仁排行第二。一家人靠父亲做塾师的收入和母亲克勤克俭的劳动,维持生计。
李培英知书达理,希望在自己的后代中出个饱学之上。李宗仁6岁那年,便进入私塾,塾师是自己的父亲。
后来,李宗仁进了省城新创立的小学,所教课程除国文之外。还有数学、博物、美学等新式学科。李宗仁对新式学科一无所知,刚入学又将插入高年级班,这对他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学期终了,在榜上坐了红椅子。所谓“红椅子”,就是在考试不及格的同学 名字下划一红线。因为考试不及格的只有他一人,特别引人注目,加之他又是个初来的乡村孩子,农着不甚人时,举止言行一派乡上气,城里的同学都笑他是个“乡下傻瓜”。
不幸的是,第二学期李宗仁又坐了红椅子。自尊心极强的李宗仁,坐了两次红椅后,感到分外难堪,所以读了两学期后,便辍学回乡。
辍学后的李宗仁,已是一个15岁的壮健孩子了,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他开始觅寻正当 职业谋生。
各省试办新政,广西省新设奖励工商业的“劝业道”,并在桂林设立纺织习艺厂,需招 200名学徒学习纺织,李宗仁进了这家厂当学徒。经过半年的学习,他了解了从下水浆纱到上机织布的操作过程。
16岁那年,他满怀信心地回到了家。他的姑丈是个殷实富户,对织布有浓厚兴趣,在桂林买了部织机, 要他教表妹织布。年轻人的自负,使他欣然接受姑丈的请求,岂知他学到的那些织布技术尽属皮毛,轮到他自己独立操作时,竟大出洋相。后来他又应聘到别村教授织布,又遭失败。两次失败的教训,使他深感从业不易。(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707章 热血青年()
18岁那年,李宗仁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他能进入这所小学,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原来他父亲的朋友李植甫先生,是一名武术师,他看李宗仁生性好动,很是喜欢,经常教他一些拳脚;但看他在家无所事事,又非常可惜,于是就劝他父亲让他投考新成立的陆军小学,对于投考这类学校,母亲并不热心,但在父亲的作主下,这件事就算定了。至于李宗仁本人,知道要进陆军小学心里非常高兴。陆小是官办学堂,待遇优厚,除供学生膳食、服装、靴鞋、书籍外,每月还有津贴以供零用。而且这学校的学生今后升学都有保障。尽管录取名额有限只100人,但报名者却有千余人。凭着私塾的底子,李宗仁一举金榜题名,考得备取第一名,取得入学资格。
开学的日子临近了,李宗仁按报到日期,辞别父母亲友,前往桂林陆小。然而事出意外,校方拒绝他报到,理由是迟到十来分钟,报到时间已过。陆小主要负责人都是刚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办事认真,任凭李宗仁好说歹解,均无作用。10分钟之差,失去了入学资格,满怀热心的他,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懊丧之极。但校方负责人勉励他下期再来投考,并告诉他,像他这样体格强健的青年凤毛磷角,录取的希望很大。虽说校方鼓励一番,但毕竟要再等一年,他怅然归乡。好在父亲没有责怪他什么,让他继续读书,准备来年再考。
陆小第三期招生,李宗仁再杨度投考。在3000余名的竞争者中,被录正取。吸取上次的教训,此次他早早报到,从此成了陆小的学生。
陆小的教育,完全仿日本那一套。十分严格。教程分学、术两种。学科除国文、史地外,有各门科学和外语,术科是每天1小时的训练。有器械、体操、劈杀等活动。
李宗仁由于跟着父亲学过几年,又在桂林上过新学堂,多少有些基础,因此学科对他来说负担不算重,尤其国文。成绩在斑内算是佼佼者。至于术科,他不但喜欢,而且学起来轻松自如,那些被同学们视为有风险的单杠、双杠、木马等项目,他都能作精彩表演,一般同学与之相比,实在逊色多了。尤其是劈刺。因他跟李先生学过几手拳脚,更是他拿手本领。在比赛中,许多高大结实的同学与他交锋,都 败在他的手下。由于他劈刺出色,在学校中得了个“李猛仔”的浑名。李宗仁学业突出。深得同学的尊重和老师们的喜欢。
1910年秋,李宗仁加入了同盟会组织。参加同盟会,随时有杀身之祸,为了表示死而无悔的决心,入会那天,他献血为誓。
1911年11月7日,广西宣布独立,成立了地方革命政府,并开庆祝光复大会。大会期间,发生了部分巡防营叛变事件。陆小负责人恐旧军攻打学校,便在校总值日官的指挥下,当晚组织100多名学生,成立了自卫队,出发进剿叛军。
夜深人静,行军必须搜索前进,在同学们的吁请下,李宗仁当上了搜索组长,向李家村进发。到达目的地时,正碰上混成协新军,他们准备出发桂林,进剿叛军。陆小总值日官宣布,愿意随混成协新军 北进的归队,不愿意的可暂时回家。
李宗仁有些想家,决定回乡探望父母。就在这次回家的路上,经历了惊险的一幕。
李家村在桂林之南,他家的乡村在桂林之西,两头相距百余里,靠步行要一整天时间。 为了防止不测,他带了一杆六八式步枪独自离队伍,一路边走边问。半天行军,再背着一杆大枪,早已饥肠辘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