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胤先前在榆中的时候,第一次初次与杨欣父子见面,看到浑身血污,伤痕累累的杨虎,很是惊异。他身上的伤,多是短兵相接之故。按理说守城战,大多的箭矢往来。就算受伤,那也是只是矢石之伤,断不会为刀剑所伤。而且聂恺也证实了,守城战的时候,杨虎并不在城中,而据杨欣所言,杨虎是潜出城去,刺探羌人的军情时受的伤。

    当时这样的解释倒也说得通,刘胤也就没有在意,此时与三王妃被杀联系起来,刘胤便感到隐隐有些不对味了,三王妃死的莫名,杨虎伤的蹊跷,这其中似乎有什么关联,看来只有传杨虎上前,便可以了然了。

    此次西进,杨欣杨虎俱为向导官,杨欣同邓朴马融在左路军中,而杨虎则在刘胤所率的右路军中,此刻正在中军之中,刘胤立刻命阿坚带杨虎过来。

    自从踏入羌地,杨虎便变得忐忑不安起来,生怕羌人会认出自己,不过看看阵前人山人海的模样,杨虎倒是坦然了,心道这么多的人,想要找出认识自己的那几个羌兵也不并太容易吧,只要自己安安稳稳的呆在中军,想来也不会有什么意外。

    不料阿坚此刻却传来刘胤的口令,要杨虎到阵前去,杨虎心中便是一紧,试探地想问阿坚何事,那知阿坚板着面孔,是一言不发,杨虎无奈,也只得阿坚来到了阵前。

    杨虎刚到阵前,立足还未稳,那名侍卫长就点指着他道:“是他就是他他就是杀害三王妃的凶手”

    现场的空气陡然间紧张了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集中到了杨虎的身上,其中羌人们的目光最是凌厉,似乎恨不得将他撕成碎片。

    “嗡”杨虎的头瞬间就炸了,千躲万藏,杨虎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他顿时面如死灰,一股绝望的感觉袭上心头。

    显然不用再多说什么,那名侍卫长已经辨认出杨虎就是暗杀三王妃的凶手,这也完全印证了刘胤的判断,当初刘胤就感觉到杨虎伤的有些诡异,只不过那时还不知道姚柯回的三王妃遇害的事,刘胤自然也无法联想到别的,现在知道了三王妃遇害的消息,传杨虎来对质,果然是真相大白,杨虎的确就是杀害三王妃的凶手。

    不过杨虎的动机何在,刘胤还不太清楚。

    还没等刘胤询问,杨虎已经是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叩首道:“大将军饶命,小人只是外出打猎,一时糊涂,误伤了三夫人,确实是无心之故,求大将军恕罪。”

    刘胤寒目如电,冷笑一声道:“好一个外出打猎,杨公子真是好一番闲情逸致啊,放着在金城近郊方便不用,特意地跑上五六百里的路,赶到大小榆谷来打猎,难不成这边的猎物比金城那边的要大的多再者说来,既是打猎,又何须专门换上汉军绛红的军服,这岂非是喋喋怪事”

    陇西诸郡的魏兵降蜀之后,还尚未来得及更换统一的军服,依然还是穿着魏军深褐色的军服,到是新任金城都尉的聂恺此来带的蜀兵,倒是穿着红色的军服。杨虎诈称出门打猎,却特意地换成蜀军的服饰,其用意显而易见,他的这点小伎俩,又如何能瞒得了刘胤。未完待续。

第363章 落网() 
相比于地势平缓的南坡,北坡几乎就是一道悬崖峭壁,有的地方甚至完全是九十度的垂直绝壁,邓艾曾经翻越的摩天岭跟它比起来,简直是小山丘。∽↗∽↗,更为困难的是,整个的峭壁上覆盖着冰川和积雪,根本就无法让人驻足。湿滑的路面稍一个小心,就会直接坠落到山底下,从山顶上望下去,一片云雾茫茫,根本就看不到底。

    数万大军云集于此,不能快速通行的话,势必要被再次迟滞在山顶留宿,那刺骨的寒冷让每个人都不寒而栗。

    刘胤也登上了垭口,看到北坡的状况,不禁让他大皱眉头。

    赵卓道:“大哥,看来这下山要比上山还难。阿坚,你当时是如何下得山?”赵卓回头问阿坚道。

    阿坚指着左侧一条看起来相当险峻的山路,道:“小的下山之时就是走的那边,顺着那块突出来的岩石滑下去,大约走个三两里,地势就平缓一些了。”当时阿坚探路之时,艺高人胆大,可以在冰山雪岭之中摸索出一条下山的路,但大部队想要照他的方法行动,显然是不可能的。

    邓艾是如何过的摩天岭,裹了一条毡毯就滚了下去,也算是邓艾命大,不但没有摔死,就连身上的零件也没少一个。不过刘胤可没有效仿他的心思,从这么高的悬崖下滚下去,裹一条毡毯?就算是裹十层海绵也不顶事!

    “拿绳索来!”刘胤吩咐道。

    绳索可是此次行军最重要的装备,刘胤选用的可是最粗最结实的麻绳,就是为登山所准备的,梦笔山的北坡如此陡峭,看来也只能借助于绳索下山了。

    阿坚自然是当仁不让地下去探路,将麻绳系在腰间,山上七八个人拉着,阿坚一步步地向山下滑去,同时在最陡峭的冰面上凿出一个个台阶来。阿坚大约下降了五六百步,才算是越过了这段最为险要的路段。下面的路就稍微的平缓了一些。

    刘胤吩咐将大绳系在一块巨石的上面,蜀兵一个个地顺着绳索,鱼贯而下。由于有绳索可以抓牢,脚下险陡的地方也有人工凿出来的台阶。所以下山的速度也不算太慢。

    整个北坡除了山顶的那段路陡直之外,尚还有在山腰有两段路也比较陡峭,阿坚如法炮制,在两处险峻之地均架了一道绳索,后续下山的蜀兵则可以顺着索道比较轻松的滑下来。

    走过这三段极险的山路。剩下的的路蜀兵就可以一路小跑了。梦笔山的山下是一大片的原始森林,几十丈高的参天大树比比皆是,先头部队赶到森林边上,基本上刚过未时。

    有无当营在前面探路,后面的部队则是轻松了很多,顺着无当营留下的索道,鱼贯而下,至天黑时分,就连断后的白帝营也全部越过了梦笔山。

    连续地翻越了两座大雪山,让北伐的蜀军士气高涨。看来被誉为绝境的大雪山也不过如此,人人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仿佛陇西郡已经在向他们招手了。

    诸将对刘胤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正是由于刘胤力排众议,勇而无畏地带他们走上这条前无古人的道路,才将两座大雪山征服在了他们的脚下。

    “大哥,你咋就如此断定这雪山这么好过?看来这天险也不过如此吗!哈哈哈!”张乐是开怀大笑,惹得众将也是会心一笑。

    刘胤没有笑,因为他知道,现在还是笑的时候。只有真正翻越过五座大雪山,跨过被称为死亡沼泽的草地,抵达陇西郡,才算是笑到最后。艰苦而漫长的行军还在后头。此行从汉嘉开始,至少得跨越二千五百里的征程,在刘胤的计划中,这段路程至少也需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毕竟雪山和草地太过艰险,整个行军的地域基本上是没有任何路的。用二个月的时间走完这条不能称之为路的路,也是刘胤最保守的估计。现在用了大概八天的时间,完成了对两座大雪山的翻越,其进程之快,也算是出乎刘胤的预料。接下来将要面对更为艰险的征途,还真是不到松懈的时候。

    邓艾是随同中军一起行动的,在梦笔山下宿营的时候,刘胤特意去看望了他一下,毕竟邓艾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在整个的北伐军中,他的年龄是最大的,高山缺氧,极度严寒,环境恶劣,比当初邓艾所走过的阴平小道可是要险峻百倍,刘胤不知道以邓艾的高龄,还能不能坚持。

    不过看到邓艾红光满面精神矍烁的模样,刘胤就放心了,常年的军旅生涯让邓艾的体魄健壮地堪比三四十岁的壮年人,丝毫没有因为翻越两座雪山而显出半点疲态来。刘胤早先就吩咐下人给邓艾准备了最好的裘袍,就连邓艾居住的帐篷也是用羊皮缝制的最好暖帐。

    “行军于雪岭冰峰,不知艾先生的身体吃得消否?”刘胤关切地问道。

    邓艾抚须一笑道:“主公无须挂怀,艾一生戎马倥偬,又岂是那种弱不禁风之人。”

    刘胤亦笑道:“那就好,先生还需多多保重,后面的路还长着呢。”言毕转身告退。

    邓艾注视着刘胤的背影,叹道:“神来之笔,真可谓是神来之笔。”

    邓忠在一旁道:“父亲一生并未服过谁,为何对刘将军如此信服?”

    邓艾目光凝重地道:“为父一生自矜自傲,还真未从心底里佩服过谁,当初败在刘将军之手,只以为不过是时运不济而已,今日观其行事,始知其乃是真正的雄才伟略,迂回于雪山沼地,这才是真正的大手笔呀,他的胆略,他的气魄,亘古以来无人能及。无论将来成败利驽,无人可以预知,但就凭着如此壮举,也足以名垂千古了。”

    “父亲可是有心助其一臂之力?”

    邓艾点头道:“不错,当初投降,不过是迫不得已,身降心未降,今日观之所为,方知其乃是真正雄主,为父愿尽全力佐之,以助其立不世之功。”(未完待续。)

第364章 筵宴() 
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杨欣也没有再进行抵赖,很快地向刘胤坦白交待了一切,因为他清楚,事已至此,无力回天。↑,。

    要说杨欣没有一点悔意,那也是假的,但走到这步田地,纵然是后悔,也没有什么意义。杨欣只是平静地叙述完一切,他没有讨饶,没有请求恕罪,只是平静地望着刘胤,等待着属于他的最后判决。

    事情终于是水落石出,对于杨欣,刘胤也没有特别的恨意,任何人都是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如果杨欣一开始就忠于曹魏拒绝投降死守金城的话,或许刘胤对他的印象还不会太差,而现在刘胤也只能将其归入孟达之流的反复小人。

    对于这样的小人,刘胤的处置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将杨氏父子交给羌人来处治,他们是杀死姚柯回三王妃的真正凶手,于情于理,怎么做都是无可厚非的。

    至于羌人如何处置他们,那就是羌人的事了,刘胤自然也无需再操心。

    刘胤备下了一份厚礼,亲自到羌人营中致歉,也算是负荆请罪,虽然暗杀三王妃的是杨欣父子,但他们终归是刘胤的部下,从这一点上来讲,刘胤也是难辞其咎。

    “刘将军太客气了,杨欣叛逆无道,暗中勾结曹魏,与刘将军并无干系,此次刘将军执拿真凶,能为内人报此血仇,老朽甚为感激啊!”姚柯回对刘胤能交出真凶表示了一再的感谢,吩咐将杨欣父子押到三王妃的灵前,开膛破腹,挖心摘肝,以为祭奠。

    羌人对朋友,对恩人可以是礼遇有加,对敌人,对仇人,却十足地展现出他们凶残暴虐的一面。一听说要拿他们活祭,杨虎顿时吓得面如土色。当行刑的刽子手扯开他的前襟之时,杨虎直接就吓得尿了裤子。

    杨欣倒是从容一些,事到如今,肯定是死路一条。至于这么个死法,却也不由得他来选择了。

    看到如此惨烈的一幕,刘胤也不禁是微微耸容,不过这条路是杨欣父子自己选择的,落得如此下场。自然也怨不得旁人。

    姚柯回及众羌人却是兴高采烈,神采飞扬,血仇得报,也算是了他拉的一桩心愿。

    姚柯回当即下令宰杀牛羊置酒筵来款待刘胤等人。

    酒筵就摆放在露天的草地之上,大碗的麦酒,整只的牛羊,处处显露着羌人的豪爽气度,刘胤是客随主便,入乡随俗。

    刘胤先前就曾提到想与姚弋康义结金兰,此番没有阻碍。姚柯回自然是乐见其成,亲自为两人主持了结拜仪式,歃血而誓,刘胤比姚弋康要大上两岁,自然是为兄长。

    姚弋康端着酒碗敬道:“贤兄在上,小弟粗莽,先前多有得罪,这碗酒权且赔罪,还望贤兄大人有大量,不计前嫌。”

    羌人性格豪爽。恩怨分明,这一点倒是让刘胤相当地佩服。刘胤含笑道:“贤弟客气了,此前种种,不过是些误会。现在误会已消,你我兄弟当一醉泯恩仇。干!”刘胤举碗重重地与姚弋康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干!”姚弋康亦是举碗豪饮而尽,两人相顾而视,纵情开怀大笑。

    整个酒筵的气氛相当地融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在这种豪爽的气氛之中,很难让人产生拘束之感,所有参加酒筵的人,皆是开怀畅饮,放浪形骸,不觉已是半醉。

    酒到半酣之处,阿坚暗暗地劝刘胤道:“少主,此酒甚烈,不可多饮。”

    刘胤抬头看到姚柯回正注视着自己,呵呵一笑道:“酒逢知己千杯少,今日有姚伯父和众羌人兄弟相陪,当一醉方休才是。”

    姚柯回也极是高兴,此番能得遇恩公之后,可是了却了他心中的最大心愿,而刘胤与姚弋康拜了把子,更让他为之欣喜,以刘胤在蜀汉朝中的地位和在陇右的强势,也算是为羌人今后的发展铺平了一条道路。他的目光落到了阿坚的身上,忽地是心念一动,道:“这位小兄弟也似乎是羌人?”

    刘胤道:“不错,他叫阿坚,祖上皆是羌人,当年我外公自陇入蜀,身边便带着数千羌人部曲,阿坚的父亲便在其中。”

    姚柯回紧盯着阿坚,道:“令尊可是名叫曲扎?”

    阿坚略感吃惊,说实话,打小他父亲就去世了,几乎无人曾再提起过他的名字,姚柯回居然认识他父亲,确实让阿坚有些意外。“大王认识家父?”

    姚柯回呵呵一笑,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阿坚的容貌与曲扎有七八分的肖似,所以他才有这么一问。姚柯回笑道:“不光是认识,曲扎与我乃是从兄弟,一个爷爷的孙子。当年曲扎可号称是我们西羌的第一勇士,孟起公来西羌募兵,他第一个应征入伍。这一去,四十年多了,始终也未能再见一面,却不知你父亲现在状况如何?”

    阿坚道:“家父离世已经二十余年了。”

    姚柯回闻讯一愕,叹息道:“世事无常,想不到当年名震西羌的曲扎也已作古,可惜可叹。”

    刘胤不禁看了阿坚一眼,以前只知道他是马府的下人,羌人的后裔,没想到居然还有这一番的身世,他的父亲居然是西羌赫赫有名的第一勇士,难怪阿坚的身手如此非凡,大概也是遗传了他父亲的基因。

    当下刘胤微微一笑道:“阿坚,还不快拜你的叔父。”

    曲扎与姚柯回可是从兄弟,阿坚自然得称呼姚柯回为叔父,经刘胤这么一提,阿坚当即下拜,口称叔父。

    姚柯回自然是欣喜不甚,今日看来是双喜临门,不光有幸见到恩人之后,还找回了一个堂侄,当下姚柯回取过一口宝刀来,道:“此刀乃是千年玄铁所制,锋利无比,一直为本王的贴身之物,今日就给贤侄做见面之礼吧。”

    阿坚接刀在手,见刀刃锐利,刀身泛着湛蓝的光芒,果然是一把好刀,甚喜,叩首拜谢。

    酒筵一直持续到三更时分,就在筵尽之时,傅著忽然入内,在刘胤的耳边低语了几句,刘胤闻之,悚然一惊,酒醒了大半。(未完待续。)

第365章 引为奥援() 
在双方关系和睦的时期,如果适逢对方君主去世或新皇登基,做为盟友的一方是要派使臣前往吊唁和恭贺的,比如大帝孙权去世之后,吴废帝孙亮和景帝孙休登基的时候,蜀国都曾派出使臣前往吊唁或道贺。☆→☆→,

    不过现在双方关系交恶,此番孙休去世和孙皓登基,蜀国自然也就无须派出使臣前往。不过这并不防碍蜀国的情报人员及时地将事关吴国的重大变故的消息上报到南中。

    所有在魏吴两国境内的情报机构都是由中尉左丞杜弼来负责的,杜弼接到报告之后,都要在第一时间内转交给刘胤,再由刘胤上奏朝廷。

    刘胤拿到了吴国传回来的情报,如果自己所记无差的话,历史上吴国皇帝孙休就是病逝于蜀亡之后的第二年七月,而孙皓也是在当月登的基。看来历史虽然已经改变了许多,但依然还有不少东西是刘胤所无法改变的,比如和刘胤没有多少利害关系的魏吴两国的事,纵然就是蜀国的事,也是刘胤凭借着一己之力将其改变,如果真没有刘胤的到来,后主刘禅或许就如同历史上一般在洛阳过着乐不思蜀的生活了。

    毕竟历史轨迹的惯性依然强大,吴国年轻有为的皇帝孙休挂了,接替他当皇帝的孙皓可是历史上与夏桀商纣齐名的暴君,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将拥有着长江天堑号称固若金汤的东吴政权搞得分崩离析,最终走向覆灭。

    历史上孙皓的继位是在蜀国灭亡之后,但由于刘胤的出现,蜀国并没有灭亡,这天下之势并未变成魏吴南北对峙还是继续保持着三国鼎立的格局,历史最终将走向何处,这其中还是充满着变数。

    刘胤真的有些期待,明年就应该轮到司马昭寿终正寝了,是否一样会发生呢?刘胤不得而知,但刘胤清楚。司马昭的死对于天下大势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变数,是机遇,也是挑战。

    现在的司马昭。也看到了属于他的机遇,吴主孙休病逝,这对于已经准备好南征的司马昭而言,简直就是天降福音,乘着吴国国丧新帝登基之时。司马昭令羊祜杜预出兵襄阳上庸,从临沮南下,攻打吴国重镇西陵。

    西陵是荆江段的一座重镇,水陆咽喉要冲,吴国在此一直常设西陵都督镇守,入蜀之前,陆抗就担任西陵都督一职。

    而现在吴军十五万大军入川,西陵更是成为其后方重镇,西陵一旦有失,吴境和蜀地将失去联系。将会危及到蜀中大军的粮草供给,所以西陵是吴国的咽喉七寸所在,致命之地,司马昭选择攻击西陵,显然也有打蛇打七寸之意。

    孙皓刚刚登基第二天就接到了魏国大举来犯的消息,面对魏国给他送上的这一份登基“大礼”,从来没有参与过军事谋略的孙皓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不过辅佐孙皓登基的这些顾命大臣毕竟也不是酒囊饭袋,很快制定出应急预案,由征北将军陆凯带兵增援西陵。加强西陵的守备,由荆州刺史施绩驻守江陵,加强西陵侧翼的防护,左将军张布驻守武昌。右大都督丁奉驻守阜陵,后将军丁封驻守庐江,准备全面应对曹魏的进攻。

    陆抗经营西陵多年,城防坚固,守备完善,陆凯援兵到来之后。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