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化大宋-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灵一听有旨,忙道:“既如此,那就请窦大人随我等入城吧,我与诸将也好排奉香案,迎接圣旨。”
    “也好。”
    他二人又是客气了一番,遂同入朗州。
    一干人等入节度使府中,香案排好,那窦仪却是走上正中,取出圣旨,高声道:“湖南道行军都部署李灵及众将听旨。”
    众将跪伏于地,窦仪展开圣旨,朗读道:“门下:殿前副都点检、湖南道行营都部署、宋国公李灵,荡平荆湖,明德有功,献俘太庙,益显臣节,宜进太子少保,领湖南道节度使,增邑三千户。殿前副都指挥使、湖南道行营副都部署、临汝伯慕容延钊,辅佐有功,宜进蔡州侯,领淮南节度使。殿前司铁骑都虞侯王审琦……”
    此道圣旨乃是对众将行以封赏,诸将苦战月余,荣圣恩,获封赏,心下皆是欢喜,待窦仪宣读完毕后,李灵等拜谢圣恩,山呼万岁,恭恭敬敬的接下圣旨,这才呼啦啦一片站了起来。
    不想方才站下,窦仪却又拿出了一道圣旨,道:“宋国公李灵听旨。”
    李灵一怔,心道:“,你不会一块宣呀!害老子又跪一次!”慌忙又跪下来,道:“臣李灵听旨。”
    “大周皇帝诏曰:宋国公李灵文韬武略,功勋着著,特赐与长公主婚配,以为驸马,不日整顿军马,班师回京,择良辰吉日再行完婚,钦此。”
    李灵心下大喜,忙道:“谢陛下恩典,臣领旨谢恩。”
    那窦仪将圣旨交给李灵,抱拳说道:“恭喜宋国公荣升驸马呀!”
    左右之人皆言道贺,李灵此次请战南征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求娶长公主,如今功成,那周主倒也信守诺言,这么快便下了赐婚之旨,李灵自是欣喜不已,遂是笑着向众人谢过,又在府中设筵款待窦仪。
    此一筵李灵自是兴致很好,诸将各受封赏,心情自也不错,筵饮甚欢,情绪融洽,直至晚时方才尽兴而散。
    待诸将散去,李灵亲自送窦仪入房休息,指着房间说道:“窦大人,这间房间原来乃是那周行逢所住,还算舒适宽畅,不知窦大人满意否?”
    窦仪一听,却是面露惶恐之色,道:“宋国公如此厚待,窦仪实在是受之有愧呀,真……”
    李灵呵呵一笑,道:“窦大人不辞辛苦,为我与诸将带来圣上的恩赏,李灵感激不尽,区区微薄招待又算得了什么,窦大人千万不要介意。”
    窦仪自也知钦差在外办事,下面人自然会盛情而待,方才也只是装装样子罢了,听李灵这么一说,便道:“多谢宋国公,宋国公南征功成,且将这荆湖之地抚慰得安稳妥当,下官一路而来,百姓安居乐业,并未见兵戈之祸,下官他日见到陛下,毕会如实呈奏。”
    李灵自然明白其意,遂道:“那我就先谢过窦大人在陛下面前美言了。”
    窦仪微微一笑,道:“非是美言,乃是忠言也!”
    李灵一怔,随即会意而笑,却道:“好好,窦大人,你舟车劳顿,先休息吧,改日我们再详谈。”
    李灵正欲告辞离去,那窦仪忽然想起了什么,忙道:“宋国公且留步,下官此来,还带了一件陛下托负之物要转交给宋国公,”又向随从道:“快,把东西拿进来。”
    不多时,两名随从抬着一个圆柱状之物进来,外面乃是由锦布包裹,放在案上揭开布来,却是一幅大的卷轴。
    窦仪亲自动手,将那卷轴小心翼翼的展开,一幅七尺多宽的大地图赫然映入眼帘。
    李灵还道周主会送给自己这位“准妹夫”什么珍奇古画,不想却是一幅地图,他大为不解,指着地图说道:“这……陛下赐我这个,是什么意思?”
    窦仪道:“此乃蜀国两川四十六州地图也,陛下继位之初时便已便人戡察画好,今日特命下官转交给宋国公,宋国公,你可准备好了吗?”
    李灵望着眼前的蜀国地图,似乎是隐隐预料到了什么,但仍是不得其解,遂道:“窦大人,你说:‘准备好了’是什么意思?我有些听不明白。”
    窦仪颇为惊讶,道:“下官临行时听闻陛下曾交给国公一道密旨,怎么,宋国公,你还没有看吗?”
    对了,是那个锦囊,周主临行时曾吩咐他灭了荆湖之后才可拆开来看,事过已久,自己竟是给忘了!
    不过他怕将这锦囊不慎遗失,总是随身携带着,经窦仪提醒,方才想起,忙取出拆开,从中取出一条锦布,上中写道:秘密集水师于归州,以班师之名北上,过荆地之时,逆江而上,抢攻夔州,会同北路大军扫荡蜀国,会攻成都。
    我靠,原来是叫我去攻打蜀国呀!
    想不到柴荣谋划如此之深,早在南征之前便已想好了下一步的战略,先是出奇不意的灭掉南平,此番又想出奇不意的灭掉蜀国,看来,他是迷上了“兵贵神速”这套把戏了!
    窦仪道:“陛下已委任了赵匡胤赵大人为西川行营都部署,秘密率领三万禁军主力前往凤州,定于八月十五中秋之时同时发兵,由西、北两路会攻蜀国。如今算来,还有二十余日的时间,宋国公既然已知道陛下的旨意,还请尽快做准备吧。”
    李灵一惊,却道:“窦大人,此番南征的目的便是冲着荆湖的粮米而来,听你之言,陛下似乎是在我南征得胜之前就已派出了三万大军,如此大规模用兵,哪里来的这么多粮草供给?”
    窦仪挥手示意左右随从退下,但见无人,才低声说道:“不瞒宋国公,此番征蜀,陛下已是掏尽了汴京囤积的粮草,尽数供给军用,算来此时京城的粮米最多只能支持十日,下官此来,一者是传达圣意,其次则是调集荆湖粮米,迅速运往汴京。”
    这个柴荣,谋略之深,胆略之大,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
    南征之前,从柴荣的态度来看,当是对自己这个南征的主帅颇有些不信任。但却在朗州未破之前便发兵往凤州,而且敢掏空国家粮仓以为军用,需知人以食为天,汴京人口百万,即便是粮米短时间供应不上都有可能造成大的动荡,从这点来看,似乎又是对他充满了信心。
    岂非矛盾!
    一国之主,神武雄略的大周皇帝柴荣,敢冒如此之险,当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柴荣啊柴荣,你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你的胆略到底有多大!
    我李灵,真的是看不透你!
第八十四章 伤逝
    谢谢大家支持,无以为报,唯有努力码字。;
    ~~~~~~~~~~
    窦仪见他若有所思,却道:“宋国公,莫非你对征蜀之举有何异议么?”
    李灵省悟过来,却是一笑,道:“没有没有,窦大人,这幅地图我就收下了,你替我转达陛下,就说李灵为大周而战,万死不辞,必不负陛下重托!”
    窦仪忙道:“宋国公放心,下官一定转达国公拳拳之心。”
    “谢窦大人,窦大人且休息吧。”
    李灵遂告辞,带着那幅蜀国地图离去。
    李灵遂一方面密令韩通征集荆湖之地船只,会同原有水师先行开往归州准备溯江而上的事宜,另一方面却是连日在朗州大宴诸将,庆功贺赏,又放言不日班师回朝,迎娶长公主,以掩人耳目。
    ———
    风和日丽,江水盈盈。
    明天便是北上之是,李灵决定临走之前再去看望一下阿草。
    那日只因情形所迫,不辞而别,多日来,他心里一直惦记着阿草,那朴实无华的言语,那纯真如雪的笑容,莲一般洁白的女子,怎能忘却!
    想带她走,但兵戈再起,又要踏上新的征程,无论如何也要告诉她,那个简单而美好的梦想,一定会帮她实现,只不过,还要等待一些时日。
    想起那银玲般的声音,想起那沁香可口的米饭,策马而行的他,不由露出了一丝微笑。
    跟在一旁的白正珂却是一脸不解,道:“大帅,咱们这是要去见谁呀?”
    “一个爱笑的人,破朗州之战,她居功不小。”
    白正珂一头雾水,又道:“大帅,那个迷烟的计策不是你一人想出来的么?”
    李灵诡秘一笑,道:“那是自然,不过,那场大风却是她借给我的。”
    白正珂一脸惊奇:“哇,那就是奇门遁甲,召风唤雨之术了,一定是位道法高超的道长真人。”
    天下间哪有什么道法,所谓召风唤雨,只不过是骗人的谎言罢了,这白正珂也算是个精明的人,却也是说出这种蠢话。
    看来古今之人,思想毕竟有着很大的差别,在现代的一个二百五,或许到了古代就成了个天才,反之,古代的一个天才到了现代,怕是转眼间就成了白痴。
    所幸李灵是一个例外,他是一个天才到了古代,还是一个天才。
    一个可怕的天才!
    李灵却也不多加解释,猛抽几鞭,驱马加速而奔,白正珂也不敢多问,忙也加速跟了上去。
    穿过一片苇丛,再次看到了那两条破旧的渔船,不知为何,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亲切,仿佛,如此的熟悉,如家一般。
    他勒住马儿,一跃跳了下去,人还未上船,嘴上却已兴冲冲的叫道:“阿草,我回来了。”
    没有听到那清爽的声音,他跳上船,四下察看,却不见阿草的影子,也没见到那位老汉。
    祖孙俩都没在,船却留在这里,看来没有去打渔,想来是去赶集什么的,不妨在此等上一会。
    李灵兴致不减,遂坐在了船头耐心等待,江风吹过,脸上抹过一阵阵的凉爽,分外的惬意。
    那白正珂原以为是位“道长真人”,却不料李灵口中所言的“借雨”之人竟是先前的那位渔女,心中极为纳闷,却也不好多问,于是下马站在船边,警惕的注视着四方的动向。
    等了一个多时辰,却不见阿草祖孙俩人回来,李灵有些不安起来,心中却是涌上一种莫名的不祥之兆。
    “文殊,四下找找,说不定他们就在附近。”
    说着,李灵跳下了船,沿着江水往上游而去。白正珂心中所想只是保护李灵周全,哪管他找什么人,却也不敢擅离李灵左右,一直紧随其后。
    二人离船起走出没半里地,忽然一阵风起,路旁林间却是飞出了片片白纸,纷纷扬扬,有如雪片。
    李灵随手抓住一片,细细一看,却是一张鬼钱。
    他略一犹豫,却是走了进去。
    白正珂忙道:“大帅,里面一定有坟地,看见了不吉利的。”
    李灵也不理他,只管拨开零落的枝叶往里走,白正珂无奈,只得跟了进去。
    越是往前,那种不祥的感觉越是强烈,他竟是感觉到了一丝恐惧的寒意。
    虽然经历过战场生死决战,目睹过血肉横飞,尸骨成堆,他的心,早已坚强如铁。
    但此时此刻,却不知为何会有这种感觉,或许,心中存有一个温暖的梦境,浑浊,沾满鲜血的心灵才有一片狭小的沐浴之地。
    不想让梦破碎。
    拨开最后的一片枝叶,他松了一口气。
    林中的空地上,果然有座坟墓。
    可以说,只是一座简单的坟土堆罢了,连墓碑也没有,却见一名女子身着孝服,额头上扎着一根白带,跪于墓前,手中捧着一叠厚厚的纸钱,不断的往坟前的火盆中添加着,风一起,倒有大部分被吹跑,飘落四周。
    李灵缓缓的走过去,嘴角微微抽动,沉吟半晌,轻声叫了一声:“阿草。”
    她回过头来,怔怔的望着他,原本明如珍珠的眼睛却是一片红肿,显然是泪流所致,此时此刻,又是一片湿润,两行清泪忍不住又滚落下来。
    李灵俯下身来,单膝跪于她身边,沉沉说道:“阿草,发生什么事了。”
    “爷爷他……他死了。”
    说出这一句话,阿草已是止不住心中伤痛,放声哭了出来。
    李灵其实早已猜到是怎么会事,但他前日见到那老汉时,还见其精神抖擞,只不过是腿脚有些不灵便而已,只数日不见却已仙逝,如此急剧的变故,却是叫人难以相信,故而才会这么问。
    此时听阿草亲口道来,方才相信,眼见阿草哭得这般伤心,他心下极不是滋味,于是拾起衣袖,替她擦拭着眼旁泪水,柔声安慰道:“阿草,不要难过了,爷爷在天之灵也不愿看到你这样。”
    阿草蓦地扑入他怀中,脸庞伏在他的肩头,哽咽着说道:“阿草也不想哭,只是阿草想念爷爷,阿草不想爷爷死……呜……”
    李灵抚着她的头发,轻声一叹,道:“生死难测,所谓天命,就是如此吧。阿草,告诉我,爷爷是怎么死的。”
    阿草有了些许依靠,伤心之情自是减了几分,却是直起了身,擦干净了脸上的泪水,道:“你不辞而别的第二天,北村的王老爷便派人来催债,爷爷没办法,只好忍着腿脚的病驾船去河上捕渔,我在家里等啊等,不见爷爷回来,后来有人来报信,说是在下流的河滩上发现了爷爷的尸体……”
    阿草说着说着,又是哽咽了起来,不过这会她的的情绪却已安定了不少,稍顿片刻,接着说道:“我想定是那日风太大,爷爷腿脚不好,没站稳,所以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唉!都怨我,如果那天我拦着爷爷,不让他驾船出去就好了,都怨我,都怨我……”
    “阿草,你听我说!”李灵猛的拉住她的手,正色道:“这一切,全是那该死的老天爷的错,不管你任何事,你明白吗!”
    “李大哥!”
    阿草被他言语喝住,不再自责,却是眼神凄婉的望着他。
    ——————
    渔船上。
    李灵洗干净毛巾,回到船头,与阿草并肩坐在船头,他小心的为阿草擦拭着脸上的泪痕,一举一动,就是一位兄长疼爱着弱小的妹妹一般。
    阿草任凭他给只自己擦脸,只是专注的望着他,忽而露出了笑容,道:“李大哥,谢谢你!”
    难得她又笑了,李灵自然是欣喜,遂也笑着说道:“不用谢。”
    泪痕尽去,又是那张熟悉的清澈而容,两肩而坐,极目远眺着天边的白云绿水,默然不言。
    阿草随意的摆动着双腿,一双洁白的玉足拨弄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渏。
    李灵沉吟久,开口说道:“阿草,跟我走吧,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我会带你去看梦中的草原。”
    阿草也不回答,只是反问道:“李大哥,你为什么对阿草这么好?”
    李灵一时语塞,想了片刻,道:“或许是萍水相逢,有缘而已,或许是一饭之恩,思图报答,又或其他什么的,不管怎样,阿草,请你相信,我是出自诚心。”
    阿草凝视着他,良久,忽而一叹,道:“草原是什么样子的,我真的想去看看。”
    她这一言,无疑是已经答应了,李灵心中一喜。他原本是想将阿草留在这里,等大军平定蜀国之后再接她走,但眼下她爷爷已去世,留她独单一人在此自是放心不下,于是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她带在身边照顾,遂道:“阿草,你且收拾一下吧,我们明日就出发。”
    阿草点了点头。
    李灵陪她又说了一会话,待天晚之时才与白正珂回城,路上,那白正珂却道:“大帅,陛下已下旨赐婚,如果在这个时候把这位阿草姑娘带在军中,传扬出去,恐怕会不好吧。”
    方才李灵心绪稍有激动,却是没想到这一点,此时经白正珂这般提醒,方才省悟,点了点头,道:“这确实是个问题,”略一思索,却是一笑,道:“不过我自有办法。”
第八十五章 重逢
    归州(湖北秭归),落于长江北岸的卧牛山麓,下游十几里处便是闻名于世的三峡之一西陵峡的峡口。!
    历史上,这里出过两位流传千古的名人,一位便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另一位则是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
    夕阳依山,昏晖斜染,归州城那巨大的石砌城墙皆被渡上了一层金边,远望之,有一种莫名的恍惚之感。
    不远之处,滚滚长江有如一条灿烂的金带从归州的身侧蜿延而过,江水迭荡,潮声响彻。
    那岸边,连绵十里营寨密布,旗角分明,一片肃整浩荡,正是周军的水寨。
    为免引起城中百姓的注意,李灵并没有选择入城,大军缓缓从归州城边行过,一路往水寨而去。
    比及接近水寨临岸的旱营时,远远望见寨门已有一队人马列阵以待,显然是在迎接大军而来。
    李灵望远去,却见队列前并立两人,一人乃是他先前派出的水师都督韩通,另一员将领却是他从未见过的。
    待大军行距百步之时,韩通与那人却是策马而来,奔至李灵马前,滚鞍下马,口称:“恭迎大帅。”
    李灵遂跳下马来,道:“两位将军,快快请起。”
    二人站起身来,那位要李灵不认识的将军却是上前一步,道:“末将保信节度使刘光义参见大帅。”
    原来是外镇的节度使,怪不得没有见过。
    李灵笑道:“原来是刘将军,是陛下派你来的吗?”
    刘光义道:“正是,末将奉陛下之命,早年于巢湖操练水军,十日前接到陛下密令,命末将率水师尽数南下,归大帅统领,西征蜀地。”
    “这么说,你和韩将军一样,都是擅长水战了。”
    “末将不才,统领水军多年,于水战之道略有熟悉。”
    看来这柴荣果然是想得周到,连水战的将领都给他准备齐全了。
    李灵呵呵一笑,拍了拍刘光义的肩膀,道:“刘将军,此次征蜀,本帅还要多仰仗你和韩将军的水战之才啊!”
    刘光义慌忙道:“末将愿为大帅效尽犬马之劳。”
    “此番南征蜀,诸位将军更需尽心尽力,为国争功,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我李灵自当与诸将共赏也!”
    他这话却是说与所有将领听的,众人闻之,俱是齐声道:“愿为国效忠,跟随大帅再立功勋。”
    李灵这才满意,遂与诸将率大军开入水寨。
    此处水寨依长江内河湾而建,分为水营与旱营。水营部分乃是由大批的楼船并排下锚,合围而成,有如环形的浮岛,内中又辟出数条纵横航道,以供小船行驶。
    旱营则建于临江的陆地之上,与一般的陆军营寨没有大的区别,只作蓄积兵员、屯积粮草锱重之用,为水营提供后勤保障。
    在东方,水战多发生的河湖战场,水域窄浅,对机动性的的要求不大,故而真正意义上的水战基本上就是水寨的攻防战,以及在狭窄水道上对运输船队的攻防战。
    因此,水寨的地位在长江水战中相当的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