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化大宋-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主见众人均是无策,忽然瞅向李灵,道:“无疾,你一向足智多谋,可有什么良策吗?”
    “晕,你问我,我问谁?我是个大夫,又不是袁隆平,能给你搞出个杂交水稻来么!”
    “这个……嗯……臣想……不如以战养战。”
    李灵支唔了半天,突然迸出这么一句。
    “以战养战!”周主显然是对他这个突发奇想来了兴趣,急道:“无疾,你说详细一点,何谓以战养战?”
    李灵只不过是随口想起,于是就随口说了出来,根本就是胡言之语,如何能“说详细一点”?
    不过好在他反应机敏,头脑飞速运转,却是有了一番说词,于是一本正经的说道:“臣并无什么详细之策,臣只不过想起那辽人不事生产,却可屡次兴兵南侵中原,靠得便是抢掠中原的物产,充为军用,此即可称为‘以战养战’,所以,臣想如果我们也能采取辽人之法的话,对外用兵,自然不会被粮草的问题所羁绊。”
    他这一言,却是提醒了其他大臣,其中窦仪当即说道:“陛下,臣以为宋国公所言极是,荆湖之地,土地肥沃,乃天下粮仓之所在,且甲兵虽整,控弦之士不过三万,朝廷只需遣一大将,发兵数万,不出一月自可扫平,如此便可以尽得荆湖之粮,到时或攻北汉,或灭南唐,大军自不需为粮草担忧也。”
    窦仪之言众臣皆是点头称是,张永德却道:“荆湖虽弱,但左有西蜀,右有南唐,我军发兵进攻,若此两国施以援手,我军将陷入三面夹击的境地,窦大人以为该当如何应对?”
    窦仪一笑,道:“前者我大周起倾国之兵伐辽,这两国尚且不敢轻动,如今我大周大败辽军,光复燕云,威震四海,时至今日,将军以为这两国还敢出兵与与我大周天兵抗衡吗?”
    张永德虽然行事粗鲁,但于军事之道却颇为深通,这也是他能在禁军中有些高位的重要原因,遂道:“窦大人此言差矣,此一时彼一时,辽国与西蜀、南唐相隔千里,而荆、湖却与之唇齿相连,正所谓唇亡则齿寒,这两国不管有多么的惧怕我大周天威,必也懂得自保其身,岂有不出兵相救之理!”
    张永德所言有理,窦仪一时间也无法回答,这时,赵匡胤却道:“几位大人所言都十分在理,臣认为,荆湖必取,但取之方略却要与征辽之略相同,兵贵神速,必须在西蜀与南唐两国还未发兵之前,一举攻灭荆湖。”
    张永德却是不屑,道:“兵贵神速,说得倒也轻巧,大兵集结,焉能不惊动对方,那两国的国君虽然无能,却也不似辽帝那般昏溃,怎能不做出防范。”
    周主知赵匡胤一向沉稳,凡出言必是经过深思熟虑,遂道:“元朗,抱一所言不可不顾,你可有相应的对策吗?”
    赵匡胤道:“臣以为可使假道灭虢之计,先挑动楚地内乱,我大军借口助其平乱,借道荆地,趁机灭之,随后发兵直捣楚都潭州,如此则既可掩人耳目,又可以短时间内扫平这两国。”
    周主点点头,道:“假道灭虢,确实是一条好计,但如何挑动楚地内乱,你可有具体的计划吗?”
    赵匡胤显然知道周主会有此问,略无思索便道:“臣知楚之大将张文表据衡州之地,兵多而权重,对楚主周行逢素有不臣之心,若要挑动楚地内乱,可在这一点上做些文章。”
    周主默然不语,表情渐渐凝重起来,众臣皆知,每逢要做出重大决定之前,必是这副神情,故而皆不再言,等着周主下旨。
    周主沉思片刻,却道:“就目前形势而言,扫灭荆楚确实是对大周最有利的选择,所以朕决定采取几位爱卿的计策,元朗。”
    “臣在。”
    “挑动楚地内乱之事就交于你处理,务必在半月之间办妥此事。”
    “臣尊旨。”
    周主又道:“荆湖两国兵微将寡,不堪一击,不需大规模调动我大周精锐禁军,抱一,你速传朕之旨意,命安、复、郢、陈等山南道十州之兵秘密汇于襄阳,待万事俱备之后,朕自会潜大将统兵南下。”
    “臣遵旨。”
    “今日之议事就到此为止吧,都散了吧,无疾,你且留下。”
    众臣皆行礼告退,李灵却不知周主单独留下他有何用意,遂道:“陛下,有什么要事交待臣做吗?”
    周主道:“无疾,你果然是朕和智谋星呀,今天又出了一条奇计。”
    李灵一笑,很谦逊的说道:“陛下谬赞了,臣只不过是提了醒而已,还重靠陛下英明决断,以及其他几个大臣们的周密谋划才能实施下去。”
    周主呵呵一笑,道:“无疾呀,朕就是喜欢你这一点,不骄不躁,不似某些臣子,稍立些功勋就忘乎所以,飞扬跋扈的。依朕看,你才是真正可干大事之人。”
    周主前边那些赞扬的话,李灵还听着挺舒服的,暗自喜悦,待听到“你才是真正可干大事之人”时,心里咯噔一下,一股凉意顿时透露背脊。
    “难不成,柴荣对我生了疑心么?”
    他的心思瞬间转过千百个想法,却也不及多想,忙道:“陛下赞扬之言,无疾实在惭愧不已,无疾只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夫而已,得蒙陛下垂青,对大周微效了一些犬马之劳,实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要说真的干大事的话,臣最想将臣的一身医术传遍天下,悬壶济世,挽救更多人的性命。”
    周主听他这一番表白,十分的满意,笑道:“你的志向朕自然清楚,朕已经看了你的那份关于建立‘医子监’的奏章,确实是一条利国利民的计策,不过眼下正是大周一统天下的时候,国库财赋必须全力周济军用,待四海归一,天下太平之时,朕自当全力支持你的这项计划。”
    李灵忙伏地叩头,感激的说道:“陛下仁德爱民,实乃天下百姓之福!”
    “无疾快快平身,”周主起身,亲自上前扶起李灵,话锋一转,却道:“这一统天下又谈何容易,就拿现在来讲吧,眼前就一件难事,叫朕甚为头疼。”
    说了半天,原来是有后话呀!
    李灵忙道:“是什么事连陛下也觉得难办?陛下可否告知臣,臣或许可为陛下分忧。”
    “周主的脸色又凝重了起来,道:“是关于皇后中毒之事。”
    李灵立时便猜到了周主的心意,却故作不解之状,道:“皇后娘娘所中之毒,臣已奉以汤药解之,三五天之后便可尽除,陛下不必太过担忧。”
    “朕担心的不是这点,卿言皇后与朕当日所中毒为同一种毒,朕想此事必非巧合,必是有不轨之人蓄意而为,朕每每想到左右之中暗藏着想谋害之人,心中无不忧虑,无疾,你素来智谋不凡,可有计策帮朕解了此忧吗?”周主不得不如实而言。
第六十三章 施针
    李灵想起了萧叶明之言,遂道:“原来陛下担心的是这件事,陛下乃仁德圣明之君,左右皆是忠贞不二之臣,依臣之见,这中毒之事多半是一件天大的巧合而,陛下只需着一名得力之人,详加调查,必可查出其中原由。、”
    周主之智不逊于那萧叶明,自然有所判断,但古往今来,身为天子的哪个没有些疑心病,更何况周主的那一次是险些陨命,故而不得不慎重对待。此时此刻,没有谁比他更急于弄清楚,这究竟是一个巧合,还是真的有人故意为之!
    “卿言之有理,朕也曾派人私下详查过此事,不过终究是没什么眉目,此事事关重大,朝廷里已起了一些议论,目下正值大周统一天下之时,必须内外齐心方可无往而不利,所以,朕不想在这个时候弄出什么大的风波来。”
    李灵忽然眼睛一亮,道:“臣想举荐一人,此人忠厚老成,断事敏明,如能起用他来调查此事,或许会有结果,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周主一喜,道:“卿举荐之人素来都是良才,此人是谁,快快道来。”
    “此要乃是赵匡胤赵大人府上的一名幕僚,名为赵普。”
    周主眼神一动,道:“朕似乎听说过赵普此人,当年朕伐南唐,用兵淮上,攻下滁州之后,范相曾举荐州内一人为军事判官,朕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个人就叫赵普。”
    关于赵普的具体之事,李灵却也不甚知晓,只知他乃是赵匡胤手下的第一智谋之士,陈桥兵变许多事宜皆由他一手策划,赵宋代周之后,又任宰相之职,赵匡胤著名的“杯洒释兵权”便是根据他的建议而行。
    赵普之职虽不及石守信、王审珂高,但却是名符其实的赵宋开国第一功臣,如此智谋之士,一日让其留在赵匡胤身边,李灵便觉寝食难安,故而欲借此事之机将其调出赵府,能收为己用的话则更好不过。
    李灵听周主一说,便假装很了解赵普,遂道:“正是此人。”
    “好,朕就准卿之荐,封赵普为大理寺判寺之职,着其详查此案。”
    “陛下英明。”
    说完了这件事,周主的心情好了许多,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便道:“无疾,为英儿治病之事,有什么进展了吗?”
    原来周主知李灵医术不凡,早先就有让他为长公主柴英治口哑之意,只不过当时正值北伐之际,没有充裕的时间。此番班师回朝之后,周主下的第一道旨便是着李灵为长公主治病。
    长公主之口哑之疾并非先天,乃是幼年惊吓所致,李灵经过详诊之后,便决定以针灸之术附以汤药之法为其医治,本来已准备施治,只不过因皇后生病的原因,这些天一直耽搁着,此时周主问起,便道:“陛下放心,臣已确定了医治之方,不日便为殿下治疗,只不过殿下此疾由来已久,这治疗的过程可能会需要较长的时日。”
    周主只有这么一个亲妹妹,自是极为疼爱,恨不能为她代受口哑之苦,这么多年来,也不知寻过了多少名医,均是无法可医,此时听李灵说有治愈的希望已是欣喜万分,又怎会嫌时间长,遂道:“无疾,你尽管施治便时,不必操之过急。如若能医好英儿的病,朕必会重重赏你。”
    “陛下言重了,治病救人乃是无疾的职责,更何况殿下与臣乃主臣关系,为主治病,更是做臣子义不容辞之事,臣怎么敢奢望陛下之赏!”
    周主呵呵一笑,道:“那好,你尽快为英儿施治吧,朕等着英儿亲口叫朕一声‘皇兄’。”
    “臣一定竭尽全力,那臣先告退了。”
    “嗯。”
    ————————
    周主嘴上说着不急,心里自然是急得很,李灵不敢有所拖延,出了皇宫回府取了药箱便往长公主府去。
    这公主府他也来了不下数次,但每次进去的时候都会感很有些不自在,长公主好武,家中的侍女们个个会得武艺,皆是武装打扮,腰上不是挎着剑就是别着刀,把个好好的公主府整得跟军营似的,处处显露着威武之气。
    府门畅开,两边分立着四名身披红袍,手执长红缨枪的女门卫,马车停在府前,李灵下了车,表情很是镇定从容走上前去,道:“下官来为公主殿下治病,麻烦几位通报一声。”
    话音未落,府内走出一名女兵,高声道:“殿下有令,宋国公进出公主府不需通传,宋国公,公主正在后园练剑,末将带你去吧。”
    长公主把自家府宅当军营来管理,这手下侍女皆也成了将校兵卒自称,这女子名叫战蔚,乃是长公主的贴身侍女,故而“军职”要高一些,所以自称“末将”,不过在李灵听起来,总是觉得怪怪的。
    他想笑,却又不敢,遂强忍着笑意,很是彬彬有礼的说道:“那就麻烦将军引路了。”
    李灵遂提着药箱,跟在这位女将军身后,一路往后园而去。
    这个战蔚身形瘦弱,换算成现代的身高单位来看,也就一米六左右的样子,重不过四十公斤,典形的娇小玲珑形,可她偏偏却在腰上别了一把老长老重的几乎及地的大刀,从后边乍一看起,还以为她拐了根拐棍。她却是浑然没有意识道自己的这个造型有多么有滑稽,走起路来气势昂然,身姿笔挺,俨然一副将军的样子。
    李灵一路偷笑,跟着她来到了后园,临湖那边,却是一片诺大的旷地,周围插满了旗帜,两边更是摆了许多兵器架,十八般兵器应有尽有,隐约可见一袭红衣舞动如风,周身寒光点点,想来必是那长公主在舞剑。
    据说这园子是周主亲自为长公主选下的,风景甚是宜人,湖边那一处旷地原本是种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奇花异草,每逢夏季花开之时,则是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彩蝶翩舞,花香四溢,十分的赏心悦目。
    但长公主住进来后,看着那些花呀草呀的十分扎眼,于是便命下人一举拔了除,改建为了武场,周主听闻之后也是苦笑不得。
    比及走入武场时,长公主的一路剑法恰好演完,那战蔚便上前奏道:“禀殿下,宋国公来了。”
    长公主收剑而立,转过身来,李灵忙抱之一笑,施了一礼,道:“臣参见殿下,殿下,臣今日准备为殿下施治,不知殿下方便与否?”
    长公主把剑掷给了战蔚,走向一旁桌椅,几名女兵忙端起水盆和巾帕奉上,长公主洗去了脸上的汗水,抹拭干净,坐在椅子上歇息了片刻,这才向李灵点了点头。
    李灵这才敢走过来,将药箱放在桌上打开,从中取出一抹黑布,翻展开来,里面裹着的却是一抹长短粗细不一的金针。
    “殿下,臣要用针灸之术为你医治,冒犯之处,还请殿下恕罪。”
    若是平常的女儿家,对于这针刺必是大为惧怕,然长公主性情刚毅,一身江湖儿女之气,自不会害怕,遂神色淡定的点了点头。
    李灵遂取出了一枚最细最短的金针,道:“这第一针要用在脖间天突穴上,殿下务必要有所忍耐,万不可乱动,否则有可内伤及咽喉。”
    长公主没什么特别的表示,李灵遂深吸了一口气,俯下身来,稳稳的,缓缓的将金针刺入了天突穴,少许即止。
    天突穴的乃阴维任脉之会,名字意思是任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突行上天,对其穴施以针灸,有治舌喑,喉锁之效。
    但这天突穴处于劲部要害,倘施针不准或是力度稍过,便有可能刺伤锁骨下动脉及肺尖,或是刺破气管壁,引发剧烈的咳嗽及血痰等症,虽然结果不是很严重,但长公主身份尊贵,岂同寻常病人!故而李灵下此针时万分的小心谨慎,只毫许间的深度,却是用了半盏茶的功夫。
第六十四章 竹阁
    长公主却是面色如常,连眼睛却没有多眨这下,似乎根本无视针刺要害的危险,这一点李灵倒是十分的佩服。。
    这第二针却要施在廉泉穴上,此穴同为阴维任脉之会,其意名为任脉气血在此冷缩而降,与天突正好相反,同时施针于这两穴,正是符合阴阳调和之辨。
    该穴位于颚下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其下深层有舌下神经分支,刺之可治喉痹、失语之症,李灵取了一针稍长一些金针,直刺入0。5到0。8寸之深。
    第三针则是用在位于项部当后正中的哑门穴,此穴乃是督脉之气散热冷缩之处,布有第三劲神经和枕大神经支,乃是口疾不语之症总汇之穴。
    以上三穴乃是治疗施针的的主穴所在,接下来又各施两针予以辅助,分别用在了位于手掌上的合谷穴和通里穴上。
    这五枚金针布好之后,李灵又轮流对其进行转捻,半个时辰之后方才一一拔出,遂道:“今日的施针到此为止,不过今后每天都要重复一次方才有效,针灸为主,药剂为辅,臣还写一个方子,殿下还需按时服用,这样持续治疗,差不多一个月内便会有所效果。”
    由始至终,长公主的脸上总是那一副淡漠的表情,不过李灵早已经适应了她的这种性情,想当日以那么狠毒的手段对付那个蒙面人,却也无动于衷,更何况是几枚小小的金针。
    李灵写罢了方子,交给了旁边侍奉的战蔚,道:“药量多少和煎制的方法都写在上面,一日两次,切不可停。”
    战蔚小心的收了方子,道:“我替殿下谢过宋国公。”
    李灵忙谦虚说道:“言重了,这是臣的职责本份而已。”
    这杀气腾腾的公主府李灵实在是不愿多呆一会,施针已毕,却道:“殿下,明日臣会再来为你施针,如果没有别的事的话,臣先告退了。”
    长公主望了他一眼,却是提笔写道:“你有急事吗?”
    李灵还道她另有吩咐,便道:“臣没有什么急事,殿下有何吩咐吗?”
    长公主眼中似欣闪过一抹喜色,遂又写道:“陪我去城外狩猎。”
    “嗯?”
    “怎么,你不愿意吗?”
    李灵不想她会突发奇想,叫自己陪她去狩猎!想他李灵文弱之躯,手无缚鸡之力,舞个刀剑恐怕也会砸到自己,更何况是开弓射箭!他根本就没那力气。只得尴尬的一笑,道:“殿下之命,臣自然无有不从,只不过……只不过臣是一个大夫,抓药写方子倒也在行,这骑射嘛……”
    长公主不待他说完,又写道:“你身为殿前司副点检,怎能不精骑射,岂非让人笑我大周军中无人!”
    李灵愈发汗颜,道:“这个……其实臣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正想抽时间苦练一番,只不过最近事务繁忙,所以给担搁了。”
    这却是正宗的睁眼说瞎话,朝廷上哪个人不知道他李灵是这众臣之中最清闲的一个,除了每天去太医院蹓跶一圈之外,朝中政务,军中之事俱不需他操心。
    长公主显然也知道这一点,眉头微皱,写道:“现下总该有时间了吧,那就由本宫亲自教授你骑射之术。”
    李灵无话可说,再狡辩下去,一不小心惹恼了这位手段狠毒的长公主,后果不敢想象,于是一脸无奈的说道:“那臣就谢过长公主了,不过请容许臣回府却换一件衣服,这身行头,也不太合适外出狩猎。”
    长公主又写道:“蔚儿,你陪宋国公回府换衣服,我在南门外等候,速来会合。”
    晕!还派个“监军”!
    战蔚得令,遂道:“宋国公,那咱们就别担搁了,赶快出发吧。”
    李灵无奈,道:“臣先告退了。”
    于是在战蔚的陪同下,匆匆离开公主府,往宋国公府而去。
    府里的翠儿听说李灵回来,却是喜冲冲的出来迎接,却不想李灵身后还跟着个威武的女将军,心中大为不解。李灵却也无法多解释,只咐吩翠儿取来他的便装换上,拿了弓箭便随战蔚直奔南门。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