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最强骑兵-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关系呢,也只是维持了半年左右,就被一个消息给打破了,这个消息就是曹聚大军北上,已经到了张掖郡的西北,与酒泉郡的交界处了。

    太震惊了,简直是神不知鬼不觉,韩遂得到这个情报之后,完全惊呆了,还有一个多月庄家就成了,曹聚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发兵,分明就是趁他病,要他命。

    韩遂顾不上其他,立即喊道:“来人,速速喊阎行等将军来此商议军情。”

第361章 雪上加霜() 
阎行再次来到韩遂的太守府前,不禁一番感慨,作为韩遂的女婿,竟然半年的时间没有登过韩遂的府门一步。

    进了议事厅,韩遂已经坐不住了,正负着手,来回地踱着步,脸上尽是焦虑之色。

    众将来到之后,韩遂这才在主位上坐下,看了阎行一眼,又扫视诸将一圈,问道:“曹聚兴兵来犯,我军粮草不济,不知诸位有何妙计可以退敌也?”

    其实,来之前,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事情,听韩遂这么一问,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将目光转向阎行的脸上,大家都知道,阎行不但勇武,更是多谋。

    阎行见状,知道自己不开口不行了,就轻咳一声,双拳一抱道:“主公,末将以为……”

    阎行这一开口,韩遂和诸将就立即感觉到,阎行跟韩遂之间的关系疏远了太多了,以前阎行都是称呼韩遂为岳父大人,自称为小婿,不管是军中还是私下。

    韩遂的脸色微微一变,显然有点不爽,但是,眼下曹聚的大敌当前,韩遂也就暂时顾不上跟阎行计较这些,淡淡问道:“彦明,如有何妙计也?”

    阎行说道:“主公,眼下之极,末将以为…以为,除非投降曹聚,别无他法。”

    “汝……”韩遂闻言大怒,立即喝道,“来人,将阎行与吾拖下去斩首示众。”

    “啊……”韩遂变脸太快,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就连那些韩遂的亲卫,都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韩遂一拍案几,怒声喝道:“汝等愣着作甚,还不速速将阎行拿下。”

    “喏。”这时,那些亲卫才反应过来,急忙一同上前,将阎行拿下,后者丝毫不惧,也没有任何反抗。

    这时,一个裨将喏喏问道:“主公,韩将军虽出言无状,却并无私心,还请主公宽宏大量,饶恕韩将军一次,再则,我军即将与曹军大战,尚未出兵,先斩大将,于战不利,还请主公定夺。”

    随即,其余的裨将也一一为阎行求情,理由基本上都是一样。

    韩遂看着麾下的这些能称得上将的,心里一阵苦笑,其实他也明白,若真是斩了阎行,只怕曹军杀来的时候,连个能上阵拼杀的大将都没有。

    韩遂沉吟一下,挥了挥手,丹丹说道:“看在诸将都为汝求情份上,暂且饶汝这一次,若是再敢胡言,乱我军心,定斩不赦。”

    阎行的心算是伤透了,被几个韩遂亲卫放开之后,松了口气,也不道谢,向韩遂拱了拱手,再次跪坐下来。

    韩遂见了,心里又是一阵恼怒,眼神中杀机一闪,却没有再发作。

    韩遂轻咳两声,淡淡问道:“诸将有何妙计可以退敌?”

    这一次,就没有人再吭声了,场面一时陷入到了尴尬的寂静之中。

    韩遂怒声喝道:“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日大敌当前,汝等却无任何良策退敌,吾养汝等多年,有何用也?”

    但是,诸将还是都低着头,谁也不吭声。

    韩遂的心里一阵发凉,没有计策退敌,也就意味着这一关他是过不去了,而且,刚才阎行所说的投降,绝对是不可能的,别说马云禄已经成为了曹聚的女人,马腾就是曹聚的岳父了,就算没这事,单单马超那一关,他韩遂就必死无疑。

    韩遂越想越觉得心里堵得慌,再看看低头沉吟不语的阎行,怒声喝道:“阎行,当初让吾联合程银等人,对付马腾,便是汝之建议,今日大敌当前,汝却没有妙计而行,究竟是何用心?”

    阎行也豁出去了,一抱拳,淡淡说道:“主公,当日末将建议主公对付马腾,乃是因为一山不容二虎,凉州之主只能一人。且,马腾所在威武郡距离雍州近,一旦其被曹聚拉拢,联合对付主公,主公将不能敌也。”

    “是故,当初末将建议,请主公先下手为强。然,末将却并没有建议主公杀马腾,而是将之诓来,软禁在酒泉,以此要挟马超兄弟将威武三郡让给主公,从此忠心为主公驱使,然主公未能听从末将之言,刚有今日之祸也。”

    “汝……”韩遂又惊又怒,当日的情况,的确汝阎行所说,但是,阎行却在诸将跟前再次提起此事,摆明了就是不给韩遂面子。

    先前第一个替阎行求情的裨将见状,急忙说道:“主公,大敌当前,我军粮草不足,以末将计,主公可以许之以厚利,向胡人求助。”

    “胡人?”韩遂听了,皱了皱眉头,右手在颌下胡须上轻轻捋着,暗想,马超在羌人的心中是神威将军,但阎行在胡人的心中也是神威将军,若是能请得胡人出兵,纵然我将大军再裁掉十万,也是无妨。

    只是,若是想请胡人出兵,除了许之以厚利外,还须得阎行出马,眼下以他跟阎行的关系之僵,阎行会甘心去请胡人出兵吗?

    于是,韩遂转首向阎行看过去,沉声问道:“彦明,不知汝以为此计如何也?”

    阎行心下叹了口气,一抱拳道:“主公,若是此计可行,末将方才亦不会说眼下之法唯有投降也。”

    韩遂一愣,随即大怒,喝道:“阎行,汝再提投降二人,吾定斩汝之首级。”

    阎行丝毫不怕,淡淡说道:“主公,非末将故意提此二字,实在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末将知主公担心投降之后会被曹聚所害,然,曹聚志在天下,若是主公举三郡之地归附,曹聚若杀主公,将绝天下人之足,其中利弊,曹聚自明也。”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这个险韩遂是不敢冒的,他沉吟一下,问道:“彦明,汝先说说,为何胡人不可用也?”

    阎行说道:“羌人重义,胡人好利,此羌胡之不同也,是故,主公若请胡人入关,只怕难以满足其贪利也。若在以前,以主公之实力,当不惧胡人也,但眼下主公缺粮,一旦为胡人所知,后果不可设想。”

    “报,主公。”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声大喊,“启禀主公,羌人出兵十万,向南进犯我西海郡。”

第362章 韩遂兵败() 
此一战,曹聚是铁了心要平定凉州,不但他出兵三十万,更是让马超跟羌人联系,四十万大军压顶,再加上韩遂缺粮,这一关韩遂绝对难以熬过去。

    韩遂,明知投降必死,当然是孤注一掷了,再也不顾什么百姓死活,下令将百姓家里的口粮全都搜刮出来,充当军粮。

    这一下,韩遂算是点燃了一个火药了,很快就在酒泉三郡引爆了,毕竟,韩遂麾下的士兵都是酒泉三郡的人,韩遂这么做等于是要杀他们的父母家人。

    刚开始的时候,韩遂还能派人强行压制住,士兵们是敢怒不敢言。

    其实,韩遂心里也后悔了,但现在就算他想把粮食再还给百姓们,也是已经来不及了。

    首先,抢粮不是借粮,没有一户户登记抢了多少粮,自然就不知道该还多少,还多了老百姓不会念情,还少了自然也会挨骂。

    其次,这么多百姓,分散在三郡之地,还粮需要大量的时间,需要大量的人手,而眼下曹聚大军压境,韩遂怎么可能再派人去干这事。

    最后,韩遂军中正缺粮,若是把抢来的粮草都还了,他的士兵吃什么,若是没力气,如何能抵御曹聚大军的进攻。

    且说曹聚兵临酒泉,就听说韩遂纵兵抢粮,还杀死了不少百姓,不禁哈哈大笑道:“真乃天助我也,韩遂必亡。”

    贾诩捋着颌下胡须,微微一笑道:“主公所言甚是,主公常言,得民心者得天下,韩遂逆天而行,自取败亡也。”

    李儒也点了点头道:“正是,唉,儒以前自以为,智谋可得天下,遇到主公之后,方知此乃鼠目寸光也。”

    董卓死后,贾诩和李儒这两大智囊自然就真心归顺了曹聚,尤其是李儒,没少给董卓出坏主意,包括将曹聚老母等人接到洛阳,使得曹聚完全受制于董卓,就是他的黑招。

    但是,曹聚丝毫没有怪罪于他,反倒是引为心腹,登时让李儒感恩万分,忠心耿耿于曹聚,终生不敢有任何念头。

    这也带来了别的效应,就是那些西凉降将,他们一看连李儒都能被曹聚接受和受到重用,他们自然也就放下心来,不再有别的念头了。

    曹聚笑着说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此乃天道也,韩遂违背天道,岂能不亡。本来,孤准备一场大战,平定西凉,现在看来,已经不用也。”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贾诩轻轻念了两遍,登时眼睛一亮,叹服道,“此乃金玉良言也,治理天下之王道。”

    李儒也是心中暗想,主公有吞天下之志,又有治天下之策,跟着主公,比跟着董卓要有前途多了。

    就在这时,斥候来报:“启禀主公,韩遂强抢百姓口粮,以铁腕之策压制军中不满,却引发军营暴乱,韩遂大军已经一片大乱,有不少韩遂将士从军营逃出,求见主公,趁机发兵攻打韩遂。”

    曹聚闻言眼睛一亮,哈哈大笑道:“好好,把人带上来,孤要细细问之,嗯,把来人全部分开,孤要一一询问他们。”

    贾诩和李儒闻言对视一眼,心中暗想,主公这一手甚是高明,纵然这些人真是前来使诈,但只要主公分开询问,绝对能查出破绽来。

    不一会儿,亲卫带来一人,曹聚向他问了几个问题,然后不让他离开,先带到别处,好吃好喝招待,然后就是第二个。

    一共六个人,问出来的一些细节,他们的回答也是完全相同,这足以证明韩遂的军中真的是出大事了。

    当即,曹聚再也没有任何怀疑,命令大军全力进攻,一战而平韩遂。

    这个时候,羌人的十万大军还在西海郡,曹聚当机立断,不再等羌人的军队,直接就向酒泉郡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韩遂的守军全都是一触即溃,少量逃走,大部分都选择了投降。

    很快,曹聚的大军就兵临了酒泉郡的治所禄福城下,禄福城经韩遂经营多年,城池高大,易守难攻,加之城内有韩遂的二十万大军,曹聚想要强行攻下,正常时候绝对是不可能的。

    不过呢,正常情况下,曹聚是不会举兵攻城的,眼下的情况嘛,曹聚更是不会,他在路上就想好了计策,命人赶制了两万封劝降书,绑在箭矢上,射进了禄福城中。

    然后呢,曹聚也不命大军攻城,等着城中自乱。

    果然,韩遂的士兵对他本就不满了,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聚众而乱,曹聚的劝降书信更是犹如朝着薪柴的燎燎之火上浇了一把油,火势陡然间就大了起来。

    终于,内乱开始,韩遂的士兵竟然一下反叛了十之七八,城门更是被叛军打开,迎接曹聚的大军进城。

    一场本以为会死伤无数的大战,竟然就这么戏剧性地结束了,但是,韩遂在发现事情不妙的时候,提前出城逃走了,南下投靠胡人。

    禄福城很快就平定了,韩遂的死忠被尽数杀死,韩遂的家眷也全都落入到了曹聚的手中,包括大将阎行,没有逃掉。

    战斗结束之后,马超立即就来求见曹聚,要求将韩遂的家眷交给他处置,让他能报杀父之仇。

    杀韩遂家眷,可以安马超之心,但却能寒天下人之心,曹聚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微微一笑道:“孟起,汝父乃孤之岳父,汝父之仇亦是孤之仇也,是故,孤必杀韩遂老贼也。”

    马超闻言一愣,愕然看着曹聚,后者说道:“孤之意,韩遂乃罪魁祸首也,杀其一人足以平马家之仇,当然,韩遂之子亦不可留,不知孟起意下如何?”

    听曹聚这么一说,马超虽然觉得不太过瘾,但也不能再说什么了,毕竟,能杀了韩遂父子,也算是为马腾报了大仇了。

    于是,马超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向曹聚告辞离去。

    曹聚望着马超的背影,嘴角浮现一丝笑意,心中暗想,嘿嘿,马儿啊,在孤手中,汝是闹不出什么花样也。

第363章 犹豫() 
韩遂出逃,韩遂的两个儿子却没能逃出去,被曹聚的士兵抓住,然后,为了拉拢马超之心,曹聚就把这两个一直哭着求饶的窝囊废交给马超兄弟处置了。

    随着韩遂势力的覆灭,凉州正式纳入曹聚的掌控之中,眼下的曹聚,就成为了雍凉两州之主。

    除了雍凉两州之外,还有一个并州,跟曹聚的关系有点微妙。

    并州之主是丁原,丁原曾经受过曹聚的救命之恩,在诸侯讨董的时候,他基本上按兵不动,就是因为曹聚的缘故。

    曹聚出逃洛阳,丁原受曹聚的安排,率军五万大军,从晋城南下,直扑沁水,使得董卓不得不分兵抗拒,更方便了曹聚的出逃。

    曹聚占据雍州,跟并州唇亡齿寒,结为盟友,这也是丁原所希望的。

    当曹聚扶立刘辨再次登基称帝,被封为大将军之后,其野心就昭然若揭了,丁原如何会不明白曹聚想做第二个董卓。但是,丁原已经因为讨伐董卓之时迟迟不出兵而使得关东诸侯很是不满,所以,他若是再跟曹聚闹僵关系,就太孤立无援了。

    可是呢,若是承认了刘辨这个皇帝,就意味着丁原向曹聚臣服了,以曹聚的野心和手腕,如何还能容忍他掌控并州之地呢,必然会命他回长安任职,将并州军权交出来。

    这件事情,的确让丁原左右为难了好一段时间,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最后呢,在跟张辽、高顺等人商议之后,张辽给丁原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称病啊,先拖延一段时间,看看情况如何再说。

    丁原这一病,就是大半年,而曹聚这半年也没闲着,竟然把凉州给拿下来了,实力大增,就再也不是丁原所能抗衡的了。

    于是,丁原就跟张辽、高顺等人再次商议,到底该怎么办,而恰在此事,朝廷的圣旨到了,其实就是曹聚的意思,封丁原为三公之一的司空,到长安上任。

    司空是三公之一,领宗正、大司农和少府三卿,这三卿的职责不同,宗正负责掌管皇族和宗室事,少府负责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这两个都不是什么大实权。

    但是,大司农可就不一样了,是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也就相当于后世的财政部长,权力可是相当大。

    所以呢,曹聚的意思虽然是收了丁原的军权,却是给了他一个肥差,也算是有所补偿了。

    面对曹聚抛出来的这个橄榄枝,丁原就更加犹豫了,到底是接受,还是拒绝。

    接受,丁原就再也不是一方诸侯,再也不能问鼎天下,只能乖乖成为西汉的一个臣子,曹聚的一颗棋子。

    这个西汉,可不是历史上的西汉时期,而是因为刘辨皇朝建在长安,位处洛阳的西面,所以就被称为了西汉。

    若是拒绝呢,接下来肯定就是兵戎相见了,丁原没有丝毫把握能够打败曹聚,无论是军力,还是粮草,还是谋略方面,他都不是曹聚的对手。

    圣旨在丁原的书房放了三天,曹聚派来的天使也被好吃好喝地招待了三天,但丁原却依然还没有做出决断。

    就在这时,曹聚派人给丁原送来了请柬,他与永年公主刘慕将于下个月的二十六,一个黄道吉日,举行大婚,邀请丁原前往长安参加他的婚礼。

    圣旨为公,曹聚的请柬为私,目的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准备对丁原下手了,就看丁原的决断是如何了。

    对于这件事情,丁原最器重的两员大将张辽和高顺的意见是不一致的,张辽是比较识时务的人,历史上的他就在生与死之间选择了投降曹操,当然,关羽的引荐,以及曹操的礼贤下士也给了张辽一个台阶下,并不是贪生怕死之人。

    高顺呢,就不一样了,他本就是极其耿直之人,虽然被丁原留在洛阳帮着曹聚,但因为在董卓进京的问题上曹聚的表现让他很不满意,所以高顺对曹聚是一直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的。

    所以呢,张辽是赞同丁原接受西汉皇权的管辖的,而高顺呢,则以西汉皇权实际在曹聚手中,曹聚实际是董卓第二的理由,不建议丁原接受西汉皇权的管辖。

    因为麾下两员大将的意见相左,丁原也有点犹豫不决,到底是该继续挺下去呢,还是该向曹聚低头呢。

    丁原将自己关在了书房里,不让任何人打搅他,他准备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到底是接受还是拒绝曹聚的招安。

    就在丁原苦思,决定自己的终生大事的时候,张辽和高顺也在商量着此事,是张辽邀请高顺来他的府中饮茶。

    一般情况下,是要饮酒的,但高顺不饮酒,张辽一个人喝自然就没什么意思了,于是,两人就一起喝茶了。

    两人喝了一会儿茶,张辽笑着问道:“仲达以为,主公会接受西汉招安否?”

    高顺脸上并无丝毫笑意,反倒是叹了口气,轻轻摇摇头道:“以顺来看,主公对那曹聚,心中已有三分惧意,只怕……”

    高顺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张辽笑着说道:“不错,辽亦如此猜测也,辽知仲达因为董卓进京之事,对曹聚不满。然则,在当时情况之下,曹聚无法阻拦董卓进京之势,唯有暂时屈服而。”

    “正所谓,能屈能伸则为大丈夫也,曹聚所为乃是上策,若是不然,一旦获罪于董卓,丢了性命,留下英明,但这董卓何人能除去也?”

    高顺不是迂腐之人,闻言立即就皱着眉头沉吟起来,不得不承认张辽的话很有道理。

    忽然,高顺心下一动,抬起头来,惊讶地望着张辽:“文远,莫非汝已然投靠那曹聚也?”

    张辽含笑道:“并不完全正确,辽将会与主公一起,投靠西汉皇权,而非是弃主公而投曹聚也。”

    高顺心中明白,投西汉皇权跟投曹聚没有任何区别,张辽只是不想留那背主的罪名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