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曹聚凯旋而回,廖婉儿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个任务实在是让她这些天都没能睡好觉了,曹聚回来,廖婉儿忽然感觉到自己特别困。
曹聚回来,带来了马云禄,这倒是让驸马府的人没有丝毫的惊奇,毕竟,曹聚领军出征,弄一些美女回来很正常,但若是只弄回来一个,就有点不正常了。
马云禄的性格直爽,英姿飒爽的,很快就跟驸马府的诸女打成了一片,融入到了这个家庭之中。
王。荣住处,她正一个人坐在床边发呆,因为曹聚出征回来了,她就更没有机会离开驸马府,离开长安,前往洛阳了。
在驸马府中,因为不能暴露她的身份,她目前的身份只是府中的一个婢女头头,地位不低,只在廖婉儿之下,自然也是一个单独的住处。
忽然,王。荣觉得门口的光线一暗,立即回过神来,急忙向门口看过去,不禁让她完全惊呆了。
曹聚一边走进来,一边笑着问道:“莫非是孤来之仓促,未曾通报,荣姐不欢迎孤也?”
第358章 逼王荣()
整个驸马府都是曹聚的,他去哪里需要通报呢,估计也只有曹聚的老娘曹许氏那里了,他必须要先让人进去通报,得了曹许氏的同意才能进去,但是,其他地方,哪里不是他想去就去的呢。
王。荣马上就站起身来,快走进步,对曹聚福了福身,娇声道:“妾身见过驸马。”
整个驸马府中,除了曹聚的娘和妹子、女人,以及曹聚内定的女人之外,能不自称“奴婢”的,也只有两个人了,一个就是廖婉儿,已经是曹聚的女人之一了,另外一个就是王。荣了。
虽然是以下人的名义在驸马府中,但王。荣毕竟曾经是美人身份,高高在上,汉灵帝时期的后宫,除了何婉就是她了,只不过她跟何婉争宠是以她的失败而告终而已。
曹聚微微一笑道:“荣姐不必多礼,孤与荣姐虽非姐弟,却胜似姐弟,而且,荣姐随孤辗转长安,路途辛苦之极,孤心里一直过意不去。却又因雍州新定,孤政务繁忙,一直无暇来看望荣姐,还请荣姐不要见怪才是。”
王。荣心中暗想,你政务繁忙倒是不假,但不光是雍州,还有凉州吧,估计你是刚刚从凉州赶过来的吧。
但是,王。荣肯定不能这样说,站起身来,说道:“驸马心忧国事,日夜操劳,妾身无以相助,心中深感不安。”
曹聚嘿嘿一笑道:“荣姐,政务之事,自然不许荣姐与孤分担,但是,生活方面嘛,荣姐倒是可以与孤分担,不知荣姐可知孤意也?”
王。荣是个聪明女人,闻言登时脸色一变,向后退了一步,怒声喝道:“驸马,请自重。”
曹聚听了,哈哈大笑道:“荣姐,驸马府中,孤言甚重,难道汝不知也?”
王。荣脸色变化几次,皱了皱眉,怒声喝道:“曹聚,吾乃先帝钦赐美人,汝乃先帝驸马,汝怎敢心生无礼之念也。”
曹聚翻了翻白眼,嘿嘿笑道:“王美人,莫非是汝春心再生不成,若是不然,如何会认定孤对汝有想往?”
“汝……”王。荣心中大怒,怒视着曹聚,但却说不出话来。
的确,曹聚自从进了她的房间之后,真的并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只不过是在语气间表达出他心里有那个意思。
曹聚淡淡一笑道:“荣姐,如今天下,已经泾渭分明,东西两汉并立,一为先帝长子,大将军何进所立,一为先帝幼子,逆贼董卓所立。然,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曹聚奉西帝,则东帝自然不为人尊,不知荣姐意下如何?”
王。荣冷冷说道:“曹聚,汝既知哀家为东帝之母,何出此言?”
曹聚嘿嘿笑道:“荣姐,汝莫非还想贪恋那太后之权乎?眼下,虽是东西两帝,然却全无丝毫权利在握,只是傀儡也。就算荣姐回到洛阳,又能如何,难道那袁氏能将大权拱手交给荣姐母子不成?”
这句话,算是说道王。荣的心坎里了,这也是王。荣最担心之所在,她登时就沉吟不语了。
曹聚见状,继续说道:“洛阳局面,看似已经稳定,然袁氏却难以驾驭,其余诸侯皆虎视眈眈也,就算是孤,也会派出刺客,将东帝击杀。当然,袁氏兄弟亦会派出刺客,行刺于西帝也。此二人,无论哪一个被刺,天下正统皆归一也。”
王。荣怒声道:“汝怎敢行刺大逆不道之举?”
曹聚嘿嘿冷笑道:“荣姐此言差矣,在孤心中,长安之帝乃为真天子也,而洛阳之帝便是伪帝也,是故,行刺伪帝何为大逆不道也?”
“……”王。荣登时就说不出话来,的确,既然曹聚认为刘协是伪帝,那么,刘协登基称帝便是大逆不道,杀死他又能如何。
粉脸数变之后,王。荣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皱了皱眉,喝道:“驸马,汝今日前来,究竟意欲何为?”
曹聚马上就哈哈大笑起来:“荣姐,先帝在时,百般宠爱荣姐,一是因为荣姐貌美,乃后宫之中唯一能与何后相比,二是因为荣姐德才双绝,体贴帝心,三是因为先帝子嗣不多,只有二子,而荣姐则是其中一子之母也。”
王。荣盯着曹聚,一声没吭,她知道曹聚的话没说完,静等他的下文。
果然,曹聚随后就嘿嘿笑道:“何后,已经是孤之女人,王美人昔日与何后并尊后宫,汝说孤今日之意何为也?”
真是这样,王。荣脸色大变,怒声喝道:“曹聚,哀家便是一死,亦不会让汝狼子野心得逞,汝若是敢再进一步,哀家马上撞壁而亡。”
曹聚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耸了耸肩,嘿嘿笑道:“若是荣姐不念洛阳之子,尽可撞壁而亡,孤虽然怜花惜玉,却也不会阻拦也。”
王。荣气急,怒声喝道:“曹聚,汝莫非只会以人子相要挟乎?”
曹聚淡淡一笑道:“荣姐何出此言,荣姐之子远在洛阳,贵为帝王,麾下有袁氏等诸侯辅佐,拥兵百万,孤如何能以之相要挟荣姐也?”
滴水不进,王。荣心下气急,但又只能无可奈何,几乎有些绝望地看着曹聚,心中纠结之极,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办。
曹聚见状,知道王。荣已经被他说动了一些,便趁热打铁道:“荣姐,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孤既有此心,而荣姐又为孤之阶下囚,若是妄图反抗,结果如何,可想而知,是以,倒不如顺从孤心,说不定,他日孤挥兵东进,攻下洛阳,俘虏东帝,或许会饶其一条性命也,荣姐以为如何?”
王。荣心里的最后一道坎也被曹聚无情地击碎,她粗喘几口气,双目圆睁,望着曹聚:“汝…汝科对得起先帝?”
曹聚冷笑一声道:“先帝与孤何干,若非其昏庸,远贤臣,近小人,这大汉天下又如何能到今日之地步?此乃昏君之至也。”
王。荣彻底无语了,愣了好一会儿,才喟然叹道:“驸马请回,容妾身仔细思量,明日再给驸马答复。”
第359章 雍州改革()
西凉马超归降,张掖郡纳入曹聚的治下,这个消息,无疑就更加增加了曹聚在雍州的统治地位。在曹聚刚刚拿下雍州时候,那些反对的声音,现在就越来越弱了,虽然不可能马上消于无,但至少目前是没有人敢跳出来再反对曹聚了。
曹聚呢,也明白他是个外来户,要想在雍州这个地方立足脚跟,但靠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强硬的铁腕统治,虽然能统治住,却是无法得民心。
于是,曹聚就在雍州各地,选拔了一批口碑极好的人做官,保留了一些政绩颇丰,深得民心的官员,罢免了一批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官员。
这么一来,虽然得罪了当地的一些豪门,但是,却深得了民心。
不过呢,眼下的大汉,豪门占有太重要的作用了,虽然不是说得豪门者得天下,但豪门占据了大量的土地,掌控着大量的粮食。一旦战争起,粮草问题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历史上的曹操之所以屡屡缺粮,跟他的唯才是举是分不开的,因为唯才是举就大大限制了豪门弟子入仕为官的道路,却给了真正有才能的贫民机会。
曹操是受那个时代的限制,能想出唯才是举的办法,已经是很先进了,但是,又因为思想受到这个时代的限制,曹操没有深入地改革下去,所以才会弄得很被动。
但是,曹聚不一样,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掌控的权利方面,都是允许的,因为在他这一亩三分地上,他的话就是圣旨。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曹聚下决心进行改革,改革首先由雍州开始,然后再向凉州普及。
曹聚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废除豪门的权势,提前让地主阶级走上政治舞台。
这一个改革的力度是很大的,因为在当时,皇权是第一统治阶级,豪门贵族就是第二统治阶级,而小地主和富农只是第三统治阶级。
豪门贵族的数量较少,他们来统治这个社会,就会使得大量的金钱和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而一旦这些人起了异心,就可以在靠着自己的财力和名望,很短的时间里聚集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一旦发展壮大,就可以跟中央政权抗衡,很是危险。
在东汉末期,那些诸侯们,几乎全都是这样的情况,有豪门,有贵族。
而小地主呢,则是数量众多,所占的土地并不大,且大都不从政,而即便从政,也不能进入到高等政权中来。
这样的情况,其实就相当于汉朝时候的推恩令,刚开始的汉朝,诸侯国很强大,一个诸侯国有异心,几乎就可以推翻当时的政权,替代为皇。但推恩令之后,一个诸侯国分为很多个,使得每个诸侯国的实力变弱,再想闹事就基本上不可能了。
曹聚的这个思路提出来之后,使得他麾下的那些个谋士很是惊讶,因为这样的改革思路简直是太超前了。
戏忠等人,虽然都是惊才绝艳之辈,但对于曹聚提出的改革方案,也是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算是完全消化。
对于戏忠这样的寒门出身,对这个改革的方案当然是持双手赞成了,因为这样的话,就会使得很多平民有机会踏入仕途,有机会成为一个小地主。但是,对于阎忠等士族人来讲,心里就有不少的抵触心思,因为这个改革方案会使得整个雍州再也没有任何豪门,包括他们这些人,也不能占有大量的土地。
曹聚的这个改革方案不单单是后来地主成为统治阶级时候的隋唐方案,包括了六部改革,科举制度等等,而且,还参考了后世文明社会的一些先进经验,也就是公务员制度。
所有当官的人,都是公务人,公务人就享受一些特权,例如,免税、子女教育优先、同样选拔的情况下,公务人的子女优先录用等。
以前的那种举孝廉,还可以进行,但是,不是说举了孝廉就可以为官了,只是作为一个加分项目。而且,若是所举有误,举荐人是要受牵连责任,为官者罢官,不为官者直接入狱,被举之人终生不能为官,家产每半年接受官府清查一次。
随着曹聚改革政策的出台,整个雍州立即就陷入到了一场政治风波中,支持者占据了大多数,反对者的声音极少。
当然,反对者全都是那些当地的豪门,他们的反对声音虽然小,但是他们的实力强啊,而且,随着对曹聚改革政策的不满,有几个豪门联合一起,竟然起兵谋反了。
曹聚当然早就料到这一步,在政策刚刚推出之后,就派人严密盯着那些个豪门的情况,而且,在一番利益的诱惑下,拉拢了几个豪门,作为卧底。
那边没有起兵,曹聚的大军就已经准备好了,直接就把这场暴乱消灭于萌芽之中。而且,对于那些豪门的后续处置,曹聚的手腕丝毫不软,男人全部杀死,女人没入官府之中,漂亮的奖励给有功将士。
这一场改革,推行得快,反叛得快,平乱也是极快。
看到曹聚的平乱速度,以及后续的处置,那些还有些不满的豪门全都胆颤了,没人敢再反对了,那些正在密谋起兵的豪门们,也各自散伙了。
于是,半年的时间不到,整个雍州就完全改貌了。
政策刚推行的时候,很多人不适应,但是,经过半年的时间之后,很多人发现,新政策的确是很好,慢慢也就适应了。
改革趋于稳定,雍州的实力大增,而且民心尽附,豪门的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接下来,曹聚就开始着手准备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就是他跟永年公主刘慕的大婚,这件事情已经拖了很长时间,眼下曹聚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一方诸侯,这事自然就不能再拖了。而且,一旦大婚之后,曹聚就正式成为驸马,指点江山,就再也没人能说出什么二话来。
第360章 再来离间计()
第二件大事呢,就是征伐韩遂,彻底将凉州纳入他的势力范围之中。
根据曹聚的斥候回报,自从上一次兵败之后,回到酒泉三郡,韩遂一方面派人加大防守力度,一方面开始在三郡之地大肆征兵,但凡是年龄在十三岁以上的男子,全都被强行应征入伍,使得韩遂的兵力一下子就增加了一倍有余,足足有五十万大军。
这么一来,就伴随着两个问题跟着产生了,第一就是军粮问题。
凉州本来就是短粮的地方,加之酒泉三郡是距离羌胡最近的地方,经常受到羌胡的袭扰,韩遂养活那二十多万大军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再翻上一倍,军粮根本不够用的。
这个问题,韩遂心里明白啊,但是,他更明白,曹聚眼下已经拿下了凉州四郡,岂能放过他这三郡之地呢?还有那个马超,已经归顺了曹聚,马云禄更是成为了曹聚的女人,曹聚早晚都会提兵攻他的。
军粮不够,那就用民粮,韩遂便下令,大肆收购老百姓手中的粮食。
谁想到,有那么几个豪门,看到了其中的暴利,在得知消息之后,先一步将粮食囤积起来,然后高价卖给军方。
当然,也是有军方的人勾结着,结果呢,韩遂很快就发现,他准备的钱,竟然只买了预计目标半数的粮食,心下疑惑,便派人进行暗查。
很快,情况就查明了,使得韩遂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就把那些个豪门给连根拔起,满门杀绝,男女老幼一个不剩。其中,有几个豪门是当初大力支持韩遂在酒泉三郡为主的,也全都惨遭了韩遂的毒手。
军方的勾结者呢,也查清楚了,竟然是韩遂女婿阎行的妹夫。
韩遂给阎行面子,没有杀死他妹夫,却是杖责三十军棍,逐出了军营。
而且,韩遂多疑,他甚至于怀疑这件事情的背后,有阎行的影子。
消息,被曹聚布在酒泉的密探带回到了长安,曹聚当然是大喜之极,立即向戏忠等人问计,戏忠便给曹聚献上了一出反间计。
首先,曹聚派人到酒泉,以重金贿赂了阎行的妹夫,许之以高官厚禄。
然后,曹聚让阎行的妹夫暗中弄了几个证据,又故意装作不小心被韩遂知道,这些证据都指向了阎行,与抬高粮价,从中牟利有关系。
果然,韩遂的疑心更重了,心中对阎行也颇为不满,毕竟,在这个关头,阎行作为他的女婿,应该帮他度过这个难关,而不是落井下石,中饱私囊。
而且,韩遂将这个意思暗中透露给了他的女儿,也就是阎行的妻子,想通过这种方式提醒一下阎行,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了,这一次他就不追究阎行的责任了,但却不能再有下一次了。
若这事阎行真的参与了,韩遂的目的也就会达到了,但是,阎行根本没有参与,却被韩遂如此猜测,偏偏又不能主动去为自己分辨,只能压了一肚子火。
粮食问题,暂时得到解决,接下来还有战斗力的问题,因为新兵的战斗力很弱,尤其是,新招募的这二十多万大军的年龄基本上都是十三岁或者十四岁。
一方密切关注着曹聚的动静,韩遂一边对这五十万大军进行训练。
曹聚在拿下张掖郡之后,突然间退兵了,这让韩遂颇为意外,他本以为曹聚会夹胜攻打他,一举平定凉州。
不过呢,韩遂知道曹聚狡诈,不敢掉以轻心,时刻准备着曹聚的进攻。
但是,很快,雍州方面传来了曹聚变革的消息,一弄就是半年时间,更让韩遂摸不着头脑了,曹聚这厮到底是要做什么。
不过,韩遂不敢放松警惕,趁着曹聚没有发兵,赶紧训练他的五十万大军,加固城防,更是在曹聚大军必经的要道上建造军事设施,以阻挡曹聚大军的进军速度,增加曹聚大军的伤亡。
不过呢,让韩遂最揪心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那就是粮草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凉州再次缺粮了,这一次是连老百姓家的余量都没有了。
这就麻烦了,韩遂第一次犯起了这么大的愁,没粮食了,也就意味着,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就是裁军,根据目前的粮草情况,至少要裁军二十万,第二,就是强行将老百姓家里的口粮抢走,这等于是饮鸩止渴。
地里的庄家呢,还有大概一个多月才能收割,所以,韩遂最关键的时期,就是这一个多月如何度过去。
韩遂手下没有谋士,最信任的人莫过于他的女婿阎行了,此人是文武双全,无论是智谋还是武力,都不是马超可比。
但是,自从上一次的事情之后,韩遂对阎行就慢慢疏远了,包括韩遂的近卫军,韩遂也阎行换掉了,换成了以前的副统领。
阎行当然心中有气,但他也没有说什么,就这么忍了下来,因为不管怎么说,韩遂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又把女儿许配给了他,虽说这其中有一些政治的因素。
从那件事情之后,阎行就基本上深入检出了,不是在自己府中,就是在军营训练军队,韩遂若是不下令召见他,绝不主动去找韩遂。
韩遂也有点生气,便故意疏远他,但凡有什么军情商议的,将其他几个将军都喊过来商议,唯独不喊他过来。
这翁婿二人的关系,有点微妙,看得其他几位将军都忐忑不安,他们隐隐感觉到,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祸不是福啊。
这个关系呢,也只是维持了半年左右,就被一个消息给打破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