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大明-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时候他们没有了把柄,反过头来必然要对付我们。所以现在我们绝不能把此事挑明了。”

    “那你是打算等他们去了武昌后再告发?”杨晨可不笨,一下就猜到了兄弟的用意。杨震也不隐瞒,点头道:“不错,而且我打算就去武昌把此事挑明,就是在乡试之时!”

    “你要去武昌?”杨晨略皱了下眉头,转了下念头又道:“这事可很严重哪,你凭的什么确信可以成功?”

    “大哥你也身为士子,难道会不知道士子的心思么?只要让他们知道有这么个可能,自然有的是落榜之人跳出来闹事。到时候一旦事情被查明,别说是姚家,就是张家,也不好应付哪。”

    沉吟半晌,杨晨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些道理。而且情势到此地步,似乎他们也没有其他选择了。不过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如还是由为兄去武昌吧,毕竟与那些士子交谈还是我顺手些。”

    “不,大哥你不该去。”杨震却立刻摇头,并给出了理由:“姚家做贼心虚必然会随时关注着我们,大哥你太过显眼,一旦离开江陵必然打草惊蛇这是其一;其二,大哥你今后还要科考,若是此事被传扬了出去,将来那些官员会怎么看你?此事一发,必然牵连甚广,到时候大哥你再想以此入仕可就难了。所以还是由小弟我去吧,反正我一直都不曾在人前露脸,你大可还当我在养伤。”

    “这……好吧。那你此去可一定要小心在意,切勿再生什么事端。如果事情为难,那便算了。”杨晨思忖之后,也觉得兄弟所考虑的很是在理,便只得答应下来,但还是忍不住嘱咐道。

    杨震见兄长答应,便笑道:“大哥放心,我省得的。这事我一定把它办得漂漂亮亮的,好叫人知道谁敢欺到我们杨家头上,绝没有好果子吃!”

    兄弟二人随后又商议了一番,眼见天色渐白,杨震也不耽搁,就要启程去武昌。杨晨赶忙劝阻:“如今离着乡试还有段时间呢,此时赶去也太早了些。而且你一夜未睡,实该好好歇息,等过两天再走也不迟。”

    杨震却不这么看,他觉得虽然他们兄弟所讨论出的主意不错,但为防万一还必须再想一套方案出来,而这或许得到了武昌才会有所眉目。所以他必须提早赶到那儿有所绸缪才是。

    在他的坚持下,杨晨只得答应让他早日上路,但却以为他准备盘缠衣物的理由让杨震在家中多待了一日。

    直到次日清晨,杨震才背了一只包裹,带了五两银子,踏上了前往武昌的道路。别看只是五两银子为盘缠,在这个时代已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也是杨家这几年里所积攒下来的所有家财,只因知道此去极为关键,杨晨才会倾其所有。在出发前,杨震又特意叮嘱兄长一定要看好了墨儿,同时又和闻讯而来的阮通打了招呼,着他帮衬一把,这才踏出了离乡的第一步。

    虽然原来的杨震并没有去过武昌,而眼下的杨震甚至连江陵县都没有踏出过,但对于他这个拥有五百年后记忆的人来说,从江陵去趟武昌只是寻常。

    这一路行来,杨震不但对这个时代良好的自然环境与空气质量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也对湖广一带百姓的生活有了更深的掌握。比起后世,这时的人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太阳尚未落山,这官道上就已没了人影。为了不出现什么意外,再加上并不赶时间,他也一路晓行夜宿,终于在十日后赶过了五六百里的路程,来到了武昌城外。

    这武昌城早在三国时便已立城,经历千年变迁,到大明洪武朝时又由时为江夏侯的周德兴增拓城池至二十余里,成为了眼下的这座湖广首府。其实对杨震这个带着后世记忆的人来说,对武昌最深刻的记忆还是那次起义,当然这却是后话了。

    站在足有三丈多高的城墙之前,用手抹了把因为天气炎热加上赶路而生的汗水,杨震长长地舒了口气,可这心里却并没有因为来到这里而有所放松。这一路行来,他对此次之行进行了一番推演,却发觉想要把姚家舞弊一事透露出去还是有些难处。

    他可不是什么权威人士,与那些赴考的士子更是没有什么交情,怎么能叫对方相信有这一事呢?他总不能拉着一个陌生人就把此事告诉他,并叫对方凭此去和官府闹吧?

    十天下来,杨震也没有想出个妥善的法子。现在想来,他觉着还是自己把此事想得简单了,他终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经验不足哪。若是后世,只需要把掌握的情况往网上一发,再发酵一下,就足够姚家喝上一壶了。但既然都来到了武昌,就没有退缩的道理,大不了在开考时上某个衙门检举一下,看能不能把事情闹大。

    没有再纠缠于此事究竟该如何做,杨震迈步踏进了武昌城。此时因为临近乡试,城中人口比往日更多了许多,满目看去全是头带方巾的士子与陪伴其左右的家奴书童。更有许多头脑灵活的百姓贩卖起了文房四宝等考试必备之物以及前几次科举时的呈文范本,使得整个武昌城都被书香与铜臭所浸染了。

    相对于如何把姚家舞弊一事曝出来,杨震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是自己的住宿问题。因为多了这许多外来的士子,城中大小旅社客店都已住得满满当当,就算他肯花钱,也找不到客房栖身了。

    无奈之下,杨震只得花钱在城西一家百姓院中租住了一间房子落脚,这还是因为此处离着城中心的贡院较远,没有士子抢先订下才给了他这个机会。

    待到次日,杨震才去了各处寻找机会,看能不能把消息散播出去。可现实却叫他失望了,因为几圈下来,就连与这些士子们搭话的机会都没有叫他寻到。

    之后几天,情况也是一般,这让杨震大感头疼,难道真要在开考当日去某个衙门击鼓不成?这么想着,他就不自觉地来到了城中衙门聚集之地,眼看着时已近午,他信步走进了一家叫登第居的酒楼,一面用饭,一面看能不能寻到机会。

    但很快地,杨震却又失望了。虽然他找的这家酒楼因为名字好而有大把的士子前来,就连与他拼桌而食的两名客人也是士子打扮,可他却依然无法与这些人说上话。这固然有他的装束看着只是寻常客商,使士子根本没有与他说话的关系,也因为他根本就插不进这些人的话题的缘故。

    这些士子坐在一堂高谈阔论,说的都是些科举佚事和书中见解,这些杨震是半点都不懂的,却让他怎么参与进去呢?现在想到兄长所言,杨震倒觉得他是对的,或许此时杨晨与这些人一番说话,再把姚家一事巧妙一提,倒有可能传播出去。

    “看来我还是太自以为是了。”杨震吃着面,苦笑着想道,不知接下来该如何办才好了。就在这个当口,在他左后方的一段交谈却引起了他的注意,叫他不自觉地放下了筷子,竖耳倾听了起来。

第八章 郑方伯

    这是两个穿着普通士子服饰,三十多岁的男子,不过他们所说的内容却与其他人不同了,谈的不是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而是官场中事:

    “沈兄这半日来总是心事重重的,可是遇到了什么为难之事?”

    “陆贤弟你是有所不知,我这心事已存有半年多了,却不知如何向旁人倾吐。你我相交莫逆,我却也不瞒你,实在是因为我那东翁如今处境困难,而我身为幕僚却不能代为分忧,这才……”

    “郑方伯遇到了什么为难之事,竟被称为困境?”

    “方伯……我家东翁如今可担不起这个尊号了。这布政使名为一省长官,可上头还有巡抚压着,如今看来还比不得一个知府,甚而一个知县。”

    “沈兄何出此言?”

    “难道不是么?我大明自太祖时就设下了布政使为一省主官,管着一地钱粮政事,可后来却又多了个巡抚,不但管着它,还管着提刑司甚至是都指挥使司,如此这布政使可就成了个佐贰官了,还有何权可言?

    “而且,我家东翁的处境又与寻常布政使不同。你或许并不清楚,我家东翁当初是由高新郑大人所提拔,是他的亲近门生。而今年年初,高新郑被朝廷辞去首辅之职,像我家东翁这样的官员自然处境堪虞了。”

    “原来如此,在下总算明白其中玄机了。”

    这两人的这番对话虽然说得极是小声,又是混杂在旁边众多食客的交谈声中,可杨震因为耳目远胜常人,故而依然无有遗漏地尽收耳中。而在听了他们的对话后,杨震吃面的动作也不禁一缓,心中已计较开来。

    虽然对那“沈兄”提到的布政使官员的处境不甚了了,但对于今年朝廷里所发生的如此大事,他还是有所耳闻的。张居正取代高拱为首辅,从朝廷到地方自然会有大批的官员会被换掉,而这个郑大人,不过是这些人中的一个而已。如果是平时,杨震并不会太把它当回事,可如今却不同了,他正愁着不知怎么把自己所掌握的秘密传扬出去并闹大呢,这个郑方伯不正好是个可以帮到自己的人吗?

    一个处境困难的官员,若是心有不甘,一旦抓到一个机会,十有**会搏上一把的!在转过这个念头后,杨震已有了决断——就这么干!他把碗中的面汤一饮而尽,才大声叫了一声:“小二,会帐!”

    两日后。

    夕阳已经西下,一天又已过去。郑方迈着有些沉重的步伐往布政使司衙门后方的宅邸处行去,虽然每个从他身边经过的衙门差役都向他行着礼,他却视而不见,旁若无人地不断向前。

    其实以他现在的处境,完全没有必要在前衙待到落日之后的,因为这半年来他都没有批复过一件公文,做过一个决定。恩师高新郑的离开,使郑方的权力彻底被上下官员所架空。但他对自己的仕途尚存有一丝幻想,他毕竟才四十九岁,正当盛年,自然不敢做出自暴自弃的行径,从而叫人拿住了把柄。所以即便明知来前衙也只是坐着,他还是早早上衙,直到日落才回后衙,比起绝大多数官员都有规矩得多。

    只是这人是到了,可心呢?

    转进后衙,郑方适才还硬撑着的身子就是一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越来越觉到了绝望,他似乎已经可以瞧见自己被罢官的结局了。现在没有一点建树,而明年就是他当这湖广布政使三年之期,以他高拱学生的身份,想必到时将有的是人会以不作为、尸位素餐的理由攻讦他,而他被罢官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想我郑方十年寒窗苦读,侥幸得中二甲,又有恩师看重而不断提携才有今日地位,成一省布政使。想不到如今却只是束手无策,我不但愧对看重于我的恩师,也对不起自己的一番抱负哪!”

    想到这里,郑方更是心头发堵,散乱着步伐闯进卧室,只想闷头而睡,连晚饭都不想用了。可他才一进卧室,身子就陡然一僵,因为在房中不知怎的竟端坐着一个少年郎,此时正笑吟吟地看着他呢。

    “你……你是何人?可知此处乃是衙门重地,你居然敢随意闯入!”郑方一怔后,迅速回过神来,厉声呵斥道。

    面对他的厉喝,杨震只是淡然一笑:“想不到事到如今,郑大人依然是官威十足,倒是失敬了。不过大人但请放心,在下此来并不是来害你的。”

    “唔?”见对方如此模样,郑方想叫人的心思便是一停,他也看出来了,此人至少不是来行刺自己的。而且他也知道自己眼下的情况,也实在不可能再有人通过如此手段来对付自己了。所以他也坐了下来,然后道:“看来你是知道本官的,那就说说你的来意吧。”

    “在我说明来意之前,还有一事想要请教大人。大人可有想过要改变眼下的处境吗?”杨震反客为主地突然提出这么个问题来。而郑方心心念念正是此事,被他这么一问,下意识地就道:“我自然是想要改……”话一出口,才觉不妥,赶紧住口,却已有些迟了。

    杨震抚掌道:“好,看来我果然没有看错人,郑大人依然有奋进之心。就在下所知,这半年来大人即便被人架空排挤,依然按时到衙,日落才回。观大人之行,听大人之言,大人确实是想扭转眼下局势的。那我这一桩功劳就可以送与大人了。”

    “你这话是何意?什么功劳?”看着眼前这个少年大言不惭的模样,叫郑方更感疑惑了。不知不觉间,他已被杨震牵起了话头。

    “如今大人的处境我也就不多说了。要想破此局面,若只是靠等显然是不够的,大人必须找到一个机会,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若是能借这个机会立下功劳,叫湖广,乃至于朝中官员都难以否定大人的功劳,这困局说不定就破了。不知大人对这么个机会可有兴趣吗?”

    “这是什么机会?”郑方忙不迭地问了一句,随即又不太自信地道:“这天下又哪来的如此机会,能叫他们都无话可说。”

    “在下既然来了,又这么说了,自然不会哄骗大人。”说到这里,杨震的神色就是一肃:“不知此次乡试有人舞弊被大人查到,并当场将人捉住,能否算一个大功劳,而又足以叫人无法否定呢?”

    “什么?竟有此事?你是如何知道这事的?”郑方一口气问出了好几个问题,身子更是绷直了,双目紧盯着杨震没有一丝放松。作为这个时代的官员,他实在太清楚科举对朝廷的重大意义了。正因其意义重大,每当有舞弊案被查出,总是牵连甚众,他想不重视也不成哪。

    不过因为这话是出自这么个少年之口,又叫郑方有些不敢相信,所以他只能紧盯着对方双眼,看他如何分说。毕竟兹事体大哪。

    杨震见状,知道对方已完全被自己的话所吸引,也不再吊人胃口,说道:“我偶然得知本次乡试有江陵县姚伯广、姚叔广两人与试场中的官员兵丁勾结,将试题文章藏于考房地砖之下。”

    听他说得如此有板有眼,郑方的心不由得一阵狂跳。可向来稳重的他还是忍不住道:“此话当真?你是如何得知如此机密之事?”他太清楚舞弊及被捉意味着什么了,那可关系到了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哪!

    “这是我亲耳听姚家之人所说,怎会有假?至于我是怎么得来的这个秘密,大人就不必深究了。”

    这话叫郑方不禁又信了几分,但他依然存着疑虑,毕竟这事太大了,若事情有假,而他又真去揭发了,只怕处境就更糟了。沉吟半晌,他才道:“你为何要这么做?你与那姚家有仇?你又想从中得到什么好处?本官看你也不似个读书人哪。”

    杨震心中不断转着念头,知道要让对方相信自己,就必须拿出更大的诚意来。在权衡之后,他便道:“我知道一旦事发,本次乡试必然会择日重考。在下希望大人到时能说句话,叫监考官能网开一面,让江陵的杨晨应考。”只有道出所求,对方才会对自己抛出的提议产生兴趣。至于因此会否生出其他事端来,在这个节骨眼上,杨震已考虑不了太多。

    在一番长考之后,郑方才道:“本官知道了,我到时自有决断!”

    杨震看着他,却摸不透他的心思为何。看来这个布政使多年为官所修成的养气功夫还是甚为了得的。他也知道此事逼迫不得,只好站起身来道:“既然如此,那在下就告辞了。此事将是郑大人能否重新振作的绝佳机缘,还望大人莫要错过了。”说完,不作半点迁延,拉门而出。

    目送他离开的郑方反倒露出了惊异之色,不知怎的,对这个少年所说的事情,他竟生不出太多怀疑来。

第九章 赌一把

    沈言房中,郑方一脸郑重地将方才之事说与他这个心腹幕僚知道。沈言本因与朋友刚饮了酒而有些混沌的双眼此时已闪过亮色,额上更有些微的汗意,却不知是吓的还是激动的。

    在把事情原原本本都说出后,郑方才看着他道:“安之,你对此有何看法?”

    沈言端起桌上的茶碗咕咚咚灌了一气,这才抹嘴说道:“听东翁这么说来,此人所说有八成是真的了。不然他不可能如此指名道姓,点出姚伯广、姚叔广二人来,而且最后他也提到了自己的目的所在,是为了帮那个叫杨晨的。至于这会不会是官场上的某人给东翁设下的一个陷阱,在下以为是不可能的。如今东翁的处境可说极差,只要这样下去,到了明年必难幸免,他们实在没有多此一举的必要。”

    “我也觉得确如你所推测。不过叫我为难的却并非断其真伪,而是就算这是真的,我又该做何抉择。”郑方面有难色地道,显然到了此时他依然拿不定主意。

    “以在下的一点愚见,东翁绝不可坐视此事不理。不说其他,那些敢在国家抡才大事上行此卑劣手段的就不该叫他们得逞,就该叫他们付出代价!”说到最后,沈言的神色已显得颇为激动。

    郑方看着他的模样,失笑道:“安之,看来你还是放不下当年的事情哪。”

    沈言一怔,随即也自失地一笑:“是在下失态了。当年我参加乡试,也是因为有人舞弊,最终……哎,当年之事,不提也罢。不过东翁,即便不是为此,就是为了我们自身考虑,也该做此选择。”

    “哦,这却是怎么说的?”郑方双眉一挑问道。

    沈言飞快地整理了下思路后道:“正如在下适才所说,即便东翁不做什么,待到明年你怕也会被人以无作为而弹劾,很可能会被朝廷罢官。既然如此,你为何就不能放手一搏呢?倘若能把此事做成了,固然会得罪一些官员,但东翁您也必然会得朝廷嘉奖,到时那些还想弹劾您的人就得掂量一下了。

    “还有,此事若成,湖广近千考生必然会承东翁之情。想来考场上必然不止这么两人舞弊,若借机多揪出几人来,自然更为考生所喜。近千考生,那可是我湖广一省将来的栋梁哪,他们要是感念东翁之德,您现在的处境也必然大改,至少政令不会再如今日般难出府门了。但有一点好处,东翁就该试上一试,何况还有至少这两个好处呢。东翁以为如何?”

    “安之,你说的很对,其实我也想到了一些。不过现在叫我为难的并非该不该做,而是怎么做。毕竟兹事体大,若一旦失手,只怕……还有,既然有了这么个密报,我该在何时出手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