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纪-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各地,至少表面上还是一如既往的波澜不惊。

    天启五年就这样,静静的到来了。

    过完春节,朱由检又长了一岁,他总算满十五周岁了。

    按民间习俗,男童十五束发。

    束发,就标志着男儿脱离儿童的角色,可以算是大人了,当然也可以娶妻生子了。

    “大哥,”朱由检嬉皮笑脸的凑到朱由校面前,他偷偷看了一眼桌上厚厚的图纸,心中一片火热。

    上次来的时机不巧,没能看到大哥那为难的表情,为此他遗憾了好久。今回怎么也得好好欣赏一下才行。

    “大哥,这艘战船如何?”朱由检得意的问道。

    “战船?”朱由校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欣喜的表情。

    “这竟然是艘战船!朕怎么会没想到这是战船?难怪此船设计的如此奇特。”

    “大哥这表情不对啊,怎么会如此开心呢?”朱由检一脸蒙圈,这画风可不是他所预想的。

    “小五,你搞得这艘不是商船,是战船?”朱由校惊喜的再次追问。

    “是啊!”朱由检点点头,“大哥不会根本没看出来这是艘战船吧?他的水平不至于这么差吧?”

    “小五,船上可活动的窗口是用来干什么的?”朱由校又兴致勃勃的追问。这是他最难以理解的设计。

    搞这么多窗口做什么,就算是为了采光也不能牺牲这么大的船体强度。

    要知道,整个船只就数这些窗口位置最为薄弱。虽然窗口边框做了加强,但比起船身别的地方,强度依然有着很大的差距。

    听到大哥的问话,朱由检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

    难怪大哥如此表情,他看来是真没看出这是艘战船。

    也是,胜利号与中国的船只设计理念完全不同,风帆战列舰的战斗方式也和传统的水战完全不一样,朱由校认不出来,一点都不奇怪。

第一一五章:胜利号带来的震撼(求票、求收藏)() 
胜利号与中国传统舰船的迥然不同,造成朱由校认知方向的混乱。朱由检方才最苦恼的应该就是这个吧?

    当朱由检一时嘴快,顺嘴说出了战船两个字,不啻于为朱由校指明了研究方向,朱由校难题解开,当然会是欣喜开心的表情。

    可怜的朱由检,因为嘴快又失去了一次,欣赏他大哥为难的机会。

    想明白这些的朱由检,悻悻的回答大哥的提问:“那些窗口当然是安放火炮用的。”

    “火炮?”朱由校还从没想过,这艘战船装载的会是这种神兵利器。

    1、2、3、4……朱由校仔细的数着图纸中的窗口数量。

    “嘶。”朱由校到吸了一口凉气。

    “小五你这船,一侧就有44个窗口,两边加起来那不要装88门大炮?”朱由校惊叫道。

    这个数量已经超过大明京城的火炮数量了。

    一艘船就有这么多的火炮?太可怕了。

    “什么啊?”朱由检不屑的撇了撇嘴,“大哥你算错了,不是88门。露天的甲板上还能装20多门。这艘船总共能装100多门大炮。厉害吧?大哥?”

    朱由检撇着嘴,一副得意的表情,满脸都是我厉害吧,快来夸我的样子。

    捧起图纸,朱由校又仔细看了又看。

    确实如小五所说,船上宽大的露天甲板再装20多门大炮毫无问题。

    “怎么可能?”

    朱由检没有得到想象中的表扬,反而迎来了质疑。

    “小五,你的设计没出毛病吧?

    一门大炮至少有3000斤以上吧?100多门炮就要3万多斤了。要承载这么多门炮和操炮的人员,再加上各种物资,那得是个多大的数字。就按这艘船的比例,那真正的战船得多大?2000料还是5000料?”

    “2000料还是5000料?”朱由检一下被问懵了,他对料这个单位是真的不熟。

    “大哥,我把2000斤称作1吨,这艘船满载排水量3556吨,载重量2176吨。

    就是大概能承载400多万斤的人员物资,装100多门大炮那不是小意思。”

    “那个满载排水量是什么意思?”朱由校又追问听到的新名词。

    “就是装满船后,船排开水的总重量。所谓排水量就是船在水中推开水的体积。”朱由检尽心的解释。

    “奥,那就是船的总重量呗。”朱由校随口应了一句。

    好吧,你不能指望一个没接触过物理的人,瞬间明白排水量的意思。虽然中国早就有曹冲称象的传说。

    “小五,你说,这么大的船咱们能造出来吗?”朱由校死死的盯着朱由检,紧张的问道。

    “能。咱们能造出大宝船,就一定能造出胜利号。”朱由检斩金截铁的说。

    是啊,朱由校的心思一下火热起来,要能建成如此战船,足可匹敌永乐皇爷的宝船了吧?

    有此船在手,天下何处去不得。

    朱由校正在与朱由检火热的探讨胜利号的细节问题。

    一旁的内侍陆彦邦实在忍不住了,他轻咳一声,向前凑了一步,低声提醒:“陛下,您该和信王殿下启程去皇后娘娘哪里了。”

    “哼!”被打断了思路,朱由校嘴中发出不悦的声音。他抬头看到是陆彦邦,明显一愣,随即露出几分尴尬的神情。

    “哦,小五。你嫂子找你有事,你先随他去吧。朕随后就来。”朱由校指了指陆彦邦,急匆匆的对朱由检说道。

    “嫂子找我?”朱由检看了看陆彦邦。这张脸他有点印象,他是张皇后宫里的总管太监。

    难怪!我说什么人敢在大哥的兴头上打断他?也就这个奉皇后之命在此等候多时的老太监,才敢提醒吧。

    真要是朱由校身边的内侍,谁敢打断皇帝的兴头。朱由检礼貌的冲陆彦邦微笑一下。

    见陛下开了金口,陆彦邦赶忙上前一步躬身向朱由检行礼。

    “信王殿下,皇后娘娘一直还在等您呢?可能都等急了,您快随老奴来吧。”说话间,陆彦邦转身就向殿外走去。

    这么急,无奈的朱由检也只好跟了上去。

    很明显,今天不是大哥找他,是张皇后找他。只是大哥讨论起图纸,把皇后找他的事给忘了。

    什么事如此着急?

    一路上朱由检心中不安的思索。

    “什么事?当然是大好事!”张皇后娇嗔道。“你和你大哥凑到一起就知道研究那份破图,别的什么事情都不上心吧。”

    张皇后一边埋怨,一边亲昵的把小五身上的褶皱抚平。

    小五这个年纪也算是成人了,就是性子还有点小孩子模样,也不知陛下突然着什么急。

    张皇后一边打量朱由检身上的袍服,一边在心中思索。

    咦?

    这衣服怎么有点小了。幸好今天小五专门试了一下。不然到时候还不成了大笑话。

    张皇后看着朱由检身上略显紧绷的袍服,脸上明显露出不满之色。

    “陆彦邦,这是谁安排的尺寸?连信王的尺寸都敢如此敷衍吗?”张皇后的口气已经变得非常不善。

    “嫂子,没事给我做什么新衣服,浪费。”朱由检大大咧咧的说道,“我最近正长个呢!今天量的尺寸,明天可能就小了,怪不得他们。”

    伸手比了比小五的个头,张皇后噗嗤一声笑了起来。

    “倒也是,小五又长了不少。”她扭头郑重的朝陆彦邦吩咐:“回头叫他们朝信王府上多跑几趟,随时修改,省的尺寸总是出错。”

    “是,老奴领命。”

    陆彦邦望向朱由检的眼神里透出一丝感谢。

    信王殿下心真善啊。

    对陆彦邦来说,他可以不在乎皇帝的喜怒,因为皇帝并不是他直接的主子。可皇后娘娘对他的任何一点观感,那都无比的重要,那绝对关系到他的前途命运。

    “小五,你的婚期定在8月初六。你要先有个准备。”张皇后回头笑嘻嘻的告诉朱由检个令他震撼的消息。

    “你试的这衣服,就是你大婚时的王服。你说还要不要给你做新衣服呀?”

    我要结婚了?

    盯着身上的衣服,朱由检脑中一片茫然。

    要结婚了吗?这么青涩的身体就要当人丈夫了?前两天连毛都还没见到几根,如今就能当人丈夫了?这也太快了吧?

第一一六章:信王选妃(求票、求收藏)() 
“怎么?高兴傻了?”张皇后伸手在小五面前摆了摆。

    眼中找回了焦距,朱由检纳闷的问道:“嫂子,新娘是谁啊?”

    这万恶的旧社会,都要结婚了,他竟然还不知道新娘是谁?连姓什么都不知道,这不是典型的盲婚哑嫁吗?

    “呵呵,小五你还挂记着呢?吶,那就是画像。嫂子许你偷偷的看看。”张皇后一指身后桌上的卷轴,吃吃的笑了起来。

    “嫂子哪一张是啊?”朱由检看着桌上摆着的三张卷轴,不好意思随便伸手。

    听到小五的问话,张皇后忽然笑的喘不上气来,“那、那、哪一张?小五,那三张都是,你随便看。”

    有那么好笑吗?朱由检冲张皇后翻了一个白眼。

    三张都是,不会吧?难道还会有三个新娘?

    思索着,朱由检随便打开一张。

    好一幅工笔仕女图。

    图中的少女容貌娟秀,清纯可人,手持团扇似欲扑蝶。真是眉目传神,活灵活现。

    这画工、这笔法、这……

    好吧,朱由检承认,他根本看不出图画的好坏。画中的少女很漂亮,真实的少女会像画中一样吗?朱由检对此表示小小的怀疑。

    中国画可不像西方人像素描那样真实,画的人多少会有些艺术加工(就是P图)。

    这画像应该会有P图的行为吧?只希望P的不厉害。

    朱由检在心中小声嘀咕。

    三张都是新娘,那就都打开看看吧。

    朱由检手脚很快,张皇后给的三张画像被他一字排开的摆在桌面上。

    尼玛,果然都是工笔仕女画。

    三张画上的女孩模样竟然差不多,要不是服饰动作有些差异,朱由检还以为是同一个人呢?

    好吧,朱由检再次承认,他确实有些轻微的脸盲症。平面上的人像他总是分不太清,前世他看电视都经常分不清那个是那个明星。

    “小五,你喜欢哪一个?”张皇后询问着朱由检的意见,她眼中闪着变幻莫测的光芒。

    哪一个?这种P图的图像问我喜欢哪一个?是问我喜欢那张画纸吗?

    朱由检出现明显的选择困难。

    看到张皇后渴求的八卦眼神,朱由检随口说道:“嫂子选的这三个都很好,我都很喜欢。”

    “都很喜欢!”才要说什么的张皇后,眼神一下定住了,“都很喜欢,那就全留下吧。”

    全留下?

    朱由检感觉自己似乎弄错了什么。

    管他呢,反正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这个时代男人是可以三妻四妾的,这恐怕是穿越者最大的福利了。可我这青涩的小身体能顶得住吗?

    朱由检忧心忡忡的想。

    为什么我的新郎服不是红色的呢?

    古代新郎不都是大红袍服吗?

    这也是朱由检感到困惑的地方。

    不管了,既然它不是红色的,那就让我把它染红吧!人渣的血应该也是红的吧?

    信王府的书房中,朱由检看着皇庄的卷宗,嘴边露出一丝狞笑。

    “你看看、你看看,大哥,这些奴才还有点敬畏之心吗?”朱由检大声抱怨着,把一份有关皇庄的人事卷宗递到朱由校手中。

    卷宗中的那些人完全配得上人渣这个至高称谓,他们在皇庄做的事完全称得上天理不容。

    在那些人渣眼中,皇庄的佃户可能连条狗都不如。

    对这些人渣来说,什么欺男霸女那些都是平常小事,夺财害命也稀松平常。

    他们最让朱由检反感的:是他们竟然离谱到,用天真的孩童给太监作为还阳的药引。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失去了人的底线,他们根本就不配称之为人!

    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这话说的不假。在这些皇庄中,朱由检见到了大明最黑暗的一面。

    也许皇庄真是太封闭了,这些人渣很多事都是在光天化日下进行的,丝毫没有掩饰的表现。他们就真的不怕大明王法,不怕有报应?

    王法不杀,我杀;老天爷不报,那就由我来报。

    朱由检咬紧后槽牙,在心中狠狠地说。(“这不是我的业务范围。”…老天爷平静的声音在他脑中传来。)

    “大哥,这些奴才依仗我皇家的威严,做出如此违背天理人伦的事情,他们就不怕折了子孙后代的福气?”没理会老天爷,朱由检气愤的冲朱由校叫道。

    因卷宗内容,已经皱紧了眉头的朱由校,不知想到了什么,脸色一下变得铁青。

    “啪”,朱由校重重的一掌拍在卷宗上,他从牙缝中狠狠地挤出几个字:“这群该杀的奴才。”

    天变了。

    天启五年正月,京城的皇庄掀起了一场大清洗的风暴。

    4、500个庄子中,至少超过三分之一的庄子更换了新的管事太监。

    此次皇庄的人事变动,可不只是换个头领那么简单。所有变动的皇庄,旧有的领导层都被一扫而空。

    天子震怒,所有撤换的管庄太监一律杖毙;官校、伴当全交由东厂处理。所有庄子的涉事者全家贬为最低等的庄奴。

    什么是雷霆之威,这就是雷霆之威!

    幸存的各处皇庄管事除了上门感谢魏公公外,都乖乖的向信王府服了软。

    那小爷太可怕了,他才是真正的吃人不吐骨头啊。

    要不是魏公公事先提醒,这次……

    万岁爷也太听那位小爷的了吧?这份恩宠,当年的福王都要自愧不如吧?

    雷霆震怒的谜底,在魏公公一次酒后失言中揭开。

    魏公公说:陛下深恨那些不知好歹的东西,他们的所作所为哪里还有一点人味。那些作为损了陛下儿孙的福气。

    魏公公的这句话,让各处皇庄管事更加的战战兢兢。

    天啊?

    陛下把三位殿下的夭折都算到了他们头上?

    难怪陛下会如此震怒。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世间果然报应不爽。

    陛下是天之子,这是老天借陛下之手在报应!

    因果报应的流言在皇庄中越传越响,就连京外各处皇庄的管理者,都悄悄夹紧了尾巴。

    谁还敢再挑战信王的权威?

    京城皇庄一片哑黯无声。

    信王府借势发出一系列指示:推扩新作物种植、减免多收的不合理租税,重整皇庄管理结构。信王府逐步在皇庄建起一系列严格的、正规化的管理制度。

    随着信王殿下的指示在京城皇庄推行,京城各处皇庄风气为之一变。

    至少,皇庄佃户们能像个人一样,活在人世之中了。

第一一七章:重读三大案(求票、求收藏)() 
京城中如此大规模的清理皇庄,杀的人头滚滚,并没有引起外廷文臣的大规模反弹。

    除了皇庄是皇家的产业,不容外臣质疑,文臣不方便插嘴的原因外;外廷文臣现在也实在顾不上皇庄中的这点小事了。

    大明朝廷又出大事了。

    天启五年二月

    鉴于冯铨投魏的成功,兵科给事中霍维华也公开递交长篇上疏。

    上疏中,霍维华用洋洋洒洒的数千字,全盘推翻了万历末期至天启初年发生的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结论。

    不仅如此,霍维华还胆大包天的建议朝廷重议三大案,矛头直指东林党人。

    如此震惊天下的长篇上疏一出,外廷的文臣顿时乱成一团。

    在这个时候,谁还有功夫操心皇庄那点皇家的私事。

    要知道,三大案在大明可不是一般的案子,它是牵扯到两代帝王人身安全的政治大案。对三大案的解读,将直接关系到朝廷官员政治立场的问题(就是现在俗称的站队)。

    朝廷若对三大案重新解读,那将直接波及外廷朝臣的切身利益,不由得朝臣们不关心。

    京城,魏忠贤的私宅

    “好、好、好,有这么份东西,杂家就好办了。”

    拿着霍维华厚厚的上疏,魏忠贤放声大笑。

    得到如此动摇东林党根基的利器,魏公公怎么能不高兴?

    东林党是依仗什么上的台?

    不就是万历朝,国本之争时,东林党坚决的站在太子朱常洛一边。

    可当时站在太子一边的人多了,东林党凭什么能上位?

    梃击案!

    东林党凭借的当然就是梃击案。

    梃击案是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是一个叫张差的疯子,竟然持棍闯入太子府邸,连连打伤数人,被定为谋刺太子的案子。

    当时东林党死死咬住,疯子张差就是受郑贵妃指使谋刺太子。

    东林党的这种做法,为太子打压郑贵妃的势力立下汗马功劳,才得以在支持太子的文臣中脱颖而出。

    太子朱常洛成为泰昌皇帝后,东林党纷纷上位。可那时东林党在朝堂上,也还只是势力不大的少数派。当时主导朝政的还是浙党。

    少数派的东林党是怎么壮大的呢?

    红丸案和移宫案。

    泰昌皇帝是位登基不满1个月就驾崩的短命皇帝。短期内皇位的再次更迭,使当时的许多朝臣都措不及手。

    东林党再次抓住了时机。

    他们在天启皇帝登基之际,先用移宫案把天启皇帝从后宫抢了出来,立下了擎天保驾的大功。

    又用红丸案,借谋刺泰昌皇帝的借口,把脏水泼到其他党派身上,成功的把当时的内阁首辅,浙党领袖方从哲逼走。这才成功掌控了朝政。

    魏忠贤到现在还记得,东林党移宫案时抢走天启皇帝时的凶恶模样。

    “要是后宫真想挟持皇帝,就凭他们几个东林文臣也能抢走陛下?”魏忠贤恨恨的想。

    那时的魏忠贤还叫李进忠,他当时只是宫中一个普通的首领太监。

    移宫案时魏忠贤差一点就被打成李选侍一党。要是真被当成李选侍的人,那魏公公这辈子都毁了。还想上位,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

    直到现在,魏忠贤想起当初的乱局来,他后心还在发凉。那时,当真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