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纪-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内容,大明的文人谁会看?

    要纯指望卖书来赚出印书的费用,那这1000册图书,信王殿下是赔定了。

    这信王都赔钱了,王徵还怎么好意思收信王的钱。

    其实,只要图书能顺利出版,不论是出版几本,王徵都会非常满意。

    出了1000本,王徵已经不止是满意,他都变成感动了。

    经此一事,王徵对信王的好感度,那是蹭蹭蹭的在不停上涨。

    当听李之藻说,信王是在为难民找活时,王徵对信王的好感度已经到了涨停板的状态。

    “水锥是什么东西?”

    对王徵的询问,朱由检有气无力的回问。

    来找活之前,朱由检可没想到会这么麻烦。

    他想修建些水利器械,这光选择修建的合适地点,徐光启和李之藻就拉着他讨论了数日。

    就这,还是徐光启和李之藻对京城周边河流了如指掌,这才节省了大量的挑选时间。

    现在地点总算选好了,王徵又要和他讨论具体的器械,朱由检实在是有些厌烦了。

    王徵说的那些器械,像水磨,一听名字朱由检就知道是干什么的。

    可这水锥,朱由检就很陌生了。

    听到信王的问题,王徵脸上的笑容就是一僵。

    “殿下,这水锥就是借助水力来舂米的器械。”

    王徵以略带尊敬的口气,向朱由检做出解释。

    连水锥是什么都不知道,信王这还真是在帮难民找活呢。

    听了王徵的解说,朱由检才恍然大悟。

    水锥,原来就是前面一块石头,在石臼中舂米的那种家什。

    可记忆中,那玩意不是用脚踩的吗?

    想着水锥那玩意的造型,朱由检突然想起前世的一个名词…水力锻压机。

    水力锻压机应该差不多也是那个模样吧?

    不对,大概是把水锥前面的石头换成一个大铁锤吧?

    想象着脑中的画面,朱由检来了精神。

    水力锻压?

    朱由检脑中灵光一闪。

    张彝宪不是说,火枪制造最耗时间的,是打制熟铁吗?

    那要用这个水锥来锻打,不就能快多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一下兴奋了起来。

    “王先生,你说我们把那个水锥的锥头改成铁锤,用它来锻打熟铁,是不是能提高熟铁的锻打效率。”

    对朱由检的提议,王徵愣了一下。

    信王这是什么奇怪的想法。

    凝神思索了片刻,王徵才慢慢的说道:“殿下,水锥肯定是达不到殿下的要求。

    这水锥的速度太慢了。

    要以水锥的速度,打不上几下,铁就凉了。”

    怎么会这样!

    朱由检感觉脑袋一阵嗡嗡直响。

    前世的中,不都是建起水车就行了吗?

    这水锥明明就是水车啊。

    看朱由检脸上露出不快的神色,王徵慢慢的给朱由检解释起来。

    听完王徵十分专业的长篇大论,朱由检总算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闹了半天,中国传统的水力机械,都是靠一根传动轴带动。这就导致了水轮传出的转速,完全是由水的流速所决定的。

    水车又大多比较沉重,传出的转速一般也比较慢。

    像水锥,一般也就是一分钟几下的转速。

    这个速度,拿来舂米刚刚好,可要是拿来打铁,那就远远不成了。

    速度慢,那还不好解决?

    按住心中鄙夷的念头,朱由检温声提示:“王先生,咱们就不能不用水轮中轴直接去带动锤头。

    咱们给中轴接上个大齿轮,让它再去带动别的小齿轮,把速度变快不就行了。”

    经朱由检这一提醒,王徵蓦然醒悟。

    殿下所说似乎就是他《远西奇器图说》上的一种水磨的传动结构。那种水磨的速度可比水锥快多了,似乎能达到打铁的速度。

    看着似是无意间提醒他的信王殿下,王徵的脸上忍不住一阵发烧。

    他自己书中的内容,还需要信王来提醒,这也太让人难堪了。

第三一二章:中西器械的不同选择(求订阅、推荐、收藏)() 
    见王徵有些不好意思,徐光启连忙开口打了个圆场。

    “殿下,这新的传动装置,咱们还要做好测试才好。

    我记得,这种新传动装置,无论是用齿轮、还是用皮带,似乎都很容易出现故障。

    这水车本是省力的器械,要是坏的太过频繁,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徐光启可是真正研究过远西奇器图说的,他对书中的西方器械也并不陌生。

    徐光启这话可就直接说到点子上了。

    对徐光启的话,朱由检思索了片刻,才明白过来。

    原来这就是中式和西式水车的根本差异。

    水车想变速,无论采用齿轮还是皮带,都能达到变速的标准。

    只是限于这个时代的材料,无论哪种变速方式都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那就是,故障率实在是太高了。

    在这个没有轴承的时代,速度越快,对轴的损伤就越大。

    水车所用的木轴,在慢速状态下,短的能够使用1…2年,长的能用个3…5年。但要是在较快的速度下使用,估计很难撑下1年来。

    就算水车主轴不变依然是慢速状态,但它带动后的次级轮轴依然还是存在这种缺点。

    原本为省力设计的器械,要是三天两头的需要维修,那怎么能行。

    所以,中式水车最终选择了简单、低效,但故障少、长期耐用的结构。

    而西式水车因需要弥补人工的不足,走上的是复杂、高效、故障高的路子。

    只是随着将来材料的不断进步,西式水车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

    对于朱由检来说,材料强度不够导致的高故障,有什么可怕的?

    拥有前世的记忆,深知未来方向的朱由检还会怕这个。

    面对中西方水车的优劣,朱由检很干脆的做出了选择。

    上西式传动结构。

    朱由检宁愿把人工浪费在排除故障上,也要提高器械的工作效率。

    故障高,那咱们就想法改进呗。

    若因为故障高,就选择低效稳定的结构,那也该算是一种因噎废食吧。

    看朱由检已经下定了决心,徐光启和王徵就不再劝。

    “殿下,那我们同时兴建几个水力工坊啊?”

    李之藻的这个问题,倒是一下把朱由检问住了。

    建几个水力工坊?

    这倒还真是个问题。

    说实话,朱由检现在真需要水力工坊的地方,还真一个都没有。

    舂米、磨面?

    皇庄现有的人力就足够了。

    纺线、织布?

    毛纺厂的各项工作,也有着足够的人力。

    细数麾下的实业,朱由检惊讶的发现,真要论需求,他好像真的不需要什么高效的水车。

    朱由检现在根本就不缺少人力,相反他的人力似乎还有些过剩了。

    晕,难道,这就是历代选择低效耐用水车的真正原因吗?

    按这样算起来,难道是中国过于充沛的人力,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细想了一下,朱由检感觉,这个理由好像还真是大有可能。

    科技的进步,就是为了弥补人力的不足。

    可这人力都绰绰有余了,哪,那还有什么需要科技进步的动力。

    朱由检心中暗暗苦笑了一声。

    对人力数量方面,他短期内是真没有需求了。这建水车,那就向人力所不能及的方向发展吧。

    就像打铁,人最多也就能抡动100斤的大锤吧?

    朱由检默默的想到。

    不,就算人能抡动200斤的大锤好了,但那绝对也就到了人力的极限了。

    那按这个标准,我修个能举起300斤锤子的水车就好了。

    300斤的锤子,那不就是人力所无法取代的了,这水车不也就有了存在的意义了。

    想清楚了这些,挥挥手,朱由检豪气的大声叫道:“建。只要人工足够,那就把所有适合建水力工坊的地方,全都建上。”

    不顾徐光启等人骇然的眼光,朱由检郑重其是的问道:“王先生,您对水力器械最了解,您知道水力最高能举起多沉的锤头吗?”

    朱由检的这个问题,一下把王徵问住了。

    王徵虽然研究中西的各种器械多年,但他还真没研究过这个问题。

    这水力,到底能举起多沉的东西呢?

    “300斤的锤头应该没问题吧?”

    朱由检担心的问道。

    看王徵久久不语,朱由检心中忍不住七上八下的。

    “那200斤应该没问题吧?”

    这个时代的水力器械,不会连200斤的锤头都举不起来吧?

    要是那样,这水车就真的没有修建的必要了。

    朱由检的心真的有些慌了。

    在心中大略的算了一下,看信王殿下有些心急,王徵赶忙回答:“只要水流足够,300斤是肯定没问题的。

    按我的估算,500斤应该也能达到。

    只是,举得重量越大,对轴的损害就会越重。

    只怕用不了多久,传动装置就需要更换了。”

    这说道后面,王徵脸上忍不住露出了忧色。

    “怕什么,坏了就换,这有什么打紧的。”

    朱由检大方的宽慰王徵。

    “传动的木制轴容易坏,我们换个铁轴不就行了。

    这铁轴总比木轴耐用吧?

    要是铁轴还不行,那我们再换个钢轴。

    钢轴要是也不行,我们就继续研究合金、研究其他的新材料。

    只要我们沉下心,慢慢的研究,总能找到合适耐用的材料的。

    这技术、材料不就是因为这样,才会一年年的慢慢进步吗?”

    看王徵还是有些愁眉不展,朱由检再次宽慰他。

    朱由检已经看出来了,像王徵这样的学者,他们的动手能力还真是不怎么样。

    王徵他们擅长的是理论研究,是图上作业。他们其实并不擅长创新,他们做的更多是对已知理论的归纳和整理。

    可光做理论研究和图上作业有什么用?

    图上推演一百遍,也不如做出个实物,来做个真正的实验。

    这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才能知道理论的真正对错。

    不是吗?

    反正他朱由检现在也有这个实力。

    实验就算会浪费一点人力和物力,那也就浪费一点吧!

    朱由检宽慰王徵的话,落在徐光启、李之藻、王徵耳中,却如洪钟大吕震撼了他们的心志。

    是啊,信王殿下说的对。

    中国能走到今天,不正是无数先贤一代代研究、一步步实验,才把中国的各种技术推进到今天这种程度。

    先贤能做,我们就不能做?

第三一三章:徐光启的怒火(求订阅、推荐、收藏)() 
    讨论中,朱由检看到院中一个人影闪过,似乎是许久不见的孙元化。

    “孙先生?”

    朱由检大声叫了一声。

    “参见信王殿下。”

    听到朱由检的叫声,院中已转身将要离去的人影,又拐了回来。

    朱由检没有看错,人影确实是孙元化。

    “孙先生,许久不见,您这是病了?孤请个御医来给您看看吧?”

    看孙元化一副疲惫憔悴、不修边幅的形象,朱由检关心的问道。

    说起来,自打去年10月,孙元化开始研究铁模铸炮起,朱由检就一直没见过他。

    朱由检原以为孙元化回家过年去了,可孙元化现在的这副模样,那可真不像回过了家。

    “学生身体倒还康健,多谢殿下挂念。”

    看朱由检担心的眼神,孙元化不由多解释了一句:“学生这只是没有休息好。只要好好睡一觉就行了。御医就不用劳烦了。”

    “孙先生,你这是还在忙铁模铸炮的事?”听孙元化这么说,朱由检松了口气,他随口又找了个话题。

    这距去年10月都过了3个多月了,朱由检一直没听到信。

    这铁模铸炮有那么难,孙元化到现在还没搞出来?

    “唉。”

    重重的叹了口气,孙元化烦闷的说道:“这铁模铸炮,学生倒是完成了。

    学生费时三个月,总共做了20套泥范。

    老天保佑,学生总算凑出了一套合用的铁模。

    只是这铁模铸出的炮……”

    说到此处,孙元化停住了,他似在寻找适合形容的言语。

    “是铁模铸出的炮不合用吗?”

    徐光启从旁边插了一句。

    “老师。”

    孙元化先是恭恭敬敬的向徐光启行了个礼,然后才苦涩的说道:“学生用铁模铸出的炮,火器局他们说不合格?”

    “是真的不合格吗?”徐光启的眉毛都忍不住动了一动。

    “相比泥模铸出的火炮,这铁模炮是有些脆,对,就是有些脆。”

    看徐光启不悦,孙元化赶紧解释。心急中,孙元化倒是找到了他想要的形容词。

    “脆?”徐光启怀疑的目光盯住了孙元化。

    “老师,学生铸的是殿下设计的5斤炮。

    为了能对比铁模炮和泥模炮的优劣,学生造铁模模具时,还特意用泥模铸了10门5斤炮。

    学生的运气还不错,泥模炮今次也成功铸出了3门。”

    说道此处,孙元化的声音变得沉重起来。

    “学生在对两种炮做3倍装药的极限实验时,泥模炮安然无事。

    那些铁模炮、铁模炮却出现了细小的裂缝。”

    述说到此处,孙元化的声音忍不住出现了卡顿。

    “什么?”徐光启愤怒的叫道:“都出现裂缝了,你还说铁模炮只是有点脆?”

    “这个,先生,您先别生气,先让孙先生说完。”这次轮到朱由检来打圆场了。

    “这个3倍装药实验,还是孤叫火器工坊做的。

    为的就是测验枪管的极限承受力。

    先生,您想,这平常战事中,就算再怎么强装药,也不会装到3倍药吧?

    3倍装药,那只是用来测试炮身的极限,并不代表着炮身质量就不过关。”

    听朱由检的劝说,徐光启脸上虽然还有怒气,但人却慢慢平静了下来。

    看老师平静了些,孙元化赶紧解释:“老师,我说铁模炮有点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这按咱们原先的双倍装药测试,铁模炮是没有问题的。

    老师,您不知道,这铁模铸炮的速度比泥模可快得太多了。

    就不算铸造模具的时间,单比浇铸的时间,铁模也比泥模要快的多。

    泥模浇筑好铁汁,光等铁汁凝固成型就要数个时辰。要等它完全冷透,更是需要几天的时间。

    铁模浇铸的铁汁,不用一个时辰就能凝固成型。有那泥模炮铁汁凝固的时间,铁模都可以拆模具了。

    另外……”

    没等孙元化说完,徐光启劈头就是一句:“这铁模炮脆,应该也算是不合格吧?”

    “这、这……”,孙元化满脸委屈,一时说不出话来。

    孙元化没想到,老师徐光启竟然会和那些外人一个口气。

    “你,你啊!”徐光启点着孙元化训道:“你说你都多大的人了,怎么还是这种急功近利的脾气。

    这做学问,有一蹴而就的吗?

    3倍装药,泥模炮无事,铁模炮出了问题,你不去研究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反而只关注铁模铸炮快的优点。

    3倍装药是为了测试炮身的极限。可那只能测试炮身对火药的一次承受力。

    这大炮发射起来炮身会发热,反复发射炮身就容易炸膛。

    你这铁模炮脆,那就肯定会比泥模炮更容易炸膛。

    就这,你还怨火器局说铁模炮不合格?

    这明明就是不合格吗!

    你、你这老是想着走捷径,抄近道,你早晚会吃大亏,载个大跟斗的。”

    徐光启越说越气,胡子眉毛都变得飞舞起来。

    看徐光启大发雷霆,前所未见的严厉训斥孙元化,朱由检这次也不敢再打圆场了。

    徐光启说的很对。

    这做学问、搞研究,的确不能急功近利,这方面朱由检自己也犯过错。

    远的不说,就他最近搞得那个公鸡实验,不就弄的他好没面子。

    那小实验搞砸了,他朱由检只是损失一点面子,可这铁模铸炮要是出了问题,那可真会死人的。

    要是因大量火炮出了问题,导致输了战役,那死的可就不是一个两个人了。

    事关如此严重的原则问题,朱由检是真不敢乱打圆场。

    不过看白胡子的徐光启,像训小学生一样训胡子都老长的孙元化,朱由检心中还是忍不住想笑。

    怕孙元化脸上挂不住,朱由检忙向徐光启施了一礼,匆匆离开了研究院。

    信王府,书房。

    “你说什么?”

    朱由检有些失态的大吼。

    “这个涂文辅,他怎敢如此污蔑孤。”

    听到涂文辅密告他谋反的消息,朱由检背后都一片冰凉。

    太可怕了,我不就在东安搅了他一片地吗?

    这能有多大的仇恨啊,这个涂文辅心眼怎么这么小?

    那冯家兄弟被抓可和我真没关系,那是东厂下的手。

    这老涂怎么不去找东厂的麻烦,是我特别好欺负吗?

第三一四章:正义的阮大铖(求订阅、推荐、收藏)() 
    对涂文辅的密告,朱由检真是感到非常非常的气愤。

    好险啊,这要不是朱由检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一直有所注意,对大哥朱由校也没有丝毫的隐瞒,那今回只怕就要出大麻烦了。

    这个该死的涂文辅。

    朱由检恨恨想到。

    “殿下,是否需要”

    高起潜望着一脸怒色的朱由检,做出一个割喉的动作。

    “罢了。”

    想了又想,朱由检还是按捺下自己心头的怒火。

    这个涂文辅还不能死,至少现在还不能死。要是他现在就死了,那朱由检可就真说不清了。

    想到这儿,朱由检觉得后背又是一阵发凉。

    “起潜,你通知下去,注意一下,千万别让涂文辅现在就死了。”

    高起潜先是一愣,随即就明白了过来。

    “是。”

    冲朱由检恭恭敬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