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纪-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综合教友所说和他亲眼所见,金尼阁相信信王殿下确实是有圣徒的资质。

    下一步就看他如何引导这位大明的亲王殿下了。

    有了图书做桥梁,金尼阁和朱由检的距离迅速拉近。

    在双方刻意的逢迎下;

    在徐光启和李之藻的有意调节下;

    屋子里的谈话温度迅速热烈起来。

第二八二章:汉语拼音(求订阅、推荐、收藏)() 
    (猫扑中文)谈笑中,注意到金尼阁说的汉语,完全没有老外的那种生硬感。朱由检由衷的赞叹道:“金先生,您在语言方面还真有天赋啊!

    您这汉语说的竟然如此之好。

    若不看到先生本人,单听先生的声音,孤还真分辩不出先生与我大明人士的区别。”

    “语言天赋?”

    听到朱由检的夸赞,金尼阁开心的笑了起来。

    “多谢殿下夸奖,我真是愧不敢当。

    说真的,我在语言上的天赋并没有殿下想的那么好。”

    看朱由检脸上一副你太谦虚了的样子,金尼阁忍不住摇了摇头。

    人似乎都是这个样子,人们宁愿相信他是靠天赋,也不愿相信他是靠努力才做到今天这种程度。

    不再分辩,金尼阁微笑着拿出一本小册子,递到朱由检手中。

    翻开小册子,朱由检就看到一串熟悉的字母标注在一行行汉字之上。

    好熟悉的感觉啊!

    翻看金尼阁拿出的小册子,朱由检感觉异常的熟悉。

    朱由检的这种熟悉感,是来自小册子的书写方式。

    这本小册子的书写方式,竟然是朱由检前世习惯的,从左向右的横排书写。

    带着几分亲切,朱由检不由自主的开始梳理他所看到的意思。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这不是千字文吗。

    当朱由检的目光转向字母时,他的目光一下凝滞住了。

    这是什么?

    喔,老天爷,我看到了什么?

    在朱由检眼前,一串熟悉的字母对应着汉字展现在他眼前。

    、d、x、……

    这、这是、这是汉语拼音?

    这真的是汉语拼音!

    朱由检忍不住叫了出来。

    金尼阁交给朱由检的,赫然是一本汉语拼音版的千字文。

    这本千字文上不光有拼音,还明确标上了各种声调。

    天哪!金尼阁是比着这个学的汉语吗?

    难怪他的汉语发音如此准确。

    拿着小册子的手突然一紧,朱由检想到了一个可怕的猜想。

    莫非这个世界还有另外的穿越者?

    要不然怎么会有这拼音版的千字文存在。

    “金先生,这是?”

    勉强维持着脸上的微笑,朱由检开口向金尼阁发出问询。

    看出朱由检心中的不快,金尼阁赶忙解释:“殿下,这种书写方式乃是我家乡文字的书写习惯,我并不是有意要冒犯大明的传统。还请殿下多多包涵!”

    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并不生气,朱由检略带紧张的凝声问道:“孤指的是这上面的字母。这种汉语拼音你是从哪里找到的?”

    “汉语拼音?殿下说的是这些拉丁字母吗?”金尼阁脸上露出几分自豪的表情。

    “这些注音字母是我一手编制的。”

    看着金尼阁自豪的面孔,朱由检忍不住问道:“你是哪里人?美国人吗?”

    听到朱由检询问自己的家乡,金尼阁脸上明显露出回忆的神情。

    “殿下,我的家乡是在佛兰德斯的杜埃城。

    若是按你们大明的叫法,我应该是比利时人。

    因为佛兰德斯是属于比利时王国。”

    比利时人?

    你一个比利时人穿越过来,不在欧洲发展,跑到大明来搞什么?

    看着这个脸上充满思乡之情的比利时老人,朱由检心中充满了警惕。他脸上的微笑也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回过神来的金尼阁,看到朱由检变了脸色,心中充满了无奈。

    他就知道,这本小册子一旦拿出来就会出现这种结果。

    金尼阁知道,有些大明人对他们的文字,有着一种莫名的信仰。

    对,金尼阁觉得,只能用信仰来描述那些大明人对于文字的感觉。

    那些大明人不能接受任何对他们文字的修改,就连注音也不行。

    那种感觉就像金尼阁他们,在捍卫他们的教义一模一样。

    金尼阁编制的这本小册子,在那些大明人看来,这就是在亵渎他们的文字。

    金尼阁只希望信王不是那样的人才好,要不事情就麻烦了。

    可千万不要破坏了图书馆计划才好。

    唉,我还是有些得意忘形了。

    金尼阁在心中哀叹一声。

    “殿下,这是我仿照利玛窦老师开创的罗马字注音,用拉丁文编制的汉字注音。

    这就是我汉语能说好的最大秘密。

    殿下,我的语言天赋真的不太好。

    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能以最快的方式学习汉语,绝不是在亵渎你们的文字。”

    面对脸色阴沉的朱由检,金尼阁做出最为诚恳的解释。

    仿照利玛窦的罗马注音编制的?

    利玛窦不是死了吗?

    朱由检感觉出几分不对。

    利玛窦,朱由检还是知道的。

    徐光启对利玛窦就非常推崇,他已经不止一次在朱由检面前提起过利玛窦了。

    可徐光启描述的那个利玛窦,可不像个穿越者啊!

    难道……,

    朱由检想到了一个令他难以置信的想法。

    难道他遇上了汉语拼音的发明者?

    可这本小册子,明显就是前世通行的汉语拼音,不可能这么早就发明了吧?

    汉语拼音不是前世建国后才发明的吗?

    难道我前世的记忆有误?

    朱由检感觉自己的脑袋有点发懵。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朱由检阴着脸,脸上充满了疑惑的表情,徐光启忍不住出来打圆场。

    “殿下,他们这些传教士,确实是靠这种方式来学习汉语的。

    毕竟我们的汉语博大精深,没有一份简易可行的教材,他们外国人学习起来实在太难了。

    金尼阁先生并没有说假话。他编制的这份注音,确实是在利玛窦老师那份注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比利玛窦老师的罗马字注音,金尼阁的这一份要更接近我们大明官话的发音。

    他们按这本小册子学出来的汉语,能更容易被我们听懂。

    殿下,金尼阁先生确实不是在诋毁我们的文字。”

    听徐光启的解释,朱由检终于可以确认,他确实是碰上汉语拼音的发明者了。

    只是这个发明者名不见经传,他的前世没有记忆罢了。

    心中松了一口气,朱由检脸上终于恢复了笑容。

    “既然先生都这样说,那孤相信就是。”

    又仔细阅读手中小册子一遍后,朱由检才抬头说道。

    再次仔细阅读后,朱由检终于发现,这本小册子和前世的汉语拼音,在细节上还是有不少差异的。

    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和现在大明通行的官话口音有关。

    毕竟大明现在通行的官话,是在南京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和前世被满清混染后产生的京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没有另一个穿越者就好。

    朱由检的心终于放下了。

    猫扑中文

第二八三章:汉语考级的建立(求订阅、推荐、收藏)() 
    心情放松后,朱由检心中生出一个新的想法。

    既然金尼阁弄出了汉语拼音,那以后来大明的所有外国人,那就全用这个作为汉语的第一级考试吧。

    嗯,有这么好的机会,也让老外们尝尝咱们汉语考级的滋味!

    哈哈、哈哈。

    想到开心处,朱由检脸上忍不住露出笑容。

    看到信王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徐光启和金尼阁四人心中总算松了口气。

    还好,信王不是那种文字的狂信者。

    这样最好,只要图书馆计划没受影响就好。

    说实话,来投靠信王,金尼阁他们确实是迫不得已。

    自南京教案以后,大明朝廷就对西方来的传教士充满了警惕。

    徐光启等人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让传教士离开澳门重新进入大明内地。

    但这也是徐光启他们所能做到的极限了。

    南京教案的发生,把利玛窦在大明打下的底子破坏殆尽。

    传教士现在所要面对的,是比才到大明时更为艰难的一个社会环境。

    因为大明的统治阶层,已经对传教士私下传教的行为非常不满了。

    这种情况下,金尼阁想在京城建立一个以西学为主的图书馆,若是没有朱由检这样强力的皇族庇护,那是连想都不要想。

    这也是朱由检明明对传教提出了那么苛刻的要求,金尼阁和汤若望还要再找上信王府来的重要原因。

    因为在现阶段,传教士们除了朱由检根本找不到更好的人选。

    朱由检心中非常清楚金尼阁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但关于传教,朱由检还是坚持他自由的原则。

    你有传教的自由,则民众必须也要有信教的自由。

    这个原则,朱由检绝不会改。

    在朱由检看来,建图书馆是建图书馆,这和传教根本就是两回事,大家就不要混为一谈了。

    你看,在这一点上金尼阁就做的很好,他就不提传教的事情。

    既然金尼阁不提这个茬,朱由检当然也不会主动去提。

    咱们还是找点高兴的事提提吧。

    眼珠一转,朱由检笑嘻嘻的夸奖金尼阁:“金先生这本千字文,编的真不错。各个字的发音都很标准,很值得大力推行。”

    没等金尼阁脸上的笑容绽放,朱由检就继续说道:“孤听金先生的说话,就非常的清楚明白。

    如果你们所有人的汉语,都像金先生一样标准,那大家沟通起来,肯定能减少很多的误解。”

    朱由检大有深意的望了汤若望一眼,然后一本正经的说道:“孤给你们提个建议。当然,这只是孤的一个小小的建议。”

    朱由检郑重的看着金尼阁:“你们最好以这本书为考核标准。

    能准确的发出这些字的读音,并能准确理解这些字意思的人,再允许他们与我大明民众交流沟通。

    省的因沟通不畅,造成太多不必要的矛盾,浪费大家有限的精力。”

    听完朱由检的建议,徐光启、金尼阁四人都陷入了沉思。

    是啊,信王说的确实有道理。

    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确实曾因口音或对字意的误解,与大明百姓发生过很多冲突。

    这些冲突都大大阻碍了传教的进程。

    甚至南京教案的发生,也与这方面有很大的关系。

    若是真按信王的提议,加大对传教士汉语的考核,合格者才能进行传教,这倒真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

    也许信王所提的这个建议,还真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呢。

    金尼阁四人,仔细思索信王的建议后都大为动心。

    而最让金尼阁动心的,是信王话里透出意思。

    信王的潜意思,是不是只要传教士达到了信王的标准,就能让信王放松一点传教的条件。

    这信王虽然没有明说,可金尼阁还是决定要立即向教会汇报。

    金尼阁准备建议教会立即采纳信王的建议,对传教士开展严格的考核。

    总要让信王殿下看到他们的诚意才是。

    当然,信王建议用他编的这本小册子作为考试标准,也是金尼阁动心的另一个理由。

    教会要是真增加这样一场汉语考试,那他金尼阁也将会随这项考试而载入史册。

    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才好名,名垂青史的诱惑,外国人也是一样的渴望啊。

    被朱由检提议搅乱了心境的金尼阁,明显坐不住了。

    又交谈片刻,金尼阁就主动向朱由检提出了告辞。

    几人告辞出门,李之藻猛然想起一事,从门口又拐了回来。

    “殿下,皇庄的各处水利工程,需要您催促一下了。”李之藻面容严肃的向朱由检提出建议。

    “怎么,是工地上有人故意拖延怠工,还是李先生发现工地有贪污腐化的情况?”

    听李之藻如此说,朱由检的脸色迅速沉了下来。

    钱庄今年出了事,如今水利工地也要出事?

    怎么他的属下,会腐化变质的这么快?

    人家别的穿越者都是怎么组建的团队?

    怎么就那么廉洁,那么省心?

    怎么人家就不出现这些狗屁倒灶破事呢?

    对这一点,朱由检是怎么都想不通。

    看到信王脸色阴沉下来,李之藻知道信王误会了,他忧心忡忡的解释。

    “殿下的水利工地没有丝毫拖延怠工的现象,老夫也没看到有明显的贪腐现象。

    老夫只是想提醒殿下,现在各工地需要加快些进度了。

    京城地面上,今冬只下了一场雪,雪量还不够大。

    这可真不是什么好事。

    开春若是再没有几场透雨的话,只怕会有旱灾发生。”

    当想起他所看到的,遍布各处皇庄的那些水利工程,李之藻忧心忡忡的脸上露出了几分轻松。

    “殿下皇庄中的水利设施,各处主体大都完成。

    只剩下扫尾的那点小活,只要殿下催促一下,应该能赶在春种前完成。

    只要这些灌溉设施能充分利用起来,就算开春无雨,也能确保皇庄春种无忧。

    殿下,这可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啊!

    还请殿下看在黎民百姓的份上,催催工程进度吧!”

    李之藻悲天悯人的说道。

    李之藻的这番话,听上去很像是哪些文人常说的,为民请命的大套话。

    但,当这些话,是从黑瘦苍老,才从水利工地回来的李之藻口中说出时,那话中说服力和感染力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实学学者,才真是大明最值得尊敬的存在啊!

第二八四章:给难民的奖赏(求订阅、推荐、收藏)() 
    对李之藻的提醒,朱由检当面就做出了安排。

    “李先生请放心,孤这就安排,一定会确保各处工程在春种前完工的。”

    看着李之藻黑瘦的脸,心中微酸的朱由检,忍不住拍胸脯打了个包票。

    “王承恩,交代下去。未完工的水利工地全部加班。必须在春种前完成各处工程的扫尾工作。

    加班期间,所有加班民众,每人多加3成工粮。”

    略一沉吟,朱由检又加上一句:“告诉工地上的工人,孤后面有的是活让他们干。让他们不必担心以后的生计。”

    听到朱由检的安排,李之藻的心中澎湃异常。

    他从未听说过,更从未见过这样的藩王。

    搞水利工程不算稀奇;

    能听他劝谏也算不上稀奇;

    甚至给加班赶工的工地难民多加份粮食,也称不上太稀奇;

    唯信王特意用来,打消工地难民后顾之忧的最后这句话,让李之藻感到稀罕异常。

    信王殿下竟然连难民以后的生计问题都考虑到了,身为信王殿下的治下之民,还真是有福气啊!

    跑遍各处工地的李之藻,他很清楚工地上的民众构成。

    那些民众大都是来自辽东的难民。

    在京城,这些难民是举目无亲,生活无着。

    若非有信王搞得这些水利工程,辽东难民还不知会饿死多少。

    这些难民最怕的应该就是水利工程完工后,生活无着吧?

    李之藻能想得到,有了信王殿下这句话,没了后顾之忧的难民能迸发出多大的力量。

    事情确实如李之藻所料,信王府优良的信誉,让朱由检的话立即被工地难民完全接受。

    快过年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除了开工较晚的几个工地,其他工地最多开春后就能结束。

    一旦工程结束,难民该何去何从呢?

    一年来,难民们已经习惯了付出劳力,收获钱粮。

    在他们心中,只要工地存在,他们的生活就能继续这样过下去。

    工程快结束了,工地也就快不复存在了。

    工地若是真的没了,那未来,难民们是想都不敢想。

    正因为有这样的心境,各处工地其实都已经或多或少的,开始放慢了速度。

    现在好了,救苦救难的信王殿下发话了。

    以后还会有数不清的活,在等着他们去干,他们的生活还能继续过下去。

    难民的心瞬间全都安定了下来。

    信王爷的话,难民信。

    因为,自天启四年难民逃到京城后,信王爷对他们的所有承诺都兑现了。

    难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信王府帮助修的,吃的用的也都是信王府给张罗的。

    去年过年,信王爷说今年给他们发钱。虽然今年发的是纸条,可这些纸条却是真能从信王府的店铺中买出东西来。

    信王发的钱,虽然和铜钱的模样不同,可真的能买东西。

    信王爷是真没骗他们。

    所以,只要信王爷说,以后还有的是活,那以后活就一定不会少。

    干活,难民们不怕。

    难民怕的是没活可干。

    只要能挣口吃的,能挣钱,那活是越多越好。

    另外,在难民眼中,信王爷让他们加班,就是为了给他们加三成粮食。

    在难民心中,信王爷这是又在想法子,给他们增加过年的好处了。

    信王爷的心还真善啊!

    信王爷如此仁义,难民们怎么会不懂感恩。

    当朱由检的话传遍所有工地后,难民们像上紧了发条一般,迸发出巨大的动力。

    要知道,经过了一年多的磨合,工地上的难民在少年队的带领下,已经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习惯相互间的配合施工了。

    现在的水利工地难民,都可以算是真正的工人了。

    信王要求的这次突击加班赶工,更像是一场年终考试,它把难民一年来所受的各种锻炼,用一个漂亮的结果,完美的总结呈现了出来。

    各处工程竟然都以奇迹般的速度,赶在春节前就迅速完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